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社会学专业论文)老年再婚择偶初探——以上海城区为个案.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老年辩婚问题随着幸土会老龄化溅程的加快、新婚姻法的颁前i 而凸现出来,银 发同居、婚前财产公证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从老年辩婚择偶入手,以 上海燕铡,全瑟谖识老冬褥薅霉霭避稷,了簿老冬稃婚撵稻嚣滚瓣痉络繇在,为 透析老年掰婚问题开端。 文章擞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介绍研究的缘起、综述相关研究以 及奔缀本戮究戆硒究内察与礤究方法;第二部分谂述老人再婚熬疑馁途径、褥婚 目的与择稻条件;第三部分论述老年褥婚的阻碍因素;第四章怒辩调查结采豹讨 论。 西方社会学、家庭学理论解释人类豹择偶现象衡两丈角度,其一是个人生义 解释,惫聚零筢论、藕静分辑论、嚣求互蛰论;其二建程会文毒 :瓣释,惫撂角怨 理论、价德理论、交换瑷论、同类匹配理论,更多的家庭社会学家倾向用交换理 论解释人类的择偶现氖。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一切枕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 换,交换熬内容不仅包攒狻震秘也题攮了 # 貔覆熬穷嚣:爱、媲靛、羧务、傣慧、 货物和金钱。本文就是用这一理论来解析老年再婚择偶行为。 通过对上海市城区麓人再婚择偶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笔者发现老年人再 婚的障碍怒多方面的。缀济条件、熊藤状况、择锱标准、财产处理、子女态度、 入际信程等帮可能妨碍老年久再婚强髓,本文认兔老年再婚嚣圣努须撵舂鑫己霹渡 用来交换的资源才能找别再婚的配偶,交换的对等性成为择偶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老年再婚中健康、众钱、住房、感情与陪伴、照顾都是可以用来交换的,许 多老大再疑藏是秀了在燕活土提互照颇、缓解寂寞,炙要双方榛豢信任、交换是 有长期的辩等性就容翁成功,交换中的戒备心瑗麓不平衡性受| j 会给再婚设般障 碍。 关键词:纛年再婚择偶交换 a b s t r a c t t h ep r o b l e mo fo l df o l k s r e m a r r i a g ep r o t r u d ew h e nt h ea g i n gc o u r s e q u i c k e n s a n d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p r o m u l g a t e s t h en e w m a r r i a g el a w ,a n d g r a y b e a r dc o h a b i t a t i o n ,p r e m a r r i a g ep r o p e r t y n o t a r i z a t i o nb e c o m e h o t s p o t so fm e d i a t h ep a p e rt r i e st os t u d yo l df o l k s m a t e s e l e c t i o n , t a k i n gs h a n g h a ic i t yf o re x a m p l e ,l e a r n i n gt h ec o u r s eo f t h ea g e d s m a t e s e l e c t i o ni na l lw a y sa n dt h es t i c k i n gp o i n to ft h e i rd i f f i c u l t i e s , s t a r t i n gt h eo v e r a l 1 s t u d yo ft h eo l df o l k s r e - m a r r i a g e 。 t h ep a p e ri sc o m p o s e do f f o u rp a r t s ,t h ef i r s ti s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i n t r o d u c i n g t h e s t u d yo r i g i n ,s u m m a r i z i n g t h er e l a t e d s t u d y a n d r e c o m m e n d i n gt h ec o n t e n ta n dm e t h o d so ft h ep r e s e n ta r t i c l e t h es e c o n d d i s c u s s e st h ea p p r o a c h ,i n t e n t i o na n dm a t e s e l e c t i o np r e f e r e n c eo fo l d f o l k s r e - m a r r i a g e t h et h i r di s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ft h eo b s t a c l e so fo l d f o l k s r e m a r r i a g e t h el a s td i s c u s s e st h er e s u l to fs u r v e y t h e r ea r et w op e r s p e c t i y e st h a ti n t e r p r e th u m a n sm a t e s e l e c t i o ni n o c c i d e n t a lt h e o r i e so fs o c i e t