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专业论文)从《武林大会》看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pdf_第1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从《武林大会》看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pdf_第2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从《武林大会》看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pdf_第3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从《武林大会》看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pdf_第4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从《武林大会》看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从武林大会看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从武林大会看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 作者简介:肖桦,女,1984 年 09 月生,师从成都理工大学刘迅教授,2010 年 07 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摘摘 要要 央视武林大会栏目在全国范围内收视率不断攀升,开播不到一年就走进 韩国电视观众的视野。至此,传统武术引起了全国观众、甚至世界上其他民族的 关注和兴趣。尽管,该栏目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但是如果没有武林大 会 ,传统武术就不会被如此多的观众所关注,越来越多的赞扬和争议说明有更 多的人开始关注武林大会、关注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 本文意在通过对诸如武林大会类的中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分析和研 究,总结电视节目和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而生存的传播共性,提出一些建议,希 望能够找到一条电视节目和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的道路, 这不仅能够让节目本身 名扬海内外、使各方收益颇丰,还能使离我们逐渐远去的几千年来的传统体育文 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而弘扬传统文化真正的题中要义是让传统文化不要淹没在历 史的洪流中,真正形成中华文化大家庭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景” 。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针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衰退窘境,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和电视节目 及其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解析和阐释、说明; 第二部分: 从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在电视台内部的播出量和播出率以及其外 部生态环境两方面的概况做了细致的研究, 分析了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生存和发 展的背景; 第三部分: 对在传统体育电视节目方面比较成功的 武林大会 和 武林风 栏目展开个案研究和比较。试图通过对这两档节目的策划、创意、包装品牌、个 性和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更深刻地解析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成功的发展模式和 生存之道; 第四部分:对武林大会和武林风栏目带有共性的成功经验作了深入 分析。主要从传统武术作为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支撑、娱乐元素和竞技魅力,对该 类电视节目在收视率和宏观传播层面传播的双重效果和双重保障, 以及市场运营 和包装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总结武林大会对我国传统体育和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积极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影响,进而对传统体育和传统体育类节目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传统体育 电视节目 武术 发展 abstract iii on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v program of traditional sports from wushu world congress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xiaohua, female, was born in september, 1984 whose tutor was professor liuxun . he graduated from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conmunication major and was granted the master arts degree in june, 2010. abstract as audience rating across the country going up, wushu world congress tv program came in front of audience of south korea within a year. at this point, traditional wushu interested more and more audience world wild. although it had some places unsatisfactory, but if there was no this tv program, there was no so many people start to praise or discuss wushu