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专业论文)火塘文化、“掰人”习俗与民间故事家刘德培的故事传承.pdf_第1页
(民俗学专业论文)火塘文化、“掰人”习俗与民间故事家刘德培的故事传承.pdf_第2页
(民俗学专业论文)火塘文化、“掰人”习俗与民间故事家刘德培的故事传承.pdf_第3页
(民俗学专业论文)火塘文化、“掰人”习俗与民间故事家刘德培的故事传承.pdf_第4页
(民俗学专业论文)火塘文化、“掰人”习俗与民间故事家刘德培的故事传承.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尸.,- 硕士学位论文 ma s t f r s t he s is ab s t r a c t l i u d e p e i i s a w e l l - k n o w n f o l k s t o ry n a r r a t o r a n d a n o u t s t a n d i n g s t o ry t r a n s m itt e r . t h r o u g h d i a c h r o n i c a n d s y n c h r o n i c s t u d i e s a n d t h e s y s t e m a t i c m e t h o d , b a s e d o n f i e l d w o r k a n d d o c u m e n t a l r e s e a r c h , t h i s p a p e r m a k e s a n i n - d e p t h a p p r o a c h t o t h e l i v i n g p l a c e o f f o l k s t o r y n a r r a t o r - - - w u f e n g t u j i a a u t o n o m o u s c o u n t y i n t h e w e s t o f 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 a n d t h e p r o f o u n d i n fl u e n c e o f i t s p e c u l i a r c u l t u r e o f c h i n e s e f i r e p l a c e a n d j o c o s i t y c o n v e n t i o n o n t h e n a r r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o ry t e l l e r a n d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i n fl u e n c e o f t h e s t o ry t e l l e r s n a r r a t i o n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t h e p a p e r i s c o m p o s e d o f f o u r m a i n p a r t s . p a r t 1 i s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w h i c h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u d y o f o r a l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 t h e b a s i c k n o w l e d g e o f t h e s t u d y o f f o l k s t o ry n a r r a t o r l i u d e p e i a n d t h e a p p r o a c h i n g a n g l e o f t h e p a p e r . p a r t 2 m a i n l y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f u n c t i o n a n d r o l e o f c h i n e s e f i r e p l a c e c u l t u r e i n o r a l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o f s t o r i e s a n d it s i n fl u e n c e o n t h e n a r r a t i o n o f l i u d e p e i s f o l k s t o ry . i t m a i n l y d i s c u s s e d f r o m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 i . c h i n e s e f i r e p l a c e c u l t u r e e x e r t s i t s l e a d i n g i n fl u e n c e o n t h e o r a l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o f s t o r i e s . 2 . a s t h e c u l t u r a l c o r e o f t 匈 i s f a m i l i e s , t h e n a t u r e o f c h i n e s e f i r e p l a c e c u l t u r e i s a k i n d o f f a m i l y c u lt u r e . 