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论文)应用反硝化除磷菌处理污水的探索性研究.pdf_第1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应用反硝化除磷菌处理污水的探索性研究.pdf_第2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应用反硝化除磷菌处理污水的探索性研究.pdf_第3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应用反硝化除磷菌处理污水的探索性研究.pdf_第4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应用反硝化除磷菌处理污水的探索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丑勿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边 导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型导师签名:e t 期;,翌t 卜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课题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实际污水处理、微生物试验相结合 的方法,利用模拟污水研究了d p b ( 反硝化除磷菌) 对氮、磷及有机物 的去除规律,考察了a 2 n s b r 反硝化除磷工艺处理实际污水的效果, 用微生物技术揭示了d p b 的生化特征。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厌氧 缺氧驯化可以得到能够同步去除氮、磷和有机物的反硝化除磷菌:经 厌氧3 h 和缺氧2 h 反应,磷的去除率稳定在8 0 以上,出水磷浓度低 - 于0 5 m g l ;水温1 7 以上时,脱氦率可达8 4 以上,出水硝态氮浓 度低于6 m g l ;有机物的去除率在7 0 以上;反硝化除磷的最佳c n p ( 厌氧结束磷浓度) 为1 0 4 8 2 6 2 1 ;c n 高于1 0 时,硝态氮将首先 利用外碳源做电子供体,减少用于氧化胞内p h b 的硝态氮量,使系统 吸磷量下降;水温升高,反硝化速率增加明显,而吸磷速率增加滞后 于反硝化速率增加;a 2 n s b r 工艺处理实际污水试验结果证明:进水 磷浓度2 2 1 5 _ 5 2 m g l ,氨氮3 0 7 3 7 0 3 4 m g l ,经8 9 h 的反应, 对磷、氮的去除效果能够达到6 0 ,7 9 以上;微生物试验结果证明: 硝酸盐还原呈阳性,体内具有异染颗粒是d p b 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菌;生化特征:污水生物处理;a 2 n s b r 工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h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 s t u d y ,m o d e l t e s ti nt h e l a b ,s e w a g e t r e a t m e n ta n d 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t e s th a db e e n c o m b i n e dt o g e t h er u t i l i z et h es i m u l a t i o ns e w a g et o s t u d yt h er e m o v a lr u l e so fn ,pa n do r g a n i cc o m p o u n d a n dt h e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t os t u d yt h eb i o c h e m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d p b t h ee f f e c to fa 2 n s b rp r o c e s s h a db e e ns t u d i e d t h eb i o c h e m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d p bw a se x p l o r e db y m i c r o b i o l o g y m o d e lt e s ts h o w e d :d p bc a nb eg o tu n d e ra n a e r o b i c a n o x i c c o n d i t i o n 。w h i c hc a ng e tr i do ft h en i t r o g e n ,p h o s p h o r u sa n do r g a n i cc o m p o u n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w h e na n a e r o b i ct i m ew a s 3 ha n da n o x i cw a s 2 h ,t h ee f f l u e n tp w a sl e s st h a n 0 5 m g l a n dnw a sl e s st h a n 6 m g l a n dt h er e m 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 w e r em o r et h a n8 0 a n d8 4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r e m 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o fo r g a n i cc o m p o u n dw a sm o r et h a n6 5 :t h eb e s tc n p o f d e n i t r i f y i n gp h o s p h o r u sr e m o v a lw a s1 0 4 