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获得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近代潮州陈姓家族法研究近代潮州陈姓家族法研究 study on family laws of kin of chen of modern chaozhou 作 者 姓 名: 陈 少 远 指 导 教 师: 李 胜 渝 (副教授)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 内 容 摘 要 先古人们生活在以血缘为枢纽的氏族单位中,共同占有土地、共同劳动耕作、共同 分享剩余劳动成果,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紧密,逐渐形成了以家长为权力核心的家族法。 在整个历史沿革中,它始终保留着族长、家长拥有决定性话语权的特征。 姓氏的出现和行政区划的设定,使家族法细化而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派别,潮州 陈姓家族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笔者有意将潮州陈姓家族法单列,对陈姓入潮 和潮州陈姓家族法的演变着墨颇多,试图通过对家族法的起源、变迁、搭姓、入潮、现 存状况等系列过程的描绘,阐释潮州陈姓家族(法)与中原陈姓家族(法)既一脉相承 又别具特色,全面铺开潮州陈姓家族法的内容,揭示潮州陈姓家族法的“孝悌为先、忠 信次之,义字当头、勤俭致业,读书为重、进退有方”的基本特点。 一方面欣喜于在国家法的策鞭触不到时,家族法光鲜的用武之地;看到家族法在教 化子弟民众、解决纠纷的直接和高效,指出潮州陈姓家族法的实用价值仍然存在;另一 方面又对近代潮州陈姓家族法的现实影响具有引人向上与指导偏差的双重性质表示担 忧。展示出潮州本地人较为遵从的一些家法族规,以一种忧思的心情,呼吁潮人乡亲重 新审视家族法的价值,重视使家族法适应新时局生产、生活的发展。指出如今新生代的 生活应当是健康的、积极的、有动力的、有追求的、向上的,其精神状态也应当是富足 的、充实而美妙的,应当是值得欣慰的;而家法、家族法中的内容应当更多的体现一种 对新生代的关怀、解放、鼓励、促进。 对潮州本土陈氏居民的调查访谈,努力寻求民众意念与家族法思想的契合点,进一 步了解潮人受家族法影响的深度和这一方水土人民的族群性格。 通过潮人对现实问题看 法上的不同,提出潮人需具备忧患意识,并从一袭家乘做起,摆正自己和群体在社会中 的地位,正视历史、正视现实,调整家长族长教授子弟族人的方法、方式、方向,培养 他们看待问题、 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 重点是形成一种海纳百川、 不断进取的壮阔胸怀, 使家族法观念在指导人们思想上真正发挥其积极向上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法;搭姓;入潮;价值;抉择 1 abstract the ancients live in the units of clans which made consanguinity as the centre, they possessed the land together, worked together and shared the results of surplus labor together, and they kept closed contact between each other. and gradually, formed the family laws which took patriarchs for the core of authority. throughout the whole history, it always ret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ich the patriarchs own the decisive voice. the emergence of surnames and the se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detailed the family law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from a variety of factions, family laws of kin of chen of chaozhou was just formed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author separate family laws of kin of chen of chaozhou deliberately, described the kin of chen enter into chaozhou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family laws of kin of chen of chaozhou carefully, try to explain the family (laws) of kin of chen of chaozhou and the family laws of kin of chen of central plains is the same strain but also distinctive, by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eries of process of the origin of the family laws, change, take surname, enter into chaozhou, the current