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研究——以《史记》记载为中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摘 要 由于墨学流传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 史记对于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的学术价值尚未真正发现。然而作为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的重要史料,对于史记的探讨,影响着秦汉以来墨学的研究进程,也影响着人们对对汉代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以及对司马迁思想的全面认识,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在全面搜集整理史记中涉及墨学流传的相关材料和充分吸收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墨家思想和价值观念两个方面对史记与西汉前期墨学流传做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全文主体部分共分三章。 第一章主要对 史记 所见西汉前期墨家思想的流传进行研究。 首先结合 史记的记载展开研究,得出西汉前期墨家五种思想仍存有影响,即节用思想、尚贤思想、非攻思想、天志、明鬼思想。然后分析西汉前期墨家思想流传的方式,最后分析西汉前期墨家思想流传的特点。 第二章主要对史记所见西汉前期墨家价值观念的流传进行研究。首先结合史记的记载展开研究,得出西汉前期墨家四种价值观念即言行合一、重义轻生、直言敢谏、不矜能伐功仍有影响;然后通过图表,形象、系统地说明墨家价值观念在西汉前期存在影响的方式和特点。 第三章主要对史记所见西汉前期墨家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司马迁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结合史记记载考察墨家对司马迁的影响,确定墨家尚贤思想、非命思想、非攻思想、节用思想以及墨家重义轻生、直言敢谏、不矜能不伐功等价值观念均对司马迁产生影响,进一步落实了前两章的结论。其次分析司马迁受墨家思想和价值观念影响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关键词: 史记 西汉前期 墨学流传 思想 价值观念 方式 特点 司马迁 4abstract because studying of the mohisms spread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s,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the academic value of mohismsspread in early times of xi han dynasty have not been found. however, the studying of historical records which is the important history records of mohisms spread in early times of xi han dynasty affect not only the process of the studying of mohism from qin and han dynasty but also the undenstanding of the background of han dynastys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the thinking of sima qian. so it has important acdemic value. in my paper, i studied the mohisms spread in early times of xi han dynasty and historical records comprehensively from mojias ideas and values. the main part of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of historical records seen in early xi han dynasty to study the impact of mohism. firstly,the impact the book involves mozi carpet the literature search and order, establish the basis of this literature.secondly, the the summary documents ,obtained early xi han dynasty there are five still affect the thinking,that section with ideas ,shangxian ,non-offensive ideas of heaven ,ghost .th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arly xi han dynasty mohisms reasons exist, mohism in the early xi han dynasty and emperor wu of reasons there are not the same. finally,xi han dynasty mojias ideas adversely impacting the way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in this w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sons:mojia ideas treated worldly prominent absorption,together constitute the mainstream thinking ,the potential ways the xi han dynasty political and social life have a major impact. the second chapter of historical records seen in early xi han dynasty mojias values are studied. the first thing to do is also the literature search and order. second,summary documents ,obtained early xi han dynasty still affect the values,namely,re-pledge,re-righteous suicide, face to face suggestion,cutting power can not sympathize;then the chart image,the system illustrated in values of existence,characteristics