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以下简称为新课程改革) 的过程中,一种新的教学评价价值 观被倡导。这种新教学评价价值观是以“以人为本”和“多元主体”为理念,凝聚了对 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内涵、特点的领悟、解析与关注,揭示和指明了现代教学评价价值 观应有之意、基本走向。这种阐释要求所有参与教学评价主体,教育研究人员、地方教 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的价值观发生转变,实现认识与行动的 统一。但在现实中,由于对教学评价主体认识及其作用的模糊,加之在对新教学评价价 值观所涉及的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和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 等基本价值的判定中认识不同,不同评价主体在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表现则大 相径庭。 了解各个评价主体在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表现,深入、客观的解 析他们价值观转变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素,科学、合理的提出解决策略,不仅有助于他 们教学评价价值观的转变和重构,也有助于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协商。 与任何教育改革一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必然遵循和反映教育改革的一些基本规 律、基本现象。这种基本规律和现象也必然在教学评价价值观领域内得以反映和体现。 了解这些现象和反映不仅有助于加强各个评价主体的预见,提高他们的认识,坚定他们 的信心,正确看待教学评价价值观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有重要的意义,也 有助于加强他们对改革的整个进程有所了解和认识,近而促进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也有 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价值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价值观现状反思 i i a b s t r a c t n e wv a l u e so f t e a c h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i si n t r o d u c e d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0 f n e we l e m e n t a r y e d u c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 ( a b b r e v i a t e dt on e w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 ) ,w h i c hc r i e sf o r h u m a n i s m - o r i e n t e d a n d m u l t i - s u b j e c t s ”a sl o g o s ,c o n d e s e d i n gap e r c e p t i o n ,a na n a l y s i s a n dac r y i n gf o rc o n c e p t i o i l sa n dt r a i t so fh u m a nm e a n i n g l e s s n e s sa n dv a l u e s ,p l a c a r d i n ga n d s p e c i l y i n gw h a tm o d e me v a l u a t i o ns h o u l da n dw o u l db e t h i se x p a t i a t i o nc l a i m sa l l e v a l u a t o r s ,i n c l u d i n g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e r s ,l o c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o r so fe d u c a t i o n ,t ot r a n s f e r t h e i rv a l u e sa n dc o m b i n ed i a l e c t i c a l l yt h e i rc o g n i t i o n , e m o t i o n ,a t t i t u d e sa n da c t i o ni n t oo n e b u ti nf a c t ,d i f f e r e n tt e a c h i n ge v a l u a t o r sd e m o n s t r a t ed i f f e r e n t l yi nc o g n i t i o n ,e m o t i o n , a t t i t u d e sa n da c t i o n ,b e c a u s et h e ys e e mu n c l e a ro fw h os h o u l db et e a c h i n ge v a l u a t o r sa n d w h a te a c hs h o u l df u n c t i o na s ,a n da l s ot h e ys e e md i f f e r e n ti nt h ej u d g m e n to fb a s i cv a l u eo f n e wt e a c h i n gv a l u e sc o n c e r n i n gt h ep r o b l e m st h a th o wag o o ds t u d e n ti s ,h o wat e a c h e ri s a n dh o was c h o o li s i ti se s p e c i a l l yi m p o r t a n tt ot e a c h i n gw h e t h e rt e a c h e r sb r e a ka w a yf r o m 廿l e i rt r a d i t i o n a lv a l u e so fe v a l u a t i o na n dr e e s t a b l i s hn e wo n e i ti sn o to n l yh e l p f u lt ot h et r a n s f e ra n d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e a c he v a l u a t o r sv a l u e s ,b u ta l s o h e l p f u lt os t r e n g t ht h e i r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ol e a r no ft h e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so f a l l e v a l u a t o r si nc o g n i t i o n ,e m o t i o n ,a t t i t u d e sa n da c t i o nt oo b j e c t i v e l ya n a l y z eo b s t a c l e si nt h e p r o c e s so f t h et r a n s f e r r i n go ft h e i rt e a c h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 j u s tl i k ea n yr e f o r m ,n e wb a s i ce d u c a t i o n a l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m u s th o l db ya n d p r e s e n ts o m eb a s i cl a w sa n dp h e o n m e o n ,w h i c hw i l la l s ob ep r e s e n t e d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e di n t h er e a l mo ft e a c h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 