condition. conprehensively spread out content of the family laws of kin of chen of chaozhou reveal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mily laws of kin of chen of chaozhou that filial and respect for the first, faithfulness and integrity for the second; loyalty for the first and keep thrift and hard work to industry; study for the first and be able to advance and retreat . on the one hand, the author delighting in the laws in the country in breach of the policy less than a whip, the family laws arena dressed in; saw the direction and efficiency in family education and dispute resolution, pointed out that the practical value of family laws of kin of chen of chaozhou is still exist; on the other hand, concerning about the dual nature of the real impact of the modern family laws of kin of chen of chaozhou: leading to nobility or deviation. set out a number of family laws which more local people like to comply with, calling the folks in a mood of concerned to re-examine the value of the family laws of chaozhou, and pay more attention on ensuring the family laws to adapt to the new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livelihood, noting that now the living of the new generation should be of healthy, positive, powerful, pursuing and upward, the mental state also should be rich, full and wonderful, and should be worth of satisfaction. the content of family laws should be more a reflection of caring, liberating, encouraging and promoting the new generation. the investigations of interview on chaozhou local chens residents, to find the 2 meeting points between their ideas with the family laws thinking, further, to know the depth of the impact of family laws and the ethnic character of people in this area. through th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reality problem of chaos people, noting that the chaos people need to have a sense of crisis, and by starting from a kind of family laws, put themselves and their groups into the right status in society, to face up to history, to face up to reality, to adjust the patriarchs teaching ways, means, direction to their children, to develop the right attitude of their view of facing problems, dealing with problems, and to focus on forming a wide, broad and progressive mind, so that the concepts of family laws can really play its positive role at the guidance of peoples thought. key words: family laws; take surname; enter into chaozhou; merit; choice 1 目 录 引引 言言 . 1 一、潮州陈姓家族法的概念概述一、潮州陈姓家族法的概念概述 . 2 (一)家族法的起源 . 2 (二)潮州建制 . 3 (三)潮州陈姓源流 . 5 二、潮州陈姓家族法的演变二、潮州陈姓家族法的演变 . 9 9 (一)原始社会末期 . 9 (二)周朝时期 . 9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10 (四) 隋唐时期 . 