and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sports tv programs such as wushu world congress, some suggests of combination of tv grogram with traditional sports were putting up. we want to find the ways of combination of tv grogram with traditional sports, which make both side win. by using this combination, we will carry forward traditional culture to a higher level and forms the situation of letting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and a hundred schools contend not make traditional culture be submerged by the tides of history.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according to the recessionary sit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and tv program for traditional sports is analyzed. the second part: according to the broadcasting ratio and the number of broadcasting of traditional sports program in tv station,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the living and developing environment of tv program for traditional sports were studied. the 3th part: the difference of success in wushu world congress and wu lin feng were compared. the survival rule and the developmental pattern for traditional sports were studied deep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scheme, creativity, packaging of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brand and characteristic. the 4th part: the successes of wushu world congress and wu lin feng were analyzed deeply, which include entertaining and charm of competition, the double effect and security of audience rating and transmission, marketing operation and packaging. the 5th part: the active influence of wushu world congress on development of tv program for traditional sports was summarized and some suggests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and tv program for traditional sports were putting up. keywords: traditional sports tv programs wushu developmen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成都理工大学 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人员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成都理工大学 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 成都理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第 1 章 绪 论 1 第第 1 章章 绪绪 论论 1.1 论文选题依据论文选题依据 电视是现代科技的产物,随着现代高科技的突飞猛进,电视的发展也呈日新 月异之势。 在当今空前激烈的多媒体竞争时代, 电视已无可争辩地成为受众最广、 影响最大的强势媒体。随着电视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电 视机数量最多、受众群最大的国家,一些电视节目的形态、策划、制作、经营和 管理等方面也正在赶上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传统 体育类节目的制作已陷入困境或误区, 相对我国电视媒体产业化程度并不高的现 实,传统体育类节目的制作、经营还处于酝酿或学步阶段。尽管业界在探索我国 传统体育类节目的生存发展之路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 但由于此类电视节目生存 的内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生存依然举步维艰。 武林大会的闪亮登场,对弘扬中华武术尤其是利用电视媒介弘扬中华武 术,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武林大会栏目以“无拳套、无级别、无演绎”为核心理念,以“还 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为宗旨,采用传统武术擂台赛的方式,通过擂台对 打的形式决出武林中的强者。这种比赛形式,区别于套路演练的表演形式和西方 搏击竞赛形式,更接近中国武术原本的面貌,切实地继承了传统武术的真谛。 其次,在栏目的运作上,坚持“竞技和娱乐相结合”的理念基本上迎合了现 代观众的欣赏口味。竞技魅力和娱乐元素的结合也能使节目达到双重效果,具有 双重保障。 最后,据权威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康龙“武林大会”自开播 3 个月,即成 为 cctv-5 晚间 22 点 20 分后时间段的收视“擂主” 。从 2007 年 7 月 22 日登陆 央视旗舰频道 cctv-1 以后,创下 1.49%的高收视率,超过了同时段 nba 常规 赛事节目的 2.5 倍, 稳居体育频道收视排名的前列。 其开播 5 个月即赢得赞助商、 韩国及欧美等国外电视媒体的高度关注。