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oc_第1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oc_第2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oc_第3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oc_第4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陈向红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背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恩格斯说:“这是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1844一1847年的笔记时发现了这份提纲。当时的标题是关于费尔巴哈,现在使用的标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的编者加的。1888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时把提纲作为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发表时,恩格斯作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并高度评价了这篇不足1500字的提纲,认为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19世纪40年代以前,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在德国占据统治地位。1841年,费尔巴哈发表了他的哲学代表作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直截了当地登上了王座。后来他又出版了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1841年)、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宗教的本质(1845年),从而宣告了唯心主义的破产和唯物主义的胜利。费尔巴哈哲学虽然战胜了唯心主义,但由于他主张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的办法,而不使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实现人类的解放,因此,它不是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不能成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这样一来,就给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一项任务,在唯物主义已经战胜唯心主义的历史时期,如何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为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列宁在谈到这一点时曾说:“马克思、恩格斯和狄慈根出现于哲学舞台上,都是当唯物主义在所有先进知识分子中间、特别是在工人中间已经占居优势的时候。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不是重复旧的东西,而是认真地在理论上发展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就是说,修盖好唯物主义哲学这所建筑的上层,这是理所当然的。”提纲就是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而写作的。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要内容马克思认为,自己的新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即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的唯物主义,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就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便在哲学史上造成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从总体上看,它产生于两条基本原则:哲学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换言之:哲学必须拒斥“形而上学”。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是指以追溯整个世界的本原或基质为目的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新哲学必须拒斥对彼岸的绝对精神的虚构,否定脱离社会实践的求证,哲学应该关注“人类世界”,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人”身上;第二条原则是哲学必须从实践出发。哲学关注“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而不仅仅论证现存世界的合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高举实践的旗帜,把“改变世界”作为哲学的使命,要求合乎人性地“安排周围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包含四重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理解由“客体原则”进入到“主体原则”,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传统哲学关注“宇宙本体”、“绝对”、“抽象的物质”,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原则也就是主体原则,主体原则是弘扬主体的主动性和主导作用来把握世界的原则,人们是通过实践来把握世界的,对世界理解到何种程度完全用实践的尺度来规范,而不应从物的尺度来理解人,从自然的存在来把握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找到了属于人的自己的哲学。文本中提及的“感性的人的活动”、“实践”、“主体方面”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革命的关节点。其次哲学本身的结构由“思维与存在”的二级结构进入到“思维、实践、存在”三级结构,实现了哲学结构的根本的变革。从哲学的二极结构向三极结构的飞跃,表明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已经成为历史形态。简单地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已经不适合现代实践活动的要求,实践是物质和意识的现实的统一,是两者的相互作用,由此实践中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已经替代了“何者第一性”这一本体论的论证的问题。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一种改变了形态的新唯物主义。第三哲学体系的建构原则由“物质原则”进入到“实践原则”,实现了哲学体系由封闭到开放的根本变革;自然的天然环境不是人的家园,人的家园要由人自己去营造。旧哲学以物质的运动、变化来规范人类思维、人类社会、人类世界的发展,从“物质”出发来说明实践,而新哲学以实践活动的格局来说明社会和世界,并要求随着实践格局的时代性转变,形成新的哲学结构,实践规范着我们对“物质”、“意识”、“世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程度。应从实践出发来说明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体系建构原则和革命,其实质就在于此。第四对哲学中心点的理解由“解释世界”进入到“改变世界”,实现了哲学功能的根本变革。人类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将新哲学及其全部理论的使命规定为改变世界的实践。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解放,哲学本身的改革,只能通过实践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心不在于通过物质运动来说明自然界怎样产生人,而是一种要求从实践的人及其发展来改变世界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在其深刻的时代关怀马克思主义不满足于构筑解释世界的逻辑体系,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是为创新一个新世界提供理论指南。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理论思考及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品质之所以充满活力,并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持久深刻的震撼力,就在于构筑它灵魂的基本精神,即由特定的实践精神、批判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而凝结成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学说中,并通过他的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集中地表现出来。(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却发端于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把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作为前提和基础,我们才能登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堂,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室。(二)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而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在于实践观的确立。实践的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观点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范畴是马哲的核心范畴,只有立足于实践的观点,才能阐明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才能理解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以及在当代的勃勃生机。但是“实践哲学”不是哲学的完成,恰恰是为了新时代的哲学创立了基础和开辟了道路,它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创造的空间。只有那种真正重视实践、立足于人类实践、把握现实世界的哲学理论,在今天急剧变化的现实面前才有生命力,才能满足现实生活对哲学理论提出的迫切要求。现在我们说的“与时俱进”、“创新”无不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精神之中,实践是一种主体理性的方式来批判地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自然界的存在是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改造自然界的过程就是肯定自我存在的过程,这种肯定和否定的辩证法使主体和客体处于双向运动中,实践改造着客观世界,也在改造着主观世界),参与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过程,能动的创造自己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生活,构造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世界的最根本的途径,在这种意义上说,实践具有革命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终极了绝对真理、永恒真理,它是一种具体的、谦虚的、探索性的理论它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中保持着开放的、宽广的理论视野。从实践的思维方式理解和描述现实的理论,必然得出开放的、自我修正、自我批判的原则。尤为重要的是,实践的问题是当今最突出、最迫切、最需要深化认识的问题。当前,时代的丰富性和问题的复杂性闻所未闻,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同时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问题组合推出,全面开放与深化改革双向互动,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可以预见和不能预见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混杂,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承受的程度叠加两难,特别是理想信念的失落,伦理道德的滑坡,行为规范的失控,社会思潮的多元,面对各种问题的解答,呈现出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这当中不能不说充斥着一些迷茫、困惑、无奈、盲动的倾向,不知所以然,不知何以为。为此,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就有了现实的紧迫性。那么,今天学习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掌握它的核心观念,就可以为我们提供科学的思想武器。(一)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学习、理解、运用存在着很大差距。要进一步真学、真懂、真用、真坚持。主观主义作为实践的对立面而永远存在。我们都会受到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坚持实践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践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为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了更加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三)用马克思主义“三化”来创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时俱进的生动写照。成熟的理论是建立在成熟的实践基础上的,我们的事业是开创性的事业,只能大胆的试大胆的闯才能实践成功。马克思主义的“三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人民大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毕竟是针对当时的欧洲社会实践的,我们要用于我们这个时代,要同我们这个时代的实践相结合,必须把握住我们这个时代的实践要求和特点,特别是时代的主题、任务、格局、潮流等,其实践的空间、时间、层次、变动、创新及主体、客体已远远超过了马克思时代的复杂性丰富性多变性多样性。这是新的实践带来的,更需要通过更新的实践来解决、来推进。始终牢记“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大众,实践的观念不但要求我们不断在新的实践中把实践的思想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