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专业论文)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研究.pdf_第1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研究.pdf_第2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研究.pdf_第3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研究.pdf_第4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未成 年人保护的特有制度,通过对其身份信息进行保密的方式,将其身份信息与其不利经历 相隔离,旨在对其特别隐私权予以保护,使未成年犯罪人、被害人及证人在成长过程中 免受社会公众的歧视,以利于其健康成长。而我国关于该制度的相关立法、司法都存在 着显著的缺陷。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 制度的现状与未来理应受到理论界及司法实务部门的重视。 在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基础 上,结合相关法学理论与制度实践,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可得以系 统的完善。 本文约三万字,分为以下六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概念、基本内容及法 理基础及权利冲突。笔者认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是指在刑事讼诉的 审前、审中和审后的各个阶段,为了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被害人、未成年证 人以及未成年罪犯的合法权益(即特别隐私权) ,保障其健康成长,所有知情人员不得 向社会公布其姓名、照片、住所、家庭信息等具有人身识别性的信息的法律制度。然后, 主要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标签理论、 刑罚目的三个方面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探讨。 最后, 对其与其它权利的冲突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主要对域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内容进行介绍。从域 外考察来看,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内容包括媒体披露身份信息之禁 止、不公开审理制度、前科封存甚至消灭制度、证人隐名制度。该部分从上述几个方面 概括介绍了国际及国外国家或地区该制度的规定, 以期能够对我国该制度的完善起到借 鉴作用。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立法现状。我国 没有专门的未成年人法律,该制度的规定散见于未成年人保护法 、 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法 、 刑法 、 刑事诉讼法以及一些司法解释中,新刑诉法对该制度进行了补 充和完善。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这 2 些问题包括立法缺陷、 司法不足。 立法缺陷主要是从该制度所包含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 司法不足主要表现为理念的缺位以及由于责任追究机制和权利救济机制的缺失而造成 的保护不力。 第五部分, 主要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 性的建议。包括对该制度所包含立法和司法上的完善。立法上的完善从各个制度分别进 行论述,措施包括扩大适用范围,明确法律规定等;司法上的完善包括更新理念和完善 责任追究机制及救济机制。 第六部分,主要分析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所需的配套措施,包 括建立参与人保密制度、在全国建立专门的办案机构、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 多部门协调机制、规定分案审理制度。 关键词:身份信息;理论基础;权利冲突;域外考察;缺陷;完善;配套措施 1 abstract the system of juvenile identity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ity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juvenile and it is a special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of juvenile. by using the confidential manner to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its identity information and its adverse experience will be separated. it aims at protecting the special privacy and protecting the juvenile offenders, the victims and the witnesses who are growing up from being discriminated by the public. however, there are prominent defects in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s about this system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legal rights of the juvenile more efficient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system of juvenile identity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ity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deserves to be paid attention by the theorists and the judicial departments. by using for reference the relevant system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lated law theory and practice, our country juvenile criminal judicial identity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can be improved systematically. this paper is about thirty thousand words and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six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the basic content, the legal basis and the rights conflict of the system of juvenile identity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ity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ystem of juvenile