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选择题含答案.doc_第1页
哲学选择题含答案.doc_第2页
哲学选择题含答案.doc_第3页
哲学选择题含答案.doc_第4页
哲学选择题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C近代唯物主义 D宗教哲学 (A)2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D)3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B)4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 B经验主义C不可知论 D二元论(C) 5 “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悬而未决”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可知论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C)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古罗马哲学 B中世纪经院哲学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D17、18世纪资产阶级哲学 (C)7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 (D)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D)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10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B)11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12实践是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B)13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A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B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C精神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的D主体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所实现的 (A)14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是A自然界的产物 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C自在之物 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D)15 “信息是与物质、意识并列的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这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多元论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16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唯心主义的时空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A)17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 (D)1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A存在先于本质 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统一于存在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A)1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20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D)21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 B唯心主义的C形而上学的 D相对主义的 (D)22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A矛盾的观点 B矛盾对立无限性的观点C一分为二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B)2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则是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C)24计算机网络技术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D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25 “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人可以得于长处,也可以失于长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26“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展示的 (B)27错觉和假象的区别是A前者是客观范畴,后者是主观范畴B前者是主观范畴,后者是客观范畴C二者都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范畴D前者是本质的规定,后者不是本质的规定 (B)28 “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规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种观点是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唯物主义决定论 (C)29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A白天和黑夜的关系 B闪电和雷鸣的关系C阳光和植物的关系 D阴电和阳电的关系 (C)30或然率是对A可能性在本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B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一种说明C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D可能性在实践意义上的说明 (C)31对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A唯物主义承认,唯心主义不承认B唯心主义承认,唯物主义不承认C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 (D)32“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B) 33在认识活动的形成中,首要的因素是A认识的客体 B认识的主体C认识工具和手段 D认识工具的程序和方法(B) 34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A主观性原则 B主体决定客体的原则C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D客体依赖主体的原则(C)35“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是越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这句话指的是A自由是必然的根据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C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D必然是自由的限度 (C)36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就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可以防止科学发展受到阻碍C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D必然归结为相对主义 (B)37 根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关系,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B)38“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这种观点是A重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重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B)39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A自然的既定的关系B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C纯粹的功利关系D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的关系 (D)40在真理观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41“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C)42思维方法在本质上就是A实践方法 B科学认识方法C理性认识方法 D纯粹的客观知识 (C)43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D)44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B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C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D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D) 45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传统意识 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 D政治制度 (C) 46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部分是A政治法律制度 B国家政权C国家 D军队 (B)47社会意识形态是指A一切思想观点的总和B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C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思想、观点的总和D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情感、风俗习惯、情绪的总和 (C)48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A前者反映社会存在,后者不反映社会存在B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C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D前者具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 (C) 49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C)50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的性质B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性质C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 (C)51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是要指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A)5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是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C各种社会意识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D)53“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历史机械观点 D历史辩证法观点 (B)5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A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原理B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B)55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A)56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一种动力,它是A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 D历史的有力的杠杆(D)57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A工具和目的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反映和创造的关系 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A)58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这两重性是指A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B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C人既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D人既有社会性又有阶级性 (B)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系中具有哲学基本问题性质的有A天人关系 B名实关系C理气关系 D形神关系 (ABCD)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世界是毫无规律的堆积 B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C“理在事先” D道生万物 (BC) 3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感觉是与外界隔离的屏障B事物是组成该事物成分、要素的组合C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D数学逻辑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的理性的创造 (A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C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AD)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A它是“科学之科学”B它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C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D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BCD)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是:A前者主张科学精神;后者主张科学主义B前者主张科学主义;后者主张科学精神C前者主张人文精神;后者主张人本主义D前者主张人本主义;后者主张人文精神 (AC)7人类世界在内容上是指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B劳动C人的对象世界D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的统一体 (ACD) 8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现了A精神和物质的关系B目的与手段的关系C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 D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BCD) 9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表现为A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C人类世界就是自在世界D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统一和分化 (ABD) 10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B动不是静,静也不是动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AC) 11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A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B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中存在的观念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AC) 12下列各项对无限的含义正确理解的是A无限大和无限小 B在有限之外C在有限之中 D对有限的超越 (ACD) 13下列哪些见解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A按图索骥 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对症下药,量体裁衣D意见支配世界(BC)14“克隆羊”的诞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个“技术的创造物”,引起世界各种媒介的关注。