8 2 6 2 1 w h e nc nw a sm o r e t h a n1 0 ,n i t ? a t ew o u l du s eo r g a n i cc o m p o u n do u t s i d et h ec e l lf i r s t r e d u c i n gt h e n i tr a t ew h i c ho x i d i z i n gp h bi nf h ec e 1 1 t h e nt h er e m o v a le f f i c i e n c yo fpw o u l dd e c r e a s e w h e nw a t e rt e m p e r a t u r ei n c r e a s e d t h es p e e do f d e n i t r i f y i n g w o u l di n c r e a s e o b v i o u s l y ,b u t t h ei n c r e a s eo fpr e m o v a lw a sl o w e rt h a nt h a to f d e n i t r i f y i n g ;a 2 n s b rp r o c e s s s h o w e d :w h e ni n f l u e n tpw a s 2 2 1 55 2 m g l ,n h a nw a s3 0 7 3 7 0 3 4 m g l a f t e r8 - 9 ht r e a t m e n t 。t h e r e m 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 o fn 、pw e r em o r et h a n6 0 a n d7 9 t h em a i n c h a r a c t e r so fd p bw e r ep r e s e n t i n g p o s i t i v e l y i nn i t r a t er e d u c t i v et e s ta n d c o n t a i n i n gm e t a c h r o m e t i cg r a n u l a k e y w o r d s :d e n i t r i f y i n gp h o s p h o r u sr e m o v i n g _ b a c t e r i a ;b i o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b i o l o g i c a lw a s t e w a t e rt r e a t m e n t ;a 2 n s b rp r o c e s s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课题背景 第1 章绪论 我国现有城市6 6 8 个,其中2 0 万人以下的中小城市有3 2 8 个,不 设市的县城1 6 9 3 个,建制镇从城市概念上来看亦属“城市”范畴,其 数量更是数以万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拉动内需力度的加大,我国农村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大量的小 城镇迅速兴起,城市的排水量平均以2 4 亿m 3 的速度逐年递增。然而 迄今为止,绝大部分小城镇中的城市污水仍然处于不加治理直接排放 到水体的状态,成为水体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已建成或拟建设的污 水处理工艺,绝大部分套用现有大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 艺,对小城镇排放的污水水量、水质等特点针对性不足,因此普遍出 现了“建得起,用不起”或“既建不起,更用不起”的不合理局面, 而且大部分工艺仅以去除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对氮、磷营养盐的去除 效果差,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效率的提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为改 善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状,遏制水体寓营养化,研究和开发适合中小 城镇的高效、经济的具有脱氮除磷作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8 0 年代广泛使用的活性污泥法等对于有机物的去除具有较 好的效果,但是普遍存在着占地面积大、剩余污泥量较多、易产生污 泥膨胀,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差等缺点。9 0 年代后改良a o 、a 2 ,o i 氧化沟等工艺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这些 工艺普遍具有脱氮除磷效果,但是反应器多,污水回流量大,工艺复 杂,能耗高,同时往往出现脱氮效果好,磷去除效果差,反之亦然的 , r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情况。因此探索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工艺,在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基础 上,改善生物处理系统的条件,充分发挥微生物的潜力,克服脱氮与 除磷之间污泥龄、对有机物的争夺等矛盾,提高污水生物处理( 特 别是对氮、磷的处理) 的效能,开发一种工艺简单、适应中小城市迫 切需要的经济、高效、可靠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与实用 价值。 