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策略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策略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策略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策略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策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图书分类号:f830.4 国际图书分类号:336.711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策略研究 硕 士 研究生:邢春晖 导 师:李东教授 申 请 学 位:工商管理硕士 所 在 单 位:哈尔滨市邮政局 答 辩 日 期:2006 年 12 月 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 f830.4 u.d.c.: 336.711 a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of mba the marketing strategy research of postal savings bank in harbin candidate: xing chunhui supervisor: prof. li do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ffiliation: harbin post office date of defense: december, 2006 degree- offering- 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i - 摘 要 邮政储蓄自 1986 年恢复开办以来, 市场占有率已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 后,列在第五位。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邮政金融的风险不断积聚, 却无法得到有力监管;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央财政每年需要支付 300 亿的利息给邮政储蓄,这些问题的发生根源在于目前的邮政储蓄管理模式和 组织结构已经严重不适应其业务发展,因此加快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组建邮 政储蓄银行势在必行。2006 年 6 月 23 日,中国银监会正式宣布批准筹建邮 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初,正值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之际,国 内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使邮政储蓄银行面对一个市场竞 争日益激烈的局面。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情况,分析了邮政储蓄银行在哈 尔滨市场上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采取 swot 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哈 尔滨金融市场上的外部环境和市场机会。在此基础上,对哈尔滨市场进行细 分,对不同阶段的客户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了以哈尔滨市场上的中小企业和 广大普通群众为目标市场,提出了“打造老百姓身边的绿色银行”的市场战 略,采取扩大郊县市场优势和保持市区市场份额的市场策略,谋求邮政储蓄 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成功。 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具体实施措施是在“顾客满意”的基础 上,通过不断地改进和推出产品与服务,科学地制定价格标准,同时选择适 当的媒体和宣传方式,实施整合传播,进一步借助现代营销方式,建立有效 的营销体系, 完善营销渠道, 确保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邮政储蓄银行;swot 分析;市场营销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ii - abstract with the restoration of postal deposit since 1986, its deposit savings possessing market rate is the fifth, which follow the four native commercial banks. the postal deposits business develops so rapidly that the government must pay 30 billion yuan interests to postal deposit every year, and finance risks of postal deposit will be added. these problems result from which th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of postal deposit are not adapted to its business developments. so,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postal deposit system and build postal bank of china. on june 23, 2006,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declare that it commit to set up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just it is the time when china opens its finance market to the world. with other commercial banks and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entry,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will face the finance market of harbin , in which the banking competed drastically. this essay concludes development status of both native postal deposit and foreign postal banks. and analyze both macroenvironment and microenvironment of harbin. then