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 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 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青海师范大学或其它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日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青海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国家图书馆 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可以采 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 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由青海师范大学 研究生部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i 青海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乒乓球运动被誉为我国“国球” 。它集健身、竞技、娱乐为一体,具有球体 小、速度快、变化多、设备简单、趣味性强、不受参与人群年龄和性别限制的 特点,经常练习能有效调节和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发展灵敏、 协调、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机智、沉着、勇于拼搏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因此,它成为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同时也成为全国高校 开展较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各级教育部门已将乒乓球 运动作为体育课的基本内容列入了教育计划,可以看出乒乓球运动在各类高校 学校体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乒乓球运动在高校体育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有关于此类课题的全面调 查研究,目前来看还不是很成熟。本文着重探寻青海省学校发展乒乓球运动自 身条件存在客观的制约因素,同时以青海省具体的体育政策为依据,对青海省 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的现状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 法等研究方法,以对青海省 3 所普通高校 270 名在校学生和 8 名乒乓球教师为 研究对象,对青海省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影响青海省高 校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有利于青海省高校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对策, 为青海省有关部门的决策以及青海省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开展提供可参考的据。 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青海省普通高校中的场地设施严重不足,为了保证场地的维护,所采取的收 费形式又与高校的乒乓球运动发展相矛盾。 2.由于缺少相关的经费投入,使得乒乓球硬件措施不完善,缺少相关的配套措 施,严重影响乒乓球在高校的普及。 3.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竞赛规模小,组织管理和竞赛制度不完善。 4.各级部门不够重视学生乒乓球俱乐部,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关注,使得俱乐部 的规模受到影响,阻碍了乒乓球运动在学校的普及。 5.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师年龄偏大,总体学历状况和专业水平不高,缺少 专业的乒乓球年轻教师。 6.青海省普通高校中乒乓球课程设计过于形式化, 课程结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考核方法不尽合理,影响了学生选择乒乓球课的积极性。 关键词:青海,高校,乒乓球运动,现状,对策 ii table tennis in qinghai colleg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bstract table tennis known as chinas national sport, it set fitness,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with a sphere of small, fast changing, equipment is simple, interesting, is not involved in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e and gender restrictions, regular exercise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and improve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ensitivity, coordination, speed, strength and other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wit, calm, courage to fight the good mental qualities. thus, it becomes loved by the masses of our sport, but also become the countrys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one of the more popular sport, loved by the students. table tennis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have the basic content as the inclu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s, the table tennis sports college as a discipline, and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put table tennis in th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 table tennis can be seen in various school sports in college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is study,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tatistics,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qinghai 3 800 school students and teachers study more than table tennis, ping-pong on the qinghai university ball in the status of the investigation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development of qinghai university table tennis factors and favor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qinghai province, college table tennis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s of qinghai province and the qinghai university table tenni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duct.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sports facilities of ordinary university of qinghai province, in order to guarantee site serious shortage of maintenance, has taken charge form and with university table tennis sport development conflict. 