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doc_第1页
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doc_第2页
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doc_第3页
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doc_第4页
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电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姓 名: 陈 林 清学 号: 20041610060227指导教师: 任 民 宏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年 级: 2004春学 校:汉中广播电视大学摘 要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本文论述了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可视化开发软件工具下分析、设计、开发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通过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的论证,对应用领域进行调查分析,参考各种资料和进行数据库编程实践,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已经基本上成功地实现了设计要求。是我们设计的数据库系统能够实现学生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成绩管理,系统管理功能。该系统基本上满足了用户在学校信息管理方面的需求,用户界面友好。此系统更加贴近信息电子化处理,从而降低了人工劳动并增加了信息的准确性。关键字: Visual FoxPro6.0; 学生管理; 软件工程AbstractStudent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units indispensable part of a education, its contents are all essential to policymaker and administrator of the school, so student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an offer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nd swift inquiry means to user. But people use tradition artificial way manage the file all the time, this kind of management style has a lot of shortcomings, for instance: Efficiency is low, privacy is bad, as time goes by in addition, a large number of file and data will emerge, this for look for , be newer and is it all bring much difficulty to safeguard.As a part that the computer used, use the computer to manage students information, have incomparable advantage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 of crafts. For example: Search helping , dependability high , storing amount great , privacy is good , longer-lived, cost low grade rapidly, find out. These advantages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greatly, is managed by scientific process, regularization of enterprises too, important condition integrated with the world.This text has described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 0 develops the course of analyzing, designing, developing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students of the universities, colleges, junior colleges and special secondary schools visually under the software tool. 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o the application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solution, consult various kinds of materials and practice database programming, with the help of counselor, have already realized the designing requirement succeeding basically. It is the database system which we design that can realize students manage, student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achievement is managed, the systematic functions of management. This system has met users demand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basically, users interface is friendly. This system pressed close to the electronic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further, thus worked and increased the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artificially after reducing. Key words: Visual FoxPro6.0; Students manage; Soft project 目 录 1绪论.41.1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得力助手.51.2在学校特别是大中专学校中开发计算机学籍管理系统的意义.52系统分析.62.1系统的初步调查.62.2系统的可行性分析.72.3系统开发步骤.72.4对本系统的分析.83系统设计.9 3.1系统功能模块.93.2 数据库设计.103.2.1概念结构设计.103.2.2逻辑结构设计.163.2.3物理结构设计.173.2.3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203.3 用户界面设计.203.3.1系统安全性验证用户界面设计.213.3.2系统主画面屏幕区域设计.214系统编码与实现.234.1 开发平台及工具的选择.234.2 程序设计(部分逻辑及代码).234.2.1 系统登录按钮代码.234.2.2班级信息录入.244.2.3学生基本情况录入.274.2.4学生注册.295系统运行与维护.315.1系统的配置.315.2系统的运行.315.3系统的维护.315.3.1系统维护的内容.315.3.2系统维护的类型.316 开发总结.32致谢.33参考文献.341绪论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突出。