11 (五)宋元明清时期 . 13 (六)民国时期 . 14 三、近代潮州陈姓家族法的特点三、近代潮州陈姓家族法的特点 . 15 (一)近代潮州陈姓家族法的现存状况 . 15 (二)近代潮州陈姓家族法的内容 . 16 (三)近代潮州陈姓家族法的基本特点 . 20 四四 近代潮州陈姓家族法的作用及其对现代的影响近代潮州陈姓家族法的作用及其对现代的影响. 21 (一)近代潮州陈姓家族法的实用价值依然存在 . 21 (二)近代潮州陈姓家族法的现实影响 . 24 (三)家族法影响下的潮人自评 . 26 (四) “现实”与“现实”碰撞之后的抉择 . 30 致致 谢谢 . 3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4 1 引 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族家乘造就一族性;潮州之所以成为潮州,潮州人 之所以是潮州人,原因当然很多,但是,一袭家乘族谱却对这一地方的人性塑造 有着根本的圈定, 教条式的导引让这个地方和她的人民有时看上去像个 “异军” 。 比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 国优秀旅游城市、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等这样一个个区域 品牌,极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在潮州的落地;又比如,全球华人首富、全国首富、 广东首富、泰国、新加坡首富,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华人首富都是潮州人 等,是为佐证。本文通过对潮州陈姓家法家规的探究,尝试演绎潮人及其社区之 所以能够拥有今日之成绩与“奇观”的原动力。 家族法由来已久,涉及家族法的研究在国内外的已日渐增多,国内方面,各 个姓氏一般都有编制自己的家乘族谱或衍派、源流,个中亦常含括有对家法族规 的记载,类似课题的探讨基于各自历史演变和地域区别而各有特点,学者们研究 时的切入点亦多有不同,且相关领域资料收集时有偏差,是故,对此课题的研究 并不赘复,反而有点“略尽绵力” 、“抛砖引玉”的意味。国外方面,梅因很 早就在古代法中对家族法的初形作了描绘,日本学者的中国家族法原理 亦颇受一些中国学者欢迎,韩国也有关于家族法研究的书面世等等,这些都 对我们的考察提供了不错的借鉴价值。 本文通过对近代潮州陈姓家族中部分重要家法家规的列示, 呈现了其对当地 人心性和行为的潜在引导;笔者于文章中呈现一些不同于以往主流思想的观点, 真诚地抛出一块细砖,袒露一丝忧患、表达一种期许,寄托一片爱意。在当地基 本没有此项研究的情况下,希望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与计划潮州的现在与将来。 2 一、潮州陈姓家族法的概念概述 (一)家族法的起源 中国的文明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在那里,先古人们生活在以血缘为枢纽 的氏族 1单位中,共同占有土地和共同耕作,共同占有剩余的劳动成果。在当时, 由于生产工具十分简陋, 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氏族成员只能依附于氏族首领 (族 长)或氏族,无法单独地同自然灾害和野兽作斗争,不敢贸然离群而去,脱离氏 族就意味著死亡。长久的共同生活使他们拥有了共同的行为范式,形成了共同遵 从的“惯行” 2,这样的“惯行”在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中得以承继,并慢慢地 深化成对她的信服。 梅因认为:“在人类初生时代,不可能想象会有任何种类的立法机关,甚至 一个明确的立法者。法律还没有达到习惯的程度,它只是一种惯行。” 3然 而,“惯行”却在氏族(家族)成员中得到了共同的遵从和维护,体现在:首先, 婚姻禁忌是家族的“惯行”之一,这是由于家族是血缘关系的共同体,保持血缘 关系的健康和纯洁是家族生存的根本,所以,氏族(家族)中的婚姻应有一定的 制约,比如,禁止长幼之间或兄弟姐妹之间结婚,甚至禁止与母方最远的旁系亲 属婚配。其次,由于对自然的不解和畏惧,祭祀与图腾崇拜成了人们寻求精神宽 慰的手段,祭祀的礼仪也逐渐成为一种“惯行”。再者,人们在不断的生产劳动 中逐渐积累经验, 劳动的分工和成果的分配既提高了效率又使最初的公平得以成 型;最后,为保护家族全局,防止出现不类,处罚也逐渐成为一种“惯行”。对 “惯行”的遵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族人对族长的权威的敬畏。 通过“惯行”, 氏 族(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调整、利益得到保护,氏族社会的社会秩序 得到维护,从这一意义上讲,“惯行”,就是最初的家族法。梁启超先生曾如此 言道:“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家族本位的政治。”其实,“中国古代的法也是家族 本位的法,可以说,家族法在人类第一个家庭出现的时候起就产生了。” 4家长、 1 氏族是指原始社会中以相同的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氏族是家族 的扩大,形成部落集团,维护本集团的利益。引自:“百度百科” 2 英梅因古代法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 5 页 。 3 同上注。 4 张基奎:“中国古代家族法散论”转引自: 08-06-27 3 族长在其权威得到信奉的保障之下,以其自身的认知,管教、领导子弟族民,并 在长久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最初的家族法。