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pdf_第1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pdf_第2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pdf_第3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pdf_第4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 摘 要 本文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我国加入 wto 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市场上竞争主体由企业向供应链转换的背景 下,论述了针对我国近年来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增长,我国铁矿石航运 企业在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运营模式从期租和程租向供应 链合作转化的趋势中,如何更好地提供物流支持服务,提高企业竞争 力的问题。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并遵循“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结构,既用供应链和竞争力理论首 先来定性的对航运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又选取三家航运企业,以所建 立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并由此为航运企业在世界经济形 势和客户市场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定位自身和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导 向。 在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中,许多的做法只注重对企业内部质素的 提高上,这种方法相对于市场上供应链竞争的趋势显得比较片面。因 此,本文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从企业质素和供应链中协调适应能力 两个方面入手,说明企业内部质素的增强会体现在企业所处供应链地 位的竞争优势上;而企业同供应链上企业的合作、协调和整合的程度, 则是整个供应链在市场上的最终竞争力的基础,并由此构造基于供应 链的企业竞争力新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对航运企业的发展从 企业自身质素和供应链中协调适应能力两个角度的竞争力培养上给予 建议。 关键词:铁矿石航运企业,竞争力,供应链 competitive power analysis of iron ore shipping enterprises based on supply chain abstract with the expediting of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rade globalization and our country entering wto to inosculate with world economic system, the main body of marketplace is gradually converted from enterprise to supply chain.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the problem of how to supply better logistic support service and enhanc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in view of the fast growth of iron ore import in recent years of our countr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operation mode from time charter and voyage charter to cooperation based on supply chain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study is adopt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a rational analysis structure of “presenting problem-analyzing problem-solving problem”. the theories of supply chain and competitive power are first used to quantitively analyze the actuality of shipping enterprises and three shipping enterprises are then selected to carry out demonstration analysis by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indictor system. moreover, reasonable proposals and instructions are accordingly provided for the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enterprises under the change of 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dominant leading marketplace. during the studies on enterprise competitive power in literature, more emphases are on the enhance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l quality, as appears unilateral comparing to the supply chain competitive trend of marketplac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 power in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from two phases of enterprise internal quality and the coordination ability in supply chain that the enhance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l quality will be embodied in the competitive edge of the supply chain status the iii enterprise is located in, while the degree of the collaboration, concordance and conformity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other enterprises in the same supply chain will determine the ultimate competitive power of the whole supply chain in the marketplace. and a new evaluation indictor system for enterprise competitive power is accordingly constructed based on supply chain in this paper and rational proposals from analysis are provided for the competitive power cultivation