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内容提要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是学术界研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伦理学的过程中 形成的一种新的环境伦理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在对环境危机的根源进 行探索与反思的基础上指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是环境危机的深刻根源它希 望通过从多方面重塑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伦理关系通过对自然价值的正确理 解 改变人类旧有的以增强对自然的征服和掠夺为手段以扩大自然资源的消耗 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新伦理关系以解决人类面临的 环境危机 保证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因此 作为一种新的环境伦理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在自然观价值观经济观技术观和消费观上有着全 新的内容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 基础 这一基础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关于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环 境伦理原则环境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社会道德原则的主要内容可 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进行 整合的结果它能够超越这两派成为包容性更强内容更丰富体系更完备的 理论并能够在不同层面上指导人类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学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人类中心 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 a b s t r a c t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new theory in the academic studying fiel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in the basis of researching and reflecting the resources of environmental crisis,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lieves the antinom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s the deep resource of environmental crisis.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tempts to change the old pattern of development, which was by the means of robbing the nature and at the cost of enlarging resource consumption. it attempts to 3 buildup a new harmonious ethics relation of man and nature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facing the human being and ensur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nature through refiguring the ethics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comprehending the value of nature correctly. so as a new environmental ethics theory,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some new contents in the view of values, economy, technology and consumption. with the view of conformity to view the values of the harmonious integration of man and nature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is basis decides the environmental ethics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deals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justice of environment makes up the main concept of the social moral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the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lds with the anthropocentrism and nonanthropocentrism, so it surpasses the two schools and becomes a new one more comprehensive, richer in content and more systematic, guidable for man to protect environment at different levels. k e y w o r d s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ethics; the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thropocentrism; nonanthropocentrism 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引论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膨胀人类 向自然索取的无止境扩大和人类对自然的盲目破坏 人类已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困 境生态危机水源危机食物危机以及能源危机正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 的基本条件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和日益严重的人类生存困境在反思人类旧有 的价值观和行为的过程中产生了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 4 的环境伦理观正是学术界在研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伦理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 新的环境伦理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强调对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 上的环境伦理观的研究主张以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思想为核心建立现代环境伦 理学理论体系主张用环境伦理学的思想来解释和阐述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一 