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太极拳对多动倾向儿童影响的研究.pdf_第1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太极拳对多动倾向儿童影响的研究.pdf_第2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太极拳对多动倾向儿童影响的研究.pdf_第3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太极拳对多动倾向儿童影响的研究.pdf_第4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太极拳对多动倾向儿童影响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太极拳对多动倾向儿童影响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人学硕+ 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有多动倾向的儿童3 0 名,分 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做研究。实验的设计:太极拳套路在陈氏老架和5 6 式的基础上, 本着简单易练、左右对称、快慢相间的原则,进行一定的改编而成;教学上注重科 学性、兴趣性、健康性,并在练习时配上音乐;时间上,实验组习练太极拳每周三 次,每次4 5 分钟,共1 2 周的练习。对照组不做其他干涉。观察前后各方面的改善 情况发现:实验组儿童的整体状况有一定的改善,并且,其感觉统合能力、日常行 为都有显著的改善,适应性行为有一定的提高;对照组在前后两次的调查发现,其 行为、适应性和感觉统合没有显著的变化,说明习练太极拳对有多动倾向儿童的行 为、适应性和感觉统合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研究对治疗儿童多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价值,提倡儿童中适当开展太极拳。 关键词:儿童,多动,行为,感觉统合,适应行为 福建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发展心理学中一种重要儿童病症,目前已经得到普遍的 关注。就当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这种发育障碍一起的原因有一下几种:( 1 ) ,遗传 因素,这种因素占有相当的比例;( 2 ) ,神经发育不足,这种情况多是因为儿童后 天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足够刺激,神经发育缓慢,身体及大脑的成熟比生物年龄滞 后等,引起行为的障碍;( 3 ) ,脑损伤,主要是在儿童分娩时早产、创伤、缺氧等 所致,或母亲妊娠期间营养不良、服药、外伤、情绪不良所致,有时幼儿时的高烧、 脑部创伤、脑炎也会引起;( 4 ) 工业的污染,工业污染导致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对儿 童的神经系统的毒害,尤其是铅危害,也会引起烦躁不安、冷淡、注意力不集中等: ( 5 ) 家庭教育,家长的不良行为或对孩子的冷落等会对孩子心灵造成创伤也能引 发多动;( 6 ) 不良的饮食,工业加工的食品一些添加剂、调味品、香料、防腐剂甚 至亚硝酸盐、色素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发育和身心健康。儿童多动行为,给家庭、 学校和社会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给孩子本身的工作生活也造成困难。 ,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运动疗法。药物治疗会产生很大 的弊端:首先,药物依赖,滥用会上瘾;其次,造成身体伤害,影响生长、胃口不 好、体重降低等;再次,很多儿童吃药后会很尴尬,有轻微忧郁或情绪低落。行为 疗法需要专业的人员指导,和专门的放纵你设计等,对群体的实施有一定的局限性 给教师及监护人造成一定麻烦。运动疗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各种运动既 愉悦了身心,有能够促进儿童的正常发展,特别设计的运动还能使儿童学到知识, 受益终生。代表性的体育运动疗法有:感觉统合训练法、足球乒乓球训练法( 主要 改善注意力) 、武术训练法( 少年拳) 。经研究证实,体育运动疗法对改善儿童的注 意力、减少多动行为、增强运动协调性有显著的疗效。 目前对运动疗法治疗儿童的多动行为的研究很有限,其中武术的只发现一篇。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拳术不下百种,如果少林能作为刚猛的代表,那么太 极则可以以绵柔著称。少林又分南少林拳类和北少林拳类,太极也分陈氏、杨氏、 孙氏、吴氏、武氏五大门派,这样多的代表等着我们去开发和研究。但是,若是逐 一研究未免有些重复,因为很多拳术运动特点是相似的,所以就从运动特点方面下 福建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手,少年拳属长拳类主刚,那么主柔的代表就是太极了,刚、柔应该能够代表武术 的运动特点了。因此,就选用太极拳作为研究的载体。 本文主要采用实验法对有多动倾向的儿童进行太极拳实验的研究,抽取某小学 三年级的学生,经老师推荐和量表筛选,确定其中的3 0 名是多动倾向的儿童。分 为实验组1 6 名和对照组1 4 名。这3 0 名学生都经过康纳斯行为量表的测试多动指 数都大于1 5 具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的诊断意义,我们把它称为“多动倾向”。针对 实验组太极拳训练的时间安排:一周三次每次4 5 分钟,持续1 2 周;套路编排:本 套太极拳是在陈氏老架和5 6 式的基础上编制的,考虑到多动儿童的特点,尽量动 作简单易记锻炼全面,加上一些发力动作和跳跃动作,克服了传统套路中的复杂难 练的动作,便于儿童记忆和掌握,吸引儿童的兴趣。总之,套路的编排本着简单易 练、左右对称、快慢相间的原则;教学要求:学生练习有配乐,本着科学化、兴趣 化、赏罚分明化、健康化的原则,在授课中间讲究劳役结合,穿插一些推手练习提 高学生兴趣和间接休息,课后结束留5 分钟的时间相互拍打放松,加强感官触觉刺 激;教学环境:练习时配上音乐,增强听觉刺激:量表应用:采用比较成熟的儿童 量表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 ( a d e n b a c h 儿童行为量表、感觉统合量表, 这些量表都是经过专家的专门的检验,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儿童。 