2007 年 12 月 6 号,中视体育推广有限 公司和韩国易视普乐公司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易视普乐公司将对包括“武 林大会”在内的中视体育拥有的赛事在韩国进行招商和推广。这次合作标志着我 国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赛事第一次跨出国门, 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中国传 统体育赛事的魅力。这在中国本土体育赛事推广和传播史上尚属首次。 以上三点就是笔者研究武林大会以及我国传统体育类节目发展的主要依 据,作为我国国粹之一的武术与电视联姻,本着竞技与娱乐相结合的运作理念, 有一定的创新之处,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使我国目前的传统武术危机得以缓解,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而传统武术类电视节目如何在当今琳琅满目的各类电视节目以及整个电视节目 生态环境的夹缝中生存,是值得电视人以及传媒人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武林 大会能在我国电视节目市场相对萧条的境况下易峰突起,为我国传统体育类节 目的制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笔者利用“百度搜索”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得知目前国内 有 50 余篇关于武林大会栏目的文章,其中学术研究性文章 8 篇,报道宣传 类文章 10 余篇,以及有关武林大会说武论技类的文章 30 余篇;从这些文章 可大致了解国内武术传媒的发展现状和武林大会栏目的一些信息与研究。 (1) 有关武林大会栏目学术性的文章 1)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电视媒体与武术的文章较少, 论电视媒体与武术传播 以武林大会为例一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央视武林大会栏目中传播者、 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等基本要素进行了一定分析。它提出不同传播者有不 同的把关角度,均应以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为中心;电视传播的武术内容应该反应 武术全貌,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文” “武”交汇融合;电视媒介扩大了武术 传播的时空范围,还原了“真实武林” ,同时对武术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产生了 一定冲击;电视媒体要注意对受众的引导作用,使其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视野融 合”的观点。 我国传统体育媒体化的思考以央视武林大会为例一文 则以武林大会节目为例进行分析,提出武林大会的成功正是基于拟态环 境效应下所呈现的“文化真实性”效果,并提出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媒体化的相 应措施。 2) 中国体育和传统体育媒体化、市场化运营策略 中国体育应该走媒体化、 市场化运作之路的论调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得到业界 的共识。而传统体育文化在近 3 年内才与电视观众初始见面,媒体化和市场化运 营都尚在学步阶段。 媒体化: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之路以央视武林 大会为例一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武林大会现象的解读,说明电 视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作用,提出在不断加剧的体育媒体化过程中,人们已经 看到,不是媒体来适应体育,而是体育来适应媒体;二是从当下全球体育文化传 播的现实图景提出我国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走媒体化之路; 最后 从广义的角度提出了五点传统体育媒体化的生存策略;而从央视武林大会 谈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营一文通过对武林大会节目的成功运作并实现了社 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这一现实,结合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了 第 1 章 绪 论 3 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中国体育产业必须走市场化运营的路子,并指出我国体育 产业的市场化运营策略; 武林大会成功的启示体育电视产业呼唤民族品 牌一文主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武林大会大获成功的背后是有一支专 业的团队在市场运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武林大会的出品人阮伟先生将“央 视体育”比作为节目市场发展和资本运营的先遣队;最后总结成功经验,呼唤民 族品牌的诞生。 3) 中国传统武术的困境和电视栏目存在的问题 武林大会对中国传统武术精髓的还原与发展作用研究一文从中国传 统武术的困境和武林大会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作用上进行了论述,指出了 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困境; 从武林风到武林大会我国电视武术节 目制作探析一文将我国出现过的武术类节目进行了浅析,简要提出我国电视武 术栏目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武术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兼论武林大会电视节目的意义及发展一文重点分析了传统武术现代化 转型的历史过程,以及本土化模式的探析,最后兼论了武林大会电视节目的 意义及发展。 (2) 有关武林大会说武论技的文章 1) 对武林大会栏目的建议 武林大会是我国自主原创的传统武术电视栏目,在我国电视发展史上, 传统武术是第一次被搬上荧屏, 关于武林大会的几点思考一文对拳种展 示、比赛规则、主持人的服饰和语言等提出了建议; 央视武林大会规则的 分析与思考一文对武林大会的比赛规则也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其成功做 法、存在不足及引起的比赛问题,并提出了修缮的若干原则,对设置内容也进行 了一定分析。