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理论探析.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理论探析.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理论探析.pdf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资本主义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这三重拜物教 构成了人们直接面对的感性现实它们作为显在的“物相”,象魔障一样遮蔽 了人们的眼睛和心灵,同时又作为异化的意识形态,渗透到了社会日常生活中, 构成了人们的一种社会心理,其目的就是要消解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抗 性,论证资本主义的超历史性。本文站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立场上,从以下几 个方面对之进行了分析与破除 第一部分:评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描述的三走拜物教现象,指出 它的实质就在于人们所创造的社会关系采取了物化形式并反过来奴役人们。拜 物教与物化是各从不同的方面对异化现象的描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看来, 当今社会,物化现象不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较马克思时代更为加剧了面 对拜物教现实,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是其必然结果 第二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拜物教意识形态拜物教本身就是异化 社会的意识形态,作为这种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其本质是 一种特定形态的经济决定论,其研究方法是纯自然科学方法无批判地引入社会 科学领域的结果,也就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研究方法,其认识论根源则是理论上 未加消化的“自在之物”总之,这是一种非历史主义的意识形态神话 第三部分:阐述马克思对拜物教的破除马克思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 破除拜物教的理论就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亦即唯物史观:现实 层面上就是共产主义运动。总之,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异化的 产生、拜物教的源起及其消除的道路。 总结:说明马克恩对拜物教的破除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用 现实的人的活动把康德的“自在之物”变成了“为我之物”,高扬了人的主体 性。 关键词:拜物教;异化;现实的人 引言 引言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 系的总和。 一一马克思 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即费尔巴哈的新宗教的核心,必须由关于现实的人及 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恩格斯 列宁 本文i 至丑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 商品、货币、资本三重拜物教现象谈拜物教实质上是谈异化问题,拜物教就 是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表现,即“产品支配生产者,物支配主体, 已实现的劳动支配正在实现的劳动”的异化现实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念投射,拜 物教既是这种状况的肯定性意识形态,也是现实生话中存在的具体的异化现 象作者之所以要从拜物教入手而不直接谈异化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 因。 一,前些年,由于异化问题过多地被提及、被讨论,而且大多集中于马克 思早期的异化思想,所以一提到异化概念,便使人想到那种抽象的、人的本质 异化出去的异化观。这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这里有打不尽的笔墨官司,笔 者不再纠缠于此,而直接从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作开始,从科学的异化观开始, 讨论当前存在的具体的拜物教现象 二,目前专门研究拜物教的文章或著作不多,仅有的几篇,要么语焉不详, 要么认为它不具备多重要的地位,不值得深究。而且在关于拜物教的破除问题 上大多采取了较简单的方式,即把它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算了事对于 它产生的缘由及其与异化的关系则很少论及,更没有人想要小题大作地用马克 马克思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理论探析 思的现实的人的理论去破除它。笔者试图运用马克思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 史发展的科学”一以贯之地说明异化的产生、拜物教的源起及其消除。 三、在前些年乃至当前宣传唯物史观的许多著作中,为了突出历史规律的 决定作用,人们往往单维度地强调社会关系对人的制约作用,尤其是经济规律 的不可违背性,不可超越性,把经济规律作为先定的、外在于人的东西来谈论 这样一来,人的活动就有意无意地被掩蔽了,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又走 了经济唯物主义的倾向,因为这是把社会形态直接等同于特定社会的经济形 态,没有强调市场经济必然性是要通过人的活动来超越和扬弃的。这样一来, 似乎人类社会的发展永远都要受现阶段的经济必然性的奴役,永远超脱不了物 役陆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了这是对唯物史观的误解,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 础,但其当代形态商品经济必然性对人的统治却并非亘古即有,亦不会永恒存 在,它终将被人的活动所扬弃,异化的消除也是必然的我觉得这往往是人们 在讨论中不自觉地忽略了的东西 因此,这篇文章主要从人的活动的角度来谈异化和拜物教,也就是从人的 活动的角度来谈对异化和拜物教的破除,以此来加深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可以科学地说明异化的产生、拜物教的起源及其消 除明乎此理,便觉得恩格斯把马克思和他共同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定格为“关 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这一说法是切中肯綮的。 一资本主叉社会的拜物教与物化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拜物教与物化 拜物教一词在英文里是f e t is h is m ,指人对某种特殊物质的崇拜在辞典中 它有宗教的和宗教以外的两层含义:“拜物教( 英f e t is h is m ) 宗教信仰的原始 形式之一。