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lte上行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仿真与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邮电大学或其它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学位论文及涉及相关资料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南京邮电大学可以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 论文。本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 授权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筹)办理。 涉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研究生签名:_ 日期:_ 研究生签名:_ 导师签名:_ 日期:_ 南 京 邮 电 大 学南 京 邮 电 大 学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学科、专业: 工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 研 究 方 向:现代通信中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 作 者:2009 级研究生 李阳 指 导 教 师:周健 题 目: lte 上行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仿真与研究 英 文 题 目:simulation and research of sc-fdma in lte uplink 主 题 词:单载波频分多址、正交频分多址、峰均功率比、长 期演进、集中式映射、交织式映射、频域均衡 keywords: sc-fdma、ofdma、papr、lte、lfdma、ifdma、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摘要 i 摘要摘要 为了满足移动通信市场的需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 th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已经启动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技术项目。lte 能在 20mhz的带宽下,实现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传输速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lte 上行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技术(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 。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有着单载波特性,与 ofdma 相比其最大优势是它有着 更低的峰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峰均功率比的重要性体现在移动 设备上,lte 上行需要保持一个较低的峰均比,才能有效延长移动设备的电池使用时间。 本文将对 sc-fdma 技术进行仿真和研究。结合不同频域均衡和调制方式,仿真分析 sc-fdma 系统性能。在仿真中,研究了信号起始符号所在子载波位置不同时对系统性能的影 响。研究结果表明,lfdma 起始符号位于首位子载波时系统误码性能最优。在 4 10ser 处, 起始符号位于 0 号子载波处的系统误码性能比起始符号位于 15 号子载波处的误码性能好 3.5db左右。仿真结果同时表明,lfdma 在高速信道中抗噪声、抗多普勒频移的能力明显强于 ifdma。 在 sc-fdma 峰均比方面,对比仿真研究了 sc-fdma 系统与 ofdma 系统 papr 特性,仿真结 果表明 sc-fdma 系统比 ofdma 有着较小的 papr, 因而更适宜作为 lte 上行多址方案。 在 lfdma 和 ifdma 的 papr 仿真过程中, 分别研究脉冲成形滤波器的滚降系数的改变以及子载波数目增 加时对 ifdma、lfdma 峰均比的影响。得出当子载波数目增加时,sc-fdma 系统的 papr 随之 增加的结论。仿真结果表明,在 qpsk 调制下,当滤波器滚降系数从 0 增加到 1 时,ifdma 的峰均比能得到5.5db的较大降低。lfdma 随着滚降系数的增大其峰均比也有所降低,峰均比 大约有1db左右的改善。同时,滚降系数的设定应根据实际需要,在系统峰均比和频谱效 率间做出折衷考虑。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abstract ii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s market, the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3gpp) has initiated the 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 can achieve downlink transmission rate of 100mbps and uplink transmission rate of 50mbps under the bandwidth of 20mhz.lte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lte has adopted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y (sc-fdma)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sc-fdma technology has a single-carrier properties,and the biggest advantage over ofdma is that it has a lower papr. lte uplink needs to maintain a low papr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xtend the battery time of mobile devices. this paper will pay attention on the sc-fdma technology simula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c-fdma technology.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algorithms and modulations, the sc-fdma system performance is analysised in this paper.