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郭璞创作神异性研究郭璞创作神异性研究 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汉魏六朝方向 2003 级硕士研究生:马凌云导师:李乃龙 中文摘要 郭璞是两晋文坛上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一生创作颇丰,并且所涉猎的各个领域都能独 树一帜。赋作包罗万象,灵异十足;游仙组诗更是为世所称;注书的客体大多具有神奇怪 异色彩,也体现着主体的玄虚之趣;而为上级所呈书的文章中,更是迎合统治者的口味, 充满“天人感应”之谈,说服力强。从上面的各类体裁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郭璞的作品 中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契合点,那就是贯穿在作品中的神异性。凡异于寻常的神仙鬼怪的存 在或具有的超自然的特殊性征都统称为神异性。也就是说它融盖了神、仙、怪、奇、灵、 异等语素的内涵。在郭璞的作品中,从各个角度都印证着神异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 方面。 一是意象神异。在郭璞的作品中,包含着大量神异怪谲的意象,但有两大意象深受郭 璞的喜爱。一是“水”的意象,一是“山”的意象。山水两大意象自古就被蒙上了一层神 秘的面纱,而郭璞借助山水这一基点又把其神秘性发挥到极致,也正是这客观存在的山水 激发了郭璞的情思,引发了郭璞的审美趣味,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时注入神奇的物象和 怪异的现象,对自然山水赞美的同时又赋予他们神秘的色彩,更显其博大而丰富。 二是征书用典神异。在郭璞的作品中常提到他创作时所参阅的书籍,从单纯的引书来 看,他引用了一些具有爻卦谶纬性质的书籍并还用典入文,以此为依据使得一些超乎寻常 的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郭璞还对零散含有神话色彩的子书和史书征引,对这些书他善 于提取其中的神异成分为己所用,使作品的内容丰富,解释详尽,而且也少不了浓郁的神 异色彩。当然,对于仙话的引用也必不可少,但他以自己的特色绘制了一幅幅列仙图。此 外,郭璞作注时采用书注互证的方法。他对山海经 、 穆天子传 、 楚辞等几部神话 色彩浓烈的书籍互相引证成就了郭璞自己神异性的作注特点。 三是见解神异。读郭璞的作品,总感觉到其间散发着莫大的神异性。除了上述两个现 象外,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郭璞作品里还糅合着一些阴阳五行学说、 天人感应思想。 郭璞正是利用他纯熟的阴阳之学、谶纬之术,编造了一个自己独有的神异的文化天地。 四是艺术风格神异。郭璞之所以文学成就在两晋占居高位,不仅仅是他内容的独特, 更重要的是他作品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神异性特征也是郭璞艺术成就中不可缺少的一分 子。首先,他作品的构思风格神异。其次,他的艺术结构神异。虽然其间弥漫着超逸的味 道,但在当时大多淡乎寡味的著作中,郭璞以自己丰富神奇的想象,瑰丽诡谲的意象,突 出于中兴,相异于他人,使自己的作品闪烁着神异奇特的色彩。 郭璞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神异性质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首先,与 当时的世风有关。 神怪小说的兴盛和谈玄的清谈之风对郭璞的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次, 传统文化的影响对郭璞的创作也很大。作为方士的郭璞借助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天人感 应等学说为依据游走于朝廷巷井之间。另外,宗教的介入对郭璞创作产生的冲击也不容忽 庵彩即铌尤謦 ii 视。两晋时期正是道教兴盛,佛教渗入时期,佛道思想的弥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郭璞 作品的神异性的形成。 每个文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而且这一独特面又与作者自身的特点密切相 关,正所谓“文如其人” 。郭璞也不例外,他的创作最大的特征就是神异性,这当然与其 自身的学养密不可分。 郭璞对神话类图书情有独钟。 在广博的基础上又独爱奇异之书, 自己又喜欢搜奇猎异, 使得自己的作品达到了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这也是自己作品区别于他作而独具广博 神异的原因所在;从郭璞所结交的人来看,他们或是善于卜筮的方士,或是乐记神怪的文 人,或是隐居山林的隐士,或是道性颇高的神仙学家,与此类人为友,可以说是他们趣味 相同,也可以说是他们互相影响,郭璞的创作之所以具有神异性,这不能不说也是其中的 原因之一;郭璞自身长于占卜,这是他在统治阶层之下生存的一种手段,但这也是他丧命 的原因所在。之所以如此,也取决于郭璞的性格。他才高位卑,屡不得志,但却刚强坚毅, 把自己的喜好及理想都寄托于作品中,成就了他作品的神异性质。 可以说,具有神奇色彩的郭璞正是以其独特的神异性作品震响了两晋。 