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问题研究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司法实践.doc_第1页
硕士学位论文-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问题研究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司法实践.doc_第2页
硕士学位论文-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问题研究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司法实践.doc_第3页
硕士学位论文-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问题研究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司法实践.doc_第4页
硕士学位论文-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问题研究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司法实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问题研究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司法实践摘 要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是目前我国海事司法实践中的一种常见的案件纠纷。此类案件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司法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有关此类案件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司法判例实践也层出不穷。2009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作为对于我国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司法实践总结,该规定对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中的主要问题做出了规定。笔者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最新司法解释以及目前我国对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对于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基础与法律适用、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认定标准与责任性质、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诉讼主体与责任承担方式以及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诉讼时效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论述。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介绍了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基础与法律适用。其中第一节为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基础,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关于承运人责任的规定;第二节为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适用,对我国目前关于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适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第二章介绍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认定标准与责任性质。其中第一节为提单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功能定位,其中详细介绍了关于提单在海上运输合同中的功能定位问题的争论,关于提单的功能属性与货物交付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第二节分析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认定标准与免责事由,分析了提单的形式与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义务,关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认定标准以及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责任除外等问题;第三节为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责任性质,其中介绍了我国关于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法律规定,并通过相关案例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介绍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诉讼主体与责任承担方式。第一节介绍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所涉及的诉讼主体,包括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中的请求权人和责任人;第二节介绍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责任承担方式,对不同责任承担责任的法律基础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为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诉讼时效。其中第一节介绍了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与分析;第二节介绍了我国司法中的实践问题分析与总结。以上便是本文的主要内容,笔者希望通过此篇文章,对目前我国在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以促进更加完善的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的建立。关键词:提单,提单的作用,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法律适用ABSTRACT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Production of Original B/L cases are typical cases in the maritime judicatory trial practice of PRC at present. Such cases have attracted much focus no mat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r judicatory practice. There is majority of research production and legal precedents on this issue. In February 2009,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granted . As a summary of judicatory experience on trial of cases of 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Production of Original B/L, this provision makes