本文还采用了数理统计法,用s p s s 统计软件对实验前后的数据分别进行独立 样本t 检验和相关样本t 检验。( 1 )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独立样本t 检验各 量表的维度无显著性差异p o 0 5 ,说明分组具有可比性。( 2 ) 对实验组前、后相 关样本t 检验显示:儿童适应性中的独立因子、认知因子都有显著的改变说明儿童 的适应性行为有显著的提高;儿童行为中的各个维度中社交退缩、多动、交往不良 的p 值分别是,0 0 4 1 、0 0 0 0 4 和0 0 1 3 都小于0 0 5 说明变化具有显著性;儿童感 觉统合量表,本体感觉、前庭功能p 值分别为:0 0 0 0 2 、0 0 0 0 1 均小于0 0 5 说明变 化显著性。( 3 ) 对照组前、后相关样本t 检验:儿童适应行为只有认知因子有显 著性差异,p = o 0 2 3 ;儿童行为中各个维度p 值均大于0 0 5 ,说明变化不具有显著 性;感觉统合量表各个维度p 值均大于0 0 5 ,说明变化不具有显著性。( 4 ) 实验 后测得的两组数据独立样本t 检验:儿童适应行为各个维度p 值均大于0 0 5 ,无说 明两组数据无差异;儿童行为各个维度中前庭功能p = o 0 4 9 0 0 5 ,本体感觉 p = o 0 3 9 0 0 5 ,说明本体感觉和前庭功能整体有差异,实验组本体感觉和前庭功 能有改进;儿童行为各个维度中,多动p = o 0 1 0 0 5 ,攻击性p = o 0 4 4 0 0 5 ,数 i v 福建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据有差异性,说明实验组的儿童多动和攻击性有显著的降低。 对实验结果的整体评价:太极拳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儿童的适应行为,显著改 善儿童的前庭功能、本体感觉、多动、攻击性。 v 福建师范火学硕十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u s i n g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e x p e r i m e n ta n dm a t h m a t i c a l s t a t i s t i c s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t h e a r t i c l ed o s er e s e a r c ho n3 0c h i l d r e nt e n d i n gt oa d h d ,t h ec h i l d r e nw e r ed i v i d e di n t o t w og r o u p s ,e x p e r i m e n t a la n dc o n t r o l l e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d e s i g n :t h et a i c h ir o u t i n ei s c r e a t e da tt h eb a s i co fc h e nt a ic h ic h u a no l d - s t y l ea n d5 6 ,i np r i n c i p l eo fb i l a t e r a l s y m m e t r y , s i m p l et r a i n i n g ,p h a s es p e e d ;t e a c h i n ge m p h a s i so ns c i e n t i f i c i t y , i n t e r e s t , h e a l t h a n dp r a c t i c e 、析t hm u s i c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r o u pp r a c t i c et a ic h ic h u a nt h r e e t i m e saw e e k ,4 5m i n u t e so n et i m e ,at o t a lo f12w e e k so fp r a c t i c e ,t h eo t h e rn o tt ob e i n t e r f e r e di nt h ec o n t r o lg r o u p o b s e r v e dt h ec h a n g e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 , t h a t ,t h eo v e r a l l s i t u a t i o no fc h i l d r e ni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r o u ph a v ei m p r o v e d ,a n di t ss e n s o r yi n t e g r a t i o n c a p a b i l i t i e s ,d a y - t o d a yb e h a v i o rh a v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i m p r o v e d ,a d a p t i v eb e h a v i o ri s i m p r o v e dt oac e r t a i nd e g r e e ;c o n t r o lg r o u pc h i l d r e n , t h eo v e r a l ln os i g n i f i c a n tc h a n g e s i nt h e i rb e h a v i o r , s e n s o r y i n t e g r a t i o nc a p a b i l i t i e sa n da d a p t i v eb e h a v i o r s o ,t a ic h i c h u a nc a ni m p r o v ec h i l d r e n sb e h a v i o r , a d a p t a b i l i t y , s e n s o r yi n t e g r a t i o nc a p a c i t y t h e s t u d yp r o v i d e sa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c h i l d r e nt e n d i n gt oa d h d i ti s r e a s o n a b l et op r o m o t ec h i l d r e nt op r a c t i c et a ic h ic h u a n k e y w o r d s :c h ild r e n ,a d h d ,b e h a vio r ,s e n s o r yi n t e g r a t i o nc a p a b i l i t i e s ,a d a p t i v e b e h a v i o r i i 福建师范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太极拳对多动倾向儿童影响的研究) 是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 除论文中己特别标明引用和致谢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 个人或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由此产生的一切 法律结果均由本人承担。 