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图书分类号图书分类号 g641 g641 密级密级 非密非密 udcudc 注注 1 1 378 378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探索高校探索高校学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新途径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new approach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mploy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姓名姓名、职称职称) 申丹虹教授申丹虹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申请学位级别 法学法学硕士硕士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 2011 2011 年年 4 4 月月 19 19 日日 论文答辩日期论文答辩日期 20112011 年年 5 5 月月 29 29 日日 学位授予日期学位授予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论文评阅人论文评阅人 李继权教授李继权教授 李晓瑜教授李晓瑜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主席 武星亮教授武星亮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 20112011 年年 6 6 月月 7 7 日日 iii 原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北大学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 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学校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学校可允许学 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 论文;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 后遵守此规定) 。 签 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探索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摘 要 思想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思想教育,也应是随着 时代、政策、形势的改变而常新的课题。在新的时期,及时发现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 问题,要使思想教育长期而又有效地产生作用,我们必须结合当今时代背景,用新的 理念新的方法去进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 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 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凸现。引起高校毕 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系到社会、学校、家庭和毕业生诸多方面的问题。作 为关系到千家万户和谐稳定的就业问题,它不仅给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家庭教育及社会 生活带来许多困难,还关系到我们整个高校能否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能否安定和谐, 关 系到中国经济是否能又好又快发展。 虽然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后主要是自主择业,其与用人单位之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 过程,但实际上学校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怎样使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法制、诚信品质、 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等,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因此,在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而目前高校的就业思想教育也不容乐观。虽然高校以普遍设立相关的部门、人员, 但仍有很多的问题:如社会的风气影响大学生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就业思想教育 机构力量薄弱,而且工作人员很少。我国高校缺乏就业指导的专业人员。高校就业教育 工作者忽视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等等。 加强高校学生实施就业思想教育,要通过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爱国 主义与成才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为祖国做贡献与实现自己的 人生目标相统一。 帮助学生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 政策, 培养其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就业需要的健康心理素质。在 实施就业思想教育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建立人文关怀保障机制,优化 就业人文环境,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因材施教。 ii 高校就业思想指导不仅仅是大学生毕业阶段的主要工作,而是一个全面、持续、系 统的工程。就业方面的思想教育也要纳入“全程化就业指导”中,分阶段、有步骤、系 统地实施。此外,加强就业思想指导的队伍也是适应新时期就业的一个要求。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就业指导及就业思想教育研究的前提下,设计大学生就业信息调 查表,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得出造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多方面原因,并指出了目 前就业思想教育的现状。继而提出了开展就业思想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大学就业 思想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全程化就业指导 iii new approach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mploy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bstract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an every changing topic with age. in the same way, employm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targeting on college graduates also constantly alters with the changes of time, policies and situations.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timely identify new problems faced by college graduates in employment and make ideological education exert a long term effect, on term we must employ new notions and methods to offer employm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which education to college graduates, based on the present social situation , which is also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substantially surged resulting in an imbalance between the supply of talents and the demanding of society, even a muddle more supply than demanding. therefore, the issue of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comes to the fore. the factors leading difficulty in employment