clear annotations on the major issues on delivery of cargo without B/L. By integrating with the aforesai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produc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fulfillment, the author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four aspects, i.e. legal basis and law application of cargo delivery obligation,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and nature of liability of Delivery of cargo without production of B/L, litigation entity, manner of undertaking legal liability, and time limitation of action. In further, the author judge of the judicial trial practice of 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Production of Original B/L, bring forward the issues existed at present and attempt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thereof.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paper has the following four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legal basi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aw of the obligation to deliver the goods. The first section discusses the legal basis of the obligation to deliver the goods, which introduces the provisions of carriers liability in CMC; the second section surr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law of the obligation to deliver the goods, which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r obligation to deliver the goods.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identified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 of responsibility for delivery of the goods without original B/L. The first section is the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for B/L in the contract of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which introduces 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B/L in the contract of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properties on B/L and delivery of goods; the second section analyzes the identified standards and general defenses for 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production of original B/L. several questions are analyzed, such as form of B/L and obligation to deliver goods based on original bills, identified standards for 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production of original B/L, and responsibility for 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production of original B/L and so on; the third section is the responsibility nature for 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production of original B/L, which describes the law requirement on concurrence between liability for breaching contract and tort. And this issue is analyzed through relevant cases.Chapter three introduces the subject of litigation and methods of bearing liability for cases about 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production of original B/L. The first section describes the subject of litigation for cases about 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production of original B/L, including claimant and subject of liabilities in cases about 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production of original B/LChapter four mainly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 of action of the delivery of the goods without the original B/L cases. The first Section introduces and analyses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second section introduces the present problems in Chinas judicial practice and has conclusions.Above mentioned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hopes to propose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or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cases on delivering the goods without the original B/L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promote a more complete legal system for the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to establishment.Jiao Jian (International Law)Directed by Professor Yu ShichengKEYWORDS: