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江三角洲IT产业集群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iv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长三角 it 产业集群的崛起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社 会现象和产业组织形式,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实践证明, 产业集群能够强化专业化分工,充分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降低创新和交易 成本,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 势,是加快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中央政府已 经将产业集群上升为国家经济战略。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 一,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长三角 it 产业发展走出不同于中关村和珠三角的产业集群模式,是和长三角的 经济地理特征以及空间结构有关,也和经济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形成有关。由于区 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提高了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形成了发展 it 产业 集群的独特区位优势。it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兴衰则取决 与区位条件、空间结构和发展资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该地区 it 产 业集群创造出优越的发展环境,可以预见,今后 10 年内,在内外发展资源的互 动作用下,长三角地区将有充分可能成为全球 it 产业最大的聚集区。本文将全 球的 it 产业看成一个大的系统, 来考虑在全球化进程中 it 产业价值链为达到整 个系统的整体效应最优是如何进行调整的, 行业为实现规模经济而在全球范围内 进行大规模重组,兼并,主要是价值链的上游环节零部件生产企业和组装企业的 整合以及组装企业之间的兼并联合。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和各国经济产生广泛而深 刻的影响, 其积极效果主要体现在实现全球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各国经济的兼 容性。国际 it 产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是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同步和 互动的,由此形成了长三角 it 产业发展的独特模式。 关键词:产业集群 长三角 it 产业 经济全球化 价值链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v abstract this thesis study delta region in yangtze river it industry to gather a grow of cluster and development. the industry cluster as a kind of economic social phenomena and industry organized form its position that i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ractice a certificat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industry cluster can enhance profession to turn a division of labour and well develop the industry connection harmoniously makes an effect and lower innovation and trade cost, promote the reasonable fluxion of production factor with excellent turn an allocation, is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 certain stage of the inevitable trend be the valid path which quickly falls behind industrialization progress in the region and raises a district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already gathered industry a group of ascensions for the country economy in the house strategy. delta region in yangtze river is one of the biggest economic core areas in our country, the natural condition is superior, niche advantage obvious,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is g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ulture educate business flourishing. delta region in yangtze river it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come out to differ from zhongguancun and pearl rever delta. thats because economic geography characteristic and space structure of delta region in yangtze river, also with the economic integral whole turn the formation of movement mechanism relevant. because economic integral whole in the district turns degree higher, raised to grow the district competition ability of triangle region, became development it industry to gather the special niche advantage of cluster. the development of it industry can not get away from industry cluster, the industry gathers the rise and fall of cluster to then make decision and niche condition, space structure and develop a resources, the area district economic integral whole to turn progress to gather a cluster to create a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superiority for the regions it industry,we can foresee, aftertime in 10 years, at inside under the interactive function of outside development resources, the area will have well may become the biggest gathering area of global it industry. this text sees the it industry of world as a big system, consider the it industry is in the globalization progress value chain for attain the whole system of the whole effect be the superior is how carry on the regulatory, profession in order to carry out