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世界高水平女子足球比赛中选择不同目标传球的特征分析.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世界高水平女子足球比赛中选择不同目标传球的特征分析.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世界高水平女子足球比赛中选择不同目标传球的特征分析.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世界高水平女子足球比赛中选择不同目标传球的特征分析.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世界高水平女子足球比赛中选择不同目标传球的特征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世界高水平女子足球比赛中选择不同目标传球的特征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中 文 摘 要 在足球比赛中,传球方法多种多样,而选择传球目标是衡量战术意识的重要标志 之一。本文利用向对方防线后方空间的传球、向本队最前方队员脚下的传球、至少超 越一名防守队员的传球、横回传球、和传中球等指标,对世界高水平女子足球比赛中 选择不同目标传球的特征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将比赛中传球的技术运用与传球的目 标选择结合起来,使统计指标和分析比赛更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指导训练提 供更具体的分析资料,这也是本篇论文的创新点。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 法、 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世界高水平女子足球比赛中选择不同目标传球的 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1. 世界高水平女足比赛对抗较激烈,在对抗和干扰下传球的能力较强。在选择不同目 标传球中,至少超越一名防守队员传球次数最多,依次是横、回传球,向防线后方空 间传球和向最前方进攻队员传球,运用次数最少的是传中球。 2. 2. 在不同对抗状态下,横、回传球的成功率最高,其次是至少超越一名防守队员的传 球,二者的成功率均高于传球的总体水平,向后依次是向最前方队员传球、向对方防 线后方空间传球、传中球。 3. 3. 向对方防守后方空间传球主要运用于中场, 其次是前场。 在前场运用最多的路线是: 向同侧对方中卫和边卫之间的后方空间做斜线传球而且效果最好。在中场运用最多的 路线是:向同侧对方中卫和边卫之间的后方空间做直线传球,但向同侧对方中卫和边 卫之间的后方空间做斜线传球效果最好。向最前方队员传球、至少超越一名防守队员 的传球、横回传球多数情况下是在中场运用。传中球由 1、2 区传向 b 区的次数较多, 效果较好。 4. 4. 在传中球的传球区域选择上,1、2 区是主要的传球区域,其次是 3 区,前三个区域 的传中球次数明显多于 4 区; 在不同的区域传中具有不同的进攻效果, 1 区、 2 区较好, 3 区次之。在传中球的目标区域选择上,球传向 b 区的次数最多,明显高于其他三个 区域, 其他依次是 a 区、d 区和 c 区;传中球传向不同目标区域具有不同的进攻效果, b 区、c 区较好。 关键词:关键词:女子足球、传球、传球目标、对抗、场区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1 1 前言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 选题依据 上世纪 90 年代初, 国际足联成立了女子足球委员会, 专门管理世界女子足球运动。 自从 1991 年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四 届,并于 1996 年在第 26 届奥运会首设女足比赛,使女子足球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现阶段女足比赛对抗越来越激烈,节奏越来越快,在世界高水 平的女足比赛中 ,一个队在一场比赛中有 45 次左右将球攻入到对方后场。在 2003 年 女足世界杯中,“美国 vs 德国的比赛将球攻入到对方后场次数达到 106 次 (美国 64 次, 德国 42 次) 。 德国 vs 瑞典的冠亚军比赛更达到了 112 次 (德国 53 次, 瑞典 59 次) ” 【1】 , 攻防转换之快可见一斑。 随着现代足球比赛攻守速度的不断加快、对抗争夺的日趋激烈,对足球技术也提 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前联邦德国著名足球教练邵恩曾说过:足球运动最重要的、决 定性的部分是技术。 在足球比赛中运用最频繁的两项技术是传球和接球。 “队员接到球时,80%以上的 情况是将球传给同伴,其余的才是射门或运球。 ” 【2】 所谓传球就是“队员在比赛中 有目的地把球传给同伴,或踢向预定目标。 ” 【3】 “传球技术是组织进攻、变化战术、 渗透突破、创造射门的重要手段,也是比赛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技术。 ” 【4】据杨力等在 第四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中国队与四强队技战术分析一文中的统计数据表明:每 场高水平比赛平均短传球次数最多可达 415.3 次,长传球次数最多可达 158.9 次。传 球技术虽然不能直接破门得分,但却与比赛的胜负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有了 好的传球技能,就能制造更多的得分机会,提高球队进攻的效率,充分发挥球队的整 体作战威力。 在第四届女足世界杯中,亚足联调查与发展部官员米歇尔蔡,作为国际足联技 术小组的专家,重点观看和研究了亚洲四支球队的比赛。在回顾中国队四场比赛时, 她的总体感觉就是: “这个队只有球员个人的表演,而没有整体。因此,尽管她们拥有 非常出色的个人技术,总是保持着控球的领先,却找不到破门的机会。