for graduates multifactes, society, schools, family, and graduates. related to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a grate number of families, the issue not only bring much difficulty in college studentspolitical ideology, family education as well as social life, but also exert an effect on the colleges, as a while develop in a heath order way and whether the society can be peaceful and whether chinese economy can develop in a good and quick way. although upon graduation, college students take the iniatine in their future career, who build up a double way selection process with the companies, in fact colleges should assume unescopable responsibility in college stents employment. for example, colleges should lead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views on world, life value employment. in addition, colleges should develop students professional morality, notions of law, and so on. howev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not optimistic. although colleges have established a great number of sectors and staff, their still exist a grate iv number of problems. for example, some practices in society have influenced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e agent related to employment education are value in strength and insufficient in staff. our colleges are short of professionals specializing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however, lots of staff working on employment education ignore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ity care. in order to employm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views on life and value and to help them form the correct views. we need to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s and policies and develop form correct views on employment. we also need to help them 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to adopt themselves to society by offering them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we should give students care and optimiz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what is more importan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develop the correspondent education program for each of them. employment ideological instruction is not only the task that should be done during graduation stage, but also an all round, lasting and systematic ideolog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giated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employment. in addition, it is required that the team work on employm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this thesis identifies various reasons underlying difficulty in college employment and also pointed 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by doing question, based on the careful comparison with employment i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refore, we identify the necessity of employm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outline for the employm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key word: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ideological education;all-round employment instruction 1 目目 录录 1 绪 论 1.1 研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意义. 1 1.2 国内外就业指导理论综述. 2 1.2.1 国外就业指导理论论述 . 2 1.2.2 国内有关就业指导与就业思想教育的论述 . 5 2 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其思想教育现状 2.1 大学生就业形势. 9 2.1.1 宏观数据显示的就业形势 . 9 2.1.2 实地问卷调查的具体形势研究 . 9 2.2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 12 2.2.1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原因. 12 2.2.2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学校原因及学生自身的原因. 13 2.3 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现状分析. 14 2.3.1 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状分析 . 14 2.3.2 当前就业思想教育的现状 . 16 3 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3.1 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 17 3.2 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 18 3.3 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 18 4 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思路 4.1 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理论指导 . 21 4.1.1 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 21 4.1.2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和成才教育 . 21 4.1.3 帮助大学生掌握当前就业形势、政策 . 22 4.1.4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 22 4.1.5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 23 4.2 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 23 4.2.1 就业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内在关联 . 