本人完全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福建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并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福建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并按国家 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或机构( 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 所等) 送交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亦遵守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嗍w 哆年钼7 日 舯狮虢本蚺 签字嗍妒7 年月 第一章绪论 1 1 选题依据 第1 章绪论 现代妇女2 0 0 8 年,刊出了一篇题为太极拳带女儿穿越多动症,文章记 载了一位家长如何通过督促孩子练习太极拳而治愈了孩子的多动症,同时也增加了 孩子的自信,培养了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可谓一举多得,虽然,这篇文章不是一篇 学术性文章,没有给出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研究设计,但是也给我们指出了太极拳 的另一个功效。在许之屏编著的运动与儿童心理发展中也有下列叙述;针对冲 动性者如,“不稳定,好冲动、急躁、易怒、难以控制切不计后果者“应选择太 极拳、慢跑、钓鱼、下棋等以静为主且强度不大的项目”。可以看出已经有人注意 到了太极拳对儿章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有益影响,太极拳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针 对改善儿童多动有一定的作用。 1 1 1 太极拳能够改善脑功能 脑功能不不佳是引起儿童注意力障碍的原因之一,脑损伤或脑发育不成熟导致 的脑功能轻微失调8 5 患者是由于额叶基底核系统( 尤其是右侧) 或尾状核功能障 碍所致。瞪3 研究还发现,多动儿童脑内局域性脑血流分布异常,额叶、顶叶的血流 分布与行为症状相关,皮层下区与丘脑血流升高,颞叶与小脑血流下降。太极拳动 作轻盈、柔和,轻而不浮,沉而不僵,注重意、气、形的结合,一动而全身动,心 无杂念,内外合一。是一种自己能随意控制的中低强度有氧健身运动。练太极拳具 有益气养神、固肾健脾、通经活血、固精养骨、灵活关节、防治疾病和强身健体之 功效,对大脑的改善有着特殊的功效b 3 。太极拳练习中有很多单腿站立的动作,能 提高练习者的平衡能力,改善小脑的功能,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而 小脑对注意力障碍多动的影响又是显而易见的。据有关人士研究:注意力障碍多动 儿章共患感觉统合失调者占9 3 4 ,其中7 2 1 为重度失调、前庭功能失调占6 7 4 , 【1 1 许之屏运动与儿章心理发展: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f 版社,2 0 0 5 3 :8 8 1 2 上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现状 j 中围临床康复,2 0 0 4 ,8 ( 3 6 ) 3 1 h j 桂菊太极拳真功人机理探讨 j 武术科学。2 0 0 5 ,2 ( 0 4 ) :2 8 2 9 福建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见小脑功能改变能够治疗儿童注意力障碍和多动。 1 1 2 练太极拳能够提高锻炼者的注意力 太极拳外主动而养形,内主静而养神。其外在套路演练讲究手、眼、身、法、 步的协调配合,动作舒展大方、松活圆柔,从脚到头要求节节贯穿,处处螺旋缠丝, 要求习练者全身放松,周身放松能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在内则重视精神内敛,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习练过程中要求集中注意力,毫无杂念,达到恬静虚无的境 界,通过意识的主导作用进行调息、调身的习练。总之,太极拳每一招一式都是在 意念的引导下进行的,并配合呼吸,意念不止,动作不息,体现了太极拳形神兼修, 动静结合的特点,从而达到内外合一。这种练习方式,能够提高习练者的专注能力, 心无旁骛;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及开吸合呼的配合,且呼吸深、长、匀、细,可以平 缓人体内心躁动的情绪,而呼吸与动作特点相结合的拳式呼吸又可将人体潜在的杂 念慢慢的转移到动作的变化当中,起到定气凝神作用。通过对太极拳的长期练习, 可以改变暴躁、焦虑j 易怒的性格,使人心平气和、乐观向上,晗可使急躁、易怒、 焦虑、多疑、小气的人变得稳健、豁达、沉静、随和、乐观。3 注意力不集中、暴 躁、易怒、焦虑等是多动儿章的特点,因此太极拳对儿童多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1 1 3 太极拳能够平衡阴阳调理脏腑 中医认为,儿童多动的出现与阴阳失衡和脏腑功能失衡有关:阴阳失衡,是因 为阳动有余,阴静不足皇帝内经有云:“阴静阳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儿章乃纯阳之体,阳有余而阴不足,阴虚不能制阳,阳失制就会出现兴奋多动、暴 躁、易怒、焦虑等症状;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是心、肺、脾、肾动能失调,心藏神主 人的意识和思维,心神养则神志清,思维灵敏;心神失养则神智不宁多动。