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物理专业论文)r22循环性能分析及其替代工质研究.pdf_第1页
(工程热物理专业论文)r22循环性能分析及其替代工质研究.pdf_第2页
(工程热物理专业论文)r22循环性能分析及其替代工质研究.pdf_第3页
(工程热物理专业论文)r22循环性能分析及其替代工质研究.pdf_第4页
(工程热物理专业论文)r22循环性能分析及其替代工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摘要 r 2 2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的过渡型氢氟氯烃类制冷剂,由于含有氯原子, 即 将被禁用. 本文采用p r状态方程和扩展对应态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编制了 工质热物性及循环性能的可视化计算程序。进行 了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中r 2 2 及其替代工质循环特性的分析与比较,并研究了 复叠制冷循环中 r 2 2 的替代方案。同时对替代应用较多的r 1 3 4 a 进行水平管内传热特性的实验设 计与研究,分析了过热蒸气的凝结换热特性,并与现有关联式进行对比。 关键词:r 2 2 ,替代工质,循环性能, 传热特性 abs tract r 2 2 is a k in d o f tr a n s i ti o n a l 坷d r o c h l o r o f lu o ro c a r b o n r e f r i g e r a n t s , w h i c h is u se d w id e s p r e a d n o w a d a y s . i t w ill b e p h a s e d o u t b e c a u s e i t c o n t a in s c h lo r i n e . t h e p e n g - r o b in s o n ( p r ) s t a t e e q u a t io n s a n d e x t e n d e d c o r r e s p o n d in g s t a te m e t h o d a r e a p p l ie d to c o n s tr u c t th e th e o r e t ic a l p h y s ic a l p r o p e r ty m o d e l , a n d v i s u a liz a ti o n c a lc u la t io n p r o g r a m o n th e th e r m o d y n a m i c p r o p e r ti e s a n d c y c l ic p e r f o rm a n c e s o f r e f r ig e r a n t s a r e e s t a b l is h e d . a n a ly s i s a n d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t h e c y c l 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 b e t w e e n r 2 2 a n d i ts s u b s t itu t in g r e fr i g e r a n t s o n th e s in g le s t a g e v a p o r c o m p r e s s io n r e fr ig e r a t io n c y c le a r e p r o c e s s e d , a n d th e a lte r n a t iv e s c h e m e s o f r 2 2 o n c a s c a d e c y c l e a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r 1 3 4 a i s th e d o m in a t in g a p p lic a t io n o f th e s u b s t i t u t e s , t o k n o w i t s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c h e m e s a r e d e s ig n e d , a n d t h e e x p e r im e n t a l i n v e s ti g a t io n s a r e d o n e o n t h e h o r i z o n ta l s m o o t h t u b e . c o n d e n s a t i o n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s u p e r h e a t e d r e f r i g e r a n t v a p o r a r e a n a ly z e d a n d c o m p a r e d w i th t h e e x is t in g c o r r e l a t io n . l i u c h u n t a o ( e n g in e e r in g t h e r m o p h y s i c s ) d ir e c te d b y a s s o c ia te p r o f . me y in g b a i k e y wo r d s : r 2 2 , s u b s t it u ti n g r e f r ig e r a n t s , c y c l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 , h e a t tr a n s f e r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符号表 主 要 符 号 表 a 一 一 扩散 系 数 , i n 2 1 s . a 一一 换热面积, m 2 ; b o 沸腾系数,b o = 刃 。 