这对该栏目今后在比赛规则、拳种展示、服装和语言等等方面都提 出了很好的建议。 2) 武林大会开办的积极意义 武林大会的开播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推动传统武术和传统体育 类电视栏目的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尽管在 剥去神秘外衣的传统武术 武 林大会观感一文中,作者讲述了观感:刚看到时“眼前一亮” ,看一会儿后 “心里一沉” ;并因此总结、提出了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与其前身有如此大差距 的两点原因:一是传统武术对抗实践的生存环境消失;二是传统武术练习者的偏 见;但在浅谈武林大会对中华武术的影响一文中,则提出武林大会 对传统武术的继承、发展、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结合当前传统武术发展概况对 武林大会起到的作用以及深远意义进行了阐述。这些建议对武术本身的发展 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为武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传统 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丰富资源。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综上所述, 这些文章基本上是从传播学的角度、 中国体育和传统体育媒体化、 市场化运营之路以及对武林大会栏目比赛规则、拳种展示等方面做了一定研 究。诚然,这些文章对笔者研究武林大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唯一感到 遗憾的是,目前从传播学、电视学、社会学等的角度进行全方位地深入性研究的 文章还很少见。身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怎样更好地使中华武术这一古老的传统 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与实际并进,这的确 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笔者试图从传播学、电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武林大 会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分别对栏目的发展历程、包装、运营策略、传播价 值、传播共性势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以便为武林大会栏目的可 持续发展做出一些理论参考, 同时也为其他传统体育类栏目的制作提供一些可供 借鉴的经验。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武林大会栏目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正如古人所说: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更何况是与时代紧密联系, 更新换代十分迅捷的电视节目呢?如果仅仅安于现状,止步不前,不改革、不创 新、那么不排除“我国传统武术”的厄运会有那么一天同样降临到武林大会 栏目之上。因此,为了让诸如武林大会此类的中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能够 走出一条电视节目和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的道路, 找出电视节目和传统体育文化 相结合和生存的传播共性,这不仅能让节目本身名扬海内外、使各方收益颇丰, 还能使离我们逐渐远去的几千年来的传统武术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1.3.2 研究意义 中华武术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曾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过不可磨 灭的历史功绩;而且在当今社会,它仍是集健身、防身、修身养性、自娱和娱人 等多种功能的体育运动。然而武术在当下的状况并非尽如人意。就体育而言,武 术的文化内涵、育人功能等方面是任何体育项目都不能与其相提并论的,但就其 传播的深广度或从事练习的人群的多少来讲,武术与足球、篮球、跆拳道、健身 操之类相比,还远不及它们。有人认为武术的现状与国宝的称誉不相匹配,与时 代的要求不相和谐。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况,研究武林大会以及传统体育类电 视节目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 电视作为当今传播范围最大、 受众人数最多、 覆盖面最广的强势媒体, 第 1 章 绪 论 5 传统体育类节目的开办和长效发展对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通过对武林大会以及此类电视节目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对今后业 界在体育类电视栏目的制作、生存和发展上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最后,电视栏目制作、包装和运营的现实经验必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 这也为电视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对学界在实践方面 也提供了比较成熟的蓝本。 因此,通过对本此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武林大会和中国 传统体育的了解, 而且对中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 论参考价值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1.4 本文研究方法本文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生存现状、传播的有效途径 及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制作、包装、运营的发展状况。