与拜神教相对该词来源于葡萄牙文f e “i c o ,意谓巫术。其 产生是“原始人由于对自然现象缺乏理解,以为许多物体( 如石头、树木、弓 箭等) 是有性灵的,并赋以神秘的、超自然的性质对它们祈祷、礼拜或祭献, 即可获得嘉惠与庇佑”。这是宗教意义上的拜物教。此外“拜物教一词也用来 比喻对某种事物的迷信,如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等”。马克思正是在后一 种意义上、即非宗教的意义上使用“拜物教”一词的。它表明在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商品生产条件下,人们对待商品的态度就如同宗教里人们对待神灵的态度 一样,顸礼膜拜,达到了迷信的程度,形成了商品拜物教,并进而发展为货币 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 ( 一) 商品、货币、资本的拜物教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社会是在发达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商品经 济的价值规律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铁的必然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就成 了资本主义得以生存的两个主要环节,资本家生产商品是为了生产剩余价值, 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则是为了实现刺余价值整个社会因资本的存在而趋于一体 化,马克思说交换价值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实体,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 必须围绕着交换价值运转。生产是商品的生产,交换亦是商品的交换,归根结 底都是为了交换价值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问在生产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就必须 借助于物来表现了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两个人要想发生真正的社会 关系,首先必须通过交换这个前提,要交换就得遵循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 两个相同种的东西没有交换的必要,交换是为了获取别物的使用价值那么交 冯契、徐孝通主编:外国哲学大辞典上海t 上海辞书出版杜2 0 0 0 年版第6 1 1 页 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7 9 年版缩印本,第1 4 5 2 页 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杜,1 9 7 9 年版缩印本,第1 4 5 2 页 马克思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理论探析 换能否实现似乎取决于交换物本身的特性,即商品的自然属性了。到这一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取决于物的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了,或者说物的自然属性 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一定要借助物的或物与物之问的 自然属性表现出来。商品在这里成了神秘的东西,物支配人的异化现象出现了 商品是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本没有什么神秘性,可是作为社会的 产物,情况就不同了马克思认为:“对商品的分析表明,它却是一种很古怪 的东西,充满了形而上学的微妙的和神学的怪诞”。当整个社会以商品生产为 轴心而为之旋转的时候,商品变得奇妙无比,神秘莫测了就拿作为商品的桌 子来说吧,“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现,就变成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 它不仅用它的脚站在地上,而且在对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上用头倒立着,从它 的木脑袋里生出比它自动跳舞还要奇怪得多的狂想舢人与人的关系现在表现 为物与物的或物的关系了,商品变成了社会的主体,人却成了附庸。为了描述 这种情况,马克思说:“因此,要找一个比喻,我们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 中去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赋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 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我把这叫做拜物教 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 分不开的。”。 上述就是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而货币拜物教则是在其 基础上发展了的形态。等到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愈发神秘了。货币本身是一种 商品,它却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这就使它显得格外特殊,好象它之成 为交换的媒介是因为它内在地包含着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尺度,或者说它本身 就是纯粹的价值。在这里形成了一重假象:“一种商品成为货币,似乎不是因 为其它商品都通过它来表现自己的价值,相反,似乎因为这种商品是货币,其 它商品才都通过它来表现自己的价值中介运动在它本身的结果中消失了,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3 卷,北京:人民版礼,1 9 7 2 年版,第8 7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8 7 8 8 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8 9 贝 4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拜物教与物化 且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中介运动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就意味着人的活动从人 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人们只看到货币的运转和它的决定作用,货币在人们的生 活中成了决定命运的东西谁拥有的货币越多,他所拥有的力量就越大,货币 成了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尺度了。人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所不能得到的东 西,货币可以轻而易举地购得,因为一切都是商品,一切都用货币去衡量、去 购买货币的这种魔力就是异化了的社会关系对人们的统治。