3 . c h i n e s e f i r e p l a c e c u l t u r e e x e r t s a n i n fl u e n c e o n t h e n a r r a t i n g c o n t e x t a n d n a r r a t i n g c o n t e n t o f s t o ry t e l l e r l i u d e p e i . p a r t 3 p a r t i a l l y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i n fl u e n c e o f wu f e n g s p e c u l i a r j o c o s i t y c o n v e n t i o n o n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l i u d e p e i a n d t h e t r a n s m i tt i n g a n d d e v e l o p i n g r o l e o f h i m t o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 t h i s i s f u r t h e r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p a r t s : 1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j o c o s i t y c o n v e n t i o n a n d i t s e t h i c a l 色 f e a t u r e s . 2 . t h e i m p a c t o f t h i s c o n v e n t i o n o n t h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o f l i u d e p e i s s t o r i e s . 3 . t h e n a r r a t i n g f e a t u r e s 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l i u s j o c o s i t y s t o r i e s . p a r t 4 i s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 w h i c h p o i n t s o u t t h a t t h e f i r e p l a c e b a s e d f a m i l y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c u l t u r e a n d t h e s o c i a l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c u l t u r e r e p r e s e n t e d b y j o c o s i t y c o n v e n t i o n h a v e g r e a t i n fl u e n c e s o n n a r r a t i o n o f s t o ry t e l l e r f r o m a l l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 a n d t h a t t h e e d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u l t u r a l t r a d i t i o n s i s n e c e s s a ry t o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s t o ry t e l l e r s , m e a n w h i l e , s t o ry t e l l e r s h a v e a l s o p r o m o t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u l t u r e . k e y w o r d s : s t o ry n a r r a t o r c h i n e s e f i r e p l a c e c u l t u r e l i u d e p e i t r a n s mi s s i o n j o c o s i t y c o n v e n t i o n 壹、引言 一、民间故事家传承研究的现状 对民间文学传承人的关注最早始于1 9 世纪俄罗斯的学者们。 他们建立了 传 承人理论研究的基础,认识到 “ 民间文学的传承人并不仅仅是古代传统性文化 的 保存者, 他们是积极参与民间 文学创作的个人” 。【 日 传承人个性特点的研究得 到了民间文艺界的重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理论由关敬吾介绍到日 本, 使日 本的故事研究有了新的视点。日 本在二三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出版了一系 列著名传承人的口述故事专集,并对故事家讲述的故事文本以及故事传承路线 研究进行了尝试。 我国对民间故事家的重视始于八十年代初。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陆续 发现了许多杰出的民间故事传承人。 1 9 8 7 年和1 9 8 8 年中国故事学会围绕故事讲 述家的发现连续两次举办了专题性学术讨论会, 使民间故事讲述家的研究成为 一个热点。许多学者就此发表了一批探索性的文章,如贺嘉的 加强对民间故 事讲述家的发掘和研究 、裴永镇的 故事讲述家在民间故事传播过程中的作 用 、张紫晨的 关于民间故事讲述家的传承活动 、段宝林的 故事家描写研 究的反思 、巫瑞书 女故事讲述家和她们的讲述艺术 、月朗的 民间故事传 承路线研究 、刘守华的 文化背景与故事传承对 3 2 位民间故事家的综合 考察等等。总的来说,这些文章侧重于对故事家讲述的文本的研究以及故事 家传承路线、讲述风格、社会历史背景的主体研究。 现在,各国的故事传承人研究开始关注到故事家传承的 “ 整体研究” 。