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公司清算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公司清算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公司清算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公司清算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公司清算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日期: 原原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吉林财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吉林财经大学所有。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吉林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 本人授权吉林财经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不保密,保 密期限至 年 月止) 。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iii 内 容 摘 要 在我国,公司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司是 股东、 债权人、 职工和社会公众等很多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枢纽。 在市场经济中, 公司在参与市场竞争时,不仅要严格遵守市场进入规则,更要遵守从市场中出场 的规则。在公司清算中最为重要的制度当然是在解散的过程中,从开始公司申请 解散一直到公司法人人格的最终消灭之间的程序,这些程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但与股东、债券人、职工之间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关系到市场经济运作秩序 和社会交易安全,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信用体系。总之,公司若要顺利 推出市场,就要经历像入场一样的审核,也就是清算程序,清算程序决定公司退 出的成败,这对于维护我国市场的经济秩序,保护社会的公平都具有非常重大的 意义。 我国公司法司法解释(二)中绝大部分条款都是针对公司清算的法律规 制,应该说我国在公司清算制度方面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在制定以及 实施清算的过程中仍有不足,致使目前许多公司在终止前虽然进行了清算,但都 不规范,甚至还有部分公司在解散后不进行清算或者拒绝清算。至今,我国在公 司清算方面的立法与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立法相比,仍然显得较为粗糙,因为 很多规定都是一些原则上的规定,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这是对我国强调“依 法治国”的一个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相关公司清算的立法还有待完善。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本文从追求公平正义,社会稳定的方向考虑,与实践 相关联,并对公司清算的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用我国及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和制 度框架为基本理论, 同时也从我国立法的最终目的为出发点, 对我国清算制度中, 法律对清算人得规定,清算中公司的责任力度,以及其他方法中的缺失作为几个 大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得出一定结论。 关键词关键词:公司清算 清算人 清算程序 iv abstract in china, the company as a national economy important subject,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e company is the stockholders, creditors and the employees and the social public and many gateway between the stakeholders. in market economy, the company participate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not only to strictly abide by the rules of market access, more should abide by the rules of the game from the market. in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liquidation system is certainly in the dissolution of the process, from the beginning has been to apply for dissolution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between eventually eliminate the program,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programs is self-evident. not only with shareholders, bonds, worker between benefit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related to the market economy operation order and