比如,在比赛 中,拿到球的队员总是在等、在寻找传球的方向和接球的队员,这样的节奏怎能适应 【1】 2003 年女足世界杯调研报告中国足协 【2】 马冰.战术巧运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0) 【3】 马冰.战术巧运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65) 【4】 杨一民.何志林等.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1)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 现代的足球比赛呢?” 【5】 传球不但是一种技术,而且也蕴含着战术内容。传球作为足球个人战术的功能就 是 “能使本队同伴有目的、 有组织的配合进攻, 是发挥整体力量的一种主要进攻手段。 ” 【6】 “在比赛中,虽然传球方法多种多样,而选择传球目标、掌握传球时机和控制传球 的力量与落点,是衡量战术意识和传球技能的重要标志。 ” 【7】的确,传球作为足球运 动员联络沟通,表达战术意图的语言和信息,在足球比赛的全部时间内,只有结合比 赛战术,才能体现出全队稳定发挥技术水平的能力,达到本队的比赛目的。 英国足球总会技术培训部主任查理休斯先生在足球获胜公式一书中按进攻 者优先考虑和攻击威胁性的顺序进行排列,将传球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防线后方空 间的传球,2、向最前方进攻队员脚下传球,3、至少超越一名防守队员的传球,4、改 变进攻路线的横传,5、向接应同伴的回传。 【8】这实际也是选择不同目标传球的类型。 本文主要从传球过程中的传球目标选择这一角度,通过对世界高水平女足比赛中,场 上队员选择各种类型传球目标的统计分析来发现:世界高水平女足队员运用各种类型 传球的特征,并找出中国女足相对于其他世界强队在这一方面的差异,从而加深我们 对比赛规律的认识,指导训练、临场指挥,驾驭比赛,更好的掌控整个比赛的局势。 通过阅读足球理论专著和查阅中国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库、中国期刊网中国 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全文数据库,本人发现在国内研究相关内容 的资料中,只是对传球时的运动状态、对抗状态、传球距离、传球场区等研究较多, 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人根据传球类型(向对方防线后方空间的传球、向本队最前 方队员脚下的传球、至少超越一名防守队员的传球、横、回传球、和传中球) ,对世界 高水平女子足球比赛中传球的运用特征做过专门的论述和研究。 本文利用这几个指标的目的在于:将比赛中传球的技术运用与传球的目标选择结 合起来,为传球的技术与战术在这一方面找到一个结合点,使统计指标和分析比赛更 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指导训练提供更具体的分析资料,这也是本篇论文的创 新点。 【5】 2003 年女足世界杯调研报告中国足协 【6】 年维泗.麻雪田.杨一民.足球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99) 【7】 马冰. 战术巧运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65) 【8】 英charles hughes. 足球获胜公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3 1.2 文献综述 1.2 文献综述 本人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首先了解到当今世界女足运动的发展趋势;其次可 以借鉴以往比赛中传球和战术运用的研究成果,为本论文提供参考。查阅过程中找到 以下相关文章: 1.2.1 关于世界女子足球运动 1.2.1 关于世界女子足球运动 1、 从第 3 届女足世界杯看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 (戴进等 2000)一文阐述了女子 足球运动发展的新特点和全方位提高整体攻防能力是女子足球运动今后发展的方向。 【9】 2、 从第四届女足世界杯看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 (林飞等 2004)一文阐述了世界 女子足球运动的新纪元已经来临,女足整体水平的提高,比赛日趋激烈,战术打法的 新变化和比赛阵型全面发展等形成了本届世界杯的特点以及未来世界女足发展的方 向。 【10】 3、 对世界女子足球运动的调研与思考 (邓芳 2002)一文通过对世界女子足球运 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世界女子足球运动近十年来的发展状况。 【12】 4、 女子足球比赛特征分析 (谢朝中 2004)一文分析认为女足区别于男足的主要 特征是节奏较慢,更注重局部和整体队形,其优势表现在足球技术的精确性。 【13】 1.2.2 关于传球在比赛中的运用 1.2.2 关于传球在比赛中的运用 1、 第 15 届世界杯男子足球决赛阶段攻入对方罚球区附近 30 米区域传接球失误 原因的调查研究 (张廷安等 1996)通过对第十二届亚运会男子足球决赛阶段中国足 球队的比赛和第十五届世界杯足球决赛阶段中 19 队 38 场比赛的统计分析了解到男足 队员在攻入对方罚球区附近30米区域内进攻失误中传球失误是造成进攻失败的主要原 因。 【14】 2、 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对传球失误原因的自我判断分析 (张春芳等 2004) 一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女子足球传球失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女子 足球运动员在造成传球失误的原因中,以“传球目标选择不当” 、 “传球时机选择不 当” 、 “传球力量控制不当” 、 “传球前观察情况模糊” 、 “传球脚法和路线选择不 【9】 戴进.刘健. 从第 3 届女足世界杯看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56-57) 【10】 林飞.