我国已于1 9 9 8 年1 月1 日实施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 b 8 9 7 8 1 9 9 6 ) ,对排放污水中的氮、磷含量,做出了严格限制,而于2 0 0 3 年7 月1 日起实旄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 b l 8 9 18 2 0 0 2 ) 对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氮、磷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2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 现今的城市污水厂多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和工艺,污水生物处理已 经成为当今世界污水处理领域中最重要、最普遍利用的方法。传统的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主要依赖两大类微生物,即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 物。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合作,对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微 生物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如: ( 1 ) 对活性污泥中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不同种类和特性及其协同作 用的研究,推进了a b 法工艺的发展a ( 2 ) 对于硝化、反硝化细菌的研究,以及聚磷菌特性的研究,推 进了具有脱氮功能的a o 法工艺以及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a a o 法工 艺的发展。 ( 3 ) 对厌氧微生物种群和特性的研究,发现了厌氧微生物具有降 解部分大分子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促进了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蛆及利用 厌氧好氧串联工艺流程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发展。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最早在1 9 5 5 年,g r e e n b e r g 就发现话性污泥可以超量吸收磷,l e v i n 和s h a p i r o 在6 0 年代对磷的吸取与释放做了大量研究、首次提出一种 描述污水生物过度除磷现象的生化机制e 2 1 。这种除磷现象通过e m d e n - - m e y e r h o f 途径和三羧酸循环实现,h a r o l d 对细胞内的聚磷机理进行 了讨论【”,认为微生物对聚磷的合成与分解是在聚磷酶催化作用下进 行的,而且聚磷产生有可能是微生物受到厌氧抑制的结果。n i c h o l s l 和o s b o r n 发展了h a r l o d 的假说,提出新的生长模型【4 1 。他们假定聚磷 产生是微生物对厌氧抑制的一种响应,而聚磷又帮助微生物渡过厌氧 环境,同时还发现聚一p - 羧基丁酸( p h b ) 对微生物在厌氧区的生存起着 重要作用。 i 2 i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原理 目前普遍认可的生物除磷的原理为:聚磷菌p a o ( p h o s p h a t e a c c u m u l a t i n go r g a n i s m s ) 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将细胞中聚磷水解成正磷 酸盐获取能量,并利用污水中易降解的有机物,如挥发性脂肪酸( v f a ) , 合成贮能物质聚p 羟基丁酸( p h b ) 存于细胞中;在好氧环境中,聚磷 菌以氧为电子受体,氧化细胞内储藏的p h b ,氧化代谢产生的能量来 合成细胞,并利用该反应产生的能量,过量地从污水中摄取磷酸盐, 合成高能物质三磷酸腺苷a t p ,其中一部分转化为聚磷,能量随之以 聚磷酸高能键形式贮存于细胞中。由于好氧环境下摄取的磷远大于厌 氧环境下释放的量,所以通过排放富磷污泥可以达到高效生物除磷的 目的。聚磷菌细胞内的磷含量可高达1 2 ( 以细胞干重计) ,而普通细 菌细胞的磷含量仅为l 3 i 。因此,生物聚磷后的排泥可有效将污 水中的磷酸盐脱除。 污水生物脱氮的原理为:在污水中,氮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盐氮、硝酸盐氮以及气态氮存在,最主要的是有机氮和氨氮。好氧条 件下,有机氮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成氨氮,然后由自养型 好氧微生物完成硝化反应,其中又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由亚硝酸菌 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则由硝酸菌将亚硝酸盐氮进一步氧化 为硝酸盐氮,这两类菌统称为硝化菌,它们利用无机碳化物如碳酸根、 碳酸氨根或二氧化碳等作为碳源,从氨根或亚硝酸根的氧化反应中获 取能量。以上步骤仅是完成了水中氦存在形式的转化,氮的脱除还需 反硝化作用完成。反硝化主要由反硝化细菌完成,其中有些是专性厌 氧细菌,有些是兼性厌氧细菌。在有氧情况下兼性厌氧细菌利用分子 氧进行呼吸,氯化分解有机物;在无氧而有硝酸盐存在的条件下,它 们利用硝酸盐中的氧进行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将硝态氮还原为n 2 或n 2 0 【6 1 。 1 2 2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简述 a o 工艺通过构筑物设置缺( 厌) 氧区和好氧区,在好氧区发生 含氮有机物的氨化、硝化反应,缺氧区发生反硝化反应,从而达到去 除有机物和脱氮的目的。该工艺的特点是反硝化时无须外加碳源,易 于控制污泥膨胀,但脱氮效率较低,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差。 