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肥胖大学生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肥胖大学生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肥胖大学生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肥胖大学生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肥胖大学生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肥胖大学生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thesis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ducation a research that obese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candidate : zhou hong major :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supervisor: prof. luan lixia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p. r. china dec., 2011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 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强健的 体魄是实现民族强盛和国家建设的基石。然而,近年来大规模的体质健康调查却 显示,我国学生爆发力、力量、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率继续呈 上升趋势。此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之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 发了对学校教育的深刻反思。 教育部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并且倡导和组织了“阳光体育”系列活动,旨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各级 学校就如何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现实问题,也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这 都集中体现了从政府到学校各级部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关注,除营造良好的 健康促进氛围外,并以行政主导方式具体实施。然而,学校体育政策毕竟面对的 是全体学生,对于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或个人而言很难有针对性地改善和促进学生 的健康状况,起到实质性的效果。针对在目前体质健康监测、促进过程中存在的 针对性不足、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测试反馈不及时、促进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本文从迫切需要改善体质健康状况的学生群体为切入点,配合国家学生体质健 康标准的实施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探索改 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参与式研究方法是一种定性评估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面对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思维方式,参与式研究思想是一个实现“参与-赋权-自我发展”的过程,目 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社区发展、卫生与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控制、粮食供给保障 与营养现状评估和监测等、项目监测和评估等领域。在健康促进领域,它帮助研 究者更直接、客观、深入地了解目标人群关于健康信息与服务的需求,为制定健 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本研究引入参与式研究方法,以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级 87 名肥胖大学生为研 究对象,以自愿参与为基本原则,以健步行、网球为主要健康促进手段,结合体 质健康监测、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和指导等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健 康教育,探讨从个人层面改善体质健康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对肥胖大 学生实施的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态,对 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改善较为明显。建议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 体地位,了解学生所处的环境,知晓学生的需求,征得学生积极支持和参与体质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健康促进;关注体质弱势群体,深层次去了解、分析体质弱势群体和个体的体质 情况、健康现状等,从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健康生活习惯、积极锻炼意识开始, 以个体健康的改善为基础,达到总体体质健康改善的目标。 关键词: 关键词:肥胖大学生;参与;体质健康;健康促进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abstract young people are the state and the nations future, their health is carrying state and the nations hope, the good health is the cornerstone to achieve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large-scale physical health survey shows that our students explosive power, strength, lung capacity to continue to show a downward tren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rates continue to rise. this problem caused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followe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led to a profound reflection on the school educ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against the students health problems developed countermeasures, initiated and organized the sunshine sports series of activities to aimed at enhancing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all levels schools are also actively exploring effective measures on how to enhance the 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 promotion for students. this is embodied all levels departments from government to school highly concerned about the physical health of students, it created a good atmosphere for health promotion and specific implemented by the way of an executive-led. however, the school sports policy, after all, faced with all students, for students in special groups or individuals is difficult to have targeted to improve and promote health, play a substantial effect. against the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physic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promotion process ,such as specific enough,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s not high, test feedback is not timely, little effect, etc. this paper ,to the groups of students of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health as a starting point, with the national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and sunshine sports the campaign, implement participatory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explore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pecific