关键词:关键词:郭璞创作神异性神异性表现神异性原因 iii the study of mystery of guo pu works postgraduate: ma lingyunsupervisor:li nailong abstractabstract guo pu ranks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riters in the literary circle during the western jin and eastern jin dynasties. in his lifetime, guo pu has achieved a great number of writings and established a school of his own in almost every field he has dipped. the all- inclusive odes by him fully describe the magic power; the group poems on the roaming immortals are spoken highly of by the readers; most of the objects written about in the same breath possess mystery and unearthliness and become the embodiment of the subject s interest in mystery; and the articles submitted to his superiors well serve the purpose of the rulers, in which he strongly argues for “ the telepathy between the heavenly and the earthly” . it is not difficult for us to find there is a distinct correspondence in the above mentioned literary types: the mystery throughout his writings. mystery can be defined as the unusual existence of immortals and ghosts or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supernatural. in other words, it covers the connotations of such concepts as gods, immortals, ghosts, strangeness, effectiveness and unusualness. guo pu s writings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mystery from every perspective, whose representation can mainly be seen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ly, the mystery of the images finds full expression in guo s writings. among the abundant mysterious and unusual images contained in his writings, two images are especially favored: the image of water and mountains. from of old, the two images have been masked with a mysterious veil, based on which guo pu reinforces the characteristic to a higher point.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water and mountains evoke his sentiment and aesthetic interests. while describing the scenery and expressing his feelings, he inserts the mysterious and strange phenomena; while complimenting the waters and mountains in nature, he endues them with a color of mystery, which shows their greatness and richness. secondly, the unusual use of quotations and classical allusions enrich his writings. guo pu often mentions the books he uses for reference. simply from the books he cites, he chooses the books on augury using divine symbols and employs the literary quotations in his writings which results in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some super mundane phenomena. besides, guo pu cites scattered mystery writings of ancient philosophers other than those of confucius and history records. through making use of the mysterious content, he enriches his writings content, makes more detailed explanation and reinforces mystery sense. it is, without doubt, necessary to cite the stories of the immortals. however, he draws vivid pictures of the immortals with his own flavor. furthermore, when