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研究.pdf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研究.pdf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研究.pdf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研究.pdf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研究 摘 要 当代人权理论认为,受教育权的核心是由法律规定的、国家应当对公民的教 育需求承担的职责,即公民有权从国家那里获得受教育权的均等条件和机会。法 国是最早把受教育权写进宪法的国家。 我国建国以来的四部宪法均确认了公民的 受教育权。受教育权的发展历程表明它既是世界人权宣言 、 经济、社会和文 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文件所确立并保障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当今世界大多 数国家所规定的一项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近年来,随着知识在社会进步和个人 的生存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受教育权的实现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重视。 大学生受教育权作为受教育权的重要部分,同样是宪法基本权利,具有平等 性和法定性,它除具有受教育权的一般性质,还具有自主性、自由性等性质和特 点。大学生受教育权是内容丰富的体系,它由学生身份权、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 权等一系列具体权利所组成。我国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受教育权尤其是大学 生受教育权的实现问题,在高校管理规范规则的确立、申诉制度的设立及司法实 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高等 教育法 、 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对大学生受教育权保障 的法律体系。 但由于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起步较晚,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实践积累还不 丰富,立法、执法及权利救济中依然存在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大学生受教育 权的实现。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和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加强,高校与大 学生间的教育纠纷时有发生,如影响比较大的田永案和刘燕文案等。从制度层面 特别是从立法、执法、司法各环节考察影响大学生受教育权实现的制度缺陷,提 出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能够全面实现的建议已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根据大学生受教育权包含的具体内容,结合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案例,可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把实践中发生的对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各种侵害分为两种类型, 即对大学生受教育 权的实现造成严重影响的侵害 (如对学籍权的侵害) 和非严重的或隐性的侵害 (如 对教育资助权的侵害) 。我国台湾地区在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方面积累了一些有 益做法,特别是在大学生受教育权遭到严重侵害时的救济制度,对完善我国大学 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制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基于大学生受教育权受侵害的突 出表现,借鉴已有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根据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为确保大学生 受教育权的全面实现,应当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要加快教育立法步伐,建立完 整的教育法制体系,坚持正当程序原则,完善听证制度和教育仲裁制度,特别要 以行政救济制度为重点,构建完善的申诉制度、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并科 学处理这些制度之间的关系,明确高校作为行政主体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关键词:高等学校;大学生受教育权;法律保障;行政救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e research on legal protection about the right to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theories of human rights, the core of right to education is the responsibilities stipulated in law and shouldered by the government to meet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its citizens, namely, an equal right and opportunity to education that citizens acquire from the government. france is the first country to include right to education into its constitution. the four constitutions enacte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all affirmed citizens right to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ight to education indicates that not only is it an important right established and guaranteed by some international documents such as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but it is also a right stipulated by a majority of states in their constitutions and laws. in recent years, as knowledge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social progress and peoples life and development, the realization of ones right to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right to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rights in constitution. therefore, besides the general natures of right to education like equality and legality, it is also characteristic of autonomy and freedom. college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is a system with rich contents, consisting of a sequence of rights concerning studentship, the inception of degree and diploma, etc. a legal system which guarantees college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has taken its initial shape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china, especial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ness to the outside world, our government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ight to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realization of tha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ad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rules and standards