of shipping enterprises from two phases of enterprise internal quality and the coordination ability in supply chain. key words: iron ore shipping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power, supply chain 附件四附件四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刚社 日期: 2006 年 1 月 23 日 附件五附件五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 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刚社 指导教师签名:赵一飞 日期: 2006 年 1 月 23 日 日期:2006 年 1 月 23 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经济背景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继续融入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产业结 构更加合理,人民生活更加富裕。gdp年增长速度达 8以上,具体数据如表 1-1。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 gdp(亿元)8940495933102398116694136515 同比增长8.07.38.09.19.5 表 1-1 2000 年2004 年我国 gdp 增长列表1 table1-1 gdp acceleration list of our country from 2000 to 2004 与经济高速增长相对应的,是我国的制造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总量已 经升至世界第四位。包括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的产品在内的百余种产品的数量已经位 居世界第一。在日本通产省发表白皮书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中国是“世 界工厂”的说法便开始兴起。 目前,我国企业成功地抓住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的大规模产业转移时机,利用 跨国公司将制造基地转移到具有低成本优势地区的机遇,培育和发展自身的制造 业, 并且在地域上已形成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三大世界级制造基地。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制造业的规模扩大,对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关系国 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和原材料工业的钢铁工业来说,产生了极大的拉动。在这种拉 动力下,我国钢铁工业更是发展迅速。粗钢产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具体数据 见表 1-2。与此同时,我国的钢材消费量也从 2001 年起就以每年新增 3000 万吨2以 上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钢材消费居世界第一,超过美国和日本消费量的总和。 1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20002004) 2 数据来源于新华网新闻我国钢材消费居世界第一 2010 年前仍要增加2005.2.2 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 2 年份2001200220032004 产量(万吨)152661815522233.627279.79 增长率18.819.721.9222.7 表 1-2 20012004 我国粗钢产量3 table1-2 crude steel outcome of our country from 2001 to 2004 如此巨大的钢材生产和消费对铁矿石产生极大的需求量。而我国铁矿石资源丰 而不富,开采量供不应求是其供需的主要特点。因此,我国的钢铁工业发展,不得 不大量进口铁矿石。2003 年我国外贸进口铁矿石 14812 万吨,占世界铁矿石海运 量的 28;2004 年,我国进口铁矿石 2.08 亿吨,较上年增长 40,进口量约占全 球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三分之一4。 1.1.2 学术背景 随着我国大部分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以及市场体制在我国的日趋完善,我 国的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并随 之在学术界引起对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与此同时,随着供应链理论被引入我国 以及供应链管理思想被企业逐渐的接受,对于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在近 年来学术界研究中也引发了一场热潮。表 1-3 列出了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 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分别以竞争力和供应链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数据库 关键词 19792006200320061999200620032006 供应链171411094019141532 竞争力952024917199328012 表 1-3 供应链及竞争力关键词数据库搜索结果 table1-3 number of articles in chinese periodical database and excellent theses database searched with the key words “supply chain” and “competitive power” 由表 1-3 可见,对于供应链和竞争力的分别研究,已经具有一定数量的相关论 文,并且从数量上来看,近三年(20032006)来,论文的数量占全部的很大比重。 这种理论界的研究状况,同市场上企业发展和关注的焦点是对应起来的。 在企业对竞争力以及供应链关注的情况下,航运企业作为特定市场上的例子, 3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20002004)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应当而且必要对此作出研究,以指导航运企业在新状况下的发展。而这种基于供应 链理论上对航运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是对竞争力和供应链两个研究热点在航运市场 上应用的综合。而实际上,这种综合起来对航运市场的研究,对应于实际市场上航 运企业对竞争力以及供应链关注的热度,却显得有点冰冷。图 1-4 为在中国期刊全 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航运企业+供应链+竞争力 为关键词搜索的结果。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 全文数据库 数据库 关键词 19792006200320061999200620032006 航运企业+供应链+竞争力1100 表 1-4 航运企业+供应链+竞争力关键词数据库搜索结果 table1-4 number of articles in chinese periodical database and excellent theses database searched with the key words “shipping enterprises + supply chain + competitive power” 由表 1-4 可以看出,对于相关供应链方面的航运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一个尚未 开辟的领域。