马克思说:“使 一切人的和自然的性质颠倒和混淆,使冰炭化为胶漆一一货币的这种神力包含 在它的本质中,即包含在人的异化的、外化的和外在化的类本质中它是人类 的外化的能力”。人们完全为它的支配力和神秘性所迷惑,对它顶礼膜拜,特 别是等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固定地附着于贵金属金和银上面时,人们就在 货币拜物教的迷宫里越陷越深了,干脆把货币所具有的魔力直接等同于金银的 自然属性,认为金银本身就具有价值,可以用来衡量一切,它与生俱来就是货 币人们变对货币的崇拜而为对金银一一自然界的一种贵金属的崇拜,疯狂追 求金银,迭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正如哥伦布所言:黄金这种东西是再好没有 了,有了它人就可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甚至死后使灵魂升入天堂马克思也 曾经引用了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中的一段独白,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货币万 能的景象和人们对它的贪婪追求同时,马克思指出,货币的出现使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完全为物的自然关系所取代,货币拜物教不过是商品拜物教发展了的 形态。“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迷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只不过变得明显了,耀 眼了。 在货币转化为资本以后,又产生了拜物教最发展了的形态,即资本拜物教。 这是把资本的价值增殖看成作为资本的载体的物本身所具有的魔力的一种虚 幻观念资本作为资本家所持有的货币,能在市场上转化成生产资料和买到劳 动力,并且使这二者结合,推动活劳动运转,使活劳动被吸附于死劳动上,最 终实现资本增殖在这里,整个生产和流通过程只表现为资本本身的运转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3 卷 马克思恩格颠全集第4 2 鞋 马克思恩格斯全燕第2 3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1 1 1 页 北京:人民出皈桂。1 9 7 9 年版,第1 5 3 页 北京:人民出版杜,f 9 7 2 年版第f l i 页。 马克思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理论探析 活劳动只是资本增殖的一个环节,作为资本的物本身,似乎自己就能够生出剩 余价值来,人们把它当成一种神秘力量加以崇拜,这即是资本拜物教资本运 行最初的一般公式是g w g 、,在这里资本增殖还体现为一个有中介的过程, 至少在形式上要借助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可是当它被简化成g g 、这个生包 资本的运行公式时,拜物教最露骨的表现形式出现了这个公式表明资本通过 自身运转,不借助任何中介就实现了增殖马克思说生息资本是纯粹的拜物教 形式,至此,物神达到了完善的程度“所以,就生忽资本来说,这个自动的 拜物教就纯粹地呈现出来了。因此它成了一种会自行增殖价值的价值,会孵生 货币的货币并且在这个形式上,它的起源也已经没有任何痕迹遗留下来社 会关系已经当作一物( 货币) 对它自身的关系来完成”。“在这里,资本好象 一个摩洛赫,他要求整个世界成为献给他的祭品:。资本成了整个世界的统治 者而且,马克思又说:“正因为如此,照( 通常的】观念看来,资本主要存在 于这种形式中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对资本的盲目崇拜占据了整个社 会生活,成了支配人们行为的普遍的社会心理,这就活画出了资本的拜物教j 生 质“在这里,资本的拜物教形式和资本拜物教的观念达到了完成的地步”。而 且在发迭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用价值已不是资本家的直接目的,“他的目的, 也不是个别的利润,而是牟利行为的无休无止的运动”。资本主义的物役性现 实进一步体现出来了,整个资本运转就是死劳动吮吸活劳动、物吞噬主体,无 生命的东西摧残活的灵魂的无休无止的过程,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运转也就是一 个见物不见人的过程。 商品、货币、资本的三重拜物教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所面对的直接物 役性现实。人们把自己的创造物当作偶像加以膜拜,这就是普遍支配人们头脑 的拜物教意识,可以说拜物教意识是资本主义物役性现实在精神领域的肯定性 映现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们囿于拜物教,把物役性作为既定的前提加以接 资本论第3 卷,北京: 剩余价值理论第3 册, 剩余价值理论第3 册, 资本论第3 卷,北京: 资本论第1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 6 6 年版第4 4 7 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5 年版,第5 0 5 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5 年版第5 0 3 页 人民出版社,19 6 6 年版,第4 4 8 页 人民出版社19 6 3 年版,第1 4 1 页。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拜物教与物化 受,并且力争在理论形态上加以摹写和重现,他们提出的所谓“三位一体的公 式”就是拜物教最完整详实和典型的体现 “资本一利润”、“土地一地租”、“劳动一工资”是谓“三位一体的公式”。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企图利用这个公式来表明:资本带来利润,土地产生地租, 而劳动则创造了工资,资本家和工人各得其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天衣无 缝、完美自然的在这里,无论是利润、地租抑或是工人的工资都被看成是由 资本、土地、劳动的自然属性产生的结果所对应的实体,而不是一种社会关系 一物对应另一物,一物产生另一物,劳动在这里取得了与资本和土地完全同质 同等的地位;不同质的东西的差别完全消失了,结果是人降到了物的水准,人 的物化这到了最高的程度和自然而然的性质这样一来,资本主义的物役性现 实也就取得了天然的合理性,成了不证自明的前提与公设“同时,这个公式 也是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的,因为它宣布统治阶级的收入源泉具有自然的越然 性和永恒的合理性,并把这个观点推崇为教条”。