of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laint system and judicial practice. at present, a legal system which guarantees college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has taken its initial shape based on laws and regulations such as education law of prc, higher education 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gulations, etc. however, owing to the late start of legal system building of administra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educational and college management based on laws in our countr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legislation, execution and right remedy still restrict the re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to some degree. especially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legal knowledge on the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educational disputes between colleges and students happen occasionally, such as the influential cases concerning tianyong and liuyanwen. therefore, it has become a cruci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 to investigate on the systematical defects which affect the re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from the systematical level, especially from all aspects of legislation, execution and jurisdiction, and to propose solutions to ensure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and the legal cases happened recently, the impair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in practic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serious impairment (e.g. the impairment of enjoying ones status as a student) and slight or invisible impairment (e.g. the impairment of ones right to educational subsidy). there are many good practices in guaranteeing college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in taiwan esp. the remedial system, c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legal security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law-based administration, a thorough security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alient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 manifestation of the impair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and the reference of existing exploration on it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ensure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it. meanwhile, steps of educational legislation should be fastened to set up an integrated legal system of education, and public hearing system and educational arbitration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by principle of rightful procedures. particularly focused on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remedy, impeccable systems of complaint, administrative review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should be dealt properly. by these measur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make clear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they should undertake as administrative subjects. key words: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leg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ve remedy 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侵 权行为。文中除已经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 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保证人(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华北水 利水电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公开和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检索, 并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复制、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 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原件或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涉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 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 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 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是个人实现其经 济权利,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也成为影响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 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公民受教育权问题也逐渐成为 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破除,世界各国不仅把受教育 权规定为宪法或法律的基本权利,也逐步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的形式,允许对教 育纠纷展开司法审查。 在我国,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也是一项法律权利。然而,教 育纠纷曾一度被排除在司法审查之外,这引起法学界及司法界的广泛关注。近年 来,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尤其是大学生受教 育权问题上, 已取得一定成效, 尤以田永胜诉其母校北京科技大学为标志。 然而, 相对于存在的问题,成效微不足道。特别是随着全社会法律意识的增强,高校诉 讼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充分暴露出我国法治的不健全和在大学生受教育权保障问 题上存在的不足。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形成写作思路和内容框架的。 (二)研究目的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现实意义 大学生受教育权是公民受教育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人才兴国” 战略的实现,因而实现对大学生受教育权的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日益增 多的大学生因受教育权被侵犯而提前诉讼的案件, 暴露出我国在大学生受教育权 的制度保障和保护理念上还存在着不足。在此情况之下,通过考察我国大学生受 教育权保障中存在的缺陷,梳理有关制度中的合理部分和不足之处,积极借鉴其 他地区和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立法和政策建议,推动我国大学生受教育权保障 机制不断走向完善,已成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第一,有助于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对由于法律法规 的不完善,导致的在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时出现的立法不足、执法保障不到位及 司法救济不通畅等问题,笔者认为,不仅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和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完善,还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法的制定。 第二,有助于大学生受教育权保障机制的健全。这也是本文重点讨论解决的 问题。其中,笔者重点就大学生受教育权在行政救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 意见,同时也对民事诉讼、听证制度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最终切实实现对 大学生受教育权保障的目的。 第三, 有助于高校树立依法治校的精神。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法制观念淡薄, 惯于行政思维,对大学生受教育权重视不足。其制定的校规校纪时有违法现象的 出现,在对学生处分的过程中存在种种瑕疵,导致高校因管理行为被起诉的案件 频发。因而,笔者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关注,最终唤起高校的法律意识,使高校真 正做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和科学治校。 (三)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 19 世纪初的一场关于高校法律地位的争论,开启了国外对大学生受教育权 法律保障和救济机制的研究。 到 20 世纪 50 年代, 在教育法学迅猛发展的影响下, 作为教育法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受教育权问题也得到一定发展, 大学生受教育 权问题也进入到较深的研究阶段。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无论是英 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都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受教育权保障和 救济机制。 我国对大学生受教育权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 90 年代前,很少有人 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法 制观念的加强,高校诉讼案件逐渐增多,受教育权尤其是大学生受教育权问题开 始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此领域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步,一批有代表性的著作相继 出现, 如劳凯声主编的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分辑出版) 、 湛中乐主编的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等。这 些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受教育权研究的理论框架, 指明了受教育权研究的基本内 容,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观点,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教育法学的深入研究。 然而,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会发现,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 权的研究,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问题研究较少且存在明显的局限 性:首先,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高校法律地位的确定上。针对高校在学生管理中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引起的行政诉讼,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高校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高校能否成 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及受教育权的可诉性等问题。其次,对大学生受教育权遭受侵 害时的行政诉讼救济途径研究较多,而对其他如申诉、行政复议、民事诉讼等救 济途径的研究显得不足,至于对各救济途径间关系的研究更显匮乏。最后,目前 的研究多局限于个案的分析,局部研究较多,整体研究不足,系统的理论研究更 不多见。但不可否认,尽管目前的研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仍然为学者们以 后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大学生受教育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明确了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我 国在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问题上存在的不足, 并结合具体案例指出了目前侵害大 学生受教育权的突出表现; 接着分析借鉴了我国台湾地区在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 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最后就我国大学生受教育权保障途径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意 见和建议。 本文以法学理论为基础,从法律、教育、社会等多个角度对大学生受教育权 的保障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与导师密切沟通,求得导师的指 导,同时积极与同学交流,以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参考意见,并根据各部分研究内 容的需要,综合运用了案例分析法、文献检索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一、大学生受教育权概述 (一)受教育权的含义 (一)受教育权的含义 1受教育权发展的基本历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既非天赋的也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人类文明 的发展而产生的。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接受学校教育只 是少数人的特权,对一般社会成员特别是对广大劳动者来说,完全被排斥在外, 构不成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就无所谓权利、义务之说。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完善,受教育权已成为当今公民的一项基本 的法律权利。所谓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规定的权利,是一定社会形态下人们最重 要的权利之一。其本身并不是由法律所创制,而是以法律规范形式所规定的直接 的社会权利和义务,是对事实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国家认可和保护,它“永远不 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 1公民的法定 基本权利既不是一开始就具有法定基本权利的形态,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 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逐渐发展、演变的。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受教育权已 经成为人们提高生存质量的最低权利之一。 随着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和封建特权斗争的胜利, 受教育权逐渐被资产阶级 写入各国的宪法和法律, 以法律的形式将其法制化, 使受教育权更加清晰、 具体, 从而也更有利于受教育权的保护和实现。 