i ti sh e l p f u l l yi m p o r t a n tn o to n l ys t r e n g t ha l le v a h i a t o r s p r e v i e w ,e n h a n c et h e i r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m a k et h e i r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f a i t h f u l l y t r e a t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a n dp r o b l e m si nt h ep r o c e s so f t e a c h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 ,b u ta l s oh e l p f u l l yi m p o r t a n t t of u r t h e r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r e f o r ma saw h o l eb ya c q u a i n t i n gt h e m - w i t ht h ep r o c e s so f t h er e f o r m k e y w o r d s :t e a c h i n gv a l u e ;t e a c h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 ;t e a c h i n gv a l u e s ;p h e n o m e n o n ;r e f l e c t i o n i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茎兰垒圣 日期: 2 q q 垒生厘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 签名: 盎兰量量 导师签名: 埤监囊_ 蹶篮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 一、绪诧 (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作为新课程改革领域的一部分,课程评价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课程改革的其他方面,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 教学方式和课程管理起着指示、导向和判定的功效。它所倡导的新的教学评价价值 观无疑对课程评价的实践走向与进程以及整个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的开展有巨大 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现实中出现了众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的焦 点无不与教学评价价值观有关。这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方面,是由于对教学评价价值观本身认识不清而导致的问题。任何一种教学 评价价值观的转变是一种观念上的更新、情感的适应、态度的转变以及行动产生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具体的行动是教学评价价值观得以转变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标 志。新教学评价价值观亦是如此。但在新教学评价价值观所涉及的什么样的学生是 好学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以及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等基本价值问题判定 中,不同的评价主体在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中的表现则大相径庭。如一些地区, 人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从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上都表现为,好学生 就是那些能获得高分的学生,好教师就是那些能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师,好学校就是 那些提高学生升学率的学校。而在一些地区,有的虽在观念上认同新的教学评价价 值观,但在情感、态度,乃至行动上仍然固执在“应试教育”的窠臼中;有的也在 观念、情感、态度上认同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也试图在行动得以表现,但由于外 在因素的影响,他们行为的仍旧不得不与“应试教育”保持一致。 另一方面是对教学评价价值观的载体,即教学评价主体,认识不清而导致的问 题。这主要表现在,尽管新教学评价价值观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然而由于在教 学实践中认识不清,一些人仍然把教学评价的主体限定在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 的范围内,认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评价的价值判定起决定性作用,而对于家 长、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和教育研究者等教学评价主体的身份则缺乏认同,认为他们 并不直接参与教学评价的具体过程,因而难以具备教学评价主体的功能。这种认识 导致了一些家长、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和教育研究者至今仍然游离于评价之外,难以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阻碍教学评价主体间的合作、协商与交流,而且在很大程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 度上阻碍了教学评价价值观走上实践。 针对这些问题,那么新教学评价价值观究竟涉及那些教学评价主体,这些评价 主体各自对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是怎样认识的,表现怎样;面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 的教学评价价值观,他们究竟如何适应、转变等等,这些都是目前实践中亟需回答 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必然要求对各个评价主体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有所了 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反思。 (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各个评价主体在新课程改革实旋过程中的表现,分 析、总结产生这一表现的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以实现他们教学评价价值观 的转变,加强他们参与教学评价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协商, 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与持续发展。 这项研究的开展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教学评价价值观这一问题的探讨,引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 思考,认识到,教学评价价值观转变不仅仅是观念的更新,而且是情绪、态度的转 变,是具体行动的参与和体现。 其次,有助于增强各个评价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实现他们教学评价价值观的转变。通过对各个评价主体自身教学评价价值观现状的 仔细考察,逻辑分析,可以理性而客观的提出一些有助于各个教学评价主体参与评 价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各个评价主体的改革意识,增强他们参与实施新课程改革评 价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彼此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以使他们在评价活动 中自我实践、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中重构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 再次,促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有序的发展。