如现 阶段俄罗斯研究的主要动向是 “ 从信息输送人原文接受人这三个要素 的关系来看民间文学的方法” 。西方民俗学界则从 7 0年代以来形成 “ 表演”民 俗学, 这种取向的民俗学家研究交流中的口头文学, 强调民间文学的传承是“ 情 境中互动性的语言艺术活动” 。 其 “ 展演” 理论着重围绕下列问题进行研究: 1 . 户. 传诵讲述口语文学作品时的技艺与其所含意义。2 . 传诵过程中所有参加者。3 . 不同类型的口语作品的界定与意义有时不单靠口语的表达,其他各种非口 语的 因素。4 . 传承者的个人特性、身份背景、角色以及文化传统更是关键要素。5 . 此外,讲述传诵时的 情境也是重要的项目 。 ” 幻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传承人理论 研究也有此方面的 拓展。 如段宝林提出的“ 立体描写与研究” 幻 ; 刘守华所著 中 国民间故事史 中 提倡的“ 三位一体” 研究【引 : 高丙中 所著 民 俗文化与民 俗生 活 中的“ 整体研究” cs 都昭示着对民间 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新动向, 即 在文本研 究和主体研究之外开始关注故事讲述活动中的接受者以及讲述活动的环境,并 将三者结合起来 “ 立体”或 “ 整体”的 研究故事家的讲述活动。 从目前我国传承人研究的现状来看, 平面研究多, 立体研究少; 搜集采录者 对故事家评述文章多,专业学者理论研究少。除许钮著 口承故事论 、江帆的 口承故事的 “ 表演”空间分析曾从整体研究的方法上对故事家讲述活动进 行研究外,这方面研究的成果还很少,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尤其是结合 某一故事家讲述活动的实际进行个案研究亚待开拓。 二、故事家刘德培的研究现状 刘德培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讲述家,1 9 1 2 年8 月出生于五峰土家族自 治 县珍珠山村,少年时读过一年私塾,十一岁开始帮工。二十一岁落户种田。解 放后,当夜教员,小队会计,保管员,赤脚医生等。他从小喜爱听别人讲故事, 并将听到的故事铭记于心,然后进行加工改造将之传承于世。1 9 8 9 年,现任宜 昌市文联副主席王作栋将刘德培讲述的故事搜集整理结集成 新笑府出版后, 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还引起了日本、美国等国外专家的浓厚兴趣。刘德培 能传讲民间故事4 0 0 多则、民间歌谣 1 0 0 0 余首、谚语2 0 0 0 多条、谜语8 0 0 余 则,1 9 9 8 年1 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 “ 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称号. 刘德培作为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杰出代表,自从被发掘以后,对他的研究一 直是故事家研究的一个热点,但主要是针对刘德培讲述的故事进行文本研究。 如:巫瑞书所著 笑的 “ 十八般武艺简说刘德培故事的谐 、李传锋著 从 硕士学位论文 ma s 兀r, s t h e s i s 新笑府 看刘德培传承故事的土家族民 俗特色 、 周红著 民间故事中的对联 艺术及其民俗价值刘德培故事集 ( 新笑府) 初探一得 、王作栋著 杜老么 故事的传承人及其传承特点 等。 除了刘德培故事的搜集整理者王作栋曾在 从 村落到社会中国农民故事家刘德培故事活动简论一文中对故事家的讲述 活动从讲述者、听众、讲述背景三方面进行了 研究的尝试外,至今从整体上对 民间故事家进行研究的成果还比较少。 三、本文的研究视角 刘德培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讲述家, 是故事传承人的杰出代表,对他故 事讲述活动的探讨对于民间故事传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突破以 前对故事家的研究只在文本、 讲述风格、 传承路线的局限性, 从整体角度出发, 将刘德培的故事讲述活动放在广阔的区域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背景下考察, 探 讨讲述环境、接受者对故事家的成长及其讲述活动的综合影响,以及故事家的 讲述活动反过来对区域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口 . . . . . . . . . . 种 种 贰、火塘文化与民间故事的传承 火塘是世界许多民族的一个十分普遍的文化事象,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 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间古老的讲故事活动从诞生起就同火塘有 着天然的联系。火塘作为民间故事讲述的重要场合,无疑在民间故事家的传承 活动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间故事家刘德培的生活所在地五峰是鄂西土家族 自 治县,火塘几乎遍及家家户户,由 此形成的火塘文化对刘德培的成长以及他 的故事传承生涯都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 故事引导”与火塘 2 0 世纪5 0 年代, 美国社会学家戴维 里斯曼在他的著作 孤独的人群中 认为, 历史上有三种社会形式, 或者说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是传统社会, 是“ 传 统引导”的社会,与之相对应的是 “ 羞耻文化” ;第二是市场资本主义社会,是 “ 内在引导”的社会,与之相对应的是 “ 负罪文化” ;第三是我们今天所处的社 会,是 “ 他人引导”的社会,与之相对应的是 “ 焦虑文化” 。