在大陆法系国家及受大陆法系影响较大的国家, 受教育权一般都作为宪法的 一项基本权利被写入宪法。法国于 1791 年把受教育权写进了宪法,1919 年的德 国魏玛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1936 年苏联通过了苏联宪法 ,第 121 条 明文规定: “苏联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1946 年颁布的日本国宪法第 26 条 规定: “一切国民,按照法律规定,都享有按能力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 , 朝鲜民 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 (1972 年)第 59 条规定: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 利。这种权利由先进的教育制度和免费义务教育等国家的人民性措施来保证” , 1988 年巴西联邦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了在国家统一原则和人类自由及友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 12 月版.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5 爱思想鼓舞下,教育是全体巴西人民的权利和国家的义务,教育应在家庭和学校 里实施。 2尽管有些国家没有把受教育权规定为宪法的基本权利,如英国、美国 等,但在其颁布的其他法律中,尤其是教育基本法中也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因 而虽不是宪法权利,但仍是一项法定权利。这意味着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 同人的生存权一样,应优先于其他的一般权利,国家、社会等应优先保证公民享 受充分的受教育权利。同时,当受教育权利受到侵害时也应得到及时的救济和补 偿。 我国建国以来的四部宪法均确认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并有教育法 、 义务 教育法 、 高等教育法 、 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作为补充。 2受教育权的概念 当代人权理论认为,受教育权的核心是“由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要求国家作 一定行为的权利, 即公民从国家那里获得均等的受教育权条件和机会的权利。 3该 理论明确了受教育权的法律依据、主体、国家应承担的义务和主要实现途径等。 第一,受教育权的法律依据。受教育权既是一项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也是一 项法律权利。我国建国以来的四部宪法都明文规定了受教育权为我国公民的 基本权利,同时, 教育法 、 义务教育法 、 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也对公民的 受教育权作了详细规定。因此,这就意味着作为一项法律权利,如果公民的受教 育权受到侵害应当获得相应的救济。 第二,受教育权的主体。理论上讲,受教育权的主体应为所有人。 世界人 权宣言规定了人权的基本原则是: “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 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它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 财产、出生或其它身份等任何区别。 ”在第 23 至 27 条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 利中也有“受教育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受教育权是基本人权,其主体应为 所有人。 事实上,就每个国家而言,也基本都规定了受教育权的主体是所有公民。我 国宪法第 46 条规定受教育权的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同时教育法 第 9 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 2温辉.受教育权入宪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7 页. 3顾明远.教育大词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第 1439 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6 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进 一步明确了我国公民作为受教育权的主体地位。 但由于教育形式和教育阶段的不 同,受教育的主体自然也是不同的。例如,根据学习场所的不同,分为在校和非 在校生;根据教育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等。由于这些 原因的存在,导致不同的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 差异性是由教育自身规律所决定的。 第三,国家应承担的义务。国家应承担的义务是指,为保证公民受教育权的 实现,国家应提供一定的条件。就我国而言,国家有消极不作为和积极作为两种 义务:消极不作为义务是指,为充分保证受教育权的实现,国家既不能以任何非 法的借口和理由随意干涉公民的受教育权, 也不能免除自己应承担的积极作为义 务; 积极作为义务是指, 国家应为所有公民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条件, 因为受教育权的实现仅仅依靠公民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 还需要作为义务相 对人的国家提供必须的条件。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了国家的一系列的 积极义务,如我国宪法第 19 条, 教育法第 18 条及第 38 条等,都明确规 定了国家的一系列积极作为义务。 第四,受教育权的主要实现途径。作为一种社会权利,受教育权需要由国家 向所有公民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条件来实现。从人权的角度看,为保 证充分发挥每个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应使每个人都能平等的接受良好的 教育。 “废除种族歧视和人人具有均等地受教育的权利” ,这两项在世界人权宣 言中特别提出,且被 1948 年联合国大会采用的原则,被认为是“教育机会均 等”观念在国际社会形成的标志。 (二)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二)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1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概念 从受教育权的内涵及 2005 年 3 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 定可以看到,大学生受教育权是指大学生依法要求国家提供平等的接受高等教 育的机会及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大学生除享有一般公民在法律上所拥有的权利外, 还依法享有相应的受教育 权,因而大学生享有的权利十分广泛。但在所有权利中,受教育权无疑应该成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7 大学生所有权利中最核心的权利之一,因为上大学就是为接受高等教育。 2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性质 首先,大学生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所谓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规范 所确定的一种综合性的权利体系, 是宪法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 地位的权利。它源于社会关系的本质,与主体的生存、发展密不可分,是人生而 有之,不可转让、剥夺、规避、不证自明的权利。 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 我国已经把受教育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写 入宪法。 在我国,尽管教育立法起步较晚,但在宪法中,早已把受教育权作为 公民八大基本权利之一加以明确:从 1954 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到现行宪 法都明确规定了受教育权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现行宪法第 46 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规定表明,受教育权利 已成为宪法权利中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受教育权作为受教育权的一种,自然也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首先 大学生也是公民,也享有宪法规定的受教育权。其次,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 容是相关法律根据宪法的要求规定的,也具有宪法属性。