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目录目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引言 . 1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 (二)相关研究现状 . 2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3 1、研究思路 . 3 2、研究方法 . 3 (四)创新之处 . 4 一、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 5 (一)微博的概念及特征分析 . 5 1、微博的概念 . 5 2、微博特征分析 . 5 (二)微博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 . 7 1、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 7 2、微博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 9 3、微博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 10 二、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14 (一)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 14 1、微博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 14 2、微博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和过程的交互性大大加强 . 15 3、微博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社会化 . 16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 17 1、微博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关人”的地位 . 17 2、微博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 19 3、微博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载体和方式 . 19 三、 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 . 2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20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 20 2、微博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21 (二)媒介素养教育 . 23 1、媒介素养的概念 . 23 2、微博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 23 四、 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 25 (一)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 25 1、创新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 25 2、提高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及能力 . 26 (二)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27 1、理论教育法 . 27 2、情理渗透法 . 28 3、典型教育法 . 28 4、隐性教育法 . 28 5、自我教育法 . 29 (三)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29 1、微博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 . 29 2、微博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搭建 . 29 (四)让微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 30 1、基于微博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空间 . 30 2、借助微博,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 31 3、开通学校官方和部门微博,架设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 32 4、发挥“知名学者、校友、学生骨干”个人微博的榜样引领作用 . 33 5、基于微博系统,打造“微博班级” . 33 6、扶植学生社团微博的发展 . 34 7、利用微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 35 结论 . 36 参考文献 . 3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39 致 谢 . 40 附录:微博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4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摘 要要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涌现的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诸如电子邮件、 bbs、即时通讯工具腾讯 qq 和博客等)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人 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 来了巨大的挑战。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 育的研究不断深入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自 2009 年起,微博凭借其“新颖、快捷、开放”的特性,用了不到两年的 时间成为受到人们,特别是青年人追捧的网络应用。作为一种融合了以往所有网 络应用系统优点的新型网络应用,微博颠覆了传统的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也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所处的信息舆论环境。基于微博系统,用户通过各种终 端,如手机、网页、即时通讯软件(qq、msn 等)多种媒介可以随时发布、获 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微博中的转发和评论功能,使得信息的传播实现了“几何 数量级”扩散。这使得互联网的信息话语权得到了最大可能的普及,也让互联网 进入了人人都是信源的“自媒体”时代。 针对互联网领域这一新的发展与变化,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一方 面,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研究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契机,探索微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 新途径、新方法,促使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首先阐述了微博及其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 对其信息传播特征进行了分 析,并采用网络发布问卷调查和校园发布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了大量大 学生使用微博的一手资料,得出了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基于此,再结合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论述了微博对高校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与消极影 响, 提出了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构建和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措施。 关键词:关键词:微博;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法分类号:中图法分类号:g41g4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blog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constantly emerging appl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net(e-mail, bbs, im, qq, blog etc.) makes peoples spread of message and communicate easier and changes the way people product and live; it provid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 god-given opportunity, but at the same time presents great challenges. in recent years, the workers have been lucubrating th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ave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since 2009, the micro blog takes not more than 2 years to become a popular kind network application among