Bill of Lading, Functions of B/L, 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Production of Original B/L, Application of law43目 录引 言1第一章 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基础与法律适用2第一节 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基础2一、问题的提出2二、海商法关于承运人责任的规定3三、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基础3第二节 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适用4一、我国目前关于正确交付货物义务法律适用状况概述4二、对于我国目前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适用状况的简要分析5三、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本文的研究思路6第二章 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认定标准与责任性质8第一节 提单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功能定位8一、关于提单在海上运输合同中的功能定位问题的争论8二、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视角的分析9三、关于提单的功能属性与货物交付之间关系的总结11第二节 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认定标准与免责事由11一、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认定标准与免责事由概述11二、提单的种类与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义务11三、关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认定标准13四、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责任除外15第三节 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责任性质17一、我国关于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法律规定18二、诉因选择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19第三章 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诉讼主体与责任承担方式22第一节 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所涉及的诉讼主体22一、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可能涉及的诉讼主体22二、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中的请求权人23三、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中的责任人25第二节 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责任承担方式28一、目前的责任承担方式简介28二、不同责任承担责任的法律基础与具体分析28第四章 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诉讼时效32第一节 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与分析32一、关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诉讼时效的法律适用概述32二、海商法第二百六七条规定本身的不足32三、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与承运人的责任期间33第二节 我国司法中的实践问题分析与总结35一、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诉讼时效法律适用实践中的矛盾35二、关于我国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诉讼时效有关问题的总结36结 语38参考文献40致 谢42引 言关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问题的理论探讨与实务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海上货运法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就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纠纷的海事司法实践亦伴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而相应的随之发展并渐趋完善。可以说,在我国对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已经进行了较为充分与全面的研究,但关于此问题的有关争论并未根本平息。而且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也呈现出之前并未能够详尽予以阐述或未获得充分关注的新的问题。同时,关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问题的具体法律适用以及对于有关法律条文、司法解释的理解也并非完全尽如人意,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较突出的矛盾。目前,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由于我国外贸行业对于航运法律的了解认识并不十分充分,对于提单这一重要航运单证的真正意义与作用的了解也多数尚流于表面,加之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某些认识问题,此种纠纷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并且,由于有关操作环节更加复杂,涉及的当事人也日益复杂,从而对于相关当事人的法律地位的认定,权利义务划分以及责任范围的确定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导致此问题再次成为目前海商法律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也恰说明了以上情况的存在,同时,上述规定所涉及的内容也可以被认为是目前我国司法实践对于无证本提单交付货物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的司法实践总结。可见,结合理论研究成果对于此问题进行更为体系化的研究,并结合司法实践对于既有观点进行评价分析,仍是具有一定的现实与实践意义的。鉴于此等情况,笔者选择此一专题予以研究、讨论,即是希望通过关于此问题的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从此问题的理论发展角度入手,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相关典型判例,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内容,对于我国目前针对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问题的理论发展以及司法实践提出自己的若干粗浅见解,对于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尚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以求得对于此问题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并可以此为基础开展今后更加深入详尽的研究、讨论。