social trade safety, and can substantially affect social credit system. in short, if the company to smoothly in the markets, will experience the same as the audit, also is the liquidation procedures, the liquidation procedures decided to exit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company, this to maintain our market economic order, and to protect social justice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company law in china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2), most of the terms are for the liquidation of the company law regulation, should say our country in liquidation company system made a solid step forward. but, in mak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liquidation process was not sufficient, cause now many of the companies in the before the end although liquidation, but all is not standard, and even some company in after the liquidation or dissolution dont refuse to liquidation. so far, our country in the company of the liquidation of legislation and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an legislation, still appear relatively coarse, because many provisions are some principle regulation, lack of clarity and operability. this is on chinas emphasis on law one of the challenges, in this sense, our country related company liquidation of the legislation has yet to be perfected. from the above content can see, this paper, from the pursuit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onsideration, and practice,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the liquid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with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world legislation and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basic theory, but also from the final purpose of our countrys legisl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our country, the system of liquidation, law of people may stipulate the liquidation, the liquidation of the company in the responsibility efforts, and other methods as the absence of several of the thinking, and that certain conclusion. key wordskey words: corporate liquidation liquidator liquidation procedures 1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引引 言言1 一、一、公司清算的概述公司清算的概述2 (一)公司清算的概念2 (二)公司清算的原因及法律特征3 (三)公司清算的种类与内容4 1.普通清算与特别清算5 2.法定清算与任意清算6 3.解散清算与破产清算7 (四)公司清算的法律效力8 二二、 公司清算的现状与不足、 公司清算的现状与不足10 (一) 我国法律对清算人制度的规定不完善11 1.对公司清算人的规定不统一、 资格不明确11 2.清算人的选任与解任规定不足 12 3.缺乏对清算人的有效监督 13 (二)公司清算中的责任力度不足 14 1.对债权人的保护力度不足 14 2.对公司职工、监事、经理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保护力度不足 15 2 (三) 相关立法中的缺失15 1.公司清算的完成期限规定不全面 15 2.公司清算报告的确认规定存在问题 15 3.公司账薄与清算文件的保存制度缺失 15 三三、 完善我国清算制度的思考、 完善我国清算制度的思考17 (一)完善我国法律对公司清算人制度的规定 17 1.明确定位我国公司清算人的概念及清算人的资格 17 2.完善公司清算人的选任及解任制度 19 3.加强对清算人的监督 20 (二) 健全公司清算的责任机制22 1.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力度 22 2.加强对公司职工、监事、经理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保护力度23 (三) 完善立法中其他的相关问题23 1.完善我国公司清算期限的规定 24 2.