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论文)茶树中铅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及污染来源研究.pdf_第1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茶树中铅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及污染来源研究.pdf_第2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茶树中铅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及污染来源研究.pdf_第3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茶树中铅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及污染来源研究.pdf_第4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茶树中铅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及污染来源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树中铅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及污染来源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田间调查、田间试验及盆栽试验,研究了铅 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并探索性地 研究了茶园中可能存在的铅污染来源。研究发现铅元素 。j r1 。i 在茶树体内活性较低,根部吸收的铅元素大部分被吸收 根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正常状况下,铅 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吸收根 茎( 生 产枝) 老叶( 当年生成熟叶) 主根 新梢( 一芽二叶) 。 当茶树受到铅污染时,茶树自下而上各组织,特别是主 根与吸收根,对阻止土壤中的铅向茶树新梢中转移发挥 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同时我们发现,茶园土壤中 加入l o o m g k g 浓度的铅溶液对茶树生物量、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新梢品质等都没有产生显著影 响( p o 0 5 ) ,茶树可能对铅元素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 也可能是由于铅对茶树的危害主要不表现在对茶树生长 及品质上。铅在土壤茶树体系中加入后会产生很长的时 效性,土壤中的有效态铅含量及茶树中的铅含量都随着 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高,铅加入量越多,其升高趋势越 明显。在盆栽中的茶树土壤体系中,茶树新梢全铅含量 与土壤全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o 0 5 ) ,与土壤 有效铅含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o 0 1o 通过 改变土壤酸碱度等来降低土壤中有效铅含量可能是降低 茶叶铅含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脚究表明汽车尾气及空气 , 扬尘等空气沉降物仍是茶叶原料中铅含量的主要来源途 径之一,汽车尾气等空气沉降物对茶树中铅含量的影响 范围在1 5 0 米左右,同时我们发现对空气沉降物较多的 茶树鲜叶进行清洗能适当降低其铅含量:随着新梢成熟 度的增加茶树新梢中的铅元素含量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 势,控制新梢的采摘嫩度将有助于降低成品茶叶中的铅 含量。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龙并茶的加工设备材料质量 好坏及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质量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成品龙 井茶中的铅含量。, , 关键词茶捌;臣壤铝) 吸收累积特性污染途径? 