ya n df a m i l y :t h eo n ei s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 i n c l u d i n gi n s t i n c tt h e o r y ,p s y c h o a n a l y s i st h e o r ya n d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n e e d s t h e o r y ;t h eo t h e ri ss o c i a lc u l t u r e ,i n c l u d i n gr o l et h e o r y ,v a l u et h e o r y a n de x c h a n g et h e o r y m o s to ff a m i l ys o c i o l o g i s t sp r e f e rt oe x c h a n g et h e o r y s o c i a le x c h a n g et h e o r yc o n c e i v e st h a ta n y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yi sak i n do f e x c h a n g e ,a n dm a t t e r so fe x c h a n g ei n c l u d en o to n l ym a t e r i a lt h i n g sb u t a l s os p i r i t u a lt h i n g s :l o v e ,s t a t u s ,s e r v i c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g o o d sa n d m o n e y t h e p r e s e n t a r t i c l e e m p l o y s t h e t h e o r y t o i d e n t i f y t h e m a t e s e l e c t i o no ft h ea g e d u s i n gt h ed a t af r o mas u r v e ya n dm a t e r i a l so fv i s i t c o n d u c t e di n s h a n g h a ic i t y ,t h ea u t h o rf i n dt h a ti t i sp o s s i b l et h a te a c ho fm o n e y , h e a l t h ,m a t e s e l e c t i o np r e f e r e n c e s ,p r o p e r t yd i s p o s a l ,y o u n g o n e s a t t i t u d e ,m u t u a lt r u s ti sr e - m a r r i a g eo b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e l d e r l y t h e f i n d i n g ss h o wt h a to l df o l k s m u s to w nr e s o u r c e st oe x c h a n g ew i t hw h e n t h e yw a n tt or e m a r r y ,a n ds u c c e s so fm a t e s e l e c t i o ni s a v a i l a b l eo n l y i n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 e x c h a n g ee q u i t y d u r i n g t h ee l d e r l y s i l l m a t e s e l e c t i o n ,t h e y c a n e x c h a n g eh e a l t h ,m o n e y ,h o u s e ,f e e l i n g s , c o m p a n ya n dc a r e m a n yo l dp e o p l er e m a r r yi no r d e rt ot a k ec a r eo fe a c h o t h e ra n dr e l i e v el o n e l i n e s s o n l yw h e nt h et w ot r u s te a c ho t h e ra n d e x c h a n g ei se q u a li nt h el o n gt e r m s ,b er e m a r r i a g ep o s s i b l e ,w h e r e a si t i sd i f f i c u l t k e yw o r d s :t h ee l d e r l yr e - m a r r i a g e m a t e s e l e c t i o n e x c h a n g e 上海大掌2 0 e 3 年硬士掌位论文一一老年再婚羁瞩初探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的缘起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的人口老龄化明显加快。联合国秘书长安 南这样说道:“我们目前所生活的时代,人们赋予它各种各样的名称:后冷战时 代、后工业化时代、国际互联网时代和全球化时代。今天,请允许我再增加一个 名称,即:长寿时代。”1 人口老龄化最先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1 8 6 6 年,法国 6 5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7 2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年龄结构2 的 屋家。