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域的开发.doc_第1页
农业区域的开发.doc_第2页
农业区域的开发.doc_第3页
农业区域的开发.doc_第4页
农业区域的开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阳市地理备课组 主备 李永 审定 李跃进 2008年12月05日第三讲 农业区域的开发【考纲要求】1.结合黄淮海平原等区域的实例,了解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了解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主要方法和成就2.结合南方低山丘陵等实例,理解山区开发所面临的问题。了解山区综合开发的途径3.结合东北等区域的实例,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以及发展商品农业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重点难点】1影响本区农业发展的“旱涝、盐碱、风沙”三大障碍及其成因。(重点+难点)2治理中、低产田的意义、方法。(重点)3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重点)4掌握学习方法。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是一个案例,要用案例学会学习类似的知识的方法。(重点)5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及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6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严重,分析方法的掌握(重点+难点)7东北区域范围、水热状况、土地资源优势、森林资源优势。(重点+难点)8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商品粮基地的建设。(重点+难点)9认识区域内部的差异和建设农林基地所具有的优势及限制因素。(重点)10把握东北区域人地关系,认识优势与劣势并存,在区域整治、发展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就。(重点)11提高黑土肥力和开发沼泽地的具体措施。(重点+难点)12综合整治过程中找出关键因素是一个难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发展都有其制约因素,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重点)【灵犀一点】本节作为案例,涉及国土整治的方方面面,综合性很强【课时安排】3课时【知识讲解】第一节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一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1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和组成:(1)范围:黄淮海平原又称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自古有中原之称。(2)组成: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共同冲积而形成的典型的冲积平原,由缓斜平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和燕山山麓)、冲积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滨海平原(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等)三部分组成。地势: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2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1)形成原因因素灾害自然因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气候地形干旱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洪涝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变率大,多暴雨。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泻洪能力不足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下洪能力下降。风沙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易起沙;春季多大风。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缺乏风力屏障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地,使风沙肆虐。盐碱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2)影响黄淮海平原上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使得这里的主要农产品产量、人均收入等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存在很大差距,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往往就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受灾较重的涝洼地、盐碱地和风沙地。3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黄淮海平原地域辽阔,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但不同的地域单元,土地质量不同,农作物产量也不同。(1)高、中、低产田的分布如表:地域单元土地质量及农作物产量缓斜平原土地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充足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成为高产田。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土壤或土壤环境中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2)中低产田的限制性因素限制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干旱排灌条件很差的低洼地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或旱灾风沙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侵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瘠薄土壤肥力比较贫瘠的土壤类型,限制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人为因素只用不养只用地,不养地,土壤肥力日益下降不合理灌溉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渍化。(3)改造中低产田的意义:治理黄淮海平原的中低产田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黄淮海平原后备耕地不足,现有耕地面积不可能增加很多,因此,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其次是黄淮海平原现有耕地中大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制性因素,因此,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发展种植业的关键。二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1低洼地的治理与开发教材以辛店洼为例介绍了黄淮海平原低洼地治理的背景、方法和效果。(1)低洼地治理开发的原因辛店洼自然条件的主要特点:地势低平,辛店洼洼地海拔17。5米,洼缘海拔19。5米,是全市最低点。教材66页图。渍涝的成因季节河流水位地下水变化结果冬季和春季(旱季)河流水位下降,基本与洼地高程持平,河水不会倒灌入洼地下降洼低盐碱化夏季和秋季(雨季)河流水位上升,高于洼地高程,河水有时灌入洼地上升洼低沼泽化,洼缘盐碱化土质好、水源足、水质好:成土母质是黄河冲积物,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2)低洼地治理开发的方法鱼塘台田模式(塘田模式)图如教材66页下图。项目内容指导思想因洼制宜生态模式成鱼养殖塘每个约0。3公顷,根据生物的不同习性养殖不同的家禽和鱼类。台田高1。5米2。