he is glossing his writings, he employs the mutual proving of books and notes. and the mutual proving between, shanhaijing, mutianzi biography and songs of chu contributes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mystery in guo s glossing. thirdly, guo pu s views contain extraordinary ideas. besides the above mentioned two facts, another element contributing to the mystery in his writings is the theory of yin yang and five elements and the idea on the telepathy between the heavenly and the earthly. guo creates a mysterious world of his own using such kind of theory and art of augury. and the fourth aspect is about his unusual artistic style. guo pu has achieved a high iv position in the literary circle during the jin dynasties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unique content of his writings, but also in that he has an outstanding artistic achievement. mystery is a critical element in his literary achievements. in the one hand, the design in his writings shows mystery.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artistic structure shows mystery. in spite of the supernatural flavor, he stands out among the cotemporary boring writings. the intense mystery in his writings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living society. first, the flowering of god and ghost novels and trend of augury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his writings. in additi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greatly affects him. as an alchemist, guo pu wanders about among the court and ordinary people in virtue of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yin yang and five elements and the idea on the telepathy between the heavenly and the earthly. lastly, the impact of religion on his literary creation can not be ignored. the thriving of taoism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buddhism during the jin dynasties encourages the formation of mystery in his writings. writings of every writer have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personal character of the individual writer. as what is accepted, writings mirror the writers themselves. guo pu is no exception. the greatest characteristic is mystery in his writings, which reflects his personal cultivation. guo pu is very keen on mystery books. with a width of knowledge and love for unusual books, he has arrived at a point beyond others; and the friends he makes, among whom are some alchemists or similar writers, some hermits or great theologists, maybe enjoy the same as him or maybe influence each other; guo pu is good at augury, which is a means of living under the ruling class and at the same time is the cause of his death. furthermore, despite his talent