肝主动, , i , j l 肝常有余,因此,出现易怒、多动、任性等症状,脾主静,d , j l 脾不足,固, 出现静不足多动、多语、兴趣多变症状,肾臧精,小儿肾虚固心烦气躁,动作不调 f l l 杨莉王玉凤钱秋谨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分型初探【j 】中华精神科杂志2 0 0 1 ,3 4 :2 0 4 2 0 7 1 2 1 庞军杨扬唐宏亮等浅析太极拳运动体现的中医养生之道 j 四j l i 中医,2 0 0 7 ,2 5 ( 1 0 ) :4 6 - 4 7 1 3 1 贺业恒太极拳健身i # l s l 探析:j 体育世界:学术版,2 0 0 7 ,( 0 1 ) :6 6 - 6 7 2 第一章绪论 等症状。n3 太极拳根据中国的中医理论及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太极者阴阳之母也, 太极拳也强调阴阳平衡,通过练习达到平衡阴阳去除百病的目的。习练太极拳要求 全神贯注,松、静、沉、稳“使心气运行流畅,能更好发挥其统辖血液循环的功能, 减少和消除体内淤血,血液通畅充盈”;“动作轻柔圆活,如春风拂柳,生气盎然,使 肝气舒和条达,肝阳自潜,肝火自降,肝风自熄”;瞻1 太极拳时要求腹式呼吸,内气鼓 荡,螺旋运转使内脏蠕动加强,对肠胃等内脏器官起到按摩作用,使三焦之气通畅,脾 胃升降和顺,从而达到健脾胃的功效;动作要求虚灵顶劲、提肛敛臀尾阊中正,以培 补肾气和调和督二脉之气,使。肾阴阳之气调和。通过习练太极拳达到平衡阴阳,使 得心、肝、脾、肺等脏腑功能协调,从根本上去除了小儿多动的病根,从而达到防 病治病的目的。 1 1 4 太极拳的编排上有利于改善儿童身体功能 1 1 4 1 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编排 本套太极拳是在陈氏老架和5 6 式的基础上编制的,考虑到多动儿童的特点,尽 量动作简单易记锻炼全面,加上一些发力动作和跳跃动作,整体上刚柔并举,起承 转合。动作节奏的多变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有意注意,在配合上音乐,从听觉、视觉、 本体感觉、触觉等多角度对儿童的中枢神经刺激,改善儿童的神经功能。太极拳中 的震脚( 金刚捣锥、双震脚) 和发力动作( 搬拦捶、掩手肱捶等) 有助于儿童精力 的宣泄,同时发声增强气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动作力求左右对称,对开发儿童 的左脑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儿章天性爱动,要让他们用及其缓慢的运动且达到连 绵不断的效果,一开始是很难达到的,这就要抓住他们的天性在动作编排上加以改 造,使他们乐于接受,因此在套路组合上吸纳了陈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和陈氏5 6 式中的发力、发声、跳跃动作并结合其中的缓慢柔和动作,做到快慢相间,发力、 发声和跳跃相结合,一动一静、一刚一柔、一快一慢这样既能够吧太极拳的风格充 分体现出来还能使太极拳与儿章心理特点相结合,引起孩子的演练兴趣,其中就有 几式:双震脚一登脚一玉女穿梭一揽扎衣一六封四壁其中前三式震脚发声发力动作 较快后两式动作比较缓慢柔和。还有动作掩手肱捶接小擒打,掩手肱捶较快发力发 声,小擒打缓慢柔和。 i l l 芦红伟儿童多动症的中医辨证- 与i y l 治 j 甘肃科技纵横2 0 0 6 ,3 5 ( 0 4 ) :2 3 5 【2 j 陈胜练习太极拳对五脏器官的影响 j 湖北体育科技,2 0 0 3 ,2 2 ( 0 3 ) :3 1 3 3 1 4 福建师范大学硕+ 学位论文 同时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点,柔韧性好而力量性不足,因此尽量让他们少做底 架动作,同时改掉一些过难的衔接动作,如,摆莲一跌叉把跌叉改为弓步这样就更 利于儿童练习,不会使其疲劳而产生厌倦行为。 1 1 4 2 注重教学的科学性 首先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特点是爱玩, 通过引导就能让孩子认真练习。 其次是适当的鼓励和奖赏,在习练过程中对习练好的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奖赏。 方法:训练前先事先声明,太极拳课和他们的平常课程是一样的,出勤和纪律考试 都要上报班主任,和学期末奖惩是挂钩的。学生的表现好坏是和五角星的数量有关 的,每个开始每个学生记录有五个五角星,表现好的话一次加上两个五角星,受到 批评或表现不好就扣去一个星星,如果分队演练对演练好的一对每人加上两分,对 于表现差的就都扣除一分当最先积累至t j l o 分是受到奖励一次( 象征性的买一些小物 品) 奖励后从新返回5 分累计,当连续不扣分而获三次奖励后就能够获得一次大的奖 励。 如果有孩子连续扣分,5 分扣完了就要罚扫地一次,( 每次上课前铺地毯的地方 要进行清扫) ,同时班主任要找谈话一次。 只有奖惩制度还不够,还要有适当的管理,实验组共有1 6 名儿章,分为两队每 一队8 人,任命一个小队长负责召集学生上课,每一节负责汇报本队队员的请假等情 况,并协助老师上课。 通过教学尝试效果较好,学生习练太极拳的积极性很高,上课前学生争先恐后 帮助老师抬地毯。临结束前7 0 以上学生表示很乐意下学期继续练习太极拳。由此可 见,采取必要的手段教学生练习太极拳会起到较好的效果的。 1 2 文献综述 1 2 1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英文又称( a t t e n t i o nd e f i c i t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d i s o r d e r ) 简称a d h d ,有他广泛发生于儿童期间。针对这种病症的 研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概念也是在演变的,2 0 世纪5 0 年代到8 0 年代初期,一些 学者在儿童精神病和儿童身心发育学领域比较广泛使用的概念是轻微脑功能障碍 4 第一章绪论 ( m i r l o rb r a i nd i s o r d e r ,m b d ) 。当时的轻微脑功能障碍是指多方面的包括:运动 控制、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冲动控制、学习问题、言语困难和感知觉异常等, 运动缺陷则被称为神经学软体症。这种概念太过于笼统,也没有针对这种情况给出 一个较合理的理由和具体数据证明。再后来人们用a d h d 和发育性协调障碍取代 了m b d 这一术语。因为多动儿章在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动作笨拙、运动能力差、 书写能力差等方面问题。郑日昌认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注意力缺乏、唤 起过度、活动过度、唤起过多、冲动性和延迟满足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的总称。” 