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9篇_第1页
《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9篇_第2页
《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9篇_第3页
《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9篇_第4页
《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一):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如果我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举,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写出了人与永恒、善良丰富高贵、守望的距离等脍炙人口作品的著名学者周国平,在应对语文教改,发出了以上肺腑之言,在我听来是如此震聋发聩。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二):语文课的目的让作者对自己所写的文章做一次深度剖析,来一次文本测试,所得分数勉强及格,甚至还比不上一个初三女生的测试结果。看上去似乎可笑又荒诞。但这却是发生在著书颇丰,影响了几代人的作家周国平身上一件真实的事情。也正是这件由作者本人自述的,看上去十分怪诞有趣的真实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一不小心就激发了我对这本长江文艺出版社所发行的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极为强烈的好奇心。从朋友那里听得这么一句:“男读王小波,女读周国平。”周先生的文章以其文字的细腻,思想的感性,再融之以对哲学的思索,牢牢地吸引了一票文艺青年。当然最早接触他的文章,就是得自友人所赠之守望的距离。尤记当时的震撼,原来文字是可以这么优美地呈现,道理是可以这样来讲述。从其文字中似乎看到了一位温温尔雅的男士将他的人生感悟不急不躁娓娓道来。相隔十年,而今再拿到他的书籍,似曾相识,却又有了些许不同。本书共收录周先生文章计73篇。前70篇皆为其昔时所著之散文,后3篇则为周先生专论语文而著。虽然都是散文,又有些许不同。前55篇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小编悉心收录自不同省份语文试卷的试题中,不仅如此,亦随之附录了试卷中的题目,一并附录周先生对各学校所出题目的思考评注。后15篇散文则收录进了不同省份所版的语文教材中。虽然没有附之以随文思考,我们亦能从这些散见于各类教材中的文章,体会周先生行文之美,自然激发对人生的多重思考。本书看上去似乎只是对试卷及教材中出现的周国平先生散文的一次简单整理收录,实则紧紧轻围绕一个问题引人思索:语文课的目的何在?在语文试卷中,大家并不陌生的就是大量的阅读理解题,给出某段作家的文章,再针对文章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从而让人给出答案。从题山题海中走出来的学子们,做到这类题目的时候,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归纳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拆细了分析写作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等。语文测试在这里成为了一种衡量获得知识多少的手段或是测试我们真实理解能力高低的工具。而这一切皆为周先生所否定,他认为语文课的目的应该是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与是否牢记这类知识没有什么关系。无论是课文阅读还是文本测试,都应该把重点放在调动和增加学生的心灵积累上,以此促进学生的心灵生长。他认为课文课的使命有二,其一是母语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读、想、写;其二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亦即前面所说的心灵上的生长。由此,他在编辑收录的这些出自于试卷中他曾写过的文章后面,一一作了评注,对试卷出题的好坏,皆如实表达了他的看法。不管其看法如何,试卷题目与他的看法两相对比,对正在阅读的读者而言,又不啻于一次心灵上的冲击,再次引发我们的思考。阅读应该是一件主动理解的事,而不应该是强迫被动去分析理解。当然从中,我们亦能看出周国平先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关注,亦希望通过他的思索评注,进一步引发语文教育界对语文教学和测试体系的探索。最后就以周国平先生的文字作结吧: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我想,语文课的目的也许应该如此吧。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是一本我很想也很愿意去说一说的书。 首先读者的定位,编辑的推荐定位是中学生和一线语文教师及工作者,我略读一遍,精读一遍,再读一遍,这样三遍读下来,对于这本书我是应该有发言权的,我以为这本书的定位应当不止是学校语文教育,它适合所有想爱文学和热爱文学的读者。 我们时代进入了全民写作时代,网络博客日记简书美篇等流行,说明了人人都有表达的欲望,都在寻求一种认同的共鸣感。如何写如何读如何提升,这些问题不只是中学生语文教师要面临的问题,更是那些文字爱好者迫在眉睫想要知道的答案。并且这里的答案很详尽,比如如何写这方面:平淡的境界讲的是散文的写作,并没有故作高深,而是一尾鱼的清炖之喻,娓娓道来,轻松阅读中自然懂得散文之道;怎样做到从小见大怎样通过叙事来说理则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发现和感悟生活并且把它表达出来。 编辑的定位当然是最有道理的,本书精选的55篇阅读试题,都有周国平老师的精心批阅,我们应该庆幸,周老师不是民国人物,所以我们今天能够通过这本书与作者直接对话,在对话中理出阅读的方法来,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解读方式,让读者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从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读出更多的东西: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告诉我们去除浮名虚利的遮挡;丰富的安静爱还是被爱讲做人的指引;交往的质量告诉你如何交往这里有丰富的智慧,这里有思想的闪光“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这样睿智的语言比比皆是,读进去了,你会收获更多。 