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1 中文摘要 户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具特色的社会制度之一, 古代户籍制度以 对民众的身份掌握及其财产(主要是土地和人口)的统计作为基本内容, 几乎囊括了基层行政与社会管理的所有内容, 因而也成为中国封建国家掌 控行政与财政的重要依据。 户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在先秦时期, 从统计兵力的制度中孕育出早期的人口管理制度, 为后世户籍制度的发展 与完善奠定了基础。户籍制度从春秋战国的萌芽初现,至秦代正式建立, 实行了两千多年,其变化发展几乎与中国封建国家的发育、成熟同步,在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 经济、 文化的历史发展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 代的。中国封建社会在宋代已经进入了成熟时期,经济结构上,租佃制充 分发展,城市工商业空前繁荣;政治制度上,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和社会控 制手段的不断完善, 封建国家的统治也较之前代更为开明与缓和。 对于社 会影响深远的户籍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研究宋代的户籍制度, 是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钥匙之一。本篇论文由前言、 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 成,正文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宋代户籍法规的渊源, 其渊源包括律、 令、 敕、 格、 式。 律主要为处理刑事犯罪的法律, 是对一切触犯统治阶级权益及其社会 秩序的犯罪行为惩处的量刑依据, 宋刑统中有户婚篇,较集中地 规定了国家对于户籍管理的法规;令作为“邦国之政” ,属于行政法的范 畴, 宋刑统编订时就将有关刑名的令编入其中,附于相应律文之后, 所以宋刑统中也含有户令 ;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封建国家编 造、核实、保存户籍、管理户口的主要法律依据;格是令的实施细则,是 一种特别法;式是有关户籍管理的公文程式。以敕为主体,律、令、格、 式综合运用,构成了宋代户籍法规的渊源体系。 第二部分概述宋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 宋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 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 而且还根据常产的多 少将主户划分为五等。 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特殊户籍, 这些户籍与国家的 户籍划分标准有交叉和重合, 也有为便于管理而单独设立的。 如一等户中 特别富裕的形势户、享有特权的官户、为城市人口特设的坊郭户、不计入 主客户统计的兵籍、寺观户。由于宋代的编户规则众多,使得宋代有着历 2 史上最复杂的多元户口调查统计制度,户籍文书主要分成了五大类: 为征 发职役按户等而设的五等丁产簿; 为征派力役和丁税而设的丁帐; 为征派 二税而设的“二税版籍” :税租簿、税租帐;为维护地方治安和抽练乡兵 而设的保甲簿(后来演变成替代五等丁产簿的征收赋役的凭证) ;为登记 各州主户波动的情况的升降帐。 从五等丁产簿到升降帐, 记载的内容各有 偏重,编制的时间交错补充,是宋朝征税派役、管理地方的依据。由于宋 政府对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 规定有不同的特权和义务,加上户籍与赋役 直接相关, 使得诡名户作为宋代赋役制度的一个对立物而出现, 它的大量 存在, 不仅影响到封建政府的税收和差科, 而且也影响了当时社会各阶级、 阶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此宋政府制定出严格 的法律制度,官府与民户始终在隐漏户口方面进行着斗争。 第三部分论述宋代户籍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系。 科举制中的户籍要求 贯穿于科举的全过程, 形成了科举户籍制, 它成为了户籍制度与科举制度 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为了保证自己的财源和兵源, 对户籍的管理和编户 齐民的控制十分重视。宋代统治者通过招流民返回原籍和就地附籍、 招抚 垦殖等方式安抚流民, 户籍管理制度成为了治理流民、 防范流民的重要手 段。同时,户籍制度与民事法律制度关系甚密, 宋刑统中有类似于今 日民法中的限制行为能力与丧失行为能力的规定, 并且明令禁止 “别籍异 财” ;在收养问题上,是否入籍关系着收养关系的成立与否;继承问题上, 尤其强调户籍的作用。 第四部分对宋代户籍制度进行综合评价。 宋代户籍制度的政治、 经济、 法律功能在客观上满足了封建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的需要,实 现了国家对于基层社会的有力控制, 有效地维持了封建国家的发展, 户籍 制度在宋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与此同时, 由于宋代户籍 制度由高度发展的专制集权政府实施, 加之户籍制度本身也包含着统治者 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对宋代的政治、 经济及社会发展 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通过分析宋代户籍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以期 全面、客观地把握宋代户籍制度。 