在此基础上,他研 究了美国人社会性格的变化,把美国人的社会性格也划分为三大类型传统 引导型、内部引导型和他人引导型。他把社会性格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个人早期 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即 “ 引导, 。在探讨 “ 引导”的方式时,提出了 “ 故事引 导” 、 “ 印刷引导”与 “ 他人引导”三种方式。传统引导阶段的引导方式主要是 听故事受熏陶,内部引导阶段的引导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己阅读印刷物来接受教 育,他人引导阶段的引导方式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影响受教育。里斯曼 在他的论著中 把他所说的“ 故事引导” 的作用称为“ 火炉旁的媒介作用” , 意思 是说,这种引导方式主要表现为家庭成员或与家庭成员关系密切的人员通过讲 家史、神话、传说、故事、唱歌等形式向孩子们传播社会价值观,引导孩子的 性格的成长。很显然他是把传统的引导方式归结于火炉旁的讲故事,即 “ 火炉 ( 塘)文化, 0 这种以 火炉 ( 塘) 为标志的传统引导方式的真正特点在于讲故事者 ( 即故 事传承人) 的特征, 传统引导型社会中的讲故事者是“ 老人” :酋长、族长、 元 老、故事篓子、歌手乃至坐在炉边的外公外婆等等。儿童欣赏故事的过程是审 美期待视野的驱力和作品的故事性外引力的“ 互动” , 儿童常常希望听到有趣的 故事,从故事中得到快乐。这些 “ 老人”围绕着火炉讲故事即 “ 闲聊”时的那 些漫溢的话语使得故事行动被延宕,从而使听者的情绪的张力被迟缓下来。更 进一步说,故事从文化整体功能上,就是对人的生存活动的“ 换档减速” 。 人之 所以除了必须应对的实事之外还需要故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需要在生 存活动持续性中制造断裂和延宕, 从而获得审视、 评价和欣赏生存状态的机会, 即 “ 闲聊”的机会。 围绕着火塘或簧火讲故事,以及对老人和老人所讲述的故事尊崇、信奉的 态度,这是许多民族的传统型社会所普遍具有的特征。英国学者描述非洲大陆 讲故事的情景道: 在非洲,当 人们闲下来的时 候, 至今还保存着一种讲故事的习 惯. 每 当日 落西山, 燃起傍晚的葺火,牛群已 去休息,渔网也在外面晾起来的时 候, 这时,不论是远在埃塞俄比亚的高山 之上,还是在大海冲洗着的象牙 海岸的一杯棕榄美酒旁, 还是在开普敦老马来区 的贫民窟和茅 草镇之中, 人们都在讲述着故事。故事一代一代的从祖母传给外孙女,从父亲传给儿 孙 。 在莫三弄给恬静的海岸上,越过村庄,穿过山 谷,径到山 顶上苏阿希 里的 村落之中, 一直到很晚你都能听见人们谈笑、 歌唱和讲述故事的声音. 再走近些,在一片昏暗之中你还会看到那一群环绕着葺火的人群,孩子们 的眼睛里闪 射着葺火的光亮,倾听着老人们讲述故事.6 中国也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是中华民 族的优 良 传统,中国 历代有利用家训、家范、戒子书进行教育的传统,也有通过讲故 产., 事对下辈进行教育的传统。 因此, 围绕着火坑或火塘讲故事的情形也相当普遍. 请看下面这个关于故事讲述家讲述故事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的描述: 三位故事讲述家的传承人都是农民, 都有繁重的农活压在肩上.他们 利用什么时间, 在什么 地点进行讲述故事的活动呢? 冬季是农闲 季节, 寒夜 又那样漫长,于是, 躺在温暖的炕头上, 或围坐在火盆旁边, 嘴里巴 哒着旱 烟袋, 也许手里纳着鞋底等活计, 手不闲, 嘴也不闲 地讲述着. 夏季挂锄时 节, 夜晚坐在大 树底下, 或在庭院里以此来消磨署天的酷热。 秋后扒苞米或 扒蚕茧, 需要人手多, 讲故事 会吸引 来劳动帮手, 还会忘记了 疲劳。 这就是 三位故事讲述家的 传承人传授故事的大 体时间和地点。 等到三 位故事讲述家 也当 上长辈的时 候, 他们也怀着与他们的 传承人同 样的心理, 选择在同 样的 时间 和地点来讲述故事教育自 己 的 后代。7 1 从 “ 引导”的角度审视民族社会性格与文化的形成,可以清晰地看到故事 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民间故事的传承对于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与精神的生成、 积累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火塘 ( 火炕)在讲故事的活动中所起 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 二、火塘与家庭文化 火塘文化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家庭文化。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单元,而 一个家庭的核心聚集地,也是这个家庭文化的中心。五峰土家族绝大部分家中 都设有火塘,火塘是整个房屋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这个民族和地区的起 居风俗,火塘也曾是土家族家庭文化的中心,也是土家族传统文化最为普遍的 文化事相,它凝聚着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土家族的火塘文化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古时,土家族民族被逼迁入深山 老林,无房屋居住,只好或栖身岩穴,或搭棚为屋,避风躲雨,因为穷得没有 铺盖, 所以借助火塘烧火御寒。 据乾隆 辰州府志 。 风俗 卷十四引 沉陵县 。 郎 硕士学位论文 ma s t e r s t h e s i s 志 载 : “ 僻 乡 多 设 火 塘 , 男 女 团 因,o乾 隆 二 十 八 年( 1 7 6 3 年 ) 抄 刻 本 永 顺 府志卷十 风俗 载: “ 每家设火床,中置火炉以 炊暴,日 则男女环坐, 夜则 杂卧 其间。 ” (8 1 在 改 土 归 流以 前, 土家 族地区 的 火 塘( 有的 地方是火 坑, 有的 地 方是火铺)是全家人吃饭、会客、歇息、议事、聚居的唯一场所。白天用来烧 饭炒菜、煮茶温酒, 用来接待客人, 聚集议事聊天; 晚上用来睡觉,男女老少、 夫妻子女,甚至包括留 宿的客人都在那儿歇息。因 此, 土家族的火塘是家庭的 生活中心,也是家庭的文化中心。改土归流后,在清政府的督令下,尽管土家 族设了床,且男女、老少、夫妻、父母分开睡觉,但并没有改变火塘作为家庭 文化的中心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丰富,依附于其社会形态的火 塘也随之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革。作为土家民族传统文化集中表现的火塘,形式 在变化,功能在转换,内 容在更新。烹饪食物的功能, 从火塘向 灶炉转移, 从 堂屋向厨房转移;火塘的照明功能,被电灯所取代;火塘边口耳相传的教育功 能,被学校、大众传媒所分解:火塘边载歌载舞的娱乐方式,被现代大众娱乐 方式所侵蚀;长年不熄的火塘,被更为节约能源的灶所取代;以木柴为燃料的 火塘,逐渐被以电、 液化气等新燃料的新型烹饪工具替代。尽管如此,火塘在 冬天当作家庭的文化中心仍未变,白天劳动之后,围在火塘边,看电视、讲故 事聊天仍是家庭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土家族人的火塘文化的发展历史是鲜明 的,从土家族火塘的历史变迁,可以看出土家地区的社会发展轨迹,从以火塘 为标志的家庭文化的地位,可以看出火塘在土家族地区传统文化传播中的重要 作用。 火塘是中国中南、西南山区各个民 族家庭生活的一种重要设施,无论是居 住在高山、盆地还是河边、 湖畔,大都在其堂屋中设置着火塘,这与其所处的 自然环境相关。由于中南、西南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与黄河以北不同,大多位 于热带和亚热带, 气温高, 湿度大,常年多雾。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很容易 遭受关节炎等风湿疾病的折磨,因此,即使是夏季也需要经常睡在火塘边以驱 风湿。五峰土家族地区的火塘民居风俗, 也同 样是与所处的地理和自 然环境相 关。关于五峰地家族自 治县的自 然和气候特征在 五峰县志和 五峰概况 中有这样的描述: 五峰县处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内,具有明显的山 地气候特征. 高山、半高山区,冬寒夏凉,低山区 夏季颇炎热。低山、半高山区四季较 分明,高山只有冬春之分。气温的变化随地势影响很大,随 着山 势起伏, 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分布: 低山 河 谷地带, 年平均气温1 5 . 0 c , 高山、 半高 山 地带, 年平均气温在1 1 一一” . 0 左右。海拔 1 8 0 0 米以 上的高峰、岭 寨,经常云雾笼罩,终年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在 7 . 0 以 下.五峰县高 山区( 海拔1 2 0 0 米以上) 面积9 ”平方公里,占 全县总面积的4 4 . 8 010 ;中 山区( 海拔8 0 0 一一1 2 0 0 米) 面积8 6 0 平方公里,占 全县总面积的4 1 . 5 % , 两 者占 总面积的8 6 . 3 % ,, 因为五峰土家族地域内气候潮湿, 湿气重, 多为高寒地带, 所谓“ 高处不胜寒” , 需驱寒散湿,火塘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另外,在这一地区,靠山吃山,多烧柴, 燃料一般都比较充足,适宜在火塘中保存火种,而且,这里栏杆式住居内也不 适宜建笨重的灶炉,于是人们逐渐养成了以火塘为特征的起居风俗。 五峰上家族的民居一般有三间,中间的一间叫“ 堂屋” ,是作祭祀祖先、招 待客人、办理婚事、丧事用的,堂屋两边是火塘屋和卧室,左边南部多为火塘 屋。 所谓火塘, 就是在灶房间或屋里地板上挖一个深约3 0 - 4 0 公分的正方形 坑, 大火塘约有 1 . 5 米左右见方, 小火塘1 米左右,周围通常用条石镶成, 之后 再用椿木在周围围成正方形。火塘中支一三角架,架上支罐、锅,旁边可以用 陶罐垠熬茶水。火塘上方编竹为楼,楼底悬一木架,竹楼和木架利用火坑中烧 火的热气,烘粮食、肉类、木柴等,如烤核耙、烤红薯、熏腊肉、烘猪肠和炕 湿物等。平时在火塘上煮饭、做菜,是家庭用餐、招待客人的地方。土家人好 客,来客后,定要请进屋烤火,喝茶,不能让客人受寒,且来客后谈话多为男 子之事, 媳妇在一旁,帮忙倒茶送烟。 冬天天寒地冷,男女老少, 相聚火炉边, 唱歌、讲故事等。火塘是老年人讲故事、青年人听故事的集中场所,火塘成为 全家人活动的中心。因此,火塘是烹煮食物的工具,火塘是取暖照明的光热之 源, 火塘是交流感情的场所, 火塘是传承文化的处所, 火塘是家族文化的象征。 由于五峰山区多为坡地,没有大田大坝,土家族地区内居民点多,聚居人 口少,人群呈现极分散状态,这与平原地区聚族而居的自 然村,形成极鲜明的 对照。这种居住环境使得村落居民之间的交流少,更增加了封闭的程度。人的 本质是社会性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必须进行交流。 生产中的换工互助、情感中 的婚姻关系、宗族内的共同议事,以及日 常生活中的红白 喜事等等,这些交流 活动需要有一定的交流的场所,火塘就成为这些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火塘又是这个民族和地区社会文化交流的场所。 三、刘德培的故事讲述与火塘文化 著名的民间故事讲述家刘德培的故事传承活动与他所生活的五峰土家族山 区的火塘文化极为相关,同样体现出了这种家庭文化的特征。