在国家与国家法尚未产生之前,作 为氏族成员共同拥护的规则,“家族法”自觉或被觉地维护着家族和氏族的利 益、维护氏族社会的秩序。 (二)潮州建制 1.国家和国家法的产生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原始社会后期产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是畜牧业和 农业的分离,发展了交换的频率,使个人之间的交换逐渐替代族长间的交换;剩 余产品的出现,使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被用作奴隶,于是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产 生了。二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提高了人的劳动力,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 商品生产, 剩余产品不断增多, 交换日趋频繁, 氏族首领往往利用所掌握的权力, 把交换得来的一部分产品据为已有,于是私有财产出现了,氏族内部成员之间的 贫富差距也逐渐拉大。三是商人阶层的出现,特别是金属货币、货币借贷和土地 买卖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使财富迅速集聚到少数人手中,而大多 数人则沦为奴隶。 三次社会大分工,使氏族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氏族内部原来的血缘关 系联合相对弱化;二是奴隶主和奴隶的出现,氏族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平 等。新的社会关系的出现,使原来被氏族成员普遍认同的“惯行”逐渐难以胜任 规范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新的调整工具不断被呼唤,于是国家便产生了。 这是新兴的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 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而建立的暴 力机关,凭借其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力,实现对整个社会的领导。与此同时,国 家法也产生了,它是奴隶主阶级制定的,为了实现其统治,借助国家这一暴力机 器迫使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用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确立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 社会秩序的社会行为规范。 国家法是奴隶主阶级意志的体现,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阶级矛盾不可 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适应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14:35:00 4 的需要而产生的。国家和国家法的出现,给了家族法以沉重的打击,使家族法在 国家的大局下相对弱化,成为真正的“家族法”用以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 护家族内部利益的“法”。 2.行政区划的出现和潮州建制 国家和国家法的产生,是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条件。国家统治者为了管理好 比原来部落大得多的国土,防止原有各集团之间的争斗和反抗,巩固其统治,就 在原有各社会组织(原始部落)基础上,实行分区域分级别管理,这便是初期的 行政区划。国家设定行政区划,一般根据其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按照有关法 律,考虑经济、地理、民族、传统、风俗、人口等客观因素,将国家的领地划分 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 5,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 中国自秦兼并各诸侯国,建立统一国家,施行郡县制开始,就已形成全国统 一的行政区域制度。 行政区划的设定是潮州建制的前提。 自秦汉以后, 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潮州。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214 年)平定南越时,设置象郡、桂林、南海三郡,潮 州地属南海郡。潮州始载入版图是在“郡县制时期” 6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地。 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州制时期”的东晋义熙九年(公元 413 年)。东晋成 和六年(公元 331 年),在南海郡东部分置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分东官置义安 郡,此义安郡便是潮州的前身。此后经隋、唐、宋、元、明、清的发展 7,到了 近代,“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普遍认同的潮州,辖区一般 包括:潮安(海阳)县 8、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 5 按地域划分行政区而不依氏族部落划分,这是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一个基本特点。 