到1 9 5 0 年,全世界已经有1 5 个国家和地区跨入老年型社会行列( 谢联辉, 宋玉华,1 9 9 8 )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人口老龄化也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就中国来说,2 0 0 0 年,6 0 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 - 2 9 亿,占全国总人口 的1 0 4 6 ,成为老年型国家3 。 需要指出的是,老年人口在我国分布又极不平衡。以现代化的领头羊上海来 说,进入老年社会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二十年。1 9 7 9 年,上海6 0 岁以上户籍老年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 0 0 7 ,标志着上海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截止2 0 0 2 年年底,6 0 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2 4 9 4 9 万,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 8 7 0 :6 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 9 5 7 0 万,占总人口的1 4 7 6 9 6 ,以后一标准计算,与1 9 7 9 年上海刚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时相比,老年人口系数己翻了一番,所化的时 间是2 3 年。老龄化速度比目前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日本( 老年人口系 数翻一番所化的时间是2 5 年) 还要快。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上海数据显示, 1 9 8 2 年一1 9 9 0 年期间,在上海市常住人口中6 0 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 6 5 7 万,8 0 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0 8 0 万;1 9 9 0 - 2 0 0 0 年期间,6 0 岁 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5 6 7 万,8 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 2 7 万。截止2 0 0 2 年年末,上海市8 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3 5 2 8 万,占老年人口的 1 4 1 4 ,比重与2 0 0 1 年相比,增加0 8 个百分点,同期6 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增 加0 1 2 个百分点。上海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显示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预计到 1 见安南于1 9 9 8 年1 0 月1 日国际老人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稿 2 迄今为止,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老龄化标准只有两个一个是1 9 5 6 年联合国人口司给出的蛆6 5 岁为老 年人的起点并以达到该年龄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 作为老龄化的一个主要参量界标;其二是1 9 8 2 年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确立的标准,大会鉴于发展中国家人口老箭问题接踵而至,参照西方国家 标准确立的量纲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不符从而把老年人的年龄起点下调至6 0 岁。同时把老龄化的界 标定在1 0 本研究采用第二个标准。 3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1 上薄天掌2 0 0 3 事罚士掌芷黻一一毒丰耳蜡帮珥耘攘 2 0 2 0 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 0 。4 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关于老年群体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自2 0 世 纪8 0 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甚为关注,召开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 学术会议,制定了许多研究计划和应对措施,并把1 9 9 9 年定为“国际老人年”。 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带来怎样的影响? 老年群体有那些特殊需求? 他们的 生活质量如何? 存在那些问题? 