。 ; 马 比 热, k j / ( k g -k ) .- j 一 - 管径,m; g - 质 量 流 速 , k g / ( s .m 2 ) ; h 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 w / ( m 2 - k ) ;比 治, k j / k g ; 仇 潜 热, k j / k g ; k 一 传热 系 数 , w / ( m 2 - k ) ; n u - 努谢尔特数,n u = h d / a ; p 压力,m p a ; p r - 普m 特数,p r = 可 。 : 口 一 一 换热量, k w; r 气体常数; r e - 19诺数,r e 二 , d / u ; 一比嫡,k j / ( k g - k ) ; t - 一 一温度,: , 流速, m / s ;比 容, 矽/ k g ; x 干度 ; 又 导热系数 。 一 一 - 运动勤度 w/ ( m-k ) ; m2 / s . p - 密 度 , k g / m 3 ; k 动力薪度,p a - s ; 下标: 1 内径: 2 外径; c 临界点参数; f c 单相流; i 实验管段编号; i n 入口; 1 液相; o u t 出口; r -一 一 制冷剂; s a t -饱和状态; s u p 一 过 热 蒸 气; v 气相; wa l l 一 一 一 壁面; w a t e r 水。 倒匕 o口 声 习f 月 本人 郑重声明: 此处所提交的 硕士学位论文 r 2 2 循环性能分析及其替代 工 质研究 , 是本人在华北电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和取 得的研究成果。 据本人所知, 除了 文中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 文 中 不 包含其他人己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北电力大学 或 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 : 丛 陋 一 日 期 :老 享 生 州 一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 解华北电 力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 权保管、 并向 有关部门 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 件;学校可以 采用影印、缩 印 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 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 借阅; 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 ,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 同意学 校可以 用不同 方 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涉 密的 学位 论文在 解密后遵守 此规 定) 作者签名 : 日期: 1 a.,j 6里 0 a 导师签名: 期 j 单 主她 妈五护 尹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 1 i . 1 . 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环境影响 1 9 7 4 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莫利纳 ( m. j . m o l i n a ) 与罗兰 ( f . s . r o w l a n d ) 教授发 表了 关于 臭氧耗损与 氯 氟烃类物质 ( c h l o r o fl u o r o c a r b o n , 简称c f c s ) 的 研究结 果 : c f c s 类物质扩散至同 温层后, 在短波紫外线u v - a 的照射下分解形成高活性的 氯自由 基,通过链式反应,催化分解臭氧分子,从而破坏臭氧层。1 9 8 5 年,英国科 学家法 尔曼( j . c . f a r m a n ) 等 人总结 他们 在南极哈 雷 湾观测站 ( h a l l e y b a y ) 的 观 测结果,发 现了 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2 1 , 证实了 这一理论的正确性.1 9 8 5 年臭氧空 洞的最大面积约为1 4 0 0 万平方公里【 ” 。到2 0 0 6 年1 0 月,臭氧空洞最大面积己 经发展 到2 7 4 5 万平方公里, 。 值得庆幸的是, 观测数据和模式计算表明, 全球平均臭氧层 耗损量目 前已 经趋于稳定“ j 。 c f c s 与h c f c s ( 氢氟氯烃, h y d r o c h l o r o fl u c r o c a r b o n )物质除t耗损臭氧外, 还是一种 “ 温室气体” 。