uses swot method to deeply analyze competition situation on harbin finance market. on this basis, subdivides harbin finance market, and research customers of different levels. further more, makes the target market on small enterprises and ordinary people, and makes market strategy to provide a healthy bank for ordinary people. to be succeed in widening harbin finance market by expanding suburban market and keeping urban market. to widen harbin finance market,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should be based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rough improving product and providing services, flexibly setting down price standards. simultaneously chooses appropriate media combination and drumbeating method to perform integrated advertising.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marketing method, establishes effective marketing system and improve marketing channels,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will be succeed in widening harbin finance market. key words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swot method; marketing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iii -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 1 章 绪论 . 1 1.1 问题的提出 . 1 1.2 国内外邮政银行的发展状况 . 2 1.2.1 国内邮政银行的发展状况 . 2 1.2.2 国外邮政银行的发展状况 . 4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7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7 第 2 章 邮政储蓄银行的相关内容及其拓展哈尔滨市场的理论基础 . 9 2.1 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 . 9 2.2 邮政储蓄银行的特点 . 10 2.3 市场营销理论 . 11 2.3.1 营销观念的演变 . 12 2.3.2 营销活动中的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策略 . 13 2.3.3 市场营销战略 . 15 2.3.4 市场策略 . 15 2.3.5 4ps 营销组合及其重要性 . 18 2.4 本章小结 . 19 第 3 章 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营销 环境分析 . 20 3.1 宏观环境 . 20 3.1.1 政治和法律因素 . 20 3.1.2 经济因素 . 21 3.1.3 社会文化因素 . 21 3.1.4 技术因素 . 22 3.2 微观环境 . 22 3.2.1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22 3.2.2 竞争对手分析 . 24 3.2.3 客户分析 . 31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iv - 3.3 swot 分析 . 32 3.4 本章小结 . 36 第 4 章 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策略与实施 . 37 4.1 策略的制定 . 37 4.1.1 市场细分 . 37 4.1.2 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定位 . 41 4.1.3 战略目标 . 42 4.2 策略与选择 . 42 4.2.1 目标市场策略 . 43 4.2.2 市场竞争地位与策略选择 . 43 4.2.3 市场竞争策略 . 43 4.2.4 市场发展策略 . 44 4.3 策略的实施 . 44 4.3.1 顾客满意策略 . 44 4.3.2 产品策略 . 46 4.3.3 价格策略 . 47 4.3.4 渠道策略 . 48 4.3.5 促销策略 . 49 4.4 本章小结 . 51 结 论 . 52 参考文献 . 53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56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56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 56 后 记 . 57 个人简历 . 58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1 - 第 1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邮政储蓄自 1986 年恢复开办以来,截止到 2005 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 到 1.3 万亿元,邮政储蓄的网点有 3.6 万多个,储户数量为 2.7 亿户,存款余 额市场占有率达到 9.56%,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和中国银行之后, 列第五位。 2003 年 8 月 1 日, 邮政储蓄存款实行新老划段, 此后新增的储蓄存款资金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用, 原有的存款 (约 8290 亿元) 继续按 4.131%的利率转存人民银行。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邮政储蓄与邮政 企业混合经营管理的体制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导致邮政金融的风险不断积 聚,另一方面加重了中央财政负担,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央财政每年需要支付 300 亿利息给邮政储蓄。