第一章 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基础与法律适用第一节 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基础一、问题的提出承运人应当将所运输之货物于目的地正确交付于收货人,从货运合同角度而言,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基本常识,似乎并无任何可以探讨之余地。当所运送之货物运抵目的地之时,即应当向有权提取货物之收货人交付货物,否则,将构成对于运输合同之基本义务的违反,擅自交付货物之承运人应当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能是由于此问题表现得过于常识性,因而导致人们往往将之作为如同几何原理中之“公理”般看待,对于具体之法律规范的引用以及相关规范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均未予以注意,似乎另行讨论显得多此一举。但实际上,问题并非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以我国海商法关于货物交付的有关规定为例,一般认为,承运人应当正确交付货物的义务来源于以下两条规定,一为该法第四十二条所规定的关于收货人的定义,即“收货人”是指有权提取货物的人。显然,法律已经在对于收货人进行定义的同时,也已经表明了货物提取权利的归属,而相应应当承担交付货物义务的承运人自然应当正确地履行其向有权提取货物之收货人交付货物的义务。一般认为,承运人具有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规定为海商法第七十一条所规定的关于“提单”的定义,即 “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提单中载明的向记名人交付货物,或者按照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货物,或者向提单持有人交付货物的条款,构成承运人据以交付货物的保证。”对此,笔者认为,与其认为这是关于承运人应当正确交付货物的义务的描述,毋宁将之视为承运人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应当如何正确交付货物的规定。但无论如何,此等规定毕竟是关于货物应如何交付的规定,而且也表明承运人于提单所记载之相关条款将构成据以交付货物的保证,将之作为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出处也未尝不可。但若进一步思考,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个关于承运人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出处,系来源于法律规范中的定义性条款,并不是以承运人之义务的形式出现。第七十一条中关于构成承运人据以交付货物的保证的规定,亦是出现在运输单证章节之中,而非是该法关于承运人责任章节的规定之中。那么,海商法关于承运人之责任的规定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关于承运人义务的表述呢?二、海商法关于承运人责任的规定我国海商法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体例来源,一般认为,其是坚持了与立法当时通行的国际公约的对接,与国际通行做法基本一致的立法精神。在区别对待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吸收了上述三个国际公约中的某些内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规范。这就是在承运人的责任基础上采用海牙规则的规定,吸收了汉堡规则及现行国际通行做法中的若干规定。此种规定方式并被认为是比较合理的平衡了船货双方的利益关系,反映了中国即是航运大国,也是贸易大国的特色。 傅旭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诠释,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69页。关于承运人的责任的相关规定,我国海商法将货物区分为集装箱货物与非集装箱货物分别进行了规定。对于非集装箱货物,海商法关于承运人对于此种货物的责任期间,采用了海牙规则中关于“海上货物运输”的定义模式,即自货物装上船到货物被卸下船,这实际上也就是关于该法的适用范围的规定,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货物被卸下船之后期间,并不是在法律规定的承运人责任期间之内,因此,显然是发生在货物被卸下船之后的货物交付问题,在海牙规则中实际上并没有被涉及,当然,参考了海牙规则相关规定的我国海商法也随之未涉及此问题。对于集装箱货物,海商法采用了汉堡规则的规定模式,规定承运人的责任期间,也就是该法的适用期间“是指从装货港接收货物时起至卸货港交付货物时止,货物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间”。但是,尽管此时明确提到了交付货物是责任期间终止的基准点,但在承运人责任的相关规定中,汉堡规则显然也没有涉及正确交付货物的义务,当然,海商法也未就此在承运人责任的部分加以规定。鉴于以上情况,则不免使人疑惑,作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一个如此重要的义务,正确交付货物的义务仅仅从两个定义性条款之中推导而来,而在专门规定承运人责任的章节中,法律却对此避而不谈,因此有必要对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基础进行探讨。 三、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基础有关学者早已注意到了此问题的存在,“承运人有义务在出示正本提单之时将货物交付给提单中载明的收货人,或者在运单下能够证明其享有交付权利的收货人;但是,在国际运输公约中却并未发现这一义务。这项义务一般是被规定在国内法和一般海商法中的。” 加拿大威廉.台特雷著,张永坚等译:国际海商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第76页。当然,持此观点的作者在论及中国海商法之时,将此义务的出处归结为海商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认为这是将该义务在一般海商法中进行规定, 同上。但是,第七十一条显然也是海商法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组成部分,而承运人责任的规定也属于此章的内容,换言之,在我国,并不存在什么国际运输公约或对于国际运输的专门立法,况且,该条款也仅仅是涉及到提单的情形,对于海运单等单证并未涉及,显然以上所说的将正确交付货物义务规定于一般海商法的结论,似乎不能当然地适用于我国。实际上,我国的立法也是存在着以上问题的,而且,该等问题的表现可能较比其他国家与地区会更为严重,正如前述,我国实际上没有单独的海上货物运输法律,有关规定均被规定于海商法第四章之中。按照常理,位于同一章的适用于同一法律性质的法律关系的规定之间应当具有逻辑的连贯性,换言之,不应出现对于某些问题的规定遗漏或者是规定之间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但非常遗憾的是,我国海商法第四章并没有能够避免此问题的产生。或者,可以这样理解,我国所参考的国际立法,实际上仅是涉及海上货物运输的特定责任期间的当事人权利义务规定,并未涉及关于正确交付义务的规定,但一般认为,正确交付货物义务显然是第四章规定的应有、也是实有内容,因此,不免产生了立法目的上的错位现象,随之也就产生了对于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实体法法律规范来源的疑问,随之所产生的就是关于正确交付货物义务在我国法律规定下,应当如何正确适用法律规范的疑问与现实问题。第二节 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适用一、我国目前关于正确交付货物义务法律适用状况概述关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正确交付货物义务,根据实际业务操作中使用运输单证的情况,应当分为签发提单以及签发提单之外的其他不可转让的运输单证的情况分别加以考虑。而较之后者,签发提单情形下的正确交付货物义务,则除了海商法关于收货人为有权提取货物之权利人的定义性规定之外,尚有关于签发提单情形下的如何根据提单记载内容交付货物的其他规定,即海商法第七十一条所涉及的关于上述记载构成承运人据以交付货物的保证的规定。在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较比签发提单之外的不可转让运输单证情形,签发提单情形下的货物交付问题更加受到关注,这也是本文所重点讨论的内容所在。