2. due to the lack of related expenditure, and makes the table tennis hardware measures not perfect, and lack the relevant supporting measures, the impact of the table tennis in university popularization. iii 3. university in qinghai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 in small scal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ed. 4. various departments enough emphasis on the students table tennis club, lack of unified management and attention makes club scale affected, hindered the popularity of table tennis movement in the school. 5. universities in qinghai table tennis teachers to be older, general education status. professional level is not high, lack of you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6. common colleges in qinghai and table tennis course design too formal, curriculum structure has certain one-sidedness, assessment is not rational affected students choose table tennis lessons the enthusiasm. key words: qingha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ble tennis, status, strategy iv 目 录 1 1 前言前言 . 1 1 1.1 选题依据 . 1 1.2 文献综述 . 3 1.2.1 学校体育的研究现状 . 3 1.2.2 国内乒乓球运动研究现状 . 4 1.2.3 有关我国高校乒乓球运动的研究 . 6 2 2 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和方法 . 9 9 2.1 研究对象 . 9 2.1.1 问卷调查对象 . 9 2.1.2 访问对象 . 9 2.2 研究方法 . 9 2.2.1 文献资料法 . 9 2.2.2 问卷调查法 . 10 2.2.3 专家访谈法 . 10 2.2.4 数理统计法 . 11 3 3 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与分析 . 1212 3.1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 12 3.1.1 青海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 . 12 3.1.2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场地设施的基本情况 . 12 3.1.3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场地使用及经营管理现状 . 13 3.1.4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课的开课及选课情况 . 13 3.1.5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课师资队伍状况 . 16 3.1.6 余暇体育活动中乒乓球开展状况 . 18 3.1.7 组建乒乓球俱乐部的状况 . 19 3.1.8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竞赛及组织管理办法 . 19 3.2 青海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的基本情况 . 20 v 3.2.1 大学生对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动机 . 20 3.2.2 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的频率 . 21 3.2.3 大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知识信息来源获得的情况 . 21 3.3.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 22 3.3.1 乒乓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 22 3.3.2 乒乓球运动自身特点便于在高校内开展 . 23 3.3.3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 23 4 4 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 . 2727 4.1 结论 . 27 4.2 建议与对策 . 2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2929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现状调查问卷 . 31 致谢致谢 . 3333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发展势头强劲,国力提高,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民的 生活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人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生活方式也 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现代社会的文明疾 病,如肥胖症、高血压等。在青年学生中肥胖随处可见,这部分学生运动能力正 在下降,反应也较慢,生活和学习能力同意在下降,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缺乏 锻炼,这对学校的体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始终是我国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 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健康体魄 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 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体育的 根本任务。 在 1999 年 6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 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 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的时间,不能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应举办多种多样 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这些措施的 出台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高校是新世纪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基地, 高校体育教育也是学生一生中在校 期间最后接受的系统的身体教育。21 世纪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 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对事业的进取心和开拓拼搏的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 历史使命感还有坚强的意志力等,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 质是人一生中工作和学习的保证。因为,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最后的一个环节, 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中起衔接作用。