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方法.doc_第1页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方法.doc_第2页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方法.doc_第3页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方法.doc_第4页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方法2015-3-17 上午10:00-11:00主讲老师:Amy整理:戴美玲今天是本群系列讲座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第二场讲座: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方法主讲人:Amy老师,6岁孩子米米的妈妈大家好,我是青豆书坊的Amy,很开心又一次和大家在这里见面,至今还对大家上一次的热情参与记忆犹新,今天继续充满期待的准备享受大家的热情为了保证课程的完整性,便于大家理解,在讲座之后会单独安排答疑的时间,如果大家在讲座之中有任何问题可以先记下来,讲座之后统一发过来。我会和几个讲师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统一答复大家。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源自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及课程中的内容我们上次一起聊了“为什么要接纳孩子的感受”一起回顾一下。通过游戏,我们总结出关于感受的四点内容:1.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特的感受2.感受没有对错,都应该被接纳3.行为背后隐藏着感受与需求4.否定感受会令人感到孤独和困惑另外,我们从脑科学的角度阐述了为什么要先面对感受,再解决问题。“接纳”这个词也是时下流行的育儿观点,知道了接纳感受很重要,但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呢?今天的内容是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方法分别是:1.全神贯注地倾听。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3.说出他们的感受。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嗯,也有很多妈妈反馈看过书,但有些方法还是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也是探讨与看书,平面与立体的不同之处。我们先来介绍第一个方法: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来看一组漫画。每组漫画都有正、反两个例子,大家来仔细体会一下其中的区别。心不在焉、表面敷衍,孩子会很失望,从而不再与我们交心。真诚、专注、尊重的倾听孩子,孩子就比较容易向我们倾诉他们的问题。第二幅漫画中的爸爸是没有台词的每次线下讲座时,表演的爸爸本来很有表演的冲动,却楞是没有台词。然而有些时候,我们的确不必说什么,有时孩子所需要的只是深表同情的沉默。有人问:这个爸爸怎么什么都不说啊,是的,爸爸是没有“台词”的,我们每幅图都是关于每个技巧的分解动作,大家通过这幅图了解倾听的基本要求,后续有更进一步的方法。倾听时需注意:平视孩子的眼睛&不管孩子说的有多慢、多不准确,都不要打断孩子说的话。倾听这个环节很简单,但又很重要,做到真正的积极倾听并不容易,孩子如果说得很慢,或很不准确,或很不靠谱儿时,我们就很容易去打断他们,说出我们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向我们诉说他们的想法,我们也同样失去了孩子倾听我们的机会,所以,当我们的孩子经常容易打断我们说话的时候,想想这个行为背后的需求,也可能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话说不完就被打断,急于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第二个方法:简单回应。来看第二组漫画:先看看这两幅漫画有什么不同。嗯,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第一幅漫画中,孩子来向妈妈倾诉铅笔丢了的事,当时孩子是因为什么事情产生的负面情绪?第一幅中,孩子来找妈妈诉说,是要诉说什么事情?嗯,因为丢铅笔的事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后来呢?和妈妈说完后,孩子的负面情绪主要是因为什么?因为妈妈的批评,不被接纳。所以这位妈妈是很成功的把孩子的负面情绪转移到自己身上来,和孩子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局面。大家都说出好多这两幅漫画的区别,特别是第一幅中,孩子现在要解决的可不仅仅是怎样弥补,把铅笔找回来,或者下次怎么避免再丢的问题本身,而是怎么对付妈妈!所以,可以避免提问、责怪和建议,因为那些方式对于孩子是一种干扰。第二幅漫画中,孩子感受被尊重和理解,愿意进一步沟通,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后才会转而习惯确信地去接纳自己的感受。简单的回应其实非常管用。这样的词语伴以关心的态度会引导孩子去分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有可能进一步找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有人可能会问:光说“嗯、哦、这样啊”会不会有点傻啊,当孩子很兴奋或者很情绪化的过来找人们时,我们也要这样说吗?除了“哦、嗯、啊”这样简单回应的语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的简单词语,只要态度真正是感同身受的。比如: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谢谢你把感受告诉我”这也是一种正强化,对于不习惯表达感受的孩子,多些这样鼓励的话。没关系,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在之后的系列讲座中会涉及到如何给孩子提建议的内容。在香香妈提到的这个问题中,孩子问妈妈怎么办,说明他真的很想寻求妈妈的帮助,我们并不是绝对的说不给孩子提建议,而是不主动给孩子提建议。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到孩子,比如和孩子头脑风暴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之后的讲座中会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们继续,来看第三组漫画:说出孩子的感受。第一幅漫画和第二幅有什么区别呢?第一幅中爸爸告诉孩子“别难过了”、“我再给你买一只”,孩子更多听到的是“别”,“再”这样的词,孩子并没有感受到爸爸理解自己,甚至会觉得爸爸认为这件事情并不值得自己难过。