刘德培故事的发 现和搜集整理者、原五峰县文化馆干部、现宜昌市文联副主席王作栋,在刘德 培故事集 新笑府前言中这样描述刘德培讲故事的环境: 他想讲就讲,随随便便,在农事闲暇、或路遇, 或烤火,或共餐, 或 吃茶、 或在车船上, 甚至在白 鹿庄、 在五峰县候车的空隙, 他都能成为谈笑 的中心. 尤其是在亲 友乡 邻自 发聚会的红白 喜事场 合, 某些 相干不相干的话 把, 他都可以 接过来为己 用. 那种时至半夜还满屋笑声, 火坑里还在添 柴, 炊壶、 茶罐在忽闪 忽闪 的火光中 喷着热气, 他和正在兴头上的人们不断 线地用故事笑话调侃作乐 的场面, 在他所到之处屡见不 鲜. p o i 2 0 0 0 年 1 2 月 1 3日 刘德培不幸与世长辞, 人民日 报 在 1 2 月1 7日发表的报道 中这样写道: 刘德培1 9 1 2 年8 月初生于湖北省五峰县土家族自 治县珍珠山 村, 少年 时读过两年私塾,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停学, 开始了打工的生涯. 他从小爱 听别人讲故事, 凭着聪明的天资, 他将听到的 故事铭记于心, 然后进行力 口 工, 借助土家火塘文化传承于世. 在王作栋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德培讲故事的场合大多是在火塘边。土家 族人烤火、进餐和吃茶必在火塘边,土家人的红白喜事也是在火塘边举行。笔 者曾参加过刘德培的葬礼,送葬人通宵达旦进行跳丧的仪式就是围绕着通红的 温暖的火塘进行的。王作栋在这里就是对刘德培平常围在火塘边讲故事的情景 作的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 人民日报 在对刘德培去世的报道中充分肯定了火 塘文化对推动民间故事的传承所起的重要作用。五峰土家族地区的火塘文化对 于民间故事家刘德培的讲述活动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 采访和深入研究,认为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 一) 为故事的讲述提供了一个固定的温签的场所和环境 在五峰土家族地区,火炉成为家庭的一种象征。家庭是人类社会中由 婚姻 和血缘纽带连接的 天然的生活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特殊的性关系和生命遗传基 础上的社会群体, 是人们的 “ 首属群体” , 是以感情为元价值的人的生活组织形 式,是人的感情满足的最重要的场所,是人的出发和归宿,是人的价值的重要 的实现场所。卢作孚曾这样描述中国人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的社会生活. 人每责备中国 人只知有家 庭, 不知有社会;实则中国人除了家庭, 没有社会。就农业言, 一个农业经 营是一个家 庭. 就商业言, 外面是商 店, 里面就是家庭.就工业言,一个家 庭里安了几部织机, 便是工厂,就教育言,旧时教散馆是在自己家庭里, 教 导馆是在人家家庭里.就政治言, 一个街门 往往就是一个家庭; 一个官吏来 了,就是一个家长来了人从降生到老死的时候,脱离不了家庭生活, 尤其脱离不了家庭的相互依赖. 你可以没有职业, 然而不可以没有家 庭. 你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i i l s i s 的衣食住都供给予家庭中.你病了,家 庭便是医院,家 人便是看护. 你是家 庭培育大的, 你老了, 只有家 庭养你, 你死了, 只有家 庭替你办丧事.家 庭 亦许倚赖你成功, 家庭亦许帮助你成功. 你须用尽力量去维持经营你的家庭。 你须为它增加财富, 你必须为他提高 地位. 不但你的家 庭这样仰望你, 社会 众人也 是以你的家 庭兴败为奖惩。 最好是你能兴家;其次是你能管家; 最叹 息的是不幸而家败。家庭是这样整个包围了 你,你万万不能 摆脱。 i i i 家族是介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东西,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转正是以家族关系 为中轴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家族是建立在自 足自给、以家庭为其组织形成的小 农经济基础上的。 农业经济要求人们定居生活, 固定在现有的土地上, 遵循旧 出而作, 日 入而息” , 的规律, 年复一年, 周而复始地经营家业和从事生产劳动, 人员少有迁徙。传统社会的家族是由血缘组成的,它们以财产利益的继承为核 心,以亲情、 伦理纲常为纽带,形成固定的社会实体,使文化的传承始终保持 某些遗传的基因。传统中国人的家族意识从价值趋向来说有两个限度:下限是 血脉的保存和延续, 上限则是家族的兴旺与荣耀。 在这种价值观和结构形态下, 家族具有内部信息沟通直接、迅速,其成员具有强烈的生产动力和团结协作精 神,体现出很强的凝聚力。这种充满血缘温情、 封闭静止的家族使血缘纽带更 为牢固。因此,家族的延续与兴旺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最基本的人生价 值需求,浓厚的家族意识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进而影响了中国社会 的文化特征。中国的家族结构历来具有某种超稳定性和内聚力的特色,稳定的 家族生活结构,带给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高丙中在 家族活动只能是一种 文化的复兴一文中按照需求的五个层次对中国的家族对个人具有的意义和价 值进行了如下阐述: 其一,中国人的生理需要原来完全是在家庭内获得满足的。从制度上 来说,除了家,没有谁管你死活.其二,家 族为人们提供一系列的社会保障, 以满足人们的安全需要.中国 人过去聚族而居, 形成一个亲密 群体, 相互照应, 尤为重要的是,在村子内外修祠堂、建寺庙,请祖先和神佛保佑自己,于是, 生活有所凭借,心里有所慰藉.其三, 所谓爱的需 要主 要是指感情依托.