完善公司清算确认报告的相关规定 24 3.建立公司帐薄与清算文件保存制度 25 结结 语语 2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7 附附 录录28 后后 记记29 1 引引 言言 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主体, 公司清算制度也是公司法律制度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解决的是一个市场主体退出市场的机制问题。成熟的市场 经济体制中需要正常的市场进入机制,同样也需要正常的退出机制,我国虽然建 立了该项制度,但从国家立法现状来看,应当对这清算一重要部分进行更系统、 更科学的制度设计,完善其原则性规定和可操作性。 本文从我国立法的现状着手,对清算人制度、责任力度以及清算中相关立法 的缺失提出了不足和完善方法, 希望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做出 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 2 一、公司清算的概述 (一)公司清算的概念 界定法律概念是构建法律体系的重要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对准确地概 念才能构成理论与实践交流的基础。因此,本文关于公司清算的法律制度研究, 也有必要对论题的核心概念“公司清算”进行恰当的界定。 公司清算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表述。有的学者认为,公司清算是公司解散的 法律程序,为了处分公司剩余的财产,终结公司的法律关系,最终消灭公司法人 资格的法律程序。 另有的学者认为,公司清算是公司解散的后置程序,为了了 解公司的债务及股东之间分配公司剩余资产, 最终结束公司所有法律关系的法律 行为,把公司清算当成公司解散的结果。 无论有多少学者对公司清算做了多少 种概念的表达,有些观点有相同之处,又有些观点对清算的认定是不全面、本根 本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总的来说却在本质上有相当的一致性,本文对公司清 算的概念认定有两种解释: (1)公司清算的最终后果是消灭公司的法律人格,使得公司这一法律主体 最终归于消灭,丧失法律人格。 (2)公司清算发生的时间是在公司解散后,它是公司终结的必经程序,其 内容是终结现存的法律关系,处理剩余财产。 本文认为在发生公司解散事由后,公司清算应该进入程序阶段,但其法人人 格在未清算完结前仍存在,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清算进行。所以,公司出现解 散事由后还不能说明公司已经消灭。公司解散的时候,相关利益人当然希望最大 程度的保证自身利益,还有对国家税收的保证。所以,在公司出现解散事由后, 未彻底消灭前的阶段经常存在与转移公司资产、逃避债务的情况,从而损害到相 关利益人的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所以本文认为作为一项法律程序,公司清 算是指解散的公司清理债权债务、分配剩余财产、了解公司的法律关系,从而归 吴雪莹基于权利人利益保护视角的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研究 ,厦门大学,2006 张永钦公司清算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2005 3 于消灭的程序。合并或分立致公司解散除外,均应把清算作为一项法定程序。处 于清算中的公司权利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从事与清算有关的行为,经过公 司清算的程序,结束公司既存的法律关系,分配解散公司的剩余财产,办理公司 注销登记,从而最终消灭解散公司的法人资格。 (二)公司清算的原因及法律特征 从公司解散到公司的最终消灭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公司清算。公司 解散作为法人终止程序的一环,是公司清算的前提。 但并非所有解散的企业都 必须经过清算程序。因此在研究清算原因前,有必要了解企业解散的几种原因。 (1)营业期满解散。根据法律法规或企业章程规定,如果达到营业期限而 又没有展期要求的可以按期解散。 (2)营业目标已经实现或根本无法实现的解散。任何公司的设立都有其相 对特定的营业目标,有的公司在经过一段营业后,实现了其最初设立的宗旨即可 解释解散。而有的公司在设立时对各项指标的估计不切实际,按照现行状况也不 可能达到目标,应当解散。 (3)违法经营解散。公司在经营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主管部门可 依法要求其解散。 (4)股东会决定解散。当股份公司出现一些重大变故,从而使企业无法正 常经营下去,可由股东会决定公司解散。 (5)合并或分立解散。公司与公司间吸收合并,则被合并的公司自然解散, 采取新设合并,形成一个新公司,合并双方也自然解散。公司内如分立两个以上 公司,形成两个以上独立法人,独立行使其法人权利,则原公司也因此解散。 (6)破产解散。以因为公司经营不善或管理出现问题造成了严重亏损,债 务到期却不能按时偿还,因债权人或公司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破产后,随后进 入清算程序,最终解散。 清算是公司消灭的必经程序,这是世界各国公司法立法的通例。公司清算最 终就是了结解散后公司的相关责任。 因公司清算与公司解散的关系不同,公司清算的内涵也有所不同。在先解散 蒋进公司法新论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第 239 页 张俊浩民法学原理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11 页 4 后清算的公司清算制度里,公司清算是指终结解散公司、消灭公司法人资格的程 序,在“先算后散得公司制度中,公司清算是指解散公司的先决程序。 我国公 司实行先算后散的制度。所以我国公司清算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公司清算是公司解散的前置程序,除公司合并、分离引起公司解散的 外, 未经清算, 公司不得解散。 由于公司解散后没有承接其债权债务的主体存在, 所以有必要对公司进行清算,明确公司财务状况和相关债权债务问题,进而判断 公司解散的直接状况。