0米,根据需要在台田坡地和台地上种植不同的植物。种养结构鱼塘表层养鸭,上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鱼,底层养鲤鱼和鲫鱼台田果(苹果)粮(玉米、小麦)间作,果棉间作,果菜(韭菜、白菜等)间作,果草间作。立体种养模式鱼果粮,鱼棉,鱼果菜,鱼果草治理效果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2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教材以北丘洼为例介绍了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治理开发的背景、方法和效果。(1)盐碱地治理开发的原因北丘洼严重的盐碱危害北丘洼土壤盐渍化严重,盐碱化土地占了可耕地总面积的91%,其中重度盐渍化土地占了可耕地总面积的25%,北丘洼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面积的盐碱地使农作物产量低,而且品种单一,农民的经济收入低。(2)盐碱地的主要矛盾水盐运动土壤中盐分的迁移又称水盐运动,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水盐运动,使其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3)盐碱地整治方法调控水盐运动北丘洼盐碱地的主要矛盾是水盐运动,因此整治盐碱地的核心是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采用工程、生物和农业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地调节和控制土壤中的水盐运动。改造盐碱地的关键是使土体脱盐,人们通过实践创造了许多使土体脱盐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表:方法做法目的适用地块引淡水淋盐引淡水灌溉,降低农作物、林木根区土壤含盐量土体脱盐低产田盐渍化荒地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咸水淡化、土体脱盐重盐渍化荒地农田覆盖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低产田盐渍化荒地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林网),果与椿、棉间作,培肥、使用良种等巩固水盐调节效果,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中、低产田3归纳总结,掌握运用案例分析,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学习本节内容要善于运用个案分析和以点带面的思维方式。例如辛店洼鱼塘台田治理模式,之所以在黄淮海平原低湿涝洼地具有推广价值,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条件的相似性,二是经济活动的相似性。学习本节内容要注重对课本插图的分析,通过对示意图的理解与分析,掌握相关知识。例如:根据辛店洼某一地形断面(AB)与水位示意图,可做如下分析:由图可知冬春季为低水位,河水不会倒灌入洼;夏秋季高水位,河水会倒灌入洼,地下水升高。由可分析出辛店洼发展农业有两大危害:一是涝,二是盐碱。夏季涝。春旱期间土壤盐碱化。辛店洼治理“涝”(即低湿地),其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 。分析鱼塘台田示意图。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可分析北丘洼的治理经验和方法。通过对示意图的分析,不但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而且把本节内容融为一体。第二节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一山区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1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1)位置、范围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域广阔,其范围大致是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2)区位优势与世界上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南方低山丘陵区具有温暖湿润和环境,成为回归沙漠地带的绿洲,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南方低山丘陵区开发潜力巨大,是国内外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项目回归沙漠带南方低山丘陵区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干燥,沙漠或干旱草原广布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形成原因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虽然处于北回归线附近,但东、南两面临海,深受季风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3)人地关系南方低山丘陵所面临的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2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1)气候资源 优势:南方低山丘陵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 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有较高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日照时数在1400小时2300小时之间,的部分地区为1700小时2000小时,形成足够强大的光合潜力。热量途径年平均气温14.522,使本区有很长的农作物生长期,所有耕地一年可以两熟,大部分地区一年可以三熟。水分途径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000毫米之间,地表水资源丰富,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南方低山丘陵区由于季风活动及其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容易发生农业气象灾害(又称灾害性天气),例如春季低温阴雨、盛夏干热少雨等。其具体成因及减灾措施如下: 气象灾害形成由于发生区域减灾措施春季低温阴雨冷空气势力较强,农事较早江南至粤、桂中之间的丘陵山区调整农作物种植顺序盛夏干热少雨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盛夏7、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大部分地区发展水利工程,建立防护林体系(2)生物资源优势: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有很多农林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如松香、油菜籽、竹林、茶叶、稻谷、柑橘、甘蔗等)。问题:南方低山丘陵区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主要问题是生物资源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生物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3)土地和土壤资源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影响在南方低山丘陵、山地所占比例很大,大约为76%,这就使得这里的土地资源具有多样性、不稳定性和组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特 点含 义影 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多样性土地可适合多种土地利用方式和多个农业部门的需要为农业的多种经营和分层次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果利用不当,容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农业生产。不稳定性低山丘陵坡地上的水土物质随时可能进入运动状态,一旦利用不当,就会导致土地性状的全面改变组合性丘陵山地地形复杂,各种土地类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土地资源的问题及改良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壤分布面积较大。