这种实际中的需求性和研究的开拓性,构成本文研究的学术初衷和背 景。 1.1.3 航运市场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成为世界 经济复苏的驱动器,并由此改变着全球经贸格局、原材料、能源供需格局以及国际 海运市场的格局。 作为贸易市场派生的国际航运市场服务,随着远东尤其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 发展,结构性调整加速,市场整体趋势由西向东发展,航运服务业和相关行业也随 之由西向东转移。 受此驱使, 世界航运巨头和国际财团也纷纷将眼光转向中国市场。 各航运公司纷纷增加运力,调整船型和航线,开始在中国增设始发或者挂靠港口。 截至 2004 年, 已经有 25 家重量级船公司在中国设立了 140 多个独资公司和分公司; 世界航运巨头马士基海陆也对现有航线进行了大幅调整,增加了在中国华南地区 的挂靠港口。 在铁矿石海运市场中,伴随着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的迅速增加,相应的港口建设 也高速发展。 4数据来源于新华网新闻三因素影响我铁矿石定价权 多方寻求破解之道2005.8.13 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 4 与此同时,我国的港口建设也呈现出相应的繁荣:青岛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进 口铁矿石中转接卸港口,拥有 20 万吨级矿石专用码头 1 座,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 为 2600 万吨;10 万吨级矿石专用码头 1 座,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为 600 万吨,配 备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矿石专用卸船机械。即便如此,青岛港现有的矿石接卸能力已 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计划新建设 25 万吨级煤矿兼用码头 1 座,用于装卸 铁矿石和煤炭,提高港口的煤矿接卸能力;在天津港,与香港远航集团合资建设远 航矿石码头也已正式签订合同;日照港 25 万吨级矿石泊位也已经完成主体工程; 在北仑港区,三期工程扩展也正在进行,以求进一步改造提高二期工程集装箱码头 规模和能力;完善北仑矿石中转码头功能。 然而即便如此,我国的铁矿石运输市场依旧紧张。海运船舶运力不足,矿石成 本居高不下;矿石接卸码头能力不足,船舶压港、滞港现象严重;航道条件以及港 口疏运体系也都不尽如人意!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文的研究背景,可以使每一个对中国发展关心的人都产生这样的问题:怎样 保证钢铁企业铁矿石的供给?由于供给的异地,这种供给的保证也自然而然地落在 了如何组织铁矿石的海运问题上。而在铁矿石海运运力供给的市场上,我国的航运 企业在如何满足海运需求市场和同国外对手进行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如何既能更好 的满足钢铁企业铁矿石进口的海运问题,又能在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共同体环境过程 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发展壮大自己,则成为我们问题聚焦的终极。 然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并不是一句口号,即使在发展的大好时机中,天上掉落的 馅饼也不会砸中没有准备的双手,更毋庸讲我国的航运企业还处于“与狼共舞” 的险恶环境下。 那么我国的航运企业究竟如何凭借海运市场的繁荣来更好地发展自己,服务于 国内经济的需要,从而在与国外航运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有所斩获?归根结底,是航 运企业的竞争力所决定的。 由于现代经济社会化、一体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竞争的主体也不再是单纯 的企业个体,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种基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于单独的企 业来说,重要的不仅仅是自身的素质,还有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因此,对我国航运 企业在铁矿石供应链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基于供应链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研究,就 成为本文的目的和内容,以期能为我国的航运企业在现时的发展提出有所帮助的建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议! 需要说明的是,国际海上运输包括班轮和不定期船舶市场。而由于铁矿石海运 的特点,本文研究的航运企业,以我国从事国际干散货海上运输的不定期船舶市场 中的运力提供企业为主。 1.3 论文结构 根据上述思路,本文的结构组织如下: 1、选题的背景、目的; 2、相关基本理论; 3、铁矿石贸易供应链的现状分析; 4、航运公司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核心能力)分析; 5、航运公司基于供应链竞争力实证分析; 6、航运公司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核心能力)培养。 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 6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2.1.1 企业竞争力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全部交换关系的总和。它不仅仅包括商品、资本、 劳动力、信息、技术、土地等有形和无形的市场,还包括使交换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的合同、履行合同的信用或者商誉等内容。从经济运行的表象与细节出发,在西方 市场营销学中,把市场定义为一群为买卖某种商品或者服务而相互接触的企业和个 人。据此,市场就成了以人为活动主体的供给与需求。任何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市场 都包括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 需求是针对买者而言。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就是需求量。 市场上所有个人对某种物品或者劳务的需求的总和就是市场需求;供给则是针对卖 者而言。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就是供给量。正如市场需求是 所有买者需求的总和一样,市场供给也是所有卖者供给的总和5. 在市场上,需求者通过对商品或者劳务的购买满足其需求,供给者通过其售卖 行为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在此基础上,必然会出现提供同类或者相似产品之间的 生产者(市场经济中主要是企业)的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由于需求的有限性和选 择性,导致企业之间必须在竞争中显示出更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优势,从而实现自身 利益的最大化。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的基本制度原则,在有市场的地方,就存在着竞争。 美国学者斯蒂格勒对“竞争”的定义是: “竞争是个人(或集团或国家)间的角逐, 凡两方或多方力图取得并非各方均能获得的某些东西时,就会有竞争”6。