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PPT课件.ppt_第1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PPT课件.ppt_第2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PPT课件.ppt_第3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PPT课件.ppt_第4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系统X线诊断,1,呼吸系统X线诊断,一、X线检查方法,二、正常胸部X线表现,三、基本病变X线表现,四、常见病的X线诊断,2,一、检查方法(一)常规X线检查,透视胸片体层摄影(肺门、病灶)高千伏摄影支气管造影,(二)CT检查(平扫、增强)(三)MR检查(平扫、增强),3,透视,方法简单多体位、动态观察,不易发现细小病变没有永久记录,4,RADIOGRAPHY,摄影,正位(P-A位A-P位)侧位(左右侧)前弓位卧位点片,5,Frontalview,暗盒CASSETTE,正位胸片,优点:射线较透视少;有永久记录,便于复查。,6,Lateralview,暗盒CASSETTE,X-ray,侧位胸片,缺点:不能动态观察,7,肺门体层摄影,8,高千伏摄影,120kv、5-7mAs减少胸壁、软组织及肋骨对肺部病变的干扰。,9,支气管造影,10,11,12,二、正常胸片表现及变异,13,正常表现,融合肋,叉状肋,胸大肌影,颈肋,肩胛线,肋软骨钙化,乳头影,乳房影,锁骨皱折,肺尖帽,14,正常男性胸片,15,正常女性胸片,16,右第三前肋叉状畸形,正常变异,17,肺野(LungField)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肺野纵分三等份:内、中、外带。水平分为:上、中、下野。,18,肺野划分,外带,内带,中带,上,中,下,19,肺门(hilar):是肺动、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总合。位置: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肺纹理(Lungmarking):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干树枝状影。由肺动、静脉及淋巴管组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分支。,20,肺门血管,21,气管分支,22,正常肺叶,右侧,左侧,23,正位断层,左斜位断层,24,左支气管造影,右支气管造影,25,三、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26,(一)支气管阻塞性表现:1.肺过度充气与肺气肿肺过渡充气:指肺泡过渡膨胀的状态,严重时可有肺泡壁破坏。局限性阻塞性肺过度充气代偿性肺过度充气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27,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emphysema):系肺组织过度充气而膨胀的一种状态。由支气管的部分性阻塞产生活塞作用,即空气能吸入而不能完全呼出。X线表现:两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变细、稀疏;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膈肌低平。,28,图片,正位,侧位,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29,2.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不张(obstructiveatelectasis):系多种原因所致肺内气体减少和体积缩小的改变。原因:支气管阻塞、肺外压迫、肺内瘢痕牵拉。,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30,一侧肺不张:患侧肺野密度均匀增高,肋间隙变窄。膈肌升高,纵隔向患侧移位。健侧代偿性过度充气。肺叶不张:肺叶密度均匀增高,体积缩小,叶间裂向心性移位,邻近代偿性过度充气。肺段不张:三角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向肺门,肺段缩小。小叶不张:小斑片状高密度影,与炎症不易区分。,X线表现,31,阻塞性肺不张,一侧肺不张,右下叶肺不张,32,正位,侧位,右中叶肺不张,33,34,右下内基底段肺不张,正位,侧位,35,小叶性肺不张,右下叶外基底段,36,(二)肺实变(consolidation)灶性、肺段、大叶或一侧肺、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物代替而形成肺实变。多见于急性炎症、肺TB、肺出血、肺水肿。X线表现:片状淡薄的高密度影,边缘模糊;与肺叶或肺段形态一致的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可见支气管气像。