、一 ) , 发表论文: 1 石元值,马立峰,韩文炎,阮建云( 2 0 0 0 ) 浙江、安徽茶园 土壤硫素营养状况及近十年来的变化土壤3 2 ( 4 ) :2 0 1 2 0 3 2 石元值,吴洵( 2 0 0 0 ) 当前我国茶叶中铅含量现状及几点建议 茶叶2 6 ( 3 ) :1 2 8 1 2 9 3 石元值( 2 0 0 1 ) 我国茶叶中铅含量研究及思考中国茶叶( 4 ) : 】8 1 9 4 石元值,马立峰,韩文炎,阮建云( 2 0 0 1 ) 汽车尾气对茶园 土壤和茶叶中铅、铜、镉元素台量的影响茶叶2 7 ( 4 ) :2 1 2 4 3 4 j 石元值,马立峰,韩文炎,阮建云( 2 0 0 3 ) 端视i c p a e s 法 测定茶叶中铅、铜、砷、镉、铬和钴理化检验一化学分册已 录用 6 石元值,马立峰,韩文炎,阮建云( 2 0 0 3 ) 茶树中铅元素的吸 收累积特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已录用 7 石元值,马立峰,韩文炎,阮建云( 2 0 0 3 ) 浙江省茶园中铅元 素含量现状研究茶叶科学已录用 8 马立峰,石元值,阮建云( 2 0 0 0 ) 苏、浙、皖茶区茶园土壤 口h 状况及近十年来的变化土壤通报3 l ( 5 ) :2 0 5 2 0 7 9 马立峰,石元值,阮建云,韩文炎( 2 0 0 2 )湘、鄂砖茶主产 区茶园氟含量状况及影响因素茶叶科学2 2 ( d :3 4 3 7 l o ,龚淑英石元值( 2 0 0 2 ) 浓缩茶i 的制备与傈鲜砑究初报茶 叶2 8 ( 1 ) :3 0 3 3 1 1 马立峰,石元值,阮建云,韩文炎( 2 0 0 2 ) 我国茶叶氟含量 状况研究农业环境保护2 l ( 6 ) :5 3 7 5 3 9 1 2 韩文炎,石元值,马立峰( 2 0 0 3 )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编 制及其依据福建茶叶( 1 ) :1 5 一1 6 1 3 韩文炎,石元值,马立峰等( 2 0 0 3 ) 茶园土壤硫素营养状况及 对硫的吸收特性茶叶科学已录用 1 4 阮建云,马立峰,石元值,韩文炎( 2 0 0 1 ) 茶园土壤对氟的 吸附与解吸特性茶叶科学2 t ( 2 ) :1 6 l 一1 6 5 l j 阮建云,吴洵,石元值,马立峰( 2 0 0 1 ) 中国典型茶区养分 投入与施肥效应土壤肥料( 5 ) :9 1 3 1 6 许允文,韩文炎,石元值,朱跃进,金伟东( 2 0 0 1 ) 茶园旆 用多效有机菌肥的试验效果中国茶叶 ( 4 ) :t 2 1 4 1 7 阮建云,马立峰,石元值( 2 0 0 3 ) 茶树根际土壤性质及氮肥的 影响茶叶科学已录用 1 8 ,阮建云,王国庆,石元值,马立峰( 2 0 0 3 ) 茶园土壤铝动态及 茶树铝吸收特性茶叶科学已录用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陈英旭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导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聆听他的教诲,令我受益颇 深。在论文完成之际,我对导师的精心培养表示最真挚 的感谢。 感谢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我三年学习的支持, 感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吴洵研究员、韩文炎副 研究员、阮建云副研究员、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韩 宝瑜博士对我学习的支持和帮助。在论文研究过程中, 感谢同事马立峰先生在实验方面给予的大力帮助,感谢 本所龙冠公司茶叶试验场马生产场长及来建国先生、汪 旭明先生在田问试验及茶叶加工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帮 助和支持。绍兴富盛镇政府董江兴先生、嵊,- i i 林业局茶 叶科汪新贵先生等在田间调查取样时为我提供了许多方 便。 研究生学习期间,有幸聆听了陈英旭教授、郑平教 授、徐向阳教授、田光明教授、王凯雄教授、方士副教 授、王飞儿讲师等老师的课程,使我的知识结构打下扎 实的基础。同时,十分感谢班主任胡宝兰老师在研究生 学习期间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在论文完成之际,向关心和支持我学习与工作的每 个人表示感谢。同时向参加本文评议、评阅、答辩和对 本论文提出宝贵意见的所有专家和同事表示真诚的感 谢。 石元值 2 0 0 3 年5 月 于浙江大学华家池 第一章前言 i 1 茶叶中铅研究的重要性 j ,1 1 铅对人体的危害性 铅是对人体具有蓄积性和多亲和性的有害元素,也是被列入环 境污染的重要无机元素之一。与其它污染物相比,铅在环境中的 滞曰时问较长易于表土积累,可在较长的时间内可被作物吸收。 