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ppt消费者行为理论.ppt_第1页
经济学基础ppt消费者行为理论.ppt_第2页
经济学基础ppt消费者行为理论.ppt_第3页
经济学基础ppt消费者行为理论.ppt_第4页
经济学基础ppt消费者行为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ConsumerBehaviorAnalysis,本章内容导读,在上一章,我们学习了消费者的需求量跟商品的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生产者的供给量跟商品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但是,在一章,我们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特定的这个关系,反映这个关系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它们是如何形成,我们会为分两章学习。,这一章的中心是消费者在一些因素条件下,如何实效用最大化,根据效用能否计量,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分类,有两种对消费者行为理解的方法,分别是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能殊能同归,都能解释需求法则的关系。,4,需求产生于消费,需求的决定应该研究消费,消费者行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购买、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本章讲研究我们消费者在市场中如何做出购买决策进行购买活动的。能够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初步分析现实社会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宝洁公司这样认为:一位资深的宝洁职业经理人说的行为学是一切营销策略的源泉,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营销企业,包括宝洁,无一例外的都在每天的工作中使用着它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消费者行为学是所有成功的营销人员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门课程。,消费者的行为就是消费,当你走进商店的时候,你会遇见成千上万种可以买的物品,在你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你一定不会同时买几件完全相同的服装,这是为什么?,寝室里的讨论:,问题导入:人为什么要工作?人为什么要工作取得收入为什么要取得收入消费为什么要消费生存/获得幸福(得到最大的满足)效用,10,使幸福增加的有效方法是:(1)欲望不变而提高效用;(2)清心寡欲,效用萨缪尔森提出:幸福=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消费欲望是消费者从消费物品中求得满足的愿望。欲望是一种心理感觉,它是不足之感与“求足”之感的统一。叔本华的哲学:人生是痛苦的,因为人一生总是处在欲望和不能满足之间。,欲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欲望(Desire),是指人们的需要,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效用(Utility),效用: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归宿点是欲望的满足,即效用。,对效用的理解兔子和猫的争论,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效用具有主观性,对效用的理解金子和玉米面饼,从前,某地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人们纷纷爬上了山顶和大树,想要逃脱这场灾难。在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一起。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子,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效用具有相对性,17,对效用的理解傻子地主,从前,某地闹起了水灾,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人们纷纷爬上了山顶和大树,想要逃脱这场灾难。在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一起。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子,警惕地注视着长工的一举一动,害怕长工会趁机把金子抢走。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呆呆地看着滔滔大水。除了这篮面饼,长工已一无所有了。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地主却静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说明效用因时因地而异。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18,对效用的理解钻石和木碗,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风浪,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抱着一根大木头,才得幸免遇难。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于是,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酋长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富人心中暗自得意。一抬头,富人猛然看见酋长双手捧着的“珍贵礼物”,不由得愣住了!,说明物以稀为贵。,“信子裙和大岛茂风衣”,80年代中期,日本电视剧血疑在我国曾风靡一时。女主人公信子和他父亲大岛茂的故事使不少人感动的流泪。精明的商家从中看出了市场机遇。上海一家服装厂推出了信子裙,北京一家服装厂推出了大岛茂风衣。但结果很不一样,上海的厂家大获其利,北京的厂家却亏本了。,女中学生与中年男子从衣服中得到的效用不同,一、基数效用论,效用的特点:1、效用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和评价;例如,辣椒具有刺激胃口的客观效用,对爱吃辣椒的人来说,不怕辣甚至怕不辣,具有很高的主观效用,但对怕吃辣椒的人来说,主观效用却是负数,越辣越难受。2、效用的大小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香烟、臭豆腐、羽绒服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效用如何度量?效用的两种选择学说,效用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那么比较效用大小的标准是什么?基数效用(CardinalUtility)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OrdinalUtility)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一、基数效用论,1、基本观点: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以总和的,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结果能用具体数字来研究消费者行为,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基数效用:效用的衡量,我的判断?,10个效用单位,5个效用单位,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一)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期消费一定量商品而得到效用总和TU=f(Q)TU总效用Q消费量(二)边际效用MU消费者是指额外一单位(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额外的效用。,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关系图示,图3-1,26,Microeconomics,Chapter3,图3-1,27,Microeconomics,Chapter3,图3-1,28,Microeconomics,Chapter3,图3-1,29,Microeconomics,Chapter3,图3-1,30,Microeconomics,Chapter3,1086420-2,图3-1,2002McGraw-HillRyersonLtd.,31,Microeconomics,Chapter7,1086420-2,图3-1,2002McGraw-HillRyersonLtd.,32,Microeconomics,Chapter7,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MU0,TU上升;MU=0,TU最大;MU0,TU下降。,效用,TU,MU,Q,1086420-2,图3-1,2002McGraw-HillRyersonLtd.,35,Microeconomics,Chapter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基础,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另外一种表述:对于同一种商品来说,消费者所消费或拥有的数量越多,他对于该商品的欲望的迫切程度就越低。即每增加一单位同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以下两个理由来解释: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记住,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啊!,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审美疲劳”的产生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当商品本身有多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把第一单位的商品用到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要的用途上,等等。