一般来讲,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手段,为组织制定目标,应用组织的各种要素,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对学校来说,人们按照一定的学籍计划、学籍资源,对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等加以计划和协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即称为学校管理。传统的学校管理活动中,把人、财、物作为学校的主要资源。但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在生产经营及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并把它当作学校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人们称之为“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处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 本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管理所需要的信息量急剧增长,同时对信息的处理要求及时、准确,这导致了传统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信息时代”的开始,它使学校管理现代化成为可能。一定意义上说,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电子计算机基础之上的。硬件方面,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从庞大的只能在实验室里供研究使用的计算机到如今能适应不同环境满足不同需求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千次到每秒几百亿次;处理器从焊有上百万个电子管的大的惊人的电子板到只有指甲大小的集成电路;现在计算机在硬件方面的发展已达到了每三个月更新换代一次的惊人速度。软件方面,也已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发展到现如今的第四代语言非结构化、面向对象、可视化的语言。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学校当前运行的数据进行处理来获得有关信息,以控制学校的行为;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数据及相应的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能从全局目标出发,对学校的管理决策活动予以辅助。从工业发达国家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3年至1965年)单项数据处理阶段,也称电子数据处理(EDP)阶段。这是电子计算机在管理领域应用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当时计算机硬、软件的限制,数据处理的性质只是使用计算机代替人的手工劳动,进行简单的单项数据处理工作,如计算工资、数据统计、报表登记、编制计划等。这个阶段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集中式的批处理。 第二阶段:(1965年至1970年)综合数据处理阶段,也称事务处理系统(TPS)阶段。这个阶段计算机硬、软件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多用户的分时系统,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对某一个管理子系统的控制,并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如库存管理系统、生产调度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这个阶段的处理方式已发展为面向终端的联机实时处理。第三阶段:(1970年至今)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这个阶段是在学校中全面的使用计算机把各种管理子系统的功能集中起来,构成了计算机化的全方位的信息系统,即现代管理信息系统。这个阶段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组成分布式处理系统。它的特点是使用数据库和分时处理的计算机网络,并充分利用运筹学等数学方法,实现了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总的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性价比大幅的下降,使得其被大量广泛的使用。针对现实中的各种应用需求,相应的产生很多技术体系、技术标准,如J2EE,NET,COM/COM+等。这又大大的推动了学校的信息化进程。其影响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1.1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得力助手:今天,计算机的价格已经十分低廉,性能却有了长足的进步。它已经被应用于许多领域,计算机之所以如此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其次,计算机可以节省许多资源;第三,计算机可以大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第四,计算机可以使敏感文档更加安全,等等。1.2在学校特别是大中专学校中开发计算机学籍管理系统的意义:现在我国的学校特别是大中专学校的学籍水平还停留在纸介质或半自动(由电脑处理一部分数据,由人工处理一部分数据)的基础上,这样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它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代。软件作为一项强有力的工具,只能当此种工具,与我们的实践相结合起来的时候,才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及使用价值。因此根据学校目前实际的学籍管理情况开发一套学籍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归纳起来,好处大约有以下几点:其一,通过学生基本信息管理,便于用于班级信息和学生信息的修改以及查询,减少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监控学生的注册情况,能做到及时的通知学生注册,促进学校财务的有效运转。其二,通过课程管理,便于查看学校内专业开设的课程,便于及时的调整专业设置及专业内的课程设置,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其四,通过对成绩管理,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授课情况,为学校的学籍管理提供依据。最后,通过教师管理,便于查看教师的任课情况,简化的教师工作量的计算。2系统分析2.1系统的初步调查:建立一个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基础。所谓好的管理基础,指的是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准确的原始数据。与学校管理相比,我国的学校管理在这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应该看到,我国发展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时间还不长,设计开发的实际经验也很不足。要使管理信息系统在学校建立、使用,并从中获得巨大的效益,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首先,领导重视、管理人员积极性高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学校提供资源、经费、人力和时间,要涉及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的变化、调整和大量数据的编码、表格形式协调等工作,这些学校管理的全局性问题必须在学校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才能获得解决。