通过对新课程改革评价价值观在实 施过程中所产生各种现象的分析、探讨及其反思,以求对新课程改革有所帮助、启 示,进而促进新课程改革实践进程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发展与创新。尤其对 广大西北农村和偏远地区那些具体要参与教学评价的相关主体而言,这种探讨与分 析对他们更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和启示,可以使他们通过对新课程评价价值观的 基本理念、内涵、特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策略有所了解、认识,大大增 强他们的预防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参与新课程评价的主动性、积极性。 ( 三) 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理论研究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尤其 2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舶现状与反思 在涉及教学评价领域的资料并不多,与本研究相关的论述也不多。现就所搜集的与 本研究相关资料概括描述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方向。 1 就有关各个教学评价的文献阐述情况来看,关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 的研究比较多,关于教育研究者、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和家长的研究则较少,尤其关 于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更为缺乏:至于将各个教学评价主体加以综合考虑,较为系统 的研究也不多。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对各个教学评价主体加以综合考虑的基础上, 较为系统的对他们进行的研究。 2 新教学评价价值观是涉及认识、情感、态度和行动的价值评判体系。对它 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认识、情感和态度的领域内,而是要加强如何使其转变为 具体行动领域的研究,帮助其走上实践。就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在对新教学评价价 值观阐述中,大量的研究集中在价值取向、目标、内容、标准、功能和方式等理论 指导方面,关于各个评价的认识如何、情感适应如何、态度是否发生转变、行动状 况究竟怎样以及具体究竟是上述方面的哪一方面障碍了各个教学评价主体将新的 教学评价价值观付之于实践等问题的研究则不多。不可否认,一些资料也在一定意 义上涉及了这些问题,但也仅仅局限在某一教学评价主体的范围内,如教师,关于 其它相关主体的却很少,具体将各个教学评价主体在上述几个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并 给予研究的就更为欠缺。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分析各个评价主体针对新教学评价价 值观在认识、态度、能力和行动上所暴露出的种种现象,探悉影响他们新的教学评 价价值观难以走上实践的内外原因并提出对策。 3 新教学评价价值观的提倡是与整个新课程改革紧密相连的,反映在新课程 领域中的问题也必然在新教学评价价值观得到体现和反映,了解这些问题,必然对 新教学评价价值观走上实践具有防微杜渐的作用。近年来,关于新课程改革所存在 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对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探索、如何处理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处置等。本研究试图在结合已有研究成 果的基本上,补充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求对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转变过程有所启示 和帮助。 (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针对由于对教学评价价值观认识不清而在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教 师是好教师和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等价值判定存在认识、态度、行动上表现的不 一致,以及由于教学评价主体认识不清而导致的一些教学评价主体仍然游离于评价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忍 之外等问题,本研究首先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评价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要 实现这种根本转变以及本研究范围究竟涉及哪些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对新课程改革 教学评价价值观是什么这一问题做出说明之前,就价值、评价、教学价值、教学价 值观、教学评价价值观等相关概念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加以简单的界定、厘清, 以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评价价值观的引出纯清思路。在这基础上,通过对新 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理念、内涵和特点的阐述,回答了新课程改革教学评价 价值观究竟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教学评价价值观和新教学评价价值观的对照 比较,回答了新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价值观之所以被倡导的真正原因何在的问题;通 过对教学评价价值观转变的阐述,回答了具体怎么办的问题;通过对研究范围的界 定,回答了教学评价的主体包括哪些,哪些教学评价主体的教学评价价值观需要发 生转变;具体涉及那些方面,是教师还是学生,还是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个环 节或方面等。这样的安排符合人们 的一般思维逻辑,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以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助于人们对新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价值观的本质、产生 原因和表现有较为清晰、逻辑、系统的认识。其次,根据对研究范围界定的要求, 针对本研究所关心的教学评价主体:教育研究者、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 教师、学生和家长,本研究在概括分析说明了他们在现实中所呈现的种种表现及其 原因:在对这些表现和原因做出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策略和途径。 最后,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必然的规律性问题做了简单的探讨, 以此深化改革的认识,客观上促进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走向实践。 由于教学评价价值观是评价者自身认识、情感、态度、意志、信仰、行为等各 个方面复杂综合的反映,而这些方面多属非智力性方面的领域,更多的带有个人隐 私的成分,兼之现实种种因素的制约与限制,个人的认识与行动不可避免的存在相 互脱离的局面,这就为本研究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为了更为正确的说明,本 研究仅仅涉及教学评价观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为人们所众所周知方面的内容。 