种新的环境伦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在自然观价值观经济观技 术观和消费观上有着全新的内容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是可持续 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 这一基础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关于处理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环境伦理原则 环境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社会道 德原则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 义的环境伦理观进行整合的结果 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具有较强的 包容性 它可以超越和整合各种环境伦理学说 形成较为系统 全面的理论框架 并能够使环境伦理学在不同层面上都起到指导人类保护环境实践的作用因此 我们主张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研究 使这一新兴的环境伦理理论臻 于完善并在实践中积极发挥作用 1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1 . 1 全球问题的出现和生态环境危机的严重化 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全球问题的出现和生态环境危机的日益 严重化所谓全球问题是指由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经济直接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极其复杂的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总和 比 较突出的有人口激增自然资源趋于短缺全球变暖南北发展失衡环境污染 日益严重等等尤其是环境问题其严重程度已危及人类的生存随着全球人口 的急剧膨胀 人类向自然资源索取的无止境扩大 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环境问题已由局部的空气水的污染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发展到生态平衡 的全球性破坏科学家们不断发出警告由于人类对自然的盲目破坏人类面临 着的生态危机水源危机 食物危机以及能源危机正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与持续 发展的基本条件 工业文明一方面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推动了人类社会 的长足发展为人类生存创造了优厚的物质条件同时由于缺乏理性和无节制的 开发也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人们在享受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将 继续覆水难收的地为掠夺自然破坏环境付出代价 从 1998 年施虐数月之久的巴西亚马逊森林大火到我国长江松花江和嫩 江流域的特大洪灾欧洲大陆的狂风暴雨和席卷中美洲地区的米奇飓风给 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1999 年 10 月 12 日纽约联合国人口钟指针无情地闯 过了世界人口 60 亿大关人口计速器显示当前世界人口以每秒 45 人的速度急 剧递增据专家预测再过 50 余年全球人口将突破 89 亿人口的急剧膨胀 5 已使地球不堪承受空气污染严重现在全世界约有 11 亿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 严重的城市因空气污染引起的地球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已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 展带来巨大的损失水资源枯竭水荒严重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口与工农业 生产的发展全世界的用水增加了 4 倍与此同时水污染与日俱增现在发展 中国家有 1/3 的人口不能享用洁净水过度开采是水资源枯竭的重要原因如果 目前的情况延续下去预计在 50 年之后全世界 1/4 的人口濒临灭绝由于人 类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已使许多地区的沃土贫瘠化碱 化沙化和退化全球已有 900 万公顷的农田寸草不生12 亿公顷的绿地遭到 破坏2000 多种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热带雨林每年以 14. 2 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 消失 大量事实证明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但也造成了各种 各样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在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 样面临生态危机面临生存危机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指出人类生 活的两个世界他所继承的生物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了平衡 正处在深刻的矛盾中国际社会不断惊呼生态问题再也不能忽视了 1 . 2 反思生态环境危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源于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对环境问题 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20 世纪 60 70 年代以后 随着各种全球问题的加剧和 能 源危机的冲击人们逐渐认识到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发展只能 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人们对工业文明造成的生态危机逐渐有所 醒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 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 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人类不能无理性的一味向自然索取 必须善待自然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随着这种认识的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的 思想逐步形成 1962 年美国生物学家卡森rachel carson出版了寂寞的春天一书 该书以惊世骇俗的笔调描绘了滥用农药对未来人类环境的毁灭性影响 提出了人 类应该与其他生物相协调共同分享地球的思想并向控制自然的观念发起 了挑战 1972 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 114 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人类环境 大会这次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也称斯德哥尔摩宣言它标 志着人类开始正视环境问题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迫切 性 也认同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虽然人们在当时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认识还不 是很成熟但这份宣言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正视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巴巴拉沃德雷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石油工业出版社 