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本文以湖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 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运用运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分析湖 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运动员的临场应激应付方式现状, 对湖北第十一届全运 会男子足球甲组运动员的临场应激应付方式进行初步研究, 借鉴其他体育项目的研究成 果,从理论上探索解决湖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运动员存在的问题方法,即适 合该队实际情况,试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足球训练、比赛中出现应激应付方式提 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和理论指导, 有利于帮助运动员以正确、 适宜的方式应付临场应激, 提高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足球训练、比赛中的水平。 关键词:临场应激;男子足球;现状;分析; ii abstract in this paper, hubei eleventh national games mens football group a players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using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s, 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use of sports psych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related to the theory, analysis hubei 10th session of the national games mens football group a players spot stress the status quo, to hubei eleventh national games mens football group a players ability to spot stress, preliminary studies from other sports research, theoretically to explore solutions to hubei eleventh national games mens football group a player problems in ways that fit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team, test for our young soccer players in football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stress appears to provide valuabl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to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could help athletes in the correct and appropriate responses to spot stress, improve chinas young football players in football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level. keywords:spot stress; mens soccer;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第一节 选题依据 1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 性运动会。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结束后一年举行(前三届的间隔时间 并不固定,较长间隔有十年之久;第七届间隔了六年之久) 。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定 于2009年10月16日在山东举行,第十一届全运会在10月16日10月28日在山东省举 行。目前,全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除武术外基本与奥运会相同,其原意是为国家的奥运 战略锻炼新人, 选拔人才。 各省市视全运会的成绩为其体育及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因而各省市的竞争十分激烈。 每年的体育经费投入逐渐加大。 按照全运会奖牌积分原则, 集体项目获得前3名的队,分别按2枚金牌、1枚金牌、0.5枚金牌进行统计。因为中国足 球的糟糕现状已经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他们督促体育总局拿出方案尽快改善。而总 局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拿青少年培养这一块开刀,因此,体育总局决定第十一届全运会 足球项目,男足在原有的1989年龄段比赛基础上,会再增加一项1993年龄段(青少年) 比赛。而女足在成年队的基础上,也将增加一项青少年比赛。男足的1989年龄段和女足 的成年队依旧是按集体项目金牌计算方案:金牌按2枚金牌记分;银牌按2枚银牌记分; 铜牌按2枚铜牌记分。但在两个新增加的青少年比赛中,金牌的计算方法则大大增加: 金牌按2枚金牌记分;银牌按2枚金牌记分;铜牌按0.5枚金牌记分。男女足青少年比赛各 增加了3.5枚金牌,两个新增项目累计7枚金牌,这种全运会增金力度史无前例,所以足 球项目成为多数省市地区重点发展对象。 足球作为湖北省传统项目,受到了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关注,也深受全省人民的 喜爱。2005年5月亚洲足球联合会与中国足球协会合作开展“亚洲展望”计划,作为中国 足球基础较好的地区,湖北省武汉市有幸成为全国两座试点改革城市之一。该计划是亚 足联最为重要的足球发展计划之一, 其主要的目的是寄望于全亚洲足球, 无论是在足球、 管理或者是运动科学方面的水平都能够有所提高, 其最终目标希是希望亚洲足球队在未 来能够为亚洲捧得世界杯。此计划在武汉的实施后,加快了武汉市以及湖北省足球快速 发展。 2009年是全运会年,湖北省派出男、女四支球员参加足球项目的比赛,本文研究对 象是湖北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运动员(既1989年龄段) 。