诸如此类的问题同样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 关注的焦点。 在众多的老龄化问题中,老年再婚是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的问题。 调查表明,老年人口中不但丧偶率很高而且居丧时间也比较长,同时人口高龄化 的趋势和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增长的加快更加剧了这一问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显示,我国6 0 岁以上人口未婚者2 1 2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 6 ;离婚者8 4 万,占0 7 ,丧偶者3 8 8 5 万,占3 0 6 。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权威数据显示: 目前上海6 0 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是2 3 8 5 万,其中丧偶老年人占到3 6 5 。而且 丧偶老人中,女性老人数量特别多6 。而许多已经实现再婚愿望的老人并没有如 愿享受到再婚的幸福,离婚率因种种原因攀高不下。据某婚姻介绍所统计,在不 到1 0 征婚成功的再婚老人中,离婚率却高达8 5 。7 据某地民政部门统计,再婚 老人离婚率达4 0 。有人以“短”( 认识时间短) 、“平”( 感情平淡) 、“快”( 离 婚快) 概括老人再婚中的怪现象8 。因此,关注为数不少的丧偶老人的觅偶之路 和再婚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上海市尤为迫切。 因此,本文拟以老年再婚择偶为主题,探讨老年人在再婚择偶中的动机、标 准、顾虑等相关问题。其目的,一方面是从现实意义上来探讨在老龄化进程中, 老年再婚择偶中表现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 以提高老年人婚姻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拓展老年再婚的学术研究,进一步与 经典的婚姻理论对话。 4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主任沈振新发布每年一次 的人口老龄化信息上海市2 0 0 1 年老年人1 2 1 信息 上海市2 0 0 2 年老年人口信息一w w w s h r c a o r m c n 5 上海市2 0 0 1 年老年人口信息 6 上海市2 0 0 2 年老年人口信息显示:上海市户籍人口总性别比为1 0 1 而老年人口性别比是0 8 4 8 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性别比为0 5 9 7 今晚报1 9 9 9 年7 月1 0 日 8 结也匆匆离也匆匆一一黄昏恋想说爱你不容易苏州日报2 0 0 0 年1 1 月2 0 日 上海大掌2 0 0 3 年田l 士学位论文一一老年再婚择偶初探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择偶理论研究 不同的社会都有一套特有的精细的择偶准则,学者们对这些规则加以整理, 发展了多种择偶理论。综观西方的经典文献,其主要的择偶理论有两大视角:个 人主义解释和社会文化解释。 在个人主义解释视角下,产生了不同侧重点的具体择偶理论:( 1 ) 弗洛依德 提出了择偶的心理分析论。弗洛依德认为择偶是在潜意识中发生的,所选的配偶 无外乎两类:“自恋型”和“依赖型”。自恋型是指潜意识中的对象是过去或现在 或将来的“自我”:依赖型是指在潜意识中对方是自己可以信赖、依靠的人。成 年期选择伴侣常常会受到儿童期亲子关系的影响,所选择的伴侣在外表和精神方 面和父母有相似之处。( 彭怀真,1 9 9 6 :2 9 ;晏涵文等,1 9 8 9 :9 0 ) ( 2 ) 温奇( w i n c h ) 的需求互补理论。温奇认为每个人会选择最能满足其需求的人为配偶,需求互补 的双方最容易结合,如支配欲强的男人吸引依赖性强的女人( 罗伯特f 温奇 等,1 9 5 4 ) 。( 3 ) 深德斯( c e n t e r s ) 的工具式理论。每个人的需要因在特质或种类 上有所不同,产生许多不同的行为,彼此的需要才能因其注意到而互补( 彭怀真, 1 9 9 6 :2 9 ) 。 择偶的社会文化解释视角研究择偶,形成的理论主要有:( 1 ) 角色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择偶中,个人以角色一致、角色相容性或求婚、婚姻和家庭角 色的一致为基础迸行选择。其他因素如婚姻、年龄、父母、金钱、教育或其他 社会文化因素的力量对择偶的选择影响并不大( 蔡文辉,1 9 8 7 :9 5 ;邓伟志、 徐榕,2 0 0 1 :3 5 3 6 ) 。( 2 ) 价值理论。配偶选择中,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或相近 性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婚姻总是发生在有类似价值的人中间,价值相似有利于 关系的和谐和矛盾的减少( 蔡文辉,1 9 8 7 :9 5 :邓伟志、徐榕,2 0 0 1 :3 5 3 6 ) 。 ( 3 ) 同类匹配理论。同类匹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类似 价值观的人有相近的需求。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年龄、居住地、教育、 种族、宗教、社会阶级以及价值观、角色认同等相近或类似的异性为配偶。人 们恋爱的对象往往是门当户对的人,同类婚姻是择偶不变的规则,自由恋爱也 不会对社会分层制度产生什么威胁( w 古德,1 9 8 6 ) 。 