a 2 o 工艺是在传统的活性污泥基础上增加厌氧区、缺氧区,污水 首先进入厌氧区与回流污泥混合,在兼性厌氧菌的作用下,将污水中 生物能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 如v f a ) ,聚磷菌吸收有机 物后发生磷的释放,在缺氧区,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基质对好氧区 回流液中硝酸根进行反硝化脱氦,进入好氧区发生有机物氧化和磷的 吸收,从而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氧化沟工艺同时具有完全混合型反应器和推流型反应器的特点,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曝气设备的作用,使溶解氧呈现分区现象,即在厌氧区发生吸收 有机物释放磷,在曝气区发生硝化和吸磷反应,在非曝气区f 处于缺氧 状态) 实现反硝化脱氮。 1 2 3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进展 随着近代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在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一些超出人们 传统认识现象的发现,脱氮除磷技术从过去单纯的工艺改革向着利用 生物特性、促进工艺改革与之相适应的方向发展,以综合的方式来解 决污水处理问题,即仅改善水质,而且考虑污水及所含污染物的资源 化和能源化,采用的技术以低能量消耗、少资源损耗为前提【5 1 。这些 新技术包括:短程脱氮技术和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技术等。这些 新技术原理与传统的脱氮除磷理论有一定区别,起主要作用的是特殊 微生物,并对反应条件要求严格。 ( 1 ) 在1 9 7 5 年v o c t 发现硝化过程中亚硝酸根的积累现象并首次 提出了短程硝化一反硝化生物脱氮( s h o r t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 - 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 ) , 也称亚硝酸生物脱氮,该方法就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酸根阶段而 终止,随后进行反硝化7 1 。 传统上认为要实现废水生物脱氮必须使氨氮经历典型的硝化和反 硝化过程才能完全地被除去,根据脱氮原理可知氨氮氧化为硝态氮是 由两类独立的细菌完成的,其中从氨氮向亚硝酸盐的转化是硝化过程 的速度控制步骤,而硝酸根和亚硝酸根均可以作为反硝化菌的最终受 氢体。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氨氮硝化成亚硝酸盐后,不再 继续进行硝化而直接进行反硝化。 ( 2 ) 荷兰研究人员m u l d e r 8 1 在9 0 年代初发现了c t 厌氧氨( 氮) 氧 化”现象。其特点是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以n h 4 + 为电子供体,以硝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酸根或亚硝酸根为电子受体,将氨氮和硝态氮转变成氮气排入大气中。 厌氧氨氧化的主要工艺是a n a m m o x 工艺 9 1 。 。 ( 3 ) 南非、荷兰、日本等国科学家对生物摄放磷代谢机理重新 认识后确定了“反硝化除磷”新途径。在生物除磷过程中,硝酸盐可以 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也就是说反硝化除磷菌( d e n i t r i f y i n gp h o s p h o r u s r e m o v i n gb a c t e r i a ) 1 1 叭,这类微生物能将反硝化脱氮和生物除磷这两个 原本认为彼此独立的作用合二为一,进行反硝化的同时进行缺氧吸磷。 进行反硝化除磷,除将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硝态氮需要曝气外,其他 工序可以不需曝气或曝气量减少,将大大减少曝气量从而降低运行费 用,污水中的碳源在厌氧阶段被微生物吸收进体内,进行释磷,在缺 氧阶段,有硝态氮存在的条件下,体内碳源又被分解提供能量用于吸 磷,做到一碳两用”。3 1 ,从而满足脱氮除磷对碳源的需求,在去 除相同氮、磷的基础上减少污泥产生量。这种新型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被誉为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艺。 目前,反硝化除磷技术在国外已从基础性研究发展到了工程应用 阶段。实践表明它对城市污水,特别是c n 比值较小的污水有很好的 处理效果。丽目前国内对该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1 3 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特点与研究进展 1 3 1 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特点 反硝化除磷技术的虽大特点就在于利用同一类微生物将反硝化脱 氮和生物除磷这两个原本认为彼此独立的作用合二为一,利用硝态氮 去除磷,达到氮和磷的同步去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了有机物, 使有机物也得到去除。由此带来的优点就是:被d p b 合并后的反硝化 和除磷过程能够节省相当的c o d 与曝气量,解决反硝化和除磷对碳源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争夺,同时减少的细胞合成量。国外有些研究成果指出:实现反硝 化除磷能分别节省5 0 和3 0 的c o d 与0 2 消耗量,相应减少5 0 的 剩余污泥量1 。 目前,主要的反硝化除磷工艺分为单泥和双泥工艺。单污泥系统 的特点是:d p b 、硝化菌存在于同一悬浮污泥相中,顺序经历了厌氧、 缺氧和好氧环境。