尽管其排放量远不及c 0 2 ,但由于c f c s 和h c f c s 的大气 寿命长, 所以 它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仍然可观【 . 1 9 9 。年左右,c f c s . h c f c s 和h f c s ( 氢氟烃, 抑d r o fl u o r o c a r b o n ) 的c 0 2 当 量排放总量出 现峰 值7 .5 t 0 .4 g t 0 c o 2 当量/ 年, 到2 0 0 0 年左右, 下降为2 . 5 士 0 .2 g t c o 2 当量/ 年, 相当于同期全球化石燃料 燃烧所产生排放的1 0 %, . c f c s 在1 9 8 7 年制定的 蒙特利尔协议书中被限制使用, 到目 前为止, r l l . r 1 2 等具有 较高 臭 氧破坏潜能 值o d p ( o z o n e d e p l e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l ) 的c f c s 类物质 已被基本禁用。由于r 2 2 . r 4 0 1 a等 h c f c s 类物质中也含有氯原子,仍然会对臭 氧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故在1 9 9 3 年制定的 哥本哈根修正案中也被限制使用。 对于r 1 3 4 a . r 4 0 7 c , r 4 1 0 a等不含有氯原子的h f c s 类物质,由于具有较高的 全 球变暖潜能 值g w p ( g l o b a l w a r m i n g p o t e n t i a l ) , 1 9 9 7 年制定的 京都议定书将 h f c s 列为6 种温室气体之一。 1 . 1 . 2 r 2 2 的应用现状 r 2 2 ( c h f 2 c 1 ,二氟一氯甲 烷)是目 前应用十分普遍的一种制冷剂,其 o d p 为0 . 0 3 4( 取r i i 的o d p为1 ,后同) ,g wp为 1 7 0 0( 取c o : 的g wp为 1 , 1 0 0 年, 后同) . 不同的国家对r 2 2 的禁用时间 有很大的差别,表1 - 1 中列出了 一些国 家对r 2 2 的禁用日 程7 1 a : g t ,英吨,l c r - 2 2 4 0 磅= 1 0 1 6 k g 1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政府于2 0 0 3 年4 月正式加入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哥 本哈根修正案) 18 3 , 也就是说我国己 正式承诺将遵守逐步禁用h c f c s ( 包括r 2 2 ) 的国际义务。 该修正案规定, 对于发展中国 家, 于2 0 1 6 年起冻结h c f c s 的生产量, 并最终于2 0 4 0 年完全淘汰h c f c s . 国家 表 1 - 1 一些国家对r 2 2 的禁用日程 禁用日程 ( 年)禁用范围 欧盟 瑞典 德国 奥地利 瑞士 意大利 新西兰 日本 2 0 1 5 1 9 9 8 2 0 0 0 2 0 0 2 2 0 0 5 2 0 0 8 2 0 1 5 2 01 0 全面 新设备中禁用所有h c f c s 新设备中禁用r 2 2 新设备中禁用所有h c f c s 新设备中禁用所有h c f c s 新设备中禁用所有h c f c s 新设备中禁用所有h c f c s 新设备中禁用r 2 2 图1 - 1 示出了我国每年h c f c s 的生产和消费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1 9 9 8 年 之后, 我国h c f c s 的生产和消费呈每年递增。 2 0 0 5 年我国h c f c s 的生产和消费分 别为3 2 . 8 万t 和2 2 . 1 万t 19 1 , 其中r 2 2 的 产量已 经达到2 6 万t ( 10 1 , 由 此表明r 2 2 在 我国制冷空调领域中的应用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面对国际上积极从事r 2 2 替代研究 以 及加速淘汰r 2 2 的大趋势, 我国作为空调器生产大国, 在空调器出口 销售快速增 长的形势下,如果强调我国尚有3 0 多年时间才能最终淘汰 r 2 2 的话,必然会在国 际市场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 rjfl 内j,j 2 5 浸2 0 . - r 1 9 8 8 1 9 9 0 1 9 9 2 1 9 9 4 弓户n咤户n呻 .划彭 1 9 9 6 1 9 9 8 2 0 0 0 2 0 0 2 2 0 0 4 2 0 0 6 年份 图1 - 1 我国每年h c f c s 的生产和消费情况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综上所述,虽然 r 2 2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是终究会被淘汰。因此我们开展 r 2 2 循环性能分析及其替代工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 . , . 3 替代路线及难点 对于r 2 2 的替代技术,国际上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以美国、日本为代表, 主 张采用 h f c s 作为替代物。h f c s 类替代物综合考虑了安全、性能和环境要求之间 的平衡,发展前景较好。