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老师再赘述一句,这本书是我目前见过的惟一本可以与父母共读、与姐妹兄弟共读、与朋友共读,更是可以师生共读的好书,值得推荐,与君共飨:“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愿我们的语文教学去除功利,一起引领心灵成长。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四):标准答案没有标准答案虽然,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但是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我们的中学试卷上,必定出现过的一道题:请分析,鲁迅所说的“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这个小,指的是什么?于是,同学们纷纷挖掘内心,痛思过去,站在人民、历史的高度,去猜测迅哥到底想了什么!这很重要,因为,如果猜不到,就拿不到分数。我们现在知道了,这,没有任何意义。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种教育的结果,不会产生哲学家、思想家、创新者,只会制造一台台猜测标准答案的机器。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五):语文不只是知识在这本书中,作者周国平选取自己进入中学语文试卷、课本的作品70篇,对入选的文章做了分析点评,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本书亦收入作者讨论语文教育的论文,对语文教育提出了中肯建议。说到语文的标准答案,我不由自主的回想起高中时的那些让人背的晕头转向的答题模板什么描写景色的作用啊,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啊全部抄完大概要十几页纸,各种答题规范让人记得更是头昏脑涨,做题时,就抱着笔记字字句句地在文中找合适的句子。但是,用这样的方式学出来的语文,是真的语文吗?那样生拉硬靠出来的所谓标准答案,真的就是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吗?我们那一届的同学都抱着这样的疑虑,但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却也只能在刷题的大道上一路狂奔。说来,虽然自己已经度过了那段岁月,但是对于语文到底是什么抱着很大的怀疑。百度百科上对于语文的定义是这样的:语文是听、说、 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一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运用 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一是记忆和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知识,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化学。在这本书里,周国平强调了一点语文绝不只是知识。其一,即使你在逻辑上正确地归纳了文本的中心论点和段落大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知识),也不等于理解了文本,因为好的文本的意义远远大于这一点儿知识。其二,知识有标准答案,文本的意义则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好的文本的意义一定是开放的,因此真正的理解也一定是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可是,标准答案的存在却逼迫学生只能作被动的理解,把注意力放在揣摩可能的答案上面,阻塞了主动的积极的理解过程。我们必须明白语文这门学科并非只需要大家认知中所谓的“死记硬背”,语文也是需要人们去理解的。我们要知道,理解是接受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而成功的理解就是有效的对话。一方面,文本是好的文本,有丰富的内涵,有充分的开放性。另一方面,接受者是好的接受者,有丰富的心灵积累,有充分的理解力。因此,二者之间能够最充分地相互作用,实现最大限度的视域融合。所以,在周国平看来,语文必须要改进。第一必须选择好的文本,不但要有值得去理解的内涵,而且要契合学生心灵积累的一般情况。务必杜绝假大空的文本,那种东西既没有可供理解的内涵,在学生的真实经验中又没有对应物,只会麻痹和败坏心灵。第二要改变教学和测试方式,总的精神是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测试对文本的理解,周国平主张用两种方式,一是写评论或读后感,二是设计出能够激发独立思考的试题,这样的试题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在这两种方式下,评判的标准都是看有无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能否言之成理。经由这样高品质的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接受者的心灵积累都在增长。纵观人类的精神历程,优秀书籍的传播和优秀心灵的成长的确是同行并进的。至于考试,我们都知道,是为了检测我们的学习水平。但是语文考试的标准答案真的就一定完全正确吗?所谓的标准答案,并不是因为这些答案就是最完美的,而只是教育界认为最标准罢了。出现这些标准答案的原因,也并非是让我们学生去背什么答题模板,而是为了让语文老师改卷时有个参照物。只不过时间久了,为了同学们的分数,任课老师们开始总结这些标准答案,渐渐也就成为了现如今的答题模板。事实上,在自然的阅读状态中,学生哪里会去关注主题思想、段落大意之类的东西,他如果读得兴趣盎然,内心必有一种共鸣或者抗争,而这正是他的理解力得到了充分动员的表现。