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课时训练.doc_第1页
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课时训练.doc_第2页
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课时训练.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课时训练撰写人:_时 间:_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共10分)120xx成都共享单车方便了市民出行,得到市民广泛认可。但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一些市民变“共享”为“专享”;也有一些市民无故损毁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影响公共环境和秩序等。对此,根本的举措是()A制定管理细则 B提高市民素质C维护公共利益 D企业增加投入220xx成都20xx年1月,张某为了逃票入园,翻过两道3米高的围墙,钻过铁丝网,进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养虎区,最终发生悲剧。这类事件启发我们()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保护秩序遵守规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规则分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则A BC D320xx盐城对下表中某些同学的“微行为”的评价,你赞同的是()微行为同学评价过马路时,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有法制意识、规则意识、安全意识下雨时,只收回自己晾晒的衣服懂得自立自强上课期间睡觉没有珍惜教育权利,没有履行受教育义务考试期间拒绝传递答案没有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A BC D4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规则,比赛、考试、出行都有规则,人们说话、办事所依据的最低准则是()A道德 B伦理C法律 D市民守则520xx青岛“醉驾入刑”施行6年间,青岛交警部门共查获酒驾司机54 675人,其中4 919人因醉酒驾驶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严格刚性执法使酒后驾驶得到有效遏制。这则材料告诉我们()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由国家制定C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D减少酒驾主要靠自觉6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小江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A BC D720xx绍兴漫画不归路给我们的警示有()人一旦违法,必将受刑罚处罚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维护身体健康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 BC D820xx广东大学生闫某因捕猎并售卖了十六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被法院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半。闫某被严惩是因为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A BC D9从刑罚的种类来看,罚金属于()A民事处罚 B行政制裁C附加刑 D主刑10图标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示概念关系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的是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关系。下列可以用如图所示方式表示的是()违法和犯罪安全权和知情权主刑和有期徒刑智力成果权和知识产权A BC D二、判断正误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对的填“”,错的填“”)1120xx呼和浩特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的行为底线。()12刑法是人民法院依法对违法分子实施的制裁措施。()13犯罪行为一定违法。()14法律是保障人民利益的最有力武器。()15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16罚款是一种犯罪分子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民事赔偿责任。()三、简要回答问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7犯罪的本质特征、犯罪的法律标志和法律后果分别是什么?1820xx呼和浩特我国法律的作用有哪些?四、分析说明题(共8分)1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各大网站上曾疯传一段视频:一名男司机因为一名女司机连续变道,开车将女司机逼停,下车后对女司机进行了暴力殴打,致女司机重伤,男司机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事件发生后,网民对男女司机的行为进行了热烈的议论,谴责男司机暴行的舆论铺天盖地,批评女司机交通行为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路怒族”一时成为网络热词。(1)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两位司机的行为?(2分)(2)在国家“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今天,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公民,怎样才能做到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3分)(3)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当你遇到材料中类似问题时你应该怎样做。(3分)参考答案1B 解析 题文材料反映了部分公民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原因在于部分公民素质不高,因此解决的根本的举措是提高市民素质,强化公德意识,B符合题意;A、C、D都不是根本举措,排除。故选B。2A 解析 题干内容启示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要增强规则意识,规则保护秩序,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遵守规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选项的认识是正确的;选项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选A。3C 解析 “下雨时,只收回自己晾晒的衣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对他人缺乏关爱,评价错误;“考试期间拒绝传递答案”是讲诚信、守规则的表现,评价错误。故选C。4C5A 解析 题干内容法律严厉制裁醉酒驾驶行为体现法律的强制性,A符合题意;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道德靠社会舆论,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错误;D不符合题文主旨,排除。故选A。6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理解。抢劫触犯刑法,是严重违法行为;经常寻衅滋事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献爱心属于公益活动,公民可自觉自愿履行,所以小青的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中做法扰乱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秩序,属于违法行为。故选B。7D 解答 漫画不归路给我们的警示有一般违法与犯罪关系密切,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发展下去是犯罪,所以我们应防微杜渐,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维护身体健康成长,符合题意;错误, 一般违法不会受刑罚处罚。故选D。8A 解析 题干中大学生闫某受到刑罚处罚,是因为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构成犯罪。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故选A。9C 10.B1112 解析 刑法是一种法律,而不是一种制裁措施,故题干观点错误。13 14.15 解析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16 解析 罚款属于行政制裁,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故题干观点错误。17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18规范作用:法律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志或方向。同时,它也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19(1)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