and from this way,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sons. the third chapter of historical records seen in early xi han dynasty mojias 5ideas and values on the impact of sima qian , shangxian ,non-life thinking,non-offensive ideas,save and re-thought and meaning of suicide mojia ,face to face suggestion,do not pity to values such as not cutting power have an impact on sima qian,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lusions of the previous two chapters. second,analysis of sima qian, and values by the mojia impact factor is a result of various factors. key words: historical records the mohisms spread early xi han dynasty ideas values way characteristics sima qian 2 二一年四月六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 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研究以 史记 记载为中心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7绪 论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 墨家创始人墨翟,春秋战国之交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是一位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行合一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 墨子现存 53 篇,是一部墨家思想的丛著,其中兼爱 、 非攻 、 尚贤 、 尚同 、 节用 、 节葬 、 非乐 、 非命 、天志 、 明鬼十篇体现了墨家所宣传的主要思想。墨家是诸子百家中重要的学术流派,在战国时期曾盛极一时,墨学和儒学并称显学, 韩非子显学 “世之显学,儒墨也” ,可知当时墨家学派地位的显赫。然而秦汉以后,两家的历史命运迥然不同,汉武帝以后儒学渐在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墨学则少有活动,可以认为其师承基本断绝。 通常认为,自秦“焚书坑儒” ,学者以吏为师,典籍散失,诸子之学渐息;汉初崇尚黄老之学,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被定为一尊,墨家则不见传承,墨家在政治和社会上的影响基本上销声匿迹,墨学就此衰亡。 西汉时期无疑是墨学研究的关键时期, 其地位之重要在于该时期是墨学由盛而衰的转变期。郑杰文中国墨学通史涉及西汉墨学史时,主要从新语 、新书 、 韩诗外传 、 淮南子 、 史记 、 盐铁论 、 汉书等著述展示西汉时期墨学的流传面貌。1这部学术巨著使我们认识到西汉时期墨学的流传对当今墨学史研究的价值意义。 然而, 在阅读过程中, 我们发现 史记 一书虽已被纳入墨学史研究的视野,但只有史记中“引墨论墨”被当下学者广泛关注,其对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的重要价值一直未见学界重视。 史记中所载西汉人的言行、事迹和文章,可考见西汉前期墨家思想和价值观念对西汉社会产生的影响,甚至史记作者司马迁也深受墨家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可以说史记是研究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的重要文献资料。 因此, 史记与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同时,立足史记 来研究墨学在西汉的流传, 可以使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的面貌更加清晰和完整。并且,通过探讨墨家思想和墨家价值观念对司马迁的影响,也可以使我们对司马 1 郑杰文中国墨学通史 ,人民出版社,2006 年 1 月。 8迁的思想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研究成果述评 大陆通过 史记 研究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的专著和论文到目前为止鲜少出现,但是很多著作和论文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墨学在西汉前期的流传情况、 西汉时人与墨家的关系等等,但是总的来说对史记与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的研究尚未获得深入,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下面我们将对相关成果进行简述: 一、墨学在西汉前期流传的研究 范学辉从公孙弘看汉代齐学与墨学的融合2认为以公孙弘为中介,墨学已逐步融入儒学之中,对汉朝政治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夏增民秦汉墨学发微进一步认为至汉初,墨学除独立发展外,还通过儒墨、道墨互补两种学术融合的途径进行传承。钱永森论秦汉时代的墨学精神和薛柏成秦汉以后的墨家思想及其影响观点与夏增民相近,认为秦汉以后墨家思想与儒道诸家融合。 首都师范大学钱永生博士论文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谈及墨学精神的延续时认为:墨学的精神和思想要素在秦汉以来的社会生活各方面仍然存在影响,并指出汉初的政策实际上在很多方面乃是墨家思想的影响;秦汉以后许多知识分子的思想中包含墨学精神和思想要素; 墨家精神在基层社会的某些社会网络中也是存在的。 郑杰文中国墨学通史就“墨学中绝”这一问题,郑杰文认为自汉人起“视墨同儒”的学术观念妨碍了墨学的研究和流传,通过从新语 、 新书 、韩诗外传 、 淮南子 、 史记 、 盐铁论 、 汉书 、 史记等著述的研究,说明此时墨学仍有相当学术地位,墨家思想学说影响很大。这部专著奠定了西汉时期墨学流传研究的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墨学中绝假相的揭开,更多人发现墨学对西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墨学与西汉时期主流思想的关系、西汉历史人物与墨学流传的关系等问题 2范学辉从公孙弘看汉代齐学与墨学的融合 , 管子学刊 ,1996 年第 4 期。 夏增民秦汉墨学发微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1 年 2 月,第 15 卷第 1 期。 