identity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ity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i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juvenile criminal suspects, juvenile victims, juvenile witnesses and the juvenile criminal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i.e. special privacy) before the trial, during the trail and after the trial and ensure their healthy growth. all the insiders should not publicize the personal identity information such as names, photographs, residences, and family information etc. then, it will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basis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childrens maximum benefits principle, labeling theory and the penalty purpose. finally, it will analysis the conflicts with the other rights.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system of juvenile identity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ity in foreign criminal justice. from the outside investigation, system of juvenile identity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ity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includ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media disclosure identity information, private trial system, record seal or even destroying system witness dormant system. this part introduces the provisions of this system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foreign regions or countries from the above several aspects, in order to use for reference to perfect this system in our country. 2 the thir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egislation of the system of juvenile identity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ity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in our country.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no special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ystem, but referring to the law such as the protection of the juvenile, the prevention of juvenile crime, criminal law and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and som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complements and perfects the system. the fourth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system of juvenile identity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ity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these problems include the legislative defects and lack of justice. the legislative defects of the system mainly discuss from the contents of the system and analyze them one by one. justice shortage contains the lack of the concept and lack of protection caused by the deficiency of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 and the right remedy mechanism. the fifth part puts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sugges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the system of juvenile identity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ity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in our country. it includes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perfection of this system.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gislation is discussed from each system, the measures includes widening the scope and clearing legal provisions, etc. the justice perfect includes updating concept and improving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relief mechanism. the sixth part analyzes the supporting measures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juvenile identity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ity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including establishing participants security system, establishing a special handling mechanism in the nation, establishing a special fi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multiple departme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regulation divisional trial system. key words: identity informati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right conflict; foreign investigation; defects; perfect; supporting measures 1 目 录 引引 言言 . 