高校体育的发展主要包括高校体育教学、 师资队伍,体育场馆设施以及高校体育科研、体育群体训练工作等诸多方面的内 容。 高校体育的发展与高校多项体育运动的开展是密切相关的, 乒乓球是我国的 孙洪涛.大学生体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1. 徐名党.体育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创新j.体育世界,2006(6):66.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国球” ,我国的容国团 1959 年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以来,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竞 技水平在飞速的发展。到今天为止,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大赛中夺得冠军个数是 最多的,有 27 项技术创新在我国 96 个体育运动项目中无疑是其中最抢眼、最可 圈可点的一个景观 。另外乒乓球在我国的群众基础非常深厚,由于它具有健身 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乒乓球来锻炼身体的群众越 来越多,在大学校园中也是如此,乒乓球运动是很受大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 。 我国的乒乓球运动与国外相比开展比较普及, 全国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高校 之间乒乓球比赛。但青海省每 4 年举行一次高校大学生乒乓球比赛,这与我国高 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存在非常大的距离,青海省体育在全国范围内,大部分的项 目属于落后水平,与此同时又由于各种因素制约着青海省乒乓球在高校的发展。 另外在阅读中国期刊网关于体育类的文献资料中发现, 大部分关于乒乓球的研究 都是乒乓球运动的技、战术、教学训练、身体素质训练、乒乓球基础理论、裁判 与规则、乒乓球运动器材、乒乓球俱乐部、乒乓球运动员选材等方面的研究,但 是, 对青海省高校乒乓球球运动开展状况在全国各种刊物上至今未见有人做全面 的调查研究。 虽然乒乓球运动在高校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己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和学生课 外锻炼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不断地高涨,但是由于青海省学校 自身条件存在客观的制约以及诸多方面的原因, 使得目前乒乓球运动开展的情况 并不理想。目前,各个高校的乒乓球运动发展条件与学生日益扩大的对乒乓球运 动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是阻碍高校乒乓球运动项目普及与发展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目前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管理者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 问题。存在的问题非常值得去思考和探索,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可行的 建议,用来促进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快速的良性发展。 就青海省而言,全省总面积 72.12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数为 556 万人,少数 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为 45.5% ,属于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年来,青海的 城市建设,教育、科研、医疗以及环保事业等快速发展,为加快“科教兴青”战 略全面实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教育尤其是民族教育受到 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而 21 世纪人才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操 作能力, 同时还需要具备对事业的进取心和开拓拼搏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历史 使命感等,并且更重要的是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 一生生活和学习以及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而高校体育的发展又是与高校大多体育 运动项目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谢琼桓,夏娃.星光为何这般灿烂(为中国乒乓球队成立五十周年作)j.体育文化导刊,2008(5). 樊晓飞.江苏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青海省统计年鉴,2004 年。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3 综上所述,对青海省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本文针对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目的是对青海省普通高校 乒乓球运动的现状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与分析, 找出影响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 运动开展普及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发展思路,为加 速发展并对青海省高校的乒乓球运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文献综述 1.2.1 学校体育的研究现状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校园环境,特别是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培养有直接 的制约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 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 群体活动。校园体育文化可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早操、课间操、课余群体活动、 训练高水平的运动队,小型多样的运动竞赛、富有特色的体育讲座和报告会,体 育技能表演、学校体育节等。 复旦大学的黄德元教授1999年对上海33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 占总数 100%的学校必修体育课上两年,20%的学校必修体育课上三年;70%的高校 开设了选修课,30%的高校则没有开设选修课;79%的高校每学期开设体育理论课 24 学时,21%的高校开设 68 学时的理论课。 曲宗湖教授在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中写道:“学校体育过程即学校体育的 实施过程或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过程,是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 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相互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 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目前,学校体育的一个致命伤就是:学生学了十几年的 体育,在他们走出校门后,竟与体育分手了。这与学校体育忽视培养学生体育兴 趣、能力和锻炼习惯直接有关。我们应该以阶段性、连续性的观点来看待学校体 育过程。学校体育过程的教学阶段、健身阶段和养成阶段三阶段必须和谐统一, 才能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过去长期重视的是运动的结果,而忽视学校体育传授 知识、掌握技能、健身强体、培养体育能力的过程。学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 的怪圈中,过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学生被动、消极参加体育活动。