马克思认为,也正是“在资 本一利润( 或者,更好的形式是资本一利息) ,土地一地租,劳动工资中, 在这个表示价值和一般财富的各个组成部分同财富的各种源泉的联系的经济 三位一体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神秘化,社会关系的物化,物质生产关系和 它的历史社会规定性直接融合在一起的现象已经完成:这是一个着了魔的、颠 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 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 ( 二) 拜物教、物化与异化 以上就是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发逸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拜物教现实,这 对于生活在资本主义最底层的工人阶级来说,就是一种现实的异化在这里异 化就表现为: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社会关系采取了物的形式,人所创造的物脱 离了人的控制,反过来奴役人,其直接后果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整个社 会运转呈现为一个见物不见人的过程究其原因,就在于生产者的产品同生产 者相异化了。对于工人来说:“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 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 第2 5 卷,北京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 5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版第9 3 9 页; 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版第9 3 8 页。 马克思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理论探析 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他必须始终都要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实现自己本质力 量的客观化、即外化。这种外化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会以异化的形式表 现出来。异化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采取了物化的形式,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通过物的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来表 现时,在商品生产条件下,这种物化就会生发出拜物教对于作为主体的人来 说,他的对象化活动就成为一种奇怪的自身缠绕:人受缚于自己的创造物,就 如同自己给自己铸造锁链,主体性的自我发挥同时就意味着自我断送 仅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对象性的活动是最先存在的,只要人存在,人就 必须不停顿地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客观化、外化,雀镕商经济条件下主要就是趁脊 化物化有两种:一种是劳动在其自然规定性上的物化,表现为产品的使用价 值;另一种是劳动在其社会规定性上的物化,表现为产品的交换价值。前者是 人类具体劳动在物质对象上的凝结;后者则表明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附着在物的自然属性上了,这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才会出现也就是说,物 化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才会导致异化,同时,异化也并不一定要采取典型 的物化形式在物化尚未占统治地位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异化现象早就存 在了。那时候,人身依附关系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剩余产品的榨取主要 是通过人对人的直接形式来进行的,等到它要通过较为间接的形式( 如剩余价 值) 进行时,社会关系的物化就已经形成了此时,使用价值上的物化已经构 成了异化的一个环节,不再单纯是人类劳动的客观化,它的实现也就是为着交 换价值的,实际上已经构成了社会关系物化过程中的一个积极的环节,在这种 意义上讲,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也就是异化 社会关系的物化也就意味着拜物教生发出来了可以说,在资本主义社会, 物化与商品拜物教讲的是同一件事,即都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的或 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只是二者着眼点不同而已。商品拜物教是从具有了神秘的、 微妙的人类特性并被奉为偶像的商品这个角度,即主体化的客体的角度来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2 卷,北京z 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9 1 页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拜物教与物化 的;而物化则是从具有了物的特性的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角度,即客体化的主体 的角度来讲的相对于物化来说,正如卢卡奇所言:“这种商品拜物教特性既 作为一种客观形式,也作为一种主观态度,与之相对应”。商品拜物教首先是 作为经济异化的结果产生出来,成为一种异化的意识形态,继而又渗透到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自觉地支配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心理意识形态也好, 社会心理也罢,商品拜物教作为一种中介发挥作用,反过来又加深了社会关系 的物化,使物化成为横扫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异化力量。 ( 三) 物化在当代的泛滥 时至今天,这种物役性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较马克思时代更为加剧 了这种情况已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所关注,他们把物化在当代资本主 义社会的表现主要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 、物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成为绝大多数 人的命运 马克恩主要描述了劳动过程的物役性,工人在自己的劳动时间以外,在吃 喝穿住等日常行为中他还能感受到自己是人而在今天,物役性已不仅限于物 质生产领域,它已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消费、文化、心理等领域 人们不仅在生产时间里感受到异化力量的控制,就是在自由时间里也受商品经 济原则的制约;人们普遍为深层的心理焦虑所苦卢卡奇认为“物化是生活在 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一个人所面临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性”。