scale economy but carry on a large-scale reorganization in the global scope, annex, mainly is the upper stream link of the value chain zero parts production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construction business enterprise of integration and construction business enterprise of the annex consociatio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rings about extensive but deep influence on world and economy in all countries, it aggressive effect main in carries out a global production factor now of excellent turn allocation and all countries economic of and permit. international it industry to delta region in yangtze river transfer, is with the area district economic integral whole to turn a step synchronously with interaction, thus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vi became to the area it industry the special mode of the development. keywords: industry cluster delta in yangtze river it industr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value chain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iii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1 绪论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和产业组织 形式,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产业集群在国外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 发动机。 产业集群有效地结合了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优势, 有明显的产业特性、 地域特性和聚集特性,能够产生集群效应,在产业集群区域内,形成高度的既竞 争又合作的产业氛围,使分工更专业、更精细,使成本降得更低、技术创新节奏 更快,同时,解决了分工专业化与交易便利性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高效率的生 产组织方式,有效地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 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能 够强化专业化分工,充分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降低创新和交易成本,促进 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从上个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产业集群引起了理论界、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经济合 作组织(oecd)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对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及其产业政 策进行了专门研究,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在国际得到公认。相对来说,发达国家比 较早地关注产业集群问题,并制定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形成成功的 产业集群。发展中国家近年开始关注产业集群问题,并就如何培育和发展产业集 群进行实践探索。 产业集群理论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2001 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产业集群已超越低成本优势,成为 吸引国际资本的主导力量。正因为如此,产业集群政策正在替代传统产业政策, 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新方向,也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 展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所推崇。我国政府已经将产业集群上升为国家经济战 略。2005 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no.3中把产业集群作 为 2005 年度主题。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一五”规划中加快 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示精神,2006 年 3 月 11 日,由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06 年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座谈会”在北京科技会堂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了国家发改委 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介绍了各地市 发展产业集群的经验和做法。信息技术(it)产业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出旺 盛的产业活力,该产业的发展尤其对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增加社会就业和财税 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长三角 it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发展特征,是和长三角的 经济地理特征以及空间结构有关,也和经济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形成有关。由于区 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提高了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形成了发展 it 产业 集群的独特优势。但目前该地区企业的本地根植性不强,尚未形成基于产业集群 的创新网络,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风险投资的有效机制还没有建立,等等。 这些因素都阻碍着长三角地区 it 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因此,研究产业集群理 论及其作用机理,如何使长三角地区 it 产业集群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 更大更重要的作用,成为值得研究的理论及现实课题。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从有关产业集群的基础理论着手, 研究我国长江三角洲 地区 it 产业集群的崛起与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 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在综合分析该地区 it 产业集群的现状、形成原 因及全球产业链的变化后,就长三角地区 it 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2 策及建议。