measures and approaches. participatory research is a qualitative assessment methods, a way of thinking bottom-up to face the problem and solve problems. participatory research ideas is a realization of participation - empowerment - self-development process. i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fields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health and health education,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od supply security,nutritional status assessment and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v monitoring ,project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 the field of health promotion, it helps researchers more direct, object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target population on the demand for health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is study, the main methods is participatory research method. to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grade 87obese students for the study,basic principle is voluntarily participate, primary means of health promotion are walk and tennis, measures comprise physical health monitoring ,health lectures, health counseling and guidance. etc .to university student conduct effective, sustained health education. explore the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students initiative is not active in monitoring and promoting physical health .change the situation that university student from passive acceptance of physical health monitoring to take an active part physic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intervention, improve physical health on the individu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rticipatory obese students to promote physical health to some ext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health status,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physical function and physical fitness are more obvious. suggested that student-centered,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respect for the students,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students,aware of the needs of students,consent of the students to actively support and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attention to vulnerable groups, physical,deep get to know, analyze physical 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individuals physical condition, health status, etc.from foster their health awareness, healthy lifestyle, active awareness training began,to the improvement of individual health-bas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overall physical health. keywords: obesity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physical health; health promotion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v 目目 录录 摘 要.i abstract.iii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4)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5)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8) 1.5 论文的创新点.(10) 2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政策措施. (11) 2.2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机制.(12) 2.3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实施策略.(13) 2.4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3 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构建 3.1 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的内涵.(19) 3.2 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架构.(19) 3.3 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的实施策略.(20) 3.4 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与现行体质健康促进的比较 .(22) 4 基于肥胖大学生的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实施 4.1 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的实施步骤.(2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vi 4.2 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机制.(27) 4.3 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的效果分析.(30)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41) 5.2 对策和建议.(42)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43) 致 谢.(44) 参考文献.(45) 附录 1 详细实验方案与设计.(51) 附录 2 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细则及测试方法.(53) 附录 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大学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56) 附录 4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论绪论 1.1 选题依据选题依据 1.1.1 近二十年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近二十年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 “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民族盛”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 的健康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强健的体魄是实现民族强盛和国家建设的基石。 然而,近年来无论是大规模的体质健康普查还是小群体的体质健康调研都表明: 我国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在逐年下滑,主要表现在体能素质的持续下降和超重 肥胖比例的持续上升 1。在 2000 年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与 1995 年相比 19-22 岁的大学生群体中,反映下肢爆发力指标的立定跳远成绩平均下降了 2.3cm;在反映耐力素质的测试中男、女生的 1 000 m、800 m 跑平均水平分别下 降 20.0 s 和 15.1 s;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测试中有 75%的学生肺活量下降,下降 幅度在 17-90 ml 左右2。