张诚. 从第四届女足世界杯看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j.浙江体育, 2004.4(31-33) 【12】 邓 芳. 对世界女子足球运动的调研与思考j 中国体育科技,2002.1(23-26) 【13】 谢朝中. 女子足球比赛特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84-86) 【14】 张廷安. 第十五届世界杯男子足球决赛阶段攻入对方罚球区附近 30 米区域传接球失误原因的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1(39-43)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4 当” 、 “传球意图暴露过早”6 项为主要原因。 【15】 3、 中国国家足球队十强赛传球质量分析 (余见旭等 2002)一文通过对十强赛 和英格兰队、意大利队在世界杯欧洲区小组赛中的传球质量分别进行统计与比较,以 及队内前锋线、前卫线、后卫线相互间的比较,探寻自身的传球失误较多的主要原因, 以利于中国国家足球队传球技术的提高,促进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16】 4、 第四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中国队与四强队技战术分析 (杨力等 )一文通过 对第四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四强及中国足球队技战术统计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揭示 四强和中国队技战术的特征及中国足球队的差距。 【17】 5、 我国优秀女子足球队技战术特点的研究 (杨刚等 1997)一文通过对 1996 年 全国女足锦标赛第二阶段 6 支优秀女足比赛情况分析,表明我国优秀女足以阵地进攻 为主要形式,以中路进攻为主要区域,其中,中路进攻的技战术运用方式,及比赛中 传球、接球、抢球三项主要技术指标运用状况有各具特色。 【18】 6、 中国足球队攻入前场 30 米传接球技术诊断 (夏祥鹏 1998)一文对中国足球 队在亚洲区十强赛对西亚八场比赛中攻入对方前场30米区域传接失误情况进行统计调 研,并进行技术诊断。 【19】 7、 中外足球比赛边路传中基本特征的比较研究 (马晓军等 2002) 一文通过 2001 年中国甲 a 足球联赛、2000 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十六届世界足球赛决赛阶段部分比赛 边路传中的传球区域、传球目标区域和传球性质等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20】 8、 对足球比赛中传中球进攻战术的探讨 (马磊等 2003)一文通过对 29 场高水 平足球比赛中的落点情况、实际效果以及不同落点进攻战术的分析,认为中点包抄射 门是足球比赛得分主要手段,前后点是完成接应射门的主要区域。 【21】 9、 现代足球比赛边路传中基本特征的分析研究 (马晓军 2001)一文通过对 16 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边路传中的传球区域、传球目标区域及两者比例关系等技术 指标的统计分析,探索现代足球比赛边路进攻中,边路传中的基本特征。 【22】 10、 横回传球在大学生足球联赛中的运用 (华捷 2004)一文通过对第五届中国 【15】 张春芳. 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对传球失误原因的自我判断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 (66-68) 【16】 余见旭. 中国国家足球队十强赛传球质量分析j.铁道师院学报,2002.2(25-27) 【17】 杨力. 第四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中国队与四强队技战术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6(70-71) 【18】 杨刚. 都祖德.我国优秀女子足球队技战术特点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3(18-21) 【19】 夏祥鹏. 中国足球队攻入前场 30 米传接球技术诊断j.中国体育科技,1998.5(28-29、42) 【20】 马晓军. 中外足球比赛边路传中基本特征的比较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2.5(22-24) 【21】 马 磊. 对足球比赛中传中球进攻战术的探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3(90-91) 【22】 马晓军. 现代足球比赛边路传中基本特征的分析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3(39-41)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5 飞利浦大学生足球联赛,江苏各参赛队使用横、回传球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探 索其在比赛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所具有的价值, 为高校足球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23】 11、 论回传球在现代足球比赛中的作用 (王景波 1996)一文通过观察 1994 年世 界杯和一些高水平足球比赛,发现所有参赛队伍在比赛中,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历来 被认为消极传球的回传球技术,文中探讨了采用回传球的原因、回传球的作用及其训 练方法。 