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以实现盈利乃至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的盈利能力要 想长时间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其基础是建立的持久性竞争优势,而企业竞争优势 5 经济学原理上册/(美)曼昆著;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第二版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建立的能力,就是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表现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因而是深深地植根于组织之中 的能力, 是一个企业整体的系统的能力。 竞争力可以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个方面。 静态能力,是企业迄今为止所获取的能力;动态能力是企业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建立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面向市场,合理地运用企业内外部的 经营资源,提供市场和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建立竞争 优势能力。企业竞争力的建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企业竞争力包括了企业实力的各个方面。但是,我们 应当意识到,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而不是一种竞争战略。要想 以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争取竞争优势,就需要集中精力,以竞争力中的关键部分为重 点发展对象,即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称核心能力) ;或者,企业能充分的利 用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一切资源,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资源进行整合,增强企业的竞 争力,获得竞争优势。 据此,我们可以将广义意义上的企业竞争力概念进行缩小。我们认为,企业的 竞争力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竞争业绩;二是企业的优势资源;三是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而且是其他竞争对手 难以超越和模仿的能力。 2.1.2 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一个市场竞争不足的条件下,一个企业也许可以凭借机遇而赢得暂时优势。 因此,在竞争不足时代,企业可以着重于寻找好的机会。而在过剩经济和激烈竞争 的新形势下,企业寻求好机会固然重要,但是,是否具有把握机会所需要的核心竞 争力才是关键。 随着市场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 围绕着新机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机会即使出现,也会变成陷阱。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西方所掀起的一股深入发掘 企业竞争优势的特殊源泉的热潮。1990 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 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c.hamel)提出了一种“树型理论” ,从而第一次正 式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此后,企业界和理论界掀起了研究和培养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高潮。 6 核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策划 ,赵光忠编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 第一版 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 8 如同所有对市场经济分析有益的理论一样,核心竞争力理论在我国 2000 年后 同样成为一个热点研究论题。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从 1989年到 2000 年,以 核心竞争力为关键词检索的文章数目仅仅为 342条,而从 2000年到 2005年,以核 心竞争力为检索关键词的命中目标文章数目已达 12383条。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有着不同的研究流派。在国外,主要有资源流派、技术创新 流派、知识流派、组织流派、文化流派以及流程流派等。 1) 资源流派。 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杰伊.巴尼(jay b.barney)等。他们强调,获得 那些具有潜在租金价值的资源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这些资源是保证企业持续获 得超额利润的最基本的条件。不同企业之间在获取战略性资源的时候,在决策 和过程上的差异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oliver,1997) 。构成核心竞争能力 的资源具有独特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专用性以及非交易性等特征。企业 只有获得具有这些特征的资源,才能拥有和保持竞争的优势(barney,1991) 。 2) 技术创新流派。 该流派的主要代表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他们强调,通过学习和核心竞 争能力的积累,企业就能尽早发现产品和市场机会。他们提出可以通过在少数 几个关键技术或在少数几个知识领域成为最好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揭示 了核心竞争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另外,该流派的梅 耶和厄特巴克(meyer & utterback,1993)提出,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在研究 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它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帕 特尔和帕维特(patel & pavitt,1994)还首次提出了“核心技术竞争能力”的 概念,并就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对企业战略管理影响的问题做了研究。 3) 知识流派。 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任务是巴顿(d.l.barton)等。他们强调,知识是核心 竞争能力的基础,学习是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核心竞争能力的核心 是学习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 系。巴顿把企业的能力分为三种,即核心竞争能力、辅助能力和操作能力,在 这三种能力当中,核心竞争能力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为了实现持续的 创新,就必须不断地积累核心竞争能力。 4) 组织流派。 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彼得.圣吉。他一直围绕企业内部组织系统而展开 研究。尽管他没有直接将组织协调与企业能力明确联系起来,但是他所提到的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企业必需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克服心智模式、共同愿望、团队学习和系统 思考可以看成是组织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所必需的条件。 