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目前的邮政储蓄管理模式 和组织体系已经严重不适应其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因此加快邮政储蓄体制 改革,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势在必行。2005 年 7 月 20 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 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 ,其核心之一是成立邮政储蓄银行。2005 年底, 国家邮政储汇局向银监会递交了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申请。2006 年 6 月 23 日,中国银监会正式宣布批准筹建邮政储蓄银行,并要求在 6 个月内筹备完 成。邮政储蓄银行这个银行业的新生代即将以全新的面容出现在中国的金融 市场上。 邮政储蓄银行有其独特的特点,作为一个新成立的银行,拥有自己的金 融产品,在银行业的市场份额上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具有一定的规模,拥有相 当数量的客户群。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还是第一次,因此它的发展方 向只有两个: (1)不断壮大,进而吞并或并购其他规模小的银行; (2)不断 萎缩,被其他规模较大的银行吞并或并购。邮政储蓄银行要想健康地成长, 只有充分把握市场机遇,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从而争取到更多的市场 份额。 中国在加入 wto 时承诺,将在 2006 年底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 务。早在 2005 年 12 月中国就已批准了包括哈尔滨在内的五个城市的外资金 融机构办理人民币业务。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放开,将有更多实力雄厚的外 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进入哈尔滨市场。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邮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2 - 政储蓄银行作为一个银行业的后进入者既要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角逐,又要 与应对资银行的冲击。 如何以客户的需求作为切入点, 寻找潜在的市场机会, 制定出相应的市场策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不断 壮大自己的实力,成为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初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典型的内陆省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 同时也是老工业基地。在国家制定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后,又提出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这为黑龙江省加快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邮政 储蓄银行在哈尔滨市场的储蓄额度占到全省的近四分之一,因此如果能够有 效地拓展这一市场,势必会带动邮政储蓄银行在黑龙江省其他城市的顺利发 展。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目的之一在于将通过邮政网络收集的资金回笼到农 村,更有力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所以邮政储蓄银行在哈尔滨市场 上的发展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整体提高黑龙江省经济的全面发 展。由此,邮政储蓄银行能够有效地拓展哈尔滨市场将是邮政储蓄银行在黑 龙江省顺利发展的关键。 1.2 国内外邮政银行的发展状况 邮政储蓄在恢复开办的 20 年后被批准成立银行, 而国外的邮政储蓄银行 发展得较早,也就积累了很多经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 之处,结合国情和自身特点,将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成现代金融企业。 1.2.1 国内邮政银行的发展状况 国内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代办阶段 中国邮政储蓄始办于 1919 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银行 于 1951 年委托邮政部门代理储蓄业务,1953 年停办。1986 年,为充分利用 邮政网络筹措资金,国务院恢复邮政部门代办储蓄业务。存款全部缴存人民 银行统一使用。通过为人民银行代办储蓄业务,人民银行支付手续费。这时 开办的业务仅为活期和定期存款,而且网点在办理业务时是手工操作,1986 年末,邮政储蓄的存款余额为 5.64 亿,市场占有率仅为 0.4%。 (2)转存阶段 1990 年,邮政储蓄存款由代办改为全额转存人民银行,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3 - 双方协商确定存款利率。2003 年 8 月 1 日,邮政储蓄存款实行新老划段,此 后新增的储蓄存款资金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用,原有的存款(约 8290 亿元) 继续按 4.131%的利率转存人民银行。 这时邮政储蓄开办的业务种类范围也在 逐步扩大,尤其是在实现了营业网点全国联网后,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 开办了代理类的业务,邮政储蓄的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在这期间,1989 年 存款余额突破 100 亿元,1995 年存款余额突破 1000 亿元,2004 年存款余额 突破 10000 亿元1。 (3)成立邮政储蓄银行阶段 2005 年 7 月 2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并原则通过了 邮政体制改革方案 , 方案中要求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 2005 年底,国家邮政储汇局向银监会递交了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申请。2006 年 3 月,湖北和福建作为试点被批准开展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真正打破 原有的“只存不贷”的经营模式,邮政储蓄银行已初见雏形。在开办小额贷 款的短短一个月内, 湖北省发放贷款达 1000 万元, 福建省的发放贷款额度为 999.14 万元。