1 9 8 1 年版第 1 5 页 6 同年以米都斯dennis meadows为首的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关于人类困境 的报告增长的极限报告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激增工业化迅速 发展生产消耗和生活消费空前增加这些事实出发认为世界人口和经济如按 照当时的增长速度继续下去的话用不了 100 年地球上的大部分天然资源就会 枯竭污染将超过人类所能忍受的限度耕地会绝对不足严重匮乏人类可能 遭到毁灭世界将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为了避免这种前景最好的办 法就是限制增长尽管该报告对世界系统趋势的预测过于简单并且提供的解决 方案本身也缺乏可行性但它不可忽视的历史贡献在于无情批判了经济增长就 是一切 的传统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它使人们对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 不和谐的根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促使人们认真反思现行的价值观 发展模式 积极寻求变革的途径它为人类发展确立了自然的界限这种将资源环境因素引 入经济发展视野的做法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 1980 年由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 会共同出版了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一书该 书第一次明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术语提出该书指出持续发展依赖于对地球的 关心除非地球上的土壤和生产力得到保护否则人类的未来是危险的联合国 大会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 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1983 年 12 月联合国授权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成立了世界环境 与发展委员会负责制定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环境政策该委员会于 1987 年 2 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八次委员会上通过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即布伦特兰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环境问题只有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之中才 能得到真正的解决该报告首次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能够满足当前的 需要又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1991 年国际自然联合会等 3 家机构又联合推出了一份题为关心地球 一项持续生存的战略的报告该报告从保护环境和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角度 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主要原则和行动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1992 年联 合国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通过了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共提出了 27 条原则 极大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里约宣言中明确指出人类应享有以与 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 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 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整个国际社会在 1992 年里约地球问题首脑会议上还 通过了21 世纪议程并议定了森林原则声明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其中21 世纪议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52 页 里约宣言见迈向 21 世纪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文献汇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7 它是一个将环境 经济和社会关注事项纳入一个单一政策框架的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计划其中载有 2500 余项囊括领域极广的行动建议包括如何减少浪费和消 费形态 扶贫 保护大气 海洋和生活多样化 以及促进可持续农业的详细提议 后经联合国关于人口社会发展妇女城市和粮食安全的各次重要会议予以扩 充并加强 2002 年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会议是里约会议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 议 20012002 年期间全球筹备委员会为制定这次会议的议程及为其成果形 成共识先后举办了四次会议 约翰内斯堡首脑会议是可持续发展历史进程中的 一次重要的会议它将要求各国采取具体步骤并更好地执行21 世纪议程 的量化指标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 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它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人类 必须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和其存在的意义 不再以人的需要取向为判别各种事物 价值和效用的依据而应以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为判别依据可持续发展的 思想体现着对人类社会进步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反思也代表了人类与环境达到 和谐的古老向往和辩证思考它从西方传统的自然和环境保护观念出发兼 顾发展中国家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发展与环境的深度思考 1 . 