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章 产业集群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本章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国内 外发展现状,并指出信息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并就该课题的理论及现实 意义作了介绍 第二章 产业集群的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了产业集群的概念、 特点及形成原因,并对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基础及研究的经济学流派作了介绍。 第三章 长三角 it 产业集群发展,本章主要从信息技术的概念入手,分析了 长三角地区发展 it 产业集群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 并就未来该区域的 it 产业 集群发展方向作出探讨。 第四章 it 制造业向长三角转移过程中价值链体系的变化,本章着重研究在 全球 it 制造业向长三角一带转移时,此过程中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变化。 第五章 制约瓶颈及建议。 本章指出长三角地区发展 it 产业集群时大多处于 产业链的低端,创造的价值有限。应当如何打破瓶颈,加快制度创新及改革,改 善宏观环境,建立有效的市场培育机制等给出一些政策性建议。本章尤其着重探 讨了政府的作用。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本文主体采用规范研究方法。 2.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长三角 it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现状的描述,探 讨长三角 it 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 3.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对长三角 it 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议。 创新点:创新点: 1.从深层上说,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与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但政府在 it 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怎样发挥作用值得研究。 2.创新的最终着眼点必须是根据 it 产业的自身特点寻求新的发展。应在社 会主义市场竞争条件下寻求 it 产业质量的发展及利益共享。 3.在综合分析产业集群发生发展的实际经验后,结合我国 it 产业实际对这 些经验及方法进行分析。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3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it)产业集群国内外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it)产业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其它产业无法比拟的 巨大推动作用。产业集群已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it产业集群的发展 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对该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并大 力倡导,it产业集群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国际上比较著名的it产业集群有 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业集群、台湾新竹it业集群等。it 产业集群的典范,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新年技术产业集群,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 群于1951年诞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该地区原是生产水果的农业区。从1950 年代一些电子企业的诞生开始到1990年,这一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小地域已 经集聚了高达8000多家电子科技公司和软件公司,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it产业 群。集群区产品主要包括半导体、计算机系统、软件、外围设备、基础设备、测 试测量仪器、电信设备、医学电子以及军用航空设备等等。硅谷内还有许多非生 产性的公司,包括研究发展试验室、产品设计室、猎头公司、风险投资企业、市 场调研公司、顾问和大量的相关辅助服务行业。在硅谷it产业的各个分支中,目 前增长最快的是网络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软件行业,其次是集成电路、半导体加工 仪器、计算机和通讯器材业等。印度班加罗尔(bangalore)位于印度南部卡纳 塔克邦,这里是印度国家科学院所在地,聚集了印度最优秀的科技人才。20世纪 90年代网络的发展,为班加罗尔地区的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如今的班 加罗尔已成为印度的软件之都,吸引了海内外400多家著名的it公司,当地企业 家和科技人员凭借语言和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大力发展软件业,所涉及的软件行 业包括集成电路设计、通信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许多国际著名的跨国 公司也在班加罗尔落户,主要有ibm.摩托罗拉、西门子、甲骨文、微软、三星、 索尼等,中国深圳的华为公司也在班加罗尔成立了印度研究所。早在1998年,美 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曾在世界范围内评出21家软件系统等级最高的公司,其中11 家在班加罗尔。截至2002年底,班加罗尔地区己有软件公司1154家。台湾新竹it 产业区位于台湾西北平原新竹市的东南侧、台湾岛的西海岸,始建于1980年。历 经20几年的发展, 现己崛起为世界著名的it产业区, 成为台湾本土it企业聚集地。 新竹在经历了2001年全球半导体及相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不景气的影响之后, 于 2002年始呈现复苏迹象,且这种趋势在最近两年中持续加温。目前,新竹it产业 区的产值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已经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电脑及周边设 备产业、通信产业等三大支柱产业。截至2003年底,已有it公司300多家,其中, 集成电路设计公司81家,电脑及周边设备公司58家,通信公司57家。 在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第一个高科技园区是1985年7月成立的深圳科技 工业园。到目前为止,我国己成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3个,省级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数百个,其中,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 关村电子一条街) 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高技术工业聚集区,它与台湾省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一起,成为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4 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 , 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30% 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00家,留学人员创业企业 累计达到2500多家。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以微软、摩托罗拉、宝洁、英特尔、 法国电信等为代表的50余家企业也已在中关村建立研发中心。此外还有一批国家 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世 界it产业进入中国最早的地区,拥有特别良好的产业基础、庞大的厂商群落和众 多的it专业人士,是中国it产业发展的重镇。