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图式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doc_第1页
基于现代图式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doc_第2页
基于现代图式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doc_第3页
基于现代图式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现代图式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摘要:在听力教学中,语言图式指学习者掌握的扎实的语言基础,包括发音、语调等语音知识,一定的语法知识、广泛的词汇及习语、扎实的语言基础是听力理解成功的基石,缺乏相应的语言图式,学习者无法成功听辨听力语篇,也必然不能成功完成听力理解。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理解;英语 引言 听力在语言教学课堂是十分关键的,因为听力向语言学习者提供了重要的语言输入。听力理解其复杂的心理机制一直以来是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核心课题。听力是分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它是最基本的语言技巧之一。据估计,一个成年人在交际活动中用于听的时间占45%,说占30%,而写仅占9%。 一、现代图式理论 图式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提出。他认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转引自Carrell,1984:332)。就他看来,“已有的知识”即是先验的图式。瑞士心理学家Piaget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并指出图式对新信息的输入具有同化和顺应的功能(乐眉云,2002:35)。他的这一理论虽受康德主义的影响,但具有了新的内容。到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在他的Remembering(1932)中把“图式”描绘成“一种积极的发展模式”(active developingpattern),并由此提出了研究阅读心理的图式概念。Anderson和Pearson把图式定义为一个抽象的知识体系(1984)。美国认知心理学家Rumelheart (鲁忠义等,2002)宣称:“图式就是表征存储在记忆中的一般概念的资料结构。”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认知心理组织结构的理论,是一种记忆结构;是一个人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以等级层次的形式按不同的分类,有条不紊地长期储存在记忆中的相互作用的认知结构,是相互关联的知识结构的完整信息系统。它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新事物时,总是以图式为认知基础,依据图式来预测、解释和吸收外界的信息,然后在头脑中构建新图式,并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到达功能性平衡。 二、现代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 在外语教学中,图式指与被学习的语言背景相关的知识,是隐藏在特定言语表达形式背后的信息。像阅读理解一样,听力理解也涉及“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两种信息处理方式。“自上而下”过程是听者运用自己固有的图式和背景知识去推测和提取意思的过程,它涉及图式理论中的语言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听者掌握的语音、词汇、句法和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自下而上”过程是听者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知识去留意形式的过程。它强调听者利用长期储存在大脑中的背景知识来分析、处理输入的信息,是一个预测、检验、证实的认知过程。它注重高层次图式的运用,即图式理论中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国外一些母语听力研究及二语或外语听力理解研究甚至表明,与阅读理解相比,图式理解更适用于听力理解。因为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人们主要靠耳朵来听和靠大脑进行解码和推理。听力理解的发生不但要利用材料中的语言信息,而且还要利用相应的背景知识。听力理解并不仅仅是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听辨和理解,而且还有对材料所包含的各种非语言信息(即背景知识)的探究和理解,某些与听话内容有关的过去生活的知识和体验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不太可能辨认听力语篇中每一个话语的每一个音素或知道其中每一个词的意思,也不太可能细究每一个话语的句法结构;只要大脑中的相关图式与听力材料的输入信息匹配起来,听者便能较容易地理解这一材料。 三、基于现代图式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1.增加语言图式的输入 在听力教学中,语言图式指学习者掌握的扎实的语言基础,包括发音、语调等语音知识,一定的语法知识、广泛的词汇及习语、扎实的语言基础是听力理解成功的基石,缺乏相应的语言图式,学习者无法成功听辨听力语篇,也必然不能成功完成听力理解。 语言基础应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得到重视。尤其是语音方面的有关知识及微技能训练,包括帮助学习者熟悉英语的辅音、元音、重音、语调、失去爆破、连读、弱读、同化等。如学习者缺乏此方面的图式,正确理解材料也会存在障碍。比方说语音连读现象:英语单词放在语义连贯的句子里,词与词之间是没有停顿的,必须按意群平稳地连接起来,不可一个一个地分开读,否则形成听力障碍,无法获取正确信息。如:在下面这个句子中,前一个单词以辅音结尾,后一个单词以元音开头,这两个音一般就连读为:Takealookatit.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一篇满是生词的听力材料是学习者理解的拦路虎。英语中丰富的习语、熟语及惯用法等,在以口语为主要形式的听力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学习者需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词汇量的提高也会令学习者在听的过程增加信心,充满乐趣。请看下面的对话: W:I need some pills to get rid of my flu. M:Sure, but may I have a look at your prescription, please? 如果听者不理解单词prescription是“处方,药方”的意思,那么对于提出来的问题“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就难以回答。 2.增加内容图式的输入 比如,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习语背后的典故故事,他们就会局限于字表意思,不能切实地理解这些习语在文章句子中的意思。具体请看下面例句: W:What do you think of John? M:He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eat no fish and play the game” 指的是“为人忠诚和正直”。这个意思来源与英国的宗教文化:英国历史上新旧宗教派别之间斗争激烈,旧教徒规定在斋日吃鱼,而新教徒以拒绝吃鱼的方式来表示其忠诚。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添加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及时激活头脑中已有的内容图式,从而提高听力理解的水平。 又如: M: Im tired of Nells remark; I dont know why he usually wants to look at everything in such a negative way. W: why dont you do what I do, George, and take his comments with a grain of salt? Q: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成语with a grain of salt表示“对某事有保留,持怀疑态度”。事实上,with a grain of salt这一说法是从拉丁语cum grano salis翻译过来的,1647年最早出现在英语中并很快流传开来。语源学家克里斯廷艾玛曾把它追溯到罗马时代,根据罗马学者普林尼于公元前77年的记录,罗马将军庞培曾发现一种解毒剂,必须和着一小把盐服下才有效。如果听者知道这个典故,不难选出答案。这个例子再次说明语言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重要影响。 另外,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新版)的第九课Part B主要是介绍Camp David-自20世纪40年代起就成为美国总统度假胜地的旅游地。大部分同学只是从新闻广播中听说过这个地方,至于这个地方究竟是怎样的风景,具体的位置在哪里等诸如此类的细节内容却没有任何感性认识。但是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向同学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有关Camp David的文字及图片材料,或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同学自行上网搜索相关信息,使学生对建立起初步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和互动活动,在他们的脑海里增加有关Camp David的新图式。这种直接地向学生提供背景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听力内容的兴趣,又能降低他们因为对所听内容不熟悉而产生的焦虑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的能力。 3.增加形式图式的输入 是指人们具备的有关篇章组织和构成方面的知识系统,也就是对听力材料不同体裁了解的程度。对于对话类,学习者应熟悉各种形式的题材,如建议(suggestion)、劝告(advice)、请求(request)等;对于短文类,学习者应了解每一种文章体裁总是遵循一种约定俗成的模型和范式,含有一些可以识别的文体特征。学习者可以驾轻就熟地利用这些文体模式所提供的线索来辅助语言学习和理解。 如新闻类,应了解其“倒金字塔”结构,集中注意力抓住主题句。因为新闻第一句话常常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及结果。比如: President Hu Jintao visits the exhibition on Hong Kongs achievements in a decade in Beijings Capital Museum?on?June 27, 2007.?As part of celebrations marking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Hong Kongs return to the motherland, the exhibition presents Hong Kongs achievements in the forms of photos, videos, models and other installations. Xinhua 在上述听力短文中,句子第一句话就是主题句,事件发生的时间“June 27, 2007”,地点“Beijings Capital Museum”,人物“President Hu Jintao”。鉴于新闻听力语速快,内容多,句子长的特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出主题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熟悉各种题型的提问形式也很关键。例如:“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where is the man doing?”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显然属于问地点的。而“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at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