学 校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始终落在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上,人与运动的目 的、手段关系完全颠倒了。运动异化为动作技能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对学生造成 沉重的身心负担;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演变成单调乏味的身体练习,知识、情感、 曲宗湖等.可与体育性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5-30. 教育部.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6-22.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意志、行为等教育过程,以及教学、教养、发展等教育目标被割裂为互不相干的 几个部分。大部分学生体质的增强、健身意识的形成、健身能力的培养、健身文 化的陶冶、健身习惯的养成被忽视,更影响了个性、人格、尊严、价值及社会生 存和适应能力的健康成长、发展和完善。 ”老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发展学生个性和调动、提高学生积极性,既善于诱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 善于引导他们充分理解和参与学习过程,使被动的教与学变成主动的教与学。学 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即主动地体验体育运动的真正乐趣,真正认识 到体育运动的价值,并通过合理的自我体育实践养成喜爱运动的习惯,最终达到 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的作用。 李伟民教授认为课余体育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课余体育是学校课 外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余体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余体育具有 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功能;课余体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现代化。素质教育是课余体 育的起点和归宿,校园文化是课余体育的支点,家庭、社区、大自然是课余体育 的广阔天地。 体育社会化是课余体育的新走向, 体育终身化是课余体育的新追求, 体育产业化是课余体育的新要求。 课余体育的价值取向己从过去的单元化取向发 展为多元化取向, 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息息相关, 概括起来主要有: 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目标、教养目标、竞技目标、娱乐目标、交往目标、促进个 性目标等。 1.2.2 国内乒乓球运动研究现状 表 1 各运动项目在体育类期刊文章发表数量统计表 项目 篇数 百分比 排位 足球 篮球 田径 体操 武术 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 合计 8664 7896 4879 3124 2576 2035 845 579 468 31266 28.92 25.98 15.13 9.98 8.03 6.27 2.55 1.59 1.55 1 1 2 3 4 5 6 7 8 9 注:以上数据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查得。从 1994 年 1 月 1 日至 2005 年 12 月 30 日 国内在体育类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乒乓球运动方面研究的文章与其它运动项 目如足球、篮球、武术等比较来说相对较少,见表 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曲宗湖等.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4-35. 杨文轩等.体育原理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63.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5 我国乒乓球运动理论体系也逐步得以完善,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学 者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更广泛的探讨,研究的深度 与广度在不断加大,其间不断涌现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 笔者主要查阅了 90 年代以来关于乒乓球运动的文献资料。一方面是关于乒 乓球运动的专著。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乒乓球运动方面的有些专著在内容上有 交叉,但不同的专著所编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大体有以下几类:一类是教材类, 这类以体育院系教材居多,其内容主要包括乒乓球运动队的教学、训练、裁判等 方面,详尽的理论阐述和方法、手段的介绍,基本上反映了乒乓球项目较完整的 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如苏丕仁主编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乒乓球运 动教程 , 目前,一些学者也编写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乒乓球运动项目的教材和 一般乒乓球爱好者的学习教材;二类是乒乓球技术战术类,主要是围绕乒乓球技 术动作的讲解、纠错和战术的实战分析与运用等,如唐建军的乒乓球明星技术 图解 ; 三类是裁判类,其内容主要是包括乒乓球规则、编排以及裁判案例等, 如蔡继玲的乒乓球裁判必读 ; 四类是乒乓球训练、练习方面的,这方面的书 籍较少, 主要内容是涉及乒乓球训练、 练习的若干理论问题, 如早期梁悼辉的 乒 乓球训练法 , 而近几年对单纯编写乒乓球训练的专著却甚少; 五类是其它方面, 如对乒乓球精神、乒乓球文化等的编著。 另一方面是关于乒乓球运动研究的文章。1994 年到 2005 年在中文体育类期 刊上发表的关于乒乓球运动方面的文章共近 800 篇,涉及的研究内容包括:乒乓 球运动的技、战术如李今亮、杨辉的中国乒乓球男队主要竞争对手技术剖析及 应对策略 , 身体素质如夏敏慧、郭强的我国优秀男子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 素质指标的测试分析 , 教学与训练如葛慧的 高校乒乓球专项选修课 “分层次” 教学的实验研究 , 运动员选材如刘幼琼的68 岁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方法的研 究 , 运动医学如安东的乒乓球项目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和恢复;裁判与规则 如须晓东等的乒乓球新规则的特点与变化规律初探 , 运动生理学,乒乓球基 础理论,运动心理学,器材,俱乐部,其它(历史、人物、发展、综述)等 13 个 苏丕仁.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唐建军.乒乓球明星技术图解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 蔡继玲.乒乓球裁判必读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1. 梁悼辉.乒乓球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6. 李今亮,杨辉.中国乒乓球男队主要竞争对手技术剖析及应对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30-33. 夏慧敏,郭强.我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9 (9):15-21. 葛慧.高校乒乓球专项选修课“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100-109. 刘幼琼.68 岁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方法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 (2):74-78. 安东,温国强.乒乓球项目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和恢复j.四川体育科学,2005(4):36-38. 须晓东,吴子华.乒乓球新规则的特点与变化规律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 (2):65-66.