and humble position and failure to achieve his ambition, he reposes his ideal and preference to his writings.all the above facts contribute to the mystery in his writings. in a word, it is the unique mystery writings by the unusual guo pu that shake and amaze the jin dynasties. key words:guo puworksmystery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mysterythe cause of the mystery 庵彩即铌尤謦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 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 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 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1 引言引言 两晋文学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状态。西晋文坛活跃,出现了 陆机、潘岳等大家,形成了追求辞彩华丽,描写繁复的风气。而东晋由于政治的原因,玄 学渐渐抬头,学者崇尚清谈,所以文章也大都玄理之言,淡乎寡味。就在这两种文风交接 之时,孕育出一个特殊的文人郭璞。 郭璞宏博多才,精好经术、古文学,又洞悉五行阴阳,通晓天文、卜筮,文学成就也 很突出。因此,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然而,这样一位奇才,却没有受到很大的关 注。他在文学史上最著称的就是一组游仙诗 ,对其游仙诗的研究也是近代学者研 究的热门。在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陈道贵东晋诗歌论稿 ,胡大雷中古诗人 抒情方式的演进 ,周勋初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 ,陈顺智东晋玄言诗派等著书中专 有章节对其研究解读,并且在近十年的高校学报上也有近二十篇对郭璞游仙诗的论说。 各家论说,各有其理。与游仙诗相比,郭璞赋的研究虽然没有成为学术界的焦点,但是也 有一定的地位。王琳六朝辞赋史 ,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 ,曹道衡汉魏六朝辞赋 等著作也对郭璞赋的褒贬进行阐述。目前对郭璞进行整体研究的可见资料虽然只有福建师 大连镇标的专著郭璞研究 。但是他从古籍整理的角度为我们再现了郭璞的面貌。另外 连老师还有对郭璞思想研究的专门论文,载于周易研究等著作中。从近年对郭璞研究 的现状来看,对郭璞这样一个博学家的创作所作的论著很少,并且论述的关注点更多的是 他的游仙诗,其他文体涉及的很少。虽然对郭璞注书有一定论著,但只是从文字学、训诂 学角度进行研究,没有体现出他的文学价值。对于郭璞的把握还有零散之嫌,并且对于郭 璞创作的整体研究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本文以“神异性”作为立足点,对他的创作进行解读,在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神奇怪 异的现象时挖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意在揭开郭璞神秘的面纱,也体味出郭璞的学术价 值之所在。 第一章第一章郭璞创作介绍及神异性定义郭璞创作介绍及神异性定义 郭璞(276-324) ,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 ,惠怀间避乱过江,宣城 太守殷佑以为参军,后为王导参军。太兴初为著作佐郎,寻迁尚书郎,母忧去职。明帝初, 王敦起为记室参军,以阻谋逆被斩,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郭璞的一生著作颇丰, 晋书郭璞传记载: “璞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 , 又抄京、费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 卜韵一篇,注释尔雅 ,别为音义 图 谱 ,又注三仓 , 方言 , 穆天子传 , 山海经及楚辞 子虚 上林赋数十 万言,皆传于世,所作诗、赋、诔、颂亦数万言。 ”1隋书经籍志记载了郭璞的各 篇文章所作的卷数,并外加易斗图一卷, 水经注三卷, 晋弘农太守郭璞集十七 2 卷。 旧唐书经籍志 、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郭著,没有增加,只是名称上有些变化。 而宋史艺文志中又有郭璞三命通照神白经三卷, 周易玄义经一卷, 葬书 一卷。另又传玄中记 外国图也是郭璞的著作。根据连镇标考证,郭璞的著作主要 如下所列: 一、文学类。 1.诗:(1)游仙诗十九首。(2)其他诗:答贾九州愁诗 、 与王使君诗 、 答王门子诗 、 赠温峤诗 、 赠潘尼 、 春 、 夏 、 别 、 题墓诗 、 幽思篇 。 2.赋:南郊赋 、 巫咸山赋 、 江赋 、 登百尺楼赋 、 盐池赋 、 井赋 、 流寓赋 、 蜜蜂赋 、 蚍蜉赋 、 客傲 。 3.疏:省刑疏 、 日有黑气疏 、 皇孙生请布泽疏 、 平刑疏 、 弹任谷疏 、 禁荻 疏 4.表:辞尚书表 。 5.诔(哀策文):晋元帝哀策文 。 6.颂(赞):(1)尔雅图赞;(2)山海经图赞 。 7.小说类:玄中记(有争议)。 二、学术类。 1.周易、卜筮类:(1)易洞林 。(2)新林(亡佚)。(3)卜韵(亡佚)。(4)玉照 定真经(有争议)。(5)三命通照神白经(有争议)。(6)玄经(残缺)。 2.堪舆类:葬书(有争议)。 