现行语文课的问题就在于违背了这种活泼的自然状态,人为设计一套死板的方式。语文课有两项使命。一是母语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读、想、写。二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亦即上文所说的心灵的生长。在实际的教学中,二者是不可分的。教材是基础,应该既是优秀的母语范文,又有纯正的人文内涵。无论母语的训练,还是人文素质的培养,都是通过阅读好作品受熏陶的过程。理解不是孤立的能力,它是在熏陶中不知不觉形成的,语文测试所测试的实际上就是熏陶的效果。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也希望这本书能够达成它被创作出来的最重要的目的成功地改革现在死板的语文学习方式。也许,这段路不会太容易,但希望所有看过这本书并产生了共鸣的人们都能为之共同努力!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六):语文考核之探索所谓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自叶圣陶创立“语文”之后,语文才逐渐发展成为一单独的学科。而语文的考核方式也在多年来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不过对于某些主观题的考核方式,目前仍有较大的争议,就是是否应该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若有标准答案则有禁锢思想之嫌,若无标准答案则无法进行标准化考核。关于这个问题,周国平给出了他的答案。我中之文与文中之我前阵子在网上看见一个事例,某同学经常写文投稿,在外大有名气。某次考试,阅读理解的题目竟然是自己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于是窃喜,以为可以拿高分。等试卷发下来,竟然多处扣分。心中不忿,找老师理论。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极为罕见。也曾多次看见某些文学大家“重做高考题”然后被判零分这样的事情。然后以此来说明语文主观题的“标准答案”实际有多么荒谬。曾经我也认为最懂文章的实际上是作者本人。直到我在大学“文学理论”课上,学到了“文中之我”与“我中之文”。所谓“我中之文”,便是作者心里的文章。作者对自己的文章有着自己的理解。某些埋设,某些暗喻褒贬亦或者确无深意。总之,这里的“我中之文”便是文章尚未经过读者阅读之前的文章,其内涵仅仅只有作者心中的内涵。所谓“文中之我”,便是读者心中的作者。这两者当然可能有着天差地别。文学是现实的投影,而文学解读又是文学的投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受制于读者的教育水平,生活经历以及时代背景当然会对文章有着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甚至会超出作者要表达的意义之外。这也是不难理解的。语文考核之探索书中的对语文主观题考核方式的指摘实际上并无道理。原因就在于以上的理论。这在本书序言中作者已经说明了。作者证明自己观点的思路是这样。直接用事例来说明“我中之文与文中之我”的道理。表明所谓“参考答案”既不是作者的“我中之文”也不是读者的“文中之我”。这样以一来就把其荒谬性完全表明了。既然证明了这种考核方式的荒谬,作者也要提出解决之道才行。关于这个问题,作者在本书的最后的部分“周国平论语文”这个部分进行了阐述。既然是主观题,除了做题主观,判题也主观。作者认为“语文课应该重点鼓励真正有文学和精神的含量的东西,不要把语法的东西看得太重要。”在书中也不乏某些开放性题目受到了作者的赞赏。这些开放性问题题型非常多,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这也是作者所倡导的。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七):读后感受读后感受: 1、被选作阅读理解的文章比较类同,议论文,主题基本就是周国平最关注的焦点:灵魂、精神、独处,如果想看这方面的内容,建议去看他的灵魂只能独行各自的朝圣路 2、作为阅读题,周国平非常反对抠字眼、玩文字游戏的客观题,如选择、判断;次之是归纳题;最推崇的是主观性的开放题,总强调不宜有正确答案。但是,不知道他有没有考虑到阅卷的难度 3、作为一本书,内容稍显冗长,用不了55篇,30篇左右就很能说明问题了4、试卷中的阅读理解,毕竟是考试,一定考到知识点及其应用,比如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等,选用的周国平的文章几乎都是随笔,论证方式并不严谨和规范。5、对孩子来说,阅读理解毕竟是种考试题型,应试的训练必不可少,这是家长和孩子必须清醒认识的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八):标准答案?不仅仅有一个答案一本类似 高考语文卷儿阅读题的感觉。现实给出一篇文,然后给出问题,结合问题给出答案,其实 标准答案真的不仅仅只有一个。随手读到的這一篇叫 愉快是基本标准。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读了这么多的书,要是有人问你 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作者说他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其实,本没有读好书和读坏书的分别,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的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的畅销,如果读这本书没有让我感觉到愉快,那么,这本书我宁可不去读。对啊,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能去太在乎是否愉快,但凡是出于性情去做的事情,就仅仅是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成了最基本的标准。但是,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视读书为完全的苦事,我们那边可以有把握的判断它是失败的。