同时鉴于新教学评价价值观在实践中缺乏行为支持的问题,本研究更加注重行为方 面韵阐述。此外,由于本研究对象的主体众多,各个主体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尽相 同,加之研究条件所限,也不可能在统计学所规定的有效数据范围内得出相关数据, 做出更为接近科学的结论。尽管如此,本研究尽可能采取较为恰当的研究方法,力 求较为正确、客观的做出结论。 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归纳法与访谈法,以 求在参照有关他人资料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研究成果,逻辑分析、合理归纳,以求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现的现状与反思 得出正确的结论。尤其在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中,本研究尽可能更多的关注来自一线 教师自身反思性成果,探求他们对自身及其他评价主体的期望,力求最大程度的反 映现实实践中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提出策略,而不是 简单吸取一些教育研究者的成果。在具体的方法运用中主要表现为:在对教育研究 者、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学生与教师教学评价价值观呈现现状的反映、分析、反思 中,查阅相关文献,做出归纳,以求对他们在新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价值观形成与指 引实践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共性问题做出说明,提供建议。在教师教学评价价值观 呈现现状的分析中,本研究主要通过个别访谈,寻求影响和制约教师新的教学评价 价值观形成与在指引实践过程中的症结所在,并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提供建议。 由于前述原因及研究者自身研究水平有限,难免使此项研究存在着众多的问 题,也难免在论述中存在挂一漏万的情况的出现,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价值观 ( 一) 价值 1 价值 “价值是一个反映主体对客体属性的肯定或否定关系的范畴,它由主体的需要 和客体的属性两个方面构成的。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 的需要则使客体属性得到价值认可。”。可见,价值这一范畴包含主体和客体两方面 的要素。客体及其属性是价值的承担者,是产生价值的客观基础:主体是价值的赋 予者。其次,价值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这种关系存在表明,“主体能够无限 地逼近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但它决不可能完全占有客体:客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被 主体所认识,但它不可能在某个特定时空条件下一蹴而就满足主体需要。”固 2 教学价值和教学价值观 在对价值概念及其内涵关系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教学价值做以简单的 探讨。在探讨教学价值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教育价值之所在。这是因为教育是人类 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人在对所依赖的自然界、人类社 会及其自身之间相互矛盾冲突认识的基础上,为实现自身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与自由 而采取的一种途径和手段。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教学,是对人“所产生的教育作 用最全面、最系统、占去的时间也最多”。的一种活动,尊崇和体现着教育的基本 价值走向与内涵,所以在探讨教学价值之前就不得不先就教育的价值做一简单的阐 述。 就教育价值而言,“教育对人类来说之所以具有功能和价值,首先是由于人类 社会客观存在的文化传承活动和事业的需要。其次,则是由于教育价值深藏于文化 价值之中,说到底是因为文化对人具有作用和价值的缘故。” 之所以如此,概在于 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中,总要形成一种物质与精神的成果和结晶 文化。一旦这种文化得以产生,它就具备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它在满足人类自 身需要的同时也对人类提出了要求,以为其自身的发展、至臻、创新提供新鲜的活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 m _ 甘肃:教育出版社,1 9 9 8 :2 9 9 。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1 :3 7 4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1 :3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 m 甘肃:教育出版社,1 9 9 8 :2 9 9 6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 力和所必须的载体。这种要求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教 育。因此,教育是实现以“人”为中介的人与文化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种手 段、途径。所以,满足“人”的需要是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据此我们可以认定, 教学的功能与价值就也在于此。由于“教学价值具有三方的主体:社会、教师、学 生,他们对教学活动都有自己的价值需求”。,从而使对教学价值的需要构成一种 层次复杂的价值体系,这常常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差异。但显而易见的是,无论社 会还是教师,他们价值的实现全部要体现在学生身上,4 据此,我们认为,教学的基 本价值在于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 良好的品质和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是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圆。对这一基本问题 及其相互关系的看法就是教学价值观。 由于对以上所涉及各种关系认识的不同,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层次不齐、角度 不一的各种教学价值观,如社会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主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科学 主义和人本主义等等。因此,正确的了解教学价值和教学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可以使 我们纯清思路,为进一步探讨教学的其他方面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二) 教学评价价值观 1 评价及其价值与评价的关系 “评价泛指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和见解,对作为客体的人或事客观所具有的或 正面或反面的价值属性的判断和衡量”。,“评价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即揭 示世界( 个人、社会、自然) 的价值,建构价值世界的认识活动”。可见,评价 是主体对客体属性的一种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主客体关系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具 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价值则包含价值关系和价值属性两个方面。所谓价值 关系,指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而不是实 体范畴。