关于在签发提单情形下正确交付货物问题的法律适用,除了之前我们已经提及的该等义务的法律基础问题之外,尚有关于出现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情形之时,应如何适用法律规范的问题,这与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基础法律规定一起,构成了签发提单情形下交付货物问题的法律适用的整体。自2009年3月5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开篇即明确了该等规定的制定基础为海商法、合同法以及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而该规定中涉及到:如何界定承运人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承运人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责任性质的判断、承运人不享有责任限制的规定、承运人审查提单的风险责任、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赔偿范围、免除承运人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赔偿责任、免除承运人凭单交货义务、记名提单持有人享有运输合同的变更权、承运人履行凭单交货义务、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连带责任、实际托运人享有的诉权、不影响提单持有人行使诉讼权利以及诉讼时效及诉讼时效中断等十三个主要方面。 刘寿杰: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国海商法年刊,2009年第3期。显然,上述规定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不仅涉及到海商法第七十一条的适用,也涉及到海商法关于承运人责任的单位赔偿责任限制丧失的规定、诉讼时效以及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关于托运人的定义、以及货物交付环节承运人所应享有的权利的规定,同时,也涉及了合同法关于诉因的选择、托运人改变货物运输权利、民法通则关于连带责任的认定等法律规范。目前,由于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似乎在今后的案件审理中也将涉及侵权责任法中关于连带责任认定方面的法律规范。二、对于我国目前正确交付货物义务的法律适用状况的简要分析作为一类十分典型与常见的海商纠纷案件,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法律适用显然是一个我国目前与之相关法律规定的综合适用过程。而在综合适用法律规定的过程中,则不免将引发所适用法律规范与正义内容的适应性以及相关规范之间的协调性问题。正如前述,我国关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法律规定,系将立法当时所通行的海运国际公约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糅合而成,同时,我国也并没有将海上货物运输单独立法,并非如同海牙/维斯比规则那样将规则内容仅限于从货物装上船到货物被卸下船的规则适用期间内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换言之,无论是海牙/维斯比规则,还是汉堡规则,实际上都没有将海上货物运输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加以规定,其只是规定了与之有关的部分内容,至于其它有关内容,比如货物的正确交付问题,还需要从相关的国内法以及普通海商法中寻找答案。实际上,这也是国际海运立法出于调和不同国家的立场之目的而出现的无法针对某一问题全面立法的突出表现。但我国在参考有关国际立法进行海运立法之时,并没有体现国际立法的上述特征,换言之,我国的海运立法被认为实际上是涉及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全部方面的,当然也包括了货物的正确交付问题。如此一来,就会产生所参考规则是否也能够规范其本未涉及的纠纷类型的问题,对于所参考国际立法的相关规则是否真的能够妥善、全面地适用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则不免会产生疑问。这里可能会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被认为规范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法律是否与该案件的性质相适应的问题;二是是否适用其它法律规定将更加合适的问题。实际上,根据笔者对于目前我国的理论研究以及司法实践的研究,上述问题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已经突出地表现了出来。主要反映在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与案件性质并不适应,以及在目前所框定的法律规范范围内无法正确地认识某些问题的真实性质,从而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结论不合逻辑、不合常理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实际上也反映了我国海上货物运输立法在参考国际立法之时没有注意到国际立法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国际立法之间的衔接、以及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之间衔接,从而导致海上货物运输立法的体系化缺陷问题,而此种现象,也并非仅是体现在本文所讨论的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之中。另外,关于海上货物运输、货物交付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另一个被忽略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即,未签发提单之时的货物交付问题,实际上,除了在交付正确与否的判断问题上与签发提单的情形有所不同之外,在此一方面也存在着如同签发提单的情形一样的法律适用问题。三、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本文的研究思路鉴于以上情况,关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法律适用,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即是从海上货物运输立法的宏观角度对于目前的司法实践予以重新审视,从适用法律规范的体系化角度对于无正本提单案件的法律适用进行考察。对于所参考的国际海运立法的真正适用范围与调整内容,从国际立法本身出发,发现其真实的立法目的,从而对于我国目前相应的法律规范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以避免因法律适用不当导致司法实践中的错误结论从而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得我国海运立法更加完善、合理,为我国的航运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法律支持。本文的写作即以上述所归纳的问题作为逻辑主线,从目前最新司法实践总结,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内容出发,围绕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尤其是希望通过分析发现有关法律规范的真正适用范围,笔者力图通过分析找到目前该等案件处理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症结。同时,在对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某些基础问题有更为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笔者对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的看法与建议。