而且物化在全社 会普遍化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物化的内化,即物化从一种统治人、支配人 的外在力量和结构内化在人的生存结构和活动方式之中,变成一种物化意识, 使得人自觉地或非批判地与外在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认同在法兰克福学派看 来,在2 0 世纪,异化力量对人的束缚已从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转向各种普遍 的异己的文化力量对人的自由的束缚弗洛姆说:“马克思的确没有预见到异 化已经变成为大多数人的命运,特别是那部分人数愈来愈多的居民的命运,这 部分人主要不是与机器打交道,而是与符号和人打交道。说起来,职员、商人 【匈牙利】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 ,重庆:重庆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9 3 页 【匈牙利l 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重庆:莺庆出版社,i 9 8 9 年版,第2 2 4 负。 马克思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理论探析 和行政官吏在今天的异化程度,甚至超过熟练的手工劳动者的程度。”。在他看 来,资本主义社会越是“正常”的人就越是异化程度最深的人,手工劳动者在与 机器打交道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到自己的“非人”处境,这表明他们还与这个物 化社会有着某种不谐音,还有着非异化的一面;职员、商人和行政官吏生活在这 个异化社会中并不感到有什么不好,反而自得其乐,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自然 而然的、再正常不过了,他们对这种所谓“正常”秩序的遵守也就意味着自觉 地认同物役性,他们甚至连感受这种不幸状况的“苦恼的意识”都没有了这 表明物化结构积淀到了人的思想结构中,人不仅在意识上缺乏超越这种物化的 倾向,反而将这种物化结构当作外在于人的活动的不可触动的规律和人本来的 命运加以服从,完全听任物化力量的摆布。由此,人就丧失了超越性和主体性 维度 2 、技术统治导致人的单面化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科学技术本身,还是以科技 发展为根基的技术理性,其发展都呈现矛盾 生质。一方面,科技发展极大地提 高了劳动生产水平,促使财富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又导致了新的 统治形式,也即技术理性统治形式的产生在当代,科学技术的中立性消失了, 它本身就成为一种统治、操控人的异化力量他指出: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寓 于这样一个公式: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 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 奴役 的扩展。也即是说,技术理性统治改变了单纯建立在强权和暴力基础之上的传 统统治形式,使统治具有技术性质。“技术进步持续不断的动态,变得为政治 内容所充满,技术逻各斯被转变为持续下来的奴役逻各斯技术的解放力量一 一事物的工具化一一成为解放的桎梏;这就是人的工具化”。又因为新的技术 统治形式具有合理性外观,它通过不断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并通过大众化而为 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消遣,从而消解了人的否定性和对社会的反抗一切社会 问题都变成了技术问题,科学技术的中立性质消失了,它的运用导致了系列化 转引自西方学者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6 7 6 8 豆f 美 马尔库塞:单面人,长沙:湖南人民版杜1 9 8 8 年版,第1 3 6 页。 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拜物教与物化 的行为规范,人们对它的遵守同时就意味着自觉地趋向物役性,它反而变成了 为资本主义合理性辩护的意识形态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异化和物化的 生存方式:工人被整合或一体化到社会体制中,不再反抗社会人作为一种自 由的创造性的实践存在所应具有的批判性、超越陛和革命 生就被消解了,人成 了失却批判维度、只知消极接受的“单向度的人”。 3 、重占有的生存方式成为主导的物化人格 弗洛姆认为:在以私有财产、利润和强权为基础的社会中,尤其是在技术 不断发展和大众传媒不断丰富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生存方式是重 占有的生存方式,人、物、自我、思想等一切存在都成为占有、消费的对象, 这是本质上的物化关系,即把一切都当作物来看待和处理。在当代社会,它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占有范围无限扩大,人、物、自我、思想等存在物都 成为人们追逐、占有的对象。“人们把占有的范围扩大了,对朋友、情人、健 康、旅行、艺术品都可以占有,就连上帝和自我也不例外。”。2 ,占有方式或 心态从囤积型变为消费型或市场型,即占有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而是为了消 费弗洛姆认为:“在这种生产方式中,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活的、 创造性的过程这种生存方式使主体和对象都成为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死的、 没有生命力的。”。这是物化在全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主体本身也变成了可占 有之物。 上述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物化现实的描述,笔者想借此表 明,无论是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抑或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拜物教都构成了 人们生活的直接现实社会关系采取了物的形式,人反为这种物所奴役;人的 实践主体性被扼杀,人被降到了物的水准;人的活动变成了一种非批判的、单 纯接受 生的机械运动仅从这一点来看,人类是在作茧自缚,人类的旨在改造 自然、改造自身的实践活动竞呈现为一种西西弗斯式的、自作自受的、永无休 止的劳作原因何在? 实在是一个不由人不深思的问题。 德】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北京:三联书店,19 8 9 年版,第7 7 页 【德】弗洛姆tt 占有还是生存北京:三联书店,19 8 9 年版第8 3 页 马克思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理论探析 二拜物教意识形态剖析 由上可知,拜物教是每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所面对的直接感性现 实面对这种异化现实,大多数人都实际上成为创造物的奴隶,主体性、创造 性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人们沉浸在物役性现实中不能自拔,在思想上、 行动上也大多沦为拜物教的奴隶,不加反思地对拜物教采取了认同的态度物 支配人、奴役人,物的规律作为人应该遵从的规律这种现象已被看成再自然不 过的事了人们在思想上、心理上的物化使得人的活动已从根本上失却了批判 的、超越的乃至革命的张力。