注意力缺陷集中表现在“注意不集中,多动和冲动,有时候这些症状可有神经系统、 感觉系统、代谢、皮肤及或者抽动障碍引起( w a s l i c k & g r e e n h i l l ,1 9 9 7 ) 卡尼( 美) 在他的书中描述了注意不集中有多动倾向的儿童的表现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活和 学习。2 3 现在普遍使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一概念。目前对“注意力缺陷多 动障碍”这一现象认为是:大脑无明显气质性损伤、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或高于正 常的儿童,因有轻微脑功能障碍而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或行为障碍,突出表现为自我 控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冲动、任性等,还可以有知觉、认知、语言 或协调动作障碍等。但大脑有明显实质性损害的疾病、低能儿童、精神病等均不属 本病。口1 注意缺陷多动儿童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 1 ) 活动过度:与生长发育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如以跑代步、耐性差、上课 乱动、好打断别人的谈话等,但这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活动杂乱、心神不宁、 动作不协调和不能较好地完成精细动作。b 1 ( 2 ) 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容易受外 界因素的影响,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短,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做事半 途而废。 ( 3 ) 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容易激怒,对不愉快的刺激常做出过分的反应,要求 必须立即满足,显得很任性; ( 4 ) 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在学习活动中存 在认识活动障碍,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 5 ) 神经发育障碍:多见于持续性多动症,表现为精细动作笨拙,语言发育迟滞, 【l 】十雷程嘉王玉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章的运动协调功能【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 0 0 7 ,( 0 3 ) :3 3 3 3 3 6 1 2 l 卡尼( 美) 著,孟宪璋等译儿童行为个案集 m 广州,暨南火学l l 版社,2 0 0 4 2 :8 4 8 5 【3 】唐芳贵敬正文儿童多动症的表现特征及教育对策【j 】黔东南民族帅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2 ,( 0 4 ) :6 l - 6 2 福建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言语异常等。n 1 总之,注意缺陷儿章伴随着多种表现症状,一般发生在儿童时期,随着年龄的 增长会逐渐好转,但是部分儿童会持续到青年,对其生活、学习、工作、交际等带 来很大的影响。 1 - 2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产生的原因 针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原因,中外学者研究较多,具体概括起来有以 下多个方面。 1 2 2 1 遗传因素 针对注意力缺陷的儿童是否是由于遗传引起的,国内外又相当的学者研究,国 内外的事实研究证明:遗传是多动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动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是 学龄儿章学习困难的常见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从许多方面进行研究,其中遗传学 研究是较为活跃的领域。有关研究认为,多动症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遗传方式研究 结果,各家意见尚不一致。认为系染色体畸变,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性连锁遗传和多基因遗传等,都不能对多动症的遗传方式做出充分解 释。在医学遗传数学方法中,分离分析可应用于验证单基因遗传,而阈值模式可验 证多基因遗传。乜3 孙亚琴、祁曙光研究结果表明,多动症遗传方式不符合常染色体 显、隐性遗传及性连锁遗传,而符合多基因遗传。其遗传率为6 5 1 5 1 2 3 1 ,说明 遗传基础在决定易患性上起重要作用;但尚有3 5 左右与环境因素及其它因素有关。 对有研究认为除遗传因素外,还有脑轻度损害、脑发育成熟迟缓、神经介质代谢异 常等原因。3 国外的一些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的同父母同胞兄弟姐妹的发病率比异 父母或异母的兄弟姐妹高,后者又比普通人高:张宪斌教授对多动症患儿进行研究, 发现1 4 2 的病例与遗传有关。这证实了遗传因素与多动症有密切的关系。总之,遗 传对儿童有一定的影响,而外部环境和教育等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 1 2 2 2 脑损伤与儿童注意力缺陷 脑组织损伤与儿章注意缺陷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额叶损伤的病人,可出现注 意障碍,行为冲动等异常表现。海格曼( h a g e r m a n ) 等人1 9 8 7 年的一项调查发现, 【1 1 苏勃3 5 例多动症小学生适应行为研究l r 】辽宁师范火学硕i :学位论文:3 6 1 2 江三多主编遗传与精神疾病! m 北京:科学f 版社,1 9 9 1 :1 8 0 1 8 4 1 3 孙亚琴祁曙光儿童多动症遗传方式探讨i j 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0 0 ,( 0 1 ) :1 0 0 - 1 0 1 6 第一章绪论 a d h d 与中耳炎以及所患次数有着极奇妙的关系。