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学院(精)PPT课件.ppt_第1页
湖北中医学院(精)PPT课件.ppt_第2页
湖北中医学院(精)PPT课件.ppt_第3页
湖北中医学院(精)PPT课件.ppt_第4页
湖北中医学院(精)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痨,湖北中医学院中内教研室,1,【概说】,一、概念肺痨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正气内虚,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2,二、沿革1.在春秋战国至东汉末期,认为本病属慢性劳损性疾病。2.在魏晋到北宋时期,已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的特点。3.唐宋晚清时期,明确了本病的病位、病机和治则。,3,三、范围:本篇所论述的肺痨,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相类同,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治疗。,4,接触患者,吸入有痨虫空气,痨虫侵肺,禀赋不足,酒色劳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正气内虚,肺痨,【病因病机】,一、病因:,5,.痨虫:是一种特殊的邪气,具有传染性,最易侵入肺脏,损伤肺阴。故朱丹溪概括痨瘵的病理为“主乎阴虚”。古人所称的痨虫即今日所见的结核杆菌。,6,1.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可涉及心肝。2本病病理性质的重点,初起病变在肺,以阴虚为主(由于痨虫从口鼻吸入,直接侵蚀肺脏,损伤肺阴),继可导致阴虚火旺,如阴伤及气,甚则阴损及阳,则见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候。,二、病机,7,3.病理性质主要为阴虚火旺,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4.预后特征:正气较强,病情轻浅,为时短暂,早期治疗者,均可获康复,若正气虚弱,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每多演变恶化。,8,一、诊断依据诊断1初期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病重者可出现咯血,潮热,颧红,盗汗,形体明显消瘦等症。2有与肺痨患者密切接触史。3病灶部位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啰音。4痰涂片或培养结核菌多呈阳性。5x线摄片可见肺部结核病灶。6血沉增快、结核菌素皮试呈强阳性有助于诊断。,9,1肺痨与虚劳(肺阴虚):相同点:病位在肺,病性为阴虚,均为虚弱性疾患。区别点:肺痨为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变在肺,具有传染性,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持点,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慢性虚损证候的总称,病程较长,病势缠绵,一般不传染,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虚损症状。肺阴虚证是其中的一种证型。,二、鉴别诊断,10,2肺痨与肺痿:相同点:病位均在肺。区别点:肺痿是多种肺部慢性疾患(包括肺痈、肺痨、日久咳嗽)后期的转归,若肺痨晚期导致肺叶瘦弱不用,出现干咳、咯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11,1.X线检查不但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而且可对病灶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作出判断。X线表现有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成,均属于活动性病变。2.活动性肺结核痰中常可找到结核菌。条索状、结节状病变经一定时期观察稳定不变或已纤维硬结、痰菌阴性者,属于非活动性病灶。3.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病灶,红细胞沉降率也可增快。,三、相关检查,12,【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病理属性:区别阴虚、阴虚火旺、气虚的不同,掌握肺与脾、肾的关系。、辨主症:临床应根据四大主症的主次轻重及其病理特点。,13,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治疗肺痨的基本原则。,二、治疗原则,14,三、分证论治,、肺阴亏虚症状:四大主症(较轻)胸痛、口干、颧红舌红、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方药:月华丸常用药: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芨、百部。,15,、阴虚火旺症状:四大主症(较重)腰酸痛、男者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甚至闭经,五心烦热,失眠易怒,形体日渐消瘦,舌质红绛,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百合固金汤常用药:南、北沙参、大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芨、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版、冬虫夏草。,16,、气阴耗伤症状:四大主症(较重)纳呆、腹胀、便溏、面色咣白、疲倦、舌质嫩红、苔薄,脉细弱无力。治法:益气养阴方药:保真汤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北沙参、川百合、麦冬、地黄、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白芨、百合、紫菀、冬花、苏子。,17,、阴阳虚损症状:四大主症(重)形寒、消瘦、纳差、喘咳、声音嘶哑、泄泻浮肿、舌质淡,脉沉细。治法:滋阴补阳方药:补天大造丸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山药、麦冬、生地、五味子、阿胶、当归、枸杞、山萸肉、龟版、鹿角胶、紫河车。,18,【预防调护】,本病应注意防重于治,要求在接触患者时,身佩安息香、或用雄黄擦鼻,同时须要饮食适宜,不可饥饿,若体虚者,可服补药。既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治疗,还应重视摄生,禁烟酒,慎房事,怡情志,适当进行体疗锻炼,加强食养,忌食一切辛辣刺激动火燥液之物。,19,【结语】,一、症状: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二、病由感染“痨虫”所致三、病位主要在肺,并与脾、肾等脏有关。四、治疗应以补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