5) 文化流派。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拉法(raf-fa)等。他们强调,核心竞争能力不仅存 在于企业的操作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并强调核心竞争能力 是技术核心竞争能力、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文化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机结合,它 蕴含在企业的文化中,表现于企业的诸多方面。 6) 流程学派。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哈默和钱佩(hammer & champy)等。他们强调,企 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 的核心竞争能力。 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学者也开始了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 从研究内容方面归纳,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和构成要素的研究; 二是核心竞争力的定量研究;三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途径的研究。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或者说,关于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 争力途径的研究,可以从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和构成要素展开,原因是,培育和提升 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取决于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 表述为: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决定着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众多 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派别,但是,毕竟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到现在仅十 多年时间,还有待成熟和完善,其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应用也都面临着挑战。故表现 出来,就是在理论发展中,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虽然百花齐放,然而却依旧尚未 形成一个统一缜密的理论框架结构,众多的发展流派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 但总的分析来说,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角度来看,这些理论的流派 无一例外的可以概括为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外部途径总体来说,就是来自企业所 处的整个外部环境。在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存在的条件下,企业所处的最直接的外 部环境就是企业所在的供应链。 据此,我们概括的定义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和 竞争优势的合力。其大小不仅在于拥有多少资金、人才、设备和原材料等资源,更 加重要的是这些资源是否集中于关键的环节或者领域;它不仅仅表现为关键的技 术、关键的设备或者企业的运行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是融合 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 10 带来的各种能力的提升; 核心竞争力不仅来自有形的资源, 而且也来自无形的资源; 不仅来自企业自身内部的资源和运营,也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外部总体的 整合。 2.2 供应链理论 2.2.1 供应链的基础知识 供应链是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目前对于供应链的定 义多种多样, 尚未完全统一。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 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 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 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 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当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 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 。这是更大范围、更为系 统的概念。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 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 终点。 概括起来,供应链就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 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链状供需网络。这种供应链是由物料获取并 加工成中间产品或者成品,再将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企业和部门所 构成的功能网罗。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都具有双重角色:既是供应商,又 是客户。他们既向上游伙伴定购产品,又向下游伙伴提供产品,建立起一条业务紧 密联系、经济利益相连的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增强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两种。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 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 络。而外部供应链则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 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内 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共同组成了企业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消费者的供应链。 实际上,内部供应链是外部供应链的缩小化。其区分的标准并不那么清晰。当 一个企业单独的将原材料的生产、采购、储运、加工、分销、零售等各个功能都置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于企业内部范围的时候,企业的内部供应链也就等同于外部供应链。这种垂直一体 化的思想来自于一种自给自足的欲望。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就是这种思想的代表。它 除了汽车制造业务外,还投资玻璃厂、矿山,在巴西建立橡胶园,并且投资铁路和 船舶运输等等行业。然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企业自身精力的有限,任何一个 企业都无法在每一个领域都有能力和精力做得出色,它需要专注于自己干得最好的 业务(核心业务) ,并把其他的非核心业务交给那些在此方面具有专业化、比自己 去做更有优势、成本更低廉的企业去做。