通过对中文图书的大量阅 读和归纳总结以及对中国期刊网、 中国电视网、 央视 武林大会 栏目相关网站、 报刊杂志等进行资料检索,为本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实证分析法 本选题立足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 的优势,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将坚持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原则为指导, 走访电视领域的一些学者和专家以及有电视栏目制作经验的制片人、导演等,从 电视学、传播学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商榷,共同探讨磋商民族传统文化在利用现 代媒体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效益及所遇到的矛盾与困惑, 以期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与措施。切实有效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问题展开研究,把理论研究与实际 有机地结合起来。 (3) 个案研究法 针对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中较为典型和突出的两档电视栏目从其策 划、创新、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总结,做到既要有格物致知的 探讨,也要有学以致用的提示。总之,研究成果回归实践,指导实践是笔者希望 看到的。 (4) 系统分析法 本文针对武林大会以及有关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从传统体育类电 视节目的生存环境,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此类电视节目成功的传播共性分析以 及对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生存和发展的启示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5) 比较研究法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 思维方法,比较研究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将武林大 会和武林风两档栏目的特色进行了一定的比较研究,这有益于我们深化对 两档节目的认识。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第第 2 章章 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生存背景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生存背景 2.1 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在电视台内部的生存状况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在电视台内部的生存状况 “在体育频道播出的所有赛事节目中,没有一项是源于中国的,打开电视看 来看去,中超、英超、排球、篮球、nba、cba,甚至是国球乒乓球,或 者羽毛球都不是咱们中国自己的,都是源于其他国家的体育项目, ”1央视体育 频道总监江和平先生说。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它深深植根于草根阶层,在悠久 的历史更迭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而这种文化的传承是中国独有的。武 术是源于中国的,可是我们却没有武术的节目。 ” 江和平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如 是说。 图图 2-1 中央电视台 1991 年-1997 年播出体育节目时数曲线图 据对中央电视台 1991 年-1997 年体育节目时数的统计(图 2-1)分析可以看 出,在体育节目年播出总时数上呈逐渐增多态势。在 1995 年,年播出体育量接 近 1994 年的 3 倍,这是由于 1995 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开播,为中国体育翻 开了崭新的一页。紧接着,在 1996 年,中央电视台在在体育频道基础上,开播 了加密卫星电视体育频道,加上央视其它频道播出的体育节目,1996 年中央电 视台播出的体育节目达到 6600 小时以上,此后,年播出总时数不断攀升。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中央电视台对体育节目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巨大投入,以及 48 武林大会-闯进 cctv-1-访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j.中华武术,2007:1. 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8000 6000 4000 2000 7500 6600 6432 2237 980 778 561 ( h) ( 年份) 第 2 章 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生存背景 8 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体育宣传工作的重视和电视体育节目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方面积极的意义。 表 2-2 2003 年全国电视市场各类体育节目的播出量 节目类型 播出量(h) 百分比(%) 总计 体 育 比 赛 保龄球 545 1.8 44.4% 篮球 4561 15.5 排球 786 2.7 乒乓球 882 3.0 棋牌类 317 1.1 拳击 1574 5.3 赛车 1512 5.1 台球 1625 5.5 羽毛球 601 2.0 足球 14786 50.1 总计 29493 100 体育专题 30301 45.6% 体育新闻 6634 10.0% 总计 66427 100% 由表 2-2 可知,截止 2003 年,我国电视市场各类体育节目的播出量较 1997 年有了较大的增长,体育比赛项目占了总量的 44.4%,然而所有的节目类型里, 没有一项是涉及传统体育赛事的, 体育专题和体育新闻也是关于体育比赛的专题 和新闻。 我国涉及武术内容的电视栏目很少,只有央视正大综艺 、 曲苑杂坛 、 湖南卫视谁是英雄等栏目曾经在节目中穿插过一些武术表演,而以传统武术 为主题的电视栏目更是寥若星辰。到目前为止,省级卫视以上媒体开办过武术栏 目的仅有几家。其中,山东卫视于 2004 年 1 月 4 日开播了中华武术 ,其节目 人文气息较浓,被评为 2004 中国武术年度“最具影响力武术传媒” ,却由于多重 因素,于 2005 年悄然停播。福建电视台的功夫 ,原本以南少林的技击武术打 斗为内容,2008 年后却因收视率等问题,开始播放武打片。迄今为止,在中国 电视武术栏目当中,影响较大、反应较好的栏目主要有央视武林大会 、河南 卫视武林风 、深圳卫视功夫之星以及北京电视台龙的传人 。