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8348-2008 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相比《GB/T 18348-2001 商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1. 适用范围扩展:2008版标准在适用范围上做了细微调整,更明确地涵盖了包括EAN/UPC、ITF-14、EAN-128在内的多种一维商品条码类型,以及对条码符号的印刷载体、印刷方式和检验环境提出了更广泛的要求。

  2. 技术要求细化:新版本标准对条码符号的尺寸精度、印刷对比度、边缘粗糙度、条宽偏差、空宽偏差、条高、符号一致性等技术参数的检验方法和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和量化,提高了检测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增加了对条码符号最小反射率和最大反射率差值的具体要求,以确保条码能够被各种扫描设备准确识别。

  3. 检验方法改进:2008版标准引入了更为先进的检验技术和设备要求,如使用图像分析仪进行条码质量评估,替代了旧标准中的一些主观判断和传统测量工具,提高了检验的客观性和效率。

  4. 新增内容:加入了对二维条码(如QR码)印制质量检验的相关指导原则,虽然不是该标准的主要部分,但体现了对新兴条码技术的关注和适应。同时,增加了对条码符号位置和方向的检验要求,确保其在包装或标签上的正确布局。

  5. 质量等级判定标准调整:修订了条码质量等级的判定规则,根据缺陷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将条码质量分为不同等级,并提供了详细的判定依据和示例,便于企业及检验机构执行。

  6. 术语和定义更新: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反映技术进步,2008版标准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和增补,使其更加准确和规范。

  7. 附录资料丰富:增加了多个附录内容,提供了检验流程图、质量评价参数示例、测量方法说明等实用工具和示例,增强了标准的实用性和可参照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8348-2022
  • 2008-07-28 颁布
  • 2009-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_T_18348-2008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pdf_第1页
GB_T_18348-2008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pdf_第2页
GB_T_18348-2008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pdf_第3页
GB_T_18348-2008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_T_18348-2008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商品条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商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印制的商品条码符号的质量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8.1-2003,ISO2859-1:1999,IDT)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129042008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 GB/T12905条码术语 GB/T13262不合格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GB/T13262-1991, neq JIsZ9002:1975 GB/T14257商品条码符号位置 GB/T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ISO/IEC15416:2000,MOD) GB/T14437产品质量监督计数一次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方案 GB/T15425EANUCC系统128条码 GB/T15482产品质量监督小总体计数一次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表 GB/T16306产品质量监督复查程序及抽样方案 