以香港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 地区,主要包括东莞、广州、佛山、江门、中山、惠州和高州。由于距离亚洲四 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不远, 珠江三角洲地区多年来在科技发展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 东莞是亚洲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基地。 虽然这里的厂商大多以外资和民营为主, 但由于技术和配套施设比较集中,it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通过地缘优势、渠道 优势、引进技术抢占市场这一模式,目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规模相 当、产业配套齐全的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产业群,通信设备、计算机、视听产品 和基础元器件等产品在全国及至国际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外,在中国it业的发展上,长江三角洲已经迅速成长为继珠江三角洲后 又一个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 长江三角洲的it产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周边地区 和江苏、浙江两省,代表性的产品是集成电路、笔记本电脑、硬盘驱动器、显示 器、打印机、扫描仪等。上海承担着长三角it业崛起的领军重任。上海以集成电 路芯片、电路印刷板著称;苏州、无锡、昆山、杭州等地则分别形成以笔记本电 脑、pc零部件、电脑外设、移动通讯为主的制造中心。如今“长三角制造”概念 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注视。沿沪宁线已形成一条以微电子、软件、移动通信及网络 设备制造为主的产业带。 1.1.2 发展信息技术(it)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it产业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发展地方产业集群,将改变过去很多企业 和产业孤立运作的状况,实现区域资源配置的重新组合,促进产业结构发生重大 调整和优化, 强化和刺激区域经济发展制度的创新。 提高集群成员企业的竞争力。 与传统产业集群不同,it产品附加值高,积累速度快,it产业聚集区的经济总量 一般大于传统产业聚集区。所以,it产业聚集区一旦形成,不仅能带动本地区经 济技术发展,而且往往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it产业集群对有技术竞争 力的大公司和研发机构的区域集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这在长江三角洲区域it 产业集群发展中表现得尤其突出。首先,技术研发能力是影响it产业集群的重要 因素之一,因此,高新技术、新知识的生产与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到区域内it产业 集群水平。 有技术竞争力的大公司及其研发机构的集中对区域it产业集群有较大 的作用。其次,促进it产业化扩散的制度形成是区域it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和溢出 效应迅速形成的核心。这离不开有技术竞争力的大企业。第三,区域it产业集群 要求有新技术、 新知识供求机制。 通过有技术竞争力的大企业及研发机构的进入, 能促进it产业创新机制的形成,并促进合作及学习机制的发展。最后,在对有技 术竞争力的大公司和研发机构的区域集群学习示范下, 能促进本土科技企业和研 发机构的迅速成长,形成本土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集群供给优势,进而进一步发 展本地企业的集群效应。此外,it产业能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市场经营优势, 积极通过承包、租赁、兼并等多种方式盘活周边企业的存量资本,对区域经济发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5 展特别是传统产业的改造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1.2 研究意义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 动不断增加,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 国各地区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强。 经济全球化带动国际投资的地域范围不断延 伸,在区域内形成的集群现象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为it产业 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整合全球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2.1 理论意义 从国际大背景看,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增 大,新的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 速发展将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使发达国家产业升级转移扩散加快,我国地区 发展将面临着大的调整。从国内形势看,结构性过剩矛盾将继续存在,经济运行 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 阶段己基本完成,继续靠产业扩张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基本结束,国民经济正在 向以买方市场和整体素质提高为主的新阶段过渡。与此同时,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化趋势日趋加剧,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和盲目竞争问题十分严重。这就 要求我国各地区必须按国内经济形势的新要求和新变化, 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 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尽快进行地区产业组织的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产 业体系。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一个共同特征,是 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在聚集区内,企业面对的是就 近的、众多的原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要求、更快 的速度购买各种投入品,包括各种社会服务和各种人力资源。这样有利于提高效 率,也有利于技术创新。而且在产业集群内,每个企业都将集中全部资金和精力 做好自己最有优势的那一点,把这一点做成全球最便宜、最好的。这一点就成了 本企业的核心能力。其他工作,包括其他零部件的生产、产品设计、销售等相关 业务,都外包给别的专业公司完成。这样,每个产品都是众多企业核心能力的汇 总。产业集群有效地结合了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优势,在产业集群区域内,形 成高度的既竞争又合作的产业氛围,使分工更专业、更精细,使成本降得更低、 技术创新节奏更快,同时,解决了分工专业化与交易便利性之间的矛盾,从而形 成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有效地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我国长江三角洲一 带,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提高了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形成了发 展it产业集群的独特区位优势。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该地区it产业集群 创造出优越的发展环境,国际it产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是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 体化步伐同步和互动的,由此形成了长三角it产业发展的独特模式。