但此类替代物的工作压力偏高,有温度滑移、热力特性稍 有下降、与矿物油不相溶而需将润滑油更换为酷类油 ( p o e ) ,而酷类油的高吸水 性、 起泡和扩散性等均不如矿物油优越。因而h f c s 类替代物对制冷系统设计、系 统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h f c s 类替代物具有较高的g wp值,但是其排放 量占 整个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很小,1 9 9 7年约为 1 % ,到 2 0 3 0年预计也仅为 2 . 4 % ,所以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比较现实的替代方案。 另一条则以德国和北欧的部分国家为代表,主张采用天然制冷剂作为替代物。 采用的天然制冷剂 ( 如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 氨等)的o d p 为零, g wp 接近0 , 因而环境因素远优越于h f c s 类替代物。不足的是其可燃性、刺激性及毒性等安全 性方面有缺陷,而且氨与润滑油不相溶,使其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上受到限制 川 . 1 . 2 1 . 2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工质替代的研究 1 )纯工质 美国国家标准局和技术研究院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研究发现, 能够用于蒸气压 缩式制冷循环的物质集中在的5 1 种化合物: 1 5 种碳氢化合物、 5 种氧化物、 3 种硫 化物、 1 9 种氟利昂、 4 种其他化合物。 其中最有可能作为r 2 2 替代工质的是碳氢化 合物及氟利昂 物质1 0 7 ( 1 ) r1 3 4 a 周德信等 1 4 通过建立单相区和两相区 毛细管模型, 研究了r 1 3 4 a 代替r 2 2 后的 毛细管的质量流量随冷凝温度、 过冷度、 毛细管直径和长度的变化规律, 在相同的 条 件下, r 2 2 的质量流量比r 1 3 4 a 大。 陈 嘉 澎等 5 2 0 0 6 年实验研究了家用热泵热水 器采用r 2 2 和r 1 3 4 a 作为制冷工质时的加热效果和性能系数, 结果表明: r 1 3 4 a 系 统将9 0 l水加热到 5 0 1c 需要的时间比r 2 2多4 0 分钟;r 2 2 系统的性能系数 c o p ( c o e ff i c i e n t o f p e r f o r m a n c e ,性能系数)比r 1 3 4 a 高2 3 . 1 % 0 ( 2 ) 碳氢化合物 ( h y d r o c a r b o n , h c s ) 目 前替代r 2 2 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有丙烷( r 2 9 0 ) 、 丙烯( r 1 2 7 0 ) 等。 截止到2 0 0 0 年, 在德国冰箱和冷藏设备采用h c s 作制冷剂的占到了9 0 %以上, 欧洲平均达到2 5 % 华北电 力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左右c u e 用r 2 9 0 替代r 2 2 其各种热力学性质比 较接近。对制冷系统的毛细管进行改进后 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 改进毛细管后用8 2 9 0 替代r 2 2 的3 种国产家用空调器c o p 系数 分别提高了1 2 .8 1 % , 1 9 . 0 3 %, 1 4 . 6 1 % 0 1 。 在小型空调系统中, 8 1 2 7 0 在制冷量、 c o p 和压缩机排气温度等方面也优于r 2 沙9 1 。以 8 2 9 0 , 8 1 2 7 0 作为热泵工质, 在不同的 压缩机转数和载热流体的温度下,c o p 、制冷量和制热量均与r 2 2 相当或略优 19 1 将r 2 9 0 应用于大型螺杆机组的试验结果也表明, 采用8 2 9 0 的能效比 ( e e r )与r 2 2 的相当, 可见8 2 9 0 完全能够作为r 2 2 的直接替代工质 2 0 1 。 对8 2 9 0 的可燃性研究表明, r 2 9 0 的燃烧和爆炸需要2 个条件,即与空气的混和浓度要在2 . 5 % - 8 . 9 %之间,温度 在8 1 0 以上,在机组运行过程中,2 个小概率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几乎为零(2 1 1 ( 3 ) 其他自 然工质 由于r 2 2 还被用于制取较低温度的复叠式制冷循环中, 因此在这方面的替代工 作我们也不能忽视。 天津大学作了比 较深入的 研究2 2 - 2 b 1 , 对高温级制冷剂采用c o 2 , 8 2 9 0 , n 场,低温级制冷剂采用n 场、c 仇等自 然工质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已 经进行 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这些自然工质作为制冷剂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受 到这几种工质的沸点和凝固点的影响,他们所能制取的最低温度并不能达到采用 r 2 2 / r 2 3 或r 2 2 / r 1 3( 高温级制冷剂采用r 2 2 ,低温级制冷剂采用r 2 3 或r 1 3 )时 的最低温度,而对于乙烷 ( r 1 7 0 )和乙烯 ( r 1 1 5 0 ) ,由于其沸点低于r 2 3 和r 1 3 , 所以可以考虑作为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替代工质, 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2 )混合工质 2 0 0 3 年8 月,美国国家环保局公布了 具有法定强制力的s n a p 计划 “ 第1 8 号 公告”cz e 1 。