结语部分联系现实状况, 指出现行二元户籍制度的一些缺陷。通过审 视传统户籍制度的得与失、 经验与教训, 以期为现今的户籍改革提供历史 的借鉴和参考。 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这篇文章的写作的, 因为许多研究者的著 3 述中提供的原始资料以及他们的观点都成为我写作此篇论文不可或缺的 宝贵资料。 他们梳理了从商周到明清乃至民国户籍发展演变的线索, 从而 使得漫长而又凌乱的户籍制度有了一个比较明晰的轮廓, 为我写作此篇论 文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这些学者对户籍制度不仅有从宏观上的描述, 也有从微观的论及, 不仅有从经济史学、 人口史学、 政治制度方面的论述, 也有从法律史方面的探究。 多视角的研究方向开阔了我的写作视野,我从 中获益匪浅, 让我明白了历代户籍法律制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人 口、财政赋税、土地、政治等制度息息相关的。 我写作此篇论文时引用了经济史学、 人口史学和法律史学的一些史料 来证明我的观点, 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本文从法律史学的视角对宋代户 籍制度作了全面的审视,从宋代时代背景入手谈及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从社会学的角度论及宋代户籍制度社会控制的职能, 将多个学科的视角集 于此论文;实现了方法论上的创新,运用了历史比较的方法,将宋代户籍 制度与唐代户籍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 体现出宋代户籍制度的时代特 点;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采用案例论证文章的观点;并对现行户籍制 度的弊端进行分析, 以期从传统的户籍制度中汲取经验和总结教训, 为改 革现行户籍制度提供历史的借鉴。最后,借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 “尽管 我们讨论的是昔日的制度,但面向的无疑是未来的世界。 ” 关键关键词词:户籍制度 编户齐民 主户 客户 1 abstract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social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and it is on the basis of in control of population and counting property (mainly land and population).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cludes almost all of the basic unit administration and social management and has a long history in ancient china. in pre-qin period, counting strength is the source of early pop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has laid a sound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from pre-qin to qing dynast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state synchronizes, and the role which in th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in history is irreplaceable. china feudal society already entered the maturation period in song dynas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enhancement of central collection authority and legality, the rule of state is more open and ease, then the household register legal regime has also had the tremendous change. so researching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song dynasty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 traditional society in china. the article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oreword, main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main