凭借由经济 地理特征、 空间结构优势以及经济一体化运行机制所形成的it产业集群的独特区 位优势,长三角地区将有可能成为全球it产业最大的聚集基地。长三角it产业集 群的研究对于我国各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地区产业的有序协调发展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6 1.2.2 现实意义 从经济效应上看,产业集群的出现显著推动了国民经济尤其地方经济的发 展。集群经济可以使同一产业内部的分工更为精细化,使一个企业可以集中于该 产业的某一个工序或某一种中间产品的生产,从而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集 聚将促使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技术创新,使先进的经验、技术更为迅速地 在区域内传递,产生技术溢出效果。核心产业的集聚对上下游关联产业产生更为 强烈的需求,从而推动这些关联产业发展,进而在一个地方形成一种完整的产业 链条。随着主导产业的延伸和关联产业的出现,特定产业集群所在地区的人口将 大规模增长,从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一个最明显的表现是,众多企业的联合需 求将促成专业化市场的出现和辅助性服务行业的形成,如生产要素市场、产品销 售市场以及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有助于减少单个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 成本,使之充分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例如浙江诸暨大唐镇现有轻纺原料市场、 袜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此外,建立产业集群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节约环保 成本。集群能够为和谐、可持续的区域发展做出贡献。如,温州龙湾电镀基地对 电镀废水处理实行政府垂直领导,环保部门监督,并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实 行治污和排污的分离,将污水治理设施纳入规划,较好地解决了电镀基地的可持 续发展问题。从社会效应上看,由于经济集聚扩散效应,产业集群将创造更 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为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创造条件。据浙江有关部门统计,全 省专业化的发展至少使600多万本省农民和400多万名外省劳动力成为二三产业 从业者。而且产业集群的形成将造成人口的大规模集中,而人口的大规模集中正 是城镇化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城镇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 民间资金为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如,大唐镇在城镇建设中累计投入近10 亿元,其中民间资金达7亿多元;另外人口的集中及其就业问题的解决,加上城 镇化的推进和适当的制度创新,将相应增加农民的农业用地,实现适度的规模经 营。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家、管理者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扩大了工人、 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与企业家队伍,从而有助于优化各地的社会结构。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就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作出探讨,首先介绍 了信息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重点介绍美国硅谷, 印度班加罗尔及台湾的新竹, 我国珠三角长三角一带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指出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 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7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集群理论研究的四大流派 产业集群理论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理论热点,来自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 等诸多研究领域的学者都对产业集群现象进行了研究。 理论界对产业集聚和产业 集群的研究, 最早起源于亚当 斯密。 他在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adam smith, 1776)中谈到分工与市场范围的关系、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环境的关系中 就包含了产业集群的思想,但当时集群经济的特性优势没有显现出来,所以并未 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 的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成的群体。他认为,分工的好处是非常 明显的,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在亚当斯密之后,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主要有五大 流派:外部经济理论、集群经济理论、增长极理论和新竟争优势理论。 2.1.1 外部经济理论 第一个较系统研究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是新古典经济学家阿尔弗雷 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890)。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首先提 出了外部经济理论。 马歇尔把地方性工业在产业区的集聚归结为企业追求外部规 模经济,即企业层面的规模报酬不变、社会层面的规模报酬递增,并且指出这种 外部经济给集聚企业带来技术的外溢、提供专业技术工人共享的劳动市场、提供 共享的中间投入品等方面的好处。 他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 通过研究工业组织, 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他把经济规模划分为两类:第一类 是产业发展的规模,这和专业的地区性集中有很大关系;第二类则取决于从事工 业的单个企业及资源、它们的组织以及管理的效率。他把第一类的经济规模称为 外部规模经济,把第二类的经济规模称为内部规模经济(马歇尔,1920)。内部经 济是有赖于从事工业的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而外部经济是 有赖于这类工业产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 “这种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企 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 即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马歇尔发现了外 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 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 致。企业集群的原因在于为了获取外部经济提供的好处。这种好处包括提供协同 创新的环境,共享辅助性工业的服务和专业化劳动力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 展,平衡劳动需求结构和方便顾客等。他指出:“工业往往集群(clusters)在不 同的地区,各个城市在一组关联产品上进行专业生产。”他认为,内部经济规模 是由单个企业内部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形成的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是由众多 相互联系的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所产生的规模经济。 