1 一、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概一、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概述述 . 2 (一)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概念 . 2 (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基本内容 . 4 (三)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理论基础 . 6 (四)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所蕴含的权利冲突 . 9 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域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域外考察外考察. 10 (一)国际条约的规定 . 10 (二)国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规定 . 11 (三)对域外规定的评价 . 15 三、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三、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立法现状的立法现状 . 16 (一)不公开审理制度 . 16 (二)前科报告义务免除及前科封存制度 . 16 (三)禁止披露未成年人身份信息制度 . 17 (四)证人隐名制度 . 17 四、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四、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 18 (一)立法存在的问题 . 18 (二)司法不足 . 22 五、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完五、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完善建议善建议. 25 (一)立法完善 . 25 (二)司法完善 . 30 六、建立相关的配套机制六、建立相关的配套机制 . 33 (一)建立参与人保密制度 . 33 (二)建立专门的机构 . 34 (三)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档案管理制度 . 34 (四)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 . 35 2 (五)实行分案审理制度 . 36 余余 论论 . 3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0 致致 谢谢 . 42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研究 1 引 言 未成年犯罪人 1、 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和证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体现在侦查、 审查起诉、 审判、执行及执行后的各个阶段,所以,如何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至关重要。但 是由于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规定不完善, 使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 很容易就暴露在社会众人面前,给其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不利影响具体表现 在: 一是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健全,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不利经历的身份信息暴露在众人面前可能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 是不利于未成年人再社会化。非法披露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恶化其成长的社会环境, 即在其以后的就业、婚恋、家庭生活、职务晋升等方面遭遇种种歧视,尤其是对于未成 年犯罪人,很容易被贴上“罪犯”的标签,难以真正的融入社会,有的未成年犯罪人甚 至在被逼无奈之下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贝卡里亚说, 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 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因为最容易和最持久地触动我们感觉的,与其 说是一种强烈而暂时的运动, 不如说是一些细小而反复的印象。 2贝卡里亚所说道出了未 成年犯罪人因身份信息被暴露后被社会公众歧视和排斥而陷入一种长久痛苦的心声, 这 显然是有违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公正的。 我们在设立规则时应为那些有希望与人为善的 人们留一盏回头是岸的指明灯, 而不是让他们在犯罪的汪洋中因看不到光明和方向而越 陷越深。 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我们应当为其创造良好的条 件以利于其在社会中健康成长。因此,在我国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理论界对该制度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研究仅限于该制度中所包 含的特定制度,本文是在理论界对该制度所包含的特定制度研究基础上的整合与升华, 希望能对该制度的系统完善尽微薄之力。 1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指的未成年犯罪人就是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被告人、罪犯和已经刑满释放的人。 2 意贝卡里亚著: 论犯罪与刑罚 ,黄风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年版,第 46 页。 3 翁跃强、雷小政主编: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研究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 年版,第 266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一、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概述 (一)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概念 在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概念进行界定之前有必要对“身份信息” 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根据现代汉语字典 “身份”是指出身和社会地位。 “身份信息” 就是指能够识别某个人出身和社会地位的信息, 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识别本人信息的总 和,它涵盖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能够识别特定个人的符号, 如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等; (2)个人的生理特征,如性别、年龄、声 音、身高、体重、肖像等; (3)个人的特定经历相关的信息,如教育背景、婚姻状况、 民事侵权状况、犯罪情况、被害情况、作证情况等。 隐私权是与身份信息比较相近的概念。 “隐私”一词来源于美国,英文单词 “privacy” ,意思是“独居不受干扰的状况”及“不受公众关注的自由” 4。从隐私发展 到隐私权,是人类社会文明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隐私权的概念,我国法律并没 有明确规定,根据目前较通行的观点,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 相关的个人信息、 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权。 5隐私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 权益,是隐私权的本质。研究身份信息时要将其与隐私权区分开来,其与隐私权不同, 两者不能完全划等号,从权利客体来看,隐私权包括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 隐私权的内容是具有隐秘性的个人信息,与公共利益无关。而身份信息的基本特征是具 有“识别性” ,是所有可以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既包括不适合公开或者当事人不愿让 他人知晓的信息,也包括该人在正常的生活交往中所必须公开的信息,如姓名、性别、 年龄等;从立法价值来看,隐私权更加注重个人人格的尊严,而身份信息更加注重个人 的生活安宁。 然而, 隐私权与身份信息也不是绝对分离的, 两者是一种交叉重合的关系。 从权利的客体来看,身份信息是隐私权的保护对象之一;从保护的范围来看,身份信息 的范围比隐私权的范围要广,只有与公共利益无关的身份信息才属于隐私权的范畴 。 本文所指的“身份信息”是在刑事司法的范畴内做出的界定,所指的是未成年犯罪 4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174 页。 5 王利明: 人格权法新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481 页。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研究 3 人及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和证人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其身份的信息, 对其进行保密的目 的是将违法犯罪行为、刑事被害记录、作证记录与未成年罪犯、刑事被害人、证人相隔 离,避免上述不利经历对其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本文所指的身份信息是针对 未成年犯罪人、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和证人而言,而是涉及上述人员的生活安宁和隐私相 关的信息,并不属于正常的社会交往和社会管理需要而必须公开的信息,是与公共利益 无关的信息,属于隐私权的范畴。 学界没有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进行概念界定,笔者认为,未成 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概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保护目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研究的保护目的在于通过法律 手段,保护、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具体来说:对于未成年犯罪人而言,是为了 避免其在复归社会过程中形成“标签效应” ,受到不公正待遇,从而不利于其复归社 会;对于未成年被害人和证人而言,为了避免因其被害经历和作证经历社会公众对其 歧视,使其免受不公正待遇。 2.保护对象。该制度的保护对象包括未成年犯罪人、未成年被害人和证人,但是 该制度所侧重保护的对象是未成年犯罪人。 3.保护的阶段。该制度贯穿于诉讼过程的全程,包括审前、审中和审后各个阶段,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制度,其所涉及的某些特 定制度是对特定阶段未成年人身份信息的保密。 4.保护的手段。该制度通过知悉未成年人身份信息的人或单位不得向他人或媒体 公布其身份信息的方式,使未成年人的犯罪经历、被害经历、作证经历与该身份信息 相隔离。 5.规制对象。该制度规制的对象应该包括所有知情人员,包括司法工作人员、媒 体、律师和社会公众。 因此,笔者认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的审前、 审中和审后的各个阶段,为了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被害人、未成年证人以 及未成年罪犯的合法权益(即特别隐私权 6) ,保障其健康成长,所有知情人员不得向 社会公布其姓名、照片、住所、家庭信息等具有人身识别性的信息的法律制度。 6 参见下文理论基础部分中特别隐私权的介绍。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基本内容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制度, 其内容涉及多项 制度,具体有以下几个制度。 1.不公开审理。 即在审判阶段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及涉及未成年人隐私的案件不 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目的,对于未成年犯罪人而言,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由于未成年 人心智不成熟而引起的在法庭上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让更多的公众 知晓未成年犯罪人的身份, 以利于其回归社会; 对于未成年被害人而言, 保护其隐私权, 避免社会公众对其产生歧视心理。 不公开审理的手段和目的与未成年人身份信息保密具 有一致性,即都是采用不公开未成年人身份信息的形式,以利于未成年人在社会中受到 平等待遇,因此,不公开审理是该制度在审判环节对未成年犯罪人和未成年被害人身份 信息保密的重要内容。 2.前科报告义务免除及前科记录封存制度。 前科报告义务免除义务和前科记录封存 制度是执行后阶段对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保密的内容。 根据 刑法修正案八 的规定, 对于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免除向有关单位报告自 己曾受过刑事处罚的义务。向有关机关单位报告前科,自然会暴露其曾经犯过罪,前科 报告免除义务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未成年时期犯过罪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受到歧视, 因此,属于该制度的内容。 笔者认为, 前科 7记录封存是指对于因犯罪而不起诉或做出有罪宣告或被判处刑罚的 未成年人,当其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时,允许将其犯罪记录予以封存,非经法定条件、 法定程序,该记录档案不被他人接触的制度。