虽然铅不是动、植物的必需元素,但它以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在 动、植物中广泛存在,无论是天然的或是人工养殖的或是种植的 动植物,很难找到完全不含铅的。s c h r o d e rha ( 1 9 7 3 ) 等认为人体 中的铅主要是通过食物、饮水及吸入含铅尘埃等方式摄入在人 体中有9 0 9 5 以难溶性的磷酸铅形式沉淀于骨骼。美国疾病 控制中一t s , 认为,当人体血铅在于1 5 t g 1 0 0 m l 时可引起中毒,导致 人体贫血、高血压、生殖机能和智能下降等症状,长期食用受铅 污染的食品易导致老年痴呆,若人体中每天吸收的铅量大于l o g , 即可引起死亡【】。为了控制人体从饮食中的铅摄入量,预防铅对 人体的危害,f a o i w h o 暂定每人每周容许的铅摄入量为每公斤体 重5 0 l t g 5 1 。我国卫生部门对各类食品制订了铅的限量标准i 6 1 。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 u n e p ) 、世界粮农组织( f a 0 ) 、世界卫生组织( w h o ) 还共同制订了全球食品污染物监测规划( g e m s f o o d ) 铅被列为 必测项目r ”。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品之一,在我国具有很大的消 费群体。其中的铅元素含量状况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 1 1 2 我国茶叶中铅元素含量现状 茶树是浙江省和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特剐是亚热 带地区种植面积很大,分布范围很广。由于茶树有富集环境中化 学物质的特性,当环境受到污染时,茶叶会受到污染。随着人们 表3 1 0 5 只乌龙茶的铅含量分布状况 t a b l e 3 l e a dc o n t e n t s0 1 3 1 0 5s a m p l e s o f o o l o n g t e a 竹皿求源 品数( 只) a v e r a g e e a d 9 9 9 9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 1 铅在茶树体内的吸收累积特性 3 1 1 铅在茶树各部位中的分布 通过对大阿调查样品及盆裁试验样品的分析测定我们发现铅 在茶树体内的分布有着较为明显的规律性。 在没有铅污染的情况下,不同茶树品种中的铅元素分森呈现出 了相同的趋势。从检测结果看,茶树中铅的主要蓄积部位是吸收 根,吸收根中的铅含量都要比其他部位高出很多,其次茶树茎杆 中的铅含量也较高( 表6 ) 。铅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 序为:吸收根 茎( 生产枝) 老叶( 当年生成熟叶) 主根 新梢 ( 一芽二叶) ,其中,吸收根中的铅含量约为茎杆中的2 倍,为主 根、老叶中的7 - 8 倍,为新梢中的2 0 倍。其分布规律与其他植物 大体相似f 2 5 26 1 。 表6 茶树体内铅元素含量分布情况( m g k g ) t a b l e6 l e a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i nt e ap l a n t s ( m g k g ) 采样地点及名称 s a m p l e sp l o ta n ds a m p l e s l l a m e 铅元素含罱l e a dc o n t e n t s a b 吸s o 收r b 根in 。一丰根 。 m a i nr o o t。嘉。m 翥a t 叶u r e a新sh梢ooteas h o o bs t 二s ”1 s i e a v e s 本所a 茶嗣龙井群体种 t e ag a r d e na l o n g j i “ 水所b 祭同龙井群体种 t e ag a t d e nb l o n g j l “ 本所c 桀同龙井4 3 1e r 【g a r d e ncl o n g j in4 3 本所d 荣同银霜种 t e ag a r d e ndv l n s h u a n g 本所e 祭同银霜种 t e ag a r d e ney i n s h u a n g 九砂 盆栽苗 l o n g j i n 4 3o r ls a n ds o i l 黄泥l 盆栽苗 l o g l n 4 3o i l y e l l o ws o i l 5 5 2 1 4 32 5 3 4 0 607 41 6 5 925 3 2 8 0 00 5 22 6 5 32 5 4 于均值4 1 蚰5 5 62 0 2 26 8 l1 8 7 a v e r a g e 注:平均值不包括盆栽苗数据。 