3.注本:(1)尔雅注及序。(2)方言注及序。(3)三苍解诂(亡佚)。(4)山 海经注及序。(5)穆天子传注 。(6)夏小正注(亡佚)。(7)楚辞注(亡佚)。(8) 子虚、上林赋注(残缺)。(9)毛诗拾遗(亡佚)。 水经注(亡佚)2 可见,郭璞的大部分著作都已经佚失,有的作品也难以考证其真正作者,但从现存的 作品中不难发现郭璞的广泛而突出的艺术成就。刘大杰曾评其“学问渊博,文彩斐然,无 论词赋诗章,俱为一时名手”3 郭璞确实是一个博物作家,并且他所涉猎的各个领域都能独树一帜。赋作包罗万象, 灵异十足;游仙组诗更是为世所称;注书的客体大多具有神奇怪异色彩,也体现着主体的 玄虚之趣;而为上级所呈书的文章中,多是迎合统治者的口味,充满“天人感应”之谈, 说服力强。从上面的各类体裁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郭璞的作品中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契合 点,那就是贯穿在作品中的神异性。 “神异性”的具体内涵,在说文解字中,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4这是一 个狭义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指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万物者,并非只有天神,也指其它神。 礼记祭法中云: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5而在易系 辞上又给我们另一个解释: “阴阳不测之谓神” 6就是说那种奇异莫测,异乎寻常者 即为神。 “异”字在说文解字中是“分也”7的意思,分开即为两体,就会有不一 3 样,引申为“不同,新奇”之意。由此可见“神”与“异”既是独立的概念,又是一个不 可分割的整体。神中存异,异中有神。神本身就是非同寻常的个体存在,因而又具有了神 奇怪异的特征。因而对神异性的概念定义如下:凡异于寻常的神仙鬼怪的存在或具有的超 自然的特殊性征都统称为神异性。也就是说它融盖了神、仙、怪、奇、灵、异等语素的内 涵。 郭璞创作神异性特点,像一条主线贯穿于始终,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第二章第二章郭璞创作神异性的表现郭璞创作神异性的表现 一一意象神异意象神异 纵观郭璞的作品,包含着大量神异诡谲的意象,或奇石异鸟,或神人怪兽,或灵花仙 草,无奇不有。但有两大意象深受他的喜好,一类是“水”的意象,一类是山的意象。而 这两大意象,自古就被蒙上了一层神异的面纱。 易经从自然中选取天、地、雷、火、 风、泽、水、山八物作为世界的根源,因而山水不可避免的成为历代人们探索宇宙的载体。 古人相信山水中有神灵,而神仙的府祗常是山水最秀美的地方。东方朔的十洲记便记 录了山水的奇异。张华博物志的山水总论中曾云: “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封赏 内名山者,通灵助化,位相亚也,故地动臣叛,名山崩,王道讫,川竭神玄,国随以亡, 海投九仞之鱼,流水涸,国之大诫也,泽浮舟,川水溢,臣盛君衰,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小人握命,君子陵迟,白黑不别,大乱之征也。爰神契曰: 五岳 之神圣,四渎之精仁,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太山天地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 成,故知人生命之长短。 ”8可见,山水是有神异的征兆的。葛洪抱朴子登涉中 言: “山无大小,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也。 ”9似乎每座山都有神,每座 山都有神异的色彩。而水本身性质的不稳定性,再加上偶尔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更给人 们带来巨大的神秘感。对于喜欢搜奇猎异的郭璞来说,山水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他的描写主 体,相应的他也会被记载各异山水的“语怪之祖”10山海经所吸引,并为之作 注。在山海经中,奇山异水,尽收眼底,山外有水,水中有山,山水滋养着仙人神物。 比如在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 山,名曰昆仑之山,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有人名曰西王母, 此山万物尽有。 ”11山、水、神、人交融一体,在山海经中多处可见。郭璞为这部 奇书作注,必然对奇异山水有着很深的了解,也为其奠定了一定的创作基础,为其山水意 象在作品中的存在有了一个必然的保证。我们分别来观察一下“水”与“山”的意象在郭 璞创作中所体现的神异性。 4 (一) “水”意象的神异性 郭璞对“水”意象有着独特的情感。从各个体裁中,都能看出他对水的厚爱。 晋书 本传载: “璞以母忧去职,卜葬地于暨阳,去水百步许”12古代人的孝心在很大一部分 要表现在对父母后事的处理上。郭璞把母亲葬在近水的地方,可见水在郭璞心目当中是神 圣的,亲近的。 世说新语术解篇中载有郭璞的一首诗,诗曰: “北阜烈烈,巨海混混, 垒垒三坟,唯母与昆” 。13有人称郭璞为风水先生,大概也是基于郭璞对水崇拜的侧面 印证。或许海之广阔,可以任逝去的人仍有一个别样的空间,也或许海之广阔,才能承载 对离去之人的颂德之重。 哀策文提到“茫茫海域,款塞慕义”14不但让海水的柔性 来慰藉逝者的心灵,也用海的广阔赞颂亡灵的英德。 最能体现水意象神异之特征,莫过于江赋 。 江赋是一篇宏篇巨著。虽然在郭璞 之前对江海描写的赋作已经存在,但郭璞以独特的哲学目的把江水绘制的有声有色,独具 特色。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对长江的热爱之情。