红壤是在湿热环境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其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良。 (4)水资源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地形复杂增加开发利用难度(不利)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有利)地表山丘、盆地、谷地交错分布地表侵蚀切割强烈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发展灌溉农业建设水电工程3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人多地少,能源短缺,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是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生产面临严重问题之一。本节学习方法,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把握两个方面:1气候,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才使得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才形成了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同时要分析比较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部的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例如亚欧大陆回归线附近东西部比较表:亚欧大陆气候类型成 因西部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盛行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2人地关系由于人多地少,人口在增加,耕地在减少,人地关系出现了明显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不仅使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而且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二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1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目的意义: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丘陵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山区日益繁荣。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有利于低山丘陵区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还有利于丘陵山地某一种自然资源的多方面利用和多层次利用。开发模式(1)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发展立体农业的原因南方低山丘陵区建立立体农业体系是由这一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的。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地形地貌条件、人多地少的矛盾、生态环境状况决定了这里发展立体农业有其必要性。自然、人文条件建立立体农业体系的必要性地形地貌条件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立体农业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品种人多地少的矛盾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劳动力转移到丘陵山地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生态环境状况丘陵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立体农业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的局面,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生产体系土地利用结构如教材75页表和76页上图。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生产体系的布局大致分为“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即从丘上丘下,农业布局大致分为用材林(阔叶林或混交林)经济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2)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是山区致富的一条很重要的道路,因为只有对山区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山区的资源优势才能转变为经济优势。例如河南省商城县通过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如教材76页下结构图),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使之走上致富之路。2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土流失是南方低山丘陵区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生活用燃料短缺是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切实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封山育林、保持水土的目标。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水土保持的措施等具体情况如下结构图。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不合理薪柴消费量大于薪柴提供量滥伐林木推广生活用煤解决农村生活燃料问题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封山育林炉灶技术革新推广使用沼气乱产草皮营造新炭林第三节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一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1区域概况范围: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位置:东北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接壤。东北区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气候:东北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气温较高,热量与水分配合协调,热量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以上是本区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地区温度带10的积温农作物南部暖温带34003600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中部中温带600-34001000-3600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北部寒温带16001000春小麦、大豆地形:地面结构地貌类型及地形分布优势农业资源山环水绕山地西部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我国三大林区之首北部小兴安岭东部长白山地沃野千里平原南部辽河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平原面积广大,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北部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经济特征:东北区是我国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东北区是农林牧渔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的农业区;东北区也有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中农业 机械制造是发展较快的部门,它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土地资源优势(1)耕地面积广大数量项目数量(1995年)在全国及全区的地位总面积20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1/5,占全区土地的16%人均面积0.17公顷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每劳动力负担面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分布东北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还有一些分布在山前台地及山间盆地和谷地。