从 1985 年到 2005 年的 20 年间,我国学生的超重及肥 胖率均在逐渐增加,尤其是从 1995 年开始,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到 2005 年城 市、农村组学生肥胖率分别达到 20. 96%, 13. 10%3。学生的体质健康已经成为 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成为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去共同面对和解决 的一个重大问题 45。 1.1.2 国家、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关注国家、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关注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特别是耐力、 肺活量下降、 肥胖比例增加引起了党和国家 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系列重要文件以引导社会、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体育工 作的关注,采取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开展“全 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措施措以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2007 年 5 月 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 质的意见 , 要求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认真落实健康 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全面实施标 准 , 积极引导青少年增强体质, 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 标;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 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中也指出,把促进学 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 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 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学生体质7。 在党中央七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各地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在体育课程 改革、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上做出了有益尝试。投入了大 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采集,并按要求上 报给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中心,定期通报各地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测 试结果。在“阳光体育”活动中,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主题鲜明的冬季 长跑、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了学生课外体育活 动的形式和内容。 学校、社区、家庭、新闻媒体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 少年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锻炼氛围,促进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和方式。社会体育场馆设施积极向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在节假日也向学 生和社会开放, 充分发挥各项体育资源在促进青少年健康健身运动中的积极作用。 完善社区体育设施,鼓励社区组织青少年家庭开展有益的体育活动。新闻媒体宣 传健康、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普及体育健康知识,为学校体育营造良好的舆论 氛围,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赛事的报道,进一步引导和推动青少年体育活 动的蓬勃开展。通过学校、社区和新闻媒体的共同努力,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和通 俗易懂的道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子观、成才观、健康观,使更多的 父母都能和孩子们共同参加体育锻炼,使家庭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时代的朝 气。 1.1.3 学校体育政策针对特殊群体实施的局限性学校体育政策针对特殊群体实施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实施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标准和“阳光体 育运动” 。这两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工作是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由各 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体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组织实施,学校体育教研部门承 担具体工作来逐级组织和实施的, 是一种典型的从上而下的行政主导型实施模式。 学校体育教研部门是执行标准和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最基层组织,全面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负责本校标准的实施和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因此学校体育政策的实施 效果取决于学校体育部门落实和执行政策的有效性。 无论是国家体育政策还是学校体育政策,所面对的实施对象均为一定范围的 学生群体,在引导全体学生的体育观念,监测学生总体的体质健康状况,提升整 体的锻炼环境和营造良好的氛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针对学生中特殊 群体的健康指导和学生个体的健康促进实践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学生 个人的体质健康是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提升的基础, 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掌握基本的健身技能, 养成和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在个体层面上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努力提高每 个人的身体形态、运动机能指标,让学生从“被提高”转变到“要提高” ,才是提 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根本。在个体身体体质健康无法保障和提高的情况下,任何 提升整体体质健康状况的政策都只是一句口号,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1.1.4 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健康促进领域的成功应用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健康促进领域的成功应用 参与式研究方法是一种定性评估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面对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思维方式,参与式研究思想是一个实现“参与-赋权-自我发展”的过程,目 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社区发展、卫生与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控制、粮食供给保障 与营养现状评估和监测等、项目监测和评估等领域8。在健康促进领域,它帮助 研究者更直接、客观、深入地了解目标人群关于健康信息与服务的需求,为制定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特别是耐力、肺活量下降、肥胖比例增加,主要原因是学 生体育锻炼不足(包括时间和强度均不够),既有学校场地不足、时间安排以及体 育活动内容安排上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缺乏体育兴趣、体育锻炼意志不足等问 题。要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除了学校引导健康生活观念和营造良好的锻炼氛 围之外,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学生促进自身身体健康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懂 得如何健康生活和科学锻炼,以最终达到促进个体健康、实现全体达到健康标准 的目的。因此,学生个体对健康的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健康促进的愿望 是改变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需要从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上去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 与自身健康促进的各项活动。 