公司解散后,公司不得再从事经营业务活动,公司与债权 人,与股东的法律关系处于不确定和不稳定状态,如果不及时清理相关债权债务 关系,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也就无法得到最有效的保障,无论从公司的角度还是债 权人的角度都有相对的损失。 (2)公司清算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程序正义是保证结果公正的必要手段, 公司整个清算过程都受到公司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机关等相关利益主体的监 督,所以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可以防止在公司解散过程中出现隐匿财产、逃避债 务或损害债权人和股东权益的行为出现。 (3)保护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是公司在解散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目的, 也是公司清算中存在的最为重要的相对的法律关系。 公司解散直接涉及公司投资 者、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为维护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在公司解体之前必须经过 清算程序了结公司既存的各种关系,应当以利益平衡为原则。 (4)公司清算时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行为能力已经受到法律限制,属于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公司解散后,公司最终必须走向终结,终止其公司人格,如 果公司解散后不清算,公司处于无人管理可能导致公司的财产流失,公司债权人 利益难以实现,公司所欠税收无人交纳,公司中个别不法分子还可能利用公司公 章等物品从事非法活动,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就会注入不稳定的因素。 (三)公司清算的种类及内容 我国在公司清算的过程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原 因,将清算分成了很多不同的种类,各种清算之间异议点也较为明显,这意味着 不同的清算程序,而不同的清算程序,也说明了我国立法者对清算的研究较为透 郑显芳,陈云霞,倪弘著中国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第 433 页 5 彻。因此,对公司清算进行分类在理论上和时间中都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 根据国内外理论界的探讨和在各国司法过程中的实践,本文根据几种根源, 把公司清算做了分类: 1.1.普通清算与特别清算普通清算与特别清算 根据清算主体和清算启动原因的不同,把公司清算分为普通清算和特别清 算。 普通清算是公司解散事由出现后, 按照公司法规定或者章程规定自行选任清 算人进行清算的一般清算程序。 特别清算是公司在普通清算时发生显著障碍, 或者其负债超过资本时启动的 一种特殊清算程序。 他的立法原意在于加强对不正常情况下清算的管理,是介 于普通清算和破产清算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清算程序。 特别清算与破产清算相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保障债权人公平受偿同时, 也兼 顾了效率的实现,有着破产清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特别清算又能弥补普 通清算的制度漏洞。 是直接进行普通清算还是进行特别清算,公司本身并没有 自己的选择权利。公司在解散后,首先必须进行普通清算,等有特别清算事由发 生时,才可以由法院裁决进入特别清算程序。 从下述七点中,我们并不难看出普通清算与特别清算之间的差异。 (1)发生的事由不同。普通清算一般是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在解散事由出 现后由公司自行组织进行的清算。 在公司解散的一般情况下, 只要能进行清算的, 首先使用普通清算程序进行清算,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方可使用特别清算程序进 行清算。 (2)启动程序的主体不同。在进行普通清算程序时,不会产生相关利益者 的矛盾,所以,普通清算由公司权力机关自行决议启动,然而在进行特别清算程 序时,往往伴随着诸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相对于普通清算而言,特别清算对 清算程序的要求自然就更为严苛了,所以,特别清算必须由公司,以及公司的股 东、债权人、清算人、监察人等向法院或者行政机关申请启动,或者由法院依职 权启动。 吴边: 公司清算制度研究 ,郑州大学,第 24 页 江平主编: 中国公司法院里与实务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77 页 李岚红: 特别清算制度略论 ,载于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 年第 7 期,第 89 页 高程德主编: 中国公司法实务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90 页 6 (3)选任清算人的方式不同。普通清算常态下是公司自行选任清算人,而 特别清算则有法院或者行政机关依职权指定清算人。 (4)司法干预程度不同。普通清算常态下是公司自主清算,法院通常不干 涉,清算事务通过公司自治完成。在特别清算中非常注重司法权及行政机关的干 预,内容有:涉及利益人的财产保全、纠正程序中不当行为以及确认债权人会议 的有关决议。 (5)债权人参与程度不同。普通清算过程中,因为债权人的利益是有保障 的,债权人对清算过程并无兴趣,因此,债权人一般并不参与。而特别清算是因 为普通清算遇到了显著障碍等,在特殊情况下适用的清算程序。特别清算程序中 更加注重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具体表现在,在特别清算程序中,清算人认为必 要时可召集债权人会议。 (6)清算人的职权不同。