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世界史专业论文)镀金时代大平原开发缓慢的表现及原因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美国西进运动和西部史学的研究一直是美国历史研究的热点。本文以1 9 世纪后期 美国西部大平原的开发缓慢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美国历史大转折时期大平原开发的特 征,总结区域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期望为我国的西部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组成。在绪论中,综合中美史学界和国际互联 网站有关大平原的概念界定,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重新界定太平原的概念,并综述国 内外有关大平原的研究。正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大平原开发缓慢的表现。从人口增长缓慢、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化水 平低三个方面展现大平原开发缓慢的表现。这一部分利用美国学术网站和官方网站有关 历史统计数据来分析大平原落后于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的具体表现。 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束分析大平原开发缓慢的原因。一是联邦政府的政策,主要是 1 9 世纪后期的土地政策、铁路政策和财政政策,造成了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支柱产业 的大平原发展的缓慢,促进了中西部和东北部制造业、商业、信贷资本的发展和工业化 的尽快完成;二是1 9 世纪后期的时代特征,工业化大阔步前进,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 垄断集团和东部信贷资本逐步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大平原地区经济发展受制于东部的工 业发展,处于被盘剥的地位,经济落后于美国的东部;三是大平原自身的不利因素,大 平原干旱少雨多灾害的自然环境、印第安人与白人的冲突造成的不稳定的社会环境、畜 牧业和种植业的矛盾,制约大平原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三部分大平原开发缓慢的影响。从太平原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大平原落后经济地位 形成两个方面分析1 9 世纪末太平原在全国的经济文化地位。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得出研究结论。大平原开发滞后于美国东北部开发近一个世纪。 1 9 世纪后期,当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正迅速实现工业化的时候,大平原的移民还在进 行着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开发。大平原以农业为主的开发模式造成了大平原落后的社会 经济地位。大平原的开发模式是令人深思和值得探究的,本文通过对大平原开发缓慢的 表现和原因的研究,希望从中得出对我国西部开发有益的借鉴和教训。 关键词:美国;镀金时代:大平原;东北部;中西部;开发缓慢 a b s t r a c t t h es t u d i e so nt l l ea m e r i c a nw e s t e mh i s t o r ya t l da m e r i c a l lm o v e m e n tt ot 1 1 ew e s ta r e t h eh o t s d o t so fa m e r i c a nm s t o r i c a ls t u d i e s t h ep a p e lf o c u s i n go nm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o ft l l e g r e a tp l a i n si nt h el a t e r l 9 “c e n t u r y ,a n a l y s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e x p l o i 诅t i o no ft 1 1 e g r e a tp l a i n sd u r i n gt h ed e 印恤_ i l s i t i o no fa m e r i c a nh i s t o r ya n ds 煳a r i z e s 也ee x p e n e n c e a n dl e s s o no fi t se x p l o i t a t i o n ih o p et 1 1 es t u d yc o u i do 仃hg o o dr e f c f e n c e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m o fc h i n e s e t h ep a p e ri sm a d eu po fi n 仃o d u c t i o n ,s t r a i g h tm a n e r ,c o n c l u s i o na r l dr e f e r e n c e i n i m r o d u c t i o n ,i tg e n e r a l i z e st h ec o n c e p t i o no ft h cg r e a tp 1 a i n sn e w l