这种专业化分工前提下的合作,形成外部 供应链存在的基础。鉴于本文所研究的内容特点,所提及的供应链均是指外部供应 链的概念。 2.2.2 供应链的结构 供应链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者服务的形 成和交付的一切业务活动。供应链是动态的,其中包含了信息、物品和资金在供应 链各组织之间的流动。从而在供应链中存在着三个流: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 供应链中的物流是指从供应商到顾客手中的物质产品流;信息流包括产品需求、订 单的传递、交货状态以及库存信息;资金流包括信用条件、支付方式以及委托与所 有权契约等。从流向上来看,物流从上游向下游流动,资金流从下游向上游流动, 而信息流的流动则是双向的。这三种流贯穿了企业供应链的全部活动。其典型结构 如图 217所示。 图 2-1 供应链典型结构 7 现代物流系统与管理/杨海荣编著。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 12 figure2-1 typical structure of supply chain 2.2.3 供应链的特征 从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 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一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 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的特征: 1) 复杂性 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 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 杂。 2) 动态性 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 态的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3) 面向用户需求 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 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运作的驱 动源。 4) 交叉性 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也可以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 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5) 快速响应性 供应链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能够快速的响应市场需求。为此以动态联盟为形 式的虚拟企业脱颖而出,动态联盟供应链成为现代扩展供应链的主要形式。企 业能否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快速响应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的必要条 件。 6) 增值性 供应链本身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从最上游的供应商采集自然资源到核 心企业将这些经过初步处理后的自然资源加工成客户所需要的产品,期间每经 过一个节点就增加了一份价值。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是连续增加的。供应链的增 值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整个供应链必须按照顾客的需求来制造产品,不 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其二是供应链必须尽可能地消除在制造产品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的过程中顾客所不愿意支付的无效劳动和浪费,使投入市场的产品同竞争对手 的产品比较起来更能为客户带来真正的效益和满意的价值。 2.2.4 供应链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供应链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 性,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市场中介 功能和物理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市场反应性供应链和物理有效性供应链;根 据生产决策的驱动力可以将供应链划分为推动型的供应链和拉动型的供应链。还有 一种分类,是根据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属性将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以资源供应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 以资源供应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通常是以稀有资源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产 品的供应链,如城市中心的房产、珠宝钻石等等。进一步的,一些人文资源也 会成为稀有资源,如著名画家、作家等人力资源,在一个地区的特许经营或者 专营权,政府的保护经营等都有可能使得该企业成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实 际上,这种核心企业存在的前提是对独特资源的垄断或独家占有,其市场表现 是对独特资源或者垄断资源本身的经销。 2) 以制造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 能够成为核心企业的制造企业通常掌握着产品的核心技术,并且在一定的 时间里对这种核心技术拥有独占权。如果将这种独占的核心技术看作一种资源 的话,那么拥有这种资源的企业并不是直接的买卖资源本身,而是资源应用的 结果产品。 3) 以大型批发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 大型批发商通过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 4) 以大型零售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 这是在大型超级市场出现以后才出现的供应链结构。由于它直接面对消费 者,打破了大型批发商对销售渠道的垄断,从而替代批发商成为供应链上的核 心企业。 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 14 2.2.5 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地位的获得8 参照上述供应链的类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想成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 业,就必须拥有稀缺资源。这种稀缺资源包括从自然资源到人力、科技、销售渠道 资源等等。而取得这些资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原始取得 拥有祖传的自然资源、具有特殊的天赋的人才以及科学发现和创造发明的 专利等等都能够使企业成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2) 政府授权 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 对某些行业进行有计划地规划,授权某些企业经营特定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企 业就可能成为相应产品和服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3) 合同约定 虽然没有原始取得,没有政府授权,但有时候也可以通过和约的方式取得 这些权力,并借助这些权力使自己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4) 末端市场的占有 企业通过对末端市场的占有,成为该行业市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实际上,企业的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或者说核心企业的地位并不是一劳永逸 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当中。