(2)土壤肥沃及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东北大部分平原地区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类 型分布区特 征重要性黑土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有机质含量高(2.5%-7.5%),黑土层深厚(60cm-8Ocm),肥沃,生产能力较强。黑土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油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黑钙土松嫩平原中部3森林资源优势东北广大的山区蕴育着丰富的森林,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区森林资源优势如下表:优势 表 现全国最大的林区林地面积5000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42%;人均林地超过0.5公顷,是全国人均的8倍;森林覆盖率36%,是全国的3倍。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森林总蓄积量占全国的1/3,木材产量占全国的38.4%(1995年)。宜林地区广有大量宜林荒山、荒地和沼泽地。森林树种丰富森林树种有300种以上,经济价值较高的有50多种,主要林木有以落叶松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和以红松为代表的温带针阔混交林。4农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林基地的建设)条件和成就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农、林、牧、渔业俱全农林基地建设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优势森林资源优势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气候条件全国最大的林业基地工业基地农业机械制造需要注意的问题搞好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建设,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出发,坚持开发和利用、治理和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这就要求不能通过大幅度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来发展粮食生产,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本节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对比、分析、理解记忆1学习时要善于归纳总结,对整节的宏观总结,本节主要阐述的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优势道路背景,即从气候、土地、森林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几个方面 分析说明把东北地区建成全国性的农林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局部的总结,东北 地区区域特征总结,土地资源优势总结,森林资源优势总结等。2学习本节要注意基本读图能力的培养。例如“东北位置和范围”图,该图要注意观察东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区;山脉名称、位置及走向,城市、湖泊、丘陵、平原名称及位置,河流名称及流向,沼泽地主要分布区等。二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1土地资源的开发(1)黑土地的利用黑土受到冲刷黑土地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黑土辟为耕地降水集中、多暴雨自然平衡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黑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增施有机肥、草肥坡面治理黑土培肥黑土利用水土保持种植绿肥、牧草沟壑治理秸杆还田植树造林(2)沼泽地的开发与保护东北沼泽地的生产潜力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经过治理改良后适宜发展农业。东北区的沼泽地尚未充分利用,生产潜力很大,东北的沼泽区地势平坦,积水不深,排灌便利,宜于开垦。东北沼泽地的改良:东北区的沼泽地富含有机质 ,生产潜力很大,但必须进行改良。东北沼泽地的保护:沼泽是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是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若沼泽被破坏,则可能出现:气候变干,土地盐渍化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等问题。2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1)东北商品粮生产概况东北区是我国传统和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高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2)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农作物及其分布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粮食生产约占总播种面积的60%,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豆、甜菜、亚麻等。分布如下:作 物分布区粮食作物主粮作物水稻东部山区的山间谷地盆地及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生长季较短的北部地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杂粮作物玉米分布普遍,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是我国的玉米带谷子分布普遍,比较干旱的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大高粱辽河平原为主产区经济作物大豆平原地区最多,北部多于南部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其次是三江平原亚麻黑龙江省产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附近(3)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东北区的农业进行了大量投资,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新建了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农场耕地面积和技术装备均居全国各地农场的首位。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所能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而且开发历史短、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国营农场密集、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粮食商品率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4)东北区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在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业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实现多层次大幅度升值。