3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建构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是在反思环境危机的基础上 在研究可持续发展和 环境伦理学的过程中 以环境伦理学为基础研究可持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 环境伦理理论 环境伦理学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提出70 年代获得定位的一门新兴学科 随着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出现和逐渐加重人们不断用宣言政策国策以 及法律等手段来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企图求得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 人们认识到仅用上述手段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建构一种环境伦理学扩展道德 功能的领域 把传统道德调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调整人和人以及人和自然 之间的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以及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是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伦理将伦理道德的视野扩展到了自然是对传统伦 理道德的补充和升华环境伦理学通过对人类与自然环境伦理关系的重新认识 通过对自然价值的正确理解改变人类旧有以增强对自然界的征服掠夺为手段 以扩大自然资源消耗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新伦理关 系以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保证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与环境伦理学产生与发展的时期基本相同可持续发展战略酝酿于 20 世纪 60 至 70 年代的第一次环境革命成熟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的第二次环 境革命 这种重合并不是时间上的巧合而是因为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8 是从不同理论层面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为解决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环境问 题而相继产生的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 以经 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注重社会综合发展的新型 发展观由于可持续发展包括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自然科学等诸多内容 因此对这一概念有来自不同领域的理解 例如 动物学家认为 可持续发展是 在 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经济学家 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护能够从自然资源中不断得到服务的情况下是经济 增长的净利益最大化科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废弃物和污染物 的工艺和技术系统在这样一个内容丰富涵盖广泛的概念里所形成的对可持 续发展的研究使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一种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综合性理论其 中以环境伦理学为基础研究可持续发展便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强调对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的环境伦理 观的研究 主张以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思想为核心 建立现代环境伦理学理论体系 主张用环境伦理学的思想来解释和阐述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 观的建构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伦理学的一种内在联系即一方面环境 伦理学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环境伦理学中对自然价值的认识 和以环境公正为主体的道德规范系统构成了可持续发展论的环境伦理基础另 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推动了环境伦理学的整合和超越促进了环境伦理学 的提高与发展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它可以超 越和整合各种环境伦理学说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论框架并能够使环境伦 理学在不同层面上都起到指导人类保护环境实践的作用因此我们主张加强对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研究使这一新兴的环境伦理理论臻于完善并在实 践中积极发挥作用 2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主要观点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在对环境危机的根源进行探索与反思的基础上 指 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是环境危机的深刻根源 它希望通过从多方面重塑人与自 然之间的环境伦理关系通过对自然价值的正确理解改变人类旧有的以增强对 自然的征服和掠夺为手段以扩大自然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建立起人 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新伦理关系以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保证人类社会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因此作为一种新的环境伦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在 自然观价值观技术观人口观和消费观上有着全新的内容 张坤民. 可持续发展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9 年版 9 2 . 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在反思当代环境危机的基础上认为工业文明所产 生的科学技术控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是导致环境危机的认识根源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 每次都带来技术的巨大进步与生产力 的突飞猛进 人类在短短的几百年的时间内创造的财富比以前几个世纪任何时候 创造的财富都要多得多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征服控制自然的观念日益成为 不证自明的东西 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几乎成为所有 人津津乐道的事情控制征服自然的观念和科学技术伙同工业文明成功地 征服了自然界于是产生了这样一种片面的价值观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自然只 是人类的奴隶自然界是人类征服改造的对象人们对自然界可进行毫无限制 地掠夺占有和挥霍 但是事实上人类在尽情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时不得不为此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工业化在强化人类地位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 机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以及各种享受之外也使人类陷入了深刻的困境 任何一种文明方式都没有像现在的工业化那样存在着自身毁灭的危险 不认识 到这一点很难想象当前的趋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工业文明时代以自然破坏为 代价所获得的成就使睿智的恩格斯较早地看到了这种文明的不合理性和脆弱性 当人们欣喜若狂地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时恩格斯给予了清醒冷峻 的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 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每一次胜利 