2 2006 年 9 月,深圳卫视开播了“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武术选秀节 目 (简称 “功夫之星” ) , 该电视大赛是深圳广电集团联手少林寺文化传播 (登峰) 公司举办的,模仿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赛程设置,设立了 6 个国内分赛区, 6 个国际赛区。比赛分 5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海选,第二阶段在每个分赛区进行 项 目 类 型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淘汰赛;第三阶段则在少林寺进行封闭式户外淘汰赛,第四阶段是总决赛,而第 五阶段通过大型直播晚会,评选出“功夫之星”的武状元、榜眼和探花。 “功夫 之星”在运作上完全抄袭超级女声,深圳广电集团甚至注册成立了“中国功夫之 星演艺经纪公司” ,包装这些选出来的“功夫之星”们。 2008 年,北京电视台在搭台唱了一出文戏红楼梦中人的基础上又唱了 一出武戏,这就是加入了成龙、好莱坞的噱头的大型武术选秀节目龙的传人 。 选拔活动旨在从“全球华裔中甄选具有潜质的功夫影视接班人” ,试图把武术 和选秀嫁接成功。严格的说,这并不算一档电视无数栏目,因为节目内容并不只 限于武术,还包括气质、形体、才艺、语言、文化等多种内容。但是在电视武术 栏目一片萧条的大背景下, 龙的传人的“功夫”招牌还是博人眼球的。这档 节目收视率和影响力不太理想。一方面,节目放在北京二套的晚间时段播出,受 众群体相对狭窄, 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做真人秀节目的经验, 创作人员并不会 “讲 故事” ,也缺乏对观众收视心理的揣摩。 武林风开播于 2004 年 1 月 3 日。2005 年 2 月全新改版后以“大型武术 娱乐节目”作为自身定位。主要板块有: “武林至尊争霸赛” “百姓擂台” “武侠 梦工厂” ,以三场散打比赛作为节目主线,将情景剧引入节目,场外拍摄与场内 表演有机结合,主持人适度参与。2006 年增加百姓擂台,设立了子栏目风云 争霸 ,增强与观众的互动。2007 年 3 月 17 日,推出了武术搏击真人秀节目武 林兄弟连 ,该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单场淘汰制,每场比赛分为红蓝两队,每队 5 名队员,年终获胜队将获百万巨奖。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武术之乡的特色 优势,给武林风创造了难得的成长环境。 纵观这仅有的几个影响较大、反应较好的栏目,虽然都有传统武术的影子, 但是除了武林大会和武林风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传统武术外,其他两档节 目都主要以花拳绣腿和选“秀”为主,并没有展示真实的传统体育的魅力。我国 的传统武术在武林大会开播之前,还没有以电视栏目的形式登上擂台,登上 电视银屏。 2.2 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外部生态环境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外部生态环境 2.2.1 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劣势 (1) 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1997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批准,民族传统体育学被确定为 48 张瑞青从武林风到武林大会-中国电视武术节目制作探析j科技信息,2008:1. 北京电视台“龙的传人”官方网站. 第 2 章 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生存背景 10 一级学科体育学下属的 4 个二级学科之一,并形成以武术为主体,包括传统体育 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在内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3下面,笔者就主要以武术 为例浅析传统体育类电视的外部生态环境。 传统武术作为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萌生于中国古代的生产劳动,武术具有 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 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 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 化资源,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4到了近代,社会变动频繁,随着西方文 化的涌入,几千年沉淀的传统体育文化遭到风起云涌的西方思潮的挑战,竞技体 育思想占据主流,我国为适应世界潮流的发展,对传统武术进行改造并创建了竞 技武术。自从竞技武术的发展方针确立后,传统武术就被搁置一隅。建国后,武 术取得了不少成就, 并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 但与跆拳道、 空手道等项目相比, 武术受欢迎程度呈下降趋势,对武术内涵的理解程度、武术文化知识的普及程度 仍然较低。 今天,我们能见到传统武术的机会越来越少,偶有传统武术比赛,也是民间 自发组织的小范围的交流和演示活动。在大型体育舞台上竞技和表演的,主要是 官办的竞技套路、竞技散手等。可以说,竞技套路是人工化的东西,竞技散手是 人工化和商业化的东西。虽然它们都以弘扬和继承民族文化的形式出现,但是它 们的出现恰恰破坏了传统武术真正的技击魅力。 竞技散手实际上是国外自由搏击 的翻版,它的成败是中国竞技运动的成败,与中国武术没有直接的关系;竞技套 路则纯粹是人工化行政扶持出来的项目,没有民众基础,也没有商业市场,全国 武术表演大赛也几乎无人观看。一直以来,国内很多人都认为武术是花拳秀腿。 同时,中国传统武术也不断遭受来自海内外各方面的讥讽和批评,更可怕的是长 此以往,会不会丢失我们自己,丢失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会不会影响我们民族 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然而,当今出现竞技武术一枝独秀的局面,传统武术自身的生存成为一个亟 待解决的问题,而传统武术类电视节目更是在武林大会开播之前还曾是零记 录,面对国外竞技体育不断渗透到我国的电视市场,且对我国体育节目形成了强 大的压力,今天,传统体育在我国电视市场的局面无疑是相当尴尬的。 (2) 传统武术遭遇失传危机 中国的传统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现如今却正处在失传或正被失 传的边缘。传统武术是由古代战争和街头打架所发展出来的徒手和器械格斗术。 其内容有踢、打、绊、拿、柔术等等。