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发酵过程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课件.ppt_第1页
微生物工程发酵过程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课件.ppt_第2页
微生物工程发酵过程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课件.ppt_第3页
微生物工程发酵过程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课件.ppt_第4页
微生物工程发酵过程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海龙山东教育学院生物系ShanDongInstituteofEducation,第六章发酵过程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一、生物反应动力学描述二、生物反应模式与发酵方法三、微生物发酵动力学四、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的质量平衡,一种是使底物在酶(游离酶或固定化酶)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如淀粉的液化、异构糖的生产、无侧链青霉素(6-APA)的制造等。另一种是通过细胞的培养,利用细胞中的酶系,把培养基中的物质通过复杂的生物反应转化成新的细胞及其代谢产物。,重点,生物反应:,生物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反应速度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器特性,反应器的操作模型,操作条件与反应结果的关系,定量地控制反应过程。,第一节、生物反应过程动力学描述,发酵过程反应的描述,XS(底物)X(菌体)P(产物),生物过程反应速度的描述,菌体生长速率/菌体比生长速率基质消耗速率/基质比消耗速率产物形成速率/产物比形成速率,菌体生长速率比生长速率,一、菌体生长速率,比生长速率除受细胞自身遗传信息支配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微生物细胞比生长速率和倍增时间因受遗传特性和生长条件的控制,有很大的差异。,二、基质消耗速率,以菌体得率系数为媒介,可确定基质的消耗速率与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当基质既是能源又是碳源时:碳源总消耗速率用于生长的消耗速率用于维持代谢的消耗速率,定义:消耗单位基质量S(每克或每摩尔)与生成的干菌体X(g)之间的比值定义为菌体得率(YX/S)。消耗1g基质生成细胞的克数通常,菌体X以干重表示;基质S是培养液中某一限制性底物。,说明:菌体得率,三、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基质的消耗比速:,(h-1),菌体的生长比速:,产物的形成比速:,(h-1),(h-1),发酵过程反应速度的描述,XS(底物)X(菌体)P(产物),第二节、生物反应模式与发酵方法,一、生物反应模式,P,X,生长偶联型,非偶联型,混合型,根据产物生成速率与细胞生成速率的关系分类,P,P,(1)类型(偶联型模型)产物的形成与细胞生长呈相关的过程。产物是细胞能量代谢的结果,此时产物通常是基质的分解代谢产物。例如乙醇、乳酸发酵。其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根据产物生成速率与细胞生成速率的关系分类,(2)类型(非偶联型)产物的形成与细胞生长不相关或无直接关系,其特点是细胞生长期基本无产物合成,细胞停止生长产物则大量合成。属于这类的产物是次级代谢产物。例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发酵。其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3)类型(混合型)产物的形成与细胞生长部分相关或具有间接关系,例如柠檬酸、谷氨酸发酵等。其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定义:生成的代谢产物量P对底物的消耗量S(g)之比定义为代谢产物收率(YP/S)。假如完全没有菌体生成,则理论代谢产物收率可达到最大值。,说明:代谢产物收率,二、发酵操作方法,定义:每一个分批发酵过程都经历接种,生长繁殖,菌体衰老进而结束发酵,最终提取出产物。特点: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可进行少量多品种的发酵生产,发生杂菌污染能够很容易终止操作,当运转条件发生变化或需要生产新产品时,易改变处理对策,对原料组成要求较粗放等。,(一)、分批发酵法,(二)、补料分批发酵法,定义:所谓分批补料培养技术,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的添加新鲜培养基的方法。特点:与传统分批发酵相比,其优点在于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低基质浓度的优点为:可以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使不致于加剧供氧的矛盾。避免培养基积累有毒代谢物。,补料分批培养适合于以下条件,生长非偶联型产物的生产高密度培养产物合成受代谢物阻遏控制利用营养缺陷型菌株合成产物补料分批培养还适用于底物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等情况。此外,如果产物黏度过高或水分蒸发过大使传质受到影响时,可以补加水分降低发酵液黏度或浓度。,补料分批培养的优点,(三)、连续发酵法,所谓连续培养,就是在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料液,一边以相近的流速放料,维持发酵液原来的体积。,连续发酵优点:,高效,它简化了装料、灭菌、出料、清洗发酵罐等许多单元操作,从而减少了非生产时间和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自控,便于利用各种仪表进行自动控制;产品质量较稳定;生长与代谢产物形成的两种类型节约了大量动力、人力、水和蒸汽,且使水、汽、电的负荷均匀合理。,连续发酵缺点:,菌种易于退化。其次是易遭杂菌污染。在连续培养中,营养物的利用率一般亦低于单批培养。,连续发酵类型,单罐均匀混合连续发酵,管道非均匀混合连续发酵,塔式非均匀混合连续发酵,第三节、微生物发酵动力学,生物反应动力学是研究生物反应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的动态平衡及其内在规律。