text consists of four parts, and it goes as follows: part one is on the origi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song dynasty. the origin includes laws, imperial orders and so on. “song xing tong” contains laws and regulations about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imperial orders have the highest legal effect . part two is on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song dynasty. people have divided into zhuhu and kehu according to property and payment of taxes. the zhuhu have divided into five ranks. the government also established special household register in order to manage conveniently. because of complex rules of compiling household register, statistical system of household register in song dynasty is the most complex 2 in history. all kinds of registration books have different contents, that were compiled in different times and were basis of tax from the people. part three is on the relation which is between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other related systems.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s an ignorable assistant system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song dynasty. the government values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which relates the finance and strength of the state.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has closely relationship with civil legal system, such as capacity, adoption system and inheritance system. part four is synthetic evaluation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song dynasty.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conforms to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law and is advanced. but the system has some defects which are inevitable. through analyzing active roles and negative impacts, recognizes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song dynasty. the last one is the flaws that the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has. summarize experiences of tradition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reform. the article quotes some historical data about economic history, population history and legal history, that reflects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 this paper, from a legal history perspective on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song dynasty a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the author uses a new method to prove viewpoint. using historical comparison method, compares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song dynasty with tang dynasty so that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 song dynasty. key word: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the people who hav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 zhuhu;kehu 1 目 录 前前 言言 . 