公告认可的新一批环保制冷剂替 代物中, 除发泡剂行业选用 r 2 4 5 f a 纯 挣物以外, 其余所有的新制冷剂替代物均为混合物。由 此可见, 对混合工质的研究 是当 前制冷剂替代研究的核心内 容之一2 7 1 ( 1 ) r 4 0 7 c ( r 3 2 / r 1 2 5 / r 1 3 4 a , 质量百 分数2 3 0/ . / 2 5 % / 5 2 % ) 。非 共沸混 合制 冷 剂,o d p 为0 , g wp 值为1 7 0 0 . r 4 0 7 c 的温度滑移为5 . 7 1c ,蒸发潜热比r 2 2 大6 % 左 右, 吸气比 容比 r 2 2 高 4 % 6 %, 蒸发压力比r 2 2 低5 .6 %, 排气温度比 r 2 2 系统低8 - 1 0 c, 性能系数比 r 2 2 低2 % 左右2 8 1 。由 于温度滑移, 为了 获得与 r 2 2 相近的工作参 数,有必要调整和扩大热交换器的面积。且r 4 0 7 c 与矿物油不相溶,需要使用脂类 p o e 或聚醚类p v e 冷冻油,并且需要严格控制系统中的水分和杂质(2 e - 7 , 1 ( 2 ) r 4 1 0 a ( r 3 2 / r 1 2 5 ,质量百分数5 0 % / 5 0 % ) 。 近共沸混合制冷剂, 无毒不可 嫌,属安全性制冷剂,o d p = o , g wp = 2 0 0 0 . r 4 1 0 a 的容积制冷量、能效比以及质 量流量都与r 2 2 非常接近, 温度滑移小于0 . 1 c ,运行较稳定 7 2 1 。但是由于r 4 1 0 a 的 冷凝压力比 r 2 2 增大6 0 % , 不能使用壁厚小于0 . 7 m m 的铜管做配管; 设备需改用p o e 华北电 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酷类油, 残留杂质与水分要少; 制冷系统采用分子筛作为干燥剂d d 。在传热性能和 性能系数方面r 4 1 0 a 要优于r 4 0 7 c , 但其蒸气压力要高于r 4 0 7 0 . ( 3 )自 然工质的混合物 采用液化石油 气l p g ( l i q u e fi e d p e t r o l e u m g a s ) 作为制冷剂的系统其压缩比 和耗 功比r 1 3 4 a 低5 . 5 % 和4 . 3 %, 但是c o p 却比r 1 3 4 a 高7 . 6 %。 且有相对的安全性, 可以直 接充灌原 r 2 2 系统, 且在较高的蒸发温度下要比 r 2 2 节约能 源【u - w ) 。 一些文献中 还研 究了 其 他的替 代工质, 比 如: r 1 2 7 0 / r 2 9 0 1 ) , r 2 9 0 / r 6 0 0 和r 2 9 0 / r 6 0 0 a 139 , 等, 均得 到了很好效果。 ( 4 )其他混合工质 d .b . j a b a r a j 9 ) 等 对 采用 r 4 0 7 c / r 2 9 0 / r 6 0 0 a 为 制 冷 剂的 窗 式空 调 器 进 行了 实 验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更改润滑油的情况下,制冷量方面新工质比 r 2 2 提高9 . 5 4 - 1 2 . 7 6 %,而c o p 上比r 2 2 提高1 1 . 9 1 -1 3 . 2 4 %e 由 质量分数为6 5 % 的r 2 9 0 和质量分数为3 5 %的r 1 5 2 a 组成的混和制冷剂是一种 对环境危害很小,温度滑移很小,具有合适的压比和c o p ,润滑特性很好的优良 近 共 沸 制 冷 剂, 用 于 替 代r 2 2 各 项 指 标均 优 于 r 4 0 7 c 和 r 4 1 0 a 我国 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替代制冷剂,比如:上海申 豹化学试剂公司于1 9 9 7 年推出以r 3 2 / r 1 4 3 a 为基础的k l b 系列近共沸产品,它们可 分别 直接替代r 2 2 , r 1 2 及r 5 0 2 ; 清华大 学推出的 t h r 系列制冷剂等flj。 但是上述r 2 2 的替代工质在循环性能、实用性和环境可接受性方面均有各自 的 优缺点,尚未有完美的替代方案。 1 . 2 . 2 传热特性研究现状 在对替代工质的研究中,除了上述的工质物性和循环性能, 对传热特性的研究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很多研究者对不同的传热管管型、 不同的工质在不同的工况下的传热特性进行 了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同时也给出了 一些经验性及半经验性的传热系数计算式, 这对合理设计冷凝器与蒸发器具有指导意义。 文献【 4 幻通过实验分析了 三种采用r 1 3 4 a 不同铜质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特性。 结果表明已 有的适合普通换热器的两相流理论和关联式不适合微通道换热器。 文献 4 3 建立t 一个用来计算水平光管内r 2 2 , r 1 3 4 a , r 4 0 7 c , r 4 1 0 a的沸 腾换热系数通用的神经网络关联式。 