钱永森论秦汉时代的墨学精神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2 年第 1 期。 薛柏成秦汉以后的墨家思想及其影响 , 齐鲁学刊 ,2003 年第 3 期。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 ,首都师范大学,2002 年 5 月。 郑杰文中国墨学通史 ,上册,人民出版社,2006 年 1 月。 9的讨论也渐趋深入, 史记也被纳入学者研究墨学流传的视野当中,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西汉时人与墨家的关系 1、西汉游侠与墨家的关系研究 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西汉游侠与墨家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关于侠与墨家的关系的探讨,主要有三种观点: (1)游侠出于墨家。据杨俊光墨子新论3的考察,这种说法最先是由晚清学者陈沣在东塾读书记中提出来的: “墨子之学,以死为能,战国时俟烈之风,盖出于此。 ”而后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进行了论证: “侠即墨也。孔、墨则举姓,儒、侠则举教名,其实一也。 ”梁启超墨子学案进行了发挥: “战国末年以逮汉初,其游侠传中人物,皆谓之别墨可也。自战国以至汉初,此派极盛,朱家、郭解之流,实皆墨徒也” 。此后鲁迅流氓的变迁 、 侯外庐 我对中国社会史的研究 ,蔡尚思墨子思想体系等均持此观点。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后来的许多墨学研究者都对此深信不疑。 (2)墨子及其门徒出身于侠,但与普通的游侠不同。这是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论及“墨家的社会背景”时提出来的观点,认为当初组成墨家的人是一群武士。 (3)侠不出于墨家,但是墨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侠义精神。 陕西省秦俑博物馆研究员田静在墨学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指出墨与侠之界,决然而明晰,不容混淆。王长华老师战国墨家后学述论也理清了墨与侠的区别。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而认为墨不出身于侠,但是墨家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侠义精神,其中重要的有:薛柏成墨家思想新探认为其侠的精神源头与墨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侠义” 3杨俊光墨子新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年版。 陈沣东塾读书记 , 四库全书本。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中华书局 1958 年版。 梁启超墨子学案 ,商务印书馆 1992 年版。 分别见鲁迅流氓的变迁 , 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年版。侯外庐我对中国社会史的研究 ,历史研究,1984 年第 3 期。蔡尚思墨子思想体系 ,载于十家论墨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涂又光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年 2 月。 田静墨学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墨学研究,1998 年第 3 期。 王长华战国墨家后学述论 , 诗论与子论 ,学苑出版社,2001 年 6 月。 薛柏成墨家思想新探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年 12 月。 10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任继愈墨子与墨家4认为秦汉以后社会上不断出现的任侠、游侠与墨家有较深的渊源。郑杰文中国墨学通史认为西汉时期的任侠集团是墨家结社形式的继续, 西汉游侠受墨家影响很大。 汪聚应 中国侠起源问题的再考索认为墨家思想之于游侠,更多的是一种侠义人格和实践精神的哺育。墨家以其行为方式为游侠提供了利他、利天下的高大人格。 2、其他西汉时人与墨家的关系 (1)司马迁与墨学关系的研究 司马迁与墨学的关系,一直很少有人关注,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认为史记中货殖列传和游侠列传变相地发挥了墨家的要旨。张大可史记研究认为司马迁尚贤、尚游侠、同情人民苦难,强调发展生产等思想采自墨家。宋嗣廉司马迁的道德评价与墨子的“合志功而观” 认为司马迁继承了墨子的传统, 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创造性地运用了 “合志功而观” 的方法。与前人相比,陈曦司马迁与墨学的精神关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论文进一步认为史记十分重视对墨学精义的吸收,表现在司马迁所记述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夏禹、晏婴等等,均被涂抹上了一层浓郁的墨学色彩;墨学的若干合理内核,包括鲜明的平民意识、突出的功利精神等,亦为司马迁所多方汲取。但是该论文认为司马迁的游侠观,与墨学并无关涉,我们是不同意的。 (2)公孙弘与墨学的关系研究 最主要的是范学辉从公孙弘看汉代齐学与墨学的融合 ,认为公孙弘体现了齐学与墨学的综合。 综上,西汉时人与墨学关系的研究尤其是西汉游侠、司马迁与墨学的关系研究已经初步取得一系列成果。但是所涉及的西汉人物尚少,其中某些问题比如西汉游侠与墨家的关系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总之,西汉前期墨学的流传,没有专著或者是博、硕论文将史记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史记研究墨学的流传范围也尚狭窄,未深入挖掘其与西汉时 4任继愈墨子与墨家 ,商务印书馆,1998 年 12 月。 郑杰文中国墨学通史 ,上册,人民出版社,2006 年 1 月。 汪聚应中国侠起源间题的再考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 3 月。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人民出版社,1957 年 4 月。 张大可史记研究 ,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年 4 月。 宋嗣廉司马迁的道德评价与墨子的“合志功而观” , 渭南师专学报 ,1994 年第 4 期。 陈曦司马迁与墨学的精神关联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 年第 2 期。 11期墨学的流传的关系,相关的研究也只是一些单篇的论文略有涉及,有些问题仍有待于探讨。