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方面。其中,有关乒乓球运动的技、战术方面的研究居首位,其次是教学与训练 以及其它(历史、人物、发展、综述)。目前学者们的研究,重视乒乓球技术的总 结,忽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重视乒乓球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乒乓球基本理论的研 究。对乒乓球技战术、教学与训练研究的文章较多,对乒乓球基本理论研究的文 章较少,乒乓球运动与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 生物力学等相关的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文章较少。 “体育社科研究课合化,对于 体育、竞技重大问题的研究往往不是从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某一角度就能研究 解决,而是要从多学科、多角度联合研究才能完成” 。 事实上,这些相关学科的 理论对乒乓球运动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3 国内高校乒乓球运动的研究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各高校相应的增设了许多项目的体育课 程,而乒乓球作为一种娱乐性很强的体育运动,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但受诸多因 素的影响,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存在着与其它项目一些不平衡的问题,许多学 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 胡晓娟、朱建勇在对上海部分高校开展乒乓球运动的调查研究后认为,高校 中普及乒乓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但各高校在开展乒乓球运动时应注重科 学管理,改善场地设施,在开展思路、格局、形式上有所创新,要不断提高学生 参与乒乓运动的主动性。 张大春、张双印在对影响高校乒乓球运动发展因素 的探讨后认为影响高校乒乓球运动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硬件上的欠缺、师资力 量的薄弱、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他认为若想让乒乓球在高校蓬勃的开展起 来主要原因还在于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很好的开展,只有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学 校体育也才能健康有序的进行。 有好的基础才有好的发展,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 使乒乓球运动有广泛的基础,这样也能大大促进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乒乓球运 动的普及。 此外,李颖、宋绍兴等在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的河北省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 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章中,认为乒乓球是大学生喜欢的运动,但现有场地数量较 少、运动竞赛制度不完善、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的现状,不能满足乒乓球教学和学 生课余活动的需要。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场地建设,合理利用场地,完善竞 赛制度,提高乒乓球运动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注重对乒乓球专业教师的培训 和引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省高校乒乓球运动更快更好发展。 容仕霖,张贵敏.体育科研技术研究理论与方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10. 胡晓娟,朱建勇.对上海部分高校开展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 (3):24-26. 李颖,宋绍兴,张蕾.河北省高校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 (2):51-53.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7 唐建军、刘来鸿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报日本乒乓球项目发展状况分析 的一文中,就日本乒乓球项目的发展状况,分析探讨了乒乓球运动在日本高校的 发展状况,并认为日本乒乓球运动非常注重在高校开展,政府在学校乒乓球运动 方面投入的经费要比国内高的多,这对高校乒乓球运动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并 且对我国指导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蔡玉军,姚淑平在在体育科研上海市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的开展现状与 发展中,通过对上海市高校乒乓球选修课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场地、 器材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前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该市高校 44.4%的体育教师从参加工作以来并不是一直从事乒乓球教学工作的, 严重影响了乒乓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上海市高校的管理体制是造成普通高校学 生业余时间参加乒乓球运动的比例较高,但呈现无序状态的主要因素。 谢峰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的浅谈高校乒乓球普修课教学革新认为,乒乓 球运动和教学的改革最终目的还是要学生的素质教育上来。 高等教育的闪光点不 仅在学术、专业上,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引导,乒乓球教学也不 应该忽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认识, 能明确技术的创新、 打法的突破及新规则的出现对运动的积极作用,突出创新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意 义,可以引导学生的创新热情,使之养成好的创新意识。 陈泽全在体育学刊关于普通高校乒乓球课教学内容的优化研究中认为普 通高校乒乓球课教学存在理论课教学比重偏小, 不利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人才的 培养 。 龙响铃在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的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文 章中认为,目前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教改的真谛就是顺应时代的 潮流,敢于抛弃旧的观念,敢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观念的挑战,从而赋予体育 教学以新的活力和时代气息。 以教改为契机, 以学校的具体情况与特点为着眼点, 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自编教材和创新教法,并大胆的实践。 陈启湖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国球”文化在高校传播的实践性研究中文 章中,认为乒乓球的物质基础建设为文化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乒乓球课程系列 改革提高了学生兴趣、满足了学生文化需求;课外三级联动机制和制度化建设保 证了“国球”传播途径的畅通和扩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营造了“国球”文 化氛围,丰富了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推动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和谐校园 唐建军,刘来鸿.