2006 年月,中国银监会监管四部正式成立,主要负责对政策 性银行、邮政储蓄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实施监管,这标志着邮政储蓄银行已 经步入具体实施阶段。2006 年月 23 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在“2006 中国金融高峰会”上透露,筹建中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获得国务院批准。 2006 年 6 月 23 日, 中国银监会正式宣布批准筹建邮政储蓄银行, 并要求在 6 个月内完成筹备工作,同时允许邮政储蓄银行新开办外币储蓄和质押贷款业 务、代销开放式基金和铁路建设专项融资。 邮政储蓄自恢复开办的 20 年来存款余额飞速发展, 其市场占有率也是突 飞猛进。 表 1-1 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及市场占有率表 年份 存款余额(亿元) 市场占有率% 1986 5.64 0.4 1989 100.34 1.96 1995 1016.7 5.45 1998 3065 6 2001 4578.9 7.1 2004 10787 8.99 2005 13000 9.56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4 - 5.64100.34 1016.7 3065 4578.9 10787 1300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986198919951998200120042005 存款余额(亿元) 图 1-1 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图 0.4 1.96 5.45 6 7.1 8.99 9.56 0 2 4 6 8 10 12 1986198919951998200120042005 市场占有率 图 1-2 邮政储蓄市场占有率图 资料来源:中国邮政网、中国邮政年鉴 1.2.2 国外邮政银行的发展状况 (1)日本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状况 日本邮政金融业务是在邮政省的直 接领导下,已有百年历史,近 20 年得到极速发展,博得了“第二财政预算” 的美誉。现在,日本约有 24000 个邮政局、所可提供邮政金融服务,邮政储 蓄占日本个人金融资产比率的 20%左右。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5 - 日本邮政储蓄一直大力发展多用途家庭账户业务。工薪储蓄和对公用事 业机构支出自动划转,是多用途家庭账户业务中的两项主要的服务项目,这 两项服务不仅可以促进用户把邮储账户作为家庭的主要预算账户,而且可以 吸引更多的定期储蓄和货币市场存单。 日本邮政储金局自 1988 年起代销政府 债券和政府定期存款券,由于政府债券的利息较高,因而极大地促进了居民 使用邮政金融服务。其经营目标: 为稳定民众的生活,提供简便、安全的 储蓄和汇兑服务; 充分利用所吸存资金,于 1998 年 6 月,废除邮政储蓄 资金在资金运用部的寄存义务, 并于 2001 年 4 月实施邮政储蓄资金的全额自 主运用。 (2)荷兰邮政银行的发展状况 1968 年以前,荷兰的邮政、电信以及邮 政金融都作为隶属于政府管理的三个服务部门。1968 年,邮政金融服务部门 进行了公司化和股份化的改革,荷兰邮政银行成为独立经营、行政上接受财 政部监管的金融机构。 1986 年,荷兰邮政银行成为上市公司,但政府仍持有 40%的股份。1991 年,荷兰邮政银行与本国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及一家商业银行合并,成立了 荷兰国际集团(ing) ,ing 是目前国际金融领域中颇具影响力的金融集团。 荷兰邮政银行与邮政部门分离后,双方仍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邮政银行 继续租用邮政机构的网点办理金融业务。1993 年以后,双方组建了一家各占 50%股份的合资公司,实际上是一家投资物业管理公司,原有的网点和新建 的网点都作为该公司的物业进行管理和经营。邮政和银行都是网点的用户, 各项业务在网点推出时,都要进行严格核算,并按规定标准向网点经营公司 支付费用。 (3)德国邮政银行的发展状况 1988 年,德国实行邮电分营,成立了邮 政、电信、邮政银行三个独立的部门;1995 年 1 月,德国邮政改为国有的有 限责任公司,并成立市场监管机构;1997 年,德国邮政与邮政银行联合,德 国邮政持有邮政银行的 17.5%的股份;1998 年 1 月 1 日,德国邮政的专营权 被大幅降低;1999 年,德国邮政拥有了该国邮政银行 100%的股份;2000 年 11 月,德国邮政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公开上市。根据相关法律,德国邮政 至 2007 年 9 月 31 日是德国惟一的邮政普通服务承担者。为保证邮政普通服 务,给德国邮政以专营权。2004 年秋,德国邮政准备将德国邮政银行部分股 权首次公开上市。上市后,德国邮政仍将保留邮政银行大部分股权。 (4)法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状况 法国邮政金融业务局从属于法国邮 政。法国目前开办的邮政金融业务包括国民储蓄、邮政汇兑、邮政支票、代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6 - 办保险、代理债券、资产业务等 6 大类 100 多种。法国邮政金融在法国金融 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拥有 17000 个网点,占全国金融网点的 44%,居 全国第一位;储户数占全国第二,有 1000 万个自动转账和 2800 万个储蓄户 头;储蓄总额为全国第三,约 1950 亿欧元(约占全国储蓄总额的 9.2%) 。法 国政府非常重视邮政金融的发展,对邮政金融业务实行优惠利率和减免税政 策。2004 年 1 月 28 日,法国参议院通过了邮政自由化法案,同意开放国内 邮政市场,2005 年起,法国邮政也可以开办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目前,法 国邮政已开始着手筹建邮政银行。 这几个国家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成功经历都有为我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 借鉴的可贵之处,分别是: (1)德国推进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循序渐进 目前我国邮政储蓄体制改 革的方向正是参考了德国邮政储蓄体制的改革进程,先是在邮政与储蓄分账 经营的基础上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再将国家邮政局改制成股份集团公司控股 邮政储蓄银行,最后是让邮政储蓄银行上市。 (2)日本为未来邮政储蓄银行确立的合适经营目标 参照日本为未来邮 政储蓄确立的经营目标,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未来的邮政储蓄银行的 经营目标也应包括两个方面: 方便广大群众, 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金 融服务需求; 保持国家的金融稳定和支持国民经济发展。 (3)法国构建有效的金融产品营销体系 在法国,金融产品通过三个层 次的销售渠道实现。 表 1-2 法国邮政储蓄金融服务产品三层营销体系 第三层 5 个特别金融中心提供特殊金融服务 第二层 24 个金融中心提供比较复杂服务 第一层 1.7 万个网点提供简单服务 在法国邮政职工中,有 6000 个专职营销人员,即财务顾问,在规模较大 的营业厅内设有专门的办公室, 接待有不同需要的用户。 有 8000 名兼职金融 营销人员,在规模较小的营业厅开展营销工作。为了组织好金融产品的营销 工作, 专门设有 1100 多名宣传员,同时还有 400 名专门负责全国大宗金融业 务的人员。 (4)荷兰正确处理邮政与邮政储蓄的关系 荷兰邮政银行与邮政部门分 离后,双方仍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邮政银行继续租用邮政机构的网点办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7 - 理金融业务。1993 年以后,双方组建了一家各占0%股份的合资公司,共 同建设、管理、拥有和使用网点。邮政和邮政银行都是网点的用户,各项业 务在网点推出时都要进行严格核算,并按规定标准支付费用。我国邮政储蓄 银行成立时也需与邮政建立合资的物业公司,共同管理原来和新建的网点, 以解决分家时因网点划分、归属和使用等方面产生的矛盾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时正值中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之际,而 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也已见成效,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 也在金融市场上也想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新生代,独立经营 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引入市场营销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出 发点。其目标是综合的,不仅要在当前的哈尔滨市场上实现利润,而且要了 解市场,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不仅要谋求邮政储蓄 银行在哈尔滨市场实现的微观利益,而且要谋求对社会做出贡献,在公众心 目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 (1)关注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全过程,结合国情和自身的特点,借鉴国 外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为邮政储蓄银行在哈尔滨市场上的发展起 到铺垫作用。 (2)研究市场策略理论,导入市场营销理念,对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 滨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3)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现有的和潜在的市场机会,进行正确 的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策略,对于邮政储蓄 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在第一章中提出了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重要性,分别介 绍了国内和国外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情况以及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近一步 指出了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邮政 储蓄银行成立的全过程和邮政储蓄银行的特点,以及现有的拓展哈尔滨市场 的理论依据。第三章具体分析了对邮政储蓄银行在哈尔滨市场上所面临的宏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8 - 观环境、微观环境,正确评价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内部优势,了解自身 的劣势和潜在的威胁,为制定市场策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四章在市场细 分的基础上,确定了目标市场,从而也制定出了企业的竞争战略,结合自身 特点,选择了适合企业发展的市场策略,通过各种营销组合的实施,保证邮 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顺利进行。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9 - 第 2 章 邮政储蓄银行的相关内容及其拓展哈尔滨 市场的理论基础 邮政储蓄银行是个新诞生的金融企业,它的成立正是中国金融市场顺应 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结果。研究邮政储蓄银行成 立的全过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可以掌握邮政储蓄 银行成立之初的综合实力。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不仅要面对国内其他商业 银行的竞争,同时随着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还要面对外资银行对其市场 地位的冲击。在宏观发展政策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深入了解市场需求, 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将是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的关键,而现有 的市场营销理论将是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哈尔滨市场最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基 础。 2.1 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 近几年来,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邮政储蓄与邮政企业混合经营管理的 体制问题日益突出,各种风险难以防范,特别是邮政储蓄新增资金自主运用 后,由于邮政储汇局只是邮政一个内设职能部门,而非独立法人机构,邮政 储蓄体制与风险管理的矛盾日益加深,突出表现在: (1)邮政储蓄无法依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和商业银行运行管理要求建立 健全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2)由于国家邮政储汇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渠道难 以得到灵活拓宽,随着新增储蓄存款快速增加,资金运用难的问题突出; (3)邮政储蓄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从业人员与邮政混岗作业、频繁换岗 等问题严重,缺乏金融从业经验及专业化管理; (4)邮政储蓄机构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不清,财务与邮政混合,管理责 任难以落实,监管难以深入查处。