n o t e s :a v e r a g e sd o n o tc o n t a i nt h ed a t af r o mt h ep o t s e e d l i n g s 3 1 2 不同采摘标准的茶叶中铅含量状况 通过两年来对本所a 生产茶园的不同采摘标准茶叶新梢中铅含 量的检测分祈,我们发现,茶树新梢中的铅元素含量与其成熟度 有关,随着新梢成熟度的增加,其铅含量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 图1 、表1 2 ) ,这可能与铅在茶树体内的移动性弱有关,也说明 了铅在茶树体内具有累积特性:同时我们发现春茶第一批新梢( 一 芽一叶) 烘青样铅含量要比其随后批次相同采摘标准的茶树新梢 高出lm g ,k g 左右( 表7 ) 。这是因为茶树经过一个冬季累积作用的结 果还是由于空气沉降物等有关因素作用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 究。 图i 不同成熟度茶树新梢中铅含量( m l g ) f i g u e l t h el e a dc o n t e n t si nd i f f e r e n tt e n d e r s t e as h o o t ( n a g & g ) 5 一 目l 叫g2 d t q 叶;i 4 d f g i s p t 成剜唧十 o n e b u da n do n 。b u da n do n eb u da n do n e b u d a n d o n e b u da n d m a t u r e o l l cl e a ft ”】e a v e s t h r e el e a v e s f o u rl e a v e s f i v el e a v e z l e a 5 表7 第一批茶树新梢烘青的铅含量特点 t a b l e 7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l e a dc o n t e n t so nt h ef i r s tb a t c ho ft e a s h o o t s 荟园 rrn t e a g a r d e n 。uu b a t c h sf i r s ts e c o n df i r s ts e c o n d f i r s ts e c o n df i r s ts e c o n d 2 0 0 0 毕32 i n 1 71 8 7 07 63 6 8 :j 0 2 22 5 6 - 02 i 一 一 2 0 0 1 年30 9 1 1 2 8i6 6 a :0 8 33 3 7 = i :0 2 62 3 f 蜘,子28 9 士n 2 3f 9 7 士0 6 64 ,s 啦n 6 03 ,8 趾口j 9 3 ,1 3 添加不同铅水平对茶树植株各器官中铅残留量的影响 国内外对土壤中铅含量与作物中铅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的结论 很不一致,但从我们盆栽试验的结果看,茶树各部位中的铅含量 随土壤铅离子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现出升高的趋势。但随着土壤铅 离子添加量的增加,茶树不同部位的含铅量增幅并不一样。当用 4 0 m g k g 铅水平处理茶树二十个月后,茶树吸收根含铅量达到 2 5 2 7 0 r a g k g ,主根中的铅含量达到3 8 0 4m g k g ,与对照处理相 比都增加了近1 0 倍;而茎与老叶中的铅含量也是成倍增长;新梢 中铅含量为3 7 7 r a g k g ,与对照相比增加了约l m g k g - 新梢中的 i蹦l _ 一 弘- i宣 一 吣赶 一 4 3 2 , o * _ c o 。e o u o ,、一 蛹啦譬 铅增加量仅为吸收根增加量的0 5 3 。铅当用1 0 0 m g k g 铅水平处理 茶树一:十个月后,茶树吸收根、主根、茎、老叶及新梢中含铅量 分别为1 2 1 8 m g k g 、8 8 8 7 m g 垤、6 0 。9 6 m g k g 、1 8 4 7 m g k g 及4 4 0m g k g ,分别是对照处理的近6 0 倍、3 0 倍、3 倍、6 倍和2 倍,新梢中的铅增加量仅为吸收报增加量的ot 5 ( 表8 ) 。出】觅可 以看出在茶树受到不同浓度铅污染后铅在茶树体内各部位中的 吸收累积量是不一样的,吸收根酌铅累积量最大,新梢的铅累积 量最小。茶树各部位的铅累积量顺序表现为:吸收根 主根 老叶 嫩茎 新梢。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铅元素在茶树体内活性较低,到 达根部的铅元素大部分能被根部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 低,同时也反映出铅在茶叶新梢中的累积是比较小的。与没有受 铅污染的茶树相比,我们可以看出,当茶树受到铝污染时,整个 茶树体自下而上累积量明显减少,茶树自下而上各部位对阻止土 壤中的铅向茶树薪梢中转移发挥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这可 能主要是因为进入茶树体内的铅主要沉积于导管壁及木质部细胞 中的原因所致”。