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人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二. 学习重点:1. 了解消息的特点2. 习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三. 学习难点: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把握课文主体部分的内部层次间的关系2.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把握课文主体部分的结构特点四. 学习过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一)学习相关文体知识:1. 什么是新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本文是指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2. 新闻(消息)的特点 (1)时效性(2)真实性(3)简明性3. 新闻(消息)的结构(1)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2)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3)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4)背景: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5)结语:标题、导语和主体是一篇新闻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4. 新闻(消息)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二)相关背景介绍: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力量方面占着明显优势,面对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第三年,敌我力量发生巨大变化。中共中央经过分析,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1948年9月1949年1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样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发出伟大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1月,蒋介石走投无路,被迫下台,退居幕后指挥。李宗仁任代总统,他表示愿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企图与共产党划长江而治。共产党提出八项条件与国民政府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是,在蒋介石操纵下,国民政府于4月20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这样,国民党的假和谈骗局彻底揭穿了。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迎着敌人的炮火,横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三)介绍作家作品: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新中国缔造者,伟大领袖。(四)解题:1. 人民解放军的来历明确:国共政权十年对峙 西安事变1937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中国工农红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人民解放军2. 通过前面的介绍,题目概括了什么?明确:题目本身报道了战斗胜利的情况。3. 为什么用“横渡”?明确:写出了我军迎难而上,所向披靡的气势。4、可以想象此时的人民解放军,他们是以怎样的心情作战的?题目中是否可以看到这种心情?明确:“百万大军横渡”正体现了人民军队的胜利的豪情。(五)字、词:荻港 d 锐不可当dng歼灭 jin要塞 si获得hu当真 dng阡陌 qin阻塞 s殷家汇 yn 纤维 xin堵塞 s1. 不含:不包括。 2. 锐不可当:不可抵挡。3. 业已:已经。4.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5. 歼灭:消灭敌人。(六)分析课文1. 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从20日夜起。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原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2. 结构导语是开头两句话主体部分分中、西、东三路分述。时间上的衔接:20日夜21日下午五时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渡江部队的衔接: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内容上的衔接:第二层有“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第三层有“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第三层有“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第二层的“汤恩伯21日到芜湖”衔接。3. 在西路军渡江战役中,我军和敌军各是何种状态?这是什么手法?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是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4.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明确: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5. 中心:及时准确的报道了我军英勇渡江的战况。美“挑战者” 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张允文(一)关于“挑战者”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从1981年至1993年底,美国一共有5架航天飞机进行了59次飞行。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创造了许多航天新纪录。1983年6月18日女宇航员莎丽赖德乘挑战者号上天飞行,名列美国妇女航天的榜首。1983年8月30日,挑战者号把美国第一个黑人宇航员布鲁福德送上太空飞行。1984年2月3日乘挑战者号上天的麦坎德利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不系安全带到太空行走的宇航员。1984年4月6日挑战者号上天后,宇航员首次抓获和修理轨道上的卫星成功。1984年10月5日参加挑战者号飞行的莎丽文成为美国第一位到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1985年4月29日,第一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乘挑战者号上天参加科学实验活动。这次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第十次飞行。它的主要任务是观测时隔七十六年才回归地球一次的哈雷彗星,并进行一系列太空试验。“挑战者”号的这次飞行的原定日期是1986年1月2日。但由于天气恶劣和其他一些原因,连续几天推迟了发射。1月28日,11时39分15秒航天飞机升空后的75秒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离地五万英尺的高空燃起一片黄白相间的熊熊大火。七名遇难的宇航员代表着一个相同的梦,这是人类探寻未知世界的一个千古大梦。应该说全世界没有一个人希望这个梦破碎。所以这不只是一个美国梦,而是一个全人类的梦。这也不只是一个美国的灾难,美国的悲哀,而是全世界的灾难,全人类的悲哀。举世震惊。(二)生字罹难l载人zi火焰yn大厦sh哀悼 do 咨文z坠毁zhu迄今q舆论 y(三)解词1. 罹难:遇险而死;被害。2. 耗资:消费资金。 3. 哀悼:悲痛的追念死者。 4. 一语不发:一句话不说。 5. 咨文:旧时用于同级机关的一种公文。2 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元首向国会提出的报告。 6. 目击:亲眼看到。7. 坠毁:落下来摔毁。 8. 迹象:表露出来但不很显著的情况。 9. 迄今:迄,到。今,现在。 10. 舆论:群众的言论。(四)消息的结构1. 标题正标题概括了事件的主要内容 副标题分别说明了灾难深重的事实和领导人的态度,起到了辅助、补充正标题的作用。电头:反映了消息四个特点中的真、新、快的特点。2. 导语第一段概述了爆炸情况及事故的严重程度。3. 主体部分主要报道了下列方面的情况: 第一层(“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持续了一个小时”):介绍航天飞机爆炸的详细情况。 第二层(“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失事后”“将有更多的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进入太空”):写美国全国对航天飞机失事的反响。包括美国公众、政府机关、总统和夫人、宣传机构、教堂和现场观众的反应。 第三层(“在今天下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关于事故的调查。 第四层(“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中”“陷入混乱和悲哀”):介绍宇航员中的女教师麦考利夫以及她的学生们带来的悲伤。 第五层(“美国共有四架航天飞机”“其长远影响尚难估计”):交代美国航天飞机简况及这次事故的影响。(五)写作特点1. 及时2. 准确这篇消息中涉及的人名、地名、时间、数字,作者都做到了准确无误,并且数字尽量精确。科学问题使用术语(“尾部”“断裂”“外泄”)。修饰语运用准确(“问题可能存在”)。3. 材料丰富围绕中心事件的各个方面,作者几乎都作了精心报道。4. 详略得当爆炸事件及其反响写得较详,对航天史的介绍及空难的影响写得较略。主题部分前三层写得较详,因为这三个方面更为读者关注。7名宇航员只写一人,因为中学女教师麦考利夫来自民间,人们可能更为关注她,喜爱她。【典型例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 22时电)(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4)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 用“”在下面序号间,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出主体部分的层次。2. 以上电头写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3. 语点明的新闻人物是谁?其中“百万”说明了什么?将“大军”改为“军队”好不好?为什么?4.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和标题有什么联系?5. 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所指区域理解正确的是( )A. 既包括九江和江阴,又包括九江和江阴之间的区域。B. 九江和江阴都不包括,只包括九江和江阴之间的区域。C. 只包括九江不包括江阴,还包括九江和江阴之间的区域。D. 只包括江阴不包括九江,还包括九江和江阴之间的区域。6. 第(2)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含)”,原因是第(2)句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军渡江情况相_。7. 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A. 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B. 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C. 为了详写东路军。 D.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8. 在记叙三路军的情况时,其中详写的是,略写的是。9. 写中路军的情况,作者是从、这三方面写的。10.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 。11. 文中第_ 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12. 第(12)句中加粗的“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_(不超过4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_意味。 13. 第(9)句中“南京”一词,不宜改为“蒋介石政府”,原因是 (不超过 30个字)答案:1. 2. 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说明消息发得及时,材料真实可信,不容置疑。3.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部队数量之多,声势之浩大;不好;没有气势,缺乏感染力。4. 点题,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5. D6. 对应、吻合、一致 7. D 8. 西路军、东路军;中路军9. 渡江时间、突破地点、渡江人数10. 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11. 第句 12.(1)神勇(“英勇善战”、“出敌不意”等) (2)嘲讽(讽刺) 13. 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李宗仁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0分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