24 2 4.2.2 大学生就业教育中贯彻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 . 25 4.3 实现全程化的就业思想教育. 26 4.4 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28 4.4.1 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进行就业思想教育 . 28 4.4.2 利用网络进行就业思想教育 . 28 4.5 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 29 参考文献 . 3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35 致 谢 1 1 绪 论 1.1 研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意义 当今科技迅速发展,人才不断受到重视。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高校毕 业生就是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那么高素质人才的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文 化等多方面的发展。 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胡锦涛同志在党 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 调整的重要目标,对完善就业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搞好就业培 训、支持自主创业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明确指出尤其要做好困难群众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据报道,2008 年我国大学学龄人口(1822 岁)约 11766 万人,毛入学率达到 25 28,在校生约为 2941.53294.5 万人;2009 年大学学龄人口约 8773 万人,毛 入学率达到 40,在校生约为 3509.2 万人。2010 年我国的从业人员比 2000 年增加 约 7000 万,到 2011 年再增加约 2000 万。其中,到 2012 年比 2008 年增加的大专以 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约为 3600 万以上,约占增加从业人员的 51.457。在这样的情 况下,当社会中最富有活力、新增劳动力中最优秀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成为社会 重要矛盾之一时,他们能否就业的问题就成为关系到能否实现社会“和谐”和“创新” 发展的重大问题了。 2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 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凸现。大学生 就业基本趋向市场化,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中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 3引起大学生就 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客观方面有就业 政策、就业制度、就业环境等;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素 质上存在偏差,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如果这些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大 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思想教育 指导是当务之急。 2 思想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思想教育,也应是随着 时代、政策、形势的改变而常新的课题。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教育,是展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培 养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德”排在了首位。我们要培养的 是德才兼备的“良才” ,而不是有才无德的“害才” 。 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逐渐凸 显,就业逐渐成为关系到我们整个高校能否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能否安定和谐, 关系 到中国经济是否能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展开就业思想教育是培养学 生良好品质,保障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的途径, 能够促进为高校就业工作提供思想支持,保障高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实行。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 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强化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 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 。在新时期,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的 新途径应遵循这一新的目标,在总结前人经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形势下的新问 题,提出新方法,为搞好毕业生顺利就业服务,为保障高校长期发展,维护地方、社 会和平稳定做贡献。 1.2 国内外就业指导理论综述 与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十分丰富,不论是专著,还是论文以及实验调查。本文对 此选取部分进行论述。关于就业思想教育的相关专著却相对较少,本文试图以就业指 导理论的选取为主干,以此略窥就业思想教育一斑。 1.2.1 国外就业指导理论论述 帕森斯(1909)指出选择一种职业的时候,有三个明显的因素:(1)准确地了解自 己; (2)懂得在不同的领域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 (3)对于这两部分事实相 互关系的准确认知。这种来自直觉和经验的职业指导为帕森斯的模式奠定了基础,就 业指导被人们广泛接受。下面以美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历程为例。 3 美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职业指导理论的提出和基本模式的建立,以帕森斯的特性-因素相匹 配理论为代表,强调学生的特性与职业因素相匹配。 第二阶段。强调学生就业咨询, “指导学派”占统治地位,以威廉姆逊出版的怎 样咨询学生为标志。 第三阶段。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由于罗斯杰 1942 年出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 疗 ,职业指导的重点转变,由侧重开发职业素质测试的技法,转变为注重职业咨询 的方法。 第四阶段。通过把握人格特征选择职业达到人职匹配,代表人物是霍兰德,他于 1959 年创立了“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 。 第五阶段。生涯指导,上世纪 50 年代,金兹伯格等人提出了“职业发展是一个 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的新观念。舒伯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 ,他指出“职 业指导即协助个人发展并接受统一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适合的职业角色形象, 使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接受考验,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以满足个人需要,同时造福社 会。 ”由此开始了盛行至今的西方大学生生涯辅导,代替职业指导的概念。职业生涯 规划咨询(简称职业规划咨询、职业咨询或职业生涯咨询)是指运用职业生涯管理学、 职业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为个体提供在寻找职业以及职业发展过程 中遇到的有关适应性问题的建议、信息与帮助的过程。从 1908 年帕森斯在美国波士 顿创办全世界第一个职业咨询(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职业局,职业生涯咨询的 方法在历经一个世纪的锤炼与结晶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过程经历了三 个发展阶段:职业指导阶段、职业咨询阶段、职业生涯咨询阶段。 (1)指示性方法: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佛兰克帕森斯不仅是全球第一个职业 指导机构的建立者,也是职业指导理论的开创者。作为一名青年律师,帕森斯一直热 衷于美国社会改良运动,帮助失业青年和移民制订寻找职业的计划。1909 年帕森斯等 人出版了职业指导专著职业选择,提出帮助人们正确选择职业的三因素理论,至 此确立了职业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同时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的创立。 7 这一理 论主要以指示性方法为主,注重相关就业信息的提供性服务。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 逐渐融入了临床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思想,开始重视咨询过程中诊断的功能,主张治疗 4 性的咨询。其过程以资料收集,问题的诊断分析、就业性指导意见的给予为主,但此 时的职业咨询关注更多的是对于失业人员的就业前指导,而非基于个人长远发展问 题,因而咨询师充当的是职业指导师的角色。 指示性的咨询过分依赖咨询师的经验和指导作用, 容易忽视当事人的情绪感受和 内心体验,并且对于职业问题的处理虽然有针对性但过于表面化,不能深入问题的本 质,甚至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个人价值观会影响来访者的自我选择。 (2)非指示性方法:职业咨询/职业心理咨询。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随着人 本主义哲学思潮的盛行,在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以当事人中心疗法”理 论的影响下,职业咨询的方法从单纯的指示性方法向着非指示性方法发展。非指示性 的咨询方法抛弃了过去以咨询师为中心的过程,把重心移到了咨询者本身,强调其个 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自我实现的能力,注重对个人现在和自身情绪问题的处理。在 咨询面谈中,咨询师采用开放、接纳的态度,让来访者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此观察其内部心理活动,捕捉能促使对方转化的契机,尽最大的耐心与信心期待咨 询者内心世界的变化。非指示性方法不但能解决当事人的现实问题,还关注其未来的 发展。随着心理学思想和方法对职业指导影响的深入,职业指导开始由外而内地朝着 纵深方向发展。一批以心理学为背景的心理咨询师逐渐加入了职业指导的行业,加强 了对于当事人的内因分析,注重个人的自我观察和自我认识的深入,讲究个人与职业 的内在因素匹配。这一时期的职业指导才开始具备咨询的特征,可以称其为职业咨询 或职业心理问题咨询。 8 职业生涯咨询毕竟是对于个人内因和职场外因的综合分析, 因此以心理学为背景 的职业咨询始终无法满足个人对于职场、 人才市场、 行业发展等外部信息服务的需求, 降低了职业咨询的现实指导性。并且在实际咨询操作中,常常因为过于耗时而无法满 足来访者的及时需要。 (3)整合性方法: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职业咨询发展到 2o 世纪 5o 年代初,美国 的职业生涯管理大师舒伯(super)提出的生涯发展理论标志着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开 始,可以说舒伯是自帕森斯之后又一位里程碑式的大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为 职业咨询领域带来了重大变化。 9 过去的职业咨询只关注针对某一职业问题的选择或 解决,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是将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变化视作生命发展在职业方面的 5 表现和演绎过程,探寻不同生命阶段的职业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个人一生的职 业发展进行总体的规划与设计,因而称其为生涯规划或生涯管理。 (4)当前的发展方向:人生规划 vs 职业规划 舒伯(1953)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 期、试探期、决定期、保持期、衰退期与退出期六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 发展任务需要完成,并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或成就水平,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 直接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与此同时,舒伯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和自己的实际经验 总结,提出了整合性的咨询方法。该方法吸取指示性和非指示性方法之长,讲究实用 效果,根据咨询对象、问题和阶段的不同,采用适当的方法。以非指示性的方法提高 咨询对象的自主性,减轻其对自我探索的防御和阻抗心理,能获取内心深处的真实体 验,同时根据咨询过程和当事人的需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10 由此,职业咨询 才真正意义上的称之为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或职业规划咨询),而从职业生涯发展角 度帮助个人进行职业规划的咨询师才可称为职业规划师。 续舒伯之后几十年间,在许多杰出职业规划师的共同努力下,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系统完善和更加人性化发展。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将职业看作 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视 角也逐步从单纯的职业规划发展到对于人生的整体规划, 强调对个人职业、 家庭生活、 学习教育、业余生活的总体性全面考虑,以帮助个人在事业、家庭、生活三方面获得 和谐发展,享受快乐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11 1.2.2 国内有关就业指导与就业思想教育的论述 国内就业指导的历史逻辑轨迹。我国就业指导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礼对行业 进行“百工”式的分类,这是职业分类的开始。初见职业端倪,也“不自觉”地开始 了就业指导。广大劳动人民根据自身的性质与实际情况(主要受出身、经济等条件制 约)选择了自身的职业,中国古代绝大多数人是从事农业或与之相关的行业, “百工” 式的就业指导仅仅是萌芽,长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就业的必要性和内在冲动 减弱,农业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最“不自觉”但最经常选择的职业。 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就业指导始于 1916 年的清华大学指导学生就业。从历史发展 6 轨迹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性的就业指导走的是一条“借鉴”的路子,但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的就业路子则是与经济、政治体制相契合,彰显了国家经济与政治对就业巨大的 影响作用。 12 随着国内职业咨询需求的增加和职业规划意识的增强,不少个人或机构纷纷加入 职业咨询行业,一时间各种头衔的职业咨询师令人眼花缭乱,其从业人员也是鱼目混 杂,能力参差不齐。目前国内由政府认证的职业咨询人员只有三类:职业指导师,心 理咨询师和职业规划师。 职业规划师:目前职业规划师是推动国内职业生涯咨询和教育普及的最主要力 量。一名合格的职业规划师不仅需要不同行业领域多年的从业经验,还必须具备心理 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四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因此职业规划师不仅要求良好的 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入门槛相对也较高,目前国内真正合格的从业人员并不多。就 国内,上海是率先将其列为紧缺人才,推出职业规划岗位资格认证,并纳入政府认证 培训体系。职业规划师作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专业咨询顾问,不单关注当事人的现 实职业问题,更关注其长远发展,充分发掘个人潜力,并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帮助 个人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职业规划师可以说 是帮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获得高峰体验的职业生涯导师。 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就业走向的先导,是就业形势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 果,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总的说来,就业指导有其应然与实然的诉求,是多 元合力的必然结果。