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 息保密制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制度体系,其与前科记录封存是交叉重合的关系,前科记 录封存制度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在刑罚执行后或者赦免后的具体体 现,但是两者还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适用的法律依 据不同。前者规定在未成年人保护法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刑法等实体法中。 而后者规定在程序法,即刑事诉讼法之中。第二,保密的阶段不同。前者适用于审 前、审中和审后的各个阶段,具有全局性。而前科封存只适用于审后(具体为刑罚执行 7 本文所指的前科是指因犯罪而被作出有罪宣告或被判处刑罚的事实。 其范围既包含了有罪宣告免予刑事处罚、检 察院酌定不诉和附条件不诉等情形也包含了被判处刑事处罚的情形,符合刑法的范围。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研究 5 完毕或者赦免后) ,具有片段性。第三,两者保密的内容不同。前者的内容仅限于未成 年人的身份信息,而后者是对包括未成年人身份信息在内的所有犯罪记录予以保密。第 四,规制的对象不同。前者的主体包括媒体、办案人员及其他知悉未成年人身份信息的 单位或其他人员。后者规制的主体主要是办案机关以及其他的学校、人事部门、教育部 门等国家机关单位。第五,保护的对象不同。前者保护的对象包括未成年犯罪人、未成 年刑事被害人和证人。 而后者保护的对象仅包括未成年罪犯。 虽然二者存在着上述区别, 但是,由于二者立法目的、价值追求所包含的部分内容具有一致性,并且前科记录封存 是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的全部进行封存,当然也就包括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它理所 应当被视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一个关键环节。 3.禁止披露未成年人身份信息制度。 该制度是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 度的一个全程保护, 以明确的语言规定禁止包括媒体在内的人员披露未成年人身份信息 的制度。该制度保护的对象应当包括未成年犯罪人和未成年刑事被害人,但是我国法律 规定仅仅包括未成年犯罪人;该制度主要规制的对象是媒体,但是为了能够使该制度对 未成年人保护更具有全面性,该制度规制的对象应该包括媒体、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及 知悉未成年人身份信息的其他人员。 4.证人 8隐名制度。证人隐名,意在保护证人隐私生活与人身安全,对公众、媒体或 者被告及其律师隐瞒证人的身份,主要是对证人的姓名、住址保密。 9证人隐名制度包括 对社会公众和媒体的保密,也包括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保密。对于未成年证人而言, 该制度证人的目的是保障其健康成长,采取的措施包括对证人身份信息的保密。 证人隐名和证人矫饰是交叉重合的两个概念,但是两者的内涵不尽相同。从保护目 的来看,前者通过对社会或特定的人员隐瞒证人的身份,意在保护未成年证人的特别隐 私权, 而后者通常是为了避免证人在作证过程中因面对被告人而再次受到心理和情感上 的伤害;从保护的手段来看,前者通过对证人的身份信息进行保密,可能涵盖不公开审 理的内容,如果涉及到性侵害等涉及隐私的未成年被害人案件时,被害人在作证时,需 要摒除公众参与听审。而后者可以通过屏风遮挡作证、佩戴假发或通过闭路电视作证等 多种手段。 虽然证人隐名制度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内容之一, 但两者仍存 8 根据新刑诉法第 62 条,证人保护制度中保护对象包括被害人和狭义的证人和鉴定人,但是本文所保护的对象中已 经将被害人单独列出,为了避免词语之间的重复,本文中所用的证人仅指狭义的证人。 9 向燕: “人权保护视野下的证人隐名制度” , 证据科学 ,2008 年第 3 期,第 315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在不同之处。首先,保护的对象不同。前者保护的对象包括未成年犯罪人、未成年被害 人和证人,而后者在我国的保护对象不仅限于特定案件未成年证人;其次,保护的宗旨 不同。前者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隐私权,使其免受社会公众的歧视。而后者的目的除 了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特殊隐私权进行保护外, 还包括保障保密对象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和 财产安全;最后,涉及的内容不同。前者包括不公开审理制度、前科义务报告免除及前 科记录封存制度、禁止披露未成年人身份信息制度及证人隐名制度,而后者仅是前者的 内容之一。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是当前国际少年司法理论的重要内容, 也是司 法实践在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选择。该制度符合国际通行的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因 为该制度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全面的、全时段的身份信息保密,这种特殊的保护措施既能 够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人对社会公众歧视的畏惧心理, 又能够鼓励未成年人积极的复归 社会,保障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价值的实现。另外,该制度也是当前司法机关可供选择的 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一制度将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司法公正和未成年权利保护的平衡。 (三)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的理论基础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分析。 1.特别隐私权 刑事司法范畴内界定的身份信息属于隐私权的内容,应当予以保护,国际法也采用 这一立场,如儿童权利公约第 12 条规定: “儿童的隐私不受非法攻击,而且儿童有 权享受法律的特别保护以免受这类的干涉和攻击。 ”但是,这一立场却与我国的主流观 点和实践不一致,我国主流观点认为,国家刑事司法权属于“正当的公共需求” 10身份 信息隐私权保护与国家刑事司法发生冲突时,个人隐私权应当让位于国家刑事司法,这 一立场在协查、通缉等措施,刑罚执行及执行完毕后保留犯罪记录甚至前科报告义务等 方面均得以体现。因此,从一般隐私权的角度来说,这难以成为未成人刑事司法身份信 息保密制度的理论基础。但是,未成年人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其身心发育尚不成 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向外界披露有不利经历的未成 10 杨开湘: 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年版,第 95 页。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研究 7 年人的身份信息,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以致影响其今后的发展。未成 年人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如果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 这个国家的整个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因此,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角度来说,当国 家刑事司法权与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应该说 这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特别扩充,笔者称之为特别隐私权。