第二章 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认定标准与责任性质第一节 提单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功能定位一、关于提单在海上运输合同中的功能定位问题的争论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提单是货物被承运人接收或装船的货物收据以及提单是代表货物权利的物权凭证。而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问题相关的提单的功能属性,则是上述三个功能的最后一个,即提单是物权凭证。该等称谓来源于海牙规则中对于提单的表述,海牙规则将其所适用于的运输合同限定于提单或任何类似物权凭证(document of title) 下的运输合同。 朱曾杰、吴焕宁、张永坚、郭瑜:国际海上运输三公约释义,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31页。但如何理解所谓的物权凭证的概念,即便是从其发源英国法进行考察,似乎也无法得出一个完美的答案。英国法中,“物权凭证”作为一个重要且特殊的概念,其重要性体现在它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出现,其特殊性体现在没有它的准确定义。正如本杰明论货物买卖一书中所述:“普通法上没有物权凭证的权威定义,但一般认为它是指与货物相关的一份文件。该文件的转让有转让货物推定占有的效力,而且可能转让货物的所有权。物权凭证指那些按照行业或地方惯例、商人习惯法或制定法代表货物的单据。因而如果打算转让一般或特定财产的所有权,该项单据的转让即为象征性交货。”英国成文法中对于物权凭证的定义最为重要的是体现在1979年货物买卖法的规定:“物权凭证应包括任何提单、码头收据、仓库收据、交货保证或命令,以及其他在正常商业交往中作为货物占有或控制的凭证的单据,或通过背书成交付授权或意图授权单据占有者转让或接受单据所代表的货物。” 同上,第3334页。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关于提单的功能定位观点更是多种多样,包括所有权凭证、物权凭证、债权凭证或权利凭证等, 张希舟:关于提单和无正本提单放货的性质等问题的商法思考,中国海事审判年刊(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8月第5版。而关于提单到底是何等性质的学说观点,也包括了所有权说、占有权说、综合说、拟制占有说、否定说等。 邓宇锋:无单放货案件裁判基础探析,海事法专题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而之所以在我国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对于提单的功能属性出现如此多的观点与争论,其根源即在于作为舶来品的物权凭证概念在我国既有的法律体系中乃属首次出现,我国既无相应的类似法律概念与之对应,也无相应的实践操作与之配合,但作为海上货物运输领域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涉及到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纠纷的认定标准以及责任性质认定的问题,在我国的海商理论与司法实践领域长期以来为此争论不休。随着争论的不断深化,我国理论与司法实践领域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也随之不断深入,看法渐趋一致,直至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似乎关于此问题的争论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二、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视角的分析应当肯定,提单并非仅仅是作为一份运输单证而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的,更为准确地说,提单的物权凭证属性更多的是反映在贸易领域,或者说,提单的物权凭证属性更多的是反映在单证的交易环节。从海上货物运输的角度考虑,货物运输所涉及的是一方提供运输服务,而另一方为之支付运费的服务合同关系,对于承运人而言,其并不关心货物的真正权利归属,也并不关心持有提单者对于货物到底是享有何等权利,它有可能是所有权,亦有可能是质押权,甚至可能仅仅是作为占有代理代他人行使实际占有货物的权利。从提供海上货物运输服务方角度考虑,承运人更加关心的是谁具有运输合同项下提取货物的权利,他应当如何去判断谁才是真正有权提取货物之人,提单对于承运人而言,它只是据以交付货物的凭证。从此点而言,并未使用“物权凭证”称谓的我国海商法倒是道出了处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提单的真正属性。但为何作为当今最为重要的海运公约的海牙规则,却使用了“物权凭证”的概念呢?并且强调运输合同必须是提单或类似的物权凭证之下的运输合同呢?实际上,海牙规则的规定本身即已经说出了其提及“物权凭证”概念的原因。海牙规则仅仅是通常对于这一重要海运公约的通俗称谓,该公约的准确名称则是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换言之,该规则即是为了提单所存在,那么,海牙规则自然要专门在运输合同定义中对之做出规定。而之所以要专门针对提单进行国际立法,其原因实际上很难说是出于国际海运业的需要,笔者认为,其更为根本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海运能够更好地为国际贸易服务,通过制定强制性的国际海运公约,统一各国立法,从而实现国际贸易更加通畅进行的目的。而之所以选择了提单下的运输,则完全是因为提单本身所具有的“物权凭证”的功能属性。正如英国的法律理论著作以及成文法所述,作为物权凭证的提单,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是可以代表货物的权利,并可能以之完成货物所有权的转让。显然,提单这一功能属性使得国际贸易完成了从现货交易向单证交易的过渡,形成了现代国际贸易方式。而单证交易的关键之点即在于单证本身在国际贸易各环节中的可接受性。海牙规则正是在为提单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可接受性提供必要的航运法律支持。首先,提单下或类似物权凭证下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被强制性地规定了承运人最低限度的义务,防止了承运人滥用缔约自由而导致根本无人敢去问津满载不公平条款的提单的现象发生;其次,通过立法的方式将提单所记载的关于货物的数量、重量以及表面状况等内容赋予针对第三人的最终证据效力,使得贸易当事人可以更加放心地接受提单。可见,提单的物权凭证属性并非真的与海上货物运输之间毫无关联,其实,它正是海运公约做出诸多特别规定并具有强制性效力的原因所在。对此,尽管有观点认为强制性的海运法律规定更多的是根源于班轮运输这一公共运输形式,所以海牙规则并不适用于租船运输合同之当事人,但不要忘记,规则对于在租船合同项下所签发的提单已经转让于非承租人的第三人手中的情形亦是强制适用的,所以,说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实际上是现代海运法律的根源是毫不过分的。将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属性落实在货物交付的情况,则当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交易对象,其显然已经从具体的当事人的认定发展成为抽象的单证权利的认定,此时,已经无法再去对于单证转让的关系链条加以考察,而实际上,该等考察也实属不必,相应的,承运人只要去审核持有人是否系作为合法的提单持有人主张提取货物等权利,而不论其他了。换言之,在提单运输的情形下,承运人应当凭正本提单向合法之提单持有人交付货物乃是提单本身的“物权凭证”功能属性的必然要求。如果提单不是物权凭证,显然此等法律要求就不会存在。所以说,正确认识承运人凭正本提单向提单的合法持有人交付货物的义务,必须首先对于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属性有所认识,否则,有关结论将必定出现偏差。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既不能说提单根本不是物权凭证,也不可妄下推断认为“物权凭证”的中文翻译出现了偏差,或者说提单是否为物权凭证与海上货物运输法律根本无关。