【24】 2.3 关于比赛的战术 2.3 关于比赛的战术 1、 现代足球比赛技巧运用特征分析 (杨一民 1997)一文对当代足球比赛的总体 特征和阵形与队形攻守技战术等运用特征进行了探讨与归纳,以求足球训练过程中制 定的训练计划、训练手段、训练要求等有助于提高训练效益和比赛水平。 【25】 2、 足球比赛快速进攻手段与攻击位置的研究 (张廷安等 2001) 一文通过对 2000 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的进入1/8阶段比赛的前8名球队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快速 进攻效果明显比一般进攻效果好,且在不同的场区发动快速进攻的方式与攻击的位置 不同,最好的手段是中长距离斜传球,最佳的攻击位置是肋部。 【26】 3、 第 16 届世界杯足球赛十六强前场 30 米进攻分析 (陈效科 1999)一文通过对 第 16 届世界杯足球赛进攻情况的研究分析, 探索当今足球比赛进攻战术打法特点与规 律,为我国的足球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27】 4、 谈休斯足球“直接打法” (曹广海等 2003)一文对第 16、17 两届世界杯足 球赛进球前传球次数进行观察与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与“足球获胜公式”作者休斯的 同类数据进行比较,辩证地认识和理解休斯“直接打法”的理论观点,探讨“直接打 法”论在现代足球比赛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27】 5、 试探足球的快速反击战术 (沈国征 1997)一文选择第十五届世界杯足球赛快 速反击战术进行分析,了解当今世界足球强国在运用快速反击方面的一些情况。 【28】 6、 谈现代足球战术打法特征 (耿建华 2004) 一文阐述了, 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 以战术运用的基本要求和整体攻防的基本特征为标志,已经形成了严密的战术组织模 式,各区域的实力分配、整体协调的攻防节奏等战术特征。足球比赛已进入了一个讲 【23】 华 捷. 横回传球在大学生足球联赛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4(84-85、98) 【24】 王景波. 论回传球在现代足球比赛中的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6.3(25-27) 【25】 杨一民. 现代足球比赛技巧运用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7.6、7(10-13) 【26】 张廷安. 足球比赛快速进攻手段与攻击位置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4(50) 【27】 陈效科. 第 16 届世界杯足球赛十六强前场 30 米进攻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9.1(26-27) 【27】 曹广海. 谈休斯足球“直接打法”j.辽宁体育科技,2003.6(39、41) 【28】 沈国征. 试探足球的快速反击战术j.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7.1(19-21)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6 究严密整体,快速攻防,技术全面,战术多变的时代。 【29】 7、 第 4 届世界女子足球赛门前进攻战术运用情况的研究 (陈群等 2004)一文对 第四届世界杯女子足球比赛决赛阶段的32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不同进攻战术的运用和 射门机会产生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了女子足球运动员射门和射门前战术运用的规律和 特征。 【30】 8、 中美女子足球队攻防技战术打法的比较研究 (曲晓光、刘丹 1999)一文通过 对中美女子足球比赛中进攻防守技战术打法的统计、对比和研究,分析了美国女足的 优势和特点及中国女足存在的差距,即在完成有效进攻配合上,中国女足次数少,且 限于左边路地区,美国队则“全面开花” 。在中场抢截上,美国女足较中国女足优势 明显。 【31】 9、 中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现状的研究 (孙文新 2001)一文通过对中 国 13 个优秀女子足球队(包括国家队)及 8 个外国队的比赛进行了研究,临场技、战术 统计指标 33 项。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优秀女子足球队运动员在比赛中全场 40.9% 54.4%的时间在跑动。跑、走、停 3 者比例为 11.70.28,运动员整场比赛活动距离 平均为 5128m。国内、外女子足球队在采用基本阵型上比较接近。阵地进攻是各队采用 的主要打法,中路进攻突破运用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是边路进攻,进攻手段中传切 配合效果最佳。快速对抗情况下传球技术运用质量较高。无论是快速、慢速、原地情 况下接球,非对抗接球的次数都明显高于对抗中接球次数。 快速情况下抢球的次数明显 高于慢速、原地情况下抢球次数。中前场是运用传球、接球、抢球技术最多的场区。 【32】 1.3 研究内容 1.3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为世界高水平女足比赛进攻中的传球,不包括定位球和守门员的 传球。本文选取了研究传球中常见的指标:横、回传、传中球等,又选取了国内研究人 员较少或还未运用过的指标:向防守后方空间的传球、向最前方进攻队员的传球、至 少超越一名防守队员的传球。研究它们在不同条件的运用效果和特点,如不同场区、 不同路线、不同对抗状态下传球的运用效果和特点。 【29】 耿建华. 谈现代足球战术打法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7(70-72) 【30】 陈 群. 第 4 届世界女子足球赛门前进攻战术运用情况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63-64) 【31】 曲晓光.