在a d h d 儿童中有9 4 的人曾有过 3 次以上的中耳炎历史,而正常儿童只有5 0 。a d h d 儿章中有6 9 的人曾有过1 0 次 以上的中耳炎历史,而在正常儿童中只有2 0 。虽然儿童中并不总是存在着脑损伤 的确切证据,但大脑损伤或损害一直被看作a d h d 行为的主要原因。某些脑损伤的 儿章确实存在着多动。研究发现,额叶区的失调与注意力缺损有关。存在着减少血 流量和减少脑电图活动。主要表现为a d h d 儿童在此区域内的代谢活动要少于正常 儿童。但在以感觉和感觉动作为主的区域内的代谢活动却比正常儿章多。注意缺损 多动障碍儿童额区的6 、0 功率分布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额叶功能不足,致 使前两者的认知功能受到一定影响。n 1 造成脑损伤的原因有:分娩过程中的创伤、 早产、难产、缺血、缺氧、分娩所致的脑损伤等;母亲在妊娠其间营养不良、外伤、 疾病、服药、情绪异常等;婴幼儿患有脑炎、高热昏迷、颅脑外伤等;新生儿期小 儿体重过轻,营养不良等。 学者研究中对儿章病史采集,发现有7 8 2 1 的儿童曾经有轻重不一的脑组织损 伤,轻微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等 1 2 2 3 神经发育因素 神经发育与儿童注意力缺陷是否有关的看法、各个学者说法不一,有些学者研 究发现,注意缺陷儿童神经的发育较一般儿章发育稍晚,结论神经发育不成熟是多 动症的一个发病因素。另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多动症儿童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一 些会消失另一部分也可以延续到成人,因此也不能把神经发育不完全都归结为注意 力缺陷的原因。 人脑的正常发育从不成熟到成熟是有规律性的,有的发育成熟早一些,有的稍 晚一些,但发育的最终结果,都会趋于正常,按重量计算,新生儿脑重约3 9 0 克, 占出生体重的8 19 个月时脑重6 6 0 克;2 岁时脑重9 0 0 - - 1 0 0 0 克;至7 岁时,脑 重接近成人;成人脑重约1 4 0 0 克。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病因是注意缺陷,由于新生 儿时期大脑皮层发育尚不成熟,随着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逐渐发育 成熟,儿童的注意也开始由被动注意逐渐发展为主动注意,多动也会自然消失。陋1 查阅大量的事实说明,有相当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多动倾向有下降的甚至消 1 1 1 曲振国注意缺损多动障碍的形成冈素研究 j 潍坊学院学报2 0 0 6 ,( 0 2 ) :1 3 5 1 3 6 1 2 1 ( 飞华健康h t t p :翩1 0 0 m d c o m h t m i p a p e r 1 6 7 2 5 0 8 5 c 2 0 0 8 0 3 3 1 h t m ) 福建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失,但是其自控力差、冲动任性等心理的影响仍然存在,所以针对这些需要家庭、 社会等的关怀。 1 2 2 4 微量元素与儿童多动症注意力缺陷 儿章全血中存在高铅、低锌、低铁、低钙、低镁等状况,可能导致神经递质代 谢的改变,而在注意缺陷的发病机制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诊断中检测微量元素 和综合治疗方案中改善微量元素失调是有一定意义的。另有学者研究,体内微量 元素异常在发病因素中的作用应受到人们的重视。铅与微量元素铁、锌、钙的关系, 多动儿童中血铅浓度较高,体内血铁、血钙、血锌值比正常偏低。这是由于铅、铁、 锌、钙等元素同是二价阳离子,在肠道有共同的结合位点和运转蛋白,因竞争而相互 影响吸收和代谢导致血锌、血钙、血铁水平比正常偏低。乜1 人们注意到,锌是人体 内必不可缺的微量元素之一,锌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的吸收、伤口愈合、智力 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铁也是机体的重要营养元素,铁缺乏可引起贫血,造成各脏 器的供血不足,即会影响大脑的发育,从而引发儿童多动症。蔬菜和肉类含有大量 铁元素,因此儿童不要偏食,不愿吃肉和蔬菜,所以极易引起本病的发生。因此, 多动症儿童一定要多吃一些含铁、锌的食品,有利于抵制多动症的发生。 1 2 2 5 工业污染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随着工业的日渐发展,污染也随之接踵而来,严重危害儿章身体健康的因素之 一是铅中毒。铅中毒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在人体内长期蓄积,可以导致儿童智力低 下,抑n , j , j l 免疫功能,使小儿易患病,王改青等研究也表明铅水平的提高与镁的 缺乏可以促使多动症发病。国外学者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点。专家推断,铅中毒与 部分多动儿童有一定关联。1 铅污染可对儿童中枢神经造成伤害,使其表现为烦躁 不安、冷淡、嗜睡等,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等多动症的一些表现。儿童在日 常生活中对铅的接触是多方面的,有资料表明,婴幼儿每天通过吸吮自己的手指可 食入尘土0 1 - 0 5 9 ,而尘土中即富含大量的铅;用食品袋盛装食品时,食品上的印刷 字、绘画的彩色油墨亦含有大量的铅;油漆、陶瓷用品、生活器皿上的绘画亦含有 铅;含铅量过多的食物如松花蛋、爆米花等。此外,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污染也是 儿童铅中毒的罪魁祸首,都与多动症有明显的关系;不良饮食习惯澳大利亚的学者 【黄健红脚才司徒孥墉等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j 实用医学杂志,2 0 0 8 ,2 4 ( 1 4 ) 1 2 1 周维克李臧英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及书氏智力量表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 0 0 8 ,8 ( 2 9 ) 1 3 l 王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现状i j 】中国临床康复,2 0 0 4 ,8 ( 3 6 ) 8 第一章绪论 发现,该病与儿章饮食中含有的氨基酸多少有关。