6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 (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转引自:杨洪等:“中 国行政区划的演变”,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6)。 7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 590 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 “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州”名称的正 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 1400 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 607 年)罢州复郡,潮州曾一度改为潮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第二次称潮州,在唐朝的时候,潮州 的疆域是很大,东至泉州境,北跨江西境,南入大海,西到惠州。唐垂拱二年(公元 686 年),从潮州到 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设置了漳州。元朝时,潮州称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改路始置府制, 称潮州府。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 乡、大埔、镇平共 11 县。引自:百度百科,潮州“文化历史” 8 潮安县的前身海阳县, 是东晋咸和六年 (331 年) 设置东官郡时在原南海郡的古揭阳县地域内建立起来的。 明成化十三年(1477 年),析建饶平县。嘉靖四十二年(1563 年),析置澄海县。清乾隆三年(1738 年) 又割出丰政都与揭阳的蓝田都、大埔的清远都、嘉应的万安都组成丰顺县。随著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5 丰顺县、大埔县,还有汕头埠和南澳岛。 9约等于潮汕四市(潮州市、揭阳市、 汕头市、汕尾市)现有的领地。即使后来国务院调整了潮州的区域划定,“大潮 州”的概念仍被潮地人民普遍接受。 (三)潮州陈姓源流 1.姓氏概况 古代姓氏中,“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氏”是姓的分支。 10说文 解字注:“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三坟载:“男女媾精,以女生为 姓。”“氏”在甲骨文中解释为木本,后来转注为姓氏之氏,意取水之源头、木 之根本。 三代(夏、商、周)之前,妇人称姓,以母系为中心,故不少古姓如姜、姬、 妫、 姒等均加 “女” 旁。 之后子孙繁衍, 一族分若干分支, 每支的称号就是 “氏” 。 周代时,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有密切关系,故贵族才有姓 氏,而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迨到战国之后,姓氏始混为一,自天子以至庶人都能 有姓。古代贵族中女称姓,姓用来别婚姻;男子称氏,氏用明贵贱。 县级机构越来越多,海阳县的地域也就越来越小。1911 年 12 月,随着最后一任知府陈兆棠在潮州城被枪 决,清王朝在潮州的统治宣告结束。由于沿海新埠汕头市的崛起,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南移。 民国 25 年(1936 年),成立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潮安、潮阳、揭阳、澄海、饶平、惠来、普宁、 丰顺、南澳、汕头市和南山管理局。五区专员公署设在潮安。1949 年全省扩编成 15 个行政区,潮州地区 分成七、八两区。第八区专署也设在潮安。民国 3 年(1914 年),内政部改定全国重复县名,原潮州府属 下的海阳县,因与山东省海阳县同名,改名潮安县。引自:百度百科,潮州“文化历 史”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汕头港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逐渐取代了潮安(原海阳县)在粤东地区的领先 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潮州地区设潮州临时专署;1950 年 2 月,成立潮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专署初设潮安后迁往汕头。1951 年 7 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粤东办事处在潮安县成立;同年 11 月,撤销粤 东办事处,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粤东行署,行署辖 21 个县(包括当时的潮州、兴梅、东江 3 个专区各县)。 1955 年 9 月,粤东行署从潮州市迁至汕头市。从此,粤东政治中心移往汕头。1953 年 1 月,新建潮安市; 7 月, 改名潮州市。 这时的潮州市是由原潮安县的城关镇和意溪镇组成的。 “潮州”第一次作为市建制的名称。 潮州市与潮安县同属粤东行署领导。