一般说来,校长的决心是研制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成败关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条件。管理人员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直接用户,它们的积极性和配合程度,关系到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和生命力。其次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主要包括计算机硬、软件设备,不间断电源(UPS)、空调等辅助设备和计算机房设施等,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发掘和利用现有计算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费用可分为开发费用和运行费用,前者包括设备购置、人员工资、培训和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支出等,后者包括机器运行、维护和修理费,人员工资和水、电、纸张盘等日常开支。要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才能顺利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当然,资金的投入也可以在开发和运行过程中分阶段进行,在逐步取得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补充更多的资源。再次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开发小组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取决于开发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开发小组的人数因系统规模大小而异,通常包括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数据录入员和硬、软件维护人员。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是从逐个子系统分期分批进行的,同时,已开发完毕投入使用的系统仍需不断维护、改进和完善,因此这个开发小组应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在正式的立项之前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而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现行系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细致了解现行系统的现状流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系统的逻辑模型。详细的现状调查目的是为了弄清现行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信息流程,为了新系统逻辑模型提供基础。它是建立新系统的前期工作,也是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建立新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就必须对学校现行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细致而充分的调查研究。采用主要的方式是在同学中进行交流和对现有的政策进行分析。2.2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两个详细的部分:分析开发新的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在前面系统初步调查中已经作了详细的分析,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可能性主要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运行可行性三个方面。经济可行性研究是对组织的经济现状和投资能力进行分析,对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进行估算,对系统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估计。 技术可行性要考虑现有的技术条件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开发工作,软硬件配置是否满足开发的需求等。学籍管理系统用的是VF开发语言,调试相对简单,当前的计算机硬件配置也完全能满足开发的需求,因此在技术上是绝对可行的。软件方面:由于目前单机模式相对发展成熟,故软件的开发平台成熟可行。硬件方面:目前高性能的网络组件已经在我们学校广泛使用(服务器、集线器、通信介质、工作站等),它们速度快、容量大、可靠性能高、价格低,完全能满足系统的需求。 运行可行性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现有人员和机构、设施、设施和环境对系统的适应性及人员培训补充计划的可行性。当前我们学校信息化技术已经相当普及,各类操作人员水平都有相当的高度,所以在运行上是可行性的。2.3系统开发步骤一般说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可以划分成总体规划、系统开发和系统运行三个阶段,其中系统开发阶段还可进一步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工作环节。上述各个阶段排列成一个严格的线性开发序列,在每个工作阶段均产生完整的技术文档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和依据,每一阶段都应对文档进行评审,确信该阶段工作已完成并达到要求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轻易改变前面经过评审的成果。 上述开发方式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开发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并且可大大降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复杂性。国内外许多系统开发的实例都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方式。国外曾有人对一些软件项目开发各阶段的工作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在开发过程中各工作阶段所占全部工作量的比重分别达到: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程:模块调试:系统调试20%:15%:20%:25%:20%。由此可见,程序编写在开发工作中只占很小比例,而调试工作却占整个开发工作量的一半左右,因此“系统开发就是编程”的习惯说法显然是片面的。另据统计,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阶段中,总体规划和系统开发阶段的工作量约占整个工作量的2/3,而运行、维护阶段要占1/3,这说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后,仍应十分重视它的维护工作,以便使系统不断完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2.4对本系统的分析根据对汉中电大过去对学生学籍的管理来看,主要是各位班主任先通知本班的学生来进行开学报到,学生到校后再到财务室净交款注册,随后财务室再将注册情况反馈班主任劳任怨;每学期结束时考试也是先由教务人员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整理后现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班主任,最后再由班主任通知到每位学生。