y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 c o r i c e p t i o ng i v e nb ym eh i s t o r i a n 打o mt h eu n i t c ds t a t e sa 1 1 dc h i n a t h es t r a i g h tm a t t e r i n c l u d e st h r e ep a r t s : p a no n ei n c l u d e st h es l o wi n c r e a s eo fp o p u l a t i o n , m es l o 眦s so f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 a n dt h el o wl e v e lo fc i ty ,a n da l l a l y s e s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t 1 1 es l o w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eg r e a tp 1 a i n sb yu s i n gt h eh i s t o r ys t a t i s t i c a ld a t af r o mt h ea m e r i c a l l a c a d e m i cw e ba n dg o v e m m e mw e b p a r tt w oa 1 1 a l v s e st h er e a s o n so fs l o w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eg r e a tp l a i n s ,w h i c hc o m e 疗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t h ef i r s ta s p e c ti st h ep o l i c yo ff e d e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 ,i n c l u d i n gl a n dp o l i cy r a 订w a yp o l i c va 1 1 df i n a n c i a lp o l i c yo fl a t e r19 mc e n t u r yt h es e c o n do n ei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 19 1c e n t u r y ,i n c l u d i n g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d e v e l o p e df a s t ,c o m p e t i t i o n 埘c k e du pi n s i d ea n d o u t s i d em a r k e t ,m o n o p o l i z a t i o ng r o u pa i l dc r e d i tc 印i t a lc 锄ei n t ob e i n gg m d u a l l y t h eg r e a t p 1 a i n s 、v h i c hr e l i e do na g r i c u l t u r ew a sd o m i n a t e da n de x p l o i t e db yt h en o r t h e a s tw h o s e i n d u s t r vw a sr e g n a n t t h et 王l i r da s p e c ti sm ed i s a d v a n t a g eo fg r e a tp l a i n si t s e l f s u c ha s d m u g h t va n dc a l a m i t o u se n v i m n m e m ,m ec o l l i s i o no fi n d i a na 1 1 dw h i t ep e o p l e ,a i l dc o n m c t b e t w e e nt h ep l a i l t i n ga n ds t o c kr a i s i n 臣r c s t r i c t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mo ft h eg r e a tp 1 a i n s p a nt h r e ea j l a l y s e st h es t a t u so ft h eg r e a tp l a i n si nt h eu n i t e ds t 砒e sb yt h ef o m “n go f s o c i a lc u l t u r eo f 也eg r e a tp l a i n sa n dt h el a 般a r de c o n o m i cs t a t u s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g r e a tp l a i n sl a g g e db e h i n dt i l en o r t h e a s tf o rn e a r l yo n ec e n t u r w h i l et h en o n h e a s ta i l dm em i d w e s tw a sa c t u a l i z i n gt h e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t h ei m m i 2 r a n to f t h eg r e a tp l a i n ss t i l la c t u a l i z e dp r i m o r d i a la g r i c u l t u r e t h eg a pb e t 、v e e nt h eg r e a tp 1 a