与实验值相比, 大约7 4 %的数值偏差在加%以 内,结果要好于其他关联式。 文献 4 4 引进无量纲参数, 通过回归分析建立t r 1 2 7 0 , 8 2 9 0 , r 6 0 0 a , r 6 0 0 , r e 1 7 0 ( 二甲 基醚 ) 在水 平光管内的 核沸 腾传热关联式, 所建立的 关联 式对可燃性制 冷剂和卤 化制冷剂,其平均误差为5 . 3 % e 5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 4 5 对9 . 5 2 m m标准的光滑微翅片管和箭尾形铜管采用r 1 3 4 a 作为制冷剂 时的沸腾传热系数和压降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箭尾形铜管有独特的换 热性能, 干度超过5 0 %时, 在质量流量比较高时, 其换热性能要好于光滑微翅片管, 但是在较低的质量流量下不如光滑微翅片管。 在所有的质量流量和千度范围内, 其 压降要高于光滑微翅片管。 文献【 4 6 - 4 7 通过对9 . 5 2 m m外径的水平铜管和7 种不同的低翅片管进行的实验 研究表明: 在用低翅片管时r 2 2 和r 4 1 0 a平均的蒸发换热系数要比光滑管高1 . 8 6 - 3 . 2 7 和1 . 6 4 -2 . 9 9 , 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 r 4 1 0 的蒸发换热系数是r 2 2 的9 7 - 1 2 9 %; r 2 2 和r 4 1 0 a平均的冷凝换热系数要比光滑管高1 .7 3 . 1 9 和 1 .7 - 2 . 9 4 . 文献 4 8 研究t采用水平双管换热器r 2 9 0 . r 6 0 0 a , r 1 2 7 0 , r 2 2 的换热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碳氢化合物的局部冷凝和蒸发换热系数高于r 2 2 ,平均换热系数随 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r 1 2 7 0 最大,r 2 2 最小. 文献【 4 9 通过计算板式蒸发器内复杂的三维网状流动传热特性, 简要分析了各 种热力参数的变化对蒸发器整体传热性能的影响。3 种不同工况的计算结果表明: 不同的制冷剂, 其传热系数和压降差别较大; 相同工况下采用r 4 1 0 a替代r 2 2 , 板 式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可提高8 . 5 % -1 0 . 0 %,且压降可大幅降低。 由于本文主要进行r 1 3 4 a 在水平光管内的传热特性研究, 因此对于方面的研究 现状,在第五章给出了详细的介绍。 1 . 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 )广泛调研,了解目 前国内外r 2 2 的工质替代及其传热特性研究进展。 2 ) 建立制冷工质循环的理论模型, 通过v b 编写制冷工质循环性能计算的可视 化程序。 3 ) 在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对 r 2 2进行循环特性分析,并验证自 编软件的可靠 性与准确性. 4 )对r 2 2 的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的替代i质( 包括r 2 9 0 , r 1 2 7 0 , r 1 3 4 a , r 7 1 7 , r 4 0 7 c , r 4 1 0 a , r 4 1 0 b 等)进行理论循环特性分析及比 较。 5 ) 对采用r 2 9 0 / r 1 7 0 , r 1 2 7 0 / r 1 7 0 与r 2 2 / r 2 3 等的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理论 循环特性研究与比较,分析其作为替代工质的可行性。 6 ) 对r 1 3 4 a 过热蒸气进行水平光管内 凝结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工质循环特性计算程序的编制 工质的热力学性质和迁移性质计算的准确度, 将直接影响到工质循环性能计算 和传热特性计算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利用已收集到的一些权威数据、 计算方法和相 关软件,进行工质热物性基础数据的校核,并编制进行工质循环特性计算程序。 2 . 1 工质物性计算模型 2 . 1 . 1 热力学性质计算模型 2 . 1 . 1 . 1纯工质 1 )状态方程的选择 计算纯工质的热力学性质可以 采用的状态方程很多,常见的有 p r方程、 c s d 方程、 b w r方程、 m b w r方程、 m 一方程以 及h e l m h o l t z 自由 能状态方程等。 各个方 程的 精度和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也各有优缺点。 p r状态方程是通用型状态方程,既 适用于气相, 也适用于液相, 只要知道物质的临界参数和偏心因子就能计算物质的热力 学 性 质, 所得结 果也比 较令人满意5 0 -5 1) 。 因 此本 文就 选择p r方程作为 计算工 质热 力性 质的状态方程。 p r 方程的形式为50 : _ r t a 汀 、 厂 =一妇 一 , , 尸 一 - 一 , -呼 二 v 一 b v ( v + b ) + b ( v 一 b ) ( 2 - 1 ) 式中, ( 2 - 2 ) 、!