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starting symbols starting position on the subcarriers has an impact on the sc-fdma system performanc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lfdma while starting position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place of the subcarriers has the best system ber performance.and it also shows in high-speed channels ,lfdmas ability against noise and doppler frequency shift is stronger than ifdma. then, the papr property of the sc-fdma, ofdma systems are compared in matlab simulation environment.the number of system subcarriers is changed to study the papr of sc-fdma.when the number of subcarriers increases,the papr of sc-fdma will increa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lse shaping filter roll-off factor and the systems papr is also studied.sim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apr will decrease. when the increases,the papr of ifdma can get 5.5db lower.the papr of lfdma with the increase of filter roll-off factor also decrease to about 1db. at the same time, the setting of the roll-off factor should be based on actual needs in order to make a tradeoff between thepaprand spectral efficiency.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目录 iii 目录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 绪论.1 1.1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演进.1 1.2 3gpp lte简介.2 1.3 lte上行多址技术sc-fdma .3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和内容安排.4 1.5 本章小结.6 第二章 lte上行sc-fdma技术原理.7 2.1 ofdm与sc-fde技术原理.7 2.1.1 ofdm技术.7 2.1.2 sc-fde技术.9 2.13 sc-fde和ofdm的关系.10 2.2 sc-fdma系统基本原理.11 2.3 单载波频分多址在3gpp lte上行系统中的应用.14 2.3.1 lte上行帧结构.14 2.3.2上行链路资源块.15 2.3.3 3gpp多径信道.17 2.3.4 lte上行物理信道过程.19 2.4 频域均衡技术.19 2.4.1 sc-fdma系统的频域均衡模型.20 2.4.2 迫零均衡算法(zf).21 2.4.3 最小均方误差均衡算法(mmse).22 2.4.4 判决反馈均衡算法(dfe).22 2.5 运用频域均衡技术的sc-fde系统性能仿真.23 2.6 本章小结.27 第三章 sc-fdma系统不同映射方式及其性能仿真.28 3.1 dft-s-ofdm映射方式.28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目录 iv 3.2 sc-fdma信号时域表达式.29 3.2.1 ifdma的时域信号表达式.29 3.2.2 lfdma的时域信号表达式.30 3.2.3 dfdma的时域信号表达式.31 3.3 sc-fdma系统与sc-fde系统误码性能对比.33 3.4 不同子载波映射方式的系统性能比较.35 3.4.1 不同信道条件下的lfdma、ifdma性能比较.35 3.4.2 改变子载波起始位置对系统性能的改善研究.39 3.5 本章小结.41 第四章 sc-fdma系统papr仿真与研究.42 4.1 papr(峰均比)定义.42 4.1.1 papr的定义及衡量方法.42 4.1.2 papr与功率效率的关系.44 4.2 ifdma、lfdma的ccdf理论分析.45 4.2.1 ifdma的ccdf分析.45 4.2.2 lfdma的ccdf分析.47 4.3 sc-fdma系统和ofdma系统papr仿真.50 4.4 sc-fdma系统的papr性能仿真.52 4.4.1 ifdma与lfdma两种映射方式下papr性能仿真比较.52 4.4.2 子载波数目对系统papr的影响仿真研究.55 4.4.3 滚降系数对sc-fdma系统papr的改善研究.56 4.5 本章小结.58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59 参考文献.61 致谢.64 作者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5 附录.66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演进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演进 回顾通信发展的历史,由最初的 1832 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并于 1844 年建立了第一条实验 型电报线路 1,到 1876 年贝尔发明电话2,并由此造就了电信产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电信业务也从早期的电报、电话发展到今天多种业务并存的局面。而无线通信的发展,是从 1895 年马可尼用无线电波在3000公里的距离上成功传输了第一个摩斯码开始的。 早期的无线 通信主要用于船舶、航空、军事等领域,很少用于民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演进,无线 通信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现代通信技术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发展领域。在近几十 年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经历了由模拟通信转向数字化通信、由低速传输转向高速传 输、由单一电信业务转向多样化电信业务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无线通信的应用领域很广,其中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从军用到商用 距今不过 30 年的历史。