实际上,提单的“物权凭证”属性在海运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居于核心地位,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正是提单物权凭证属性的应有之义。而在本文所涉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与提单权利属性相关之关键问题则是到底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属性将会对于该等案件的处理产生何等影响,应当从何等角度以及在何等层次来分析该等影响。三、关于提单的功能属性与货物交付之间关系的总结通过以上讨论,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视角审视,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乃是提单在贸易流通环节的功能属性对于海上货物运输操作的必然要求。尽管关于提单到底代表着何等权利的问题曾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而且到目前为止似乎也未能得到圆满的解决,但从海上货物运输的履行角度考虑,承运人所应关注的应当仅为如何依据提单正确判断有权提取货物之权利人的问题。但由于提单在贸易流通环节所代表的权利并非一成不变地表现为针对货物所享有之所有权,那么,一旦发生承运人未凭正本交付货物造成有关当事人的损失,有关争议的解决则必然会考虑有关当事人在案件中所处于的不同地位,以及其在不同情况下所享有的不同权利。换言之,从提单在贸易以及海上货物运输中的功能属性角度考察,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纠纷的处理与法律适用与运输过程中出现货损货差所导致的纠纷之间必然会存在差异,而找到该等差异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正确地适用法律无疑将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二节 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认定标准与免责事由一、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认定标准与免责事由概述如何认定发生了无正本提单交付的事实,从字面理解并不困难,只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即可以认定已经发生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事实,而有关责任人应当为之承担责任。第一,承运人具有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义务;第二,事实上发生了货物交付给他人的情况;第三,承运人并未收回正本提单,或者所收回之所谓正本提单并不能判断持有提单者为合法持有人;第四,并不存在免除承运人及相关当事人责任的法定或约定情形。笔者以下将就以上四个方面并结合我国的法律规定以及司法实践展开讨论。二、提单的种类与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义务正如前述,我国海商法并没有将提单描述为“物权凭证”性质的单证,而是将之表述为承运人据以交付货物的凭证。就该等表述本身,如果从字面理解,似乎尚不能得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项下提单一定需要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结论,法律规范所使用的“据以”的措辞并不能当然得出该等结论。虽然我们可以在海商法的英文本中发现“based on which the carrier undertakes to deliver the goods against surrendering the same”的表述,但非常遗憾,英文翻译文本显然无法成为我们解决此问题的有效依据。当上述问题遭遇了我国关于不同种类提单的转让方式之相关法律规范时,问题则显得更加突出,有关是否在签发任何形式的提单之情况下均应当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争论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海商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提单的转让,依照下列规定执行:(一)记名提单:不得转让;(二)指示提单:经过记名背书或者空白背书转让;(三)不记名提单:无需背书,即可转让。”对于可转让的提单,得出应当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结论在理论界与实践中均无任何争议,显然,这是可转让单证的应有之义。但对于法律明确规定不得转让的记名提单,其是否需要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则引发了争论,尤其是结合以上关于“据以交付货物的凭证”的措辞,而同时又发现根据美国的提单立法,记名提单并不被要求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之时,该等争论的激烈程度似乎已经达到了顶峰。关于记名提单的货物交付问题,一派最为有力的观点即是既然记名提单依法不得转让,那么,也就不再是所谓的物权凭证,对于不得转让的单证,也没有必要通过向持有正本提单的收货人交付货物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维护提单的顺利流转。但对于此观点,我国的司法实践并没有予以认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关于正本提单的规定中即明确表述包含记名提单。即使不从司法解释的角度寻找依据,而从我国海商法规定的本身予以考虑,笔者认为也应当得出相同的结论。我国法律对于运输单证的法律规定,明显被划分为签发提单以及提单以外的运输单证两种情形,并没有区分为针对可转让的提单还是不可转让的提单,只要签发提单,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法律效果,其一,对于提单上所记载的关于货物的数量、重量、体积以及表面状况的描述,针对善意持有提单的第三人而言,具有最终证据效力;其二,当提单由包括收货人在内的非托运人所持有之时,提单则成为判断承运人与提单持有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唯一依据。可见,记名提单实际上也具备了代表货物的占有权利并可以被贸易买家所放心接受的法律性质,在此种情况下,没有理由将统一规定在提单名目下的记名提单单独考虑,采用完全不同的如同海运单的交付货物模式。进而言之,可以转让是“物权凭证”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但并没有任何观点认为事先规定为仅在提单之托运人与记名收货人之间流转的记名提单,就不能在该等当事人之间作为代表货物权利,不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拟制交付凭证或单证贸易的标的。因此,至少从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司法解释角度考虑,也无法将记名提单排除在应当凭单交付货物的单证范围之外。可见,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只要签发了法律所规定的提单,无论是不可转让的记名提单,还是可转让的指示提单或空白提单,承运人均应当承担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义务。三、关于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认定标准(一)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事实的证明一般认为,只要持有正本提单的收货人于目的港主张提货,而承运人无法向其交付货物,就应当被认为已经发生了未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事实。但笔者认为,以上标准似乎尚不足够。发生了以上情况,可以被认为是发生了目的港提货不着,但目的港提货不着的原因并不仅仅限于货物在目的港被交付他人。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货物已经在运输途中因发生运输事故而灭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