而史记确对西汉前期墨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因此笔者不揣浅陋,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立志于对史记与墨学流传问题略论一二。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于史记中考见的西汉前期墨学的流传包括墨家思想与价值观念的流传两方面,因此论文设两章进行分别讨论。第一章我们讨论史记所见西汉前期墨家思想的流传。由于尚未见学界前贤对史记与西汉前期墨学流传进行充分、深入的研究, 因此需要对全书涉及墨家思想流传方面的文献进行地毯式搜索与梳理。因此在第一节,结合史记的记载展开对西汉前期墨家思想的流传这一问题的讨论, 并探讨其存在的方式和特点。 第二章 “西汉前期墨家价值观念的流传”采取与第一章相似的思路与方法:结合史记的记载展开对西汉前期墨家价值观念的流传这一问题的讨论,分析其存在的方式和特点。于史记中可以考见墨学的流传,与司马迁不无关系,且探讨墨学对司马迁的影响也属于论文第一、第二章的探讨范围。因此,我们设第三章,探讨墨家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司马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研究方法:传统的文献疏证,以便对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的相关文献进行考辨与认定;文史互证,从相关的史书和西汉前期的作品中找出西汉前期墨学存在影响的原因;图表法,随文列出相关图表,更加形象、系统地展示西汉前期墨学的影响以及此时墨学流传的特点;述论结合,增强论证的逻辑性,增加论文的说服力。 本文是在全面收集整理史记中涉及墨学流传的相关材料和充分吸收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汉前期墨学流传做出的粗浅讨论。由于材料庞杂和可参考研究成果较少,以及个人能力的有限,对史记与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的探讨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2 第一章 史记所见西汉前期墨家思想的流传 司马迁史记所载汉代史起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 ,终于太初四年(公元前 101)而大事尽武帝之末5 ,记载了西汉前期百年间的政治、经济、学术文化情况,并以人物为中心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刻划了许多诸如当代帝王、将相大臣、士人、商贾、游侠等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郑杰文中国墨学通史曾统计史记中引墨论墨 18 次,证明了墨学在汉武帝时期的流传情况1,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发现:墨家思想在西汉前期社会的流传可以从史记所载人物的言行、事迹中考见,其中主要涉及节用、尚贤、非攻、天志、明鬼等。 第一节 西汉前期墨家思想的流传考述 由于史记一直未被纳为研究墨家思想的史料,因此对于文献的梳理工作前人很少涉及, 在对全书涉及墨家思想方面的文献进行地毯式搜索与梳理的基础上,我们在此论述西汉前期墨家思想的流传。 一、节用思想 一、节用思想 墨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君王公侯们享乐腐化,墨子认为“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不乱,不可得也。 ”贵族世卿们穷奢极欲,必然厚敛于百姓,耗费民力财力,使百姓生活陷于困境,导致天下大乱。因此,墨家出于“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的立场,为了限制王公大人的奢侈浪费,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提出节用思想。 “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是墨家节用的主要原则。墨家对衣服、饮食、宫室、舟车、丧葬、财用等方面提出了节约的要求,凡不实用的、不符合百姓利益的皆应取消。 需要说明的是,在先秦诸子中,除墨子提倡节俭外,老子和孔子对此也有所 5张大可史记研究 ,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38-160 页。 孙诒让墨子间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36 页。 孙诒让墨子间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266 页。 陈鼓应老子译注及评介 ,中华书局 1984 年版,第 318 页。 陈鼓应老子译注及评介 ,中华书局 1984 年版,第 239 页。 13论及。老子十分重视“俭” ,是老子三宝之一: “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认为“甚爱必大费,多敛必厚亡”, “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6朱谦之老子校释解释为, “节卦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则得乎俭以足用之说,故曰俭故能广 。 ”从中得出老子“俭以足用”的结论,此解可信。孔子也讲“节用而爱人,便民以时。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孔子也不主张厚葬,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孔子不可。 ”但是孔子主张久葬。 薛柏成认为墨子的节用思想中有老子 “俭以足用”的思想基础,并对孔子节俭思想进行了借鉴与改造2,此说甚是,但是均与墨子极端的自苦为极的节用思想不同: “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 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主要包括节俭宫室、饮食、衣服、丧葬、舟车、蓄私等方面的内容。 史记所载体现墨家节用思想的主要有如下九人: 1、刘邦 墨家反对在国家内外城池壕沟还不能守御的时候修造宫室, “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而防止祸患的办法就是节省财用。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严厉责备萧何修建未央宫一事: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 阙壮甚,怒,谓萧何曰: “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 度也?” 刘邦反对在国家初建未稳定时修建宫室,与墨家的上述节俭宫室的主张一致。 2、萧何 墨家主张节俭宫室,认为宫室只须“冬以圉风寒,夏可以圉暑雨”即可,主张以实用为宜,反对华而不实。 