本研究引入参与式研究方法,以迫切需要改善健康状况的肥胖大学生群体为 研究对象,配合标准的实施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以自愿参与为基本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原则,以健步行、网球为主要健康促进手段,结合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措 施,对肥胖大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从被动接受体质健康 监测到主动积极参与体质健康监测、干预,自觉参与各项有益的体育活动,从个 人层面改善体质健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论文通过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指出忽视学 生在体质健康促进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促 进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参与式理论为指导,实施参与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健康促进活动、促进自身健康发展以提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整体 水平。 1.2.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明确我国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促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学生主动参与不足,构建参与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框架,并以迫切需要改善体质 健康状况的肥胖大学生为例,具体实施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验证参与式体质健 康促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提出了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项目的实施策略,探索 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具体措施和途径,既有利于体质健康促进理论的完善, 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2.2.1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在理论上将社会学、预防医学广泛运用的参与式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体育学 领域,扩充了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它帮助研究者 更直接、客观、深入地了解目标人群关于健康信息与服务的需求,为制定健康教 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在促进工作理念上,将配合传统的“从 上而下”的行政主导型健康监测、促进模式,引导学生“自下而上”自主关注、 提高自身体质健康,从个体层面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达到学生整体体质健 康提升的目标。 1.2.2.2 实际意义 实际意义 构建和实施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探索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新途径,以肥胖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验证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的可行性 和有效性,提出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的实施策略,是对健康促进新形式的有益探 索。 目前我国针对青少年实施的体质健康监测和促进政策、改善措施营造了良好 的体质健康促进氛围,从宏观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结合面向全体青少年的学生 体质健康监测和促进工作,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和个人,从个 体层面对体质健康促进进行有效补充和完善。 肥胖大学生有迫切需要改善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健康咨询 和服务、健身指导能有效提高其体质健康状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状况关于健康促进的研究国外研究状况关于健康促进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青少年体质健康已经成为了一个重 要的社会问题,在探索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方法和途径上,国外的研究涉及到 宏观的健康政策、健康促进模式的构建以及具体可实施的促进措施三个层面。 1.3.1.1 健康促进政策措施的研究 mackie, j william 等(1997) 认为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促进(综合性的卫生学 校即 csh)是目前改变青年人健康行为,协调各类资源满足青少年健康需要最有 价值的途径,它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健康行为,更重要的是有着完善的政策、社 会服务、健康促进方案等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创造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来保障 健康促进的实施9。 buijs, g. (2009)指出健康促进学校在改善学生的健康、 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学 校教学工作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他提出了在欧洲范围内建立欧洲 卫生学校(she)网,使各学校、政策制定者、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能取得直接 联系,为更好的促进健康服务10。 国外在改善青少年健康问题的主要措施倾向于建立专门的健康促进学校对学 生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以保障学生健康促进的有效性。 1.3.1.2 健康促进理论模型的研究 国外学者在大量的实践研究之后建立了系列健康促进理论模型,主要有以下 几种常见的健康促进模型:precede 一 proceed 模式(格林模式):诊断-需求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评估-评价阶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健康规划模式:需求评估、规划实施和评价; 苏塔哈家加模式:行政管理与行为改变相结合;归元一增权一控制模式:保证目 标-自主实施;评估一分析一行动模式(3a 模式):信息收集-确定当前水平,学者 在应用这些理论模型的同时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taymoori, p.等 (2010)运 用 pender 的健康促进模式(hpm)对伊朗 sanandaj 初中、高中的 515 名男生 进行社会认知和身体活动方式模式调查后,对 hpm 模型进行了修订,在青少年 自我效能、分享、可持续性身体活动、竞争因素等方面给予了补充,形成新的模 型(pa) ,在可持续性身体活动模型的理论构建中进行了新的探索11。 1.3.1.3 健康促进的实证研究 在健康促进实践中,国外学者有涉及到运用特定的手段对学生群体实施健康 促进,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促进措施等。 gwen felton (2005)等对如何增进高中女生身体活动进行实践研究,由学校教 师和专业人员为该校所有女生提供量身制定的身体活动计划-协调模型, 直接干预 体育教学、健康教育、学校环境、学校卫生服务、教师/工作人员的健康促进、家 庭/社区活动,经过两年持续的实践研究在学校环境、课程、政策和行动等方面都 有明显的改善,并推广到其他学校实施学校健康计划12。 julie devahl (2005).等通过学分激励将210名自愿坚持12周健康促进计划的 学生随机分配 1 2 个小组中,在同组人员中以更多的坚持和更好的健康促进结果 来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等级,以减少身体脂肪的比例,减脂越多得到的奖励就越 多。这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个新的尝试,评价显示这是一个有效的激励减脂模 式,基本主题是让学生锻炼,提高和改善卫生结果,并让他们体验到行为变化的 过程13。 cirignano, s. (2010)根据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对青少年每天至少应积极锻 炼 60 分钟的健康指导,对 4、5、6 年级的学生连续实施 6 个星期学校步行方案, 每天用计步器记录学生的步行效果,并且把实施前后的健康评价和具体的实施方 案以访谈的形式告诉学生家长。每天、每周的结果显示表明所有学生的健康状况 整体呈上升的趋势, 其中上升最明显的是四年级学生, 通过六个月的干预结束后, 90的父母完成了对学生的评价报告并认为该方案在促进孩子的身体活动是有 益的,支持孩子继续使用计步器实施此方案14。 stahl, c.等 (2011)为芝加哥居民进行在线培训,配合社区健康促进信息传播, 以诊所医师为基础载体对肥胖儿童实施降低肥胖的行为干预,结果显示增加摄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水果和蔬菜、增加水的摄入量、增加体力活动、降低电视的时间等行为能有效降 低儿童肥胖15。 