1 一、宋代户籍法规的渊源一、宋代户籍法规的渊源 . 3 (一)律 . 3 (二)令 . 4 (三)敕 . 5 (四)格、式 . 6 二、宋代户籍法律制度概述二、宋代户籍法律制度概述 . 7 (一)编户规则 . 7 1主户 . 7 2客户 . 8 3特殊户籍 . 10 (二)各类户籍簿册登载的内容及审编程序 . 13 1五等丁产簿 . 14 2丁帐 . 15 3租税籍帐 . 16 4保甲簿 . 16 5升降帐、桑功帐 . 17 6户帖 . 18 (三)诡名户问题 . 19 1诡名挟佃 . 19 2诡名挟户 . 20 3诡名身丁 . 20 三、宋代户籍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关系三、宋代户籍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关系 . 22 (一)科举户籍制 . 22 1户籍对于科举考试的报考资格的限制 . 22 2 2户籍规定贯穿科举考试始终 . 23 3冒贯应举与朝廷户籍法规对策 . 24 (二)宋代户籍制度与流民管理 . 25 1招流民返回原籍 . 25 2就地附籍,招抚垦殖 . 26 (三)户籍制度与民事法律制度的关系 . 27 1户籍与行为能力的关系 . 27 2别籍异财问题 . 27 3户籍与收养的关系 . 28 4户籍与继承制度的关系 . 29 四、宋代户籍制度的评析四、宋代户籍制度的评析 . 29 (一)宋代户籍制度的积极作用 . 29 1宋代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土地兼并对封建 政权的直接冲击,有利于封建统一国家巩固与发展 . 30 2宋代户籍制度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 . 32 3保甲制的推行,有利于宋政府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 33 (二)宋代户籍制度的消极影响 . 36 1严格的户等、户种划分,形成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造成民众赋役负担不均 . 36 2宋代户籍制度遏制了人口的正常流动,限制了宋代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37 结结 语语 . 4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2 1 前 言 户籍制度是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 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以此作为掌握人口 信息、 征调税役、 分配资源和维护秩序的基础, 它是一项涉及政治、 经济、 军事、文化教育和法律的综合性社会制度。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不仅影 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财政行政、阶级阶层结构、职业状况、社会关系,甚 至还对中国人的婚姻家庭、 社会生活、 社会风尚乃至于地域文化的风格都 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北宋建立之后, 统治者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下, 对户籍制度作出了比较大的改革, 使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关系呈现出与前 代不同的发展趋势。宋代以前,封建国家通过户籍制度分配、调节土地占 有, 进而再通过户籍征发赋税徭役。 宋代以后的各个王朝不再由国家依照 户籍进行土地分配, 同时也不再依据户籍征发赋税徭役, 户籍制度与赋税 制度完全脱离,宋代正处于赋税制度与户籍制度发生转变的时期。 国内学界以往对宋代户籍制度的研究, 多侧重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考 察, 将其纳入到经济史和人口史学的范畴中研究, 未将户籍制度独立地加 以考察。和宋代户籍制度相关的研究成果有:穆朝庆的两宋户籍制度问 题和两宋户籍制度与人口再探讨 ,李宝柱的宋代人口统计问题研 究 ,苏启龙的宋代的人口统计制度对有关制度的综合分析 ,何忠 礼的宋代户部人口统计考察 ,吴松弟的宋代户口的汇总发布系统 , 程民生的论宋代科举户籍制和宋代户数探研 ,游彪的关于宋代 的免役法立足于“特殊户籍”的考察 ,陆爱勇的宋代城市人口管 理探析 ,戴建国的宋代籍帐制度探析以户口统计为中心 。这些论 文主要从人口学和历史学的角度研究了宋代的人口状况及其户口管理手 段, 其关于户口管理的论述也只是作为考察历代人口状况的辅助方面, 而 非主要研究对象。由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自身的特性与人口、赋役、社会 政治密切相关, 因而同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史、 人口史和经济史等学科的论 著中仍然有涉及户籍制度的论述。