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 除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 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水分的 积聚中心和储藏库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和自然界对我们的种种报复我们不得不对工 业文明所形成的这种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价值观产生质疑这种征服控制自 然的价值观把人置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绝对主宰 忽视了人的存在和发展以自然 为前提而把自然客体视为纯粹被动和机械的存在人类利益高于自然万物自 然只是作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的对象 或者说作为满足人类需要的对象和实现人类 目的的手段而存在自然是人类获取利益的源泉这种价值观实际上是一种人与 自然关系中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理念它只看到了人的主体作用而 忽视了自然作为客体对人类的限制作用和反作用只强调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而忽视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它只强调人类有权利对自然进行开拓和破坏而 乔晓勤编译危机与选择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 4 卷第 383-384 页 10 对于非人类的自然界以及自然的各个组成部分人类并不需承担什么责任正是 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了全球灾难性的危机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意识到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正如罗马 俱乐部创始人佩西所说在这历史的转折时期在分析有关人类所处的状态及 其可能导致的命运等复杂的情况时 应当选择的着眼点必须能射穿整个人类体系 的核心而且要真正具有全球性的视野这只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最优先的 地位才有可能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最近所经历的巨大变化以及将来肯定要发生 的修正在左右人的生活方面必然要比其他任何因素更起决定性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在反思环境危机根源的基础上 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 关系 确立了合理的自然价值观 通过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促进人 社会 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认为 1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人是宇宙进化和生命 进化的结果没有宇宙没有地球没有生物也就没有人类地球不仅创造了 人类 而且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整个自然是一种有 序的状况其中存在着恒定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着有条不紊的循环人只是有 序世界的一分子人要向自然索取氧气粮食淡水能源等维系生命的基本物 质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忘掉这一点就从根本上破坏了人与 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把人与环境视为同一发展系统不仅重视 人的生存与发展也重视环境对人类的支撑与服务价值尊重生态环境的存在价 值保持大自然生物圈的生态平衡马恩指出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统一性和一 致性人是自然解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是人和社会 存在的物质条件人直接是自然的存在物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恩格斯 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 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指出人类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 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他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 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在漫长和曲折的进化过程 中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由于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人类获得了以无 数方法和在空前的规模上改造其环境的能力人类环境的两个方面即天然和人 为的两个方面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对于享受基本人权甚至生存权力本身都是 不可缺少的 2 人类必须自觉约束自己干预自然的行为人类对自然永远存有一种依 赖性但人类又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晓的生命的最高形式他具有主观能动性 池田大作奥锐里欧. 贝恰21 世纪的警钟第 5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167 页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 159 页 摘自人类环境宣言见新文明的路标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 页 11 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能够对自然进行干预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生态系 统的制约并有其脆弱性人类必须自觉约束对自然的干预人类干预自然的负 面效应对自然自我调节能力的削弱 使得人与自然在很多领域的关系都处于临界 点或接近临界点的状态所以当代人类对自然采取干预行动之前必须全面深 入研究其后果要反对任何急功近利的行动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取舍人类 干预自然的行为人类自觉约束干预自然的行为并不是降低自己的主体地位 恰恰相反它反映了人独有的主体性因为限制的目的不是迁就自然而是在更 深层次上把握自然协调自然人类从片面征服自然走向全面协调从强行干预 自然走向理智限制充分体现了认识的深度从而表明人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方面 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3 人类必须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视为最重要的责任人与自然的全面依 托相互和谐内含着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神圣责任履行这种责任是当代提出 的历史要求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唯有当人们摆脱单纯的功利考虑而对伦理 义务和道德责任表示深切关注时保护生态环境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才会成 