所谓价值属性,指价值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属性。价值的客观性,既不代表 为实体性、客体性,也不表现为主体性,而是表现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客观关 系。” 二者都是以人为参照物,对物的审视与判断,脱离人的存在,二者都将失去 各自存在的意义。 。尚凤祥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0 。尚风祥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e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8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c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2 :3 0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 m 甘肃:教育出版社,1 9 9 8 :6 1 0 。同上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 2 教学价值、教学评价、教学价值观和教学评价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教学价值是一种客观的关系,是作为客体的教学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肯定 与否定关系;教学评价、教学价值观和教学评价价值观则是主观形态的东西,是教 学价值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对客观的教学价值的主观判断。教学价值是客 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而一个人的教学评价、教学价值观和教学评价价 值观则有主观随意性。教学评价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同样作为主体的其他人所进行的 教学活动及其结果做出判断和衡量,就是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而不是 就教学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和衡量。教学价值观则是教学这一客观社会现象的社会 价值在人主观意识中的反映:由于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结构的动态化过 程,包括诸多的内容,其中在评价领域主体所持的基本价值取向或理念就形成了教 学评价价值观。它是教学评价活动展开所必须依据的基本理念或内在规定性,对整 个教学评价过程起着规范性、指导性、定向性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教学活动过程 的其他方面,反映着教学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 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理念、内涵和特点 1 理念 “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 教育是生命思考的起点。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生命、为了 人的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 业。”因此,“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多元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基 本理念和价值取向,而新课程评价作为整个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其价值理念又有 其具体特征,反映在教学评价价值观领域主要表现为: 首先,新教学评价价值观是一个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 1 )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需要,尊重激发主体精 神,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2 )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 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 环节,辅助、改进教育,为教育服务。( 3 ) 评价提供强有利的信息、调整力和指导, 旨在促进发展。评价是为了促进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晦 表现,而且关键是为学生服务,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j 河南教育,2 0 0 2 ,( 3 ) :1 8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 其次,新教学评价价值观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它体现了一种求同存异, 尊重多元思想、强调多元价值,注重多元参与的一种意念和精神。具体表现为,允 许、尊重多元评价主体参与、重视多元评价客体、多维评价内容,注重个性发展的 多元性、层次性和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等方面。 2 内涵 通俗的说,价值观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教学评价价值观就是对这一价值取 一 向做出判断的问题。它要求我们从根本上对什么样的学生就是一个好学生,什么样 的教师就是好一个教师,什么样的学校就是一个好学校这三个问题做出回答。 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认为,所谓的好学生不是传统意义上那些仅仅获得高分的 学生,而是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 标”得以实现的学生。所谓的好教师不是仅仅只注重学生成绩,而是那种善于帮助 学生实现“三维目标”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老师。所谓的好学校不是以学生的升 学率高低而排出的名次获得的,而是通过高效管理,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 而获得的。 在三个问题中,对好学生的判定是对好教师与好学校进行判定的根本依据,对 好教师和好学校的判定则是对好学生的进行判定的参照物之一。 由于教学评价价值观是一个涉及认识、情感、态度和行动的过程及其综合。在 这一过程及其综合中,认识、情感和态度是教学评价价值观发生转变的前奏,行动 是教学评价价值观发生的根本性标志。简单的强调认识、情感、态度等方面而忽视 具体行动的产生就会使教学评价价值观无法走上实践,沦为空想;相反,只重视具 体行动的产生而忽视认识的提高、情感的适应和态度的转变,就难以使教学评价价 值观具有正确的目标和持久的动力,从而使行动陷入盲动或中断。 因此,无论是对好学生、好教师,还是对好学校标准的判定,都不应该仅仅停 留在以上几方面的任何一方面。就新教学评价价值观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言,它 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任何一个教学评价主体不应该将一个好学生、好教师乃至 于好学生标准的判定一昧的停留在认识、情感和态度层面,而要使之产生具体的行 动。 3 特点 与传统教学评价不同,新教学评价价值观是一个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提升生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 命,蕴舍看两厦生命价值齐蕙义的过程,是一个尊重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过程, 因而具有这四方面的基本特点。 其一,尊重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存在的独特形式,尊重每个人的 差异性和个性特点,发展其个性化的品质。 其二,理解生命的生成性。