日本大众体育中乒乓球项目发展状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 (4):52-54. 蔡玉军.上海市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的开展现状与发展j,体育科研,2007 (3):90-92. 谢峰.浅谈高校乒乓球普修课教学革新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 (4):65-66. 陈泽全.普通高校乒乓球课教学内容的优化j.体育学刊,2007 (9):95-97. 龙响铃.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51-52.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建设的健康发展。 此外,教学改革中还应不断加强课程建设。陈德林在体育科技中乒乓球活 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文章中认为,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应加强对课程的实验与 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目标管理和考评管理体系对体育活动课程的顺 利实施尤为重要;重视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理论的学习,完 善体育教师进修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校体育经费、场地设施列入学校发 展规划, 并在学校总经费内做出适当倾斜, 逐年建成学校体育所必需的场地设施。 魏利婕、安琪在四川体育科学乒乓球普修课理论考核方法的研究与讨论 对高校乒乓球普修课理论考核方法进行了研究, 认为由于大学体育课每周只有一 次,如果学校能够利用其他业余时间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并与正常的体育课进 行有机的结合,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研究主要包括乒乓球专业队的教学、训练、裁判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 的研究,也很有深度和广度。但是针对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 发展对策的研究为零,所以本人将针对青海省高校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需要,以抽 取青海省3所普通高校(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全部的乒乓球 教师及27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青海省三所高校的不同情况,对三所 高校的乒乓球场地器材、师资、教学、课外活动、竞赛组织等现状进行系统、全 面的比较分析,指出青海省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的不足,找出影响青海省高校乒 乓球运动开展的因素,提出有利于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的对策,并对 其发展提出建议,以促进青海省乒乓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还是很有必要的。 陈启湖.“国球”文化在高校传播的实践性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11):84-87. 陈德林.乒乓球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2 (6):62-64. 魏利婕,安琪.乒乓球普修课理论考核方法的研究与讨论j.四川体育科学,2003 (2):16. 青海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9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1.1 问卷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了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三所高校的 270 名学生 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青海大学 90 名, (男生 45 名.女生 45 名)青海师范大学 90 名(体育学院共 40 名.其中包括男生 20 名.女生 20 名.其它系院 50 名,包括男 生 25 名.女生 25 名)青海民族大学 90 名(体育系 40 名.男生 20 名.女生 20 名. 非体育系 50 名.男生 25 名.女生 25 名) 。 2.1.2 访问对象 三所高校的体育院(系、部)乒乓球教师 8 名。其中包括青海大学 4 名:曹静 宝副教授(50 岁,本科学历,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体操专业) ,刘宁副教授(39 岁,本科学历,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篮球专业) ,毛永革副教授(40 岁,本科学 历,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体操专业) ,杨晓敏助教(26 岁,本科学历,毕业于西 安体育学院乒乓球专业) 。青海师范大学 1 名:马彪副教授(43 岁,本科学历. 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乒乓球专业) 。青海民族大学 3 名:杨庆文副教授(41 岁, 本科学历,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篮球专业) ,杨冀副教授(38 岁,硕士学历,毕 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篮球专业) ,李曾民副教授(41 岁,硕士学历,毕业于华师 大,小球专业) 。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需要重点查阅了我国高校体育运动发展的相关资料, 包 括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竞技体育学等书籍,和关于乒乓 球运动等方面的资料,并通过检索、上网查询等手段在中国教育网、百度站体育 站点、 中国期刊网等数家相关网站查阅了国内外高校体育发展现状以及乒乓球发 展现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此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做了较为充分准备。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课题的内容和目的, 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学关于问卷设计的 知识设计了“青海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的问卷调查 表”并得到专家的意见后,发放问卷。为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采取 三所高校现场发放、匿名填写、回收的方式,共发放;学生问卷 270 份。其中青 海大学 90 份,收回 90 份,青海师范大学体育系发放 40 份回收 37 份,非体育系 发放 50 份回收 44 份,青海民族大学大学发放 90 份,回收 86 份。三所高校共收 回257份, 回收率 95.1.%, 剔除无效问卷17份, 有效问卷共240份, 有效率 93.3%, (见表 2) 。 表 2 三所大学学生问卷回收统计表 2.2.2.1 问卷的效度检验 为了确保问卷能够反映所研究的内容, 作者采用了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调查问 卷所设计的问题进行了效度分析。为了确保问卷内容的有效性,由青海省 3 名专 家(郜建海教授,李强副教授,马彪副教授, )对问卷进行效度评定,然后根据 专家意见和建议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对修改后最终形成的问卷,三位专家认 为问卷设计能基本反映出问卷的主题,且结构较合理。 2.2.2.2 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的信度采用再测法进行检测,第一次选取三所高校 24 名学生,其中男生 12 名,女生 12 名。于 2010 年 9 月 1 日进行初次测试;相隔 2 周后,于 9 月 15 日再次对上述对象进行第二次测试,将复测得问卷与原问卷进行相关检验,计算 出相关系数 r=0.87,认为回收问卷内容可靠。 2.2.3 专家访谈法 采用专家访谈法,实地到三所高校对三所高校的全部的乒乓球教师进行访 谈。访谈的主要内容有乒乓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