在双污泥系统中,硝化菌则独立于d p b 单独存在于 好氧固定膜生物反应器或好氧硝化反应器中,从而为硝化菌和反硝化 除磷菌分别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使其在各自反应器中占有优势, 延长硝化的系统中泥龄,使生长缓慢的硝化菌不轻易流失,增加硝化 菌量,提高硝化效率,控制反硝化除磷系统的d p b 污泥龄,根据实际 运行要求通过排泥去除磷1 3 h 1 5 1 。 1 3 2 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1 3 2 1 反硝化除磷的发展 在污水生物除磷实践中,南非开普顿大学( u c t ) 研究人员最早发现 专性好氧细菌不是唯一对磷的生物摄放起作用的菌种,兼性反硝化细 菌也有着很强的生物摄放磷现象l 。反硝化细菌的生物摄放磷作用 被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 t ud e l f t ) 和日本东京大学( u t ) 研究人员合 作研究确认,并冠名为“反硝化除磷”( d e n i t r i f y i n gp h o s p h o r u sr e m o v a l ) 【l7 1 。 v l e k k e ( 1 9 8 7 ) 和t a k a h i r o ( 1 9 9 2 ) 等分别利用厌氧一缺氧 s b r ( a n a e r o b i c ,a n o x i cs b r ,简称a 2 s b r ) 系统和固定生物膜反应器进 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电子受体的硝态氮和氧气在除磷系统 中起着相同的作用,而且通过创造厌氧、缺氧交替的环境可筛选出以 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的聚磷优势菌一反硝化除磷菌即d p b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d e n i t r i f y i n gp h o s p h o r u sr e m o v i n gb a c t e r i a ) 1 2 1 。 1 9 9 3 年荷兰d e l f t 大学的k u b a 也在试验中观察到m j :在厌氧缺 氧交替的运行条件下,可以富集得到兼有反硝化作用和除磷作用的兼 性厌氧微生物,该微生物能利用0 2 或n 0 3 作为电子受体,且其基于胞 内p h b 和糖原质的生物代谢作用与传统a o 法中的聚磷菌( p a o ) 相似。 我国对反硝化除磷研究起步较晚,对硝态氮与吸、放磷关系的认 识长时间停留在厌氧区存在硝态氮会影响磷的释放上,对于硝酸根含 量升高时,对吸释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没有深入研究。但是张波等”j 在研究倒置a 2 o 工艺时就发现在缺氧区存在较高浓度硝态氮的情况 下会发生磷吸收的现象。 在单级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b c f s 工艺【1 8 】【1 9 1 【16 h ”。在双级工 艺中,硝化细菌独立于d p b 而单独存在于某一反应器中,双级工艺主 要有d e p h a n o x 2 1 1 和a 2 n s b r ( a n a e r o b i c a n o x i c - a n dn i t r i f y i n g s e q u e n c i n gr e a c t o rp r o c e s s ) 等【2 2 1 。 ( 1 ) b c f s 工艺 b c f s 工艺实际上是u c t 工艺的一种变型。虽然u c t 的设计原理 仅仅是基于对p a o 所需环境条件的工程强化,但实践中发现该工艺中 存在着不少的d p b 。b c f s 工艺以荷兰早年研发的氧化沟( 污泥龄同 氧化沟) 和南非发明的u c t 工艺原理为基础,将u c t 反应池扩展为5 个,具有3 个内循环和1 个被结合的化学除磷单元。 幽1 - 1b c f s 工艺流程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增设一缺氧好氧池( 混合池) ,目的是为了 在此池内获得同时的硝化与反硝化,以保证出水含有较低的总氦浓度。 这个新增设的反应池仅在需要时曝气( 或因好氧池溶解氧浓度过低,或 因好氧池和缺氧池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太低) 。在此情形下,这个增设的 反应池可以被定义为”混合( 曝气) 池”( 池内溶解氧通常为o 5 m g l ) 。在 好氧池之前加设混合池,可较容易地通过控制内循环流量达到保证完 全的反硝化和内循环a 中无( 或极低) 硝酸氮的目的。否则,硝酸氮可 能被回流到厌氧池中,导致普通兼性异养菌( 反硝化作用) 同除磷细菌 f p a o d p b ) 竞争并消耗c o d 。 ( 2 ) d e p h a n o x 工艺 w a n n e r 在1 9 9 2 年开发出以厌氧污泥中的d p b 为优势菌的 d e p h a n o x 反硝化除磷工艺,取得了良好的除磷脱氮效果 z 3 l 2 4 】【1 9 1 。 回流污泥 - o 一- - 耐案污泥 图1 2d e p h a n o x 工艺流程 图1 2 是d e p h a n o x 工艺流程,该工艺的最大优点是使附在生物膜 上的敏感的好氧性硝化细菌不暴露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附着生长, 具有较好的硝化效果,同时也就保证了缺氧段有足够的硝态氮充当电 子受体用于吸磷。目前国内开展的反硝化除磷研究以该工艺为主。 ( 3 ) a 2 n s b r 工艺 a 2 n s b r 工艺是一种新型的双泥反硝化除磷工艺,由 a n a e r o b i c a n o x i cs b r 反应器和n i t r i f y i n gs b r 反应器组成。目前国内 外的研究以厌氧缺氧模拟或配水处理为主,厌氧缺氧工艺只需要一个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b r 反应器,加入硝态氮作为吸磷的电子受体。该工艺结合了s b r 反 应器和反硝化除磷技术的优点,适用于水量不大,时变化系数大,c n 不是很高的污水。 