这样一来,拜物教也就可能成为永恒的现状了, 而漂浮在资本主义拜物教现实上空的就是形形色色的拜物教意识形态 “一种社会生产关系采取了一种物的形式,以致人和人在他们的劳动中的 关系倒表现为物与物彼此之间的和物与人的关系,这种现象只是由于在日常生 活中看- 赁了,才认为是平凡的、不言自明的事情”。对于这种“平几的、不言 自明”的事情,资产阶级的学者们营造了形形色色的学说,力图在理论上把拜 物教加以重现、巩固、以致教条化,达到为资本主义物化现实辩护的目的,这 就是拜物教意识形态神话。概括来说,资产阶级的拜物教意识形态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学上,庸俗经济学家们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较客观、较科学的研究 方法,完全执著于对个别的、偶然的现象的研究,不肯触及事物的本质他们 用一套先定的范畴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加以编排,完全以资产阶级生产 当事人的眼光看待经济运行,只看到资本运动和经济规律对人的统治,并且把 这作为不可更改的、先定的前提加以接受。他们认为所有制与生俱来就等同于 私有制,私有制成了经济学不予论证的前提和出发点。这样,在他们眼里,资 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与拜物教现实反而成了与人的自然天性相契合的理想状 态,资本主义成了最适合人类本性的理想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6 2 年版,第2 3 贞。 二拜物教意识形态剖析 政治家和法权学家们则唠叨着关于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的神话。 资本主义社会,人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个人取得了人身自由,在 法律面前获得了平等的权利,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物化使得人在自己的创造 物面前取得了统一的衡量标准的结果。货币成了人的尺度,人反而成了偶然性 的存在物私有制所造成的实质上的不平等对理论家们来说充耳不闻,而这种 形式上的平等、自由却被他们抓住不放,仿佛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就已经达 到人类社会的终极状态。似乎这个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也是最适 合人类自然本性的社会,是人类自然天性的绝对发挥,也是理性的绝对实现 这样,资本主义将永世长存,至少也要延续到地球毁灭之日。 上述正是资产阶级学者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营造的拜物教意识形态的表 现他们笼罩在拜物教意识形态中而不自觉,都没有超出拜物教对他们的束缚。 如果跳出资产阶级狭隘眼界,站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作一鸟瞰,则 拜物教意识形态的本质就易于看破现从下述三个方面试作分析: ( 一) 拜物教意识形态的实质市场经济决定论 “经济学家们把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和受这些关系支配的物所获得的规 定性看作是物的自然属性,这种粗俗的唯物主义,是一种同样粗俗的唯心主义, 甚至是一种拜物教,它把社会关系作为物的内在规定归之于物,从而使物神秘 化。”。马克思把资本主义人为物役的现实及其意识形态比作拜物教,这是恰如 其分的但是这种拜物教又与宗教中人对虚幻的神灵的崇拜有所不同,也与自 然拜物教不同,它是一种经济拜物教,是人对自己的创造物的顶礼膜拜,或者 说是一种准宗教现象。这种创造物是人在生产中结成的社会关系的物化,它既 是一种物,又不是一种物,对人来说充满了神秘性,不可捉摸不可把握究 其因,这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达到一定历史阶段时,受特定的经济必然性支配 的结果。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对人类历史发展作总体性考察时,提出了关于 人类发展的妊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论断,他写道:“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6 卷,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2 0 2 页。 马克思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理论探析 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 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 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 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 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 生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 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 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 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 件。”。这里引述马克思关于必然王国与自然王国的论述,是要表明从人类历史 发展的总体进程来看,资产阶级社会目前仍处于必然王国阶段,没有进入自由 王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仍受到外在必然性的强制制约,同时,除了外在的自 然必然性之外,人还受自己创造出来的,但已在人之外积累起来的一股异己力 量的奴役,这就是既区别于自然必然性,又区别于人的自由活动的经济必然性 远古时代,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所面对的是自然界的各种束缚和制 约,主体性的发挥还只在极有限的时空中进行。一句话,此时人类完全受自然 必然性的统治,自然物和自然规律就构成了人们活动的天然界限但此时,人 们的生产在社会关系上表现得很简单,他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生产劳动 只是为了自给自足,财富并不表现为目的,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财富随着人 类实践活动的不停顿的掘进、生产力的长足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 人化自然不断扩展,自然界的外在必然性逐渐从人的活动中退却,人类逐步摆 脱了自然必然性的盲目统治,摆脱了纯外在必然性的强制力量。但与此同时, 人却又通过自己的活动创造出了一个类似于自然必然性的“第二自然”一即 建立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工业社会。这是人自己营造的物质世界, 在这一新的人化世界中,人的主体性的确得到高扬,人成为自然的主人可也 正是在这一人类改造自然不断取得进展的过程中,人却在某种意义上更彻底地 失却了主体地位。