他用外部规模经济说明产 业集群为什么存在, 认为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 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 会使专门的人才、 机构、 原材料等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 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它形成外部规模经济, 从而促进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他把专业化产业集群的特定地区称作 “产业区”(industry district)。马歇尔认为集聚的原因基本上归于六个方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8 面:(1)与当地社区同源的价值观念系统和协同创新的环境。(2)生产垂直联系的 企业集群,群内的单个企业是高度专业化的,往往专于生产过程的一个或几个阶 段。(3)最优的人力资源配置。产业区内的工人自发地寻找既有吸引力又适合自 己能力的工作岗位的活动,构成了产业区持续不断的人力资源再分配过程。这种 再分配过程被马歇尔称为 “产业氛围” 。 (4)产业区理想的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5)产业区内部企业活跃的竟争与企业间自愿的协作并存。 (6)富有特色的本地信 用系统。他认为,专门人才、原材料提供、运输便利以及技术扩散是产业集聚的 动力。信息的溢出可以使聚集企业的生产函数优于单个企业的生产函数,同一产 业中越多的企业聚集于一个地区,就越有利于企业所用生产要素的聚集,其中包 括劳动力、资金、能源 、运输及其他专业化资源等。因此,马歇尔相应地提出 了工业区概念和工业区理论。但是,马歇尔没有考虑区域内企业的成长和区域间 企业的活动等动态因素的变化,也忽视了区域产业组织的外部接连与创新。 2.1.2 集群经济理论 集群经济理论是由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 1909) 和埃德加.m.胡佛(edgar malone william hoover, 1937)提出来的。韦伯是工业 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企业是否靠近取决于 集聚的好处与成本的对比。他在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 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群因素, 它的基本假设是把地理区位看作是企业开展竟争时 的一种重要的竞争优势,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动力。韦伯认为,产业集聚分 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业自身的简单规模扩张,从而引起产业集中化,这是 产业集聚的低级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某一地 方,并引发更多同类企业的出现。这时,大规模生产的显著经济优势就是有效的 地方性集聚效应。韦伯把产业集群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技术设 备的发展。随着技术设备专业化的整体功能加强,技术设备相互依存会促使地方 集中化。第二个因素是劳动力 组织的发展。韦伯把一个充分发展的、新颖的、综合的劳动力组织看作是一 定意义上的设备,由于其专业化,因而促进了产业集群化。第三个因素是市场化 因素。韦伯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产业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购买和出 售的规模,得到成本更为低廉的信用,甚至“消灭中间人”。第四个因素是经常 性开支成本。产业集群会引发煤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减少经常性 开支成本。 韦伯还从运输指向和劳动力指向两个不同的途径分析产业集群能够达 到的最大规模。韦伯探讨了产业集聚优势的因素,量化了集聚形成的规则,研究 成果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韦伯对集聚的研究脱离了一切制度、社会、文化、历 史因素,单纯从资源、能源的角度加以考察。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产业集聚的形 成相当程度上决定于地区的社会文化因素,韦伯却将其抽象掉了,不能不说是一 个缺憾。 胡佛(1975)在其 区域经济学导论 中将产业集群看作是具有 “集聚体” 规模效益的企业集体,从企业区位选择等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胡佛认为, 与群体规模有关的外部性经济不仅与购买即需求因素有关, 而且也包括成本与供 应问题, 这涉及到群体经济内专业化经济的外部性及群体内每一产出率总平均成 本的下降。所以他把任何经济活动的经济规模分为三个等级:单个工厂、商店等 的规模经济、单个联合企业体的规模经济及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他将第三种称 为群体经济。区域经济学者奥古斯特勒施(august losch, 1939)在经济空间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9 秩序 经济财货与地理空间的关系一书中指出,不同类型产业集聚于特定地 方的原因首先在于特别巨大的企业在某地生产逐步形成基础工业, 并为辅助工业 提供了生存的前提,基础工业的庞大就会出现专业化服务的要求,辅助工业围绕 基础工业产生和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比如铁路运输产业提供的便利、水电产 业提供水电的廉价、公共基础部门提供的便利的基础设施都推动了产业的集聚。 2.1.3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growth pole)概念及其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索瓦佩鲁 (perrouxf ,1955)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 一个地区要取得经 济增长,关键是在本地区内建立起一系列的推动性产业,通过产业的集聚,推动 经济增长,这种推动性产业的建立可以依靠国家政策或地区政策自上而下地完 成。一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一 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自渠道向外扩散,从而形成以增长极为核心、 周边地区不均衡增长的地区性经济综合体。 这一理论后来经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 尔(boudeville,1996)、赫希曼(a.hirshman,1 958)5等人的论证和发展,开始将 研究视角由“经济单元”转向地域空间,提出了“增长中心”(包括“吸引中心” 和“扩散中心,) 概念,侧重于推动性产业一集聚一经济增长的研究。布代维尔 认为推动性产业能够导致两种类型的增长效应:一是里昂惕夫乘数效应,他们通 过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发生;一是极化效 应,当推动性产业生产的增加导致区域外其他活动产生时,这种效应就会发 生。可见,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产业植入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性产业的集 聚,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极化效应,就会导致地区经济的增长。增长极理论强调 推动性产业的巨大作用, 也强调政府和企业对推动性产业建立的巨大作用, 因此, 增长极理论中的集聚不能称为自发型的。 这样的产业集聚应该强调的是一种自上 而下的观点,政府在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增长极 理论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发展规划的理论依据, 同时也是高新技 术园区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持。高新技术园区可以看成是增长中心,它导致集聚经 济的发展,研究与开发活动的高度集中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及待遇,吸引优秀的科 学家、工程师纷拥而来。