刘丹. 中美女子足球队攻防技战术打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9.4(17-22) 【32】 孙文新.中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现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2(18-21)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7 1.3.1 概念界定 1.3.1 概念界定 参考国内类似的研究及有关教科书的概念,并结合专家问卷中的专家意见,确定 以下概念与统计尺度。 1.3.1.1 传球类型 1.3.1.1 传球类型 ? 向防守后方空间的传球:运动员有目的地将球传向对方整条防线后方空间的传球。 ? 向最前方进攻队员脚下的传球:运动员有目的地将球传向位于本方最前面的进攻队 员的传球。 ? 向前至少超越一名防守队员的传球:球无法传向最前面的进攻队员,但能够超越至 少一名防守队员的传球。 ? 横传:传球路线与中线或底线基本平行的传球。 ? 回传:传球路线与中线或底线不平行,有角度,并明显由对方球门一侧向本方球门 一侧的传球。 ? 传中球:在对方半场两侧区域,向对方球门前传球,以创造射门机会。 1.3.1.2 传球时的对抗状态 1.3.1.2 传球时的对抗状态 强对抗:队员在传球时,其身旁 1.5 米以内有防守队员进行防守,防守队员伸脚便能 抢到球的情况下传球。 次强对抗:队员在传球时,其身旁 1.5-3 米之间有防守队员进行干扰防守的情况下传 球,防守队员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后有可能触及球。 弱对抗:队员在传球时,身旁 3 米以内无防守队员的情况下传球,并且防守队员尽最 大努力也不可能触及到球。 1.3.1.3 传球效果 1.3.1.3 传球效果 ? 成功:传球的时间及时、力量适中、方向准确,球传到了同伴脚下或目标区域。 ? 失误:传出的球未到位或接应队员未及时到位接到球,使本方失去控球权。 1.3.1.4 传中球效果 1.3.1.4 传中球效果 ? 成功:进攻队员只要抢到点,触到球,即为成功。 ? 失误:进攻队员的传中球被阻断或接应队员未抢到点、触到球。 1.3.2 场区划分 1.3.2.1 比赛场区划分 1.3.2 场区划分 1.3.2.1 比赛场区划分(见图 1) ? 前场:在守方罚球区一侧距底线 30m 之内的场区。 ? 中场:在中线两侧各约 20m 的范围。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8 ? 后场:在攻防罚球区一侧距底线 30m 之内的场区。 ? 中前场:在守方半场的中场区域。 ? 中后场:在攻防半场的中场区域。 图 1 球 场 区 域 图 图 1 球 场 区 域 图 1.3.2.2 传中场区划分1.3.2.2 传中场区划分(见图 2) ? 传中区域划分:根据本文研究内容,对边路传中区域划分为 1、2、3、4 区。 ? 传中目标区域划分:将传中的目标区域划分为近门柱区域、点球点到球门线区域、 远门柱区域以及罚球区线到点球点与球门同宽的正面区域,分别是 a、b、c、d 区。 图 2 传 中 区 域 图图 2 传 中 区 域 图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9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为了能够反映世界高水平女足的比赛情况和世界女足的发展现状,通过查阅国际 足联官方公布的近三年各国女足世界排名: 2003 年依次是:德国、美国、挪威、瑞典、中国; 2004 年依次是:德国、美国、挪威、巴西、瑞典、中国; 2005 年依次是:德国、美国、挪威、巴西,中国排第九位。 并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排名靠前球队的部分比赛,同时又便于国外高水平球队与 中国队做比较,现选择下列场次的比赛作为研究对象: 1、2003 年第四届女足世界杯前四名球队(德国、瑞典、美国、挪威)与中国队、巴西 队的部分比赛场次,共计 16 场次的比赛。 2、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女足比赛,共计 2 场次的比赛。 3、2003、2004、2005 年阿尔加夫杯,共计 10 场次的比赛。 4、2005 年东亚四强赛中国队的 3 场次比赛。 中国队 11 场次,外国队 20 场次,总计 31 场次的比赛。 1.4.2 研究方法 1.4.2.1 文献资料法: 1.4.2 研究方法 1.4.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足球专著十余本,各种有关方面的文章一百余篇,以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背 景知识及对撰写本论文提供借鉴。 1.4.2.2 专家问卷调查法 1.4.2.2 专家问卷调查法 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准确界定有关概念及统计指标的适宜 程度,向本专业的专家发放问卷 14 份,回收 14 份,回收率 100%。并进行效度检验。 问卷调查的专家情况见表 1: 表 1 问 卷 调 查 的 专 家 职 称 构 成 表 表 1 问 卷 调 查 的 专 家 职 称 构 成 表 职称 人数 构成比 教 授 4 28.6% 副 教 授 4 28.6% 高 级 教 练 员 3 21.3% a 级 教 练 员 2 14.3% b 级 教 练 员 1 7.2% 总 计 14 100%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10 1.4.2.2.1 专家问卷的效度检验 1.4.2.2.1 专家问卷的效度检验 表 2 问 卷 设 计 总 体 评 价 结 果 统 计 表表 2 问 卷 设 计 总 体 评 价 结 果 统 计 表 效度 很完善 完善 基本完善 不完善 数量 0 4 10 0 百分比 0% 28.6% 71.4% 0% 从表 2 知,认为不完善的专家为 0%,认为完善和基本完善的专家共为 100%,该结 果表明问卷的总体有效性约为 100%,即问卷具有较高的总体有效性。 