i n sa 1 1 d t h en o r t h e a s ta i l dt h em i d 、v c s to f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m a d et h eg r e a tp l a i n sf e l lb e 王l i n dt h ee a s t s i n c et h el a t e r19 “1c e n t u r v k e yw o r d s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t h eg i l d e da g 岛t 1 1 eg r e a tp l a i n s ;t 1 1 em i d w e s t ;t i l en o n h e a s t d e v e l o ps l o w l y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 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曰 电话 邮编 绪论 西部开发是1 9 世纪美国历史上最引入瞩目的现象之一。从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 岸的区域开发,按照地理位鬣,开发的次序应该是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大湖区开发,密 西西比河以西的大平原开发,落基山以西的远西部开发。但是在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 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移民在1 9 世纪上半期完成了大湖区的初步开发后,越过太平原 地区,开始进行远西部的开发。直到内战结束后,大平原地区才进入最初的开发阶段 1 9 世纪后期的时代特征和大平原的自身条件决定了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的大平原开 发进程缓慢。本文分析镀金时代大平原开发缓慢的表现及原因,期望能为中国的西部开 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西进运动的持续性决定了西部概念的不断变化性,作为西部重要组成部分的太平原 地区,在不同的研究者笔下也是不断变化的概念。本文研究的空问范围为大平原地区 对太平原地区进行明确的界定是首先要完成的重要工作。 美国国内研究对大平原有不同界定。美国西部史学家韦布( r e b b ) 的著作大平 原( 拍p ( 耐胁“) 是美国西部史学发展上的里程碑。韦布研究的目的之一是为说 明大平原) | 。是美国真觅的西部。因此他在开篇黾称他研究的太平原是一个比一般界定 更大的区域,从地形、植被、降雨量三个因素来界定,太平原包括地面平坦、没有树木 和森林、降水稀少和半湿润气候的美国中部的广阔地区。”大平原地区不仅包括落基山 和密西西比淘的中间地带,还囊括这两个边界之外的一些州,比如密西西比河东部的明 屈苏达州。美国学者伊恩弗雷泽( i 抽f f a z i e r ) 与韦布的界定有所不同。他在著作大 平原( g 托d r p 埘协) 中称,大平原从美国西南一直延伸到加拿大境内,但却并没有 个州完全位子其境内,从北到南,大平原包括下面的地区:蒙大拿、怀俄明、科罗拉多、 额墨西哥四州的东北部,南达科他、北达科他、堪萨斯、俄克拉荷马州的西部,得克萨 斯的西部狭长地带。可以看出韦布的定义以环境为基础,伊恩佛雷泽的定义量化了大 平原的区域。 非学术性机构对大平原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太平洋地区旅游网站指出“界定大平原 的地理界限是困难的,这晕虽然有辽阔平坦的平原区域,授长的不间断的道路。但是这 里有峡谷。森林和不同色彩的跳跃,也有美国水流量丰富的河流密苏里河在j e 达科 他和南达科他的东南迂回而过。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网站中指出“北美洲的大平原, 是一个粗略的三角地区,面积约1 4 0 万平方英里。降水量自西向东依次减少。大平原根 据降水量多少分成三个不同的平原:落基山麓附近是长糟矮草的平原:中部大平原是掘 据降水量多少分成三个不同的平原:落基山麓附近是长糟矮草的平原:中部大平原是摁 :鬻高翟宅嚣茹恕嚣:恐麓黧x 譬j 裟器鼻涮警h 9 一舢 ”:1 2 苎点脚曼,竺l 哆生警唑_ 唑曼i s i m 溅r 盘lc o m n o m 觚# f 脚l a i n 暑唧 d e c c m b e r 2 ,2 0 0 5 ) 太平洋地区 旋辩列站讣区丹蝌中有关薨国太平娘地区的概隗。 。 。一 合草原;中西部、东北部是长着商草的湿润平原。今天,这三个类型的平原大致与西部 牧场,中部小麦带,中西部、东北部玉米大豆带的分布相一致。 由于美国学术界及国际上对美国大平原地区的界定存在分歧,我国学术界对大平原 的界定也不一致。丁则民先生指出“大平原东起密苏里河,西至落基山脉,南起得克萨 斯,北至美加边界的广大地区。这片广大地区的地形复杂,既有风沙漫天的平原,又有 高耸的山脉;既有荒凉的沙漠,又有深邃的峡谷。”。刘绪贻、李世洞主编的美国研究 词典:一书中称大平原“西经9 8 度起,向西延伸至落基山脉为止的整个地区。包括蒙 大拿、科罗拉多、怀俄明、新墨西哥、内布拉斯加、堪萨斯、南达科他、北达科他、得 克萨斯、俄克拉荷马等州。”固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大平原的范围大致东起密西西比河,西至落基山脉,南起美墨 边界,北到美加边界,包括蒙大拿、科罗拉多、怀俄明、新墨西哥、内布拉斯加、堪萨 斯、南达科他、北达科他、得克萨斯、俄克拉荷马等1 0 个州大小不等的部分。大平原 在行政区域上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本文研究的大最数据来源予美国历史统计中以州为 单位的统计数据。