如宪法第 46 条规 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为使宪法的规定具体化, 教 育法第 42 条明确规定了受教育者享有的具体权利。另外, 高等教育法第 53、54、56 条还规定,大学生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 补助或减免学费,大学生课余可以参加社会服务或勤工助学等。 其次,大学生受教育权既是社会权又是自由权。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 都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 , “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 样性的统一” 。 4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构造十分复杂,使它既具有自由权的属性,又 具有社会权的属性。自由权要求的是国家的消极不作为,即为保证公民个人私生 活的不受干预,要求国家权力不得随意干涉和介入公民私生活领域。社会权要求 的是国家的积极作为,即处于弱势地位或者在某些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公民有 依法向国家要求提供相关条件的权利, 即要求国家积极的采取措施保障和实现其 相应的权利。 然而,大部分学者认为,因受教育权主体的不同,受教育权的侧重点应有所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第 102-103 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8 不同:义务教育阶段,更多的表现为社会权的属性,即要求国家积极的采取措施 予以保障受教育权的实现;高等教育阶段,公民的受教育权则更多的体现为自由 权的属性,但同时也体现有明显的社会权属性。如大学生的受教育选择权及学生 身份权等具有明显的自由权的特点。而获得资助权、教学质量保障权等则又明显 具有要求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障的社会权的特点。 受教育权的入宪史也体现 了其社会权属性。受教育权之所以能写入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是因为在垄断资 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的主张不能解决种种社会矛盾。垄断阶段弱势阶层的贫困 与失业, 不仅会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还会危及资本主义的继续存在, 因此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自由主义为了适应新的历史阶段,使自己不断获得发 展,导入了社会保障的理念,即国家要对国民最低限度的生活实施保障。 5受教 育权写入宪法就是在福利国家的观念影响下,随着社会权的兴起而实现的。 最后,受教育权是大学生的核心权益,是享有其它各项权益的基石。受教育 权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高等教育,为今后的 生存和发展积蓄力量。 因而, 受教育权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如果得不到有效保障,将直接有损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因而大学生的受教育权是 大学生各项权益的基石,是大学生的核心权利之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是否具有丰富的知识已经成为决定个人能否在社 会发展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因而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越来越大,不仅直接关系着个人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着个人对社会发展的参与 程度,以及对人类文明成果的享用程度。社会越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高, 相应的对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也越重视。所以,受教育权理当成为大学生所有权 益中的核心权益。 3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特征 首先,自主性。与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的一 项义务相比,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其接受教育的主体即大学生,享有广泛 的自主选择权,如对于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接受怎样形式的教育、接受什么专业 的教育等都可以根据个人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因而,自主性就成为高等教 育区别于义务阶段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 5 日大须贺明.生存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第 8 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9 其次,法定性。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非义务阶段的教育都具有法定性的 特点,笔者之所以把法定性单例出来,是因为本文探讨的就是大学生合法的受教 育权遭受侵害的问题,因而有必要明确之。 大学生受教育权是被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认可的法定权利。 其法定性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有义务为公民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平等的机会,而且 对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负有保障义务; 其次, 大学生受教育权的获得必须合法。 大学生受教育权的获得既要符合法定的条件又要符合法定的程序,如要通过高 考,填报了高校志愿等;最后,大学生受教育权是一项法律权利受法律保护,非 经法定的事由和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剥夺大学生的受教育权,这也是本 文讨论的重点。 最后, 相对平等性。 所谓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平等性是指公民不论民族、 种族、 年龄、性别等,都具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性既是法律追求的价值 目标,也是权利的一个基本特征。 特别是针对当前虽然我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 但受制于我国经济发展 水平不高,高等教育资源还相对稀缺,况且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不能保证每个公 民都能接受高等教育,而且各个高校和地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这里说的 平等性主要指的是相对于一个区域而言, 入学机会的平等和入学之后高校在管理 过程中应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平等的享用学校的资源,获得平等的对待等。要走出 平等即一切均等的误区。 (三)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内容 (三)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教育部有 关规章及对受教育权实现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大学生受教育权可分为两大类:对 受教育权实现具有重要影响的权利和一般影响的权利。前者如遭到侵害,将导致 大学生受教育权根本无法实现,后者如遭到侵害将影响受教育权实现的质量。 1对大学生受教育权实现具有重要影响的权利 第一,学生身份权。作为受教育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学生身份权是指受教 育者通过合法途径进步入学校后, 由学校对其进行注册登记即完成相应的学籍注 册,从而使学生获得学生身份,进而享有其它相应的权利,因此又称为学籍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0 之所以说学生身份权重要是因为学生身份是受教育者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 一旦 学生身份丧失,其他权利就无从谈起。因而,剥夺学生身份权的惩罚是最严厉的 惩罚之一,运用起来要慎之又慎。 第二,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 条规定: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 其本质 上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时期内综合素质的最终评定。