为指导人类行为的绝对命令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摒弃了传统的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坚 持以生态系统中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主义思想来看待和处理环境问 题在自然价值观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把人的 自我利益与大自然中的所有物种 生命共同体 生态系统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把人类道德共同体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生物圈或生态系统这是人类价值 观念上的一种变革道德观念上的重要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以相互关 联的整体主义思想来审视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人与人发达国家与发展国 家等利益关系强调在生物圈中各种事物是相互依存的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和 生物圈的稳定与健康 是人类压倒一切的 生死攸关的最高利益需要 巴巴拉 沃 德和雷内杜博斯指出保证各种重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多种变化的功能才 能使世界丰富多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整个体系的平衡和健全 2 . 2 倡导保证环境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技术观 众所周知工业文明的辉煌成就是与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技术的巨 大进步 人类大概还停留在农业文明阶段 正因为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福利 舒适 便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所以自工业化以来人们总是对技术 心怀感激敬畏乃至崇拜但是随着工业文明弊病的日益显露人们在反思现 代化的同时对支撑工业文明推动经济发展的技术也进行了批判性审视 工业文明的技术表现出如下特点1 技术的发明与运用不仅忽视了自然界 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石油工业出版社 1 9 8 1 年版第 9 页 12 的整体性割裂了生态系统的内部联系而且以征服自然为目的致使技术与自 然互相隔离与失调毫无疑义凡是在实践中被应用并取得成效的科学技术都 在一定范围一定意义上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但是运用于某个领域符合某 种物质运动形式规律的技术从总体全局来看是否与自然生态相协调与自然 本性相适应则另当别论工业文明的技术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巴里康芒纳 b. cmmoner认为现代技术是造成环境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在封闭的 循环一书中指出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 失败在考察了核污染化肥杀虫剂洗涤剂塑料合成纤维汽车和啤 酒进入生物圈循环的例子后他发现在每一个例子上新的技术都加剧了环境 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最后他得出结论全部事实似乎已经清楚了最近一些 年里吞噬着美国环境的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生产技术上的 空前变革科学技术是一面双刃剑它固然带来了地球表面的繁荣却严重破坏 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科学技术创造了现代物质文明却又为毁灭 文明提供了高效的手段增加了人类生存的不安全感雅克皮卡德 j. piccard 说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技术除了广泛地造成自杀性的污染外就没有什 么其他的东西了 它是一种灾难技术在慢慢地毁灭人类人类在慢慢地吞噬 自然自然选择已经成为过去最后留下的只有技术卡普拉f. copra在 转折点一书中写道空气饮水和食物的污染仅是人类的科技作用于自然 环境的一些明显和直接的反映 那些不太明显但却可能是更为危险的作用至今仍 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 然而 有一点可以肯定 这就是 科学技术严重地打乱了 甚至可以说正在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现代技术在生态上的失败是由 于它忽视了生态上的要求而仅仅以生产效率为追求目标这是导致环境危机的 技术根源佩切伊指出我们必须把责任归罪于自己在动用我们巨大的技术 科学潜力时所出现的错误不负责任自私贪婪愚昧无知和其他的人为的 缺点2工业文明的技术耗资高规模大污染重在人们心目中先进 技术的标志是投入资金多技术功能全能适用于超大规模并产生难以想象的控 制力这样一来机器不断大型化需要集中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加污染日益加 剧并失控3工业文明的技术无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使生产劳动服务于实 利主义造成了劳动的异化及对与对人类本性的背离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 除了他和他自己的产品外无以所对现代人甚至和他内在的自我都失去了接触 科学和技术用人自己的构造和发明来阻挡人 以至于现代人只能从理性的构思和 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9 页 莫里斯戈兰科学与反科学中国广播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28 页 弗卡普拉转折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6-17 页 奥里雷奥佩切伊未来的一百页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78 页 13 实用性的观点来看待自然劳动本是人类的最大乐趣这种乐趣就在于创造 性地有益地富有成效地使用他们的双手和大脑工业文明的技术却单向度 地简单化地减少手工业生产劳动并以生产率为中心使人服从严格的分工从 事枯燥机械的生产劳动 从而剥夺了人们使用双手和大脑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欢 乐 工业文明的技术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促进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同时暴 露出严重的弊病如向自然施暴并导致生态失衡浪费和污染严重社会导向失 误压抑人的创造性缺乏人性等舒马赫就认为工业文明是一种缺乏智慧的文 明 工业文明的技术是一种缺乏智慧的技术现代技术塑造的现代世界发现自己 同时陷入三个危险之中即1人性反抗非人性的技术的形式组织形式和政 治形式感到这些形式使他窒息和衰弱2维持人类生命的现存环境发出痛苦 的呻吟 呈现出部分破坏的征兆3世界非再生资源已开始严重短缺并面临实 际枯竭的危险 面对工业文明的技术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提出了变 革现代技术的主张针对工业文明片面的暴力型的非持续性的技术提出了 全面的非暴力型的能够保证环境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技术方式与技术发 展途径 1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所倡导的技术是一种尊重自然强调生态整 体的协调平衡的技术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所倡导的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生 态技术也被称为软技术这种技术的构造原理建立在生物学生态学的基 