早在 1979 年,日本 ntt 实验室(nippo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蜂窝通信系统,从此开始了蜂窝移动通信的演进 3。蜂窝是一个系统级 的概念,其思想是用许多小功率的发射机来代替单个的大功率发射机,每个小的覆盖区只提 供服务范围内的一小部分覆盖4。 蜂窝移动通信共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代(1g)以模拟式蜂窝技术为主要特征,是上个世纪 80 年代出开始商用的。主要标 准有美国的 amps、欧洲的 tacs、英国的 etacs,另外还有北欧的 nmt 和日本的 hcmts 系统等。 第一代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用户的接入方式采用频分多址(fdma) ,当一个呼叫建立后, 该用户在其呼叫结束以前一直占用一个频段;业务单一,主要是语音业务;系统保密性差; 频谱效率较低。 第二代(2g)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第二代通信系统充分运用了数 字技术,从而大幅提高了频谱效率。同时,语音业务的通话质量大大提高,而且分组数据业 务成为了可能。主要的多址接入方案是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以 tdma 为基 础的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和以 cdma 为基础的 is-95 是最为广泛实施的第二代 通信网络。gsm 最吸引人的优点就是抗干扰能力和潜在的大容量。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在全 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得以扩张,目前 gsm 是全球最大的蜂窝通信系统。 但是,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和用户数以及用户需求的增加,第二代通信系统已经不能满 足人们对移动通信系统速度和容量的需求。1999 年,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communication union,itu ) 通 过 了 “ 第 三 代 移 动 通 信 系 统 无 线 接 口 规 范 ”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2 imt2000(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4,标志着第三代系统的开发进入实质 性阶段。第三代(3g)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2001 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确定北美的 cdma2000、 欧洲和日本的 wcdma 以及我国的 td-scdma 为 3g 的三大标准 5。 2007 年年底, wimax (worldwide interoperab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成为新的3g标准。wimax 作为一种 全新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能够给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高速接入系统,其数据传输半径最大 为50km,是3g标准的重要补充 6。 目前,3g标准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逐步应用,用户的数目快速增长。随着 3g标准的日趋完善,各国纷纷启动了新一代的无线通信标准研究工作。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就是 3gpp(the 3 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长期演进标准 lte(long term evolution)。 1.2 3gpp lte 简介 1.2 3gpp lte 简介 2004 年 11 月,3gpp 在多伦多会议上正式启动了 lte 的研究项目。lte 制定的初衷是保 证 3gpp 在无线通信领域未来十年的核心竞争力。lte 以 ofdm/ofdma 为核心技术,与其说是 3g 技术的“演进” (evolution) ,不如说是“革命” (revloution) ,它改进并增强了 3g 的空 中接入技术。lte 被看作是“准 4g”技术,是 3g 到 4g 的过渡。lte 已经成为新一代通信系 统的研究热点。目前 lte 标准已经制定完毕,正式进入试商用和试运营阶段 7。 3gpp 从“网络的部署场景”、“lte 系统性能指标”、“系统体系架构”、“业务 支撑能力”等多个角度对 lte 系统进行了详细阐述 8。 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 lte 系统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9101112: (1)系统传输速率明显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峰值速率为50mbps。 (2)频谱效率有所提升。下行链路频谱效率为5(/ )/bit shz,相当于6r版本的 hsdpa 的34倍;上行链路为2.5(/ )/bit shz,频谱效率是6r版本 hsu-pa 的23倍。 (3)系统在整体架构上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并将分组业务作为主要目标。 (4)qos保障机制。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保障机制,最大限度保障实时业务 的质量。 (5)更加灵活的系统部署。lte 能够支持1.2520mhzmhz之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同 时支持成对(paired)和非成对(unpaired)的频谱分配,使得系统在部署上更加的灵 活多样。 (6)无线网络时延进一步降低。系统子帧长度为0.5ms、0.675ms,网络时延得到降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低的同时保证了系统的向下兼容性,时延可达5uplanms,100cplanms。 (7)提升小区边界的传输速率。在不改变基站位置的前提下,提升小区边界传输速 率。其中,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 s hz的数据速率。 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lte 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体体现为:高数据速率、 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lte 由于支持多种带宽配置,可以继续使 用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使运营商更容易将网络从 wcdma/hspa 升级到 lte。 