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要从几方面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成立有严格的前提条件:一定时间内,连续增加对同一种商品的消费消费者偏好不变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消费的是一种完整的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启示,【案例分析】“春晚”的怪圈春晚的怪圈反映了什么经济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审美疲劳商品打折人们的旅游方式由城市转入乡村、由发达国家转入非洲等不发达国,连任三届美国总统类似于吃三个面包的感觉,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罗斯福总统签署对日宣战,1941年12月“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呆子吃大饼一个呆子吃大饼,吃了5个就饱了。呆子感慨道:“早知道吃第五个饼才饱,又何必吃前四个呢?”呆子之所以可笑,就是因为他没有分清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吃每一个大饼都给他带来一份边际效用,而最后饱了是五个大饼给他的总的感觉,是总效用。这个总效用是前面每增加一个大饼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的总和。,3、消费者均衡,(1)目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三、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均衡的定义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在购买两种或多种产品时,怎样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研究消费者均衡时,有四个假设条件:消费者的偏好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假设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已知的和既定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比如X和Y两种)的价格是已知和既定的,这意味着消费者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进行自己的消费行为。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既定,且会把其全部收入用来购买这两种商品。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用购买的各种商品和劳务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它们各自价格之比例都相等时,才能达到消费者均衡状况。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假定某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m购买n种商品,P1,P2,Pn分别为n种商品的既定价格,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X1,X2Xn分别为n种商品的数量,MU1、MU2、MUn分别表示n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则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用公式(1)和公式(2)来表示:(1)(2),上述(1)式是限制条件,(2)式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货币的边际效用),为什么只有当消费者实现了的均衡条件时,才能获得最大效用呢?当时,理性的消费者要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量,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量。直至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当时,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量,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量。直至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例题】假定某人在消费商品X、Y时的边际效用如表所示,且Px=Py=2美元,货币收入为20美元。要求:1、说明此人的均衡条件。2、消费者将如何安排他的消费以使其达到效用最大化?商品X与Y的不同消费量所对应的边际效用,1、将上表中的边际效用除以每种商品的价格,得到下表:商品X与Y的所对应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从表中可见,X=6,Y=4满足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和消费者购买能力的约束条件M=PxX+PyY即:20美元=6单位$2+4单位$2因此,消费者在消费6单位X商品、4单位Y商品时达到效用最大。,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其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54,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或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一个差额,便构成消费者剩余的基础。,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福利改善,寝室的讨论,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曾对商场中的货架打过自己的算盘。“这双鞋还不错。要是价格低于200元,我一定会买。当然,要是100元就更好了。”然后,找到价格标签看一眼,150元。尽管有点遗憾150比100高出了整整50我们仍然会欣然买下,毕竟150比200还低了50。,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消费者剩余的。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形下,厂商可以对某些消费者提价,使这种利益归厂商所有。更有甚者,有些商家所卖商品并不明码标价,消费者去购买商品时就漫天要价,然后再与消费者讨价还价。消费者要想在讨价还价中获得消费者剩余,在平时就必须注意游览和观察各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情况,在购买重要商品时至少要货比三家并与其卖主讨价还价,最终恰到好处地拍板成交,获得消费者剩余。,对消费者剩余的理解,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购物心得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因消费者对这类物品的效用评价高,愿付出的价格高,但这类物品的市场价格并不高。这一概念是分析某些问题如价格歧视、社会福利问题的重要工具。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的福利指标,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本观点: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效用无法计量和加总求和,例如,消费者消费了巧克力与啤酒,他从中得到的效用是无法计量,也无法加总求和的,更不能用基数来表示,但可以比较从消费这两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的大小。如果他认为消费啤酒所带来的效用大于消费一块巧克力所带来的效用,那么就叫一块啤酒的效用是第一,巧克力的效用是第二。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或劳务的喜爱或不喜爱的程度。与物品或劳务的价格及消费者的收入无关,它直接反映着消费者个人的兴趣和嗜好。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情人眼里出西施”消费者偏好分析的经济学意义有助于厂商进行市场细分,确定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定位,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1、假定消费者的偏好是可以比较。2、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可传递性。3、假定所有的商品都是“多比少好”。这三个消费者基本假定,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1、无差异曲线(等效用线),含义: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图形,Qy,Qx,I,同一条曲线上不同的点代表总效用相同,一定要记住它的形状,商品X消费量,商品Y消费量,51015202530,3018131087,图示:,图3-2,66,Microeconomics,Chapter3,ABCDEF,商品组合方案,1、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通常商品的效用是正的。因此,如果要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了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变就要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反之亦然。,2、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是无限的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