因为在这一人造的囚笼中,人已经变成了单纯的生产的手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版,第9 2 6 9 2 7 页。 二拜物教意识形态剖析 财富在这里成为目的,也就是说,原来为了人的生存而被当作手段加以进行的 生产现在成了人的目的,人却沦为生产的手段甚至是工具这可真是一种奇怪 的自身缠绕,人陷入这种经济必然性中不能自拔,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人类反 受其制。唯其如此,马克思才说:“因此,古代的观点和现代世界相比,就显 得崇高得多,根据古代的观点,人,不管是处在怎样狭隘的民族的、宗教的、 政治的规定上,毕竟始终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在现代世界,生产表现为人的目 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 在1 8 5 7 1 8 5 8 年经济学手稿中,着眼于现实的人、现实的“人”的主 体性活动,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总体性历史进程做了一个深刻的划分与展望, 提出了“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和人 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这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这是对现实的人的活动的发展历 程的最好注脚:如果着眼于社会群体的演进,那么社会发展便遵循“自然共同 体一一经济的社会形态一一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路线行进;如果着眼于个体的 解放和自由发展,个人就将遵循着“自然存在物一一生产当事人一一社会自由 人”的方向演进。自由人的联合体中的社会自由人角色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 产当事人角色的一种质的超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恩格斯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 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 条件”。 通过对资本主义前史和人类社会总体历史发展进程的考察,马克思实际 上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界定为处于人类发展史上经济必然性占统治地位的阶 段。此时,整个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一种从人的活动中异化出去的经济强 制力,这也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所采取的一种社会形式。 在这里社会的创造物取得了统治地位,一切以往的神圣事物都为货币所亵渎, 连圣骨也抵挡不了这个炼金术“在这里,社会关系,个人和个人彼此之间的 一定关系,表现为一种金属,一种矿石,一种处在个人之外的、本身可以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6 卷,i :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4 8 6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9 4 页 马克思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理论探析 自然界中找到的纯物体,在这种物体上,形式规定和物体的自然存在再也区 分不开了。”。在这里,人的物化达到了极致,异化也达到了极致,主体性虽 在继续发挥,但是在戴着铰链前行对于这样一个主客颠倒物欲横流的社 会,资产阶级学者们却吹捧成人类社会的终极天堂,最“人道”和最符合人性 的自然”理想状态这实际上是把人类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必然性对人 的统治的状态抽象、泛化成了人类的普遍发展进程,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决定 论;是对主客体颠倒的物役性现实的主观反映,对经济必然 生的直接认同: 是理论对拜物教现实的简单“附着”如马克思所说:“经济学家们的论证方 式是非常奇怪的他们认为只有两种制度:一种是人为的,一种是天然的 封建制度是人为的,资产阶级制度是天然的在这方面,经济学家很象那些 把宗教也分为两类的神学家。一切异教都是人们臆造的,而他们自己的宗教 则是神的启示。经济学家所以说现存的关系( 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是天然的, 是想以此说明,这些关系正是使生产财富扣发展生产力得以按照自然规律进 行的那些关系因此,这些关系是不受时间影响的自然规律这是应当永远 支配社会的永恒规律。于是,以前是有历史的,现在再也没有历史了”。资 产阶级经济学家之所以认定封建制度是人为的,就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里社会 关系主要表现为人身依附关系,经济必然性要受到人的关系的影响;而资本主 义社会之所以“自然”,是因为经济必然性彻底排除了人的现象形态上的活动, 经济关系彻底取代了人身依附关系而且赤裸裸地表现为物的关系,人在物面 前平等地丧失了主体性。所以这种社会是自然的社会,当然要永恒存在下去 了。所谓自然规律,不过是市场经济必然性而已,资产阶级学家们奉行的是 “彻头彻尾”的市场经济决定论,或曰商品经济决定论。 ( 二) 拜物教意识形态的方法论基础粗俗的唯物主义 经济学家把一个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说成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发展状 态,以祈求让资本主义永世长存,这是十足的井蛙之见;把拜物教看成最符合 人类天性的生存状态,这又是一种坐想当然的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就是唯 心史现但如前所述,马克思却说“这是粗俗的唯物主义,也是同样粗俗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蛎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1 9 0 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小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5 l 页 6 二拜物教意识形态剖析 唯心主义”这里所说的“唯物主叉”体现在哪里呢? “粗俗”二字又所指 系何? 古典的政治经济学家们最大的成就就是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 的提出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已经从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立场上向 前迈进了如前所述,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们事实上都是经济决定论者,他 们从研究商业进而研究农业再到研究工业生产,实质上已经肯定了物质生产 之于社会的基础地位,经济活动之于社会生活的支配地位,所有这一切都是 基于可以感触到的经验现实。