核心企业的地位可能因为时间、政府的变更以 及合同的失效和卖方市场的出现而丢失。然而,对比几种方法,对末端市场的占有 是比较而言最稳定和可靠的方式。因为在社会生产力极为发达的今天,绝大多数的 产品都是需求决定供给,企业只有通过对末端市场的占有才能真正成为供应链的核 心企业。 综上所述,我们给供应链一个概括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 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 最终用户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如图 2-29所示。 8 航运与物流管理 ,赵一飞编著。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9 现代物流系统与管理/杨海荣编著。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图 2-2 供应链的基本构思 figure2-2 basic conception of supply chain 2.2.6 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生成类型 供应链往往是在供应链中居支配地位的核心企业推动下生成,并在核心企业的 维护发展下运用供应链的整体参与市场竞争。供应链的生成,是供应链上的企业依 据不同的合作方式,以其核心能力为基础,在核心企业的维护和协调下作为近似的 “经济实体”参与市场竞争。这种不同的协调和结合方式,构成不同的供应链类 型。 1) 外包分化式(或业务扩散式) 在现时情况下,上至寻求供应商、原材料采购,下至生产制造,物流及服 务管理,企业的诸多经营活动都可以通过外包给第三方专业提供商的途径,来 获得更高的效率、效力、灵活性和规模优势。这样核心企业就可以更专注于其 自身的核心业务,并在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通过整个链式控制,对外包的业务 进行控制和协调,从而达到整个供应链的有效和低成本。 2) 技术(品牌)渗透形式 以技术(品牌)渗透形式构成的供应链,是拥有技术(品牌)资源的核心 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来挑选安排和整合市场上垂直方向的业务流程以及 横向上的业务范围。例如我国毛纺行业的著名品牌“恒源祥” 。根据相关资料10, 10 产业链化现象探析 ,曾永寿, 上海商业2005 年 3 月总第 179 期 铁矿石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力分析 16 “恒源祥”的经营业务从绒线业,已经延伸到床上用品、羊毛衫、羊毛袜业、 羊毛制品专用洗涤剂和其他的制造业;在“恒源祥”旗下,已有上海、江苏、 浙江等 32 多家工商企业, “恒源祥”成为一个产品销往全世界的新型经济联合 体。 3) 业务整合式 业务整合式不同于外包分化式,其不同点在于它们的方向相反,即外包分 化式以“分化”或“扩散”为特征,而业务整合模式则以“整合”为特征,因 此他们是供应链发展的不同类型。业务整合式也不同于技术(品牌)渗透式, 业务整合式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与被整合的企业之间并没有技术(品牌)渗透, 而只是基于业务的分类基础之上,从互补性方面的考虑所形成的。在业务整合 式里面,具体有两个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生产驱动” ,另外一种是“销售驱 动” 。生产驱动类型的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一般为从事加工制造的生产型企业, 整个供应链是在以该企业生产为中心的基础上安排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运 输、加工制造、分销和最终送产品到顾客手中。类似的,销售驱动型则是以流 通领域中掌控终端市场的商业零售企业拥有更多的主导权,并根据零售业务为 中心,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通讯工具实施信息的共享,进行货物的全球采购以 及和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制造商建立广泛而密切的伙伴关系。沃尔玛是销售行驱 动供应链的典型。 实质上,围绕核心企业构建供应链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合 作企业的选择和供应链上业务范围的划分。由于市场上对应于某一具体业务,一般 情况下会存在许多互相竞争的企业,选择那家企业来提供该项具体业务从而进入供 应链,是供应链构建过程中横向范围上的抉择;而供应链上业务范围的划分,则是 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在完成整个供应链最终使命的前提下,对于任务的分解。这种 分解是基于每个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是基于成本比较的优势之上,是供应链构建 过程中纵向流程上的抉择。而纵向流程和横向范围上的选择,是互为前提的,需要 整体统筹的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企业,是出于具体业务即纵向流程某一段的考 虑;而纵向业务范围的划分,则是选定企业之间在各自不同业务能力下,对低成本、 高效率追求的目标下所进行的链上调整。 2.3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和作为一种管理思想的供应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具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有竞争力的企业,会更好地维持并巩固其供应链上的地位,并在现代市场竞争环境 下通过供应链竞争的形式间接体现出其本身的竞争优势;而一个企业通过对供应链 的成功整合和管理,也可以更大程度地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3.1 供应链竞争力 英国著名的供应链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认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 , “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 因此,现代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就是所处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强 弱即供应链竞争力。 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出于满足客户的要求和追求最大利润的最终目的,采取 业务外包或者战略联盟等方式,以其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适应专业化的环 境下通过信息的共享、整体的优化等方式全面合作起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 绩效、最大化整体利益的目的。这种在全面竞争的环境下催生出来的全面的合作模 式战略供应链,是市场理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面临开放竞争状态下的直 接表现。 对于特定的供应链,都存在着特定的终端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特定的市场或 者客户。整个供应链的企业,都在为终端市场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