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在不断深化,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 下的“统招统配”逐步过渡到了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供需见面” 、 “双向选择” ,并实 现了“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从 1998 年起,我国已有部分高校的 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现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实行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就业 制度的改革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的职能、性质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行政的职能逐渐弱化,中介服务的职能突出出来。为毕业生服务的最主要内容之一就 是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因此,当前为适应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重新理解就业指导在 现代大学生中的地位和意义,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也有不 少毕业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才市场,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14 因此,我 7 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对出现在近年的大学毕业生中许多人“毕业就面临失业”的问 题进行认真分析,并积极研究对策。 统计材料显示,从 2002 年起,每年都有数十万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不能正常就 业。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但由于 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加之国企及许多事业单位的改革,产生了大量的 下岗和失业人员需要安置,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 对此,我们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积极为解决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寻 找出路。诸如:学者舒永安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及对策及学者窦艳芬在我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中,从教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我 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加以分析和解读,主要采用了文献综述、模型分析 和比较分析等方法。 15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和主 要观点;其次,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出的政策背景及其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出发, 结合相关理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根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学者邹小荣、 王柞桥在谈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一文中,也提出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由 于就业指导服务的滞后而更加严重。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 门责无旁贷,应在其各自的职能范围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就业。并进一步指出,在加 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16 学者 张建伟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运用行政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 的基本原理,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个体教育几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 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得出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政府、社会、 高等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大学生就 业问题的严峻性当前我国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研究大学生就 业问题的意义。 第二部分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我国高校大学 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方式;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特点。 第三部分 提出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对所存在的就业问题提出了对策。薛浩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提出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结构性矛盾突出。其原因主要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大学生动手能力欠缺 综合竞争力不高、就业观念落后以及就业指导服务不健全等。因此,要改变大学毕业 8 生就业现状,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加强人文教育及实践环 节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并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就业 指导和服务能力。芦永萍、董毅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去就 业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相当突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 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观念没有及时转变。该文以服务大学生就业为切入点,针对毕业生 就业中表现出的问题,着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到基层就业的意 义,唱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的主旋律,促进毕业生就业。 对此问题,这些学者分别从概念、 历史、 现状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认真的研究 与探讨。 还有一些学者对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关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与学生就业问 题的研究进行整体回顾和总结。学者文东茅在高校毕业生资源配置“市场失灵”的 理论分析中认为,在介绍有关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对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失灵” 现象及其对毕业生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保证不同地区、 不同类型毕业生供求信息的沟通,也很可能会造成或扩大毕业生供求结构性失衡的程 度,从而导致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增加。学者徐惠鹏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一文中提 出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在高校扩招毕业生 数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就业难”问 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17 当然,关于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现状及应对方法,众学者众说纷 纭,各抒己见。