表 3 问 卷 内 容 设 计 评 价 结 果 统 计 表 表 3 问 卷 内 容 设 计 评 价 结 果 统 计 表 效度 很完善 完善 基本完善 不完善 数量 0 3 10 1 百分比 0% 21.4% 71.5% 7.1% 从表 3 知,认为不完善的专家仅为 7.1%,认为完善和基本完善的专家共为 92.9%, 该结果表明问卷的内容有效性约为 92.9%,即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有效性。 表 4 问 卷 结 构 设 计 评 价 结 果 统 计 表 表 4 问 卷 结 构 设 计 评 价 结 果 统 计 表 效度 很完善 完善 基本完善 不完善 数量 0 4 9 1 百分比 0% 28.6% 64.3% 7.1% 从表 4 知,认为不完善的专家仅为 7.1%,认为完善和基本完善的专家共为 92.9%, 该结果表明问卷的结构有效性约为 92.9%,即问卷具有较高的结构有效性。 综合上述结果,问卷的总体有效性、内容有效性和结构有效性均较高。即 问卷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1.4.2.2.2 问卷的信度检验1.4.2.2.2 问卷的信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裂半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即计算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结果为 0.83,这说明问卷的调查结果可靠性较高。 1.4.2.3 录像观察法1.4.2.3 录像观察法 本人从中国足协女子部借、 录了 2003 年第四届女足世界杯、 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女足比 赛、2003、2004、2005 年阿尔加夫杯、2005 年东亚四强赛的部分比赛录像。经过预统计, 逐步熟悉了统计过程,并结合专家问卷的意见,逐步完善了统计概念及尺度。然后进入正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11 式观察统计阶段,按事先做好的统计表格,严格根据统计概念及尺度对有关研究内容进行 认真细致的观察统计,如通过重放、慢放等方法进行观察,以期获得准确的结果。 1.4.2.4 数理统计法 1.4.2.4 数理统计法 将统计好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在计算机上运用 excel 进行数据处理。 1.4.2.5 逻辑分析法 1.4.2.5 逻辑分析法 将计算机处理好的数据运用对比,归纳等逻辑学方法进行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12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概 况 2.1.1 世界女足传球总体情况 2.1 概 况 2.1.1 世界女足传球总体情况 表 5 世表 5 世 界界 高高 水水 平平 女女 足足 传传 球球 总总 体体 情情 况况 成功 % 失误 % 总计 合计 7359 69.9 3165 30.1 10524 全体 平均每场 237 102 339 合计 2881 70.9 1182 29.1 4063 中国 平均每场 262 107 369 合计 4478 69.3 1983 30.7 6461 外国 平均每场 224 99 323 注:注:成功、失误的单位均为: (传球)次数( 以下同) 。 世界高水平女足比赛中传球总体情况 (见表 5) , 这也表明总共有 3165 次攻守转换 是由于传球失误形成的,平均每场 102 次。平均每队每场传球 339 次。中国女足平均 每场传球 369 次;国外女足平均每场传球 323 次。通过对中外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二者每场传球次数有46次的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整体战术打法风格的不同造成的。 中国女足在比赛中强调队员牢牢的将球控好,不轻易丢球,向前推进时往往采用迂回 前进的方法,并且注意控制比赛节奏,进攻的节奏通常较慢,进攻时通过不停的倒脚, 不停的改变传球方向,来调动对手在防线上寻找漏洞,伺机进攻,因此每场比赛运用 的传球次数多;而国外女足在比赛中往往强调快节奏,常常在传球时寻找最直接的传 球路线将球攻到对方门前,因此每场比赛运用的传球次数比中国女足少。中外女足传 球成功率相差 1.6%,从统计结果看中国女足在这方面稍占优势。但是单纯从传球次数 和成功次数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球队传球的能力和水平,传球只是射门得分的手段, 如果过于追求传接球的成功率,往往会影响到进攻的效果,达不到比赛的争胜的目的; 而如果只一味追求向前进攻,没有一定的传球成功率作为保证,就会过多的消耗体力, 并给对方更多的进攻机会,从而失去比赛的主动权。所以处理好传球成功率与进攻效 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就又涉及到了如何传球进攻的问题,本文在后面 的内容中尝试着对中外女足比赛中选择不同目标传球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2.1.2 不同对抗状态下传球总体情况2.1.2 不同对抗状态下传球总体情况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13 对抗是现代足球比赛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据统计,当前世界优秀球队在一场比 赛中,有 1/2 以上的技战术是通过对抗形式实现的。 ” 【33】对抗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支 球队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抗能力强就能够在比赛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从而更多的创 造出进攻和射门的机会。 