在全运会男子足球史上,湖北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队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见表1-1) 。2002年,为做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工作,当时省 足管中心以省足协的名义与武汉市足协签订了人才流动协议, 有力推动了全省青少年足 球人才培养工作。以前分属于省、市足协的省足校、省体校、市足校、市体校四个青少 年培养基地,现在形成了整体竞争、共同发展的态势,四个基地的适龄球队经常在一起 比赛、切磋。2002年,省足管中心还出台了u-13(13岁以下)年龄段的选才标准,重点队 伍提前两届(8年)组队。在此基础上,十运会男足队和十一运男足甲组队两支队伍开始先 后筹建。十运男足决赛阶段比赛,湖北队赢得了第四名的成绩,平了湖北足球在全运会 的最佳战绩。这也给十一运男足甲组队极大的压力。从2002年组队到现在7年时间里, 该队参加了众多比赛,与全国同年龄组别的队伍都有交战过,而且成绩较好,处于全国 中上游水平。 (见表1-245)但是在全运会决赛阶段比赛中,湖北十一运男足甲组队只取 得第九名的成绩,与之前制定的获得奖牌的目标相差甚远。该队在组建开始,得到省市 各界机构、领导、人士的支持和帮组,并以武汉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为班底,成立科研 技术小组进行情报收集、分析,这种条件是全国其他全运会队伍所无法比拟的。为什么 只是得这样的成绩了, 全体湖北各界人士从人员、 训练、 技战术方面都做了分析和思考, 查找该队所出现的问题的根源所在。 当今体育运动飞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情报的广泛的运用,大量高水平运动 员的个人能力和技战术水平方面差异正在表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 运动员要想有好的竞 技表现,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只有不断提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增大的训练强度、频繁 的比赛及激烈的竞争,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的核心。运动员长期 训练,只有通过竞技比赛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并获得相应回报。因此,运动员从事运动 训练的主要内驱力就是为为了取得优异成绩。但是,比赛中的成功都是由诸多因素和条 件决定的,任何一个方面或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运动成绩。因此,探究影响运动员 比赛发挥的主要因素成为体育领域众多学科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长期的多学科研究 表明,影响运动员比赛发挥的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即心理问题。当运动员 参加比赛时,身体素质已经定型,技术动作也已自动化,战术思维也已程序化,唯有心 理因素最不稳定,变数最大。 足球是一项技能主导同场对抗类的集体运动项目,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很多, 除了高超的技战术水平、 强健的运动身体素质以外, 还必须具有稳定且良好的心理素质。 可以说, 运动员在技战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 稳定的心理状态就成为获胜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节 选题依据 3 然而,对于高强度、长时间的激烈足球比赛来说,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所面临的各种 应激事件人际关系、 比赛压力、 运动损伤及观众的干扰等等,都会给他们带来一 定的影响,因此,他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地处理所面临的问题,排除干扰, 以避免心理平衡遭受破坏;否则,便会导致抑郁、焦虑和愤怒等负性情绪的出现,进而 影响其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近年来,各国运动心理学家对运动员比赛发挥的研究主要 集中于临场应激问题。湖北十一运男足甲组队在全国同年龄组中属于中上游水平,但是 在全运会决赛阶段中面对曾经多次战胜的对手反而输球了。因此,就该问题,本人与湖 北十一运男足甲组队教练组、导师达成共识,从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方式方面研究该队 在比赛中、训练中面对不同应激源时,运动员为消除应激或降低心理压力,都会采用哪 些态度或行为方式来进行处理。 本文将运用中国有关临场应激应付方面的运动心理学专家邢建辉老师的关于 运动 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量表 21, 来了解湖北十一运男足甲组队临场应激应付方式的现状, 结合球队队员之间的位置和主力与替补队员的对比来得出相关临场应激应付方式的是 否有显著差异性。通过走访调查该队教练员以及相关足球专家列出重要的个体影响因 素,对球队临场应激应付方式提出建议,为今后的球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得出结 论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并根据邢建辉老师制定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 量表中的评分标准提出培养临场应激的方法和探究临场应激的有效培养模式,提出一 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表表 1-1 历届全运会男子足球赛前八名一览表历届全运会男子足球赛前八名一览表 届次届次 年份年份 冠军冠军 亚军亚军 季军季军 第四名第四名 第五名第五名 第六名第六名 第七名第七名 第八名第八名 1 1959 解放军 河北 北京 辽宁 广东 陕西 上海 吉林 2 1965 河北 上海 解放军 吉林 辽宁 广西 北京 广东 3 1975 辽宁/广东 解放军 北京 河北 湖北 天津 湖南 4 1979 山东 北京 广东 河北 上海 解放军 辽宁 山西 5 1983 上海 广东 天津 解放军 四川 辽宁 北京 广西 6 1987 广东 辽宁 解放军 湖北 山东 北京 河南 陕西 7 1993 辽宁 北京 广东 山东 吉林 上海 四川 解放军 8 1997 山东 广东 上海 天津 北京 解放军 辽宁 四川 9 2001 辽宁 上海 山东 广东 北京 解放军 云南 天津 10 2005 山东 上海 