因此,只有把行政区划上的州和自然地理情况相结合,界定清楚大平 原包括哪些州,才能有效考察1 9 世纪后期大平原真正的面貌。本文以韦布的界定和美 国行政区划为基础,划定大平原包括南达科他、北达科他、堪萨斯、内布拉斯加、蒙大 拿、怀俄明和科罗拉多七个州。根据韦布的理论,这七个卅f 的绝大部分都位于大平原内, 而新墨西哥、得克萨斯和俄克拉何马州只有一部分位于大平原上。特别是得克萨斯。疆 域广阔,地形复杂,大平原只是一小部分,如果加入整个得州的统计数据来研究,则难 免造成很大偏差,所以为了研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的研究只包括上述七个州。 2 0 世纪以来西部史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2 0 世纪头3 0 年为持续探讨西进运 动时期,从3 0 年代初到5 0 年代后期为西部史学初创时期,从6 0 年代到目前为西部史 学的发展时期。 从这种分期中可以看出,美国西部史学主要研究西进运动的拓殖历史 和美国西部自身发展的区域历史,因而西部史学又可划分为西进史观( t o 曲r w e s t ) 和西部史观( i n 恤e r e s t ) ,二者共同构成了西部史学的理论基础。 韦稚的大平原是从西进史观到西部史观的转折点。韦布因大平原在美国史 学界声名显赫,大平原也因韦布的研究引发出美国各界对其研究的热情。在韦布的笔下, o nt h eo f e np i a j n t 列a | l a b i ea tb 地! ;芷冀凸型;盐垂:q 鲭妇自然垃n 地( d c c c m b e r 2 ,2 0 0 5 ) 1 1 s d 是t h c1 m 咖a t l o n b i i n s t i t u 把f o rs u s t a i n a b i cd c v d o 舯c 眦( 町持续发展禺际联台机构) 的简称,该帆构的国际联台啊站中对太平蜮地 区的情况介绍及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o 丁则民、黄仁伟等著:荧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 8 6 1 1 9 世纪末( 刘绪贻、扬生茂主编) ,北京:人民小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1 4 页。 “翔j 耋 贻、牵世州生编:筻田研究词典,北京:中田扎会科学小版扎2 0 0 2 年第1 2 9 一1 3 0 页 ”梵田州名段分区蹦参见奉论殳4 5 4 7 爽的附录一和附录二奉文考察豹是1 9 世纪届捐大、f 鲧开发的概况以其开 发缓竖为剀入点_ :i 分析j e 表现、j 糸川成蟛响一个地| 苎= 的发展快慢小仅璺有i 其自身发j 醚做纵向比较,还成有 j 其他地i 耋= 作横向比鞍。笔者把1 9l l j = 纪后期的荧图划分为5 大经济区域:东北部、中函部、东南部、远西部和大 f 擗c ( 详细划分参看本文4 8 页附录兰) 在行文中选择中西部和东北部粜与大平原进行对比,强因有两个:其一, 大平原、衷北部和中两部在最初的开发模式上有相似之处,都;:| 农业开发为主但在t 9 世纪后期以农业开发为 主的大平原成为荧固中西部、东北部工业区的产品颤销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中西部和东北部在太平原开发时期与 其经济联系密切;其二,东南部和远西部羟济发展与大严原经济联系不强,且两个区域内备个州的发展状况复杂。 难以进行比较 o 丁则民:2 0 岵纪以来美周两揶史半的发艘趋势,东北师范人学学搬j 。1 9 9 5 年第5 期铺2 页 。嵌鹏:一 世纪爻同两部史学发摧的历史考察,糟小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 9 9 0 年。第2 7 页 2 大平原第一次作为一个静态地域被考察。韦布认为大平原是真正革新美国政治制度和文 化的区域。他在大平原中描绘了这一独特的地区是如何通过其主要特征影响进驻其 上的形形色色的群体和令人,人们的活动又是如何影响和改造太平原原始自然环境的历 史画卷卿 韦布对大平原的区域研究,带动了美国史学界对区域历史的研究热潮。而关于大平 原区域的研究,更是进行得如火如萘。大平原各州的部分高校,成立了大平原研究中心。 如内布披斯加州的州立大学( u n i v e r s i t yo fn e b r a s k a ) 和林肯大学( u n i v e r s i t yo f n e b r a s k a l i n c o l n ) 共同创办大乎原研究中心。中心目的是通过多形式的教学和研究 提升人们对大平原地区人口、文化、历史、环境的认识。该中心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 的研究成果。主要出版物有大平原季刊( g r e a tp l a i n sq u a r t e r l y ) ,刊登研究大平 原历史和文化的论文;大平原研究( g r e a tp l a i n sr e s e a r c h ) 刊登关于大平原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文章;大平原民歌评论( p l a i n ss o n gr e v i e w ) ,对以牛仔为代表 的牧歌进行研究;还出版有大平原地图集( a t l a so ft h eg r e a tp l a i n s ) 和大 平原百科全书( e n c y c l o p e d i ao ft h eg r e a tp 1 a i n s ) 。此外,还有一些专业的大 平原网站,探讨大平原地区的历史、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等。 与美国对大平原的研究一片繁荣相比,国内对大平原的研究成果比较分散。美国通 史类著作中提及大平原的史料很少。