文章开始就从阴阳五行的观点阐述“水” 的本质: “咨五才之并用,实水德之灵长”五才即五行,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物质:金、木、 水、火、土。在这之中,水的德性最重。 史记封禅书中云“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 此其水德之瑞” 。15郭璞在井赋中也说“信润下而德施”由此看来,水有着一种神 秘的征兆意味,更多的是吉,是瑞。因为水的本质是善的,老子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 万物而不争。 ”16水是温柔和蔼的,它的博大与无私孕育着万物,水是生命之泉,离开 了水也就失去了生命。正基于此,人们把水奉为神,一种润泽万物、哺育生命的神。 “川 渎绮错,涣澜流带。潜润旁通,经营华外” ( 尔雅图赞水 ) 。因为它“珍怪之所化产, 傀奇之所窟宅,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播灵润于千里,越岱宗旨触石。及其谲变 倏恍,符祥非一”(江赋)。它以其内藏丰富的物产造福万物,既孕育着人,又为人类 提供着丰富的资源。郭璞在写盐池赋的时候提到了这一点。 “傍峻岳以发源,池茫尔 海渟嗟玄液之潜润,羌莫之所生岂若滋池之所产,带神邑之名岳。吸灵润于河汾,总 膏液乎浍涑。 ”无形的水因地而定,在井中“潜源洊臻,潏潏涓涓( 井赋 ) ” ,而汇成江 水却“察之无象,寻之无边。气滃渤以雾杳,时郁律其如烟。 ” ( 江赋 )水的形状各异, 变化莫测也是其神异性的表现之一。正如郭璞在大荒西经图赞弱水中所讲“惟水之 奇,莫测其深。 ” 然而, 水性也并非一成不变的, 它 “呼吸万里, 吐纳灵潮。 自然往复, 或夕或朝。 ” ( 江 赋 )水不总是体现温顺的一面,偶尔它也会风起云涌,变化莫测。在古代,暴雨、洪水 等自然灾害夺走了大量人的生命。因而,人们对水崇敬的同时,也对水产生了一种畏惧感。 郭璞对水赞美的同时,也没有回避它的另一面,但他更多的把这归结为它物的影响。比如 在南山经图赞鳋鱼中有“物以感应,亦不数动,壮士挺剑,气激江涌,鳋鱼潜渊, 出则民悚”又北山经图赞堪予 予车 今车 今中“堪予 予车 今车 今,殊气同占。见则洪水,天下昏垫, 岂伊妄将,亦应牒谶”由于鳋鱼和堪予 予车 今车 今的出现,江水改其本性,兴浪作怪。郭璞没有 5 从自然的规律发掘原因,而是以一些征兆、感应等异于常理的解释来诠释愤怒的洪水。 可见,在郭璞的笔下,无论是温和的水性,还是兴风作浪的水,都融入或五行、或灵 异的观念,使其具有着一种异于常理的神秘性存在。相应的,山意象的描绘中,郭作也体 现着这一特点。 (二) “山”意象的神异性 诗经大雅崧高中云: “崧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17可 见,山岳的地位是巨大的,甚至大于天。而山中存神也是早已印于人们心中的。高大险峻 的山峰本身就给人一种威严的神秘感,再加上它高耸入云,周围笼罩着雾气,云气相伴, 简直就是仙境一般。因而,人们自然地把山与仙人、神物联系在一起。在具有神异性的郭 璞的作品中,山的意象也很常见。 一提到神山,我们马上会想到史记中所提到的三大神山:蓬莱,瀛洲和方丈。王 嘉拾遗记也提海中三山,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 瀛洲也。18充满仙气的山与海相结合,更渗透出它强大的神异性。相比之下,蓬莱山更 受文人欢迎。东方朔在十洲记曾对此山进行描述: “蓬丘,蓬莱山是也,对东海之东 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儿洪波百丈, 不可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宫,盖太上真人所居,唯飞仙有能到处耳。 ”19 蓬莱山不但山环水绕充溢仙气,更有仙人仙殿所在。难怪在以往“游仙诗”中,总会见到 蓬莱山。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 (曹操: 精列 )20, “乘飞龙,与仙期,东上蓬 莱采灵芝。 ” (曹植: 平陵东 )21郭璞的游仙诗当然也少不了: “京华游侠窟, 山林隐遯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22京华与山林,朱门与蓬莱相对比,两个完 全别样的世界,繁华与清贫,喧闹与静寂,在这样的抉择中,作者却倾心于山林,荣华富 贵的朱门又有何寄托,真不如到蓬莱之山隐居求静,与仙人为伴,在观看其充满仙气的神 山同时也不由得体味出作者的情思所在。 山海经中也有话蓬莱之处,观味其精神的郭 璞为其作赞: “蓬莱之山,玉璧构林,金台云馆,暠哉兽禽,实维灵府,玉主甘心。 ” ( 海 内北经图赞蓬莱山 )难怪郭璞舍弃朱门,蓬莱山的景象威严壮阔,金碧辉煌,住于其 中也非寂寞,又有奇珍异兽相伴。这样灵异的神府,向往成仙的人们一定会向往的,那些 得道成仙的人们更不会舍于此的。 “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 ( 游仙诗其六)海中的蓬莱山吸引着仙人前往。蓬莱之山,确为神山,有此神山入郭 作,也使其作品散发着一种神异的气氛。 除了上面神山外,昆仑山历来也被神化。关于昆仑山的位置,东方朔曾有介绍: “昆 仑号曰昆陵,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市,山东南接积 万圃,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渊之谷,此四角大山,是昆仑之支辅 也。积万圃南头是王母告周穆王云,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 角,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窄上广,故名曰昆仑。 ” 23雄壮的昆仑神异之境也不逊于 6 蓬莱: “金台玉楼,相鲜如流,精之阙光,碧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景云烛日,朱 霞九光,王母之所活也,真官仙灵之所宗,上通琼玑,元气流布,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调 阴阳,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于此” 24淮南子坠形训记载: “昆仑之丘,或 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至乃灵,能使风雨。或上 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25昆仑山这座居于天地之中的神山真可 谓神气十足,居住在此的不仅有天帝,据山海经西北二经介绍,还有西王母、白帝 少昊,神状虎身九尾的山神等。并且部具有神话色彩的穆天子传就是以昆仑山为活动 中心的。郭璞曾为昆仑山作赞: “昆仑月精,水之灵府,惟帝下都,西羌之宗,嵥然中峙, 易号天柱。 ” ( 西山经图赞昆仑丘 )与蓬莱山一样,郭璞认为昆仑山也为灵府,由于昆 仑高耸入云,挺拔神威,象天柱一般擎天而立。 在郭璞的笔下,除蓬莱、昆仑等神山有强烈的震撼力外,其它诸山也有很强的神异性。 他在中山经图赞泰室云: “嵩维岳宗,华岱恒衡,气通天汉,神洞幽明,嵬然中立, 众山之英。 ” ( 尔雅图赞太室山与此相似,只是把“ 气通天汉” 改为“气通元漠” ) 嵬然屹立的泰室山丝毫不逊色于蓬莱、昆仑二山,而且它“神洞幽明” ,其间也存在着深 不可测的神秘感。在这种清幽的境地,又怎能不吸引隐士前来“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 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 ”( 游仙诗其三)当然在山中不仅仅是别样的境界使人向往, 更是因为山中的宝藏让人着迷。山中的矿产丰富,金银台阁,各列其中, “璇台冠昆岭, 西海滨招摇。 ” ( 游仙诗其十)山中更有灵液滋润丛林: “配华霍以助镇,致灵润乎百 里。尔乃寒泉悬涌,浚湍流带,林薄丛茏,幽蔚隐蔼。 ” ( 巫咸山赋 ) 游仙诗其七中 更是明确指出 “钟山出灵液。 ” 正是灵液的滋润, 山中便会长出仙异的神草, 用以成药。 “圆 丘有奇草” ( 游仙诗其七) “采药游名山,将以救年颓。 ” ( 游仙诗其九) “登岳采 五芝,涉涧将六草。 ” ( 游仙诗其十五)山中的仙草是人们向山中寻仙的一个主要的原 因。很多道士也是一名医士,比如陶弘景、葛洪等人,在神山奇草的穿涉中,使他们也猎 取到一些珍贵的药材,郭璞山海经注: “此山巅亦有白玉膏,得服之,即得仙道,世 人不能上也。 ”云雾缭绕的山岳本身就有一种仙境的味道,其间还有仙露异草吸引着求仙 寻药者的到来,郭璞的作品中确实是营造了一个别样的神异氛围。 不可否认,郭璞受屈原的影响是巨大的,除了后文所介绍的他对楚辞的厚爱外, 他们对山水意象的偏爱也与屈原的志趣相同。但郭璞的山水意象与屈原的山水意象有很大 的相异性。屈原笔下的山水已经不是纯粹的山水,它已经化成屈原的抒发情感的工具,完 全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而郭璞笔下的山水意象却是客观的山水,比如江赋那神奇万千、 包罗万象的物象的存在,无非是为了表明郭璞对长江的赞美,只是这种赞美是用一种超自 然的胸襟去抒发。正是这客观存在的山水激发了郭璞的情思,引发了郭璞的审美趣味,在 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时注入神奇的物象和怪异的现象,对自然山水赞美的同时又赋予他们 神秘的色彩,更显其博大而丰富。 7 二二征书用典神异征书用典神异 在郭璞的作品中,常提到一些他创作时所参阅的书籍。从这些书的内容和性质来看, 又多为记载神话或一些谶纬之书,使郭璞创作的神异性更为浓重。 (一)单纯的引书 1.对具有爻卦谶纬性质书籍的引用 爻卦之书,首推周易 。 周礼春宫宗伯云: “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 连山 ,二曰归藏 ,三曰周易 ”26, 隋书经籍志经部易类序亦云: “及乎 三代,实为三易,夏曰连山 ,殷曰归藏 ,周文王作卦辞,谓之周易 ”27郭璞 的作品,均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归藏的引用。 尔雅释畜羊属 : “夏羊,牡。 ”28郭璞注: “黑羝也。 归藏 曰: 两壶两 ”又山海经西山经 : “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 ”郭璞注: “此亦神名,名之为钟山之子耳,其类皆见归藏启筮 , 启筮曰: 丽山之子,青羽 人面马身,亦似此状也。 ”又山海经海外西经 :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九代;乘两 龙,云盖三层, 。左手操翳,佩王璜。在大运山北。 ”郭璞注: “ 归藏郑母经曰: 夏后 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明启亦仙也。 ” 从郭璞写的各类奏文中可以知晓他对易书的了解。 比如在 省刑疏中提: “卦得 解 之既济 ,案炎论思,方涉春木王龙德之时,而为废水之气来见乘,加升阳未布,隆阴 仍积, 坎为法象,刑狱所丽,变坎加离 ,厥象不烛。案解卦繇云: 君 子以赦过宥罪既济云: 思患而豫防之 ”凭借一些卦辞之书作为自己上书的依 据,也是郭璞文章创作的一种手段,在一些好似并无联系的各现象中牵合其契合点,使得 事件神秘而莫测,神异色彩颇浓。 在客傲一文中,郭璞言: “徒费思于钻味,摩洞林乎连山 ”意谓郭璞费心 思钻研卜筮之术,模仿古易连山而作洞林 ,从清马国翰: 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见 易洞林二卷,性质和易书非常相似。从喜爱到模仿再到自己创作,由此知道郭璞对易 类书籍的精通。 郭璞自身也是一名方士,深通卜筮之术,这是以其博览一些谶纬书籍为基础的。除了 易书外,我们从其作品中还发现其它书籍。河图,是汉代的纬书。 