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时间 150分钟 总分 120分)姓名: 学号: 分数:一、语言的积累及运用(3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闷闷不乐 mn 挪威nu 姗姗shn来迟 B 毋宁 w 阴霾l 毛骨悚sng然 C厄运 吞噬sh 忧心忡忡 zhng D 凛ln冽 盘盂y 筛糠shi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 搁浅 养精蓄锐 不可思议 B 家眷 聊以自慰 疲惫不堪 C 斫痕 风餐露宿 契而不舍 D 告罄 孜孜不倦 小心翼翼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家伙深知罪恶深重,内心十分恐慌,却从容不迫地擦着鼻子。 B 晚会结束前,他献上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C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 王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一视同仁。4、下列对课文内容说明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伟大的悲剧一文讲述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南极归途中悲壮地覆灭。因此,他们彻底失败了。 B、在 沙漠中心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的圣埃克絮佩里,文章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时经历痛苦绝望平静乐观勇气重燃的一段心路历程。C、真正的 英雄一文,讲演者以一位总统和一个普通人的双重身份,与人民一道共同仰视几位“真正的英雄”,这些平易近人言语之间流淌的肺腑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 D、“夸父追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大的力量和气魄,有时也用来比喻不自量力。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上下五千年的苍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B、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 C、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D、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6.名著阅读 (4分) 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篇,写上几句感言,注意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名著:童年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安徒生童话故事 示例:初读骆驼祥子,觉得故事好玩:再读,看到祥子挣扎的痛苦,看到他在困苦,中走向堕落的无奈。我理解在加深,对祥子的同情和怜悯也在加深。我真想走进小说,帮他一把。 名著: 。 感言: 。 7.古诗词填空(5分) (1)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2)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4)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10.综合性学习(8分) 本单元学习结束后,我们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探险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请你说出你喜欢(崇拜)的探险家,并说说他(她)的事迹及你崇拜他 (她) 的原因。我最喜欢(崇拜)的探险家是: 。(1分)我知道他(她)的事迹有: 。(2分)我崇拜他(他)的原因是: 。(2分)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探险”与“冒险”的理解。 (3分)二、现代文阅读理解及探究 (一)伟大的悲剧(节选)(22分)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1.斯科特上校的日记表明了 。(2分)2.斯科特将“我的妻子”改成“我的遗孀”,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3.斯科特遗体的姿势是怎样的?这表明了什么?(4分) 4.文中为何要写“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4分) 5.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6.斯科特一行去南极探险的意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信念是一粒种子(8分)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里,真正救了他们的,又哪里是那一壶沙子呢?他们执着的信念,已经如同一粒种子,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领着他们走出了绝境。 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人生就是这样,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21、文题中的“种子”在故事中具体指什么?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3分) 。22、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是什么让他们走出困境? (2分) 。23、本单元四篇课文围绕“探险”话题编辑教材,根据你学习本单元的收获和本语段,谈谈你对中学生“探险”的看法。(50字以内)(3分) 。 三(18分)2001年5月,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它的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它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一位刚移民到美国的大陆学生,恰巧赶上了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他交了白卷。考试结束,他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已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这位大陆学生在这道9分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分数。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这个题目,却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它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后来,这道题通过E-MAIL被发回国内。这位学生在邮件中对同学说:现在我已经知道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凡是回答这把钥匙的,都得到了这位大富豪的肯定和赞赏,你们是否愿意测试一下?说不定从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同学们到底给出了多少种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据说有一位聪明的同学登上了美国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他在该页上发现了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选自五把钥匙的秘密)28、这位大陆学生的答卷告诉我们一个为人的基本准则,就是_(2分)29、这位大陆学生的答卷又告诉一个教育现象,就是_(3分)30、他的同桌的遭遇也告诉我们,就是_(3分)31、比尔盖茨最感兴趣的东西是_,你最感兴趣的东西是_(3分)32、结合全文分析人生的秘密是什么. (3分)33、根据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读后的体会。(50字以内)(4分)三、文言文阅读 夸父逐日(20分)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1填空(2分)选文选自 ,从文体上看属于 。2翻译下列词语(2分)逐走: 河渭: 3翻译句子。(4分)(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 (2分)5如何理解“弃其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