表 6 不表 6 不 同同 对对 抗抗 状状 态态 下下 传传 球球 情情 况况 总总 表表 强 对 抗 次 强 对 抗 弱 对 抗 成功 失误 合计 % 成功失误合计% 成功失误 合计 % 小计 2924 1423 4347 41.31240475171516.331951267 4462 42.4全体 % 67.3 32.7 72.327.7 71.628.4 小计 969 450 1419 34.948819468216.81424538 1962 48.3中国 % 68.3 31.7 71.628.4 72.627.4 小计 1955 973 2928 45.3752281103316.01771729 2500 38.7外国 % 66.8 33.2 72.827.2 70.829.2 t 1.788 1.878 1.376 1.693 2.139 2.603 p 0.089 0.075 0.184 0.106 0.045 0.017 差异 卡方 p 0.317 0.573 0.201 中外 对比 差异 注:注: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表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以下同) 。 根据以上数据,世界高水平女足比赛中,大多数情况下,传球是在强对抗和次 强对抗下完成的,两项加起来占到了 57.6%,超过了传球总次数的 1/2,而且成功率接 近或超过弱对抗状态下传球。表明世界高水平女足比赛对抗性强,比较激烈,在对抗 和干扰下传球的能力是较强的。 2.1.2.1 中外对比 2.1.2.1 中外对比 数据表明,中外女足在强对抗状态下传球次数、成功次数,经 t 检验,没有显著 差异;成功和失误次数,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但国外女足在强对抗下传球次 数占传球总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中国女足。在次强对抗状态下传球次数、成功次数, 经 t 检验,没有显著差异;成功和失误次数,经卡方检验,也无显著性差异。在弱对 抗状态下,中外女足的传球次数和成功次数,经 t 检验存在显著差异,国外女足明显 【33】 杨一民.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足球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3)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14 少于中国女足,但二者的成功和失误次数,经卡方检验,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弱对 抗状态下,中国女足成功次数多,主要是由于其传球的次数多形成的。中外女足在强 对抗和弱对抗状态下运用传球的次数的差异,是由二者不同的整体战术风格决定的。 通过比赛录像观察,国外女足往往采用直接、高压力的打法,这种打法要求进攻 在快节奏中进行,使用最少的传球次数,打到前场,在进攻中“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处 的位置比其控球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 【34】所以只要前方无球队员一旦占据了有利位 置,控球队员就会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将球传给他,即使在对方紧逼防守下,也要 冒一定风险将球传出。中国女足一般采用间接,低压力的打法,由于先天身体条件的 限制,中国女足队员在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等方面不如欧美女足强队,在比赛中避免 或减少与对方发生直接的身体对抗,控球队员尽可能的在对手逼抢之前将球传出,以 快速多变的传球调动对方。然而在现代足球比赛中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会越来 越激烈,这就对传球技战术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强对抗下的向前的传球, 如果解决的不好,就会影响进攻效率,而且关键位置上的关键球的处理能力就差,传 球进攻对对方的威胁就小。 2.1.3 不同场区传球总体情况 2.1.3 不同场区传球总体情况 每支球队在进攻时要具有依次从后场、中场和前场发动进攻的能力。同样,每支 球队也要具备从前场、中场及后场防守的能力。任何一个队不应忽视从后场发动进攻 和从前场开始防守这一环节。 【34】 杨一民.马冰.张廷安.跟专家练足球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77)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15 表 7 不表 7 不 同同 场场 区区 传传 球球 情情 况况 总总 表表 前场 中场 后场 成功 失误 合计 % 成功失误合计% 成功 失误 合计 % 小计 955 709 1664 15.851661966719068.31238 432 1670 15.9全体 % 57.4 42.6 71.8 28.2 74.1 25.9 小计 278 218 496 12.22099784288371.0504 180 684 16.8中国 % 56.0 44.0 72.8 27.2 73.7 26.3 小计 677 491 1168 18.130671240430766.7734 252 986 15.3外国 % 58.0 42.0 71.2 28.8 74.4 25.6 t 2.505 2.727 1.747 2.336 1.249 2.603 p 0.021 0.013 0.096 0.030 0.226 0.017 差异 卡方 p 0.470 0.140 0.728 中外 对比 差异 根据统计数据,传球的次数和成功率在前场是最低的,这是很正常的,前场是各 队拼抢最为激烈的场区,一方要千方百计地争取射门得分,另一方使出浑身解数力保 城池不失,双方短兵相接,争夺往往非常激烈,而且在前场鼓励采用较冒险的传球类 型来获得射门机会。另外,通过统计分析,前场传中球的失误率高也是造成前场传球 失误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前场传中球失误率是 80.2%。 