由此,一方面导致邮政金融的风险不断积 聚,对资金的违规操作事件日益增多,同时银监会对此无法进行有力监管; 另一方面加重了中央财政负担, 由于 2003 年 8 月 1 日前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 存款约有 8290 亿元,按年利率 4.131%计算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央财政每年需 要支付 300 亿利息给邮政储蓄;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10 - (5)由于邮政储蓄设立之初的目的是要利用邮政网络来筹措资金,而邮 政储蓄网点的三分之二在农村, 从农村吸储来的资金却无法回流到农村去7。 一边是快速增长的资金不能充分利用,一边是农村的发展需要资金却苦无来 源。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势在必行。 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可谓一波三折。 早在 1999 年国务院和人民银行已批 准成立邮政储蓄银行,但是由于利润丰厚的电信业务刚刚从邮政部门中剥离 出去,剩下业务中收入最多的就是邮政储蓄,在总体业务收入中占到 47%, 出于对体制、利润等诸多因素的考虑,邮政部门拒绝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在 2005 年, 邮政体制改革方案通过后,最终决定成立中国邮政集团,邮政 储蓄银行作为其下属的全资子公司,与邮政业务分开,进行独立核算,其利 润仍归中国邮政集团所有。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主要以批发、零售业务和 中间业务为主,旨在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它将与其 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2 邮政储蓄银行的特点 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是由中国邮政集团控股的股份制金融企业,仍使 用原有的邮政营业机构办理业务,邮政集团直接获取利润,因此它有以下几 大特点: (1)体制的转变 邮政储蓄原来只是邮政企业中的一个职能部门,其运 营与管理是在邮政企业领导之下,其利润的分配也是由邮政企业统一管理。 而邮政储蓄银行将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公司 治理原则,建立独立的法人治理机构、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制度,依照商业银行运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2)经营模式的转变 邮政储蓄以往的经营模式是“只存不贷”,利润来 源是储蓄存款的利差收入, 尽管在 2003 年储蓄存款资金开始自主运用, 而原 有的存款利息收入也相当可观。同时由于邮政储蓄非金融机构的身份,致使 银监会对其资金违规操作的监管不到位。而邮政储蓄银行的运营将按照公 司法 、 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中的规定进行,独立自主、自 负盈亏,并由中国银监会监管其经营活动,其经营活动将更加专业化和尖端 化。 (3)拥有可以直接利用的丰富资源 邮政储蓄原有的网络、营业机构和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 11 - 运营资金都是邮政储蓄银行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邮政储蓄拥有金融网、物 流网和信息网三网合一的丰富网络资源,而且这些网络四通八达,可以延伸 到中国的各个角落,甚至还可以延伸到国外。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将迅速被 邮政储蓄利用, 利用网络的互动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争取到更多的客户群。 邮政储蓄现有营业网点 3.6 万多个,汇兑网点 4.5 万多个,是营业网点最多 的金融机构,在其他商业银行基层机构逐步收缩的情况下,这种优势更为明 显。尤其是在县城和农村,汇款转存到邮政储蓄率达 70%以上,这为开展零 售金融业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且,邮政储蓄已实现全国通存通兑,共有 atm 机 6827 台,pos 消费业务已扩展到国外,与全球 30 个多个国家进行联 网开办西联汇款。在 2003 年 8 月新老存款划段后,存入央行的约 8290 亿元 资金将按比例分五年逐步撤出,同时在 2003 年 8 月后新增的储额约 2000 亿 也将注入金融市场,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开展同 业拆借、小额质押贷款、购买政府及金融债券。政府债券资金由中央政府用 于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金融债券资金由中央银行再贷款给农业发展银 行,专项用于“三农”经济发展的公共设施建设7。 (4) 资产质量优良 邮政储蓄在 2003 年 8 月后自主使用资金, 主要用于 进行风险小的投资如购买国债等,因此没有形成不良资产,与其他商业银行 高不良资产率相比, 邮政储蓄银行将是未来金融市场上资产质量最好的银行。 (5)可规避政策风险 由于邮政储蓄银行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被批 准开展高风险、大额度的企业贷款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利用资金融资, 增加生息渠道,以应对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更好地迎接金融市场开放所带 来的市场挑战。 (6)仍需对邮政给予补贴 邮政储蓄业务的恢复开办是伴随着中国邮电 业的改革而出现的。中国邮政与其利润大户中国电信分开后,很多负担重、 利润低的业务交由中国邮政经营。邮政储蓄一直是中国邮政的后勤给养,扶 持邮政的发展。在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初期,其利润还要对邮政给予补贴,这 也是邮政储蓄银行特有的。 2.3 市场营销理论 邮政储蓄银行在哈尔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如何扩大市场 范围却是经验缺乏,而研究现有的市场营销理论将作为其组织和实施有效营 销活动的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