1958 年年底、澈销潮州市建制,改潮州市为潮安县城关镇人民公社。 翌年改称潮州镇,属县级镇。1979 年 8 月 1 日,国务院批准恢复潮州市建制。1980 年 1 月,以潮州镇和下 津、六亩、黄金塘,卧石、社光 5 个大队的地域重建潮州市,县、市再次分开建制。1983 年 7 月,撤销潮 安县,并入潮州市。这时,潮州市的范围相当于最初连同城区在内的潮安县。同年(1983 年)12 月,撤销 汕尖地区,汕头地区原来所辖各县(除海丰、陆丰两县外)旧汕头市领导,潮州市则由广东省委托汕头市 代管。1989 年 l 月,潮州市归省直接领导,并享受市(地)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0 年 1 月,潮州市被 定为副地级市。1991 年 12 月,国务院调整潮州地区行政区划,设置潮州、汕头、揭阳 3 个地级市,潮州 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扩大区域,设立枫溪区、湘桥区和潮安县,并将原汕头市的饶平县划归潮州市管辖, 这便成了今日的潮州市。 10 陈振鹏编撰: 陈氏衍流行派概述 ,第 3 页。 6 古姓氏之立者,有以国为氏,以邑为氏,以官为氏,以居地为氏,以技艺为 氏, 也有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通志氏族略将“得姓受氏者”分为三 十二类。姓氏形成了一脉相传之家族,血统源流。 2.陈姓得姓与陈姓“入潮” 据说,黄帝时有一氏族“陈丰氏”(丰又作锋、峰)是第一个标“陈”字为 称号的氏族。 11陈丰氏是华夏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部落,为适应频仍的战乱和居 无定所的游牧生活,擅长工艺的他们制造了一种用于长途跋涉、迁徙的多辐轮车 “”。“陈”字青铜器金文作“”。释义为:“ ”为旌旗,“ ”为 战车上载矛、戈兵器,“”为土地,全字释义为旌旗战车保卫土地。该象形 物体高轮车“”,最后成为了一个大氏族陈氏的标志“陈”。 陈丰氏与黄帝氏(轩辕)关系密切 12,约五千年前,陈丰氏部落跟随黄帝从 姬水(今峡西岐山县)东迁进入中原,并定居河南宛丘(今河南淮阳)。据路 史国名纪乙载,陈丰氏有女嫁黄帝孙侨极,生子帝喾,喾又娶陈丰氏族女 庆都生下尧,帝尧之女娥皇、女英嫁与舜,他们居于妫纳(妫水弯曲的地方),生 下的孩子便以水名为姓,姓妫。舜死,传位禹,禹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在今河南 虞城县北),后虞国“或失或续”。商朝末年,商均的 32 代孙遏父(又称阏父) 投附周国,担任陶正(官名),因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姬昌、姬发父子欢心。周武 王姬发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氏,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太昊之墟陈,建 立侯舜陈国,自此,陈氏部落升格为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后世尊其为 陈胡公,立其为陈姓的血缘始祖。 早期的陈国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后由于政治腐败,国势很快便衰落下来。公 元前 479 年,楚惠王以兵北伐,杀陈国最后一位国君陈闵公,灭掉陈国,在陈国 故地置县。自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于楚,陈国共传 20 世、26 代君王,历时 588 年。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以原国名即“陈”为姓氏 13,尔后分奔徙居,陈氏由此 昌衍。 11 陈振鹏编撰: 陈氏衍流行派概述 ,第 5 页。 12 转引自: “五帝列传及其朝代”, 追逐历史的人博客专栏: 13 唐林宝: 元和姓纂 :“陈,妫姓,亦州名,本太昊之墟、画八卦之所。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满于陈, 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 7 陈闵公长子陈衍之 13 世,西汉三朝宰相陈平,6 传及三代封侯之陈汤 14,再 7 传及汉御史中丞相之陈翔,拜议郎扬州刺史,为官清廉,弛名江南,为时“江 南八贤”之首。翔迁居颍川 15,生三子曰:窬、邃、实。陈实(陈胡公 47 世孙) 为钦封颍川侯,中庸旷达,德高望重,名倾天下,其六子亦颇有名望,尤以长子 陈纪、四子陈谌盛德,与陈实合称三君,为东汉末年最负盛名之望族。陈实首标 陈姓郡望为“颍川”,堂号“颍川世家”,是为陈氏颍川始祖 16。 陈实传 9 世而有谈先、霸先、休先。陈霸先(陈胡公 55 世)于 557 年代梁 称帝,国号陈,建都健康(今江苏南京),陈国历 5 帝 33 年,于 589 年为隋所灭。 此期, 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 使陈氏子孙遍布长江与粤江之间。 宜都王陈叔明 1710 代孙陈伯宣携孙陈旺(陈胡公 69 世孙)隐居于江西庐山,陈旺封晋国公,于唐 文宗太和六年(832 年)徙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德安县车桥乡义 门陈村),建“江州义门”大宅院,创立义门,成为陈氏“江州义门派”开基祖。 陈旺以孝治家,撰家规,建书堂,世代相传,“义门”陈氏日益昌盛,唐昭宗大 顺二年(891 年)诏赐立义门。