people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by virtue of its novelty, handiness and open. as a new-type network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all advantages of network application system in the past, it subverts the way of traditional interne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ng, and changes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opinion to some degree. based on micro blog system, users release and get messages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rough various terminals such as mobiles, web,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s (qq msn etc) and other mediums. the functions of forwarding and comment in the micro blog makes the spread of geometric orders of magnitude true ,which enable the righ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got the biggest popularity as possible as it can and make the internet into an we media era where everyone is source . to the new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in the internet fields, we must keep up with the step of the time development .on one hand ,we shoul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theory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ringing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lore the new forms and new way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blog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to set up th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micro blog and its history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by the way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etwork and campus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gets a lot of firsthan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material college students using micro blog and presents the influence of micro blog to college students. combining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s of micro blog to college stud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 puts forward content construction and specific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blo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micro blo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言引言 ( (一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基于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和网络应用不断涌现。 互联网承载的信息媒体形式从文本拓展到了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互 联网接入方式从固定地点有线接入发展到了无线网络的无缝覆盖; 网络终端从普 通 pc 发展到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诸如电子邮件、bbs、即时通讯工具 qq 和博客(blog)等网络应用的普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 校思政工作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 自 2009 年起,微博凭借其“新颖、快捷、开放”的特性,用了不到两年的 时间成为受到人们,特别是青年人追捧的网络应用。在 2012 年 1 月由中国互联 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微博无疑是最 大的亮点:微博使用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微博成为网民重要的信息获取渠 道,传统网络应用使用率开始下滑。 截至到 2011 年 12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 2.5 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 296%,网民使用率为 48.7%。其中手机微博 2011 年的使用率同比增加了 23%,是 增长幅度最高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 的重要互联网应用。传统的交流沟通类应用则出现大幅下滑:电子邮件使用率从 2010 年的 54.6%降至 47.9%,论坛/bbs 则由 32.4%降至 28.2%,博客/个人空间从 64.4%降至 62.1%。网络新闻使用人数为 3.67 亿,使用率从上一年的 77.2%下降 至 71.5%。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正在发生转移,微博成为网民获 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历来是接触新的信息传播形式的先锋群体, 微博来临的时代自然也不 例外。据本研究进行的前期调查显示:93.3%的大学在校生已经使用了微博。作 为一种融合了以往所有网络应用系统优点的新型网络应用, 微博颠覆了传统的互 联网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信息舆论环境。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带来了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即是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在国内外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教育者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促进思想政 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增强其实效性。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在内容、 方式方法、 手段等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 微博作为目前最火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备受青年学生推崇且很适宜师生之间进行思想表达和感情交流的新媒体形式, 可 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全新手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者应该对其持有积极的态度,并加强实践探索,使微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新工具、新助手。 文章首先对微博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网络发布 问卷调查和校园发布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获得了大量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一手 资料,并据此得出了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基于此,再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实际,论述了微博对高校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提出了微博 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构建和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 体实践措施。 随着微博的发展,国内外关于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也相应有了跟进,但 是将微博专门地应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较为零星、不尽系统。