辽宁 湖北 天津 河北 江苏 四川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表表 1-2 湖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队组队以来的历史成绩湖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队组队以来的历史成绩 时间时间 参加比赛类型参加比赛类型 参加比赛场次参加比赛场次 战绩情况战绩情况 最终名次最终名次 2003 年 全国足球后备力量中南区 比赛 6 6 胜 第一名 2004 年 u15 全国足球联赛 7 3 胜 1 平 3 负 第四名 2005 年 u15 全国足球联赛 7 3 胜 1 平 3 负 第五名 2005 年 u15 全国优胜者杯 5 4 胜 1 负 第三名 2006 年 u17 全国足球联赛 14 6 胜 4 平 4 负 第四名 2007 年 全国职业足球预备队联赛 8 3 胜 2 平 3 负 第三名 2008 年 u19 全国足球联赛 14 5 胜 5 平 4 负 第六名 2008 年 全国职业足球预备队 8 5 胜 2 平 1 负 第一名 2009 年 全运会预选赛 4 3 胜 1 平 第一名 2009 年 全运会决赛 5 3 胜 1 平 1 负 第九名 第一节 选题依据 5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分析湖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运动员的临场应激的现状;对不同位 置队员的临场应激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对主力运动员与替补运动员的临场应激情况进 行分析对比;研究分析湖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甲组足球队在全运会决赛阶段比赛成 绩与运动员的临场应激是否有关。 1.2.2 研究意义 足球比赛不可预知性点燃世人对它的关注、猜想和期盼谜底的揭晓,但是造就足球 比赛不可预知性的原因有很多, 足球运动员需要在7000多平方米的绿茵场上进行激烈的 争夺,几万甚至十几万的现场球迷关注着场上两方的22名球员,同时会给予球员摇旗呐 喊、掌声,也有嘘声、辱骂声时会对运动员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影响。在面对现场观 众的压力情境时, 运动员所采取的应付措施或应付方式会直接影响他们在比赛中技战术 水平的发挥。因此,运动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及时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以排 除干扰,避免心理平衡遭受破坏;否则,便会导致抑郁、焦虑和愤怒等负性情绪的出现, 最终会影响比赛结果。运动员属于应激性群体,他们在日常生活,训练尤其是在比赛时 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对面什么样的应激情境,运动员做出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都 会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足球是在中国体育界最早进行职业化改革的项目,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 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甚至有下滑的趋势。当前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体育工作者们都认为青 少年足球培养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从而制约了我国足球的竞技水平。青少年是祖国未来 的栋梁,而青少年足球是中国足球的希望。足坛发展格局的变化充分说明,谁重视了青 少年工作,谁就重视了未来,谁拥有了后备人才,谁就拥有足球的未来,谁就能在国际 足坛占有一席之地,并跻身世界足球强国之林。随着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青少年足球 的培养从无到有,在到现在的青少年足球人口下滑,我国的青少年足球发展已经到了严 重萎缩的阶段,如何让在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的提高是我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重要问 题。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基础条件不断优化,我国体育设施不断更新,同时对外交流越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6 来越频繁, 教练员水平不断提高, 运动员训练场地和训练方法逐渐与世界足球强国同步, 但是我国青少年足球水平不断下降。本文对此进行研究,旨在较为全面了解此群体考前 的心理应激水平, 笔者从心理学方面研究湖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运动员的临场应激的心 理水平,为他们平时的心理训练、比赛中出心理问题的调整提供参考。同时运用心理学 临场应激研究为我国青少年足球水平的提高,提供崭新思路。 1.3 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 1.3.1 理论背景 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全球一体化发展,各种体育科技、信息情报、技战术以及训 练方法等资源的共享和透明化,想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越来越难,因此,广大的教练 员、运动员及科研人员把眼光放到竞技体育的心理方面进行突破,而在体育竞技中,真 正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往往是临场应激。 应激研究是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一个 热点,应激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均有了极大进展,逐渐发展成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 域。尽管在我国不少项目应激的研究,但真正涉及足球运动员临场应激研究较少,而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员临场应激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有新的发展,所以,在21世纪初 的今天,有必要对我国足球运动的应激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推动我国足球的发展。 