至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 年)历时 230 多年,家 族庞大,前后 19 代同居共炊,合家 3900 余口、田庄 300 多处,后皇帝派人协助 拆迁,按御赐“知守宗希,公汝才思,豢承行继”十二字行派分析为大小 291 庄, 依派拈阄分迁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 上海、天津等 18 省,计 144 县。 18 陈氏徙居福建始于西晋末 19,于唐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两次南迁福建,这两 次迁移对日后潮州陈姓的组成有着影响的深远。 一是唐仪凤二年(677 年)四月,陈元光(陈胡公 69 世孙)在其父陈政 20死后 代父领兵南下,镇压福建南部的“蛮撩啸乱”,历 9 年争战,终平定时局,于垂 拱二年(686 年)报清朝廷批准,在泉州与潮州之间辟地设置了漳州郡。据漳州 府志载,陈元光“卒众辟地置屯,招徕流亡,营农积栗,通商惠工”,使漳州 14 陈汤字功,封关内侯,长子冯袭你职封壮侯,次子勋封狄侯。 15 颍川郡,秦羸政十七年置,国颍水而得名,乃陈氏居住最集中之地。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 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最大时管辖至今驻马店地区。 16 陈氏有族谱载“田轸(陈轸)为颍川之始,陈实为陈轸之胤裔”此载与正史史实不符,乃错。转引自:陈 振鹏编撰: 陈氏衍流行派概述 ,第 23 页。 17 陈霸先有三子天生、天麟、伯昌于战乱中皆卒,无嗣,故传位兄长谈先长子 ,是为陈文帝;陈文帝弟 陈顼,废文帝子伯宗而自立为帝,是为陈宣帝。 陈叔明为陈宣帝第六子。 18 陈振鹏编撰: 陈氏衍流行派概述 ,第 43、44 页 19 闽书 :“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 20 陈政 (陈胡公 68 世孙) ,河南固始人,时任岭南行军总管。 8 一带“方数千里无桴鼓之警”,因之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其子孙称为“开 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 21 二是颍川陈实后裔陈忠之子陈邕(陈胡公 61 世),唐中宗神龙元年(705 年)举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唐玄宗李隆基之师),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 福建同安,又徙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陈邕 12 世孙陈洪 进,宋初曾任宰相,封南康郡王,其四子文显、文颢、文觊、文顼分别任泉州刺 史、漳州刺史,滁州刺史、登州刺史,他们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 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22 陈氏入潮,与以上义门陈旺、圣王陈元光、太傅陈邕 3 系有直接渊源。 揭西县河婆陈氏始祖“千七郎公”,自称出自“江州义门”。其第 22 世孙 陈绍文曾主编陈氏千七郎公谱,言明世系渊源。另据义门大分家总帐中载: “陈育分得广东海阳庄”,此可作今潮州市陈姓人有些是出自义门的佐证。 陈政、陈元光一派亦称“北庙派”或“龙湖派”(龙湖是陈元光之号)。今 福建云霄县,乃陈元光之创居地,后奔走诏安、东山,而入居饶平。“陈元光应 为入潮第一人。” 23陈元光另一支入潮后裔是潮阳陈氏,自其入迁后便在当地扎 住脚根。 24 陈邕、陈洪进一派(南院派)在潮人口颇多,潮安秋溪陈氏始祖陈坦是北庙 陈洪进之后 25,陈坦 6 代孙陈惺斋,登进士,分衍潮安聚星门、宏安、彩塘、金 砂、陈厝陇、浮屿、钱东等地;陈邕 25 世陈宏规(献可)创基鳌头乡,在潮安 属南院派的还有官塘、鹳塘、柯陇、花园、梅溪等。 另外,陈仁之玉湖派 26,经考证实为南院派之分支27。此一支陈氏在潮后裔众 多,分布在揭阳仁和、玉宫、旧寨、西洋、新亨、半洋、华清,潮安凤塘、古巷、 东凤、登塘,普宁旱塘,及海陆丰,龙川各地。 21 转引自:陈连庆“陈姓源流与分布”, 2007-4-29 20:48 22 陈振鹏编撰: 陈氏衍流行派概述第 28 页 23 同上注。 24 宋徽宗大观三年,陈政十六代裔孙陈汤征登进士第,授博士,后谪潮阳令,卒于宣和五年,葬潮阳,陈 汤征的后代便落籍当地,传至 21 世陈暨,娶龙图阁学士刘昉之女为妻。东津刘氏当时已是望族,早在唐末 五代军伐混战时期,便从石壁乡迁居海阳东津。刘昉又是当朝大官,能娶刘昉之女为妻,说明陈元光派下 子孙已在潮州站稳脚跟,也是有根基的望族。潮汕陈氏 ,“潮汕陈氏衍流”。 25 秋溪陈氏大宗祠 碑记载,陈坦为陈洪进曾孙,宋时进士出身,任海阳县令,任满后落籍海阳官塘。 26 陈仁,居福建莆田东门外玉湖(又称阔口村) ,宋封沂国公赠太师,后人称陈仁开基之系为玉湖派。 27 台湾德星堂陈氏族谱 ,第 41 页,玉湖派澄海埔美乡思成堂族谱序第 2 页 9 陈氏进入潮州之后,昌盛繁衍,人丁兴旺,陈姓一直是潮地的第一大姓。 二、潮州陈姓家族法的演变 有家族存在的地方,就有家族法的存在;当家族被贴上姓氏的“标签”,姓 氏家族法也便由此形成。潮州陈姓与中原陈姓一脉相承,潮州陈姓家族法同样与 中原陈姓家族法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 根据陈姓源流与入潮进程以及家族法在不 同时期的表现力和指导意义的不同, 潮州陈姓家族法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时 期: (一)原始社会末期 这是家族法的萌芽时期,家长权威得到初步的承认和确立。原始社会末期生 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父系氏族的形成,氏族处于一个家长式首领的最高统治之下, 维持和运转这一以家长制血缘家族作为基本组织的氏族主要依靠的就是家族法 (“惯行”)。