这是一种经验论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可是 一侯亚当- 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劳动价值论,情况就不止于此了 劳动价值论首先意味着财富不仅仅简单地表现为自然物资的积聚,而是人 类劳动的结晶这样一来,岂不就是要把整个社会生活置于人的活动的基础之 上? 尽管这还是以经济决定论的形式确定下来的,但这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 因为这表明在世界观上,人们已摆脱了传统的自然物质决定论的直观唯物主 义,而把目光投向一个特定的视域一一物质生产( 或日财富的生产) 决定论了 其次,把劳动作为价值的标尺,就摆脱了对财富的纯实物的理解,整个社会尽 管是从交换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的,但这已表明人们扬弃了创造财富的劳动 的一切规定,达到了对劳动一般的理解即“创造财富的活动的抽象一般性, 也就有了被规定为财富的对象的一般性,这就是产品一般,或者说又是劳动一 般”。人们不再把拥有实物的多少看成财富的标志,而把拥有交换价值( 或货 币) 的多少看成能否出人头地的基础这样一来,就必须把价值( 或货币) 理 解为某种关系,占有货币,就意味着可以支配人,那货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可见,劳动价值论表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社会 经济关系的存在,人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人如亚当斯密就曾经 指认过在社会经济运转过程中身处其中的人( 利己主义的个体) 在追求自己利 益的活动中受到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操纵,而这只所谓“看不见的手”实 质上就是抽象出来的经济规律上述两点已足以表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6 卷,上埘,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4 i 页 1 7 马克恩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理论探析 方法巳超出了传统直观的经验论唯物主义,已经开始研究当下生活中存在的 “社会的物”,这种“物”不再是以往所指的外界的抽象的“物”了。 那么,马克思所说“粗俗的唯物主义”是否就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观察社 会生活的这种超越经验直观的唯物主义呢? 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种唯物主义 尽管主要表现为经济决定论,但相对于传统直观的自然物质决定论来说却是一 个巨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开启了一扇科学之门,事实上正是如此,没有它, 古典经济学就无从建立,后来的剩余价值理论也将成为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 讲,它应该是“深刻”的唯物主义才对那么“粗俗的唯物主义”到底何指呢? 我认为就是指庸俗经济学家的研究方法,甚至连资产阶级法权学家和哲学家的 研究方法也概莫能外。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本来还蕴含着进一步发展的可能,马克思就是在 改造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剩余价值学说的可是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大工业 阶段,资产阶级已经稳固地取得了社会的统治权,并且还意识到它的身后站着 一个反对它的敌人一一无产阶级时,它对科学的兴趣就消失了,它所需要的就 只是赚钱的秘密,而不是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科学理解的经济学了正如马克思 所言:“从那时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并口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 威胁性的形式它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 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 章还是不违背警章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丈丐的争斗,公正无私的科 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庸俗经济学应运而生了,劳动价值论则被 抛弃本来已为古典经济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觉察到了的社会关系( 经济关系) 又从经济学家的视域中被放逐了,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物对人的统治,只是纯 粹的现实经济决定论。古典经济学家看到经济规律,这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超 越经验论唯物主义,在研究过程中正确运用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抽象法的 缘故,现在这种抽象法也为庸俗经济学家一并抛弃,他们重又对经济生活进行 静态的、纯自然主义的研究在曾经为古典经济学家凭借科学方法耕耘过的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1 7 页。 二拜物教意识形态剖析 壤上,纯自然科学的方法又被无批判地、不加反思地引进来,这实际上是一种 方法论的越界或僭越。这就是粗俗的唯物主义,亦是同样粗俗的唯心主义;实 质上也就是一种反历史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 在这种粗俗的形而上学方法论的指导下,经济学丧失了批判性,只能陷入 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不能自拔,对拜物教现实不加反恩地全盘接受,把拜物教奉 为教条这是一种无中介性的研究方法;一种对现实经济生活的纯条件反射, 其根源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人的活动的辩证性质,只看到物化的现实,看不到 人的活动。主体性在这里就等同于消极受动性,人与自然物如果还有些许差别, 那与动物就绝对没有差别了动物顺应自然而生活,人也在自然中生活不管 是纯粹的自然还是人造的自然,这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自然缺少了人类实 践活动对自然的不停顿的开掘,自然就当然永远是自然,对于动物般的人类来 说,生活在自然中就如同在天堂一样美好这种种关于资本主义自然规律的神 话,正如卢卡奇所言:“从这种客观的拜物教形式中所产生出来的这些直接概 念,它们的作用就是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呈现它超历史的本质”。至此,在 古典经济学家那里还偶尔溅射出的历史观点就被完全淹没在这种粗俗的唯物 主义的泥潭申,以前是有历史的,现在再也没有历史了。 (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