应激(stress)是加拿大科学家塞勒(h.selye)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提出,他将其定义 为“机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14随后,社会学、医学等不同学科 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应激的概念进行了归纳和描述。医学大百科全书所下的定义是: “应激状态是指扰乱人体自然平衡的任何影响,包括物理性损伤,生物性侵害或精神上 的创伤及情绪上的干扰等”。martens认为:“应激状态是在整个生活情境中,对具有威胁 的或不愉快的事件的情绪反应或唤醒反应”。15 在环境发生突然变化或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人们需要迅速决 策以适应险境、抗击困难,这就进入了应激状态。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临场的适应性、 场上意外或突发事件、外界的期盼、以及个人主、客观因素等都会给运动员心理上造成 一定程度的应激,所以说应激是运动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因此,它也倍受运动心理 学家的关注。对足球运动员来说,随着足球运动的快速发展,运动员的身高、体能等各 方面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技战术不断创新,比赛节奏越来越快,比赛过程中拼抢越来 第一节 选题依据 7 越激烈,比赛胜负的争夺更具悬念,在这种情境下,足球运动员就更容易遭受应激。这 些应激的出现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负作用,如动作迟钝、自信心降低、肌肉僵 硬、技术变形等,严重的还会导致运动损伤,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运动成绩。在高水 平运动竞赛中,由于应激的负作用而导致运动员身体受损、人际关系紧张、运动技能发 挥不正常,而影响运动成绩的实例枚不胜举。如1994年男子足球“世界杯”比赛中,意大 利球员巴乔作为该队的核心球员担负着整个意大利队的希望, 巴乔几乎像传奇中的英雄 一样,将意大利队带进了决赛,在决赛比赛中与巴西战平后,进行的点球大战中,他主 罚的点球却鬼使神差般的高出了横梁。 这都是因为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关键场次 发挥失常,进而功亏一箫。因此,运动员能否有效应地对应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比赛 的胜负。有专家研究指出,运动员对激烈比赛应激的适应性和临场处理,已成为获取胜 利的重要因素,高水平的运动竞技之战,归根到底就是运动员面对运动情境的应激应对 之战。对运动员来说,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运动竞赛心理素质,以降低比赛应激带来的刺 激,适应竞技体育的现状。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应激应对能力,使之在应激情境下能够采 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以减轻应激带来的负反应,维护运动员的身心健康,确保运动竞技 的胜利,已成为竞技运动需要面临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应激在运动中的表现也同时出现在训练过程中。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同样也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应激。如队员间教练的训斥、人际关系处理、生活中琐事等等,这些事件 都有可能产生应激。面对应激时,如果使用了不恰当的应对方式,不仅不会降低应激所 造成的消极影响,而且还会带来更严重的情绪和行为后果,例如紧张、自信心降低、心 理衰竭、运动损伤等,从而影响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和运动战术、技术的学习。因此, 如何有效应对训练中的应激,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在运动心理学领域,lazarus和folkman认为,当个人将某一情境评价为负担性的, 或超出他或她的资源所能应对的,并且会危及到他或她的健康幸福时,个人就会体验到 应激的存在。4martens提出:“应激的出现是个体所感知到的环境要求和个体对自我能 力的认识间处于不平衡所致。”15他将应激看作是与状态焦虑相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 以客观要求方式被用来解释知觉的威胁及状态焦虑反应。 其他运动心理学家关于应激的 具体定义虽略有不同,但有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应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物过程,也 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 16形成应激必须有三个因素:应激源、个体对应激 源的认知和情绪反应。 应激源是外环境或机体内环境向有机体提出的适应或需要应对的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8 要求,并可能导致应激反应的紧张性刺激物。对运动员来说,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应激源 比比皆是,如学习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教练或队员的批评,即将到来的比赛等等。但是, 被运动员忽略的应激源是不会形成应激的。 只有当运动员察觉到了应激源并且对其进行 了应激性评价,才能形成应激。由于个体的经历不同,在大脑中贮存的关于类似情境的 经验及处理方式不同会影响其对于目前情景的评价,产生不同的情形。应激的产生是建 立在个体对刺激的认知评价上, 如果将刺激看成具有威胁性或危险性的, 即会产生应激。 因此,面对同样的刺激,有人看作是一种威胁,有人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还有人则将 其看作与己无关。 良好的临场应激应对方式使个体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避免出现过度的负面情绪; 而有些应对策略会加大应激的负面影响,甚至它们本身也是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的应对仅仅是一个过程,一种努力,应对并不意味着一定能降低个体的紧张感。也 就是说,应对有可能有效的(产生适应性结果),也有可能无效(产生非适应性结果)。