自己很喜欢的一篇叫【波兹曼的诅咒】谈到波兹曼,知道他的朋友肯定知道他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这一本关于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没有人能够哦否认电视机带来的便利,可是往往问题就夹杂在这其中,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波兹曼在书中有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还以 文字为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是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以电视为主要媒介的时代,它是忌讳思考的,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可是不管波兹曼怎么说,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确实全世界性质的。换句话说就是,文化即娱乐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的不争的事实。在后记里,周国平说 要是他是语文老师,他希望学生是有独立自主的思想的,而不是仅仅只为一个标准答案而死记硬背的书呆子。他想感受学生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的见解,这是比标准答案要可贵百倍的东西。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九):标准答案说不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当代著名学者、作家,译作和著作颇丰,前者主要与哲学研究有关,后者则主要囊括散文、随笔、诗歌、纪实作品等。如此种种,的确是个人物,但我对他这个人其实并不熟悉,唯一熟悉的便是某些出现在语文试卷上的他的文章。最近在读的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便选取了周国平近些年被收进中学语文试卷、课本的70篇作品,并由作者本人根据自己入选的文章,进行针对性分析点评,从而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主题内容。在书里,周国平探讨了目前语文教育的不足之处,并对语文教育提出了中肯建议。他认为要想真正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当前的语文教学和测试方式必须做出改变,因为语文课的初衷就是要重点鼓励真正有文学和精神含量的闪光点。相信每个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提起语文课都会一脸头疼,老师授课枯燥乏味,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作为一门母语学科,语文对学生的要求实在太高,暂且不提写一次作文是怎么折磨人的,单说阅读理解这一项,就教人直冒汗。语文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阅读的积累,还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以及放在不同语境下的字词含义。而且很多时候,语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谓的标准答案其实很难理解。甚至连周国平这样的作者本人,面对根据自己文章所出的题目时,都只能勉强及格。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作者一定很了解自己的作品,毕竟作者往往是随性发挥,尤其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类作品,基本没有套路可言,通常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但值得注意的是,倘若标准答案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或者说不能轻易猜中,我们不得不疑惑:所谓的标准答案究竟有什么根据?这种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又能否检验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现,是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叩问,兼具多重意义。对中学生来说,本书是集深刻思想和优美文字于一体的作品集,字里行间充斥着人生哲理,宽泛的话题也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养。对语文教师而言,可以根据周国平的自我解读,当作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参考书,同时对出题思路也有不少参考价值。但不管怎样,文字的意义是为了促进心灵的成长,若是被一味的当作测试的工具,这样索然寡味的文章不读也罢。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十):语文教学之道的一次探究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深入研究尼采及其哲学、美学理论,发表译著、专论多部。在哲学专业之外,周国平还创作了大量散文,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内容关于哲学思想,人文学,人生寓言等,通俗不失新意,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正因如此,周国平的作品常被选入语文课本,更常被用作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测试。但是这些被选入考卷的作品拿出来对原作者测试,周国平竟然发现自己只能取得一个将将及格的分数。由此,周国平对现行的语文阅读测试有了些个人的看法,这些看法集结起来成了本书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对于如今的语文教育,有许多人提出过质疑和意见,其中阅读理解所出的问题就连原作者都无法答对标准答案这一点就让许多人为之诟病。但只有质疑而没有解决方案是无法改变语文考试的现状的,周国平在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