础上坚持技术必须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理智地使用自然资 源对自然采取和平的非暴力的利用方式这种技术应当同自然和谐地配合 而不是向自然开战应当在自然界应用无噪音的低能耗的精良而又经济的解 决办法而不是我们现代科学那种噪音大的高能耗的暴力的浪费而笨拙的 解决办法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把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自然资源的保 护生态利益的实现联系起来人类以往通常把科学与技术看作是战胜自然 统治自然的手段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要求实现科技的生态化 把是否有利于自然资源节约利用和再生是否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完善 作为科技成败得失的一个基本尺度 2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所倡导的技术是一种规模与价格适宜便于 大多数国家特别发展中国家运用便于所有人参与的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 理观主张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选择适合于一个国家或部门 的特殊经济环境的技术 孙德文德现代人的焦虑与希望三联书店 1994 年版第 68 页 英ef 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第 100 页 英ef 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第 96 页 14 3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所倡导的技术是一种讲究人性符合人性的 技术 它有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坚持技术的人性化认为那种机械的单调的毫无疑义的毁灭灵魂的低能 的劳动是对人性的侮辱技术的选择要留有发展人类创造性的充分余地技术 的人性化要求人们考虑技术的社会导向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科学技术但科学技 术的应用却需要社会的规范和监督技术不仅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直接目的还必 须确立以人为目的的宗旨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可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所倡导的技术必须有利于环境与生态平衡 有利于人性的展现与满足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一思想集中地体现在可持 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中 2 . 3 控制人类人口增长的人口观 把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口过剩的观点主要来自美国生物学家保 罗埃利希p a u l e h r l i c h他在 1 9 6 8 年出版的人口爆炸一书中警告当 代人口增长已趋高峰一旦人类自身的繁殖能力超越了自然的负荷时不仅给 自然带来恶果而且必将祸及自身埃利希的话并非危言耸听早在 1 8 世纪马 尔萨斯就看出了人口过度增长的危险性他在其名著人口原理中指出人口 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 几何比率增加懂得一点算术的人都知道同后者相比前者的力量多么巨大 美国学者福格特w . v o g t 在 1 9 4 9 年出版的生存之路一书中更明确地表达 了这样一种思想他说我写此书的目的是希望能明白地阐述人类与其环境 之间的某些关系 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些关系造成了我们今天的许多矛盾和 困境 他们正在对人类未来的世界不可避免地施加着巨大的影响如果对其不闻 不问 它们几乎肯定会使我们的文明遭到毁灭他引用了广泛资料来证明人口 过剩遍及全球到处都存在着严峻的生存问题罗马俱乐部总裁奥里雷奥佩切 伊在谈到导致人类衰退的十大因素时把人口爆炸作为第一大因素他说人 口过多使目前存在的一切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同时也是增加大量新问题的原因所 在不承认这一事实只能使情况更为严重 可持发展的环境伦理观认为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生活和文化的 繁荣与人类人口的减少相一致当今世界面临着人类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环境 社会 教育和生活保障的严重压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主张控制人类人口 的增长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其他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正如世界环境与 p a u l e h r l i c h :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b o m b , n e w y o r k : b a l l a n t i n e , 1 9 6 8 . 英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商务印书馆 1 9 9 2 年版第 7 页 美 威廉福格特生存之路商务印书馆 1 9 8 1 年版第 1 4 4 - 1 4 5 页 奥里雷奥佩切伊未来的一百页中国展望出版社 1 9 8 4 年版第 4 9 - 5 1 页 15 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中强调指出人口不能继续以现有的速 度增长 2 . 4 反对奢侈的物质型消费方式主张可持续消费的消费观 工业社会倡导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欲望崇尚消费主义在消费主义价 值观的影响下人们把不断增加物质财富和不断扩大物质消费作为生活的目的 追求奢侈 挥霍型的消费生活方式 这种消费方式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困境 1近代工业文明以来所形成的奢侈的物质型消费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 重要原因之一奢侈挥霍型消费方式不仅是对地球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加 剧了环境的恶化工业社会这种奢侈型消费的直接后果是耗竭资源污染环境 破环生态造成对地球支持生命能力的严重威胁它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是 毁灭性的巴巴拉沃德和雷纳杜博斯在只有一个地球一书中指出对消 费品的喜新厌旧成风无限制的使用能量我们的前途只能是生态系统的灾难 2物质型消费方式忽略人的精神需求容易造成人的价值和精神的扭曲 对奢侈挥霍型的消费方式的向往和追求使得人们只注重追求眼前的物质 享受物欲空前泛滥陶醉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之中丧失了精神家园失去 了应有的理想信念一切都物质化了使人成为物质消费的奴隶这种消费方式 容易造成人的价值和精神的扭曲它已成为一种异化的力量使人们偏离了本应 追求的生活目标西方一位思想家鲁道夫巴罗指出我们应当感谢世界范围 内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和恶化否则我们肯定会以为人类正在通过物质财富 的创造与拥有走向自由幸福的美好未来至少在西方社会是这样而不可能考虑 我们为此付出的心理精神代价我们则要说应当感谢生态主义的形成否则 我们会继续以为西方发达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 而几乎不可能重新思考这样一 个也许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即经济社会中人们是否真的比前人活得更好 或者说我们为了物质上的潇洒自如究竟付出了多少不必要的代价 3物质型消费方式损害了后代人满足其发展需要的权利 物质型的消费方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它是以资源的高消耗来支 撑以牺牲当代人和后代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著名的生物学家彼特拉 夫早就发出警告当我们不顾一切追求提高工业国家本已乌托邦式的高生活水 平时我们正在耗尽全球的资源结果不管我们自己还是后代都不可能达 到当前的富裕水平罗马俱乐部创始人佩西也一再呼吁一定要注意我们作 为拥有丰富的信息和集中了可怕装备的文明人 如果不知道或忽视了今天给我们 自己的资源赋予的义务是什么那么明天就必然会发生涉及广大范围的灾难特 郇庆治绿色乌托邦生态主义的社会哲学泰山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63 页 转引自中国环境报1992 年 10 月 10 日阿兰.