通过对这些研究的再研究,我们从中不难找到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的共性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下药治病” ,相信能够收到实效。 毕竟在现代社会,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 计民生,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稳定与繁荣。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如果 大量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不仅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这 是一个谁也必须面对并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难点问题。 9 2 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其思想教育现状 2.1 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前,大学生就业已经不是简单的就业问题,而是牵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件,从 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2.1.1 宏观数据显示的就业形势 下面一组数据说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情况: 自 2002 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到 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近 5 年来,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从 2005 年的 145 万人,2006 年的 212 万人,2007 年的 283 万人,2008 年的 338 万,2009 年 的 413 万人,一路攀升,2010 年达到 495 万人。五年中毕业生人数平均每年增加 70 万人,平均每年增长 28.23。同期的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每年 900 万个。 毕业生人数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数相比较,分别占到:16.1、23.6、31.4、37.6 、45.9和 55.0。在此期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完成了从“精英就业”到“大 众化就业”的转换。即高校毕业生原先只是在传统的呈金字塔型分布的靠近高端“精 英”层面的社会岗位就业,现在有更多的毕业生要在更为“大众化”的相对较低的岗 位层面就业,出现了就业的岗位层面扩大、下移和分化的现象。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大的、必然的、阶段性的变化;是一个 毕业生劳动力资源的由数量增加的“量变”而引发的“质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进步的必然;更是一种新科技的力量,新行业、新职位不断出现和原有职位随着科 技应用的发展引发岗位的科技含量增加,进而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19 总之,这些都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2006 年 34 万大学生待业,2007 年 37 万,2008 年 52 万,2009 年 69 万,2010 年达到 79 万,从这一组数据中, 我们不难看 出以后大学生就业仍然是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待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做好高校毕业生 的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毕业生更好地就业,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1.2 实地问卷调查的具体形势研究 针对此情况,本文借鉴以往的相关文献,结合当前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分析,进行 10 了一次问卷调查,实施如下: 2.1.2.1 确定对象 本次调查在太原市某人才交流中心举行,主要对象为应届、往届大学毕业生。 2.1.2.2 问卷的设计方案: (1)背景性的问题,主要是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他们是对问卷进行分析 研究的重要依据。我们这次调查问卷的主体为已经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在 校大学生。 (2)客观性问题,是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实和行为。此次,将对大 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作一些具体问题,以便被调查者能够针对自己的情况作出客观的 回答。 (3)主观性问题,是指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愿望等一切主要世界观状况 方面的问题。现实与理想之间毕竟存在着巨大差距,我们的大学生是如何认知就业难 问题的,是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些 主观性问题的出现,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分析、研究我们的这一课题。 (4)按问题的复杂程度或困难程度排列。本次问卷设计采取先易后难,由浅入 深的原则;先客观事实方面的问题,后主观状况方面的问题;先一般性质的问题,后 特殊性质的问题。特别是敏感性强、难度大的问题,安排在问卷的后面。 (5)通俗性原则,即表示问题的语言要通俗,不使用被调查者感到陌生的语言, 特别是不要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 2.1.2.3 问卷的发放: 调查对象=研究对象(回复率有效率) 假定研究对象是 200 人,回复率是 80,有效率是 90,那么调查对象就是: 200/(80%90%)=278(人) 本次调查采取送达分发方式。即将问卷送给被选定的调查对象,待被调查者填答 完后再派人收回问卷。这种分发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回复率高,回收时间快,而且有利 于对被调查者作某些口头说明或解释。但这方式也有其缺点,一是不适用于远距离调 查,调查范围比较狭窄;二是有的被调查者本来对某项调查不感兴趣,但由于是调查 11 者送达的,碍于情面而作填答,往往有附会之嫌,回答的质量比较低。这也是这次调 查的的缺陷所在。 2.1.2.4 调查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怎么写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森林环境考试题目及答案
- 燃煤发电环保设施建设方案
- 高级绿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 社会保险基金应收账款质押担保及区块链技术应用合同
- 金融行业员工岗位调整及劳动合同完善协议
- 环保项目环评咨询与实施合同
- 离婚协议书贷款还款及财产分割执行细则合同
-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节能减排方案
- 物业让与担保及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合同范本
- 【数学】角的平分线 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 阿迪产品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幼儿园副园长岗位竞聘自荐书模板
- 第1课 独一无二的我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苏教版三年级-苏科版
- T∕CEPPEA5004.5-2020核电厂常规岛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第5部分仪表与控制
- 反对邪教主题课件
- 化工阀门管件培训课件
- 新疆吐鲁番地区2025年-202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阶段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TCT.HPV的正确解读课件
- 白酒生产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广东春考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