本试验研究结果与在其他植物上的研究结果基 本一致,许多研究都认为铅主要积累在植物根部,在重金属污染 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更大比例地积累和富集于根部和地下部分啪1 。 表8 铅在盆蓉茶树中的累积与分配规律( m 啦g ) t a b l e8 t h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l e a do np o t t e ap l a n t s ( m g m g ) 处理 t r e s t m e n t 铅元素含量l e a dc o n 忙n b 一畈硕丽一主i r 嫩茎老叶新捎 竺竺垄! 竺! 竺! ! ! 竺! :! 生塑! ! ! 竺坚里! ! 翌! 望:竺堕! ! ! ! 鳖 2 6 7 0 j :9 盯3 7 7 0 3 9 i7 9 1 4 7 53 4 9 i - 0 4 2 2 5 8 :0 2 0 对照 c o n t r o l 、盏:;:! 监z 强,0 撼鄹始。毒士“, ,s 一2 4 “和- “口, ,翘引 ! 墨! :;望墨! ! :兰兰:! 竺竺! :兰竺竺:! ! 兰! ! 竺竺竺:! 竺! 竺 3 1 4铅对茶树生物量的影响 从箍栽试验各次计产平均值及最后整个植株各部位的生物量 看,在土壤中加入4 0 m g ,k g 与1 0 0 m g k g 铅后培养二十个月并没有 发现茶树产生毒害症状,茶树的生物量也没有受到显著性影晌, 白芽重、吸收根重等反而呈现出略有增加的趋势( 表9 ) 。这可能是 【自于铅在土壤中比较稳定,一般要在比较高浓度时l 。产生明显危 害j 。同时茶树对铅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低剂量的铅可能对茶 树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这与杨卓亚等人的观点。“”及王元秀 等( 2 0 0 1 ) 在唐菖蒲上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 。刘秀梅等。“1 的研究结果 也表明低浓度的铅处理能够激发各种作物茎叶中硝酸还原酶的活 性,小麦、水稻和油菜在l o o m g k g 铅处理中硝酸还原酶活性达到 最高。本研究结果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铅对小麦、水稻和油菜作物 中所产生的作用机理相近。 表9 铅元素对茶树生物量的影响( g ) t a b l e 9 e f f e c t so fl e a do nt h eb i o m a s si nd i f f e r e n tp a r t so ft e a p l a n t ( g ) 处删要芽蕈妻! 。i | 收埋粗根 主报茎茶籽 d ”e a 8 1 0 0b u “,0 1 。8 6 5 1 曲。”? 。m i 二o t s t 二st e as e e d s i e l g h t l e a v e sr o o t sr o o l s 表1 0 铅元素对茶树品质的影响( ) t a b l e1 0 e f f e c t so fl e a dt ot e aq u a l i t y ( ) ,矍,蒸馏水 1 2 i ,f j2 22 0 , 2 3 2 2 2 0 1 4 i 0 0 22 94 1 2 5 6 l o n t loj 加酣陵铅浒液( 龠铺4 0 m g k g ) p i ) ( 0 虻) ( p b 4 0 m g k g ) 加醑簸铝浒液( 卉错 o o m g k g ) p i j ( 0 ( :) z ( p b l o o m g k g ) 2 2 蝴2 6】9 8 l a :25 002 7 0 0 03 29 7 2 ,6 7 n 3 5i98 5 2 8 3 0 2 5 0 哪3 02 0 27 0 图2 铅对茶树叶绿索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f i g u e 2 e f f e c t so fl e a do nt h ec h l o r o p h y l lc o n t e n t sa n dm er a t eo f p h o t o s y n t h e s i so fl e a v e s h65 5 0 4 5 4 0 对照 c o n t r o i 铅( 4 0 m g k g ) l e a d ( 4 0 m g k g ) 铅( 1 0 0 = g k g ) l e a d ( 1 0 0 m g k g ) 15 哥 捌 如 1 0 鬟 镕t 叶绿素c h l o r o p h y l l+ 光舍速率t hr a t eo fp h o t o s y n h e s i s 3 1 5 铅对茶树新梢品质成分的影响 从我们对盆栽试验样品品质成分分析结果来看,本试验所设的 两种铅添加水平对茶树新梢的品质成分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p 1 6 叩h硼tlp矗耳op口t|晶 - o _ 时h 口i i _ l 鲫 踮 工a。