有 效的应对可以使个体在应激情境下获得平静、合适的唤醒水平和注意集中程度,而无效 的应对则有可能导致无效的认知过程、 能量降低、 运动表现下降, 以及其它衰退性结果。 国内对于运动员的应对策略研究中基本上持有一致的观点,认为面临应激情境时, 采取积极主动应对方式的运动员自信心较高; 而倾向于消极被动应对方式的运动员自信 心较低。然而,国外有研究认为,当遇到突发、短暂而强大的压力和威胁时,回避 (消 极)应对方式是比较有效的; 而当面对长期的压力时, 积极的应对方式则更有效。 madden 等发现, 采用不断提高努力、 指向问题解决策略的篮球运动员会产生更高的认知紧张8; krohne和 hindel的研究表明,成功的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多使用回避的应对策略, 体验到低认知焦虑。这说明当个体认知和行为努力暂时无法改变应激情境时,逃避行为 对降低应激有着积极的短期效用。9 1.3.2 研究现状 1.3.2.1 运动员应激量表的选择 近年来,应激研究是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国际上对于干扰和阻碍运动 员最佳运动表现的应激因素及其消除方式的定性调查研究颇为多见, 这一现象说明运动 员、 教练员及运动心理研究者对比赛和训练起干扰和阻碍作用的心理因素的重要性的认 识越加重视。目前,评价人群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心理问卷有许多,但是专门评定运动员 第一节 选题依据 9 心理应激的工具却不多见。 为了探讨运动员的应激源,谭先明(2000)编制了运动员应激量表18,该量表包 含6个因子,即人际关系、运动受伤、比赛失利、环境因素、日常生活遭遇和内外压力, 用于测量年龄在15周岁以上的专业运动员和大学生运动员。 该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用于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帮助研究者进行理论探索,另一方面可以用于实践领域,帮助 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在训练和比赛中根据测验结果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调整。 但 是由于不同群体的所处的环境及所经历的生活事件不同, 针对所有项目运动员的量表不 可能涵盖所有人群的生活状况。 张忠秋(1997)以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出比赛心理应激状态 的要素:生理特征、认知特征、行为特征。并在基础上编制出运动员比赛临场心理应 激状态评价表 。 19该量表共设24个问题,分别归属比赛心理应激状态的生理特征要素、 认知特征要素和行为特征要素。 行为特征指标的异常表现实质上也是运动员认知焦虑的 反应。该量表的行为特征指标和认知性指标共同反映运动员的认知焦虑状态,使该量表 的测量原理更为合理,也更接近测量反映实际,但该量表只是针对比赛中临场应激状态 方面的调查,并未把训练时应激状态的情况进行调查。 钟伯光等(2004)对中国运动员应激应对量表20进行了编制及检验。该量表的研 究者假设在中国运动员当中除了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回避应对 之外,还存在着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应对。这种应对方式被称为“超越应对”,它是 一套建立在儒家哲学所倡导的自我磨炼与道家哲学所倡导的自我超越基础之上的特有 认知或行为模式。 邢建辉(2002)对澳大利亚学家mark.anshel编制的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量表 进行了检验, 认为“中国运动员的临场应激评价具有评价为挑战、 威胁和伤害三种倾向”。 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量表由姒刚彦博士翻译成中文,并由运动心理学专业李安 民老师将中文译回英文, 另一位运动心理学专业黄志剑老师将原可简易测量中国运动员 的临场应激评价方式英文量表与译回的英文量表进行核对。结果发现,除个别单词外, 没有多大出入,说明中英文量表的一致性很高。该量表是5分制记分量表。包括8种应激 源(或应激情境),每种应激源后有16种应激反应方式。要求运动员回忆他们在比赛时遇 到表中所列的临场应激情境时的应付方式。 现行量表种类繁多,本文所选择的量表是邢建辉(2002)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0 量表 ,以此反映湖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运动员的临场应激有其代表性。该 量表的8种应激源和12种反应方式是mark.anshel 在对考查有关文献的基础上, 通过对美 国和澳大利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访谈的基础上确定的。通过对5名中国裁判员和10名中 国运动员的访谈,他们普遍认为这8种应激源是他们经常经历的临场应激,具有代表性。 1.3.2.2 现状 1.3.2.2.1 应激源的研究 自从上世纪30年代塞勒(h.selye)提出心理应激源后,应激源的研究就引起广泛的关 注。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运动员心理应激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对于应激源感知的群体 差异性、对于应激源的评定研究上。由于竞技体育飞速发展,不断提高的技战术水平、 日益增大的训练强度、比赛的频繁性及竞争的激烈性都可能导致运动员处于应激状态。 kowalski和crocker(2001)认为青年运动员的应激源有: 教练、受伤或父母的谴责和 对手或队友的摩擦、身体或心理上的缺点。22hovanitz(1986)等人认为女足运动员主要 应激源来自以下几方面: 比赛任务、教练、竞赛和注意力分散。23谭先明(2002)认为, 比赛失利、人际关系、及内外压力是运动员主要的应激源,且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表现 得更为明显。 18刘惜荣等(2002)对排球运动员应激源的研究结果也正好支持了这一结论。 24 导致运动员产生心理生理反应的应激因素有许多, 而国内外学者认为比较常见的是 来自于日常生活、训练和比赛中的人际关系、运动受伤和比赛结果所带来的压力等。这 些是致使运动员处于应激状态的主要应激源。但是还不够全面。 邢建辉(2002)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量表中,罗列出了8 种应激源分别是: 当出现了一个心理或身体失误时;当教练申诉(或训诉)我,或对我厌烦时;当 我被裁判、仲裁处罚时;当恶劣天气(下雨、炎热或寒冷)妨碍我的发挥时;当人 群非常嘈杂时(起哄、扰乱等) ;当我的对手使用欺骗手段(或诡计)时;在我的 对手表现得非常成功之后;在经历疼痛或者操作之后。