“家长会议有权作出惩罚某一个家庭的决定” 28。马克思、恩格 斯明确指出, “这种家族内己经包含有奴隶制的农奴制,存在著男性对女性的奴 役和家长权,存在着最初的社会对立。” 29“这种家族法己经和经济关系结合在 一起,它所体现的家父权特征是与男女在劳动生产中地位的变化相联系的。” 30 (二)周朝时期 周朝时期的家族法又称宗法制度,直接从原始的父系氏族家长制发展而来。 在国家法出现后,逐渐融入到国家法中去,并与国家法互动,调整国家与社会的 大小事务。 陈氏始祖陈胡公依周朝的宗法分封建立陈国, 在陈国区域行 “亲亲” 、 “尊尊” 31之周礼,敬天保民,尊祖敬宗,励精图治,巩固了陈国的地位,令陈 28 美霍贝尔: 原始人的法 (修订译本)严存生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98 页 29 钱宗范:“中国宗法制度”,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年版,第 4 页 30 日中村哲: 奴隶制与农奴制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理论的重构冻国栋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7 页 31 礼记 大传 10 国子民“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 32,逐渐发展为早期中原 的一个大国。 33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统一天下后,废分封制,行郡县、什伍制,人们对“家国”之间的概念 认识开始分解。因此,从秦朝以后,家法同国法出现了根本的分离。西汉初为适 应战后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之需,“黄老” 34之学大为盛行,三朝宰相陈平35 为好“黄老”之术之代表人物这一,其因势利导,与民休息,令家族内部上 下齐心甚是和睦。其嫡传陈汤 36家族三代“仕朝封侯,为忠为良,神佑福绵”37凭 借政治地位、 经济力量形成人丁兴旺的强宗大族。 至东汉, 由于统治者在前朝 “罢 黜百家”的基调下,更加推崇儒学,礼制完成了儒学化的过程,儒家思想大行其 道;颍川侯陈实公少为县吏,勤奋好学,清廉善施,名望极高,其家法亦颇为严 谨,常令子孙持家面世切要注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38,要诵 读不辍,以德服人,体面安分、自勉向善,克己复礼,不做诸如“梁上君子” 39类 之辱没家门之人。 是时之强宗大族皆好宣扬祖训家乘以提高自我之社会地位及培 养约束本族子弟。 到了魏晋南北朝,在士族门阀制 40的影响下,家族法的核心内容演变成为禁 止士庶联姻的门第观念,许多名门望族不仅在本族内禁止士族与庶族通婚,而且 对于其他士族与庶族通婚行为也是不能容忍,即所谓“婚宦失类”。西晋之长城 (长兴古县名)令陈达,子孙虽经十世繁衍,已蔚然成为人数众多的大家族,但 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长兴的陈霸先家,仍属寒门。然而高深的寒门却阻挡不住 一代英主陈霸先 41的拔萃。陈武帝之后皆卒于乱世,然其生平之“读兵书,多武 32 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 33 陈振鹏编撰: 陈氏衍流行派概述 ,第 11 页 34论衡 自然“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 35 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p634) 36汉书 陈汤传 37陈氏祖训 38颍川陈氏家训 39 典故“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 陈实传 40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定士族,在历史上首次以朝廷的威权采取法律形式明确制定门阀序列,陈 氏一直列为颍川首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囊卵巢治疗科普
- 宫颈癌放疗康复护理措施培训
- 团队意识培训课程
- 2025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 2020-2025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 2020-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 2025咖啡厅装饰装修合同
- 2025智能工厂设备维护与管理指导技术服务合同书
- 2025关于跨境合作的合同模板
- 国家开放大学《供应链管理》形考1-4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DaddyRobot
- 在劳动教育中发展小学生的初步筹划思维 论文
- 隐患排查治理培训
- 全冷轧薄板质量缺陷图谱
- 高压电动机算例
- 留人招人激励方案实用文档
-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学龄儿童青少年生理特点
-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
- GB/T 17213.11-2005工业过程控制阀第3-2部分:尺寸角行程控制阀(蝶阀除外)的端面距
- 光通量测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