每个生命都是未完成的存在;也是一个未特定的存 在,未特定性意味着人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因此,既要重视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 和状况,又要对其未来做出指导和预测。 其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人具有认识外部世界,求知于外部世界的本性。 其四,关照生命的整体性。人不仅有认知,还有情感、态度、人格等非智力成 分。注重生命的整体性就是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使学生在认识知识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内在意义,获得精神的满足。 ( 四) 教学评价价值观的转变 由于新课程改革是以“应试教育”为基点、针对传统教育所暴露出的各种问题 而展开的一场教学改革,因此,二者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区别。总体说来,传统 教学评价是以“自然科学范式为理论基础,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这 种理论本质上受到工具理性价值的支配。评价者是主体,被评价者是客体,主要追 求对被评价对象的外在控制。由于这种评价简便易行,容易操作,因而在实践中一 直处于支配地位。但这种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 忽略了过程本身的附加价值,将人客体化、简单化了。新的评价本质上则是“解 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景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作 为评价的根本鹄的” 。它认为,真正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监督, 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主体是自主与责任的统一。在这种 评价理论下,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是一种相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 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因此,它强调评价的过程性,重视主体价值的多元化以及评价 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评价的内部人员,在评价中具有主 体性,在其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而不是被动的、供外部人员评价的对象。一言 蔽之,价值多元、尊重差异、注重发展就成为新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具体而 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o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2 :6 0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2 8 6 1 0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 首先,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传统教学往往过分强调社会价值的满 足,忽视了个体价值的释放。因此,它常常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社会价值的满足上, 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个体对社会的依附与遵从。新课程改革教学评 价价值观则要求把二者加以有效统整,而不是对立。既要体现一定社会的价值取向, 又要满足个体发展的具体要求。社会价值反映了社会对每一个个体发展最基本和基 础的共同要求,属于基础层次的要求。个体价值标准反映了不同背景、兴趣个体独 特的个性化发展水平,从个体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处于较高的层次。通过对二者的 正确认识,从而实现二者的辨证统一。 其次,评价的内容发生了转变。传统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弱化了情感、 态度、人格等方面的内容;而在知识传授中又强调了对个体掌握知识程度的评价, 而不重视对智力和能力的评价。新课程评价观则认为,知识传授无疑是教学的重要 任务,但并不是唯一任务。一定程度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比知识 更为重要,它们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新课程主张学生认知、情感、 态度、人格等全面的发展。 再次,评价的功能发生了转变。传统教学评价认为,在固定群体中,学生学习 的结果呈非正态的分布。学习优秀的学生只占少数,大部分学生都属一般。教学的 意义在于为社会选拔统一规整又能适应不同行业部门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教师的 作用就是通过评价将那一部分少数的学生鉴定、甄别出来,这样,评价的过程其实 变成了鉴定甄别的过程,在这种评价中,教师在评价中发挥支配、控制的作用。新 课程评价价值观则相反。它认为,在固定人群中,学生学习的结果呈正态分布,由 于学生学习本应花的时间与所给时间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学习的非正态分布,如果给 与每个学生以他们学习所需的不同时间,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评 价的功能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生成性、主动性,教师在评价中不再 拥有特权,不采取任何控制学生的态度和措施,而是以一个中介者、一个条件提供 者、创造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中,并帮助、指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其 主体功能。为此,教师在评价中不仅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而且要为保证每个学 生获得最大发展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帮助,以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这种个性 化评价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其一,评价要培养学生质疑的态度、创造性的思维和 协作精神。评价的结果不是让学生通过冥思苦想得出标准答案,掌握一些对他们将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 来未必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学生通过发挥特长,自己动手动脑和彼此合作, 了解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错误尝试中学会善于质疑和想象的个性品质,并 培养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其二,评价不是终结性的评判, 而是阶段性的自我反思。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 不断暴露出自己的不足和和优势所在,教师要善于借助外在评价的影响,促进学生 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反思和自我 调整,学会分析他们产生错误的原因以避免错误的重新出现,并善于发现自己独特 的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 最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合作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传统教育中,教师 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主体,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过于量化,测验、考试往往被用来 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方法。