图1.1 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演进和服务能力对比 从 lte 标准的需求目标来看, 上行50mbps和下行100mbps的传输速率对系统的物理 层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在方案征集过程中有六项提议被通过 14,经过会议的艰苦 协商和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3gpp lte 物理层传输方案为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 sc-fdma 技术(单载波频分多址,signal-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下行 链路运用 ofdma 技术(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13。 1.3 lte 上行多址技术 sc-fdma 1.3 lte 上行多址技术 sc-fdma 基于 ofdma 的下行多址接入方案,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同时 能够有效的提高频谱效率。作为 ofdma 技术的基础,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4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基本思想是将高速输入的串行比特流在发送端 转化为若干并行的低速数据流,并映射到等频率间隔的多个正交子载波上进行传输。 虽然 ofdma 有着很高的频谱效率,但是信息符号具有很高的峰均功率比(papr,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这是因为每个符号是由多个独立的经过调制的子载波 信号叠加而成的,在各个子载波相位相近或者相同时,叠加信号就有可能产生很高的峰 均功率,进而带来很大的峰均功率比。 过高的峰均比会增加系统的设计复杂度,系统内的一些部件(如功率放大器,a/d 转换器,d/a 转换器等)要具有很大的线性动态范围才能预防非线性失真。在 lte 系统 上行,考虑到用户终端的造价,设计复杂度以及电池的使用寿命,迫切需要一种能有低 papr 的接入方案。以 dft-s-ofdm 为核心的频域 sc-fdma 应运而生,最终成为 lte 上行 多址技术的选择 14。本文主要研究频域实现的 sc-fdma,文中提到的 sc-fdma 频域产生 方式均为 dft-s-ofdm。 sc-fdma 充分吸取了正交频分复用和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的技术优势,又克 服了两者的不足,具有很低的 papr。在发送端,发送的调制信号首先进行 dft 变换处 理,再根据子载波映射方案将 dft 变换输出的信号进行子载波映射。之后经过子载波映 射的发送信号在 ifft 模块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变为时域信号。以上变换过程即为 dft-s-ofdm。使用 dft-s-ofdm 能够保证系统每个用户在频域上相互正交且能进行有效 的频域均衡。sc-fdma 系统发端结构如图: 图1.2 sc-fdma 发送端结构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和内容安排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和内容安排 sc-fdma 是 lte 系统上行多址接入技术,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充分研究 sc-fdma 系 统关键技术基础上展开的。对于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终端设备的电池寿命是必须重点 考虑的。上行链路中设备的研发即要保证成本低廉、设备小型化,又要充分利用发射机 的功率效率。如何有效提高终端发射机的发射效率,来减少电池损耗以及节约用户终端 的成本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而 sc-fdma 系统相比较 ofdma 有着较低的 papr 值,较低的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5 papr 更有益于提高发射功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这使得 sc-fdma 备受关注。本文将研究 lte 系统上行采用 sc-fdma 调制机制的合理性以及在上行系统中没有采用 ofdma 调制机 制的原因。 本文首先研究了 sc-fdma 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子载波映射方式、在3gpp lte 上行 中的应用、频域均衡技术等。在充分研究 sc-fdma 技术原理基础上,利用 matlab 对 sc-fdma 系统进行性能仿真与分析。 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1)对 sc-fde 系统进行理论分析,重点研究频域均衡算法,并在不同信道条件下 对均衡算法进行误码性能仿真分析。 (2)研究 sc-fdma 的三种子载波映射方式的区别所在,并搭建上行链路级仿真平 台,研究不同映射方式、采用不同均衡算法的系统误码性能表现。仿真过程中,研究发 送起始符号所在子载波的位置不同时,sc-fdma 系统误码性能的变化,来寻找性能最优的映 射子载波初始位置。 (3)详细研究了 sc-fdma 的 papr 理论机制,通过 matlab 仿真分析 sc-fdma 系统 相较于 ofdma 系统的 papr 优势,sc-fdma 不同映射方式的 papr 性能。最后,研究滚降 系数的改变以及子载波数目增加时两种情况下对系统 papr 的改善。 本文针对 lte 物理层上行链路多址技术 sc-fdma 进行仿真与研究,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绪论首先介绍了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演进,然后 lte 的产生背景、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对 上行 sc-fdma 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详细研究了 sc-fde 技术的原理。然后对 sc-fdma 的基本原理以及在 lte 上行的 应用进行阐述,研究了 lte 的上行链路两种工作方式下的帧结构,介绍了资源块、资源栅格 的概念、lte 上行物理信道及其信号产生过程。通过列表详细介绍了 3gpp 行人信道和行车信 道。最后重点研究 sc-fdma 系统常用的频域均衡技术,给出了频域均衡的模型并分别在多径 信道和高斯信道下进行 sc-fde 系统性能仿真研究。 本文第三章在第二章的研究基础上展开。在本章中首先引入 sc-fdma 的子载波映射方 式,详细推导了 sc-fdma 信号三种映射方式下的信号时域表达式。将 sc-fdma 系统与 sc-fde 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比较二者性能。