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性。传统武术的产生和 发展无不是围绕这一特性进行的。5 从传播学角度上讲,传统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需要与对需要的满足, 这为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武术的起 源和繁荣昌盛就是因为它有效、实用的技击性符合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在古代社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会,武术是改朝换代的强有力的工具,是普通民众强身健体、保护自己及家人的 一种需求。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在民主和法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其技击 性的需求日益减少。6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青年人忙着养家糊口,小孩子忙 着学习现代社会的生存技能,新老交替的时代,传统武术的继承出现了严重的断 层,传统武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失传危机。 作为中国普通民众,作为中国传媒人中的一员,我们没有理由看着传统武术 走进死胡同,看着我们最宝贵的遗产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丢失,媒体时代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利用电视媒体这个通道, 将我们的传统武术通过这个通道用各种可能 的形式或方法传向每一个中国人,甚至传向全世界。而中国媒体的老大哥央 视更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然后, 我们看到了 武林大会 的闪亮登场,在惊讶的同时,大众也在惊呼:这是我们的传统武术吗?怎么只看 到擂台上的人除了搂抱就是摔跤?没错,这就是我们传统武术的现状,传统武术 的传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3)热播电视节目对传统体育类节目发展空间的挤占 2006 年是全国电视收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一年。在经历了数年的探索之 后,中央电视台已经形成了清晰的专业频道分野,各频道在自己的专属节目领域 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电视台整体的节目竞争能力较强;省级卫视开始以特色品牌 节目和特殊节目编排,在全国市场上向中央台叫板,市场号召力不可小觑。中央 台和省级卫视在类型节目上的角力深刻影响着全国收视市场的节目竞争格局。 7 如图 3 所示, 在 2006 年的全国收视市场上, 各类节目的收视份额与 2005 年相比, 变动不大。电视剧、新闻/时事和综艺节目依旧扮演着“收视引导者”的角色, 三者的收视份额总和达到 53.5%; 专题、 体育和电影节目依旧对收视有较大贡献, 三者共 19.2%;青少年节目、生活服务、音乐和法制节目凭借在目标市场的良好 表现,占据了 2-3%的市场份额;戏剧、财经、教学和外语节目则因为目标人群 相对狭窄,收视表现不突出。8 其他 14.8% 电视剧 31.7% 财经 0.7% 专题 7.7% 外语 0.1% 新闻/时事 11.3% 法制 2.0% 音乐 2.2% 青少 3.7% 戏剧 0.8% 电影 5.0% 体育 6.5% 生活服务 2.8% 综艺 10.5% 教学 0.3% 图 3 2006 年全国市场各类节目收视份额 第 2 章 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生存背景 12 数据来源:cs 媒介研究 电视剧、新闻/时事、综艺娱乐节目依然是驱动收视的三驾马车,在 2006 年 csm 媒介研究全国样本市县市场中分列观众收视的前三位,市场份额分别为 31.7%、11.3%和 10.5%,而体育节目因 2006 年夏季世界杯的风暴席卷全球,在 “球迷们的狂欢中” ,体育节目的收视才被推上了年度高峰 6.5%。 随着 2005 年湖南卫视超级女生引爆了“平民选秀”风潮,2006 年中央 台和省级卫视也在综艺节目创新方面做了持续努力。这一年中,中央台和省级卫 视都共同致力于托举“平民娱乐”高潮。在梦想中国 、 超级生女 、 我型我 show等老牌节目大张旗鼓地在全国pk的同时, 加油好男儿 、 绝对唱响 、 天使任务 、 谁是红楼梦中人等新节目粉墨登场,一时间,为了争夺收视领 地,选秀成为了上星频道主选的节目类型,30 多个选秀节目对电视观众进行了 轮番轰炸 频道的播出时限是有限的,各家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争夺更大的收视领 地,不管节目内容是否低俗,节目制作是否粗糙,都大量地热播当下最流行的节 目类型。加上世界杯等赛赛,以及姚明、刘翔、丁俊晖等体育健将在国际赛场上 的出色表现,体育类电视节目更加倾向于播出收视率极高的重大体育赛事,极大 地挤占了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 2.2.2 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优势 (1) 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受众广泛,深受观众青睐 受众是电视节目的消费者,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特征体现为 市场以买方为主导。只有研究了受众需要,懂得了受众心理,摸清了受众收视规 律,把观众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去考虑,电视节目才能受到观众的青睐,节目才能 找到成功的根本出路。 48 王兰柱:中国电视收视年鉴 2007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39.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古来有之,上及达 官贵人,下自布衣,都有习武之人。而且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习武练拳的好传统, 至今创编的拳种、门派、拳式不计其数,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传统武术植根于 中国民间,群众基础广泛,是中国人自己的。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动荡中,传统 武术成为社会更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锻炼身体或自卫御敌的一种方 法。武术和中国人民具有天生的亲近性。并且,传统武术在国外己流传了好几百 年,分布较广。