特别清算与普通清算的相对人相比,特别清算的 相对人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7)清算的机关不同。特别清算的机关除清算人外,还有债权人会议、监 理人和检查人等,普通清算的清算机关却只有清算人。 2.2.法定清算与任意清算法定清算与任意清算 依公司清算是否遵循法律规定的强制性方法和程序, 即公司清算是依据法律 规定的程序进行还是依据公司自行确定的程序未标准, 把公司清算分为法定清算 和任意清算。 法定清算是公司按照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程序进行清算, 清算法定化对保 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股东利益均有重大意义,在资合公司中尤为明显。 任意清算是公司解散后依据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决议所确 定的方式进行的清算,即公司清算不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而是按照公司 股东的意志进行,也就是说,任意清算仅限于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以及因股 东会、股东会决议解散的情形。 虽然,一般情况下法定清算适用于资合公司,任意清算适用于人合公司,但 很多国家立法对于人合公司采取任意清算方式未作出硬性规定, 也就是说人合公 司即可以采取任意清算的方式进行清算,也可以采取法定清算耳朵方式进行清 算。只有公司在解散事由出现前,如果有清理账目的情形,而非公司解散后的法 7 定清算,可以不适用有关公司法定清算的规定。 即使在人合公司采取任意清算 的方式进行清算的国家,任意清算有可能存在不公正地进行财产处分的可能,出 于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也规定了相关的保护程序。我过公司法不存在任意清算 的规定是因为我国公司法尽承认子和性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3.3.解散清算与破产清算解散清算与破产清算 根据公司及时有无出现破产现象,可将公司清算分为解散清算和破产清算。 解散清算是公司出现解散事由后,在公司财产尚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前提 下,为对公司资产、债权进行清理,了结公司对内对外所有法律关系而启动的清 算程序。 破产清算是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法院或者行政机关基于公司、公司债 权人或者其他准债务人的申请启动的法定清算程序。 破产清算是完全基于破产法 的规定进行的清算程序。 解散清算与破产清算存相同之处,又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 破产清算与解散清算都是一种偿债程序,其法律后果均为消灭公司法人人格,但 二者在法律属性、制度框架、规则设计等方面具有重大差异。在比较解散清算和 破产清算的差异时,应当区分普通清算、特别清算和破产清算三者的界限,才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各类清算程序上的问题。 普通清算、特别清算和破产清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启动的事由不同。普通清算的启动是基于解散事由出现而自行组织进 行的清算。特别清算是在公司进行普通清算出现严重障碍,或者公司负债超过资 产时,便由普通清算转入的清算程序,这样我们便认为特别清算的前置程序是普 通清算,而破产清算启动的是公司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 (2)程序的严格程度不同。当公司处于普通清算、特别清算或破产清算等 不同程序中时,其财产状况是不同的,这三个清算程序的严格程序是从普通清算 到特别清算,再到破产清算,逐渐加强的。其中普通清算给关系人留有的自主决 策空间最大,而破产清算给人留有的自主决策空间最小。 (3)司法干预程度不同。普通清算中除公司通过章程规定、无需股东会议 确定清算人,当清算人无法担任清算人时,法院可以基于相对利益关系人的请求 梁宇贤公司法论 ,台湾地区三民书局,2003 年版,第 199 页 8 选任清算人外,通常普通清算无需法院及行政机关干预,在特别清算和破产清算 中法院都进行了积极的干预,但比较而言,特别清算中的干预小于破产清算中。 (4)债权人会议干预不同。普通清算中因债权人的权利都能得到实现,一 般无须干预。特别清算中因存在负债超过资产的嫌疑,债权人的利益又可能无法 实现,故在此清算程序中,债权人进行了干预,其对很多事项均有权决定,而在 破产清算中,债权人对整个清算过程的干预就非常明显了。 (5)债务的清偿不同。在普通清算的情形下,公司资产一般存有积累,即 不存在资不抵债的状况,普通清算中债务均能全额偿还。然而,特别清算中因其 启动的事由是负债可能超过资产,因此公司债务的清偿存在三种可能:第一种结 果是经清算发现公司财产足以偿还全部债务, 在此情形下公司的债务清偿同于普 通清算,即债务全额得到清偿;第二种结果是清算后发现公司财产确实不足以清 偿全部债务,基于特别清算的特殊程序设置,通过债券人会议的协定方式了结全 部债务;第三种结果是公司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债权人会议又无法达成有 效的协定,或者协定无法有效执行,最终基于公平受偿的程序 通过对普通清算、特别清算和破产清算的比较,特别清算应该是在普通清算 和破产清算之间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清算程序,很多地方已经类似于破产清算,只 是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特别清算程序作为解散清算的一种特殊程序,通常已经 处于破产境地的公司开始的清算程序,其通过章程或协定约定结束解散过程,目 的正是为了保护公司和债权人的正当权益,在这点上,特别清算与破产清算中的 公平受偿部分很相似。 (四)公司清算的法律效力 第一, 在清算程序过程中, 虽然其相对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到很多限制, 但是未清算完成的公司仍具有法人资格。 在清算中的公司只能在清算范围以内进 行活动,也就是与清算有关的民事行为,超范围的民事行为无效。除了权利能力 有限制外,公司原来的人格其实并没有变。 