人可以复制生命生物工程学的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A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新的挑战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观点又一次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C证明了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限定 (ABC) 15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B是社会的产物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D人类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 (ABD) 16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纸上谈兵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实事求是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CD) 17在下一命题中,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是A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B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C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D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BCD)18 “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谈B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C割裂了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D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对立起来 (ABC) 19承认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一切唯物主义观点C一切唯心主义观点 D某些唯心辩证法观点 (AD) 20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ABD)21“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论点是指:A偶然性对事物发展不是可有可无B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C历史的必然性是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D历史人物的个人性格对历史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ABCD) 22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C由于温度升高水变蒸气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进化 (ACD) 2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A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B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C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环节的统一D否定是抛弃旧事物 (ABC) 24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人主张“绝对否定”,认为任何肯定都是对辩证法的“背叛”;经过否定,一切对立面都将消灭,剩下的仅仅是“哀落和虚无”。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把否定看作全盘抛弃 B把否定和肯定绝对对立起来C把否定的结果看作发展的消灭 D把否定看作联系环节 (ABC) 25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指A在某一具体的、特定关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B在任何情况下原因和结果的区分都是不确定的C在现实世界的普遍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在世界复杂联系中,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关系中则可能是原因 (ACD)26在下列观点中,正确表明了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条件的有A在现实世界中一切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都是需要条件的B在现实世界中一切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C在自然界中人干预的自然过程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需要人的自觉活动D在人类社会一切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 (ACD) 27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A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客观的 B实践的中介是客观的C实践的过程是客观的 D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ABCD) 28在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的作用表现在A主体选择和设定客体的结果B主体通过认识工具作用于客体,使客体信息被主体所接受 C主体对客体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对客体信息的意义、含义作出解释和概括D主体创造客体信息 (ABC) 29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表现在A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主体反映的超前性C主体反映的创新性D在人的头脑中再现出一个物质世界 (ABC)30主体认识活动包含有选择、重构等成分,这里的选择和重构是指A与客体相符合的选择、重构B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创造性的选择、重构C在主观范围内的选择、重构D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对客体的选择、重构 (ABD)31下列观点包含有唯物主义认识思想的是A“由行而行则知,由知而知则行” B“闻见之知,乃物交而知”C“致知,是吾心无所不知” D“缘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 (ABD)32黑格尔说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不如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说明了A认识来源于经验B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D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 (BCD) 33关于反映、信息和选择的关系,下列论断正确的是A反映、信息和选择是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属性B反映是接受、选择、传输信息的过程C只有人才具有选择和反映信息的能力D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能动选择、加工信息的高级反映形式 (ABD) 34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对实践不起作用 (BC) 35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就是在哲学上坚持A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ABCD) 36下列说法属于唯物主义知行观的是A知先行后 B知行合一C知行终始不相离 D知之不若行知(CD)37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因此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A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不同B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追求不同C价值选择是主观随意的不具有客观性D价值能否实现是主观确定的 (AB) 38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A相对真理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 (BCD) 3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句话在真理观上认为A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B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C真理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性 D真理是发展的,不是凝固的(BC)40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现为A真理强调客体尺度,价值强调主体尺度B真理是一元的,价值是多元的C凡是有价值的都具有真理性D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 (ABD) 41 辩证思维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A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B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C由抽象规定,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 (BCD) 42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痕迹。”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CD) 4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D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CD)44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ABCD) 45以下哪些观点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B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或迟或早必然要相应变化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ABCD)46在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于它所适应的A人类文明程度 B社会阶级利益C社会生产力状况 D社会经济制度性质 (BD) 47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因为统治阶级A掌握了国家宣传工具B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C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在思想和精神上也必然占统治地位D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在思想和精神上也必然占统治地位 (CD) 48文明和文明形态是密切联系而又区别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关系表现在A文明就是文明形态B文明是一个更为抽象的一般概念,文明形态是文明的具体形式C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文明形态标志着文明所具有的独特的特征D社会的文明所达到的程度和状态,必须通过具体的文明形式表现出来 (BCD) 49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德是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B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C个人道德修养的观点 D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法则 (BC) 50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A法律产生于阶级社会;道德比法律古老、长久B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强制性;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传统、教育、习惯来起作用C法律只适用于违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