如张庆五、杨子慧的中国历代人口与 户籍 ,郭正忠的两宋城乡商品货币经济考略,赵秀玲的中国乡里 制度 ,吴松弟的中国人口通史(辽宋金元时期),吕思勉的中国 制度史 (其中第 11 章专章论述了古代户籍)等。以上所涉及的内容仍是 1 陆益龙: 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6 页。 2 将户籍制度作为乡里制度、经济史、人口史研究的辅助方面附带论及,但 对户籍制度本身未作详细讨论。 将户籍制度作为独立考察对象的专门性论文有:蓝海涛的 我国户籍 管理制度的历史渊源及国际比较 ,江立华的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 特点 ,薛志清的中国古代人口的流动与户籍管理 ,姚秀兰的论中国 传统社会的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和论传统社会户籍身份法律制度 , 陆新淮的论我国古今户籍制度社会职能及其作用的异同 。这些论文对 历代户籍制度或描述其沿革,或勾画其轨迹,不仅有纵向的史料分析,也 有横向的比较。 作者正因为是对户籍制度从宏观把握, 对其发展演变进行 论述, 往往不会在单独一个朝代的户籍制度上花费太多笔墨, 所以对宋代 的户籍制度也只是粗略的介绍, 微观上难以深入。 邢铁的 户等制度史纲 , 专门论述了从户籍制度派生出的户等制度,介绍了其产生、发展、高潮和 衰落的过程, 并分析了户等制度兴衰的原因,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考察户等 制度发展演变的专著。 王威海的 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 以清晰的脉络、 翔实的史料, 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阐述了户籍制度的形成、 演变及其与古代政治社会的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姚秀兰的户籍、身份 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 , 从法律史的视角以历史为序叙述 了中国户籍法律制度历史演进及户政管理, 分析了各时期户籍制度的特点 及成因, 剖析了户籍在中国近代社会中的变迁及影响, 对中国户籍制度作 了全面的审视,是一部从法律史的角度对户籍制度进行详细论述的专著。 但是其专著对宋代的户籍制度研究还不够深入, 只是介绍了户籍制度的种 类、编户规则,以及各章论及到的宋代户籍制度的相关内容,而没有从深 层次挖掘产生有关户籍制度规定的相关原因, 户籍制度之所以受到统治者 青睐的原因, 并缺少对宋代户籍制度的评析。 正因为该书作者是对户籍制 度的历史沿革进行论述, 所以不可能对每个朝代的户籍制度都进行详尽的 介绍、分析、评价,所以为笔者对宋代的户籍法律制度作进一步研究留下 了空间。 笔者写作此篇论文时引用了经济史学、 人口史学和法律史学的相关史 料, 实现多学科的融合。 从法律史学的视角对宋代户籍制度作了全面的审 视, 从宋代时代背景入手谈及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从社会学的角度论及 宋代户籍制度社会控制的职能, 将多个学科的视角集于一篇文章。 并结合 现今户籍制度的状况,综合分析,以期实现以古鉴今。 3 一、宋代户籍法规的渊源 户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夏商的萌芽初现, 至秦代正式建立, 其后实行了两千多年, 户籍制度的变化发展几乎与中国 封建国家的发育、成熟同步,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 发展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中国社会发展到宋朝,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中国古代“天下 之势” 规律, 正是处在五代十国大分裂和百年藩镇割据之后再现的封建大 一统阶段。唐末五代以后长期军阀混战,使得户籍制度混乱不堪,很难发 挥作为政府控制基层社会和征发赋税徭役工具的作用。 宋王朝建立后, 为 稳定社会秩序, 发展经济, 重建户籍便成为头等大事。 宋太祖建隆元年 (960 年)十月,朝廷下令各地上报户口数目,以“升降天下县望” ,并确定以 后每三年“一责户口之籍,别定升降” 。2根据各县户口的多少,作为划分 望县、紧县、上县、中县、下县五等地位的标准。这实际上是对各地户口 在宏观上的一次初步把握。 建国四年之后, 北宋政府于乾德元年 (963 年) 十月下诏进一步整理户籍: “诏诸州版籍、户贴、户钞、委本州判官、录 事掌之,旧无者创造。始令诸州岁所奏户帐,其丁口男夫二十为丁,六十 为老,女口不须通勘。 ”3这条诏令,奠定了宋代户籍制度的基础。 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称: “宋法制因唐律、令、格、式, 而随时损益则有编敕,一司、一路、一州、一县又别有敕。 ”这段记述集 中概括了宋朝的立法形式与法律渊源。 宋代并无完整的户籍法典, 其有关 户籍管理方面的规定散见于宋代的律、令、格、式、敕、例当中。这些构 成了宋朝户籍法律的渊源,也是研究宋朝户籍制度的重要依据。 (一)(一)律律 宋朝律典编纂,沿用了前朝“刑统”的编纂体例。建隆四年(963 年) 由窦仪主持编纂完成宋刑统 ,其体例上模仿大周刑统 ,其内容在袭 用唐律及疏议的同时,还收载了唐中期、五代及宋初的敕、令、格、式, 又采用“臣等参详”的形式对律、疏议、敕、令、格、式的内容加以解释 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 年版,卷一“建隆元年十月庚辰”条。 (以下只列书 名续资治通鉴长编) 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乾德元年十月甲子”条。 4 和补充,使之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现实。 宋刑统的户婚篇,较集中地规定了国家对于户籍管理的法律 制度。 户婚篇源于汉代九章律的户律 ,历经魏、晋称户律 , 南朝梁称户,至北齐以婚事附之,称婚户律 ,隋朝以户在婚前,于其 开皇律中改为户婚律 。唐承隋制,宋又因之,保留了户婚篇, 并增加了不少新条款, 这反映出宋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历代户籍管理的经 验。除户婚之外, 宋刑统中的名例 、 斗讼 、 诈伪 、 捕亡 等篇中也有不少有关户籍管理的法律规定。 户婚篇中规定了关于“脱 漏增减户口” 、 “父母在及居丧别籍异财” 、 “养子继承”等与户籍有关的方 面。 名例中规定了犯流罪发配者户籍编入问题;何为“脱漏户口”之 罪 ; “称人年者,以籍为定”等问题。 捕亡规定了“非逃亡浮浪他所” 罪, 并非出于逃避赋役的原因而离开户籍所在地的人, 法律对他们的行为 也加以禁止。 (二)(二)令令 令典是关于国家基本制度的规定, 是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和朝廷 规定的各种制度。其用途在于“设范立制” ,是与律典并重的国家一代大 法。 户令之名最早见于晋代,晋泰始三年,贾充等人增损魏律为 晋律二十篇,又撰晋令四十卷,共三十二篇,以户令为卷首。 到隋代, 户令仍被保留,但置于官品 、 诸省 、 诸州等篇之下。 唐与隋同,宋沿用唐令。现存的庆元条法事类中,还可以看到若干条 令。 从宋朝文献中可以看到, 宋代唯一存世的令典 天圣令 中就含有 户 令篇, 宋刑统编订时将有关刑名的令编入其中,附于相应律文之后, 宋刑统中也含有户令 。 宋刑统律文规定“称人年者,以籍为定” , “籍既三年一造,非造 籍之岁,通旧籍计之” ,4即岁数当须依其户籍为定,户籍三年一造,不是 造籍之岁,通用旧有户口计算。 “依户令规定,疑有奸欺,随状貌定。 但令以课役生文,律以定刑立制,惟刑是恤貌即奸生。课役稍轻,故得临 时貌定。 ”5在确定课役上得以相貌为定。 事关刑名为重,只可依据户籍确定人年。律、令义殊,不 4 薛梅卿点校: 宋刑统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第 117 页。 5 同上注,第 117 页。 5 可破律从令。或许有状貌相已为成年人而犯死罪,可其户籍实 只七岁,则不得即科;或者有人户籍年岁已经十六岁以上而犯 死罪,看其形貌不过七岁;有此貌状与籍年悬异不同的,犯流罪 以上及除免、官当的,要申报尚书省量定,必须奏请皇帝的,则 临时奏闻。籍年十五岁相貌似八岁,都依户籍为定。6 这一答问, 不仅解决了一个令与律的关系问题, 而且确立了刑事责任 年龄的原则依户口记录。 户令中对年丁的规定: “男女三岁以下为黄, 十五岁以下为小,二十岁以下为中。男子年二十一岁为丁,六十岁为老。 无夫者,为寡妻妾。 ”7 (三)(三)敕敕 敕是皇帝发布命令的一种形式, 具有补充、 修改甚至废弃律的法律效 力,分为散敕和编敕两种。未经专门机构编纂的皇帝敕令称为散敕,只具 有局部效力, 是对特定人和事具有拘束力的法律。 经过专门机构整理编修 的敕称为编敕,具有普遍适用的法律效力。宋朝经济、政治、文化、科技 等都较唐朝有所发展变化,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立法予以调整, 单 靠宋刑统之类的律无法满足这一需要,故敕便成为宋朝户籍法律渊源 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宋初,窦仪编纂宋刑统时,同时编有建隆编敕四卷,与刑 统并行,这是宋代编敕的开始,每逢新君登基或改元,都要编敕。宋神 宗时,出于变法改制的需要, “以律不足以周事情,凡律所不载者,一断 以敕,乃更其目,曰敕、令、格、式,而律恒存乎敕之外” 。8这里所说的 “敕” , 是指包括四种法律形式在内的 “编敕” 。 从此, 不再出现单行的编敕, 而都是以敕令格式合编的形式出现。 宋刑统中有关别宅子身份的敕文: 百官、百姓身亡之后,称是在外别生男女及妻妾,先不入 户籍者,一切禁断。辄经府、县陈诉,不须为理,仍量事科决, 勒还本居。其宗子、王公以下,在外处生男女,不收入宅,其 无籍书,身亡之后,一切准百官、百姓例处分。9 庆元条法事类中也编录了多条与户籍管理有关的敕文。 6 薛梅卿,前注 4,第 117 页。 7 同上注,第 214 页。 8 (元)脱脱: 宋史 ,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版, 刑法志 。 (以下只列书名宋史 ) 9 薛梅卿,前注 4,第 222 页。 6 (四)(四)格格、式式 格作为独立的法律形式源于东魏的 麟趾格 , 是君主敕令及其汇编, 具有特别法的性质。 在今敦煌出土的唐代文书中有唐代户部格的残卷, 可 见唐格中有户籍管理方面的法规。 北宋前期基本上是沿用唐代的格, 其性质上也延续了唐格综合性规范 的性质。但宋神宗元丰改制,对敕、令、格、式进行了新的界定, “设于 此以待彼之谓格” 。10在编纂时, “命官之等十有七,吏、庶人之赏等七十 有七,又有倍、全、分、厘之级,凡五等,有等级高下者,皆为格” 。11格 成了为正确实施国家各项制度而设的一种借以比照和衡量的法定标准性 质的规定,而非君主敕令的汇编,其内容是关于行政管理的规定,而无刑 罚的规定,属于行政法律规范。12凡涉及户部的格就是户籍管理、身份、 财税等方面的行政法律规范。 庆元条法事类残卷中保存了大量的格, 其内容都是对令的细化, 在一些门类中, 前面有什么令, 后面就有什么格。 13 唐代规定 “式以轨物程事” , 宋代将式定义为 “使彼效之之谓式” , “表 奏、帐籍、关牒、符檄之类,凡五卷,有体制楷模者,皆为式” 。