支气管气像(airbronchogram)在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37,肺实变,38,图片,右中叶实变(肺炎),39,CT:支气管气像,40,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三)结节状阴影1.腺泡结节影:1cm呈类园形,花瓣状高密度影,边缘较清楚。病理基础:慢性炎性肉芽肿(TB的增殖灶)、肿瘤、血管周围炎、小的渗出灶等。2.粟粒状结节影:4mm,弥散分布粟粒状、小点状高密度影。常见于粟粒型肺TB,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转移瘤、肺泡癌等。,41,结节影,42,(四)肿块阴影(massshadow)实性或囊性团块。X线表现:类园形高密度影,单发或多发。良性:边缘锐利、光滑。恶性:边缘不锐利、分叶状、短毛刺、胸膜凹陷。,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43,肿块,44,(五)空洞与空腔阴影(cavityandaircontainingspace)1.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1)厚壁空洞:壁厚3mmX线表现:空洞形态不规则,周围有密度高的实变区,内有液平(急性肺脓肿);空洞内壁凸凹不平,可有壁结节(癌性空洞),亦可空洞内规则。干酪性肺炎,空洞腔较小,大片坏死区内多发不规则透光区。,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45,(2)薄壁空洞:壁15mm,肺门淋巴结大于10mm,提示有转移,132,133,右下中心型肺癌,134,135,136,137,图片,中心型肺癌,138,中心型肺癌,断层片,139,中心型肺癌,140,中心型肺癌,141,中心型肺癌,正位断层片,142,外周型肺癌:,X线表现,早期肺癌:直径2cm以内的结节影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分叶、脐样切迹、细短毛刺或边缘平滑肿块密度多较均匀,部分瘤体坏死,形成偏心厚壁空洞(鳞癌),或者病灶内见小低密度透光区,称小泡征(多见肺泡癌和腺癌)极少见肿瘤内钙化,143,继发改变:病变边缘模糊或斑片阴影,为较小支气管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邻近胸膜受侵:局部胸膜增厚、凹陷,后者称尾征或兔耳征,胸膜转移:胸腔不等量积液胸壁侵犯:胸壁软组织肿块伴肋骨破坏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X线表现,外周型肺癌,144,图片,外周型肺癌,145,肺癌,146,外周型肺癌,147,外周型肺癌,分叶状,密度不均,148,外周型肺癌,毛刺征,149,外周型肺癌,150,外周型肺癌,151,(二)、肺转移瘤,几乎全身各部位的恶性肿瘤都可以通过血行或淋巴转移到肺部。其中最常发生肺转移的原发肿瘤是绒癌。其次,黑色瘤、睾丸肿瘤、骨肉瘤、肾癌、乳腺癌和甲状腺腺瘤。,152,肺转移瘤,典型表现: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的球形病灶,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中下肺野多见两肺广泛弥漫性粟粒状阴影,边界模糊钙化:多见于骨肉瘤,软骨肉瘤,血源性转移瘤X线表现:,153,图片,肺转移瘤,154,2、外围型肺癌CT表现HRCT能清晰显示肿块边缘、形态、瘤周、内部结构及密度变化;a早期:直径3cm,肿块边缘分叶,有或无毛刺,密度均匀,增强时中等强化,CT值增加20Hu;c较大肿块,中心坏死形成偏心性厚壁空洞.,155,156,157,158,159,左肺尖癌,160,(3)细支气管肺泡癌早期:孤立性结节状或肺炎样浸润影,内有含气的支气管或小透明区。晚期:弥漫性病变,大小不等,边缘不清。,161,肺转移性肿瘤,转移途径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直接蔓延【临床与病理】原发瘤症状肺部症状,162,几乎全身各部位的恶性肿瘤都可以通过血行或淋巴转移到肺部。其中最常发生肺转移的原发肿瘤是绒癌。其次,黑色瘤、睾丸肿瘤、骨肉瘤、肾癌、乳腺癌和甲状腺腺瘤。,163,164,165,166,167,168,169,纵隔肿瘤,170,第四胸椎,气管,食管,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心大血管,第八胸椎,上,中,下,纵隔划分,171,胸腺增大,172,前纵隔常见肿瘤,良性胸腺瘤有完整的包膜,恶性者包膜不完整,肿瘤可向邻近组织侵犯和转移。,1.胸腺瘤,前、中纵隔好发,侧位示胸骨后、心前间隙有园形、梭形肿块,正位片多向一侧突出,较大时可向两侧突出,X线表现,纵隔肿瘤,173,胸腺瘤,174,(囊性畸胎瘤和实质性畸胎瘤)临床表现:多无症状,偶有痰中咳出毛发或豆渣样皮脂物,2.畸胎类肿瘤,部位:好发于前纵隔中部,心脏与主动脉交界处肿块:一侧性生长,大小不等,分叶状,肿瘤轮廓光滑密度:囊性畸胎瘤密度较低,囊壁可见弧形钙化,密度不均,还可见骨骼,牙齿影,X线表现,纵隔肿瘤,175,图片,前纵隔畸胎瘤,176,前纵隔畸胎瘤,177,恶性淋巴瘤:何杰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