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基本是上纯手工操作,工作效率相对不高。根据这一现状,在设计本系统时主要将本系统分成了以下几个功能模块。信息录入功能:实现学生基本信息、学生注册情况、课程设置、班级课程信息、学生成绩的录入;浏览功能:包括浏览学生成绩、浏览班级课程、浏览专业名称;查询功能:包括学生查询、成绩查询、注册查询等;报表打印;特殊功能,如系统安全等。通过这几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基本上满足了学校的需求。3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概要设计的阶段所做的工作是分解软件的功能,划分软件模块同时确定各个模块的结构。详细设计阶段所做的工件是确定实现每个模块所需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等,将软件模块化是为了便于软件的开发、测试和维护。3.1功能模块本系统的运行从主封面表单开始,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止任何用户都能随意进入系统,特在这里要求用户输入自己的登录密码,并且为了防止多次试探密码,也特意对密码的输入次数做了限制,如果输入的密码三次不正确,则系统自动退出;若密码正确,则进入相应的系统菜单,接受用户操作。操作完毕后用户可以从系统菜单中退出系统。系统的运行步骤如图311所示主封面表单登录口令验证密码是否正确调用系统菜单系统退出密码错误三次图311正确错误提示密码错误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技术)方案,具体来说,要求对系统进行功能分解,不断下去,直到分解成含义明确,功能单一的单元功能模块,最终绘制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即HIPO图这一指导思想。本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依据此指导思想做出的HIPO图如图312所示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学生注册查询学生成绩查询课程设置查询学生查询数据查询班级录入学生录入学生注册打印班级课程表打印班级学生表打印学生成绩单打印注册学生名单信息录入专业名称设置课程名称设置教学计划设置班级课程设置课程管理成绩录入补考一录入补考二录入成绩管理修改学生注册修改学生信息学生档案维护数据管理打印输出退出图 3-1-23.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一种存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操作的工具。数据库的作用在于组织和表达信息,简而言之,数据库就是信息的集合。计算机的数据库可以分为两类:非关系数据库(flat-file)和关系数据库(relational)。关系数据库中包含了多个数据表的信息,数据库含有各个不同部分的术语,象记录、域等。而数据库设计是要在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DBMS)中,通过合理的逻辑设计和有效的物理设计,构造较优的数据库模式、子模式,建立数据库和设计应用程序,满足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总体来看创建任何一个数据库的第一步是仔细的规划数据库,设计必须是灵活的、有逻辑的。创建一个数据库结构的过程被认为是数据模型设计。大致通过标识需要的数据、收集被标识的字段到表中、标识主关键字字段、绘制一个简单的数据图表、规范数据、标识指定字段的信息和创建物理表这几个步骤来具体实现。3.2.1概念结构设计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就是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它比数据模型更独立于机器、更抽象,从而更加稳定。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概念结构设计要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系统,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要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的设计成功的关键。要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要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本系统的概念设计的目标是产生反映学生学籍管理系统需求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式。根据规划的系统功能模块,可以画出如下系统信息流图:顶图数据流图学籍管理系统新入班级信息新生信息专业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学生注册信息学期课程表班级学生通讯录注册学生名单学生成绩通知单学生成绩汇总表学 籍 管 理 人 员学 籍 管 理 人 员 图3-2-1-1新增课程新增专业专业内课程开设管理课程信息课程信息专业信息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图3-2-1-2数据流图:专业内课程开设处理数据流 数据流图:新生入学数据流新增班级新生入学班级信息班级表新生信息班级学生表图3-3-1-3数据流图:学生注册数据流 学生注册图3-2-1-4 学生信息 学期信息 班级学生表 学生注册信息数据流图:学生成绩处理数据流成绩录入图3-2-1-5 成绩信息 学生注册信息 学期信息 学生成绩表 数据流图:新增教师数据流 教师信息新增教师图3-2-1-6 教师表数据流图:教师任课安排数据流教师任课安排图3-2-1-7 学期 教师表 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班级表 课程安排表数据流图:检索学生未注册数据流未注册学生检索图3-2-1-8 班级学生信息 班级 学期 已注册 学生表 未注册学生信息 数据流图:学生成绩录入数据流 成绩信息 班级学生成绩录入 学生表 学生信息 学生成绩表图3-2-1-9 数据流图:学生成绩汇总数据流学生成绩汇总图3-2-1-10 学生信息 学生成绩表 学期信息 学生成绩汇总信息 班级学生表概念模式是独立于数据库逻辑结构,独立于支持数据库的dbms,不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ER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它的主要成分是实体、联系和属性。使用这三种成分,我们可以建立许多应用环境的ER模型。在利用ER模型进行数据库概念设计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ER图进行种种变换。这些变换又称为ER模型的操作,包括实体类型、联系类型和属性的分裂、合并和增删等等。利用ER方法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可以分成三步进行:首先设计局部ER模式,然后把各局部ER模式综合成一个全局ER模式,最后对全局ER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ER模式,即概念模式。在数据库设计中,先要对系统分析所得的数据字典中的数据存储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系统的关系模式,采用实体联系图(简称ER图)的方法进行数据结构的描述。ER图由实体、属性、联系三部分组成。ER图的有关符号说明如下:实体属性联系图 3-2-1-11专业实体信息:专 业名称代码图3-2-1-12课程信息实体:课程编号名称图3-2-1-13学生信息实体: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址政治面貌联系电话入学时间图3-2-1-14班级实体信息:班级编号学制班主任收费标准入学时间图3-2-1-15学期实体:学期编号名称图3-2-1-16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如下图班 级学 生属 于课 程专 业开 设选 课教 师学 期注 册任 课图3-2-1-173.2.2逻辑结构设计设计逻辑结构应该选择最适于描述与表达相应概念结构的数据模型,然后选择最合适的DBMS。