毕业证、学位证的获得直接 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就业,从而也影响着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对学生来说意义 重大,所以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第三,申诉、起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第四款规定学 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向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 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作为权利遭受侵害时 的救济途径,如果其本身尚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救济就无从谈起。然而,由于种 种原因的存在,学生的这项权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本文的下面部分亦会对 此做出详细分析,希望能有助于此权利的实现。 2对大学生受教育权实现具有一般影响的权利 第一,教育条件利用权。作为大学生受教育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条件利 用权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学生有权依法享有利用学校章程及法律法规及所 规定的受教育条件以发展自己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 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图书资料”的权利。这表明,学生有权合法利用学校的一切软件及硬件条件来发 展自己,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第二, 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权。 尽管目前尚无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学生享此权利,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在例举学校应尽的义务时,明确要求学 校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普通高等 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教发20042 号)中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均对高校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当享此权利。而且,教育教学质 量保证权理应成为大学生的核心权益,因为上大学就是为获得良好的教育,提高 自身的综合素质, 倘若此项权利不能实现, 其它权利纵然全部实现也将毫无意义。 第三, 获得物质帮助权。 这里的物质帮助主要指的是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1 有权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获得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 中华人 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五十五条规定, 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有权获得奖学金、 贷学金和助学金等。 它是宪法中关于公民享有物质帮助权在大学生身上的具体体 现。此项权利不仅可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而且有利于我们构建和谐 社会、和谐校园。因此,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出的申请,学校不得拒绝,不 得不公平对待、歧视等。此外,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调动社会资源 设立各项形式的奖学金,为学生成才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质帮助。 第四,获得公正评价权。公正评价是指对受教育者的评价要按照统一标准, 客观的进行评价,在学生认为有不公正对待时,有权要求重新进行评价。 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学生享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 评价的权利。由于各种评价结果都要进入学生的档案,因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 的,这就要求高校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尽可能制定一些具体的评价标准, 实事求是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第五,就业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大学生享 有就业的权利。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有义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 业服务,为毕业生办理各种就业手续。 第六,监督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在列举学校及其他教 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中有“依法接受监督”的规定。大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参 与者,毫无疑问应享有此项权利。 综上,作为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权利体 系所组成。那么,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其受教育权的现状到底如何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2 二、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现状分析 依据 2005 年 3 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高校对学生 的管理是指学生自进入学校到毕业离校这段时间的管理。学生进入高校后,为确 保他们能够顺利毕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了相应的管理,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之 后,高校应当向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等。然而,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受教育 权时常遭受侵犯,并且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常得不到有效的救济。因此,高 校与大学生间的纠纷已成为目前教育纠纷发生的主要领域。本文也将此作为重 点,主要围绕高校在管理过程中侵害大学生的受教育权问题展开论述。 目前,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相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做的还有 许多。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高等学校,既有公立高等院校,又有民办高等 院校,在本文不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文所讨论的仅限于公立高等院校的全日 制在校大学生。 (一)我国在大学生受教育权保障上取得的成效 (一)我国在大学生受教育权保障上取得的成效 1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当前,我国已制订了一系列保护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保 障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体系。 1954 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 的权利,为保证公民享受此权利,国家应设立并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它文化教 育机关” ,高等教育方面,1961 年教育部草拟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 条例 ,为高校工作指明了大政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法制建设进入快 速发展时期:1980 年 2 月 12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新中国成立 以来的第一部关于教育的法律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 会议通过;1982 年宪法对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作了规定;1995 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为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揭开了崭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