早在 20 年代, 精武会就多次组织选派代表团到东南亚等国家 进行巡回表演, 并在多个国家成立了精武分会, 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外国武术人才。 后来又有福建、广东等地的传统武术人士漂洋过海,到加拿大、美国等国谋生, 同时也将我国传统武术传到国外。 近来, 许多国外武术爱好者慕名来华潜心学习、 游洁.电视策划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9.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研究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武术,也扩大了传统武术在国外的影响。目前,传 统武术已遍布五大洲的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内容是一个品牌赛事的市场,从武术本身来讲,武术在全国、全世界都有着 庞大的市场,尤其是在中国,中国人对武术,骨子里就有一种先天的亲近感。至 今, 博大精深的武术很大一部分已经演变成了表演式的花拳绣腿或并无很强攻击 力的套路。但这并不会影响中国人对武术的热爱。 (2)传统武术类电视节目传播环境优越 河南卫视武林风栏目的 家喻户晓已经让电视媒体人初步嗅到了中国人热爱武术的气息, 武林大会的 快速串红,收视率的不断攀高,再次证明了中国人对传统武术的钟爱和热情。 从历史上看,任何事物的巨大发展都离不开上层社会的支持,这是由国家的 正确决策和巨大的影响力决定的。 1)政府的大力扶持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电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保护传 统文化,1956 年 3 月 6 日刘少奇同志对国际体委负责人谈话时指出: “要加强研 究、改革武术、气功等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其科学价值,采用各种办法, 传授推广。 ” 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大力扶持, 不仅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文化,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带来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也为传统文化类的电视节目,提供了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有力保障和良好资源。 1982 年关于保护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防止不正当利用及其他损 害性行为的国内示范条款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 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 传承,要在中小学课程中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 建设,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推 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积极拓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产业整体技 术水平和竞争实力。9为了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各地都因地制宜地制定了 相关的办法,出台了多项保护措施,以促进当地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电视界领导的逐渐重视 央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 “央视一套 是综合频道,所以要照顾和考虑到方方面面。今年,台里在进行一套节目夏季特 别编排,领导召集我们来谈有什么节目可以提供给一套来确保一套的旗舰地位。 最后决定武林大会进一套。正是由于这个节目的收视成绩很稳定,并且受到 了很高的关注,所以才使得它得到台里的肯定。 武林大会进入一套,不仅得 到了观众的认可,也得到了台领导的认可,登陆一套意味着武林大会进入了 主流社会 。此外,进入一套能够提升节目市场开发的空间,加速相关的冠名 48 王涛武林大会-闯进 cctv-1-访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j中华武术,2007(9) :1. 颜世亮.论传统武术的现代生存方式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4 第 2 章 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节目的生存背景 14 和赞助。 ” “我们有中央电视台这么好的平台,为什么不把这么好的中国文化展示 出来呢?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种,作为国家的体育频道,弘扬中国的传统武术 文化也是我们的一个责任,这是一个使命感的问题。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发扬已经引起中央电视台领导的高 度关注和认可, 传播的资源和空间也已经越来越多的向传统体育类节目倾斜。武 林大会的异军突起,更是让业界高层领导对传统体育文化电视节目刮目相看, 打开了其接受并重视的大门,也拓宽了电视业的发展方向。 3)业界精英的坚守 眼下,整个中国传媒市场已经进入一个诸侯争锋的竞争时代,电视媒体正面 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移动 电视等新型电视的崛起,会对传统电视媒体长生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经 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 境外传媒巨头也开始对中国电视传媒市场逐步渗透, 10 同时,国内三大高收视率节目对国内电视市场这块大蛋糕此起彼伏的争夺浪潮, 因而留给体育类节目的空间已然狭小, 而传统体育类节目要在如此狭小的缝隙下 生存和发展更是步履维艰。 但是,我们也看到一批具有远见卓识和务实作风的电视人也正迎着潮头,知 难而进, 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果。 在传统戏曲方面, 河南卫视 梨园春 的制片人、总导演蒋愈红,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的制片人、导演叶龙等, 在传统体育类节目方面,先有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