史记萧相国世家载: (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 6陈鼓应老子译注及评介 ,中华书局 1984 年版,第 318 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1980 年版,第 4 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1980 年版,第 24 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1980 年版,第 113 页。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第 863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23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159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6 册,第 31 页。 14“垣屋”是指有矮墙的房舍,萧何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可知其生活节俭不追求奢侈享乐,合乎墨家“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为观乐”的标准,与墨家节俭宫室的思想是一致的。 3、张良、樊哙 墨家反对统治者骄奢淫逸,认为统治者应自身节俭: “节于身,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7。 史记高祖本纪载汉元年十月,刘邦部队先于其他各路诸侯先到达霸上, 意欲在富丽堂皇的秦宫休息, 樊哙、 张良二人劝其以朴素为本,“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 出舍,沛公不听。 (张)良曰: “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 贼,宜缟素为资。”沛公乃还军霸上。 樊哙、张良反对统治者奢侈享乐,符合墨家倡导的节用思想。 4、文帝 墨家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主张降低统治者的生活水平, “诸加费不加利于民者,圣王弗为”,目的在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史记孝文本纪载: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 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 “百金中民十 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 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由“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可知文帝降低了生活消费的水准,生活极其节俭,符合墨家所倡导的节用思想。 “有不便,辄弛以利民”意思是凡是对百姓不便的事情,皆予以废止,引文所述文帝为省百金而罢建露台、建造陵墓不铺张浪费,皆是为了不烦扰百姓,符合墨家节用思想的要求。 墨家主张节葬,文帝遗诏亦反对厚葬和久葬。文帝认为厚葬“破业” ,劳民伤财,下令节约用度“绖带无过三寸,毋布车及兵” ,减少礼节“宫殿中当临者, 7(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31 页。 (汉)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2 册,第 362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166 页。 (汉)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2 册,第 433434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186 页。 15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这与墨家因厚葬“糜民之财不可胜计”而反对厚葬是一致的。朱熹曾论汉文帝曰: “文帝不欲天下居三年丧,不欲以此勤民,所为大纲类墨子。 ”8 其论诚是。墨家认为久丧会毁坏身体, “使面目陷陬,颜色黧黑,耳目不聪明,手足不劲强”因此主张“三日之丧”,文帝也认为久葬“伤生” , “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 ”下令“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且“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 ,下令减少丧期, “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 , “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 。文帝遗诏显然是墨家节葬思想的体现。 墨家主张节俭衣服,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清者,芊不加者去之。 ”史记孝文本纪载文帝衣着朴素“常衣绨衣” ,也要求自己喜欢的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与墨家所主张的节俭衣服是一致的。 5、张释之 墨家批评“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纹绣必繁,丘陇必巨”这种耗费大量钱财的厚葬,倡导节葬以限制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在霸陵感慨伤怀,想要加固其坟墓,张释之告诫汉文帝只有薄葬才能保证坟墓永不被人发掘: 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 “嗟乎!以 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 ”左右皆曰: “善。 ” 释之前进曰: “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 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 张释之主张薄葬、谏止文帝加固坟墓,避免了统治者的铺张浪费,和墨家主张节葬在出发点上是一致的。 6、景帝 墨子在回答弟子魏越的提问时指出,凡是到了一个国家“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可知节 (宋)朱熹朱子语类 ,中华书局 1994 年版,第 3224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177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457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159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171172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475 页。 