第二幅中,爸爸仅仅是不断地说出孩子想要表达的语言和感受,孩子就会感到爸爸是感同身受自己的难过的,会觉得这个事实更容易接受。我们习惯脱口而出:别难过了,别伤心了,别哭了,别生气了难道爸爸真的不理解孩子难过吗?也许是理解的,但出于本能,更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安慰孩子。很奇怪,越是叫孩子把不好的感受撇到一边(不论我们说得多么亲切),孩子似乎越伤心。因为他们听到的全是“别”这个否定词,即使我们是想快点安慰好他们的情绪。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并不容易,即使学会了也可能会有口音,但重要的是这门语言一旦学会了,就有机会成为我们孩子的母语我们通常不敢说出孩子的感受,担心一旦把这种感情点明了,情况会更糟。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当孩子听到可以描述他内心感受的词语时,他会深感安慰,因为有人认可了他的内心感受。说明一点,接纳孩子的感受和说出感受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接纳孩子的行为,甚至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他们的观点,今天我们这次分享也算是个开门动作,我们希望孩子乐于合作,希望孩子充满自信,感受这个话题永远是无法逾越的,认可感受才有可能更好的去和孩子沟通,去引导孩子合作,去制定规则,去限制不可接受的行为。我们来看第四组漫画: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越是逻辑性的解释,孩子越不喜欢听。当孩子感受到想要某种东西的心情被理解,现实就变得更容易接受。第一幅漫画中的妈妈却把孩子因为吃不到脆饼的沮丧、失望的情绪转移成自己的不理解和逻辑性的解释上来。第二幅漫画里的孩子是可以感受到妈妈理解她想吃脆饼的心情的,所以情绪也会平静很多。这种游戏力的方式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在与他们沟通,我们也不希望生活是了无情趣,充满刻板印象的。分享一个我们牙牙妈的提供的现身说法:牙牙咬完了一口o型的饼干,剩下的那块碎了。哭得厉害。她出于出本安慰了半天,突然想到幻想实现。于是牙牙妈喊了一声“听,饼干在说话。”孩子马上停止了哭泣,最有意思的是她和我聊这件事情时告诉我,她说“你知道吗?我当时还在想,饼干到底该说什么呢?”想着想着灵感来了,她接着说“饼干说我的身体怎么没有了呢?你赶紧把我吃进去吧,这样我的头和身体就可以在一起了!”孩子听了二话没说,把饼干吃进去了,还问妈妈“他们现在在一起了吗?”但,假设作为没有想象力的人呢?比如我,要我做到像牙牙妈妈那样很难,尽管我愿意为此而努力。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为了学习方法而一定去改变自己的性格和方式,我们要学习的这种语言不是别是,而是“尊重”,用自然而真诚的方式去尊重孩子的感受就好,可以尽量多用游戏力的方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幽默感和轻松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可以用自己最为自然和真诚的方式。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一次,我的儿子米米打开乐天的巧克力蛋里的送的玩具,结果和旁边两位小朋友的小汽车不一样,他难过得很,我说“要是每个巧克力蛋里的玩具都一样该多好啊,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一样的小汽车了。”过了一分半钟,他把他的玩具和他喜欢的另外一个小朋友的小汽车组合在一起玩的,他的是一个套圈的玩具,还骄傲的告诉我“妈妈,你看,这个也可以这样玩。”即使没有想象力的幻想实现也可以做到理解孩子的心情,表达出他们的感受,让他们觉得被理解。北京彤彤妈Y4G(1480947)10:58:08很多人提到过这样的问题,有时好用,有时不好用,对吗?大家有没有觉得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假设这个场景中的孩子说什么都不听,就要吃那个脆饼怎么办?大家都来说说。回到我们第四组漫画当中,假设孩子说“你变啊,你变给我看吧”那个要吃薯片的孩子也很有可能不会像那样顺利的转化情绪,很有可能因此哭上半天曾经有妈妈说过:“我就说魔法失灵了”嗯,萍是的,让孩子吃完。妙妙爸201112g用很夸张的方式让孩子假装吃。所以,父母们集体的智慧是很强大的,我们是在学习一种共性的方法,只要方法的主线没有错,我们可以想出很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方法的实行没有标准答案,只要不偏一个基准尊重彼此。有个问题很重要,想问大家,为什么要共情孩子?我们共情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共情是为了让孩子就范还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哭闹?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是要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我们是要通过这些方式打开一扇门,这扇门里有尊重、有信任、有关爱,我们通过这些沟通方法作为桥梁让孩子看到和感受到。我们并不需要通过共情去解决此时或表面的问题那么简单,每一次共情都是一次与孩子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越来越紧密,孩子通过你的尊重感受到自己值得被尊重和理解,慢慢地,开始尊重自己,就是所谓的“自尊”,因自尊变得自信。慢慢地,他开始尊重我们,尊重他周围的所有人,沟通会变得越来越顺畅。这也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被很多企业用作企业沟通方面培训教材的原因,除了亲子关系,它也适用于夫妻关系、同事关系、客户关系等等人际关系的领域。我们不可能做完美的父母,但做好父母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是多了一种方法。虽然我一直在传递方法,但我也经常说,“别拿方法太当方法”,呵呵,它更多的是一个桥梁,帮助我们实现与孩子的联结,每一次都是实现联结的机会。即使这次没解决哭闹,没解决问题,关键都要在于我们的态度,是尊重信任的,还是责备数落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因此越来越紧密。之前谈到过:接纳孩子的感受和说出感受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接纳孩子的行为,甚至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他们的观点,今天我们这次分享也算是个开门动作,我们希望孩子乐于合作,希望孩子充满自信,感受这个话题永远是无法逾越的,认可感受才有可能更好的去和孩子沟通,去引导孩子合作,去制定规则,去限制不可接受的行为大家会在后续的讲座中了解到更多引导孩子合作,代替惩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别忘了先解决感受的问题。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