黄绍湘美国简明史( 三联书店,1 9 5 3 年版) 和 美国通史简编( 人民出版桂,1 9 7 9 年版) 只有很少大平原这方面的史实;杨生茂、 陆镜生著美国史新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版) 和余志森编著的美国史 纲: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 虽然都对大平原提了一 笔,但没有把大平原独立出来加以研究;代表国内研究美国历史最高成就的六卷本美 国通史( 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 第3 卷丁则民主编美国 内战与镀金时代( 1 8 6 卜1 9 世纪末) 第4 章有两个小节介绍大平原的土地和居民、大平 原的丌垦及耕作方式,对1 9 世纪后期的大平原开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为本文的 写作提供许多借鉴性的史料和观点。但丁先生的研究仍没有把大平原从西部这个广泛的 地区中摆脱出来,把大平原和西部相提并论,甚至等同于整个西部。 在专著性成果中,何顺果的美国边疆史对西避运动的历史原因、进程、后果、 影响及区域关系的形成都有详细的论述。他的研究是把美国分作中西部、东北部、西 部、南部来进行的,对大平原的研究涉及很少,研究的史料来源和结论都有值得商榷的 地方。王旭是中国美国城市史研究的权威,对美国远西部的城市史、美国南部的城市史、 东北部的城市史,都有专门的论文或著作进行论述。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美国西部城镇 与西部开发中的西部并不包括大平原地区。王先生这样傲出于两点考虑:其一,美国 、v a i l c rf h 5 c o nw c b b 胁g 怍叫 研肿p 8 :鳖。2 翌? 粤t h ? :粤c g 黑p 1 8 i n s s t u d i e 矿a v a a b l ca t b 鲢p ;纽基出g 趔;四世q l 鱼型也d 鲢:丛虫i ( d e c c m b c r 6 ,2 0 0 匹) 絮零学墨掣以拒这蝗州站找到,人、卜缘制造业嗍站( b 业幺丛丝竖g 翌4 垃蜮n 啦五。五五五_ 丽又平原的制矗业;。犬一严 原协台嘲站( 塾鲰;纽丛出g 乜也d ;篮垡) 研究如何发展大平原经济有关太平原的髓站还有中南部大平原同站 ( 地垃出距i :f 缸塑曲咄b 妇g t ;n 烈) 北大、p 原研究中心( h l 垃;纽竺盟0 9 叠l 垦i n :q 碰) 太平原地区野牛网站 l b 女呛2 f 螋盥0 叠b g 墅i 垒螬匣) 何顺果:美国边疆史,北京:北京大学出舨社,1 9 9 2 年版,第6 页。 3 历吏统计资料中把山区诸州和太平洋沿岸与大平原是分开统计的,大平原地区又划分为 中央西北部、西南部平原,中央西北部资料又往往与中央东北部合计列为中央北部,大 平原地区并非是一个完整的统计单位,有关材料不易进行比较;其二,美国政府1 9 世 纪9 0 年代以前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地区经济发展较少行政因素干预,自然区域因素较 强,各地区城市化道路差异较大。在大平原地区,农业开发有长足进展,畜牧业亦较发 达,相对而言城市在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弱,其城市化道路自有特色,与山区各州和 太平洋沿岸迥然不同,应该另文专论。”但在他后来的研究中,这个缺憾依然没有弥补 上。 在论文成果中,根据杨玉圣、胡玉坤编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 1 9 7 9 1 9 8 9 ) ( 辽宁 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版) ,1 9 9 0 年以前不曾有有关大平原的专门论文,1 9 9 0 年以后,在 中国期刊网上检索不出专门写大平原地区的论文。1 9 9 0 年以来有优秀的硕士论文来论 述美国西部开发,但同样没有专门对大平原区域进行研究的成果。首都师范大学的周 钢写的一系列关于西部畜牧业的论文。,从题目上看依然是整个西部,但论述重点已经 落在太平原地区,因为他所论及的西部牧区为“牧牛王国”发展的大平原地区,其东起 密苏驻河,西至落基山斜坡,南始美墨边界,北抵美加边界,约占美国领土的1 5 基 本上等同于大平原。但是他的研究只涉及畜牧业王国的发展,没有对大平原开发的全貌 进行系统的研究。 综上所述,中国的历史学界对大平原地区的研究,淹没于整个西部研究之中。本文 之所以选择大平原地区,基于以下考虑:其一,国内对美国西部历史的研究以西进史观 为主。重点考察西进运动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忽略对西部历史的区域研究,尤其是 对大平原的区域研究,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空间。其二,美国西部范围广阔,大平原地区 是真正同中国西部有可比性的地区。弼者在自然环境、经济状况以及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研究大平原对于我国西部大开发具有真正的借鉴意义。 作为历史学论文,本文将采取以历史资料为依托,以唯物主义史观为导向、以实事 求是为准则,运用史学归纳、史学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力求做到宏观、微观相结合, 横向、纵向相补充,来展现1 9 世纪后期大平原的开发面貌,探究其开发的内在特征, 得出自己的结论。行文中,笔者也应用了计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 理,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当然,由于能力所限,文中有诸多疏漏之处,敬请方家雅正。 ”i :旭:荧国西部城镇j 西部开发( 1 8 6 0 1 9 l o ) ,博 :学位论文。