与一般制造业形成的增长中心不同,高新技术园区公司 之间的大量联系和所诱导的增长主要不是建立在原料流, 而是建立在信息流的基 础之上的, 且所带来的服务和贸易的增长效果比一般制造业工业区的增长效果要 大。 2.1.4 新竞争优势理论 新竞争优势理论是由对产业集群研究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 (michael poter,1 998)提出的。他提出著名的地区竞争力的“钻石”模型 (diamond model)见图21。这是波特教授率领30多个各国研究者组成的调查 组,从1986年起,用了4年时间对丹麦、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 新加坡、 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等10个重要贸易国家进行了调查研究,完成论著国家 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模型。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10 图 2-1 波特的“钻石”模型 其构架主要由四个基本的因素 (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厂商 结构、战略与竞争)和两个附加要素(机遇和政府)组成。这个系统就是使厂商产 生竞争力。 每一个因素以及整个系统都影响到产业竞争所必需的基本成分的获取: 资源与技能的可得性和应用的方向;厂商发现机会的信息;经营者的目的;以及厂 商投资与创新的紧迫性(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创新通常需要压力和逆境)。这四个 因素相互作用、持续发展时,国家竞争优势产业不断增强;反之,在国际上成功 的产业的竞争优势也有失去的危险。 他从经济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产业集 群的经济现象,他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和地区获得竞争优势,并强调产业 集群在获取信息、供应商、员工、公共物品等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 的产业政策设计思路。此外,波特关于发达经济的集群也有可能衰败,以及集群 之间也有竞争等等观点,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8年,波特发表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 学的产业集群理论。波特波特将集群看作是一个自我增强的系统,这一系统刺激 集群内企业的竞争战略,同时也刺激集群本身的竞争力。在波特的著作中,有各 种范围的 “竞争力(competitiveness)” 概念:企业、 产业、 本地企业集群或区域, 以及国家。在波特看来,企业竞争就是集群竞争, 就是国家竟争。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 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他认为,产业集群产生的原 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1)特殊的历史环境;(2)不寻常的、 复杂或紧迫的地 方需求;(3)业已存在的供应商、 相关产业甚至是产业群为新产业群的产生提供积 累和铺垫; ( 4)一两个具有创新性的公司推动发展了其它公司的发展。 波特指出, 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因果关系也很快变得模糊。在一个健全 的产业集群中,企业数目达到最初的关键多数时,就会触发自我强化的过程,但 是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兼顾深度和广度, 通常也就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因此, 政府不能试图创造全新的产业集群,新的产业集群最好是从既有的集群中萌芽。 在波特看来,产业集群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一群企业和相 关机构,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的中间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 制造商,以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属于其它产业的企业。产业集群 最显著的特点是空间的聚集性和产业的关联性。 一般地,产业集群综合了市场和底层组织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 长江三角洲 it 产业集群研究 11 有序的生态组织,从而在整合力、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拥有市场或底 层组织所不具备的整体竟争优势。波特认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内容是其竞争力的 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这是产业集群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同 时波特指出,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在集群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政府的政策 对集群的形成、发展模式和发展周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波特认为,从这种意义 上来说,产业集群是自发形成的,不过政府政策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因此,产业集群政策应该以已经存在或正在萌芽中的、且已通过市场测试的新兴 领域为基础,目的应专注于取消妨碍集群形成和成长的阻碍,使产业集群的发展 与升级更顺畅。 此外,当代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krugman) 应用不完全竞 争经济学、递增收益、路径依赖和累积因果关系等解释产业集群,他用新贸易理 论对产业集群进行的研究为,他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假设 前提,指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 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由于企业规模报酬递增,面对消费者对产品种类的 不同偏好,每个企业就生产不同的工业品,这样就加深了生产的分工程度。为实 现足够的规模经济,每个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沙蛰丝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数字智能控制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弯形桌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安检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卧式轧机减速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届甘肃省武威市六中高二下化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中国京胡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2025年化学高一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北省滦县二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导游专业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模板十(19P)
- 空调验证方案
- 国际贸易地理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
- 电机振动测定方法及限值振动测定方法
- 各类给水管材水力计算表
- 济南遥墙机场扩建工程航站楼建设监理大纲
-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精编例题1
- 往生荐亡功德文疏
- 心内科高危药物安全管理与指引
- XFD-系列单槽说明书-印稿
- 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