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技》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技》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技》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技1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起表现作用。3、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2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可依据“具体抽象”的原则方法,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口技表演中感受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3重点难点 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口技吗?了解口技吗?(请学生自由发言)口技是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口技艺人所表演的音响,通常能把听者带入这些音响所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口技。活动2【活动】二、走近作家、作品: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初进士。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活动3【活动】三、明确目标: (一)掌握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二)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三)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活动4【活动】四、指导朗读: 张潮说:“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读竟,辄浮大白。”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这篇“奇文”。(一)范读,请同学读准下列划线字的字音:(检查预习)少顷( qng ) 犬吠( fi ) 呓语(y ) 惊觉( ju ) 夫叱大儿声(ch ) 夫鼻句声起(hu ) 中间( jin ) 曳屋许许声( y )( h )(二)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三)请小组代表朗读课文,再次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活动5【活动】五、翻译课文: 小组合作,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把疑惑提出来。注意以下语句: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译: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喧哗。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译: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了脖子,偏着头,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表演得妙极了。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客人们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译: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译:凡是(在这种情况下)所应当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活动6【活动】六、整体感知: 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段落?(一)演出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二)口技人的精彩表演.(三)写演出结束的情景.活动7【活动】七、精彩片段欣赏: 仔细阅读第二段落,结合多媒体放映的图片。(一)概括“善口技者”描摹了哪三个声响情景?明确:一家四口人由睡到醒。一家人再次入睡。失火和救火的过程.(二)作者把口技者的精彩表演刻画得栩栩如生,试分析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明确:作者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正面描写是口技者临摹的声音;侧面描写是观众的表现。有以下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和动作:(1)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3)口技者表演失火、救火紧张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表现出听众已完全被带进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场,惊骇恐惧。作者紧密结合口技表演,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三)文章首尾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进行表演的道具 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衬托了“口技者”技艺的高超。活动8【练习】八、巩固练习: 思考:找出时间副词,并且进行归类。时间副词有:少顷,既而,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归类如下: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5、表示经过很久时间就发生:少顷 未几 俄而活动9【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