16用是墨家在一个国家处于贫穷时期时所采取的对策。 史记孝景本纪载景帝执政期间: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 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止马舂。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省列侯 遣之国。 “地一日三动”指一天内地震三次, “为岁不登”指此年粮食歉收,国家遭遇天灾,此时景帝采取了一系列节俭措施,如“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 、 “止马舂”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用度,防止贵族的奢侈浪费,合乎墨家节用思想。 7、窦太后 墨家主张节俭宫室,反对统治阶级不恤民力大兴土木的行为。 史记儒林列传载窦太后反对建设明堂: 以(赵绾、王臧)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 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 窦太后对黄老之学极为推崇,她“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9黄老学是主张清静无为、行俭省欲的,反对统治者放纵心欲,认为“宫室过度,上帝所恶”,而这一观点却是对墨家思想的吸收(详见第三章第二节) ,所以窦太后反对大兴土木的行为符合墨家节俭宫室的主张。 8、公孙弘 齐国名相晏婴“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晏子春秋一书的作者曾将晏子赋予了浓重的墨家色彩,通过他的故事宣传墨家的主张,其中节用思想也在其宣传之列。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公孙弘仰慕墨家思想浓重的晏婴的为人: “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於民。今臣弘 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食一肉脱粟之饭。 墨家主张节俭饮食,而公孙弘“食不重肉” ,符合墨家所尚的圣王饮食之法“黍稷不二,羹胾不重”;其“食一肉脱粟之饭”合于墨家所要求的饮食“增气充虚,强体养腹而已。 ” 公孙弘“为布被”不求奢华,也体现了墨家的节用思想。 9(汉)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6 册,第 1975 页。 薛柏成墨家思想新探引黄老帛书称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56 页。 (汉)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7 册,第 2134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165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35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30-38 页。 179、司马相如 墨子辞过通过宫室、衣服、饮食、舟车与蓄私五方面的古今对照,批判当时统治者的奢侈生活,要求时君改掉这些过失。 史记所载司马相如赋天子游猎赋10通过虚构人物故事以批判天子、诸侯的游猎淫乐奢靡生活,最后以天子自悟,乃解酒罢猎、崇尚节俭作结, “于是历吉日以斋戒放怪兽,登明堂,坐清庙” “卒章归之於节俭,因以风谏”,由此天子游猎赋倡言节俭与墨子辞过的主旨是一致的,体现了墨家节用思想。 墨子辞过批判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台榭会造成国家财力匮乏、百姓难治的后果: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则左右借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要求统治者节俭宫室。 天子游猎赋通过亡是公所言对帝王不恤物力,广建苑囿宫阙、亭台楼阁,以及纵情于游猎,以致政事荒废的行为提出了批评。亡是公曰: “楚则失之矣,而齐亦未为得也,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而正诸侯之礼,徒事争游猎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適足以贬君自损也。 ”与墨家批判统治者并要求统治者节俭宫室是一致的。 墨子辞过批判统治者舟车之盛,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以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要求统治者“为舟车不可不节” 。 天子游猎赋用华丽的词藻、浓重的笔墨描绘天子出猎的盛况, “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纠;施霓旅,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孙叔奉害,卫公参乘;危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严薄,纵猎者;江河为陆,泰山为梧。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 ”与墨子辞过批判统治者舟车之盛是一致的。 墨子辞过批判统治者养侍妾过盛,认为应该有所节制: “当今之君,其蓄私也,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是以天下之男多寡无妻,女多拘无夫,男女失时,故民少。当蓄私不可不节” , 天子游猎赋对天子上林苑女色之盛 10(汉)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9 册,第 3002-3043 页。 (汉)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9 册,第 3002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30-38 页。 18等进行了大肆铺陈,讽喻天子侈靡无度,与墨家批判统治者“蓄私”过盛是一致的。 总之, 史记所载西汉时人对墨家节用思想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均有体现: 1、节俭宫室。墨家认为房屋不必是高台楼榭, “其旁可以圉风寒,上可以圉雪霜雨露,其中蠲洁,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则止”11,超过这些标准就是劳民伤财。墨子疾呼“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对君王大兴土木是批评的态度。 史记所载人物如刘邦,萧何,文帝,窦太后、司马相如等均体现了墨家节俭宫室的思想。 2、节俭饮食。