这8种应激源是反映中国运动 员的临场应激有其代表性。 1.3.2.2.2 关于运动员应激评价的研究 lazarus认为,运动员对某一应激源的应激性评价有三种形式:损害、威胁和挑战; 伤害和威胁评价有损于运动表现,而挑战评价则有利于运动表现。4伤害是指身体、心 第一节 选题依据 11 理的伤害或损失已经发生,对运动员来讲,正在承受的伤病、教练的指责等都是属于损 害; 威胁则反映了个体对于即将到来的行为结果的焦虑, 它是对潜在的损害的一种担心, 运动员在赛前对比赛结果的忧虑便是一种典型的威胁评价; 挑战评价反映了个体有可能 从克服困难中受益或得到个人成长机会的看法,与损害和威胁评价相比,挑战评价引起 的应激强度最小。同时需要汪意的是,挑战这一应激性评价是比较特殊的。lazarus觉得 损害和威胁评价有损于运动表现,而挑战评价则有利于运动表现,因为这种评价可以增 强运动员的控制感,同时有助于让运动员专注于当前的任务,保持自信和适当的唤醒水 平。个体知觉到应激源并对其进行了应激性评价以后,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 张忠秋的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临场心理应激状态的评价方法探讨19中,以msc (mental stress coefficient)代表运动员比赛临场心理应激状态评价的总系数。以pc (physiology coefficient)代表临场心理应激的生理特征评价分系数,以cc(cognition coefficient)代表临场心理应激的认知特征评价分系数,以bc(behavior coefficient)代 表临场心理应激的行为特征评价分系数。每个分系数以相应8个问题回答的加权得分的 平均值获得。总系数(msc)值为3项分系数加权后的平均值。将运动员的总评价系数 msc代入比赛临场心理应激状态系数连续体中, 即可具体判定运动员的总体比赛心理应 激的基本状态。该评价方法较为复杂,不利于操作。 在当今运动竞赛激烈的背景下,应激评价对运动员表现研究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作 用十分突出。它不仅促进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避免运动员出现心理衰竭,消除比赛 心理障碍,运动员经常会承受过重过多的比赛压力。但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临场应 激评价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几乎没有。如何进行有效的临场应激评价,是为运动员、教 练员提供心理咨询的有效依据。如果运动员能很好地驾驭应激的应对方式,不仅可以控 制比赛中随时可能出现的运动狂热和激奋状态下的冲动行为, 而且还能有效地保护运动 员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积极的健康行为发展以及运动效能的提高。 1.3.2.2.3 关于运动员对应激应对方式的研究 国内学者谭先明(1997)关于优秀运动员应对方式和个性关系的研究,利用中文版的 cope量表对36名奥运冠军和45名体育学院的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在应对方式的诸因子中 运动员比学生在问题解决、忍耐和求助等因子的值要高,个性方面外倾性明显,情绪稳 定,掩饰性高,并且个性诸因子和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18谢红光和李薇 (1999)对多个运动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运动员在应对方式的选择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2 上存在年龄、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男运动员更多地选择“解决问题”等积极的应 对方式,女运动员倾向于选择“幻想”、“合理化”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性别间应付策略 分化明显。这个研究如能结合特定的运动情境或应激刺激,则其研究的效度和实用价值 会更高。25 在蹦床运动员应激应对策略研究26文章中,李军,李艳翎,欧岳山采用心理测 量法对蹦床运动员的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蹦床运动员比体院学生更少地采 用“求助宗教”和“逃避”; 女子蹦床运动员“忍受”和“求助宗教” 的得分明显高于男子蹦床 运动员;健将级、一级比二级蹦床运动员更少地采用“求助宗教”;性格外向或情绪稳定 的蹦床运动员倾向于积极的应对方式, 而性格内向或情绪不稳定的蹦床运动员倾向与采 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同的应对方式对运动竞赛状态焦虑有不同的影响。 虽然国内外很多专家对于运动员临场应激以及应付方式的研究较多, 涉及的项目较 广,研究方法琳琅满目,但足球运动员的临场应激方面研究较少,而且关于足球方面的 研究较为单一。因此,本文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临场应激方面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的队员 和助理替补之间有何差异性,从而给运动员、教练员一定的参考,使得我国青少年足球 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合理处理各种应激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提高运动成绩。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参加全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的20名湖北运动员。本应参加人数有28人, 但因为有8名队员转会去其他俱乐部,所以没有收集到他们的资料。通过对问卷调查发 现,该队球员的训练年限都在10年左右,有个别队员的训练年限较长。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了有关运动心理学、足球运动等方面的专著、教科书和学术论文,临场应 激研究现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论文调研、撰写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湖北教练组以及长期工作在足球运动第一线的多位足球专家和运动心理学 家的调查和访问, 广泛征求了他们对本研究现实意义、 可行性及结果分析的意见和建议。 2.2.3 数理统计法 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以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量表就场上位置、主力与替补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此来分析运动员在面对各种应激源时所采用的何种方式进行处 理。