1.3.2 国内研究状况国内研究状况 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法,对“中国学术期刊网”上 “体质健康促进”的文章进 行了检索,结果显示,研究主题为“体质健康促进”的文章仅有6篇,分别如下: 张永军(2006)采用问卷调查和测量统计法,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对体育有兴趣,但对有一定强度 的运动项目冷落;饮食营养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形态指标优越于同年龄 人群,而机能指标和体能中的某单项指标令人堪忧,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问 题作者建议:端正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制订有效措施,激励师生共同为独生子女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构筑坚实依托16。 张虎(2006)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变 化的原因指出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特别是耐力、柔韧性、力量素质及肺活量 下降,肥胖比例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不足,提出了改革学校体育的教 学、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课的健康教育指导,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社会 共同参与的体质健康促进模式17。 薛海红(2006)以西安工程大学学生为对象,以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 标准作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评价标准,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高 等学校有效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理论,并对其操作程序、特点进行实践研究18。 郝英(2008)通过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认为在现实条件下提高青少 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在于全体教师的重视, 通过提高全体教师的体育素养, 构建学校与社会的体育人文环境,不断强化教师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意识。为 了落实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教师的责任,需要对在职教师通过岗位培训、未来 教师通过专业教育、在读大学生通过课程影响,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关注青少年体 质健康的意识19。 孙兵(2010)立足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以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 公共体育课程中分专项菜单式身体素质锻炼为手段、以学生个体体质健康状况的 报告预警干预三级制度为保障,建立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吻合的新型体 育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一体化,将“体质教育”与“技术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了 一个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符合时代要求与发展方向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2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傅建霞(2010)根据2005年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 分析法,对影响不同人群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行为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不同目 标人群体质健康促进优先干预项目。结果显示:不同人群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因 素差别很大,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控制工作时间和减少坐位活动作为健康促进干 预项目,可有针对性地提高目标人群的体质健康水平21。 综上所述,国外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健康促进政 策研究、有效健康促进模型的建立、健康行为的因素研究等。研究层次也较深, 有整个学校健康促进环境的理论假设和实践, 也有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个案研究, 还有针对实施情况的技巧和策略研究。国内对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处于刚起步阶 段,仅有少数学者关注到体质健康促进,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 质健康促进的探讨,这跟近年来标准的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 趋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实施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建议也主要集中在学校体 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还处于空白阶段,在 实施手段、方法上也还未形成相应的体系,研究范围相对狭窄。 参与式研究方法是一种定性评估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面对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思维方式,参与式研究思想是一个实现“参与-赋权-自我发展”的过程。目 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社区发展、卫生与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控制、粮食供给保障 与营养现状评估和监测等、项目监测和评估等领域31。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级 87 名肥胖大学生为实验组,从 2010 年 9 月 -2011 年 6 月对其进行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干预,并以同年级 68 名未参与干预活 动的肥胖大学生为对照组,未实施任何干预活动;两组学生同为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级学生,干预前体质健康测试评价基本相同,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处的学 习压力、生活环境、教育情况等较为接近。 1.4.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4.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文献梳理、综述。 1.4.2.2 比较研究法:对比研究我国现行的体质健康促进模式,了解现行体质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康促进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对学生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 活动前后的体质健康状况对比分析,同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结果进行比较验 证参与式促进活动的有效性。 1.4.2.3 参与式研究法:通过参与和组织目标大学生进行健步行、网球等健康促 进活动,形成自下而上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理论研究与现实操作的统 一,验证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性。具体做法是: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个人 访谈,问题树等。 1.4.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分析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现状,包括政策措施、管理机制、 实施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构建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项目的内涵、架构以 及与现行体质健康促进的比较;基于肥胖大学生实施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项目并 进行实施效果分析。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1.4.3 研究技术线路图研究技术线路图 可行性分析(定性、定量) 模式构思与创建(文献分析、受众分析) 效果评价 问卷调查 个人访谈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需求评估调查 肥胖大学生 健康测试 问卷、 访谈 研究结果 探索建立参与式体质健康 促进模式 分层干预 参与式研究方法 体质健康促进效果评价及分析 建立参与式体质健康促进模式 文献研究 课题设计 1.5 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创新点 目前国内的体质健康研究局限于对体质健康的监测与评价、对监测数据的统 计与对比,且实施体质健康促进的方法单一,多以行政方式,从上向下逐级贯彻, 群体针对性不强和个人主动参与不够。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参与式体质 健康促进”的概念,将预防医学和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