墨家认为饮食“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逮至其厚爱,黍稷不二,羹胾不重,饭于土塯,啜于土形,斗以酌。 ”饮食的目的在于补气益虚,强体饱腹,反对在饮食方面穷奢极欲,即便是遇见自己喜欢的,所吃食物也是极其节省,所用器具仍旧极其简便。 史记所载人物如文帝、公孙弘是墨家节俭饮食的体现。 3、节俭衣服。墨家对衣服的要求很低, “冬服绀緅之衣,轻且暖,夏服絺綌之衣,轻且凊,则止。 ”反对服饰奢华,不主张锦衣丽服及佩戴金银珠玉,只要能够能够使身体舒适,使肌肤温暖就行了。 史记所载人物如文帝是墨家节俭衣服的体现。 4、节俭丧葬。节葬也是节用思想的题中之义,是墨家从节用出发,针对当时贵族世卿因厚葬造成大量社会财富的浪费而提出的节约主张。墨家反对厚葬,久丧: “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于泉,流不发泄则止。死者既葬,生者毋久丧用哀。 ”墨子节葬下认为厚葬会“多埋赋之财”,使人耗尽财物;久葬则“久禁从事”,耽误正常的生活,会阻碍生产活动。 史记所载人物如汉文帝与张释之是墨家节葬的体现。 5、节俭舟车。墨家以实用为制造舟车的原则“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芊;不加者,去之。 ”足以行驶 11(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168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31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164165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166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167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175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161 页。 19就可以了。 史记所载人物如司马相如是墨家节俭舟车的体现。 6、节俭蓄私。 “蓄私”是指蓄养侍妾,是墨子辞过篇中之义,对此前文已有分析,不再赘述。 史记所载人物如司马相如是墨家节俭蓄私的体现。 二、尚贤思想 二、尚贤思想 墨家尚贤思想是春秋末年以来社会分化、竞争的产物。一方面由于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王室衰微,世袭贵族宗法制度的基础开始动摇,诸侯国各自为政,政局动荡,政治昏暗。各诸侯国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避免灭亡的命运,开始招纳贤才、聘用客卿。另一方面由于春秋末年社会的大动荡、大分化,贵族分子不断衰败下降为士,而生活在低层的民众上升为士,士阶层扩大并逐渐成为影响当时社会的一股强大的势力。由于社会的大变革,需要并产生了大量人才,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中,如何看待天下大乱,墨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墨子认为“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 ”12 墨家尚贤思想正是为了解决这种政治昏暗纷乱的局面而提出的。 先秦诸子中孔子早已提出自己的人才理论, 儒家虽不反对在贵族之外选择人才,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吾从先进”,但是儒家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任人唯亲”的用人思想,有等级的限制。墨家“尚贤”与儒家不同,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认为尚贤是“政之本”,主张统治者打破血统界限,取消世卿专政、贵族专权,从各阶层中选拔真才实学之人,赋予其地位与权利。墨家的人才理论在墨子尚贤三篇中有充分的说明,包括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标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等方面的内容。墨子的尚贤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之际士人阶层要求参与政治的强烈要求。 史记所载体现墨家尚贤思想的有如下 14 人: 1、刘邦 墨家任人唯贤,不分贵贱“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凡是人才均能“以德就列,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刘邦所任用的能征善战之人皆出身低贱: 12(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475 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1980 年版,第 109 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1980 年版,第 128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46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49 页。 20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 下沛。 高祖为沛公, 以哙为舍人。 卻敌, 斩首十五级, 赐爵国大夫。 更赐爵列侯, 与诸侯剖符, 世世勿绝, 食舞阳, 号为舞阳侯, 除前所食。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汉王赐婴爵列侯,号昭平侯,复 为太仆,从入蜀、汉。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公立为汉王, 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赐婴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 刘邦的用人思想,显然是墨家尚贤思想的体现。 2、曹参、齐悼惠王、齐哀王 墨家选拔、任用人才能够不论贫富、贵贱,唯才是举、唯才是用。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 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齐相舍人 门外於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一为参御,言事,参以为贤,言 之齐悼惠王。悼惠王召见,则拜为内史。始,悼惠王得自置二千石。及悼惠 王卒而哀王立,勃用事,重於齐相。 齐相曹参向齐悼惠王推荐出身贫贱的魏勃,体现了墨家不论贫贱的人才选拔原则;齐悼惠王也能不论贫贱,任贤使能,拜魏勃为内史,齐哀王亦能重用魏勃,使“ (魏)勃用事,重於齐相” ,体现了墨家不论贫贱的人才任用原则。 3、陈平、周勃 墨家主张贤者治国,并对人才标准进行了界定,而“厚乎德行”13是人才的首要标准。 