GB/T16830商品条码储运包装商品的编码与条码表示ISO/EC15426-1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检测仪一致性规范第1部分:一维条码GS1通用规范3术语和定义 GB129042008、GB/T12905、GB/T14258200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参考译码 reference decode 按照GB/T14258-2003规定的方法,用指定的参考译码算法确定条码符号所表示数据过程的参数3.2译码正确性 correctness of decode 用符合条码码制规范的方法对条码符号译码所得到的数据与该条码符号所表示的数据相同的特性。4抽样 在商品条码印制质量的检验中,应根据检验的类别和适用的抽样标准制定抽样方案: a)连续批的有数个厂商可供选择的购入检查和有确定用户的出厂检验,采用GB/T2828.1来确定抽样方案; b)单批的购入、工序和出厂检验,采用GB/T13262来确定抽样方案; c)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采用GB/T2829来确定抽样方案; d)供需双方验收检验,在合同中有抽样约定的,按约定确定抽样方案; e)商品条码质量监督检验监督想体量大的场合,采用GB/T1437来确定抽样方案; f)商品条码质量监督检验督总体量小的场合,采用GB/T15482飞确定抽样方案; g)商品条码质量监督复食用GB/T16306来确定抽样方案5检测条件5.1环境条件5.1.1温度和湿度 检测室温度235,相对湿度30%70%。5.1.2照明5.1.2.1人工测量的照明 采用D65光源的模拟体(色温5500K6500K),顶光照明,照度5001x15001x。5.1.22条码检测仪测量的照明 检测工作区域照度应符合条码检测仪的技术要求,如无要求时检测工作区域的照度不大于1001x。5.2检测设备5.2.1条码检测仪5211基本功能 条码检测仪应能按GB/T14258-2003的规定测量扫描反射率曲线参数值。5.2.1.2一致性 条码检测仪应符合ISO/IEC15426-1中一致性要求的规定。5.2.1.3测量光波长 测量光波长为670nm110 nm。5.2.1.4测量孔径 测量孔径的选择见表1。表1测量孔径的选择5.2.1.5测量光路 测量光路应符合GB/T14258-2003中4.2.1.3的规定。5.2.1.6反射率基准 以氧化镁(MgO或硫酸钡(BaSO4)作为100%反射率的基准。5.2.2长度测量仪器5.2.2.1空白区宽度测量仪器 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1mm的长度测量仪器或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mm的条码检测仪。5.2.2.2Z尺寸、条高测量仪器 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5mm的钢板尺,适用于人工测量。5.3被检样品 应尽可能使被检条码符号处于设计的被扫描状态对其进行检测。对不能在实物包装形态下被检测的样品,以及标签、标纸、包装材料上的条码符号样品,可以进行适当处理,使样品平整、大小适合于检测,且条码符号四周保留足够的固定尺寸。对于不透明度小于0.85的符号印刷载体,检测时应在符号底部衬上反射率小于5%的暗平面。不透明度的测量见GB/T142582003的D.1。6检测项目6.1参考译码6.2光学特性6.2.1最低反射率6.2.2符号反差6.2.3最小边缘反差6.2.4调制比6.2.5缺陷度6.3可译码度64z尺寸6.5宽窄比 注:本项目不适合于(n,k)条码符号。6.6空白区宽度6.7条高68印刷位置6.9其他(GB129042008、GB/T15425或GB/T16830对条码符号质量的其他要求或参数)7检测方法。 对于6.16.3和6.56.6所列检测项目采用GB/T14258-2003中规定的扫描反射率曲线分析一质量分级检测方法。 注:在条码符号印制过程质量控制中需要了解和分析条/空反射率和条/空尺寸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法时,可以采用条/空反射率和条/空尺寸偏差检测方法,见附录A。7.1一般要求7.1.1检测带 检测带是商品条码符号的条码字符条底部边线以上,条码字符条高的10%处和90%处之间的区域。(见图1)。应该在检测带内对条码符号进行6.16.6所列项目的检测7.1.2扫描测量次数 在检测6.16.3和6.56.6所列项目时,对每个被检条码符号扫描测量的次数按检验类别确定: a)对条码符号进行质量评价,应在条码符号的10个不同条高位置各进行一次扫描测量,10次扫描的扫描路径宜保持等间距。扫描路径应通过包括空白区在内的整个符号宽度。 b)在其他情况下,对每一个条码符号扫描测量的次数可以适当减少,参见GB/T4258-2003的附录G。7.2扫描测量 用符合5.2.1规定的检测仪,按7.1的要求,对条码符号扫描测量反射率,得出扫描反射率曲线。