本 文旨在探讨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并把微博应用于高校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之中,在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形式,使 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被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获得更 为有效的交流方式,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实践。 ( (二二) )相关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国内学术界目前多从传播学及营销学的角度对微博进行分析和研究, 对微博 应用于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较为零散。 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但 是由于微博这一网络应用具有不同于以往网络应用的新型传播特征, 对思想政治 教育环境和在校大学生也产生了新的影响,因此必须基于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的理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 就我掌握的资料来看, 关于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 几个方面: 1、微博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占领的新的领域:如张春华微博: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 ,分析了微博的特点并阐明了这些新特点对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如国青松的微博文化的冲击 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但与此同时,微博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 了创新的机遇,如金永淼的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提到“微博凸 显了凸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主体理念, 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性使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大学生生活成为可能” 。 3、微博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如苏丽辉的基于微博平 台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谈探析中提到“微博中信息呈现多元性化,较 为丰富且传播门槛低,互动性强,它具有的直观性、实时性都是其它网络平台所 不具备的,微博必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全新的工作平台” 。 关于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还处在起步 阶段,大部分研究者已认识到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 措施,同时也对基于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索。但是总体上,相 关研究不甚系统,有待深入开展。对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 研究及具体实践措施的研究较为肤浅, 这使微博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 ( (三三) )本文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思路及方法方法 1 1、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本研究从微博的概念及信息传播特征入手进行分析, 并采用网络发布问卷调 查和校园发布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了大量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一手资料, 据此得出了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基于此,再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 论述了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提出了微博背景下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构建和实践途径。 2 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收集了关于微博及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著 作和论文,如国家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与微博相关的著作和 论文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揭示微博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的现状及问题解决对策。 (2)问卷调查。对当前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并在 山东济南某高校集中区域在校学生中进行了纸质问卷调查。 (3)态势分析法。本文运用态势分析法分析了微博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及 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并提出了微博环境下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的策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 (四四) )创新之处创新之处 虽然微博是目前网络应用研究的一大热点,但是对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缺少相关的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 本文对微博功能、信息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实际调查数据,较为系统 地得出了微博对大学生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并提出微博背景下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实施策略。 主要创新之处如下: 1、构建了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 2、从教育队伍、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载体四个方面,提出了微博背 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措施。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一、一、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要研究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明确微博的概念并剖析其 主要特征,尤其是微博这种新的网络应用形式与早先的各类网络应用的异同,然 后基于此,分析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一)微博微博的概念的概念及特征分析及特征分析 1 1、微博的概念微博的概念 微博一词源自 microblog,从字面意义上不难看出,它是博客的一种变体。 它源于博客但是高于博客。微博是一个集信息即时发布、交流、传播于一体的新 兴网络应用平台。用户可以基于微博系统,通过各种终端,如手机、网页、即时 通讯软件(qq、msn 等)多种媒介随时发布、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微博融 合了以往所有网络应用系统的优点, 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的新产物新型网 络应用 2。 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微博以无可比拟的信息发布、传播和沟通的优势,席 卷了整个互联网世界。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 5000 万用户,收音机用了 38 年,电 视机用了 13 年,互联网用了 4 年,而微博只用了 14 个月。微博从来到中国到覆 盖半数的中国网民,仅用了 2 年的时间。 2 2、微博微博特征分析特征分析 (1)信息发布、接收的便捷性与媒体形式的丰富性 与以往的网络信息交互软件相比,微博的信息收发途径已突破了仅通过“网 页”来进行的形式。用户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以及各种 api 应用都可以登录 微博,发布并获取讯息。近几年来,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基于手机平台, 微博对微博用户的信息收发需求的满足程度达到了 4a (anyone、anytime、 anywhere、anything)的层次,即任何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并获 取任何内容。这种颠覆传统模式的信息传播变革,使信息的发布、接收在时间和 空间上都得到了拓展,也使得微博具备了媒体功能、自我展示功能以及交流沟通 功能 3。 (2)信息的几何级扩散性及用户的社会化网络特性 在微博系统中, “关注(following)” 、 “被关注 (followed) ” 、 “转发(forwar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是三个主要的用户关系和操作动作。 