新评价则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与教学相关的人 员如管理者、行政人员、家长、学生和研究人员等都要参与到评价之中,通过多层 次、多角度,客观、动态的对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发展的信息。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 化,也就必然导致多元主义的教学评价价值观,它就要求教师与其他参与评价的主 体就评价的目的、内容、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协商,追寻一种共性价值,并寻求 其它评价主体的支持和帮助。在评价方式上,新评价主张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统 一起来,更加凸现质性评价方法的价值。它要求教师在自然的教学环境下,通过观 察、谈话、问卷、调查、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综合的运用,对学生做出评价。 ( 五) 研究范围的界定 关于研究范围的确定主要是说明研究所要涉及的对象问题,也就是对研究的对 象加以界定的问题。本研究对象的界定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 包括哪些,究竟哪些人的教学评价价值观要发生转变,这种教学评价价值观的转变 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因素的极其复杂的过程, 所以,上述两个问题也在教学过程中以不同的途径、形式加以呈现。因此,关于研 。究对象的界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本研究要明确教学评价主体应该包括哪些人,哪些人的教学评价价值观要 发生转变的问题。教学评价作为统领教学改革的中枢,教学评价价值观又作为教学 评价的灵魂,它的转变最终决定教学的成功与否。这种价值观作用的发挥不是体现 在一种抽象的理念和堆积的文字表述中,而是体现在一种有生命力的载体之中,体 1 2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 现在各个参与评价主体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中。新课程改革评价价值观本着 “以人为本”、民主参与的精神,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所有涉及教学评价 的人员参与到整个评价过程之中,包括教育研究者、地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 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地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 以及家长之所以被认为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则是众所周知的,这里无须多言,至于教 学研究者也被认为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之一,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在于教育 研究者所倡导的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对其它评价主体的教学价值观的重新建构有 统率、引领的作用。其次,新教学评价价值观的倡导只是一部分研究者的理念,但 对于大对数研究者来说,仍然不是很清楚的,这就需要他们彼此的合作、沟通:交 流,以便在对其它教学评价主体进行指导前先要实现他们自身教学评价价值观的转 变。再者,其它评价主体评价价值观的转变要求研究者深入基层,加强对新教学评 价价值观基本理念的解析,并在具体指导和帮助其它评价主体的过程中,通过行动 为其它评价主体树立楷模,展现自己所倡教学评价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最后,教育 研究方式由“书斋”向“现场”的转移要求教育研究者要经常深入课堂,进行研究, 为探求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而做准备。因此,尽管教育研究者并没有直接的参与教 学评价,但如同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家长一样,在间接的影响着实际教学评价价值 观的形成与发展。由于评价主体的社会角色、地位、背景、氛围、文化程度、工作 习惯以及兴趣、情感、人格等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共同教学评价价值观重 新建构必然存在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实践中新教学评价价值观的转变 程度。因此,了解、分析他们各自已有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帮 助他们实现教学评价价值观的重建,促进新教学评价价值观走上实践具有一定的实 践意义。尤其对教师而言,他们教学评价价值观的转变更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不 仅可以把他们从传统教学评价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教学评价的功能,而且 有助于发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其专业的发展。 其次要说明下这种教学评价价值观的转变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学生学的 评价,是教师教的评价,还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中对自身教 学的评价等等。尽管教学涉及众多的评价对象,但学生的“学”是所以评价的起点 和终点,其它评价都是以此为基础,为促进这一评价的最终实现提供条件和服务的。 再从教学本质来看,尽管教学是一个“教”为主导、“学”为主动的过程,“教”与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 “学”,不可缺少,但教学的重心乃在于“学”,如果没有了“学”,“教”也就失去 了存在的意义。基于以上的认识,可以把本研究的另一个研究对象界定在学生学的 评价上。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涉及教育研究者、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 者、教师、学生和家长等教学评价价值观在学生学习评价领域的现状及反思。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 ( 一) 教育研究者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 1 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及其本土化的缺失 “反观近二十年来中外研究界的发展情况,一方面由于教育研究的不断探索, 人们对教育的规律在不断的深入,而另一方面在现行的教育研究中也大量存在着伪 科学现象、学术腐败现象、研究不规范现象、政治泛化现象、僵化体制的现象、舍 本求末的形式主义现象、急功近利不负责任现象等,都给教育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 损失、甚至会引发潜在的危机。”。针对传统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研究者不 是从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立场,理性的看待现实评价存在的问题,也没有考虑不同地 区的实际教学状况和种种障碍因素。首先,“我们教育理论界在探讨教育问题对, 主要着眼点是城市,而广大农村的教育状况遭到了有意或无意的忽视” 。尽管新 的教学评价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在一些地方进行了逐步的实验,然而给以足 够的审视就不难发现,这些实验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中、西北地区的并不 多,涉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更是寥寥可数。“在目前这种结构的实验区如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