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角色分工.doc_第1页
家庭角色分工.doc_第2页
家庭角色分工.doc_第3页
家庭角色分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奶爸”现象:新时代背景下家庭制度的自我调控钱梦琴(2009211517)【摘 要】在现代婚姻家庭中,男女性别角色分工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育儿持家不再是女性的专利,“奶爸”群体的产生正是其典型体现。随着“奶爸”群体的日益壮大和逐渐趋向职业化、专业化,人们似乎对两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身份、职责分配和权利关系的理解和期望产生了许多变化,而这些变化的本质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家庭结构冲突中家庭自身的一种自我调控。本文试图从大的时代环境下解释角色分工重构的原因,并对这一变化的本质做出分析。 【关键词】 奶爸 家庭制度 性别角色分工 一、“奶爸”现象折射出的家庭中性别角色分工新变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将社会与家庭工作范围分为“公”、“私”、“内”、“外”四个领域。国家为公,家庭为私。婚姻家庭的分工又分为“内”和“外”。男性始终有条件与公领域发联系,而女性几乎没有通过公领域获得资源的可能性。在公私领域的二元对分中,划分本身并没有问题,而将公领域与男性、理性联系起来,私领域和女性、感性联系起来,并赋予它们不同价值的时候,不平等也就产生了。中国传统社会将这种等级与不平等强化到了极大程度并通过官方将其制度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不断深入内化,以及女性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女性在家庭中的主体地位一再得到认可,其再家庭中的角色也脱离了顺从、牺牲的贤内助形象,更多地走上公共领域,同男性共同竞争社会资源。同时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以及现代父母对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视,家庭经济需求加大,社会对男性的角色期盼增高使得越越多的男性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男性更倾向于让妻子负责家庭经济来源,而自己回归家庭,育儿持家,做起“家庭主夫”,这一新兴群体叫“奶爸”。奶爸群体的出现社会现实的需要,不仅引起人们的关注,更得到了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赞赏和认同,许多有一定经济收入的妻子也希望,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与丈夫互换角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二元对立的家庭角色分工模式,使得家庭角色分工更具灵活性。二、变化的本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制度的自我调控(一)概念界定家庭制度:是关于家庭的性质、关系、功能、权力和义务的一套规范体系,是整个社会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时期的社会生活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家庭制度。包括婚姻制度与相应的习俗礼仪、生育制度、亲子制度、父母与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等。而本文所强调的家庭制度是家庭中夫妻双方的责任、义务分担模式,即家庭角色分工模式,包括经济生产模式,家务分工模式,亲子关系模式等等。(二)家庭制度的自我调控1.传统家庭角色分工模式的弊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挣钱、女人持家的家庭角色分工模式是建立在深厚,渊远的男权意识基础之上的,并且这种意识背后有一整套完整的社会制度做支撑在这种宏观性别文化框架下,女性被迫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是第二性的(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在现代社会,制约女性发展的传统制度遭到毁灭性打击,妇女的生存境况和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巨大变迁,但女性的传统家庭角色从未淡化,家庭中的“内外”分工生活方式被一直延续了下来。虽然说,情况和程度本身与过去的传统社会相比,女性不再被严格地控制在私领域,但其保留和延续下来的观念及模式仍然对今天的性别关系、性别分工有着深刻影响。长期以来,女性一直是牺牲者的角色:女性为了丈夫的事业和发展,为了子女的生活和成长,为了老人的晚年安康而牺牲自己的事业、时间、精力、兴趣和理想等这些对女性也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女性的牺牲在社会上受到褒扬和称赞,也常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女性的主体性在家庭中受到了漠视和践踏,女性的利益在不断的赞美声中被逐渐地“牺牲”掉了。2.市场经济条件下女性家庭与社会双重角色的冲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性加入就业市场的比率日益增加,双薪家庭的数量不断增长,成为了现代社会婚姻家庭的一个显著特点。当代社会,足不出户的深闺女性已经撤除了历史舞台,越来越多的女性都渴望争取自己的权力,参与到社会管理与社会竞争中来,并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成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新女性。但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受传统男权制度、传统社会对女性评价标准的影响,许多职业女性无法逃避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负担,无法回避“社会人”(社会职业角色)和“家庭人”(家庭主妇角色)的双重角色冲突,她们奔波于社会和家庭之间,除了和男性一样积极地参与社会劳动外,必须承担的繁重的家务劳动。这样追求事业和家庭的平衡过程中的超负荷运转,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这种背景之下,女权意识逐渐进驻家庭,加上女性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要求从传统分工模式的枷锁中解脱出来,重新构建新的角色分工模式。3.家庭制度的自我调控:家庭角色分工模式的重构“奶爸”群体的出现,或者说家庭中男女角色的互换,甚至同质化,是家庭为了保障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协调家庭成员的关系而进行的自我调控。由此也适应当代经济发展以及新的角色观念的需要。很多男性也开始从新的角度审视家庭角色分工问题,夫妻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一定的协议,男女角色互换,甚至二者兼并,相互扶持,角色分工更具灵活性。具体表现在,在经济生产上,女性与男性享有同样权力,甚至许多家庭中,完全由女性主导经济生产大权,男性在经济上反成为依附角色;在家务分工上,双薪家庭中,妻子与丈夫协商分担,轮班处理家务,甚至有些家庭男女角色互换,由丈夫全权负责家务事;在亲子关系上,父亲更多地承担了家庭教育者的角色,更多地参与了孩子的成长过程,甚至有些男性做起了全职“奶爸”。