从近年世界高水平女足比赛来看,美国、瑞典、挪威、中国和巴西主要采用的阵 型是 4-4-2,德国主要采用 4-5-1 的阵型。在中场安排 4-5 名队员,有利于夺取中场优 势和主动权。中场是关键,是灵魂。只有把握中场的控制权,才能攻守调配自如,才 能促成有力的,连续不断的,更有效的进攻,才能更有效的形成完整稳固的进攻与防守 体系。所以在中场的传球次数百分比为 68.3%,是传球的主要区域。在中场,对方的防 守逐渐加强,争夺较为激烈,控球方在稳妥传球,掌握主动权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 采用较冒险的打对方身后空间球的方式,寻求射门机会,所以传球成功率高于前场, 低于后场。 在后场,守门员控球和踢球门球时,为加快进攻速度和减少后防压力往往采用长 传球直接打到中场甚至前场,又因后场是距本方球门最近的区域,安全稳妥是在这一 场区传球的首要选择,为减少失误,各队都尽可能少做横、回传球,而是利用对方在 后场结束进攻,开始主动回撤防守,在己方人数占绝对优势,对方对球权的争夺欲望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16 不是太强的情况下,通过传球配合快速推进到中场,所以在后场传球的次数较少,成 功率最高。 2.1.3.1 中外对比 2.1.3.1 中外对比 统计数据表明, 中外女足在三个场区的传球次数, 通过 t 检验, 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前场,外国女足的传球次数要高于中国女足,虽然通过卡方检验,成功与失败次数 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成功率百分比显示外国女足高于中国女足。通过 t 检验,中 外女足在前场的传球成功次数存在显著差异,外国女足明显高于中国女足,特别是传 中球这一环节(见表 23) 。这表明外国女足在前场传切渗透与控球能力,给对方球门制 造压力和威胁的能力都强于中国女足。 在中场,中外女足的传球次数经 t 检验,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女足的传球次数占 总次数的百分比高于外国女足;但从各自传球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看,中外女足对 中场的争夺都非常重视。经 t 检验,中外女足在中场的传球成功次数不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卡方检验,成功与失败次数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成功率百分比显示,中国女足 略高于外国女足。通过比赛录像观察也发现,中国女足在中场的传球比国外女足更加 稳妥,更加注重对球权的控制,通过耐性的传递,寻找进攻机会,但从传球的威胁性 和传球的战机把握方面看,不及外国女足,这在后面的内容中再做具体阐述。 在后场,经 t 检验,中国女足的传球次数要高于外国女足,二者有显著差异,表 明中国女足向中场推进的速度和效率低于外国女足。经 t 检验,中外女足在后场的成 功传球次数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卡方检验,中外女足传球成功与失败次数间也不存 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二者的传球成功率差异不显著,但由于中国女足在后场的传球 次数明显高于外国女足,而且传球成功率又略低于外国女足,这就给对方在前场抢断 球,威胁球门的机会多于外国女足。 2.1.4 比赛中选择不同目标传球总体情况 2.1.4 比赛中选择不同目标传球总体情况 传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进攻、进球,为此传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选择传球目标 的顺序: “能射不传;向前、向对方身后传;向前、向同伴脚下传、向前、向两侧同伴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17 转移中长传、向同伴横穿或回传球。 ” 【35】 表 8 选 择 不 同 目 标 传 球 总 体 情 况 表 8 选 择 不 同 目 标 传 球 总 体 情 况 向对方防线后 方空间传球 向最前方进 攻队员传球 至少超越一名 防守队员传球 横、回传球 传中球 合计 872 695 4252 4155 550 全体 平均 28 22 137 134 18 合计 249 277 1607 1772 159 中国 平均 23 25 146 161 14 合计 623 418 2645 2383 391 外国 平均 31 21 132 119 20 选择不同目标传球比例图 0 10 20 30 40 50 12345 % 全体 中国 外国 图 3 选 择 不 同 目 标 传 球 比 例 图 注: 图 3 选 择 不 同 目 标 传 球 比 例 图 注:1 代表向对方防线后方空间传球; 2 代表向最前方进攻队员传球; 3 代表至少超越一名防守队员传球; 4 代表横、回传球; 5 代表传中球。 从表 8 和图 3 可以明显看到在选择不同目标传球中,至少超越一名防守队员传 球和横、回传球在比赛中运用的次数最多,分别占传球总次数的 40.4%和 39.5%,其次 是向防线后方空间传球和向最前方进攻队员传球,分别占传球总次数的 8.3%和 6.6%, 运用次数最少的是传中球,仅占 5.2%。从中国女足和外国女足在比赛中选择不同目标 传球统计数据上看,也符合这一变化趋势。这表明现代女子足球比赛普遍采用安全与 冒险相结合,既有快速行动又讲究节奏的整体战术打法。在后面对各种选择不同目标 传球的成功率的统计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足球比赛中,一个队通过稳妥的打 法,始终保持对比赛的控制是必要的。一般而言,稳妥总与成功率存在着密切联系。 一个队欲求攻守战术运用成功,战术打法的指导思想首先应立足于稳妥基础之上。 ” 【36】 根据现代足球比赛进球数一般不多并处于徘徊状态的实际情况,各队在攻守战术运用 【35】 杨一民.何志林等.现代足球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