特别隐私权仅仅针对未成年 人而言,是为了使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免受不利的信息的影响,使其在平等、和谐的 环境下健康成长。其特别之处在于法律对其的保护或惩罚方法不同于成年人,遇到国家 公权力与个人权利相冲突时,给予优先保护。特别隐私权的提出是由未成年人的特点所 决定的,这一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观点,是少年法根本宗旨即通 过法律手段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国际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 容之一。 2.儿童 11最佳利益原则 儿童最佳利益原则,是各国处理儿童事务的最高准则和制定儿童政策、法律的基本 方针,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基本准则。 儿童权利公约规定: “儿童应受到特 别保护,并应通过法律和其它方法而获得各种机会与便利,使其能在健康而正常的状态 和自由与尊严的条件下,得到身体、心智、道德、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在为此目 的而制定法律时,应以儿童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 ; “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不论是由公 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 考虑。 ”这是国际法对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基本含义的阐释。在处理儿童案件时,应当以 这一原则为标准结合儿童身体发育、精神、心智特点,保护儿童最佳利益。学界认为最 佳利益的概念比较模糊,难以对其进行界定,但是这一原则的某些衡量标准已经被学界 广泛认同。这些标准包括:一是优先性标准,即关于儿童的一切行为是否以儿童利益优 先,这是行为者客观行为的直观评价;二是特殊性标准,即关于儿童的一切行为是否充 分考虑到了儿童身心发展和权利的特殊性,并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这是对行为者行为方 式的特殊要求;三是本位性标准,即关于儿童的一切行为是否真正以儿童为本位,这主 11 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第 11 条规定“少年系未满 18 周岁者。 ” 儿童权利公约第 1 条规定“儿童 系指 18 周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 18 周岁。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2 条规定: “未成年人是指不满 18 周岁的公民。 ”故本文所指的儿童、未成年人、少年是在不同的语境下的运用,但是实质是 一样的。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要是对行为者主观动机或制度设计动机的衡量。 12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 是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中贯彻的要求, 它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优 先保护,即未成年人特殊隐私权保护的价值优于公众知情权,也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 殊保护,即身份信息保密是未成年人所专有的制度,同样也体现了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 的尊重。 3.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萌芽于上世纪 20 年代,开始形成于 60 年代,到 70 年代达到高峰,由美 国犯罪学家弗兰克坦南鲍姆提出。根据标签理论,未成年犯罪人会根据标签评定者对 其的罪犯定义而不断修正自身行为,使其行为越来越符合标签评定者对其所做出的定 义,从而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就是自我否定、自我设限效应。与此同时,社会 中的其他人也会对未成年犯罪人过去的行为进行重新的评估, 以符合标签评定者对未成 年犯罪人所做出的定义,这就是首因效应。未成年犯罪人自身和社会对其的这种评价使 得其在回归社会时遭遇种种的挫折,难以真正的融入社会。为了抑制或者避免标签效应 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未成年人真正回归并能够融入到社会中,因此,应该对 未成年犯罪人的身份信息进行保密,做出这样的规定是为了能够使先前犯过罪的人,在 社会其他人的眼中也是清白之人,一方面容易使未成年犯罪人被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 未成年犯罪人自身也不会受标签的影响而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可以说保障未成 年犯罪人的隐私权,防止标签效应的发生,其实既是一种在公众视野中的“除魔”过程, 也是未成年犯罪人自身内心的“除魔”过程。 13 4.目的刑论 人们最早以报应刑作为刑罚的目的,报应刑论认为,犯罪是一种恶害,刑罚则是 国家和社会对犯罪这种恶害行为的正义报应。 14早在 3500 年前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 比法典就规定了报应刑的思想, 圣经当中也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 仇的规定。 直到近现代刑罚理论仍然是采用报应刑罚论, 经过康德提出的道德报应主义, 黑格尔提出的法律报应主义以及宾丁坚持的规范报应主义, 报应刑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 12 姚建龙: 权利的细微关怀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 21 页。 13 宋远升: “隐私权视角下的涉罪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 , 少年司法 ,2009 年第 6 期,第 41 页。 14 梁根林: 刑事制裁:方法与选择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7 页。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身份信息保密制度研究 9 发展,到 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又产生了新的报应主义的刑罚哲学即“应得的惩罚” 。直 到 19 世纪末期,随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全面繁荣,人们开始对报应刑提出批判, 李斯特提出目的刑论。该理论认为,刑罚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在为了实现一定的 目的即预防犯罪的意义上才具有价值,因此,预防犯罪在必要而且有效的限度内刑罚才 是正当的。 15目的刑论更加注重对犯罪的预防,其又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而未成 年人犯罪具有心智发育不全,易受他人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