东北师范丈学历史系,1 9 9 0 年第l i 页 “f 旭的区域城市史的相关论蔫有t l 九世纪后期美国申西部城市的崛起及其历史作用,世界历史) ,1 9 8 6 年6 期;荧周西部蛐镇与开发研究( 1 8 6 0 l9 1 0 ) ,东北师范火学学报,1 9 9 0 年2 期:美国西海岸大城市研究, 长静:东北师范火学出舨社,1 9 9 4 年;美国城市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 “桑娟:1 9 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矿业边疆初探,山东师大,硕士,2 0 0 2 年4 月;苏宁:美国西部开发失误现象 考u 探厦门大学,硬: j ,2 0 0 2 年;刘自强:近代美国西郏农业开发政策研究,湖南师大,硕士2 0 0 2 年3 月; t 燮t 燕周西部农业开发研究,西北农林科技犬学,2 0 0 3 年5 月;蓝建英:美国西进运动中的士地政策研究, 船j 大学硕 :。2 0 0 4 年;张敏:荧图横贯火陆铁路的铺设及影像,湖南师大。硕士2 0 0 5 年5 月。 “川俐主要论文有:镀盒时代美国两部牧区的资本流入,世界历史,2 0 0 4 年第4 期;t 荛图西部牧区的。长 途驱赶”蛔题,首都师范大学学 i 土。2 0 0 1 年第2 期;黄国西部“牧羊帝国”的崛起,世界历史,1 9 9 9 年 第4 蚶;荚国西邦牧区的赶拢大会,世界历史,2 0 0 2 年第3 期;荚固西部牧区拓荒的牛仔与牧羊人史 学月刊,2 0 0 4 年第7 期。 4 第一部分大平原开发缓慢的表现 1 9 邂纪上半颓,美国相继完成了中西部大湖区和远西部太平洋地区的初步开发一 这两个地区在内战前都有充足的移民迁入,农业、交通运输业、采矿业等都有了初步的 发展。与之相比大平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内战结束后美国的东北部和中西部,充分 利用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制造业、加工业等工业部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成为 美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而这个时期的大平原,才刚剐进入开发的原始阶段,以畜牧 业和种植业为支柱产业,决定了大平原开发缓慢是历史的必然。下面主要从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三个方面来展现大平原开发缓慢的表现。 一、人口增长缓慢 人都有趋利避害和追求更好生活的本能欲望。人们都希望居住在生活条件优异,发 展前景好的邋区。一定量的入口,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 人口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内战前,大平原上人烟稀少,主要居民是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和少量白人。内战后大 规模移民才开始迁入美国最后这块最大的未开发的领地。吸引大量移民来到大平原主要 有三个因素: 其一,宅魂法的影响。1 8 6 2 年林肯颁布了宅地法,依掘此法规定从1 8 6 3 年 1 月lr 起,每个公民交纳l o 美元的手续费就可免费领取1 6 0 英亩公地,5 年后即可获 得此地的所有权。o 宅地法大大推动了向大平原移民的进程,对于人口日益饱和, 土地压力渐大的中西部、东北部的移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于国外移民也有很大的诱 惑性。国内外大量移民来到大平原寻找新的就业和生存机会。 其二,铁路公司的作用,铁路公司为了出售 泓门所获得的土地,增加客货运输,获 取利润,对外国移民积极进行扭徕宣传工作。美国政府也鼓励铁路公司进行招揽外来移 民来开发西部的宣传。 其兰,土地投机者的作用。受利益驱使,大平原大量土地以低廉的价格落入投机个 人和投机公司手中。投机者为高价出卖土地,吸引移民进入大平原,对西部土地进行了 各种各样的具有很大诱惑性和欺骗性的宣传。 但大量移民迁入大平原后面对他们要在其上生活的大平原,发现了现实和幻想的 落差。首先,宅地法所规定的1 6 0 英亩的公地不能给大平原的移民带来现实的丰裕生活, 因为这个数目相对于大平原的恶劣自然环境和大平原艰苦的耕作条件,对家庭性小生产 :! 荚世摹挺签主楚:荧囝赖以立目的文奉扎赵一凡、郭嗣良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 0 0 0 年,第j 8 7 页 9i 蛳f 聘西g 螂心妇。p = 1 0 5 束说:赶大了,他们没有能力把这些土地全部丌发利用;而对于大规模机械化农场来说, 又太小,不值得投入。其次,太量肥沃土地落入铁路公司和土地投机者手中,宅地法可 分配的公地大多是荒凉的贫瘠之地。所以许多外来移民被虚假广告招揽而来,但面对着 大平原的恶劣环境重新迁移到生存环境更好远西部、中西部等地去谋得更好发展。最终, 大平原人口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整体上却是增长缓慢。 表l1 8 6 0 一1 9 q q 年美国人口情况统计毒尹( 单位:人) 区域1 8 6 0 年1 8 7 0 年1 8 8 01 8 9 01 9 0 0 科罗拉多 n a3 9 8 6 41 9 4 3 2 74 1 2 1 9 85 3 9 7 0 0 堪萨斯 1 0 7 2 0 63 6 4 。3 9 9 9 9 6 0 9 6 1 ,4 2 7 ,0 9 6 1 ,4 7 0 ,4 9 5 内布拉斯加 2 8 8 4 11 2 2 ,9 9 34 5 2 4 0 2 l ,0 5 8 ,9 1 01 ,0 6 6 ,3 0 0 大 北达科他 n an an a1 8 2 7 1 93 1 9 。1 4 6 亚 南达科他 n an ah k 3 2 8 8 0 84 0 1 5 7 0 怀俄明 n an a n a6 0 、7 0 5 9 2 5 3 1 原 蒙大拿 n an an a1 3 2 1 5 92 4 3 3 2 9 总数1 3 6 0 4 75 2 7 。