数理统计工作,都是用spss11.5软件完成的。本文设定的相伴概率为:0.1,进行分 析。因为试验样本含量较少,及心理学的不可控性和心理测试中出现的误差,所以选择 相伴概率为:0.1的方式进行分析。 2.2.4 心理测量法 用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量表对全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的20名湖 北运动员进行笔纸方式的心理测量。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4 2.2.5 逻辑分析和归纳演绎法 结合有关运动心理学和足球专项理论知识,对数理统计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讨 论。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1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分析湖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运动员的临场应 激的现状 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量表中,有12道题目,包含3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 的最高分数是160分,最低分数为32分。将2、5、7、10四个题目得分相加,得出挑战分 量表的得分;将1、3、8、12四个题目得分相加,得出威胁分量表的得分;将4、6、9、 11四个题目得分相加,得出伤害分量表的得分。lazarus认为损害和威胁评价有损于运动 表现,而挑战评价则有利于运动表现,因为这种评价可以增强运动员的控制感,同时有 助于让运动员专注于当前的任务,保持自信和适当的唤醒水平。伤害是指身体、心理的 伤害或损失已经发生,对运动员来讲,正在承受的伤病、教练的指责等都是属于损害; 威胁则反映了个体对于即将到来的行为结果的焦虑,它是对潜在的损害的一种担心,运 动员在赛前对比赛结果的忧虑便是一种典型的威胁评价; 挑战评价反映了个体有可能从 克服困难中受益或得到个人成长机会的看法。 计算出该队队员在每一种运动中应激情景下的三个分量表的得分,结果如下: 表表 3-1 湖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湖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运动员的临场应激的现状足球甲组运动员的临场应激的现状分数一览分数一览 场上位置场上位置 人员人员 挑战挑战 威胁威胁 伤害伤害 前锋 1 95 92 86 前锋 2 146 38 52 前锋 3 113 110 101 平均数平均数 3 人人 118 80 79.67 前卫 1 77 36 52 前卫 2 82 83 75 前卫 3 99 34 37 前卫 4 115 54 66 前卫 5 114 76 63 前卫 6 141 41 42 平均数平均数 6 人人 104.67 54 55.83 后卫 1 113 86 94 后卫 2 149 41 49 后卫 3 102 64 62 后卫 4 58 66 69 后卫 5 98 87 95 后卫 6 86 60 63 后卫 7 156 42 48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6 后卫 8 127 50 63 平均数平均数 8 人人 111.13 62 67.88 守门员 1 132 38 42 守门员 2 147 53 43 守门员 3 78 58 39 平均数平均数 3 人人 119 49.67 41.33 总平均数总平均数 20 人人 111.4 60.45 62.05 表表3-2 运动员挑战得分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6 7 6 8 18 1 17 9 15 3 13 11 10 20 4 12 2 5 14 19 队员 得分 平均数 表表3-3 运动员威胁得分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9 7 2 4 12 14 19 20 5 10 6 18 15 16 11 8 13 17 1 3 队员 得分 平均数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17 表表3-4 运动员伤害得分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9 6 4 12 5 19 14 2 7 15 11 18 20 10 16 8 1 13 17 3 队员 得分 平均数 从表3-1的各队员在应激情景下的3个分量表的得分分值的总平均数我们可以看出, 在挑战分值的总平均数中,该队有9人低于这个分值,最高分值为149,最低分值为58, 有近一半运动员得分低于全队平均分,该队11运动员在对面各种应激情境时选择挑战应 付方式,表明他们遇到困难时会积极面对,用于挑战,经本人长期跟踪调查时发现,这 11名队员都是比较开朗,善于交流,而另外9名队员则都是平时沉默寡言的比较内向的 性格;在威胁分值的总平均数中,该队有9名队员高于这个分值,最低分值为34,最高 分值却达到110,该队近半数运动员在对面各种应激情境时选择威胁应付方式,他们在 面对问题时比较忧虑的、缺乏自信;在伤害分值的总平均数中,该队有9名队员高于这 个分值,最低分值为39,最高分值达到了101,该队近半数运动员在对面各种应激情境 时选择伤害应付方式,他们曾经都遭遇过伤病、教练的训斥和队友的不信任而导致的结 果,同时面对这些问题没有正确处理。 根据表中数值所看出各个位置上队员的总情况,守门员的挑战平均分最高,该队守 门员的培养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3名守门员都曾收到众多足球的邀请;分值最高的 三名队员中有两名是现国奥队队员,另一个则是守门员,他们三人都是性格开朗、胆大 的队员;最低的三名队员都是平时沉默寡言的比较内向的性格;在威胁平均分值中,前 锋队员最高,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比赛中,该队前锋进球数只占本队总进球 数的30%,这说明了前锋运动员在训练、比赛等方面受到的压力较大,导致第十一届全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8 运会男子足球甲组比赛中进球数偏低,威胁分值最高的三名队员都是比较忧虑的、缺乏 自信;在伤害平均分值上,前锋队员最高,也说明了前锋运动员经常受到伤病的困扰和 场外因素的影响,分值最高的三名队员是一名中场队员和两名后卫,他们都是刚刚经历 了伤病后填写的问卷表,所以对应激情境产生了畏惧心理。 