月lee.es、lesee,.eeesj 几乙 a ( t ) = 4 0 ( t m ) a ( t , ) = 0 .4 5 7 2 4 r 2 t 2 l p b 仇) = 0 .0 7 7 8 0 r t , / p , a 0, 一 , + x (1 一 t 0s 1 x=0 . 3 7 4 6 5 +1 . 5 4 2 2 6 w一0 . 2 6 9 9 2 a t , = t ( t 口 为偏心因子。 当己知t , p 确定v 时,有时用下列压缩因子z 表示的p r状态方程比较方便, 具体形式如公式 ( 2 - 3 ) 0 2 ) 烩和嫡的计算 烩和嫡的计算公式可以利用p r状态方程通过余函数方程求得。 7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z + (1 一 。 ) z 2 + (a 一 3 b , 一 2 b 一 (a 。 一 , , 一 , , ) = a 一 ( a p ) i ( r t 2 ) b = (b p ) i ( r 约 ( 2 - 3 ) p r状态方程导出的余函数方程及治、嫡的计算公式为 余 自由能方程: a , 二 * t in v 竺 a=a o 一 a , 2 扬 i n 竺 卫 卫 竺 v +14 1 4 b ( 2 - 4 ) 余嫡方程及嫡的计算式 s _ = 一 , 、 v - b + ,(3 户 hi v - 0 .4 1 4 bin - + - 1n一 r in v v 2 , 1 2 b v + 2 . 4 1 4 b v o so 一 “ + 二 一r in 责 s=s o 一s , , = 涪黑气 . j ! l , a k i , 口 ) ( 2 - 5 ) 余治方程及焙的计算式: h , = a , + t s , 十 扭 t - 、 一 h o 十 f c p o d t t o h = h o 一 h , ( 2 - 6 ) 式 中 , v o 与 实 际 气 体同 温同 压 下 的 理 想 状 态 气 体的比 容 , v , = p r / t , 扩/ 枯; 凡 、s o 与 实 际 气体同 温同 压 下的 理 想 状 态 气体的 比 烙 和比 嫡, k j / k g 和 k j / ( k g -k ) ; p o , t o 基准状态下的压力和温度, m p a 和k ; 砧、蜡 基 准 状态 下的比 焙 和比 嫡, k j / k g 和 k j / ( k g -k ) ; c p o 理 想 气 体 比 热 , c p o = c + c ,t + c 2 t z + c , t , k j / ( k g -k ) , c , c , , c 2 , c , . 为常数。 3 )比热的计算 在状态方程的基础上, 利用热力性质的一般关系式, 就可以得出定压比热的一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般表达式(5 2 ) ( a c )_ ( a 2 v ) i 一!=- 1 i -i l 即) ;l v t ) , ( 2 - 7 ) 2 . 1 . 1 . 2混合工质 1 )混合法则 计算混合工质时,可用如下混合法则来确定方程中的常数或系数: 。 二 艺 艺 x ;x j a y i j b = yx ,b , ( 2 - 8 ) a , = (1 一 、a ,a j 在计算混合工质的焙和嫡时: , = 一r i y- 乙可e ; j (二、 ,、 x ;x j t ,a , 十 t ,i a ; j ( 2 - 9 ) 式 中 , x , , x j 分 别 为 混 合 工 质 各 个 组 分 的 摩 尔 成 分 ; x jj 为 二 元 交 互 作 用 系 数 . 对于混合工质的定压比热, 采用如下的混合法则(5 3 w , c p( 1 + w 2 c p f 2 y l c p , 1 + y 2 c p , 2 ( 2 - 1 0 ) 其中,w , 和y 分别为组分i 的液相质量浓度和气相摩尔浓度。 气液相平衡计算 气 液 相 平 衡 时 , 各 相 温 度 相 等 , 各 相 压 力 相 等 。 各 组 分 在 气 相 的 逸 度 f 1 和 在 液 相 的 逸 度 .r 相 等 。 计 算 公 式 如 下 : 刃 一一 护 丙厂 i i y , _ i 1x , k , = y , / x , = 碑 / 宕 y- x , = a l : x , 一 1 二 。 艺 , , = 域 艺 y 一 1 = 0 ( 2 - 1 1 ) 华北电力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nc - y i / , 贾 尸一 1二 v 言 k , y k ,x , 一 卜 ( 2 - 1 2 ) 式 中 方 一组 分 在 液 相 的 逸 度 系 数 ; f 1 一组 分 在 气 相 的 逸 度 系 数 : x r- 一 刃 组分在液相的摩尔成分; y i - 一 一 i 组分在气相的摩尔成分; k , 一一才 组分在气液平衡比或相平衡常数: ” 一组分。 用 于 p r 状 态 方 程的 i 组 分 逸 度 系 数成 的 计 算 公 式 为 : in 二 鲁 (z 一 1)一 1n (z 一 b )- “ 一 (ap)/ 伍 , t , ) b = 沙)/ 扭 t ) 2 艺 x , a ,b j b in z + 2 .4 1 4 b z一2 . 41 4 b ( 2 - 1 3 ) 上式 可以 同 时 计算气相和液相的 逸度系 数式和诃, 计算式时, 式中x , 是i 组分 在气相 中的 摩 尔 成分, 计 算诃 时, 式中x , 是 i 组 分 在 液 相中 的 摩 尔 成 分. 2 . 1 . 2 迁移性质计算模型 在计算工质的迁移性质时, 采用文献 5 4 推荐的扩展对应态方法。 即借助于一 种特性已知的工质 ( 称为参考工质) ,其他工质计算时,根据这些被计算工质几个 基本特性与参考工质的关系, 利用参考工质的粘度和导热系数计算出所需工质的粘 度和导热系数. 