德宁多少才是够 16 别是关于对今后世代的人涉及未来的全体生命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未来各代 人和当代人对资源和环境有同样的权利和要求作为自然法理人出生以来 就具有平等的享有自然恩惠的权利同时我们还有让后代把自然作为公共财 富继承的义务当代人在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消费时也要对未来各代人的需求 与消费负起历史的责任人们应该合理节制和利用地球资源不损害后代人的利 益把一个完好的地球交给子孙后代给后代留下一个健全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早就意识到全球环境不断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持 续消费和生产模式 联合国大会第 4 4 / 2 2 8 号决议指出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 要原因是无法维持的生产和消费形态特别是工业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形态 1992 年里约联合国人类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 1 世纪议程也指出地球所 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 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 面对传统的物质型的消费方式带来的人类生存困境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 观意识到要摆脱人类的生存困境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必须改变人类的 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原则 8 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的 发展 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 消费方式21 世纪议程也强调全球环境不断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持续 性消费和生产模式应促进可减少环境压力和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消费和生 产模式应形成关于财富与繁荣的新观念以便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标 准减少对地球有限资源的依赖并与地球的支撑能力取得更好的协调 在对传统的物质型消费模式提出质疑的基础上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主 张确立可持续消费的价值观21 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所有国家均应全力 促进可持续消费模式发达国家应率先达成可持续消费模式发展中国家应在其 发展过程中谋求可持续消费模式联合国环境署在 1994 年与内罗毕发表的报 告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提出了可持续消费的定义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 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 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 代的需求我国学者傅家荣将可持续消费定义为可持续消费应该是从满足人 们的生态需要出发 在使用消费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遵循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原 则以实现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及消费环境之间持续协调共同发展的消费 池田大作奥锐里欧贝恰21 世纪的警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99201 页 转引日岩佐 茂环境的思想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54 页 摘自人类环境宣言见新文明的路标万以诚万岍选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9 页 万以诚万岍选编新文明的路标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47 页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国缔结和签署的国际环境条约集学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11 页 21 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617 页 联合国21 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年第 17 页 17 从上述定义可看出可持续消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 实现可持续 消费应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其中特别是生态需要2 可持续消 费应是人们在使用消费资料或享受服务时要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要又不 对后代人满足其消费需要等能力构成危害的消费3可持续消费是从消费的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圆的面积课件教学评价
- 2025年医院护理部主任竞聘面试经验与题目预测
- 2025年心理治疗师初级面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 课与课件融合案例
- 2025年安全操作规范知识题库
- 2025年农机长助理笔试核心考点精解
- 2025年无人机航拍技术初级复习手册
- 2025年干部学院教师招聘笔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 乌塔课文教学课件
- 2025年新疆安全生产培训考试强化训练
- 数据中心负荷计算方法
- 水箱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YY/T 1851-2022用于增材制造的医用纯钽粉末
- GB/T 20858-2007玻璃容器用重量法测定容量试验方法
- 纪委案件审理课件教材
- 生活中的会计课件
- 辽宁大学学生手册
-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酒水购销合同范本(3篇)
- 师说一等奖优秀课件师说优质课一等奖
- 学习罗阳青年队故事PPT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携手拼搏奉献PPT课件(带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