本节学习方法:归纳总结、注重联系、利用网络图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记忆1学习时要注意对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加以分析。例如黑土的利用,黑土最肥,故被广泛开发利用,黑土分布区是东北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在黑土利用过程中,作物生长、黑土冲刷等自然和人为因素能使黑土肥力下降。为了保证农业稳产高产,必须加强保护和治理。如坡面、沟壑治理,植树造林,秸杆还田;施有机肥、草肥等。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黑土的利用重在“利用”,对于黑土资源的应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2学习时注意读图分析,例如教材84页“东北区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由图可知小麦、水稻、玉米的分布。 三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林业开发现状与问题(1)东北林区地位全国最大的林区:林地面积超过5000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1/4以上;人均林地超过0.5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森林覆盖率达3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木材总蓄积量32.5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全国最大的木材基地,木材产量约占全国的40%。(2)东北林区的生产概况东北林区的森林采伐和木材工业发达,其中森林采伐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基地,其产量占全国的18.6%。(3)东北林区森林资源的分布 参见教材87页图。林区自然条件及森林类型优势树种大兴安岭纬度高,气温低,只适宜耐寒树种生长,属寒温带针叶林兴安落叶松等小兴安岭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适于针阔混交林生长,属温带针阔混交林红松、油松长白山林区红松、紫椴(4)东北林区开发中的问题自然灾害频繁资源减少超采严重森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林质下降东北林区采育脱节珍惜动植物灭绝滥砍乱伐资源浪费森林火灾生物种类减少覆盖率降低生活燃料主要问题:采育失调、资源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伐为主,森林资源浪费严重。2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坚持合理采伐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 首要任务积极营造人工林以林木生产为中心(目前)促进珍贵树种更新 转 移 工作重心 措施 以营林为基础,以综合利用为重点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保护、恢复和发展并重 生产方针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3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对森林资源的进行综合开发,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是东北林业基地发展的重点。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发展多层次林产品深加工森林资源综合开发森林资源减少综合开发原因综合开发措施提高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林区经济效益低发展果园业和柞蚕生产,加强林业基地建设木材外运导致运输紧张本节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利用表格,理解记忆1学习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即东北“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对东北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原因、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及最终目的列表分析。原因一是,从森林的功效看,森林可以提供木材、林副产品,还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生。二是,从东北森林的现状看,由于过度采伐,采育脱节,加上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珍惜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基本原则以营造人工林位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使东北林区具有生态效益,又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措施合理采育;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最终目的实现东北林区可持续发展2学习时要注意从图中找出相关信息。例如从“东北林区的分布略图”中,可以了解东北各种树种的分布位置等。【针对训练】A、基础训练1.(8分)读下图,回答问题。(1)河流名称:A_,B_,C_。(2)A、B、C三河流中,塑造黄淮海平原的主力是_。(3)黄淮海平原高产田主要分布在_,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在_和_地区。(4)绘出黄淮海平原的大致范围。2.(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农业生产的模式叫做_模式,这一模式遵循了_的原则,对_进行了综合治理与开发。(2)图中A代表的是_,在这可以种植_,B代表的是_,可以养殖_等。(3)这种模式与珠江三角洲的_农业均为_生态农业。3.(8分)读“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积的增长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说明我国南方地区_严重,不少地区已引发了_全面恶化。(2)这说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_关系日趋紧张。(3)简要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解析 此图说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因乱砍滥伐而导致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人地关系紧张。此区水土流失比黄土高原有过之而无不及。(1)C处在整个土地利用中处于_地位;E处发展的方向是_,理由是_;D处可发展哪些生产?_。4.(10分)下面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县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农村生活用能构成资料,以及“农业开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表1某县土地利用构成耕地林地草山草坡湖泊其他1976年45.2%4%8%2%40.8%1996年30.8%14%20.3%10.8%24.1%表2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秸秆薪柴煤炭沼气小水电其他1976年50.3%32.4%10.3%0.5%0.8%5.7%1996年20.5%10.8%15.4%35.3%15.2%2.8%(1)该县1996年与1976年相比,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建立了与当地生态系统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试分析其变化特点及原因。(2)该地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封山育林是有效措施,但为此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试分析解决措施:_;_;_;_。