14太宗 至道二年(996 年)诏: “重造州县二税版籍,颁其式于天下。并令 本县先如式造帐一本送州。 ”15此所谓“式”是关于版籍编订的程式,也 是后来宋代法律形式式的滥觞。16神宗元丰以后,宋式的体例发生变 化,不再是一部独立的法典,而是单行的或载于敕令格式中;宋式的 性质发生变化,不再是令的细则性规定,而成为了国家机关公文程式;宋 式不再以中央官署名称为名目,而以所规范的事项为名目。17宋代的式已 佚失,仅能从其他史籍中考见其部分篇目,如南宋的庆元式三十卷中 就包括了户式 ,从庆元条法事类残卷看,南宋时的式至少有十余 种名目,其中也包括户式 。 律、令、格、式四者, “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正 10宋史卷一百九十九刑法志一 。 11宋史刑法志 。 12 吕志兴: “宋格初探” , 现代法学 ,2004 年第 4 期,第 107 页。 13 同上注,第 107 页。 14宋史刑法志 。 1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八。 16 吕志兴: “宋式考论兼论唐式之性质”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3 期。 17 同上注,第 152153 页。 7 邪;式以轨物程事。 ”18这是盛唐时的典册唐六典的阐释。宋代敕、 令、格、式所调整的内容与唐代有所不同,凡“禁于已然之谓敕,禁于未 然之谓令,设于此以待彼之谓格,使彼效之之谓式” 。19这四种“法令之 书”都具有相应的调整对象与功能。律主要为处理刑事犯罪的法律,是对 一切触犯统治阶级权益及其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惩处的量刑依据; 令作为 “邦国之政” ,属于行政法的范畴;格是令的实施细则,是一种特别法; 式是有关户籍管理的公文程式;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封建国家编造、 核实、保存户籍、管理户口的主要法律依据。因此,敕为主体,律、令、 格、式综合运用,构成了宋代户籍法规的渊源。 二、宋代户籍制度概述 (一)(一)编户规则编户规则 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后, 赋役由原来的计丁、 口征发而改为计土地和 财产数量征发,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产,以贫富为差” 。 20 从此中国封建赋税由重丁口、轻田产开始朝轻丁口 、重田产方向转变。 宋初, 统治者针对国家占有土地的实际状况, 因势利导推行了比较彻底的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采取“不立田制” 、 “不抑兼并”的政策,允许土地 买卖,使土地的流转空前加快,官僚地主的数量大为增加,户籍制度开始 由士族身份向职业身份过渡。与此相适应,编户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宋政 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 户,而且还根据常产的多寡将主户划分为五等。21 1主户主户 主户是指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包括官僚豪绅地 主以及占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 这个阶层在唐初曾被称为 “土 户” ,即土著的、交税服役的民户,亦称税户、课户,唐中叶以降称为主 户,与无产无税的客户相对。宋太祖建隆二年(961 年)诏定每县民籍为 五等,以后“天下闰年造五等版籍,有五等丁口籍,此五等户皆为主户” , 18唐六典卷六刑部尚书 。 19宋史卷一百九十九刑法志一 。 20新唐书杨炎传 。 21 蒲坚主编: 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84 页。 8 “或以税钱贯百,或以地之顷亩,或以家之积财,或以田之受种” 。22各 种方法互相参照确定主户等级,总的看来,定户等依据的是各家的资产, 资产中又以田亩为主,其他财产只是起到参考性作用,所以在编排户等时 “尺椽寸土,检括无遗,至鸡豚亦遍抄之” 。23 主户分为五等,即实行五等户制。一等户和二等户又称为上户,一般 是官户、 形势户、 大地主等; 三等户称为中户, 包括中小地主及富裕农民; 四、五等户称为下户,包括自耕农及地少而需佃种部分土地的半自耕农。 户等之间的贫富差距十分悬殊, 即使是同一户等差距也相当大。上户在主 户中所占比重极小, 却占有垦田总数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土地, 其中的官 户,北宋初期就占有垦田总数百分之七十的土地。24五等户中的下户占主 户总数的大多数,占有一二亩,三四亩或几十亩左右的土地,有些虽无耕 地但有房基之类的非耕地。张方平在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 年)曾经指 出: “天下州县人户,大抵贫多富少,逐县五等户版籍,中等以上户不及五 分之一, 第四第五等户长及十分之九。 ” 25刘安世在元祐年间 论役法之弊 的奏章中也提到类似的情况,他说: “损九分之贫民,益一分之上户。 ”26 2客户客户 “客户”一词在唐朝主要是指流亡他乡的客寓民户,即非土著人户。 文苑英华卷七四七食货论称: “人逃逸者,多浮寄客或浮寄于(他 乡)闾里,县收其名,谓之客户。 ”这些人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和国家法 律的保护,人身严格依附于地主,地位如同奴婢。宋代,随着地主土地私 有制的发展, 租佃制取代了部曲制, 沦为地主 “私属” 的浮客转变为佃农。 