扫描反射率曲线可召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数据形式或可供人观察的形式7.3扫描反射率曲线分析和参数值测定7.3.1基本方法通过分析扫描反射曲线的特征,确定各个参数值,扫描反射率曲线特征示意见图2。7.3.2单元的确定为了区分条单元和空单元,需要确定一个整体阈值(GT)。整体阈值是等于最高反射率与最低反射率之和的二分之一的反射率界限值,计算见公式(1) 在整体阈值之上的每一个曲线包围区域被确定为空单元,在整体阈值以下的每一个曲线包围区域被确定为条单元。7.3.3单元边缘的确定 扫描反射率曲线上两相邻单元(包括空白区)空反射率(Rs)、条反射率(Rb)中间值即(Rs+Rb)/2的点的横坐标即该两相邻单元边缘的位置。7.3.4参考译码7.3.4.1译码方法 由条码检测仪对扫描反射率曲线,按7.3.2规定的单元确定和7.3.3规定的单元边缘确定方法确定各单元及单元边缘的位置后,根据被检测条码符号的类型,选择GB12904-2008、GB/T15425或GB/T16830中适合的参考译码算法对条码符号进行译码核对译码的结果与该条码符号所表示的数据是否相同,相同为译码正确,不同为译码错误。得不出译码数据为不能被译码。7.3.4.2参考译码的等级确定 译码正确则该扫描反射率曲线参考译码的等级定为4级,译码错误或不能被译码则定为0级。7.3.5光学特性参数7.3.5.1参数值测定测定光学特性参数值的方法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通常由条码检测仪测定。记录条码检测仪每次扫描后给出的最低反射率、符号反差、最小边缘反差、调制比和缺陷度的值7.3.5.2参数的等级确定光学特性参数的等级确定见表2。根据值的大小,符号反差、调制比和缺陷度可被定为40级,最低反射率和最小边缘反差可被定为4或0级。7.3.6可译码度7.3.6.1可译码度的测定测定可译码度的方法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通常由条码检测仪测定记录条码检测仪每次扫描后给出的可译码度。7.3.6.2可译码度等级的确定可译码度(V)的等级确定见表3。7.4 Z尺寸 按D.1规定的方法测量和计算条码符号的Z尺寸。根据符号规范规定的X尺寸范围判断Z尺寸是否符合规定。各种类型商品条码符号X尺寸的范围见表4表4商品条码符号X尺寸的范围 单位为毫米7.5宽窄比(N) 宽窄比的测量方法见D.2。ITF14条码符号的宽窄比(N)的测量值应在2.25N3.00范围内,测量值在此范围内则宽窄比评为4级,否则评为0级。7.6空白区宽度7.6.1空白区宽度的要求 各种类型商品条码符号空白区最小宽度的要求见表5。表5商品条码符号空白区最小宽度要求 单位为毫米7.6.2空白区宽度的测量7.6.2.1用条码检测仪测量 按7.1的要求,用具有空白区检测功能的条码检测仪扫描测量。检测仪应能按照空白区的定义测量空白区宽度,根据条码符号的Z尺寸及表5的要求对空白区宽度是否满足要求做出判断。7.6.2.2人工测量 在5.1.2.1规定的照明条件下,用符合5.2.2.1要求的长度测量器具,在检测带内人眼观察的空白区最窄处测量空白区宽度。人工测量的结果可作为各次扫描反射率曲线的空白区宽度参数值使用。根据条码符号的Z尺寸及表5的要求对空白区宽度是否满足要求做出判断。注:在有些情况下,检测仪按照空白区的定义测量的空白区宽度比人眼观察测量的空白区宽度大。如果出现这种差异,建议探讨将二者测量结果统一的可能性;在无法统一时,宜注明界定空白区边界的方法。7.6.3空白区宽度的等级确定表6 空白区宽度的等级确定7.7条高 在5.1.2.1规定的照明条件下,用符合5.2.2.2要求的长度测量器具测量。 对商品条码条高的要求见表7。表7商品条码条高的要求 单位为毫米7.8印刷位置 按GB/T14257的规定进行目检。8检测数据处理8.1扫描反射率曲线等级的确定 取单次测量扫描反射率曲线的参考译码、最低反射率、符号反差、最小边缘反差、调制比、缺陷度、可译码度、空白区宽度、宽窄比诸参数等级中的最小值作为该扫描反射率曲线的等级。注:各参数的等级及扫描反射率曲线的等级用字母表示时,字母等级与数字等级的对应关系是:A-4,B-3,C-2,D-1,F-0。8.2符号等级的确定 10次测量中有任何一次出现译码错误,则被检条码符号的符号等级为0。 10次测量中都无译码错误(允许有不译码),以10次测量扫描反射率曲线等级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检条码符号的符号等级值。8.3符号等级的表示方法 符号等级以G/A/W的形式来表示,其中G是符号等级值,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A是测量孔径的参考号;W是测量光波长以纳米为单位的数值。例如,2.7/06/660表示,符号等级值为2.7,测量时使用的是参考号为06的、标称直径为0.15mm的孔径,测量光波长为660nm。