h。一矗u 懈磷古 0 0 5 ,表1 0 ) 。这可能是由于铅对茶树的危害主要不表现在对茶 树生长及品质上,也可能是出于茶树对铅的耐性较强,本试验所 发的两种铅添加水平还不足以对茶叶品质产生影响。许炼峰等 ( 1 9 9 6 ) 所做的砖红壤上花生作物铅临界含量的研究结果与本研 究结果帽近。 图3 铅对茶树蒸腾速率的影响 f i g u e 3 ,e f f e c t so fl e a d0 nt h er a t eo ft e ap l a n t s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 2 o 对照 c o n i r o i 铅4 0 m g k g l e a d4 0 m g k g 铅lo o m g k g l e a dl o o m g ,k g 3 1 6 铅对茶树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原动力,任何影响作物生理活动的因素 都将影响到光合过程,叶绿素的含量则是影响光合作用的物质基 础【】。我们在各处理的每盆茶树中选择3 - 4 片成熟度相近的成熟 叶,在同一时间段内测定了其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 ( 图2 ,图3 ) 。从测定结果看,4 0 m g k g 铅的加入对茶树叶绿素含 量、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影响不明显, l o o m g f k 9 铅的加入使茶树 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略有下降,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这 co刊_日-州acqkpo qp带-litl 褂锻馥德 进一步说明了茶树对铅元素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这与在其他作 物上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有报道表明,随着铅浓度增大,大豆 及玉米叶片的光台速率、蒸腾速率逐渐减少;铅同样使水稻光合 作用降低。木本植物也类似的反应。伽。这些研究结果差异可能是 出于不同作物对铅毒害的耐受能力不同造成钓,本试验中的最高 铅浓度1 0 0 m g l k g 还不足以对茶树产生显著毒害作用。 3 1 7 人为加入铅后土壤茶树体系中铅含量的变化情况 我们研究发现铅加入土壤中后其污染作用具有很长的时效 性。由图4 、图5 可以看出,在人为加入铅以后,在二十个月的培 养期倒,对照中土壤全铅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化不大土壤中 的有效念铅含量及茶叶新梢中的铅含量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 升高,铅加入量越多,其丹高趋势越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在茶树 生长过程中根部分泌的有机酸等的作用使土壤全铅逐渐转化成了 有效态铅,从而提高了土壤中铅的有效性,也说趵了茶树新稍中 铅可能主要源于土壤有效态铅。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茶树新梢中的 铅与土壤全铅含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与土壤中 的有效态铅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 ( 图6 、 图7 ) 。我们于2 0 0 2 年在浙江省各茶区中的取样调查结果也证实 了茶树新梢中的铅与土壤中的有效态铅含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 相关关系( p o 0 1 ) 。这与s i n g hbr ( 1 9 9 8 ) 的研究结果相同”。 