(3)该县农业开发过程中,建立起_生产体系,该体系(示意图)土地利用结构以_为主,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循环。(4)有利于南方低山丘陵区资源进一步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资源)有哪些?5.(5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空框内填上适当的内容,使系统成立。(2)整治盐碱地的核心是_ _,原因是_ _。B、提高训练6 .黄淮海平原某地A年的气候统计资料见下表。完成下列要求。(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2)该地A年的气候特征是_。(3)由表中资料可以推测,A年我国出项_。南涝北旱 北涝南旱(4)该地A年在排水不畅的洼地,土壤中盐件分向地表集聚的季节主要有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5)该地A年发展农业的最大不利因素是7(10分)根据黄淮海平原的一组土地利用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黄淮海平原宜于农业、林业和牧业的土地面积,约占平原土地总面积的 ;存在各种限制性因素的土地约占平原土地总面积的 。(2分)(2)今后黄淮海平原要提高农作物产量应着眼于 ,原因是 。(2分)(3)简要分析黄淮海平原形成大面积盐碱地原因。(3分)(4)对干旱缺水土地的利用,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答三点)(3分)8(9分)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A、B两河相比,A河在发展内河航运方面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不利自然条件是 。(2分)(2)东北平原建设粮食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优势是 ,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2分)(3)C平原有大面积沼泽地,说明沼泽地在生态方面的主要作用。(答三点)(3分)(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2分)C能力训练9.读“华北平原地区气候地下水埋深影响系统水盐垂直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月6月份,月干燥度过程线、潜水位过程线及积盐(脱盐)线三者的关系是。(2)7月8月份,潜水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3)地表积盐高低与月干燥度、潜水水位之间的关系是。(4)其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启示是。10.读下图回答:(1)由图可知辛店洼自然条件的特点,其优点是,缺点是。(2)20世纪80年代以来,辛店洼整治低湿地的成功模式是模式,该模式的优越性是。(3)辛店洼在整治前发展农业的首要危害是其次是。(4).请分析不同季节河流水位与本区地形的关系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1、下表是我国北方某地区1965年和1975年的统计资料,分析后回答:年项目 1965年1975A森林覆盖率203B耕地面积40万亩70万亩C年降水量(mm)450380D气温年较差()2330E当年旱涝灾害次数12F河流含沙量212G当年粮食亩产量500斤250斤H当年粮食总产量2亿斤1.75亿斤(1)由A、B两个栏目可以看出,1965年1975年间该地区耕地面积的增加是靠 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获得的。(2)由C、D、E、F、G、H等栏目可以看出,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导致该地区 恶化, 加剧,最终使粮食产量逐年下降。(3)今后,该地区应进一步保护好现有森林,并进行 ,加快植树造林,不断改善生态环境。12.读“我国造林重点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范围是我国的_,该防护林建设的目的是_。(2)图中B范围是我国的_防护林,建设目的是_。(3)C、D两处的林区名称、森林类型和优势树种分别是:C_、_、_,D_、_、_。(4)C、D所在经济区域是_,其森林资源优势表现在_。(5)从森林的主要效能看,A、B两处的森林属于_林,C、D两处的森林属于_林;从人类影响程度大小看,A、B两处的森林为_林,C、D两处的森林为_林。D奥赛一瞥13.(10分)读“黄淮海平原某地盐分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重盐碱040 cm土层盐分季节变化与蒸发、降水差值变化图强排前后土壤盐分变化(盐池刘村,1989年)(1)图中表示蒸发、降水差值曲线的是_,表示盐分变化曲线的是。该图反映了蒸发、降水差值和土壤盐分的关系是_。(2)该地雨季在_月,易发生_灾害。该地易发生干旱灾害的时间在_两月。(3)图表示土壤中水盐运动的特征是_。(4)图表明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为保证作物生长,必须降低的含盐量,常用的_方法是_和_。(5)图不同的时间土壤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采用了_的方法,该方法的最终结果是_。14.(7分)下表为湖南省南部某山区县19612001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961年2001年耕地面积(k)400521森林覆盖率(%)36.7920.46气温年较差()24.127.6年降水量(mm)1 3691 087雨季地表径流量(亿)7.18.2水土流失面积(k )3168粮食总产量(万吨)9.611.9人口(万)21.540.1(1)40年来,该县耕地、森林覆盖率的变化为_,造成当地农民不断开荒的主要原因是_。(2)40年来,该县降水量减少20%,其原因是_;虽然降水量减少,但雨季地表径流量反而增加,其原因是_。(3)40年来,该地水土流失面积扩大2倍多,其主要原因是_;当地的人地关系状况为_。(4)改善当地人地关系的基本策略是:_;_。15.(6分)读下图及文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生态农业布局的国家。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这种古老的生态农业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这种农业布局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为燃料,然后再用沼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1)按农业地域类型,“桑基鱼塘”属于_农业,这种农业类型能使_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农业与副业生产紧密联系,取得了_效益、社会效益和_效益的统一。(2)该文化景观属于( )A.自然景观 B.物质文化景观 C.精神文化景观 D.非物质文化景观(3)该系统景观是一个人类活动顺应_ _规律,并充分利用_ _的生动例证。(4)“桑基鱼塘”最早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后来太湖平原等地也逐渐出现了这种生态农业形式,在文化扩散上这属于_扩散,扩散的前提条件是后来的地区与珠江三角洲有着相同的_。【参考答案】1、答案 (1)海河 黄河 淮河(2)黄河(3)缓斜平原地区 冲积低平原 滨海平原(4)略2、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低湿地治理模式的了解。本着“因洼制宜”的原则,采取鱼塘台田治理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台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植物,饲养禽畜。使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这种模式与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桑基鱼塘、蔗基鱼塘)一样,均为能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答案 (1)鱼塘台田因洼制宜低湿地(2)台田粮、棉、果、菜和草等鱼塘鱼和鸭(3)基塘立体3.答案 (1)水土流失生态环境(2)人地(3)成因:江西中部的丘陵山区,土壤多发育在丘陵坡脚、河谷及山间盆地中,质地疏松;该地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再加上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危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