2 5 6 l ,6 4 2 ,8 2 53 ,6 0 2 ,5 9 5 4 ,1 3 3 ,r 0 7 1 伊利诺伊 1 ,7 u ,9 5 i2 ,5 3 9 ,8 9 l 3 ,0 7 7 ,8 7 13 ,8 2 6 ,3 5 14 ,8 2 1 ,5 5 0 印第安纳l ,3 5 0 ,4 2 8l ,6 8 0 ,6 3 71 ,9 7 8 ,3 0 l2 ,1 9 2 4 0 42 ,5 1 6 ,4 6 2 艾奥瓦 6 7 4 。9 1 3 l ,1 9 4 ,0 2 0l ,6 2 4 ,6 1 5l ,9 1 l ,8 9 62 ,2 3 l 。8 5 3 中 俄亥俄2 ,3 3 9 ,5 1 l2 ,6 6 5 。2 6 0 3 ,1 9 8 0 6 23 6 7 2 ,3 1 6 4 。1 5 7 ,5 4 5 西 密歇根 7 4 9 ,1 1 3 l ,1 8 4 ,0 5 91 ,6 3 6 ,9 3 72 ,0 9 3 ,8 8 92 ,4 2 0 ,9 8 2 明尼苏达 1 7 2 ,0 2 34 3 9 、7 0 67 8 0 ? ? 3 l ,3 0 l ,8 2 6l ,7 5 l ,3 9 4 部 密苏罩l ,1 8 2 ,0 1 2l ,7 2 l ,2 9 52 ,1 6 8 ,3 8 02 ,6 7 9 ,1 8 43 ,1 0 6 j6 6 5 总数 8 ,9 5 5 ,8 3 2 1 2 ,4 7 9 ,8 6 81 5 7 8 0 ,4 3 61 6 ,6 7 7 8 6 62 3 ,0 7 0 ,4 5 1 马萨诸塞l ,2 3 l ,0 6 6l ,4 5 7 ,3 5 ll ,7 8 3 ,0 8 52 ,2 3 8 。9 4 32 ,8 0 5 ,3 4 6 东 新泽西 6 7 2 0 3 59 0 6 0 9 6 1 ,1 3 1 ,1 1 61 ,4 4 4 ,9 3 31 ,8 8 3 ,6 6 9 北 纽约3 。8 8 0 ,7 3 54 ,3 8 2 ,7 5 95 ,0 8 2 。8 7 15 ,9 9 7 ,8 5 37 ,2 6 8 ,8 9 4 宾夕法尼亚2 ,9 0 6 。2 1 53 ,5 2 1 。9 5 14 ,2 8 2 ,8 9 l5 ,2 5 8 ,0 1 46 ,3 0 2 ,1 1 5 部 总数1 1 ,9 6 5 ,0 3 01 3 ,5 2 7 ,8 3 91 4 ,0 5 9 ,2 6 51 6 ,3 8 2 。3 0 92 0 ,9 1 4 ,0 2 2 美国总人口3 l ,4 4 3 3 2 l 3 8 ,5 5 8 ,3 7 l5 0 ,1 5 5 ,7 8 36 2 ,6 2 2 ,2 5 07 3 ,1 6 0 ,3 9 7 首先,内战结束后,大平原的人口有较快增长。大平原各州人口都有几十倍的增长, 如科罗拉多州从1 8 7 0 年到1 9 0 0 年大约增长了1 3 5 倍,堪萨斯州从1 8 6 0 年到1 9 0 0 年 大约增长了1 3 7 倍;内布拉斯加州大约3 7 倍,1 9 0 0 年大平原各州总人口达到了4 1 3 3 “j g s p a l i a l 湘ds t 毗i s t j c a l d a t a ,”c e n s u s d a t a o v c f n m c :1 9 6 卜1 9 0 0 t o 嘣p o p u i 武i o n ”,a v “i a b i ea t 幽垂;盟出煞j 照! ! g 叫色d 型剑! 墼血n 型鞋b 幽! 纽鲤g 型吐出堡皇q n 9 2 。龃d ,即“缸们n ? ,7 9 口,口,9 她a v a i j a b l e 砒 随皂;妇业强呈曼d 坚:g 业纽妯h ;鲢l 如助;丛西韭世i 出l q 童:四f ( 0 c l o b c r l ,2 0 0 5 ) 表格说删:n ,a 代表这个时期这个州还没 有建州,没有官方统计数据;在制作表格中。周为数据较多笔者在表中只列入丫中西部和东北部的几个州及总 值1 j 太平艘请州及惑值徽比较。 6 万人。大平原总人口从1 8 6 0 1 9 0 0 年大约增长了约3 0 倍。但考虑到大平原一些州直 到1 8 9 0 年才有数据,需要考察大平原总人口从1 8 9 0 年到1 9 0 0 年的增长率。这十年大 平原人口大约增长了1 4 倍,增长率为1 4 。 其次,1 9 世纪后期中西部、东北部的人口持续增长。中西部的总人口从1 8 6 0 年一 一1 9 0 0 年大约增长了3 倍。但中西部的人口增长基数大,1 8 6 0 一1 9 0 0 年实际增加了约 1 4 0 0 万,而大平原总人口到1 9 0 0 年才4 0 0 万多一点。差距明显可见。中西部的人口从 1 8 9 0 年的1 6 6 8 万增长到1 9 0 0 年的2 3 0 7 万增长率约为3 0 。东北部的人口从1 8 6 0 1 9 0 0 年大约增长了2 倍,实际增加了9 0 0 万。从1 8 9 0 年的1 6 3 8 万增长到1 9 0 0 年 的2 1 0 0 万,增长率约为3 0 。同时全国人口1 9 世纪后期也有大幅度增长,从1 8 6 0 年 的3 1 4 4 万人增长到1 9 0 0 年7 3 1 6 万人,增长了4 z o q 万,增长率在1 0 0 以上,1 8 9 卜 1 9 0 0 年的增长率约为2 0 。 可以看出,1 9 世纪后期是美国历史上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大平原人口的增 长速度也很快。但是与中西部、东北部和全国比较,大平原人口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 相对缓慢。其一,到l o 年,大平原的实际人口才达到了4 1 3 3 万人,而这个时期美 国中西部、东北部的一些单个州的人口就超过了大平原的总人口,如伊利诺伊州、俄亥 俄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的人日都超过了大平原的总人口。其二,大平原地区人口 分稚很不均衡。1 8 6 0 一1 9 0 0 年人口增长最多的堪萨斯州增加了1 3 6 万人,内布拉斯 加增长了1 0 3 7 万人。