随着社会包容度得进一步开放,社会上逐渐开始接受这一分工现象。几年前台湾商业周刊进行的台湾女性地位认知调查中,86.2%的民众认为,女性能力比男性优秀的情形会越来越普遍,在交叉分析后也发现,平均每 3个男人就有1人感受到女人对他们的威胁,超过9成受访者认为,女性能力比男性强只会越来越多,显示台湾女性对自己的能力深具信心。调查中,61.9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男人在家当“家庭主夫”,太太则在外面赚钱养家,其中以30至39岁的接受度最高(67.9),大学以上教育程度者则超过7成(72.4)。(数据来源:南方周末 电子报 人物周刊 220期)正因为如此,很多男性并不觉得持家育儿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相反对于男性,更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的表现,随着“奶爸”群体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这种观念正逐渐被他们内化。三、家庭性别角色分工模式重构的社会性影响因素1.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就世界范围来说,自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女性在大学录取率方面就开始领先男性。而在中国,虽然没有这方面统计的官方数据,但很多地方性数据却也说明了这一点:2008年复旦大学的3871名新生中,男生1847名,占47.7%;女生2024名,占52.3%,这是该校历史上女生比例首次超过男生。与此同时,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中山大学,该校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中女生比例逐年走高女生和男生的比例从2004年、2005年的61上升到2006年的近乎71。事实上,女多男少的现象正从外语专业类院校、师范类院校逐渐向综合性大学蔓延;甚至在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里,女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即使是临床医学这种男生占优势的专业,女生也从“绝对劣势”过渡到“微弱优势”。目前女性就业的人口已经占总就业人口的45%以上,公务员当中女性也占到40%以上。现在本专科的女大学生占大学生的比例达到了49.8%,硕士生已经达到了48%,博士生也达到了34.7%以上。(数据来源:广州日报 2008年9月)这些数据都充分证实了,女性受到高等教育的比率要高于男性,就业率也与男性相当,也说明了,女性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大大加强,整体经济地位逐步提升,同时也给男性造成巨大压力,很多男人因此失业了,而且获得传统工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与此同时,跨入职场的女性比例达到了历史新高,全职妈妈的人数也不断下降。女性获得教育使她们有更多就业机会,就业范围也更大,而且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了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所以致使许多男性工作遇到瓶颈,而妻子的工作条件和收入还不错,所以自己选择退守家庭,甘当居家爸爸。2.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成果进入社会生活的速度加快,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逐步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兴、自由职业,网购,宅文化等一系列新潮元素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家庭角色分工观念的变化。很多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经济收入条件的在职男性也选择当全职“奶爸”,原因是自己的职业能够在家办公,工作育儿两不误,同时考虑到妻子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前景可能更需要扶持,所以两人在家庭角色上换位。3.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促使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高度关注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已达九千万,这一新型群体的出现使得未来家庭发展面临诸多风险,首当其冲就是居家养老问题。种股票传统养老模式就是家庭养老模式,及子女对老年人负责,晚辈对长辈负责。这样以来,子女的多少对家庭养老水平有着直接影响。而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增多,这种风险恐慌逐渐加大,为了自己的将来有保障,父母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希望他们早日成才,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流动。于是,现代家庭的父母也愿意拿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钱来抚养、教育孩子。并且他们坚信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新的育儿观念使得一些父母愿意放弃工作,留在家中做全职。有专家指出,“奶爸”的出现,折射出父亲对家庭的关注度在逐年提高。根据上海市一份“父亲研究实证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被访男性常常“给孩子喂食”,四成左右的父亲做“换尿片”、“给孩子洗澡”的活儿,超过半数的父亲常常“接送孩子上下学”。根据上海市妇联儿童和家庭部与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发布的“父亲研究实证调查报告”,在“配偶收入足以维持家庭生活”的前提下,有13%的男性愿意当“全职奶爸”,他们认为“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比埋头赚钱更重要”。四、总结 “奶爸”群体的出现带来了家庭角色分工模式的颠覆性变化,这是家庭在传统制度框架和现代社会发展现实冲突中的一种自我调试的表现。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二男性则选择回归家庭,持家育儿,这不仅受到中国当代社会、经济环境变迁的影响,更是家庭文化现代性发展的产物。但值得提出的是,家庭中两性角色分工的变化在社会中只存在于少数城市中年轻白领家庭中,并不代表一种既定的社会事实,也不代表传统的模式框架已经式微,女性在家庭中的绝对地位仍是依附性的,这种家庭制度的自我调控仍是局部性的,微观性的。同时家庭中并没有最合理的性别分工模式,两性角色的互相渗透、同质化没那么可怕,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最重要的是尊重个体选择。无论男权女权,如果变成一种强加的意识就很可怕了,要正视、承认两性差异,彼此尊重,也允许别人有不同的选择。参考文献:1 徐安琪 家庭性别角色观念的变化原因 Women of China, 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