紧接着,在不同多径信道和均衡算法下给出了分布式映 射与交织式映射误码性能的仿真比较。考虑子载波起始位置的影响,仿真分析不同子载波起 始位置下分布式映射与交织式映射的误码性能变化。 在本文第四章重点介绍 papr(峰均值)的概念,映入 ccdf 方式来比较系统 papr。文中 通过将 sc-fdma 多址技术与 ofdma 多址技术的 papr 性能进行对比,验证 3gpp 选择 sc-fdma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6 作为上行多址技术的合理性。之后,仿真研究了 sc-fdma 的子载波映射方式对 papr 和误符号 率的影响;仿真分析了 sc-fdma 不同方案的抗干扰性能。 最后研究通过设置脉冲成形滤波器的 滚降系数,以及子载波数目增加两种情况下改善系统 papr 性能的表现。 第五部分,全文工作总结,并给出下一步具体的工作方向。 1.51.5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本章绪论首先介绍了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演进,然后介绍 lte 的产生背景、主要性能指 标以及对上行 sc-fdma 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lte 上行 sc-fdma 技术原理 7 第二章 lte 上行 sc-fdma 技术原理 第二章 lte 上行 sc-fdma 技术原理 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运用了单载波调制和频域均衡技术,有着和正交频分多址 (ofdma)系统相似的性能表现和系统复杂度 15。sc-fdma 具有单载波特性,它与 ofdma 相比最 大的优点是:sc-fdma 信号具有更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 16。众所周知,较低的峰均功率 比使得通信设备的电池寿命延长,功率效率增强。sc-fdma 系统具有较低的峰均比这一特性 使其非常适合在通信系统上行链路中传输。3gpp lte 上行链路采用 sc-fdma 作为多址接入方 案。 sc-fdma 系统是以 sc-fde 技术为基础, 并从 lte 下行 ofdma 技术发展演进而来。 sc-fdma 集合了二者的技术优点,并克服了 ofdma 系统峰均值较高的缺点。因此,本章首先介绍 ofdma 技术和 sc-fde 系统原理,作为后续的基础性分析,再分析 sc-fdma 系统与 ofdma 系统异同。 2.12.1 ofdm与与sc-fde技术原理 技术原理 2.1.1 ofdm技术 ofdm技术是在1971年的时候被相关标准化组织提出的。 由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 发展,ofdm系统就可以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来进行数 据的调制和解调。1980年ruiz提出了循环前缀(cp)的概念来消除isi。当信道的最大时延 小于采用的cp的长度时,经过多径衰落信道后的ofdm系统的性能会比较好。目前ofdm 已经用于很多通信技术: 如采用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 欧洲数字化音频广播 (dab) 和数字化视频广播(dvb) ,高清数字电视(hdtv) ,采用ieee 802.16标准的中国移动多媒 体广播(cmmb)等。这些应用都得益于低复杂度的ofdm接收机,并且用户终端不需要具 有高功率发射机。从而避免了ofdm系统的一个重要缺点,即高峰均比而导致的高功率发射 机。因为ofdm技术可以对抗多径衰落信号以及可以和其他技术组成新的通信系统,因此在 b3g/4g通信技术标准中,ofdm被lte下行链路标准采纳,被3gpp lte-advanced和 imt-advanced列为首选技术。 通常,多载波方案是把使用的信道带宽划分为若干个并行信道,如图2.1(a)所示。在 理想情况下,每个子信道的带宽是非频率选择性的(即具有频谱平坦增益) ,它的好处是接收 机在频域上能够容易的补偿各个子信道的增益。ofdm是一种在实现中极具吸引力的多载波 传输的特例,如图2.1(b)所示。这样避免了需要利用保护带宽开分割载波,因此ofdm系 统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正是因为ofdm系统中子信道在接收机中能完全分离,降低了接 受机的实现复杂度, 从而使得ofdm系统对高速率的移动数据传输如lte下行链路一样具有 吸引力。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lte 上行 sc-fdma 技术原理 8 (b)ofdm频谱 图2.1 ofdm系统与传统多载波调制的频谱的比较 如图2.2所示,ofdm系统模型图如下: 图2.2 ofdm系统模型图 从图2-2中可以看出在ofdm系统的发射端一侧, 原始的二进制数据经过信号映射后被 分为n个并行的信号,这样每个并行信号的传输速率变成了串并变换之前信号传输速率的 1/n,再将每个并行信号中的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组上的比特数由对应数据在子载波上的调 制方式来决定,调制方式一般有bpsk、qpsk、16qam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冻设备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总投资9000万元)
- 高中生物备课组组长工作计划范文
- 高密度区域给水管网建设方案
- 消防安全演习与应急响应方案
-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及智能化提升改造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助学贷款答题试题及答案
- 农机配件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总投资7000万元)
- 城市污水管网巡检与探测作业流程方案
- 中央供料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总投资11000万元)
- 2025年押运员实体考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三期中语文试题卷(简答)含解析
- 酒厂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 充装站气瓶充装质量保证体系手册
- 老年人才价值开发路径-深度研究
-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带音标)
- 2024秋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Unit5 Fun Clubs Section A
- 《低压电工实操及考证》全套教学课件
- DBJ04-T 312-2024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标准
- 设计阶段成本管理培训
- 2025年北京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精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