到1 9 0 0 年,这两个州的人口几乎占据了大平原所有人口的j 8 左右。其三,大平原地区的入口在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很低,1 9 0 0 年美国总人口已达7 3 1 6 万人,而大平原的入口为4 1 3 3 万人,只占全国总人口的5 5 ,这与大平原约占美国 国土的2 0 的比例很不协调。 综上所述虽然1 9 世纪后期大平原进行了初步的开发,但大平原的总人口和美国 中西部、东北部人口及太平原自身辽阔的地域比起来,依然是增长缓慢,相对稀少。这 一方面说明大平原发展的落后,对移民的吸纳能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也制约着大平原 地区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开发。 二、经济发展落后 进入镀金时代之后,美国经济开始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时期。回内战前,在美国经 济舞台上扮演主角的是农业,农业产值高倨鳌头。内战后,美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速, 工业产量迅速增加超过农业,在经济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变革对区域经济 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州,经济发展就相对落后,经济地位必然下降。 而工业州则高歌猛进,欣欣向荣。经济活动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大平原区,是标准的 农业区。农业区的地位决定了大平的经济在整个美国经济中处于不利和落后的地位。下 丽从畜牧业、种植业和制造业来分析大平原发展缓慢的表现。 ( 一) 畜牧业短暂繁荣 。j 。h n a g a r r a 驮孤w c 。坍m 。m 耐咄j 8 7 厶j 8 如,n e w y o r k :h a f p e r 8 r o t l l c r s ,p ub i s h c r 毛1 9 6 8 口r e f a i i 7 大平原畜牧业起源于移民照料牲口的活动,为过往的移民照料牲口,或将别人所遗 弃的牲口畜养起来。拉尔夫亨布朗在美国历史地理一书中写到,由于移民所经 过的大道附近的牧草逐步减少,有创业精神的人们看到这种情况,便在道路旁边几个地 方居住下来,为过往的车队供应当地出产的干草或提供照料移民牲口的小型牧场。这种 早年的路旁牧场相当于现代的加油站,是大平原畜牧业的开端。 这样到1 9 世纪后期,大平原畜牧业逐渐兴起。内战后,受牧牛业利益驱使牧牛 业边疆逐步向北扩展。怀俄明的第一个牧场创办于1 8 6 8 年,蒙大拿的第一个牧场创办 于1 8 7 1 年,到1 8 8 0 年,牧场已遍布整个大平原。畜牧业繁荣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 是横贯大陆铁路建成。1 8 6 9 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完工,打通了横贯大陆的交通,推动i 向远西部及大平原移民的潮流,揭丌了整个大西部拓殖的新时代,也为大平原的畜牧业 丌拓了广阔国内市场。其二是中西部、东北部和欧洲资本流入。牧牛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和巨大市场需求,导致牧牛业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吸引了大量美国中西部、 东北部和欧洲资本流入西部牧区。周钢对于镀金时代大平原牧牛业的资金流入,作了 详细而准确的论述,1 8 0 0 1 9 0 0 年蒙大拿、怀俄明、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建立了8 7 9 家牧牛公司,资本总额达2 8 4 5 9 3 l 万美元。美国中西部、东北部和欧洲资本流入促 成了美国西部牧区主要是大平原畜牧王国的繁荣。 然而,1 9 世纪8 0 年代后期大平原畜牧业逐渐衰落。畜牧业由盛而衰也有两个主要原 因:其一就是畜牧业繁荣的原因之一,中西部、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家庄市汽车租赁合同签订前的合同签订地点选择
- 贵池区安全员证考及答案1
- 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 脐橙产业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
- 老旧建筑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探索
- 土味水晶鞋营销方案
- 2025年交通工程安全题库及答案
- 三级语文百科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养殖专业模拟试题及答案
- 儿科病区应急预案(3篇)
- 山东省济南市2025届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339)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GB/T 45451.2-2025包装塑料桶第2部分:公称容量为208.2 L至220 L的不可拆盖(闭口)桶
- 电梯井道圈梁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 流感疫苗项目市场营销策略方案
- 财务代理记账报税合同模板
- HY_T 0330-2022 海滩养护与修复工程验收技术方法
- 十四条经络养生课件
- 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
- 钢结构厂房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