儿童摄入含有过多酪氨酸或色氨 酸的食物,如驴肉、鱼片、干贝、奶酪、鸭掌、猪肉松、腐竹、豆腐皮等就可能诱 发多动症。中国学者也发现,食物中含有过多的调味与多动有关。口1 1 2 2 6 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在群体中较为普遍,儿童少年的行为问题与不良的养育方式有 关,特别是消极拒绝、积极拒绝、严格、不安、矛盾、不一致。儿童通过学习、模 仿、投射等心理机制而产生行为异常。n 1 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儿童少年,他们的个 性、行为从小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孩子长大以后,他们的个性也会影。父母幼年时 的家庭养育方式,若存在着较多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多干涉、过多保护 的情况,儿童较正常儿童有更多的情绪不稳、惹麻烦、捣乱,并且不愿说真话。因 此家长教育孩子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方式。乜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是家庭 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启蒙老师,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地影响。良好 的家庭环境能避免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使多动症状减轻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就是 父母要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良好的教育方式是杜绝和减少儿童多动症发生的重要 保证。我们一定要减少或杜绝以下的不良教育方式:父母对孩子溺爱过分,对其行 为百依百顺,娇生惯养,使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志力, 忽略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学习、行为要求 过于苛刻,力求完美,造成孩子心理过分紧张和情感过度压抑最终导致行为异常。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合作,彼此交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 出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i 2 3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与感觉统合、适应性、行为的关系 1 2 3 1 注意力缺陷与感觉统合 多动症倾向儿章注意力难以集中、活动过度、易兴奋、冲动,情绪很不稳定, 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造成很多的困难和麻烦,但是这种情况与智商无关,越来越多的 于玉风北京市城区2 4 3 2 名学龄儿奄行为问题调仓报告 j 中固心理卫生杂志,1 9 8 8 ,2 ( 3 ) :1 1 4 一1 1 7 1 2 1 李幼辉张焕峰宋忐宇等父母养育态度与儿南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研究【j 】中国j j 生学校,2 0 0 0 ,1 0 ,( 1 0 ) : 3 7 4 - 3 7 5 9 人发现,多动行为的儿童有感觉统合问题。多动综合征患儿感觉统合异常率达9 0 6 , 中、重度感觉统合失调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特别显著( p o 0 5 ) ;1a d h d ) l 章容易忠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它行为问题,且有性别 差异,a d h d 组的感觉统合各因子与行为问题的产生有相关性,馏3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 a d h d ) i , 章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障碍,各亚型多动儿童存在不同类型的感觉统合失调障 碍。当多动综合征患儿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同时,其触觉、前庭一固有感觉( 即,本 体感觉) 、手脚及身体协调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异常,从而在观察、组织、思维、 推理等方面的困难更为严重。口 彳艮多学者研究证明通过统合训练能够提高儿童的神 经功能从而缓解多动行为。焦鹏涛、朱安国、付立晶等证明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可以 提高a d h d 多动冲动型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有利于多动冲动症状的缓解,塑造良好 行为;行为矫正作为一种有益的结合,不但可以巩固这种良好行为,并在此基础上 发展出更多的良好行为,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是治疗a d h d 多动冲动型患儿的一种有 效方法,值得推广。h 1 郝晓莉、赵亚楠也认为感觉统合训练不仅可以改善儿童的视、 听觉注意水平,增加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还可以减少多动冲动行为,缓解焦虑 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璐1 由此可见感觉统合与多动行为是相符相承的,多动儿 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感觉统合问题,而通过感觉统合训练,解决了感觉统合问题的 同时也就治疗了多动症,同时我们还可以推理,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了感觉统合问题 也能够治疗多动行为。 1 2 3 2 注意力缺陷与适应行为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的年龄和所 处的社会条件所期望的程度。注意力缺陷多动倾向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行为冲 动、鲁莽、控制力差等,在家与父母家人闹矛盾,让父母费心,在学校学习不良, 而且违反纪律,与同学交往能力欠缺与其他同龄人交往则表现为人际关系差和自尊 心下降。