1 3 2 2 反硝化除磷研究进展 ( t ) 最佳氮磷比 最佳氮磷比是反硝化除磷的关键之一,原因是控制合适的氮磷比 对提高氦磷的同步去除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氮磷比控制值有许多不 同的观点,有的研究指出:根据化学计量,最佳n p 为7 【2 2 】,新加坡 j y h u 等人的研究结果为控制在1 4 :1 1 2 6 1 ,国内王春英等为3 :1 f 2 7 1 , 周康群等为3 2 :1 2 8 1 ,杨永哲等为1 4 :1 【29 1 ,李勇智等为1 1 :1 3 0 l , 邹华等为0 7 :1 【3 ,罗固宁等为0 8 8 :l 【3 扪,王亚宜等人则认为,在 一定时间范围内,控制氮磷比0 8 3 :l 【3 3 1 的情况下,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很好( 以上的磷浓度均指在厌氧结束后磷的浓度) 。归纳目前的研究结 果,n p 控制数值变化比较大,从小于1 到3 以上都有。一方面说明 反硝化除磷可以在较宽范围内进行,另一方面碳源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为在厌氧缺氧系统中,仍然具有一定数量的仅能起到反硝化作用 的微生物,系统进入缺氧的时候,这部分微生物首先利用外部碳源进 行反硝化,剩余的硝态氮被d p b 用作电子受体进行吸磷,因此在研究 反硝化除磷时,应综合考虑c 、n 、p 三者之间的比例,c o d n 较低时, 较小的n p 比就能够达到很好的反硝化除磷效果,c o d n 较高时,则 在较高的n p 比情况下,才能出现反硝化除磷现象。由于不同研究者 虽然都采用c o d 作为水中有机物的指标,但c o d 中微生物易利用的 组成又有所不同,具体的c 、n 、p 之问比值应针对特定废水而定。 ( 2 ) 临界硝态氮浓度 邹华等的研究结果认为,只有存在高于1 5 m g l 浓度的硝态氮才能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生同步吸磷现象3 ,但是李军等人在低于1 5 m g l 的硝态氮浓度下, 即在1 3 4 2 m g l 的时候,也观察到了明显的反硝化吸磷现象 3 4 1 ,根据 反硝化除磷的原理和存在能利用硝态氮积累磷的菌类学说6 1 1 3 5 1 不应 存在临界浓度,原因应是碳源的影响,在进入缺氧阶段时,如果仍然 存在较多的外源碳源,此时优先进行反硝化,硝态氮被全部消耗,就 不能够进行缺氧吸磷,只要控制合适的外碳源浓度和d o 值,就可以 发生反硝化除磷现象。 ( 3 ) 减少的污泥产量 在k u b at 等人的研究中得出反硝化除磷能分别节省5 0 和3 0 的c o d 与氧的消耗量,相应减少5 0 的剩余污泥量的结果【】,虽然 根据反硝化除磷的原理可以减少细胞的同化作用,但是如果在缺氧吸 磷后仍有剩余有机物,这部分有机物仍然需要去除,则总的减少的污 泥量有限,因此对于反硝化除磷能够减少多少污泥量还需要深入研究。 ( 4 ) 电子受体 新加坡j y h u 等人的研究发现,亚硝态氮同样可以作为反硝化除 磷的电子受体2 引,如果亚硝态氮也能够作为反硝化除磷的电子受体, 则硝化工艺可控制到只将氨氮氧化到亚硝态氮的程度,从而进一步减 少曝气量。 1 4 研究内容与目的及意义 1 4 1 研究内容 我国北方大多数中小城镇的污水性质相差不大,一般b o d 为9 0 15 0 m g l ,c o d 为1 5 0 3 5 0 m g l ,n 为2 0 5 0 m g l ,p 为2 5 m g l 左 右,但是污水水量时变化系数大,早晨,中午以及夜间1 2 点前水量较 大,其他时间水量明显减小。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课题针对我国中小城镇污水特征以及常规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的 问题,采用驯化的方法,富集得到能够同步去除碳、氮、磷的反硝化 除磷菌( d p b ) ,并研究能够使该类微生物处于优势的新工艺,将原有 脱氮与除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加以克服,达到同步去除碳、 氮、磷,同时达到减少能耗,降低污泥产生量的目的。推进适合我国 国隋的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发展。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 1 ) 驯化得到d p b 的方法: ( 2 ) d p b 去除污染物的规律,反硝化除磷去除的碳、氮、磷之间 关系,温度、c o d 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反硝化除磷最佳时间; ( 3 ) a 2 n s b r 工艺处理实际污水效能试验; ( 4 ) 反硝化除磷菌生化特性研究。 1 4 2 目的意义 尽管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政 策、措施加以控制,但是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我国的 水体仍面临严峻的富营养化威胁,由此带来的赤潮、水华等生态问题 频频发生,为遏制我国目前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减少污水中的营养元 素氮、磷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目前国家要求新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均 要采取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原有处理厂也要进行脱氮除磷的改造,但 目前常用的强化生物除磷( e b p r ) 技术存在许多缺陷,正在运行的污水 处理厂,即使有氮、磷的去除作用,但吨水处理成本过高,因此开发 适应我国国情,经济有效的脱氮除磷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污水脱氮除磷技术曾被列为“七五”和“八五”国家及省市重点 科技攻关计划,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也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极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地推动了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微生物学及生 物化学方面的新发现和新认识,探讨适合小城镇的污水处理技术,在 去除有机物的基础上,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提高出水水质,同时降 低污水处理成本。