山海经中山经 : “又 东十二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郭璞注: “ 河图曰, 仓颉为帝,南巡 狩,登阳虚之山,临之于扈洛汭,灵鬼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出此水中也。 ”又山海 经海内南经 :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 ”郭璞注曰: “ 河图玉版 说,芝草树生,或如车马,或如龙蛇之状,亦此类也。 ” , 山海经海内东经 : “雷泽有 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郭璞注: “今城阳有尧冢灵台。雷泽在北也。 河 8 图曰: 大际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 尔雅释鱼 : “五曰文龟。 ”郭璞注: “甲 有文彩者。 河图曰: 灵龟负书,丹甲青文。 ” 诗含神雾 ,汉代所传纬书之一。 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其书多记古帝王诞生 的神话。 山海经海外南经 : “周饶国在其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焦侥国在山首 东。 ”郭璞注: “ 诗含神雾曰: 从中州以东西四十万里,得焦侥国人,长尺五寸也。 ” 又山海经大荒北经 :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 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郭璞 注: “ 诗含神雾曰: 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术精以往照天门中去。 ” 竹书 ,西晋时出土于汲冢,对于竹书的内容和性质可以参阅晋书中的束 皙传 。其中记载: “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数 十车。其纪年十三篇,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 卦二篇,卦下易经一篇,国语三篇,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 妖怪相书也,穆天子传五篇皙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 ” 29可见, 竹书中大部分是爻卦相书,郭璞在注中也时常引用此书。 山海经大荒西 经 :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 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郭璞在注: “天 穆之野”时云: “ 竹书曰: 颛顼产伯鳐,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也。 ” 山海经海 内经 :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 若水,生韩流。 ”郭璞注: “ 竹书曰: 昌意降居若水,产帝干荒干荒即韩流也,生帝 颛顼。 ” 穆天子传就是竹书所具有的内容,因而为之作注的郭璞不能不阅读竹书 , 并在山海经叙提: “案汲郡竹书及穆天子传” “案史记说穆王得 益骊騄而骅骝之骥,使造父御之以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亦与竹书同。 ” 尚书洪范传是一部记录阴阳五行的书。 穆天子传 : “天子遗其灵鼓,乃化为 黄蛇是日。 ”郭璞注: “ 周礼曰灵鼓四面, 洪范所谓鼓妖也。 ”郭璞在皇孙生上疏 提及: “案洪范传 ,君道亏则日蚀,人愤怨则水涌溢,阴气积则下代上。此征理潜应已 着实于事者也。 ”郭璞擅长阴阳五行学说,从他对爻卦谶纬书的运用也能得出结论。以此 为依据,使一些超乎常理的现象似乎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同时也因引书的性质表上了一层 神秘的色彩。 郭璞对这类性质的书的运用也并非单纯的引用,而且以典故的形式融入其文学创作 中。有例可见游仙诗第一首: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朱门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阿拉善盟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2025 年小升初清远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部编版)
- 教师2025年度考核工作总结6篇
- 浙江2026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范围:教材P1-62)(含部分答案)
- 桩基设备出售合同范本
- 银行签订按揭合同范本
- 厂矿设备安装合同范本
-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店铺长期兼职合同范本
- 电力工程管理培训课件
- 插秧劳动指导课件
- 乡村振兴农民培训课件
- 幕墙施工培训课件
- 设备巡回检查管理制度
- 产房安全核查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水利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阿尔茨海默症的护理
- 2024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真题和答案
- (2025)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附及答案
- 中国五矿笔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