中国 人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关心和爱护主要来自家族,这个群体欢迎他,接纳他,一 辈子都会关心他,爱护他,可以排除陌生、冷漠和孤独这些人类情感的敌人. 其四,家族保证个人在族内受到单重, 还要促使家族在社会上受尊重.几 乎每人都能从家族历史里找到光荣和信心。其五,家族文 化对于如何在精神上 超越死亡恐俱,有很高明的安排:人死以后, 他与这个世界保持着起码三种活 生生的的联系. . . . . 一 个用这套观念使自己 成熟起来的 人, 对死亡的困惑庶几能 够释怀。 1 2 1 传统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在家庭范围内的世代相传是文化过程最基本的形 式,民间口头艺术从诞生之日 起就保留着原始的家庭性和社区性的特征。家庭 是社会的缩影,它反映了所有基本的社会关系,黑格尔曾 用 “ 家庭精神”来概 括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在中国,家庭本位的确是社会最基本最显著的事实, 家庭几乎成为中国文化一切秘密的诞生之地。在这种家庭文化背景下,刘德培 以火塘为背景所讲述的故事正体现出这种家庭文化精神特质。 刘德培在世时,有关学者深入到刘德培的家庭及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进 行较长时间的实地跟踪调查采访时,发现刘德培一家除了到田野劳动和因事离 家外出之外,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火炉边度过的。全家人坐在火塘边,一边 品茶一边听刘德培老人讲述故事,刘德培的老伴梅祖佑坐在他的身边帮助客人 和刘老端茶送水, 悠闲地做着手中的活计, 两个孙子偎在他们的爸爸妈妈怀中, 静静地听着爷爷讲他们爱听的故事,有时他的女儿和女婿也参加讲述之列,情 景达到高潮时,女婿一边拉胡琴,女儿和两个孙子一起唱歌跳舞,好一幅其乐 融融的天伦之乐的景象。 这位学者在 播种笑声的人记民间故事家刘德培 一文的结尾曾对刘德培家庭的文化生活作了这样的描绘: 在临别的前夕, 他们全家 人为我举行了 一次别开生面的欢送会。刘老 讲述了几个最析彩的 故事, 梅大 妈也讲了 一则有趣的笑 话, 他的女儿和女婿, 拉起胡琴唱起五峰民 歌, 还有那两个小 孙子也唱了 小女婿的山 歌, 最后 全家 人在 欢乐 的 歌声中 , 跳 起动 人的民 间 舞 蹈。 啊, 这 是多么 生 动的p, 间 文 艺晚会呀, 这是多么 朴素善良 的山 里人啊! 13 1 以火塘为中心的家庭为刘德培的故事讲述活动提供了固定的温馨和谐的讲 述场所和环境,刘德培讲述的一个又一个风趣幽默、充满智慧的民间故事,又 为家庭带来了快乐、 使家庭成员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使家庭这一生活 环境变得更和睦温馨。 火塘与家庭、家庭与故事、故事与火塘之间构成了一种 良 性的循环的互动关系。 ( 二)为故事的讲述增添了更丰富的素材和民族特色 美国学者罗杰 马丁 基辛( r o g e r m a r t i n k e e s i n g ) 教授在他的 文化 社 会 个人一书中指出: “ 经过童年的经验,每个人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是个 什么样的世界,人们如何行动以及应该如何行动等等问 题,都建立了一套概念 系统,一套理论。 这些关于人们生活的背景以 及他们行动方式的理论,部分地 与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共享,部分地融入了个人独特的经验及每个人生活地位的 特点。 n ( 14 1 民间故事家传承的民间故事既是劳动人民 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共同的 财 富,也是故事家独特艺术个性创造的特殊产物。由于民间故事讲述家生活在特 定的历史条件下的 社会环境中, 因而他所讲述的故事又必然受当时政治、 经济、 文化、 风俗、 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民 族环境是民间文学的原动力, 民族环境所形成的独特民 族文化心理结构,是产生民间文学独特民族特色的重 要条件。 民间故事讲述家刘德培长期生活在五峰土家族地区,独具民族和地方特色 的火塘文化,对他故事的讲述的内容和特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刘德培讲述 的故事中, 有不少是直接与火塘文化相关的, 或直接描写火塘的民间习俗事项, 或间接讲述与火塘有关的内容,从而构成独具特色的土家族火塘文化的特色。 请看以下故事: 山界田界 还有这么 个好吃佬, 那天他一天到黑到处旋又没旋到早饭吃, 又没旋到 中 饭吃。黑哒, 他瘪起个肚子, 在人家门 缝里一瞧, 看见火 坑里烧的 有蓉, 老板拿着火 钳正在翻。 他连忙敲门 :“ 开门罗 . ” 老板听声音晓得是他来了, 先用火灰将蓉瓮好, 再才开门. 好吃佬装个 不知道的:“ 老板在向火么?” 老板说:“ 烤暖和了 好睡睦睡呀! 你怎么还不回去睡的呢?” 好吃佬到火坑边坐了下来:“ 我睡不着沙。 ” “ 你哪么睡不着的呀?” 他说:“ 今日 忙吃7 亏哟! 早晨遇到两弟兄分家,要我去管闲事.屋子 家具好分, 没有争就分哒. 你看山 界田 界就麻烦啦! 这个争说要起这里, 那 个争说要起那里, 硬争不清白! 我看着不是个事, 才跟他们从南山划到北山, 划了山界, 接到又把东西二面的田划了田界。 把界划好之后, 我就弄了些木 桩, ”他边说边抓起火钳,朝火坑里一剁,“ 跟他们这里一钉, ”又一剁 “ 那 里一打一一” “ 唉! ”老板急了,“ 你用嘴巴 说就行哒,不要用火钳剁呵! 莫把我烧的 几个蓉剁烂啦! ” “ 喊,烧的有蓉?”