第二,股东在清算结束后尚不能分配剩余的财产,因为这里还有一个过程就 是了解清算人的清算费用,另 还有公司职工的未发工资,税务局出具的欠税证明也说明了应该补齐税款 9 后, 才能对公司的剩余财产进行分配给股东, 这是从法律与道德上都涉及的问题。 有些股东不按照上述规定就对公司财产进行股东分配是对债权人、 国家税收的不 负责任,这更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这种情况在现实操作中经常出现,所以对 于此类的情形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三,大部分情况下,公司清算是由清算人进行的,也就是清算人充当了债 权债务的中间人,在清算的期限内,董事和股东们曾经的权利也有变化,丧失一 部分对公司处理的权利,但是董事会和监事会却依旧存在。总之,由于清算期间 较为特殊,原来董事会等执行部门的权力会转移到清算人身上,如清算人接管公 司的大部分事业,虽然如此,董事会和监事会还有对清算的说明义务和监督的权 利。 第四,法人资格的消灭,这也就意味着公司清算最终结束了。此情况下,应 当是清偿完所有的债务,所有的财产也已经全部被分配完。这时,便可以像工商 部门或者申请公司登记部门,进行注销,最终终止公司法人的资格。 10 二、公司清算的现状与不足 如今在较为完善的在公司法框架下,公司“生的容易,死的坦然” 。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公司的设立门槛越来越低,但公司的退出机制却存在严重问题,许 多债务公司滥用解散制度逃避债务,由于债务人公司无法及时进行清算,公司的 债权债务关系无法及时清理,使得债权人讨债务无门,利益受损。即使债权人起 诉到法院,也由于立法的漏洞致使司法过程中裁判标准并不统一,造成很多不必 要的麻烦,甚至游戏公司故意借解散之机逃避债务,严重危害了交易安全,贬损 了公司制度的公信力。 从我国 1993 年的公司法至 2005 年的大规模修改,直到今日,经过了多 年的修改和完善,应该说经过总结和教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公司清算的制度时 至今日也基本建立起来,关于公司清算的立法也在其他方面增加了规定,极大地 丰富了公司清算的内容,加强了清算的可操作性。总之,我国公司清算工作在立 法层面还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公司清算在立法中仍存在不足的地方,特别是与 公司清算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过于混乱且规定不全面, 也充分暴露了我国公司清算 在立法中过于混乱且规定不同意的现状。另外,虽然我国公司清算的相关法律法 规较多,但是涉及到具体法规的时候就显得过于简单,而且其中许多的规定都显 得过于原则,对于可操作的条文没有进行详细的规范,导致在具体的司法程序中 操作性偏弱,导致在司法过程中乱下药,甚至无法可依。本文从三个角度出发, 挖掘在我国公司清算立法中存在在问题。 (一)我国法律对清算人制度的规定不完善 1.1.对公司清算人的规定不统一、资格不明确对公司清算人的规定不统一、资格不明确 公司进入清算程序, 非执行主体的股东会及监事会可以依然存续, 但是公司 的执行主体,包括执行董事、董事会及代表董事等则丧失其地位,而被清算人等 11 新的主体所代替。清算人应该是清算中公司的执行主体,体现处理与清算有关的 公司未了结的业务等行为。故清算人的概念应该明确界定为:清算人系公司解散 清算中负责保管公司财产、执行清算事务的公司执行主体。 (1)关于清算人的概念主要是来自国外的立法规定,虽然在我国也有相关 规定,但是在理论界却多有不同。第一种观点,清算人是执行清算事物及代表公 司的法定必备机关,与其执行清算职务的范围内,也是公司的负责人; 第二种 观点,清算人是执行清算实务的机关,而不是构成清算中公司的机关,是清算人 会的成员之一; 第三种观点,清算人是在法定清算中执行清算事务并根据情况 代表清算中公司的人。 然而在我国一部分法规称其为清算组织,可见在我国对 清算机构有着不同的称谓,势必会倒是清算中的混乱,而且我国对公司清算的规 定还要求两人以上才能组成进行清算, 这种规定也与大部分国家关于清算人得相 关立法不符。 (2)关于我国清算人的资格问题,我国的立法和司法机关也都做出过相关 的解释,有两个法条值得我们参考。 “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 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确定人员组成。 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 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 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这是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只 四条规定,该法条说明清算人可以是公司股东、董事、股东大会或者法院指定人 员担任,但是并没有进行更详细的规定。 公司法解释二第八条规定“人民法 院受理公司清算案件,应当及时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清算成员可以从下列 人员或者机构中选出, (一)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二)依法 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 (三)依 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中具备相 关专业知识并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 。随后第九条由对清算组成员的情形做了进 一步规定, “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组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语那可以根 据债权人、股东申请,或者依职权更换清算组成员: (一)有违反法律或者行政 法规的行为; (二)丧失职业能力或者民事行为能力: (三)有严重损害公司或者 刘敏著, 公司解散清算制度 ,北京大学出版社,64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