下面仅对混合工质进行介绍, 若用于纯工质, 只要取组分为1 即可. 根据对应态理论,工质x 和参考工质口 的密度和温度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t = t i f . p . = p a ( 2 - 1 4 ) 式中,温度为绝对温度。 假 设 工 质x 是由n 组 工质组 成, 对于 其中 任 意第 .1 个 成分的 摩 尔 浓 度为x i 。 现 在首先来计算该组分的.f 和h 值: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f j 一 仇 f / t a lc p i h i 一 (t i, i t .c i ( 2 - 1 5 ) 其中 函 数o j 和o f 称 为 形 状因 子 , 它 是 温 度 和 密 度 的 函 数一 旦 形 状因 子 给 定, 采 用如下的工质可以依次计算出人和气: b y 一 沁 + h y / 8 .f , = v 丽 h x 一 艺艺 x ,x j h y ( 2 - 1 6 ) 厂产 l l x ,x , f n h y j 一 j 司 了十、 一- 人 形状因子计算方法如下: 0 , = 1 + (w , 一 、 i a , + b , 1. t j+ 十 (c , + d , i t , 扮一 0 .5 ) h i = 吞 + 恤一 。 o l a z (v j + b 2 ) + c 2 (v i + d 2 ) 1ii t i u z o, 1 z j .c t i = m tn 2 , m a x t , i t , f ,0 .5 v 1+ 一 n it , -1 , / v , ,0 _5 11 ( 2 - 1 7 ) 式 中 , 兀 , t j f . 巧, 称 , 分 别 表 示 第 .1 个 组 分 的 温 度 、 临 界 温 度 、 比 容 、 临 界 比 容 a , , 八 ,c , , 风 和a 2 , b , , c 2 姚 则为 方 程的 系 数。 1 ) 粘度计算 密 度 为 p , 温 度 为t , 组 成 为卜 的 混 合 物 的 粘 度, 等 于 一 假 想 纯 工 质 的 粘 度 , 即 ,7 ,. ( p , t ) 二 j s 扣 , t ) 。 根 据 对 应 态 原 理 , 有 : 17 . 伍约二 。 n 仇, t / r , f = (m ., i m o y 2 .f u 2h s 2l3 ( 2 - 1 8 ) m是分子量。 采用下面两公式可以计算出m, . m , = (m ,m , )/ m , + m i 艺 艺 x ,x , u 2 e 。 时, 过热 有 利; 当 9 o / a w o - 。 时 , 过 热 不 利. 3 )回热循环 图3 - 3 为回热循环的系统图,图3 - 4 中1 - 1 - 2 - 3 - 4 - 1 为回热循环的压烩图。 从图3 - 3 可知过程 1 - 1 的比焙增并未直接用于制冷,但它使液体过冷进而产生 了制冷作用,由回热器的能量平衡关系: h 3 一 h , . = h 4 一 h 4 = h l 一 a ( 3 - 6 )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因此与无过热循环 1 - 2 - 3 - 4 - 1 相比,其单位质量制冷量的增加量为 a q o = h 4 一 h 4 . = h l, 一 h , ( 3 - 7 ) 由上式可见回热循环就相当于没有过冷的有用过热循环。 22了ll 冷 凝 器压 缩 机 护 3 3 团热器 o w n m a il4且 图3 - 3 回热循环系统图 4 o . -一 一一一一 一知 h 回热循环 月啥心-d h叼1弓口 4id 3 . 2 . 2 变工况特性 1 )冷凝温度变化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假定蒸发温度保持不变,当冷凝温度变化时的压焙图如图3 - 5 所示。当冷凝温 度由兀 升高到刀时, 循环由1 - 2 - 3 - 4 - 1 变为1 - 2 - 3 - 4 - 1 。 从图中 可以 看出 单 位质量制 冷 量由 9 0 减小 到9 0 , 而压缩机吸 气比 容 没 有 变化, 故单位容 积制冷量降 低. 理论功 由w o 增加到毗,因 而制 冷系数是降 低的。 2 )蒸发温度变化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假定冷凝温度保持不变, 当蒸发温度变化时的压焙图如图3 - 6 所示。当蒸发温 度 由 兀 降 低 到 刀 时 , 循 环 由1 - 2 - 3 - 羊 1 变 为1 - 2 - 3 - 4 - 1 。 从 图 中 可 以 看 出 单 位 质 量 制冷量由9 。 减小到4 o , 而压缩 机吸气比 容 增 大, 故单位容积制冷量降 低。 理论功由 w o 增加到畴, 因而制冷系数是降 低的 。 ! b p l g p 图3 - 5 冷凝温度变化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h 图3 - 6 蒸发温度变化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 3 热力计算 本文根据g b / b 1 8 4 3 0 . 1 -2 0 0 1 标准, 采用空调工况进行循环计算, 不同循环的 工作参数见表 3 - 1 . 循环 冷凝温 度, 表 3 - 1 蒸发温 度, 不同循环的工作参数 过热过冷 度,度, 回热器 压缩机指 示效率 0口00拓xo口onqu :-; 0000魂uo 无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