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 “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 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 ”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適子为齐王,推 本言之,高帝適长孙,可立也” 。大臣皆曰: “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 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 ”欲立淮南 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 “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 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於天下,便。 ”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 王。 引文中“诸大臣”主要指陈平、周勃二人,吕氏之乱后,他们并没有立最尊贵的 13(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44 页。 21“高帝適长孙” ,而是立最贤良的代王继位。代王是高祖第四子,诸王中势力最为弱小,这使周勃、陈平更加容易掌控新朝。然而代王“仁孝宽厚”最贤,周勃、陈平议立王位继承人时虽别有居心,选择“诸王最贤者”依然遵循了墨家所规定的人才标准,同时也合于墨家所主张的“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14。 4、文帝 在统治者的选立方面,墨家同样主张唯才是用,贤者治国: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史记孝文本纪载: 上曰: “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阅天下之义理多矣,明於国家之大体。 吴王於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岂为不豫哉! 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贤及有德义者,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 稷之灵,天下之福也。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 於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朕甚不取也。 ” 文帝在回复有司请立太子时列举了诸侯王宗室昆弟中胜于己之人, 提出选择贤者作为皇位继承人,表示愿舍弃自己之子而“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 。另外,在绛侯周胜之死后,文帝没有封其子为侯,而是挑选最贤良的周亚夫继承侯位: 居三岁,其(周亚夫)兄绛侯胜之有罪,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皆推亚 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 皆是墨家所主张的贤者治国思想的体现。 5、袁盎 墨家认为人才关系着国家的兴亡,要求统治者培养、选拔和任用众多的贤才治理国家。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袁盎“知(张释之)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袁盎发现贤人便向统治者推举,合于墨家“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 ” 6、武帝 墨家指出尚贤是为政的根本,主张统治者一旦发现真才实学之人,就予以任 14(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75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44 页。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第 49 页。 22用“举而尚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给他们地位和权利。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 谓曰: “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於是上乃拜主父偃、徐乐、严安 为郎中。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武帝召见主父偃、徐乐、严安三人,并视他们为人才,屡次召见,还对他们加官进爵,是墨家“众贤”15思想的体现。 7、赵禹 赵禹在卫青府中挑选“贤者文武之士” ,不论贵贱贫富亲疏,舍弃“富给”者,而选用“家贫无用具”的田仁、任安,合于墨家尚贤使能“不偏富贵”,凡是贤者皆“举而尚之”的选拔人才的思想: 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将军呼所举舍人以示赵禹。赵禹以次问 之,十馀人无一人习事有智略者。赵禹曰: “吾闻之,将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劳务人员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综合练习)在线题库经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内蒙古干部网络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试题及答案
-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
- 化学教学中美育的课件
- 现代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 车辆资产评估讲解课件
- 淘宝怎样买教学课件便宜
- 从+“心”+出发遇见更好的自己-开学第一课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 GB 46031-2025可燃粉尘工艺系统防爆技术规范
- 近十年中职试卷及答案
- 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总表(7~9)年级
- 大众文化概论-课件
- 商业装修手册
-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化成熟度测评
- 股票k线图入门图解
- GB/T 15812.1-2005非血管内导管第1部分:一般性能试验方法
- 无轨运输安全操作规程
- 专升本英语统考试翻译技巧课堂教学课件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