设计逻辑结构时一般要分三步进行: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一般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 将转化来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向特定DBMS支持下的数据模型转换; 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E-R图则是由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三个要素组成的。所以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实际上就是要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这种转换一般遵循实体与实体属性的转换原则,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不是唯一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通常以规范化理论为指导,根据应用适当地修改、调整数据模型的结构,这就是数据模型的优化。数据模型优化的方法为: 确定数据依赖。 用数据依赖分析和表示数据项之间的联系,写出每个数据项之间的数据依赖。 对于各个关系模式之间的数据依赖进行极小化处理,消除冗余的联系。 按照数据依赖的理论对关系模式逐一进行分析,考查是否存在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多值依赖等,确定各关系模式分别属于第几范式。 按照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各种应用对数据处理的要求,分析对于这样的应用环境这些模式是否合适,确定是否要对它们进行合并或分解。 对关系模式进行必要的分解,以提高数据操作的效率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根据概念设计阶段的E-R图,可得到本学籍管理系统中如下实体联系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结果:班级表(班级编号,班级名称,学制,专业代码,收费金额,班主任名,入学时间)其中班级编号是此关系的主关键码。专业库表(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其中专业代码为此关系的主关键码。课程库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其中课程编号为此关系的主关键码。学生注册表(学号,学年,注册)其中(学号,学年)为此关系的主关键码。教学计划表(专业代码,学期,课程编号)其中(专业代码,学期)为此关系的主关键码。学生表(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身份证号,班级编号,入学时间,联系电话,Email,英语等级)其中学号为此关系的主关键码。成绩表(学号,学期,课程名称,成绩)其中(学号,学期,课程名称)是此关系的主关键码。补考成绩表(学号,学期,课程名称,补考1,补考2,原因,未到原因,班级编号)其中(学号,学期,课程名称)是此关系的主关键码。3.2.3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的任务是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也就是数据库设计的内模式。内模式和逻辑模式不一样,它不直接面向用户,一般的用户也不一定、也不需要了解内模式的设计细节。物理结构设计的原则如下:(1)尽可能的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2)结构设计与操作设计相结合。(3)数据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数据库的性能是用户经常关切的问题之一。在前面的模式在设计下,侧重在模式的合理性,而较少注意数据库的性能问题。针对本系统的特性,就改善数据库性能的调整进行分析:1 减少连接运算;连接是开销很大的运算。连接的关系越多,参与连接的关系越大,开销也就越大。对于一些常用的、性能要求比较高的数据库查询,最好是一元操作。2 减少关系的大小与数量;关系的大小对查询的速度影响很大。有时为了提高查询速度,把一个大关系分成多个小关系是有利的。3 节省存储空间的调整节省数据库的存储空间也是数据库设计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节省每个属性所占的空间,采用假属性减少重复数据所占的空间。基于以上设计原则,本系统中相关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举例如下:班级表 表3-2-3-1字段名标 题类 型宽 度小 数班级编号班级编号字符型7班级名称班级名称字符型10学 制学 制字符型1专业代码专业代码字符型5收费金额收费金额字符型72班主任名班主任名字符型10入学时间入学时间日期型8专业表 表3-2-3-2字段名标 题类 型宽 度小 数专业代码专业代码字符型5专业名称专业名称字符型16课程表 表3-2-3-3字段名标 题类 型宽 度小 数课程编号课程编号字符型2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字符型20学生注册表 表3-2-3-4字段名标 题类 型宽 度小 数学号学号字符型6学年学年字符型9注册注册逻辑型1教学计划表 表3-2-3-5字段名标题类型宽度小数专业代码专业代码字符型5学期学期字符型1课程编号课程编号字符型2学生表 表3-2-3-6字段名标 题类 型宽 度小 数学 号学 号字符型6姓 名姓 名字符型10性 别性 别字符型2出生日期出生日期日期型8政治面貌政治面貌字符型4身份证号身份证号字符型18班级编号班级编号字符型3入学时间入学时间日期型8联系电话联系电话字符型14EmailEmail字符型20英语等级英语等级字符型1成绩表 表3-2-3-7字段名标题类型宽度小数学号学号字符型6学期学期字符型1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字符型20成绩成绩数值型3补考成绩表 表3-2-3-8字段名标 题类 型宽 度小 数学 号学 号字符型6学 期学 期字符型1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字符型20补考1补考1数值型3补考2补考2数值型3原 因原 因字符型6未到原因未到原因字符型6班级编号班级编号字符型33.2.3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信息数据是学校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因此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可靠、正确有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都有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保护功能。数据库保护也称为数据控制,主要包括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数据库的恢复等。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由于数据库系统中存放着大量的数据,且为许多用户所共享,因此安全性问题是必须首先要解决的。一般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措施是按照“用户标识和鉴别”、“DBMS存取控制”、“OS级安全控制”、“DB密码存储”来一级一级设置的。在现在流行的数据库系统中一般都提供以下两种控制:用户标识和鉴别、数据存取控制,本系统在设计时主要采用户标识和鉴别的方法来实现安全性。 为了保证数据库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都提供了一种机制来检查数据库中的数据,看它是否满足语义的规定条件,DBMS称这种机制为“数据完整性检查”。一般的DBMS中是通过完整性约束和数据库触发器来实现这一机制的。在多用户数据库环境中,多个用户程序可并行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为了以正确的方式调度该并发操作,避免造成“丢失修改”、“不能重读”、“读脏数据”等不一致的情况,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