过去“随主贯籍,又别无户籍” ,现在和主户一样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 有独立的户籍。 然而,客户除了拥有独立的户籍,不被国家视为贱民以外,仍处在社 会的最底层, “佃人之田,居人之地” , 27“乡墅有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 受人之土,庸而耕者” ,28“佃豪家之田而纳其租” ,29大部分都是无地无 2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七十六。 2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 24 陈汉生主编: 中国古代经济法制史纲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0 年版,第 276 页。 25 (宋)张方平: 乐全集卷二十一论天下州县新添置弓手事宜 。 26 蒲坚,前注 21,第 285 页。 27 (宋)李觐: 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二十八寄上孙安抚书 。 28 (宋)石介: 徂徕集卷下录微者言 。 29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后周纪一 。 9 产的农民,在经济上对地主还是有所依附。根据隶属程度的不同,客户可 以分为三种类型:地客、佃客、浮客。 第一类, 地客之于地主的隶属关系最强,他们不仅终身而且世代隶属 于主户, 近似于农奴。 第二类, 佃客也称佃户, 在客户中的数量是最多的。 佃户通过与地主签订租佃契约而取得土地的占有、 使用权。 租佃契约履行 完毕,地主对客户不得有任何限制,客户起移不须地主出具凭由。仁宗天 圣五年(1027 年)诏令取消宋初“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 予凭由方许别主(住) ”的旧条例,规定“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 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 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30这表明佃户摆脱了部曲制下依附于主 人的私属身份, 逐渐成为人身比较自由的佃农, 他们对生产有着较大的支 配权, 并且已经取得较大的迁徙自由。 第三类, 浮客即不纳税的浮居客户。 欧阳修在原弊中提到: “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 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 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而有畲田。 ”31浮客不同于佃客,他们和地主的关 系是出产租,但非租佃,佃客因隶属关系较强而住所比较固定,而浮客的 住所不固定,因此与地主的关系比较松弛。但时间一长,债务渐增,浮客 也不免变成佃客; 在水旱等自然灾害或战乱的情况下, 浮客的数量会增加, 但最终还是难免沦为佃客。 佃户的法律地位,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都是不一样的。 折狱 龟鉴卷八衿谨王琪载: 王琪侍郎知复州,民有殴佃客死者,吏将论如法。忽梦有 人持牒叩庭下,曰: 某事未可遽以死论也。 琪疑之,因留狱 未决,有司曰: 无足疑者。 琪曰: 第留之。 后十余天,果 有新制下:凡主人殴佃客死者,听以减死论,吏民莫不神服。 从这一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在宋朝廷颁布“新制”之前,凡地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教育公众咨询方案
- 学校拼音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65T 4338-2021 玉米产区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 活动1 策划方案巧编排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安徽版八年级上册-安徽版2018
- DB65T 4447-2021 羊粪有机肥机械化制作技术规范
- 农业绿色转型背景下2025年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报告
- 有关音乐的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邮政综合考题题库及答案
- 城东科四考试题型及答案
- 第16课 我的“冬奥会”(三)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龙教版2018八年级上册-龙教版2018
- 集输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附完整答案(必刷)
- 珠江医院护理面试题库及答案
- 流程管理某省市场营销MPR+LTC流程规划方案
- 2025年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卡(1000题)
- 化工厂实习安全培训课件
- 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 陪玩团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