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试验材料 2 1 1 试验设备 第2 章材料与方法 试验装置如图2 一l 所示,采用s b r 反应器,高4 0 c m ,直径1 5 c m , 为有机玻璃制成,底部泥斗为圆台形,总有效容积为4 l ,其中污泥区 占1 l 。沿着反应器壁的垂直方向设置五个取样口,反应器底部设有污 泥放空管。在反应器上部设搅拌器,转速为1 0 0 r m ,起到搅拌使活性 污泥处于悬浮状态的目的。 l s b r 反应器2 一搅拌电机3 一叶轮4 一取样口5 一污泥斗6 一放空管 图2 一ls b r 反应器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2 试验用水 试验在污泥驯化和模拟试验阶段采用实验室配水,配水水主要成 分见表2 1 。进水c o d 通过加入不同体积浓缩液控制,磷浓度通过不 同的k 2 h p 0 4 投加量控制,缺氧段加入不同浓度的k n 0 3 溶液作为反应 所需电子受体。在实际污水处理阶段,取学校附近水沟内污水作为试 验用水,污水主要来自附近居民区以及饭店、旅馆。 表2 一l 配水组成 2 1 3 测试指标与方法 水质分析方法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国家环保局第4 版) 3 7 1 ,详见表2 2 。 表2 - 2水质分析方法 2 2 试验方法 2 2 1 试验方法 采用s b r 反应器对反硝化除磷菌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研究,整个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试验由d p b 污泥驯化,反硝化除磷模拟试验研究,a 2 n s b r 工艺处理 实际污水和d p b 生化特性测评四部分组成。动态试验均采用瞬时进水 方式。 为便于研究各种因素和条件下的反硝化除磷效果和污染物去除规 律,并保持条件基本一致和易于调节,模拟试验阶段采用自配污水进 行。污泥驯化和模拟试验阶段工艺过程如下:加入模拟污水后进行厌 氧搅拌吸收有机物,释放磷,一定时间后加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 进行缺氧反硝化除磷,工艺流程见图2 2 。 ) 翮搅拌 篱篱 鲫l 一) i 霪霪 图2 - 2 厌氧缺氧实验工艺 第一个阶段为污泥驯化阶段,通过厌氧缺氧的运行方式,获得富 含d p b 的污泥。在该阶段厌氧和缺氧时间根据对磷和硝态氮的监测进 行调整,达到富集d p b 的目的,厌氧h r t 为2 3 h ,加入硝酸钾后缺 氧h r t 为2 3 h 。 第二阶段,在经过两个月的驯化后,系统出现了明显的同步去除 氮磷现象,由于温度一般在2 0 以下,为充分厌氧,将厌氧h r t 确定 为3 h ,缺氧h r t 有两种:运行前期1 月7 日1 月2 0 日为3 h ,运行 后期1 月2 9 日3 月2 3 日,系统同步去除氮磷能力进一步增强,时间 减少为1 5 2 h 。 1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个阶段为实际污水处理阶段,在模拟实验完成后,增加n s b r 反应器,投入9 0 0 m l 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起到将实际污水 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的作用。步骤如下:向a s b r 加入污水厌氧 搅拌1 h ;静置沉淀。将上清液排入n s b r 反应器;在n s b r 反应 器内进行曝气硝化3 5 h ,搅拌0 5 h :水返回a s b r 反应器,进行缺 氧搅拌2 5 3 h ,然后2 0 m i n 好氧曝气;静置沉淀后排水,沉淀换水 时间根据污泥沉降情况在15 3 0 m i n 。工艺流程见图2 3 。 图2 - 3a 2 n s b r 工艺流程 在模拟试验运行末期,处理效果良好的情况下,对系统中的优势 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研究了d p b 的生化特性。并在实际污水处理末期 也对系统中的微生物进行了菌种分离,与模拟试验阶段系统中优势菌 情况进行了对比。 2 2 2 d p b 的培养与驯化 人们在对脱氮除磷的研究中发现,硝酸盐能抑制微生物释放磷,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较高的硝态氮浓度下,微生物能够吸磷。反 硝化除磷技术的关键是具有利用硝态氮吸磷的反硝化除磷菌,要通过 9 亩扇曲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反硝化除磷达到氮和磷的同步去除,系统中必须存在大量的d p b ,而 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中虽然有一定数量的d p b 但是数量很少,因此利 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在厌氧缺氧交替环境下进行培养驯化, 使这种微生物得到富集。通过工艺控制,创造d p b 适宜的生存环境, 保持反应器内d p b 优势。 取采用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9 0 0 m l 投入 反应器内,每天加入人工合成的污水和1 0 2 0 m g l 硝态氮,1 1 月 1 2 月连续驯化6 0 d ,每天运行一个周期。 - 由于反硝化菌的存在,驯化初期系统就表现出了一定的脱氮效果, 1 2 月2 8 日加入硝态氮6 0 m g ( 使混合液硝态氮浓度达到1 5 r n g l ) ,2 5 h 后硝态氮浓度降低到3 6 3 m g l ,去除率7 5 8 。但系统除磷效果不明 显,微生物厌氧释放磷的浓度只有l 2 r a g ! ,缺氧吸收磷现象十分微 弱,甚至出现磷浓度在缺氧刚开始时有所增加的现象。这说明系统中 的聚磷菌数量较少,而d p b 的数量更少。 在驯化末期,厌氧缺氧s b r 反应器l 表现出了较明显厌氧释磷, 缺氧吸磷现象。缺氧吸磷效率达到8 0 ( 缺氧出水磷浓度相对于厌氧 结束磷浓度) ,反硝化能力也进一步增强,1 月3 日硝态氮加入浓度为 15 m g l 。3 h 后降低到2 0 2 m g l ,去除率8 6 5 。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 原因为:污泥取自的氧化沟工艺存在好氧、缺氧区,污泥中含有一定 数量的反硝化菌和聚磷菌,虽然能够利用硝酸盐作电子受体的聚磷菌 数量很少,但是,经过两个月的培养和驯化,反硝化除磷菌在反应器 内得到了富集。根据厌氧释磷越彻底,好氧( 缺氧) 吸磷越多的理论, 要实现进水磷去除,系统本身在厌氧阶段释放的磷的浓度应是进水磷 的o 7 1 倍l 9 1 ,在驯化末期,系统厌氧释放的磷浓度在2 m g l 左右, 达到了驯化目的。表2 - 3 给出了驯化后期,系统中磷的变化情况。 山东大学硕:l 学位论文 1 2 3 1 2 4 1 2 5 1 2 6 1 2 1 1 1 2 2 0 1 2 2 l 1 2 2 2 1 2 2 5 1 2 2 8 1 2 3 0 1 2 3 1 1 2 2 6 8 2 2 1 3 8 6 4 0 1 4 8 5 1 2 0 7 4 9 8 1 0 2 2 9 3 9 4 2 8 1 4 8 2 6 4 2 5 2 2 2 2 2 2 2 2 2 5 2 5 3 3 3 3 1 3 2 1 4 9 3 4 0 3 6 9 4 17 1 1 8 4 3 7 4 8 0 8 8 1 6 2 2 7 o 6 3 o 8 2 0 4 9 2 2 2 2 2 2 2 2 2 2 5 3 3 3 1 32 2 12 8 9 30 2 13 2 3 本章小结 本章对试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装置、内容以及水质和分析方法 做了介绍,给出了d p b 污泥驯化的方法和驯化阶段的处理效果。 2 1 5 5 ,5 8 8 2 2豇乱4扎8 8 吼m 旧博”埔加埔玛珀匏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 章反硝化除磷模拟试验研究 在模拟污水试验研究中,根据试验目的,利用模拟污水控制不同 反应条件,研究了d p b 对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规律,考察了 温度、c o d 浓度等因素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取得了一个反应周期内 氮、磷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反硝化除磷可以同时去除的有机物、氮、磷 之间的关系。 3 1 氮、磷及有机物去除规律 3 1 1 试验期间运行及污染物去除情况 d p b 污泥驯化富集完成后,系统出现了稳定的反硝化除磷效果。 试验稳定运行3 个月,进水c o d 浓度控制在1 5 0 2 4 0 m g l ,水温l 3 2 2 ,加入不同体积配好的2 0 m g m l 的k n 0 3 和4 m g m l 的k 2 h p 0 4 溶 液,模拟污水中的氮、磷。 为保证充分厌氧吸收有机物释放磷,厌氧h r t 为3 h ,缺氧h r t 有两种:1 月7 日1 月2 0 日为3 h ,1 月2 9 日3 月2 3 日,系统同步 去除氮磷能力进一步增强,时间减少为2 h 。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情况 见表3 1 。 、 系统中氮、磷( 指厌氧结束时的磷浓度) 比值的变化经历了三个 阶段:8 n p 5 ,5 n p 3 ,2 n p 。在三个阶段里,氮、磷的去除各 有不同的规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 1氮、磷去除效果 日期水 p o :。p 浓度( n , g l )n 0 s n 浓度( m g l ) 温加入量厌氧缺氧 去除率加入量缺氧 去除率 结束结求( ) 结束 ( ) 1 1 22 00 ,82 5 90 2 667 51 0 o 0 49 9 6 1l3l7o 82 9 00 2 6 6 7 51 50 7 69 4 9 1 1 42 20 83 7 80 3 35 8815o 2 1 9 8 6 1 2 02 0o 82 6 30 197 6 3 1 50 4 29 7 2 1 2 92 ll3 1 4o 2 47 62 50 2 09 9 2 2 32 ll2 4 0o 2 27 82 50 4 49 8 2 2 42 1l2 3 50 2 87 22 5o 2 l9 9 2 2 52 l1 53 6 20 2 l8 62 5o 4 29 8 3 2 62 024 4 20 3 78 1 53 01 1 99 6 0 2 71 924 6 8o 2 48 8 03 01 6 29 4 6 2 81 924 9 2o 3 28 4 03 0i 0 79 6 4 2 1 02 024 6 5o 2 98 5 54 08 8 77 7 8 2 1 11 91 53 0 80 2 48 44 04 4 78 8 8 2 1 21 925 8 80 ,2 38 83 00 3 79 88 2 1 32 126 1 80 2 48 1 53 00 6 39 7 9 2 1 61 91 56 0 3o 2 7 唪8 22 50 4 6 丰9 8 2 2 171 937 7 8o 1 69 4 73 53 o o9 1 4 2 1 82 049 ,6 30 1 69 63 53 1 09 1 1 2 1 91 941 0 7 7o 2 29 4 53 54 2 28 7 9 2 2 01 841 1 1 2o 3 89 0 ,53 55 5 48 4 2 22 2l72 ,51 0 4 80 3 l8 7 63 01 5 09 5 3 11 527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