国内杜亚松等( 1 9 9 9 年) 用儿章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4 0 例a d h d 儿章进行分 析,发现a d h d 儿童在适应能力商数、独立因子、认知因子和社会自制因子及除感觉 j 卢莉颖薛莉静儿章多动综合症j 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分析 j 河北医药,2 0 0 2 ,2 2 ( 0 2 ) :1 1 0 - 1 l i 2 】曾爱华_ l 二玉玮乇贵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j 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 志,2 0 0 7 ,1 5 ( 5 ) 1 3 1 陈文德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 感觉统合积极疗法) m ? 北京:中国少年儿章m 版社,1 9 9 6 :1 0 8 问焦鹏涛东,立国付立品等行为矫正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合对多动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研究 m 中国几 章保健杂志,2 0 0 7 ,( 0 4 ) 【5 】郝晓莉赵亚楠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效果研究 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 0 0 8 ,( 0 3 ) l o 第一章绪论 运动、生活自理和时空定向三个分量表外的其它分量表均低于正常同龄儿章。注 意力缺陷儿童出现违纪、违规行为或攻击行为的比率比一般儿章高,据有关调查, 有2 1 4 5 的注意力缺陷儿童有严重的违规行为,他们的社会不适应给自己和社会都 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瞳1 刘康宁等也认为注意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问题 存在相关。乜3 由此可见,注意缺陷与社会适应性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我们 才采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量表表进行检测。 1 2 3 3 注意缺陷与儿童行为 经查阅相关的资料,注意缺陷儿童很多都存在一些行为问题,一些学者认为注 意罩缺陷儿童在交往上更易于发生冲突与适应不良,当多动、违纪、攻击的外显性 行为未及时纠正时,这种外显性行为就会转化为内化现象,表现为强迫、抑郁、分 裂性焦虑等,随年龄的增长,内化表现又可转化为外现性行为,如攻击等,h 3 这样 的儿章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就会出现反应慢,自我意识低,学习积极性低,生活 节律差,对新的刺激最初是退缩,且适应慢,反应强烈,心境消极,好挑逗,行为 冲动,感觉过敏,与同伴关系不良等。有很多资料都明确说明注意缺陷的儿章和普 通儿童相比较,在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异且具有显著性意义。一些学者研究认为多动 儿章在注意力、行为方面有以下几个特征:被动注意占优势、注意的紧张性较差、 注意的不稳定性、注意范围狭窄或不善于分配和转移注意力。这些表现严重影响患 儿对知识和新事物的认知、记忆和理解,是导致他们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下降 的主要原因。瞄3 然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大脑前额叶发育不 完全及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的原因,因此当孩子出现行为异常,注意力下降时 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应当查找原因给于及时的治疗,以免影响孩子的终生大事。 1 2 4 治疗方法 1 2 4 1 服用药物 用药物治疗多动儿童最常用西药分为:中枢神经振奋剂( 如苯丙胺、利他林, f l j 吴丙辰静进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j ,2 0 0 7 ,( 0 7 ) 1 2 】刘东刚注意力缺陷学生适应障碍及教育对策 j 现代特殊教育,2 0 0 0 ,0 1 【3 】刘康香钟燕康如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奄的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问题分析 j 中同1 6 j 床心理学杂志, 2 0 0 5 ,0 2 4 1 张风玲马 :薇史静敏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章行为问题分析 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 0 0 6 ,0 6 1 5 】苏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特征i 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 0 0 4 年9 月 福建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匹莫林、咖啡因) ;三环类抗抑郁药( 如丙咪嗪) ;抗精神病药( 如氯丙嗪) 。优选 两种药物是本异丙胺和哌醋甲酯( 利他林) 。这些药物通过重要的神经介质来改变 这一区域的活动。对大约8 0 的儿童,兴奋剂能够神奇地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控制 冲动,坚持努力工作和减少与所做事情以外的其他活动、及捣乱行为;兴奋剂还可 以提高儿童的社会活动以及与父母和同龄人的合作能力,有时候还可以提高儿童的 身体协调能力,控制他们的好动和破坏行为;兴奋剂还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对数字的处理和问题的处理有很大的提高。 服用药物的弊端:1 有一定的范围限制,需要对儿童做一个整体的评估,是否 能用药物对儿章的年龄,症状严重性、持续时间、治疗成功记录以及家庭费用的承 担能力等有一定的限制;2 服用不当会有一些副作用如,体重降低、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