但是该队运动员的测量得分发现,个体差异很大,且在伤害和威胁得分中,近半数 队员均超过全队平均分, 表明该队较多运动员在面对各种临场应激情景时所选择应对方 式偏向伤害和威胁,从而可能导致关键比赛时心理出现问题,因此,该队在第十一届全 运会男子足球甲组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与该队本身在全国同年龄段水平相差甚远的原因 可能跟运动员本身应激应付评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3.2 对不同位置队员临场应激进行分析对比 表3-5为单因素方差多重比较输出结果表,从该表中所反映的数值我们发现,在挑 战分值上:前锋队员与中场队员、后卫队员及守门员进行比较,其相伴概率为1.000; 0.920;0.986,大于0.1,即认为前锋队员与中场队员、后卫队员及守门员间的挑战方面 数据无显著性差异;中场队员与前锋队员、后卫队员及守门员进行比较,其相伴概率为 1.000;0.903;0.979,大于0.1,即认为中场队员与前锋队员、后卫队员及守门员间的挑 战方面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后卫队员与前锋队员、中场队员及守门员进行比较,其相伴 概率为0.920;0.903;0.977,大于0.1,即认为后卫队员与中场队员、前锋队员及守门员 间的挑战分值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守门员同上。 在威胁分值上:前锋队员与中场队员、后卫队员及守门员进行比较,其相伴概率为 0.345;0.354;0.617,大于0.1,即认为前锋队员与中场队员、后卫队员及守门员间的威 胁分值数据无显著性差异;中场队员与前锋队员、后卫队员及守门员进行比较,其相伴 概率为0.345;0.992;0.833,大于0.1,即认为中场队员与前锋队员、后卫队员及守门员 间的威胁分值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后卫队员与前锋队员、中场队员及守门员进行比较, 其相伴概率为0.354;0.992;0.901,大于0.1,即认为后卫队员与中场队员、前锋队员及 守门员间的威胁分值数据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守门员同上。 在伤害分值上:前锋队员与中场队员、后卫队员及守门员进行比较,其相伴概率为 0.060;0.234;0.737,其中前锋队员与中场队员的比较分析结果是0.060,小于0.1,伤害 分值数据有显著性差异,即在面对应激情境时,前锋队员比前卫队员感觉所受到的压力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19 更大;中场队员与前锋队员、后卫队员及守门员进行比较,其相伴概率为0.060;0.630; 0.137,其中中场队员与前锋队员的比较分析结果是0.060,小于0.1,伤害分值数据有显 著性差异,前锋队员比前卫队员感觉所受到的压力更大,而中场队员与后卫队员及守门 员间的伤害分值数据无显著性差异; 后卫队员与前锋队员、 中场队员及守门员进行比较, 其相伴概率为0.234;0.630;0.568,大于0.1,即认为后卫队员与中场队员、前锋队员及 守门员间的伤害分值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守门员同上。 该队是从2002年开始组建,当时队员的年龄都在13岁左右,处于青少年时期,在青 少年时期的足球训练中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身体、生理等都未定型,所以运动员在足 球场上的位置也不十分固定,每个队员都尝试打过场上多个位置,因此,可能导致该队 各个位置上的运动员在临场应激应付方式上选择比较相同。 由于足球项目的特殊性决定,各个位置的运动员在对面相同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 手段应该是有所区别,但是该队队员在面对临场应激情景时,表现没有太大变化,即使 各个位置都有突出的队员,但是整个队伍其他队员表现不够优秀,可能会因为球队关键 时刻某一环节出现心理问题, 而导致比赛失利。 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组比赛中, 对阵辽宁队和河北队比赛时,都是在对手明显不如本方时,被对手攻击该队某一环节, 使该环节的几名队员出现漏洞,导致比赛成绩不理想,同时发现这几名队员都是挑战得 分较低,威胁和伤害得分较高,并在平时训练中经常出现类似问题。 表表3-5 不同位置队员不同位置队员临场应激临场应激对比结果对比结果 multiple comparisons dependent variable: 挑战 tukey hsd 99% confidence interval (i) 位 置 (j) 位 置 mean difference (i-j) std. error sig. lower bound upper bound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考试高能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国际企业管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医学心理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医学心理学-外国文学作品选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高频话题05 中华文化(同步写作)(解析版)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公共关系学-西方政治制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儿科护理学(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测试卷一套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测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加油站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台账
- 译林版小学英语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2024年卷烟封装设备操作工职业鉴定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变迁史说课材料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 《第3课 数据的价值》参考课件1
- 2024年四川省大竹县级机关和事业单位考调人员7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湖南省建筑工程定额
- 《外科护理》课程标准
- 党风监督员培训课件
- (2024年)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