注:符号等级值也可以用字母A、B、C、D或F来表示,字母符号等级与数字符号等级的对应关系是:A-(3.5G4.0),B(2.5G3.5),C-(1.5G2.5),D(0.5G1.5),F-(G0.5)8.4扫描反射率曲线各单项参数检测结果的表示方法 对于一个条码符号经检测得出的10个扫描反射率曲线,可以计算各单项参数(除参考译码外)10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并确定平均值的等级;可以计算参考译码参数10次测量的等级的平均值,把这些测量值的平均值及其相对应等级或等级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在检测报告中给出。9判定 根据检验结果,按照GB129042008、GB/T15425、GB/T16830或GS1通用规范中关于符号质量的要求,进行单个商品条码符号质量的判定。对各种类型商品条码的符号等级的要求见表8。10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被检条码符号的条码类型; b)条码符号的供人识别字符; c)条码符号所标识的商品的名称、商标和规格; d)条码符号的承印材料; e)测量光波长和测量孔径的直径; f)检验依据的标准; g)各项检验结果; h)符号等级; i)判定结论; j)检验人、报告审核人和报告批准人的签名; k)检验单位的印章; l)检验日期检验报告参考格式见附录E。8GB/T18348-2008附录A(资料性附录)条/空反射率、印刷对比度和条/空尺寸偏差的检测方法A.1条/空反射率和印刷对比度的检测方法A.1.1检测步骤用分辨率不低于1%(反射率)的反射率测量仪器检测。在条码符号条高方向上均匀取五个测量位置,从起始符到终止符逐一测量各条/空的反射率,每一高度位置的测量重复上述步骤A.1.2数据处理A.1.2.1取同一高度位置上各条反射率中的最大值及各空反射率中的最小值,作为这一高度位置上的条/空反射率A.1.2.2取五个不同高度位置上条反射率中的最大值及空的反射率中的最小值,作为该条码符号的条/空反射率。A.1.2.3印刷对比度(PCS值)按公式(A.1)计算:A.1.3判定方法 根据检测结果,EAN/UPC条码依据GB12904-2008中F.2的规定,UCC/EAN-128和ITF-14条码可参照这个规定,判定条码符号光学特性能否符合要求A.2条/空尺寸偏差的检测方法A.2.1偏差的测量与计算 测量条码符号中各条、空及条空组合的实际宽度,计算实际宽度与相应名义宽度尺寸的差即偏差。 对于(n,k)条码,名义宽度尺寸应根据测量的Z尺寸(见D.1)及被测条、空或条空组合所属的条码字符,按照相应的条码码制规范确定;对于两种单元宽度条码,名义宽度尺寸应根据测量的Z尺寸和宽窄比(见D.2),以及被测条、空所属的条码字符,按照相应的条码码制规范确定A.2.2检测步骤 用分辨率不低于0.01mm的长度测量仪器检测。在条码符号条高方向上均匀取五个测量位置,从起始符到终止符逐一测量各条/空尺寸,每一高度位置的测量重复上述步骤。A.2.3数据处理A.2.3.1取同一高度位置上各条/空尺寸偏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这一高度位置上的条/空 尺寸偏差的最大、最小值。A.2.3.2取五个不同高度位置上各条/空尺寸偏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该条码符号的条/空尺寸偏差。A.2.4判定方法 根据检测结果,EAN/UPC条码依据GB129042008中F.1的规定,UCC/EAN-128和ITF-14条码可参照这个规定,判定条码符号条空尺寸偏差能否符合要求。C.2.2.4 表示0、3、4、5、6、9的条码字符及起始符、中间分隔符、终止符的可译码度值为相应的Vc值;A子集中表示1、2、7、8的条码字符的可译码度值为相应的Vc值、V1值中的较小者;B和C子集中表示1、2、7、8的条码字符的可译码度值为相应的Vc值、V2值中的较小者。C.2.2.5 扫描反射率曲线的可译码度为该扫描反射率曲线所有条码字符及起始符、中间分隔符、终止符的可译码度值中的最小值。C.3ITF14条码C.3.1尺寸测量 在扫描反射率曲线上测量:各条单元的宽度(b);各空单元的宽度(s)各字符对的10个单元宽度之和(p)ITF-14条码中各部分尺寸的示意图见图C.2RT参考阈值;N宽窄比ZZ尺寸。注:Z尺寸和宽窄比的测量与计算分别见D.1.2和D.2C3.2.4条码字符对、起始符、终止符的可译码度值为相应的V1值、V2值中的较小者。C.3.2.5扫描反射率曲线的可译码度为该扫描反射率曲线所有条码字符对及起始符、终止符的可译码度值中的最小值注:上述ITF14条码符号可译码度值的计算是采用GB/T14258-2003规定的方法,依GB/T16830中规定的参考译码算法。有些条码检测仪采GSl 通用规范规定的方法算ITF14条码符号可译码度值。条码检测仪制造商宜在说明书中说明开算ITF14条码号可译玛度值的方法所依据 的标准。C.4 UCC/EAN-128条码C.4.1尺寸测量 在扫描反射率曲测量 各条码字符的宽度(p); 各条码字相邻两条相应的左或右边之间的距离(e1、e2、e3、e4); 各条码字符条单元宽度的总和(b1+b2+b3)。UCC/EAN-128条码中各部分尺寸的示意图见图C.3。C.4.2可译码度的计算C.421与条码字符中相邻两条同侧边缘之间距离相关的可码度值V按公式(C.7)计算。C.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