通过“关注(following)”和“被关注(followed)”,每个微博用户都成为了 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信息源,并且依据“被关注”的数量形成或大或小的信息传 播圈。 微博用户发布消息后, “关注”这个微博用户的其他用户,立刻可以“收听” 到这个微博更新的信息。如果一个微博用户被 100 用户(粉丝)关注,那么这个 用户发布的微博消息,将可以被自动推送至这 100 名听众,在一瞬间被 100 个用 户收到。 微博的用户,都可以将自己收到的其他微博用户发布的消息,增加自己的评 论(也可以不增加任何评论) ,通过“转发”的形式,进行再次发布。 这样经过层层的转发,信息将以核裂变式的方式进行扩散。在微博用户发布 了较为“新鲜事、具有轰动效应的信息”的情况下,将变得更为活跃。 再加之在微博中,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是“互相关注”的,在这种情况下, 微博更像是一个开放的 qq 群,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的用户都可以组织在一起进行 讨论,而不会碰到任何的门槛,这就形成了微博的蜂窝状信息传播结构。 在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中,一条消息从产生到传播开来,中间总是存在时间 差,但是在微博系统中,信息(尤其是突发事件信息)会在瞬间以几何数量级的 速度扩散开来。事件的发生、进展与事件的传播可以做到同步进行。 一个人开通的微博,任何人均可以“关注(follow)” ,这就好比一位老者在 广场上练太极,路过的熟人和陌生人均可以看到,而练太极的老者并不需要主动 和路过的人交流一样。这是一种“背对面”式的信息互动方式。信息的“转发 (forward)”就好比是观太极的人感觉老者的太极练得好,招呼其他的人也过来 “围观”是一样的道理。 基于微博系统中用户的“转发(forward)”和“关注(follow)”关系,使得微 博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在微博系统中进行复制和重构成为了可能, 这使 得微博具有了 “社会化网络” 的特性。 如果一个人特意地申请了一个微博账户 (俗 称 “马甲” 或者 “水军” )进行虚假信息的发布, 这个账户由于其被 “关注(follow)” 人数少且申请日期过于短暂,就会很容易被识破。这种“社会化网络”的特性, 对互联网饱受诟病的“虚拟化” “非真实性”特征进行了削减。 微博系统中,传播主体身份的相对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网络匿名使 用的弊端。通过其中承载的用户社会关系,微博系统甚至可以识别出“熟人的熟 人” 这样的人际关系网络, 并基于此在微博中构建、 拓展更大范围的 “熟人网络” , 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传播主体的真实性。 这种近乎实名制的社会网络应用在降低 人们对互联网匿名性、虚拟化顾虑的同时,更是将现实生活的诚信和道德观念引 入其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3)信息的碎片性 微博系统中,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和开放性使更多的人拥有了话语表达的权 利,也激发了普通人发言的兴趣。传统互联网信息传播中“精英”人物的主导地 位得到了削弱, “草根”人物也开始成为互联网上的信息源;140 字的信息量限 制使得过去互联网中“沉默的大多数”乐于在微博中抒发自己的情绪、心情、所 见、所感。这就导致了微博内容的“碎片化” 。内容诸如“我刚刚沏了一杯茶” 之类的在多数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信息在微博中随处可见。 在微博系统中,如果用户收听了太多的用户,当碎片化的海量信息向用户袭 来的时候,用户只能处于“囫囵吞枣、疲于应付”的信息接收状态,而不能进行 深入思考。这势必降低了用户思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同时,微博中海量的碎片化内容,使得微博运营管理机构难以进行有效的信 息传播议程设置和信息监管。若过度进行人为的干预,对信息进行过滤或整合, 则又会降低用户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这是微博发展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两 难问题。 (4)具备自动信息纠偏的特性 微博中的信息,尤其是突发信息,通过层层转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 快速的扩散。倘若信息的真实性存在问题或者信息所包含的观点有违公众的视 角, 转发者可以在转发的同时, 增加自己的观点, 对原信息进行纠偏。 这就是 “信 息渠道通常的情况下,谣言来得快,散的也快”的道理。 2011 年 3 月日本大地震后,日本福岛核电站出现了运行事故。3 月 17 日, “因海水受到核辐射,食盐变得不安全,须赶紧购买市场上尚存的安全食盐或是 食用食盐能抗击辐射”的谣传通过微博四散开来,引发了部分民众的“抢盐”风 潮。但仅在短短几个小时后,国内各大微博网站上“谨防谣盐惑众”的话题 也成为了当天的首要话题,压倒了“抢盐”的错误观点。 (二)(二)微博对大学生的微博对大学生的双重双重影响影响 1 1、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为对大学生群体中微博的使用情况有一个准确详实的掌握,本研究设计了 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并通过网络调查及发布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展 开调查。 网络调查主要是通过山东济南某本科高校粉丝数较高的教务微博发送私 信的方式展开调查, 校内纸质问卷调查在山东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 1 所本科院校 和 1 所专科院校的图书馆内随机选取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现场回收。 本调查自 2011 年 10 月 13 日开始,10 月 23 日结束。共发放问卷 1430 份,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其中包括网络问卷 500 份,纸质问卷 930 份。回收 1393 份,其中无效问卷 76 份,有效问卷 1317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92.1%。本调查严谨的概率抽样为本 研究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标准化的结构性问卷,保证了所有受访者提供的 数据具有相同的形式,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1)人员结构分析 对微博用户的人员结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微博使用者为 1230 人, 占总人数的 93.3%。男性为 725 人,占 52.1%;女性为 668 人,占 47.9%。微博 使用者以大学二年级及以上为主,占到了总人数的 77.1%。微博使用者注册及使 用微博的时间都在 6 个月以上,6 个月至 1 年,和 1 年以上的分别占了 40.7%和 38.8%。多数微博使用者选择了公开自己或者有限度地公开自己的基本信息,分 别占微博使用人数的 29.3%和 62.1%。 (2)使用偏好、方式及频率分析 目前多数门户网站均开通了微博服务,不过调查数据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 用户最多的是“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 ,若只选择一个自己最常用的微博, “腾讯微博”占 77.6%, “新浪微博”占 19.4%,网易、搜狐、人民网等则占比例 较少。毫无疑问,这种一边倒的状况与 qq 聊天软件庞大的用户群体有直接的关 系。 关于最常用的访问方式,调查数据表明通过 pc 计算机访问最多,占微博使 用人数的 99.1%,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微博使用群体。不过在这些群体中,把手机 客户端作为辅助访问方式的占到了 43.7%。 关于微博的使用及更新频率, 大部分微博使用者每天多次频繁地访问和更新 微博,仅有 4.2%的使用者每周访问一次,仅有 1.1%的使用者选择每月或者更长 时间访问一次。 (3)使用目的及内容关注倾向分析 对大学生微博用户使用目的和内容关注倾向采用单选或者多选的方式进行 调查,数据分析表明,77.4%的选择“可以表现自我,展示个性,赢得关注,获 取认可” ,90.2%的选择“能够记录生活状态,宣泄自我情绪” ,72.4%的选择“可 以关注社会时政” ,80.5%的选择“可以了解名人动态、娱乐八卦” ,43.3%的选择 “困难求助,疑问求解” ,35.6%的选择“可以参与营销活动,期望赚取奖励” 。 其余几项所占比例较少。 微博用户在发布微博后,大多都希望自己的关注者前来观看、评论、转发, 占微博用户的 93.4%。 多数微博用户的关注者在 150-300 之间, 多为自己的同学、 朋友及少数自己的师长。 (4)微博在自己思想交流、社会和学习中的重要程度 选择了“微博是自己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不可或缺”的占了使用总人数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81.6%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微博的使用在如今在校大学生中已是普 遍现象,微博已经深入到在校大学生的信息交流和学习生活过程中,成为他们基 本的学习、生活和休闲工具。微博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关联性也越来越强。但 是凡事均具有两面性,微博对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是并存的。 2 2、微博对大学生微博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的积极影响 (1)微博有利于大学生新的价值理念和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 互联网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