因此,我们认为通过降低壤中有效态铅含量来降低茶叶中全铅 含量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长i 茬i 图4 加入不同水平铅后土壤有效铅含量变化情况( m g k g ) f i g u e 4c h a n g e so ft h ea v a i l a b l el e a di ns o i la f t e rt h el e a dw e r e a d d e di n t ot h es o i l s ( m g k g ) 1 8 0 r ,5 0i 1 : 6 0 3 0 o 筇2 个月取样 n l es e c o n d m o n t h 第8 个月取样 t h e e i g h t h m o n t l l 第1 4 个月取样 t h ef o u r t e e n t h m o n t h 筇2 0 个月取样 t h et w e n t i e t h m o n t h 对照有效态铅含量a u a i l a b l el e a dc o n t e n t so fc k n 铅4 0 m g ,k g 有效态铅含量a u a i l a b l el e a dc o n t e n t so f 4 0 m g ,k g 锵l o o m g ,k g 有效铅禽量a u a i l a b l el e a dc o n t e n t so f1 0 0 m 9 ,k g 图5 不同水平铅加入后茶树新梢中铅古量变化情况f m g k g ) f i g u e 5 c h a n g e si nl e a dc o n t e n t so nt e as h o o t sa f t e rt h el e a dw e r e a d d e di n t ot h e s o i l s ( m g k g ) 0l 一7 2 30 l 一8 2 io l 1 0 1 0n 2 4 一k0 2 9 一z 4o z l d 一2 3 取样时闻t h et i m eo fs a m p i h g 一对照c o n t r o t一- 铅4 0 _ g k g l e a d4 0 m g k g 6 一 。 t o o m g k gl e 月dlo o m g 1 9 b 6 4 2 0 8 6 4 2 0 _cpcou q m o j 如鼯 龟 占 :a 也 = = 争 蟊 蒋 蕾 终 图6 茶叶新梢铅含量与土壤有效铅含量的辊关性 f i g u e 6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l e a dc o n l e n t so nt e as h o o t sa n dt h e a v a i l a b l el e a di ns o i l 1 0 8 r 03 06 09 01 2 01 5 0 土壤有效铅o n g k g ) t h ea v a i l a l :, l e 】e a dc o n t e n t s i ns o i l ( m g k g ) 图7 茶叶新梢铅含量与土壤全铅含量的相关性 f i g u e 7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t h el e a dc o n t e n 协o r lt e as h o o t sa n dt h e t o t a tl e a di ns o i l v = 0 0 4 6 3 ;t 一2 0 1 1 6 r :0 6 0 5 2p 汞,不同类型区大气污染状况及通过沉降输入土壤中重金属数量 与相应区域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的累积量相吻合。同时我们通过 对同茶园中距离国道线不同远近进行采样调查研究,我们发现, 茶树新梢和老叶中的铅含量都较大地受到了空气沉降物的影响。 由图8 、图9 可以看出,空气沉降物对茶树新梢及老叶中铅含量的 影响范围基本上在距离国道线1 5 0 m 范围以内。茶树新梢中的铅含 量从距离国道线1 0 0 m 开始明显下降,并到1 5 0 m 左右开始维持在 该水平。而茶树老叶则从距离国道线6 0 m 开始明显下降,在1 5 0 m 左右开始维持在该水平。空气沉降物对茶园土壤中有效态铅及全 铅的影响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规律( 表1 3 ,1 4 ) 。这与吴永刚( 2 0 0 2 ) 等人的报道结果相类似,但本调查结果中空气沉降物对茶树新梢、 老叶及土壤中的铅含量影响的范围比吴永刚等的调查结果要大, 这可能与两者研究场所的车流量及风向等等的因素不同有关。由 于目前实际的茶叶加工中大多没有清洗工序,这些影响究竟是由 于汽车尾气的影响所造成陋2 0 34 1 ,还是由空气扬尘所造成州,或 是由两者共同作用所造成的目前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但从本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距离国道线1 5 0 m 的范围内茶 树较易受到铅污染,建议在这个距离内不宜种植茶园。 表1 2 不同采摘标准对茶树新梢中铅含量的影响( m g v 嚯) t a b l e 】2e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