他说,“ 不要紧,剁烂了算我的沙! ” 老板见他扒出蓉来就在撕皮, 又伸手去拦: “ 这是我跟份子们烧的蓉哎! ” 好吃佬把老板的手一挡:“ 老板呐,你这时把我当 孙份子看,我也不得 说二话沙! ”“ , , 据搜集整理刘德培讲述的民间故事的王作栋的介绍,这则故事他曾听刘德 培在火塘边讲过,刘德培一边讲述,还一边拿着火钳比划着好吃佬的动作,十 分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这个故事讲述的背景是在火塘边,描述的内容与火塘 有关,而且故事家讲述的这一大故事中又套小故事,两个层次的故事中的人物 和事件都发生在火塘边,这充分说明火塘文化不仅为故事讲述家提供了一个良 好的讲述场合和环境, 而且也成为故事讲述家讲述的重要素材。 真苔假苔也 描述了同样的内容: 一个地方出 蓉。家家 户户, 每天早晨都在火坑里煮一鼎 锅蓉【, , ,当 早 饭。 有个好吃懒做的, 天天清 早出门 吃便宜, 在人家的火坑边一坐, 把鼎锅 盖子一揭,伸手就摸个蓉吃.他东家西家的跑一团 转, 肚子里就填饱啦! 这天, 有户人家想了 个法子:“ 我来弄两个鼎锅, 一个煮蓉, 一个烧开 水, 许他吃白食吃不成. ”不一会,眼看他又到了门口,老板就把煮蓉的鼎 锅提到旁边藏起, 将烧水的鼎 锅移上了 前。 他进了门、 还以为那是一鼎锅蓉, 就跟往日 一样揭开盖子, 边讲话边伸手去摸蓉, 一下把两只手都烫肿了。老 板都觉 得过不得意, 他到只当 没得事的,说: “ 鼎锅吊得高,架起明火烧,伸手被水烫,肿成红心蓉。老板,我这 双手好看不好吃, 是假蓉, 你看不过意,就拿个真蓉来么!,7 , 类似的故事在刘德培故事集中还有 张士发三餐饭 、 夸狗等等。这种对五 峰土家族火塘文化生活素材的灵活运用,既丰富了刘德培讲述的民间故事的内 容,同时也使刘德培所讲述的故事具有更鲜明的土家族民族文化的特色。 ( 三)为故事的讲述增强了独特的家庭文化色彩 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具有共同的利益,他们朝夕相 处,所以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团体。家庭是人生过程中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 的一种生活环境,一个人在成年之前,一般都是在家庭度过的,都自觉不自 觉 地受家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家庭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最初性格 和思想的形成、才能发挥和未来发展。搞好家庭文化,它不仅可以调节生活的 节奏,使人得到健康的休息,并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新一天的学习与劳作,而且 健康的家庭文化娱乐还可以潜移默化地给人以道德情操的熏陶,可以解除家庭 隔阂,振奋家庭精神,催人向上。在火塘边,针对围坐于火塘边的家庭成员, 曰. 刘德培讲述的故事中大量的是家庭故事,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教育他们如何处 理家庭关系,表达了民间朴素的社会伦理道德观。 有一次,我们就刘德培老人 在家里讲故事的作用这一问题采访了他的女婿邓宏远 ( 上门女婿,长期与刘德 培住在一起)和他孙子刘盛强。邓宏远告诉我们说: 我的 岳父 经常在家里讲故事, 我个 人认为 他在家 里讲故事至少 有着几个 方面的作用:第一点是消 磨时间, 我们山区白天下 地劳动, 晚上回来吃饭休 息, 这里冬天时间长, 那时没有电 影、 电 视, 我们围 在火炉边, 听他讲故事, 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时间就过去了。 第二点是受教育, 如我们听他讲杜老么 和张士发的故事, 在故事中也受到一些教育. 故事中 好人讨到好报, 坏人终 究受到惩罚的结局, 教育我们要行善.另外, 增强家庭的团结。当我们家里 有些小的矛盾时,他给我们讲关于家 合万事兴的 故事,对家里的团结友爱, 消除隔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人的童年和少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此间他所接触的家庭生活、社 会背景,以及文化教育对他人格和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对其后事业的追求都具 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家庭是人生最先接触的社会环境和受教育的场所,家庭对 子女具有教育责任,一个孩子的思想道德的好坏,品质优劣,学识深浅、性格 刚柔,无不与家庭的教育和为他所创造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刘德培的孙子刘盛强向我们回忆了在童年的往事中,刘德培所讲述的那些美好 的、善良的、诗意的、快乐的、奇妙的民间故事,对他品格形成的潜移默化的 影响,以及刘德培是如何用民间故事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兄弟俩的情形: 我们小时 候常常听爷爷给我们讲故事, 特别是爷爷讲的神话故事, 使 人听了 着迷, 常常为开天辟地的盘古和造人补天的女娟所感动, 爷爷还我们 讲一些历史故事, 使我们学到了 一些历史 知识,当 我们在家里调皮的时 候爷 爷很少直接批评我们, 总是通过讲一则故事来教育我们, 让我们听话作一个 硕士学位论文 ma s 毛 r s t i 正5 巧 好孩子, 作一个有出 息的孩子。 我记得爷爷为了 让我们好好读书, 他给我们 讲了一个 甘罗 十二为11 相的故事, 甘罗 五岁时就能够巧妙地躲过皇帝的 惩罚; 十岁时, 就写得非常 好的 诗; 机智 聪明, 人小才学高. 这个故事鼓励 我们好好读书。爷爷为教育我们要勤劳,不要好吃懒做, 给我们讲一些关于 好吃佬 遭人耻笑的故事, 从他的故事里我们学到了 如何做人, 作一个善良、 勤劳的人。 刘德培所讲述的故事中还大量涉及家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婆媳之间、 翁婿之间、亲家之间、兄弟之间、她嫂之间等家庭人物之间各种复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