研究内容包括发酵过程菌体生长速率、基质消耗速率和产物生成速率的相互联系,环境因素对三者的影响,以及影响其反应速率的条件。,2019/12/13,34,可编辑,2019/12/13,35,可编辑,一、微生物分批发酵动力学,1、分批发酵的不同阶段:,时间,菌体浓度,延迟期,指数生长期,减速期,静止期,衰亡期,延迟期:,指数生长期:,减速期:,静止期:,衰亡期:,(1)停滞期,停滞期是微生物细胞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接种物的生理状态和浓度影响停滞期的长短。,解决途径:一是尽量选择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种子。二是扩大接种量。但是,如果要扩大接种量,又往往需要多级扩大制种,这不仅增加了发酵的复杂程度,又容易造成杂菌污染,故而应从多方面考虑。,(2)对数生长期,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率大大加快,单位时间内细胞的数目或质量的增加维持稳定,并达到最大值。此时,如以细胞数目或生物质量的对数值对培养时图,将得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就等于。,微生物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在工业上的意义,为保证工业发酵的正常周期,要尽可能地使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接近其最大值。最大比生长速率不仅与微生物本身的性质有关,也与所消耗的底物以及培养的方式有关。限制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并不是发酵液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而是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3)稳定期,在细胞生长代谢过程中,培养基中的底物不断被消耗,一些对微生物生长代谢有害的物质在不断积累。受此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比生长速率就会逐渐下降,直至完全停止,这时就进入稳定期。处于稳定期的生物量增加十分缓慢或基本不变;但微生物细胞的代谢还在旺盛地进行着,细胞的组成物质还在不断变化。由于细胞的自溶作用,一些新的营养物质,诸如细胞内的一些糖类、蛋白质等被释放出来,又作为细胞的营养物质,从而使存活的细胞继续缓慢生长。(二次或隐性生长)微生物的很多代谢产物,尤其是次级代谢产物,是在进入稳定期后才大量合成和分泌的。,(4)死亡期,在死亡期,细胞的营养物质和能源储备已消耗殆尽,不能再维持细胞的生长和代谢,因而细胞开始死亡。在发酵工业生产中在进入死亡期之前应及时将发酵液放罐处理。,微生物的生长速度:f(s,p,T,pH,),在一定条件下(基质限制):f(S),2、微生物分批培养的生长动力学方程,1942年,Monod提出了在特定温度、pH值、营养物质类型、营养物浓度等条件下,微生物细胞的比生长速率与限制性营养物的浓度之间存在着一个关系式。,Monod方程的物理意义当比生长速率为最大比生长速率一半时的限制性营养物质浓度,它的大小表示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引亲和力大小。,单一限制性基质:就是指在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中,对微生物的生长起到限制作用的营养物。,KS越大,表示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引亲和力越小,反之越大。对于许多微生物来说,KS值是很小的,一般为0.1120mg/l或0.013.0mmol/l,这表示微生物对营养物质有较高的吸收亲和力。,微生物比生长速率与底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线段a表示一样物质浓度很低时。线段b为符合Monod方程段。线段c表示营养物质浓度很高时。,Monod方程的参数求解(双倒数法):,将Monod方程取倒数可得:,或:,这样通过测定不同限制性基质浓度下,微生物的比生长速度,就可以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出Monod方程的两个参数。,例: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得如下数据:,S(mg/l)63364153221(h-1)0.060.240.430.660.70,求在该培养条件下,求大肠杆菌的max,Ks和td?,解:将数据整理:,S/100137.5192.5231.8311.3S63364153221,max,1.11(h-1);Ks97.6mg/L,tdln2/max0.64h,3、分批培养时基质的消耗速率,得率系数:生成的细胞或产物与消耗的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细胞得率系数、产物得率系数:分别定义为消耗1g营养物质生成的细胞的质量和生成产物的质量,单位均为克。,4、分批培养时产物的形成速率,产物形成与细胞生长的关系,5、分批发酵过程的生产率,生产率是个综合指标,在讨论分批培养时,必须考虑所有的因素。,在计算时间时,不仅包括发酵时间,还包括放罐、清洗、装料和消毒时间以及迟滞所消耗时间。,发酵总时间为:,式中:tc放罐清洗时间;tf装料消毒时间;t1迟滞时间;X0和Xt分别为细胞最初和最终浓度;,通过方程可以估算发酵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平均生产率的影响。接种量大,X0大,发酵时间短,减少tc和tf,也能缩短发酵周期。对于短发酵周期(1870h)而言,如谷氨酸发酵,tc和tf非常重要,而对长发酵周期(3d以上),如抗生素生产,tc和tf就不太重要了。迄今为止,分批培养是常用的培养方法,广泛用于各种发酵过程。,二、补料分批发酵动力学,1、补料分批发酵的类型,2、补料分批培养的动力学,特点:补料一直到培养液达到额定值为止,培养过程不取出培养液。在某一瞬间培养液中微生物细胞浓度,(1)、单一补料分批培养,(2)、重复补料分批培养,定义:是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定体积的培养液,同时又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加入相等体积的培养基,如此反复进行的培养方式。,连续补料和分批补料发酵的比较,三、连续发酵动力学,单罐连续培养的动力学,细胞的物料平衡流入的细胞流出的细胞生长的细胞死去的细胞积累的细胞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