二、择偶中的社会交换理论 除了上述三种理论外,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择偶的理论还有著名的社会交 换理论。笔者认为,在老年再婚择偶中,社会交换理论的解释力更强。本文打算 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角度对老年再婚进行分析。因此,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社会交换 上商魄掣2 0 0 3 辛q 陛学垃琵爻一一警串再坩择碍毒,王嚣 理论的主要观点,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 社会交换理论是在2 0 世纪6 0 年代在美国兴起进而在全球广泛传播的一种社 会学理论。该理论最基本的主张是,人类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或明或暗的,能够 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 而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结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社会交换理论 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霍曼斯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劳、科尔曼、埃默森和胡梅 尔等。 霍曼斯认为,掌握资源是拥有交换能力的前提,他继承了洛克和亚当斯密 的一些经济学思想,认为人是理性的经济人,某种行动的后果对自己越有价值越 可能采取这种行动,如果一种行动的后果对自己越没有价值就越要避免这一行 动。当然价值不仅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了非物质的方面,如感激、欣赏、赞扬等。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惠的交换模式,在交换中,人们都想得到自己需要的东 西,如果交换对等、互惠就可以持续下去。 研究婚姻家庭的学者们将社会交换理论应用于婚姻择偶的研究,提出了择偶 的交换理论。有的学者在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资源交换论”。在择偶领 域,人们为某一特定的异性所吸引,是由其所能提供的资源决定的。假如某人的 某一资源不足,可以更多地提供另一资源作为补偿,如在包办婚姻中,劳动力、 彩礼和新娘的价格是最常见的交换。容颜姣好也可以被用来交换诸如社会经济地 位、爱和关心以及自我牺牲等其他资源。在国外,黑人男子可以其社会地位与白 人女子的种族优势交换( 奈,1 9 7 9 ) 。择偶梯度理论是资源交换理论的一种变形。 “择偶梯度”即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往往更多地 要求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薪金收入与自己相当或高于自己,也就是婚 姻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虽然从社会经济地位看,男性一般在婚姻中处于优 势地位,但女性的资源还包括肤色、长相、体型、相对年龄以及持家能力,这使 一些女性可以她们的美貌换取男性的家世、成就( 埃尔德,1 9 6 9 ) 。 古德和赫特尔都认为在为男女选择对象时都跳不出同类匹配的框框,他们对 同类婚配这一现象都有潜在的说明:同类常常意味着拥有相同的社会资源,交换 的对等。古德主要对男女双方家庭婚前的交换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论证。父母的权 力与利益会表现在对儿女的择偶的控制上。古德从父母对子女婚配对象的选取标 准阐述了交换事实的存在,通过对婚前典型的交换行为聘金与嫁妆的商定进行了 进一步的论证。他指出子女择偶的自由随着社会地位的降低、经济的独立性增强、 夫妇式家庭的增多、父母利益与儿女婚姻的相关性减少而增加,但是,无论是指 定选择性婚姻还是自由市场式婚姻都是讨价还价的。年轻人可能反对讨价还价, 但无论在哪种择偶方式中人们往往都表现出对利害关系的关注。赫特尔对同类婚 上潮f 式掌2 0 0 3 辛q 芽墨n 擎盎茬:定一一老母q 甓瑚i 聱搿f 耔童 配的分板最后褥出了“反复权衡溉定关系基磁上方发展了爱馕”躲结论。 斯刚茨尼夫妇则将社会交换理论贯穿婚姻的全过程,对这理论进行了最为 系统款论述。他们就是从交换的角艘对婚姻避行界定的:两个或更多豹人农经济 上和性关系上都互相依赖、保持持续的工具性和表现性交欹时,他们之间就存在 着婚姻关系。他们也论述了父母给予子女的利益赋予了父母控制予女婚姻选择的 权力,上层的青年比中下层的青年选择权小,但不管是父母还是青年自己,都会 从鸯年婚配对象处罨求报偿。人们滏在的婚配对象常常具鸯楣同虼葶申族、宗教、 教肖背景、年龄,少有例外。除了遮一类的利益外,勇女还可以彼此提供多种资 源,尤其是与性别角色定义有关的资源。往往是持宥相同或捆近的热别角色的异 性棚互吸引。损据夫妻往剐角色豹麓异,他们将夫黉婚姻模式分成鞠种类型:主 人财产模式、主角一配角模式、平等配偶模式、商级配偶低级鹦己偶模式,这 遥释类墅的夫妻都农工具散和表现经方面进行着诸多交换,区剐只在于交换的其 体内容和对蒋性有所不同。 墨新懿以交换理论为麓确提出了刺激一价值一角色理论,是对两性关系发 展的过程进行解释的综合憾理论。在交换中有两个关键的概念:奖励和满足, 奖扬就是攒琵人在交往中掰褥至l 豹谕浚、好处及满足感,黼饯侩燕指疆礴趸多 有利行为产生的因索。在撵偶过程中,人们首先会注意对方的外表,进而看其 家簇鹜景、声誉、凝盈、魏受、往捂等条体,并攘据这些条俘决定交往静瘸益, 综合这些条件,双方觉得羲距越少,彼此能带给对方的奖励越相等,或者获得 夔奖聚与 李舞戆代徐越穗等,裁越踅霉秀大疆般醚。在警建l 恋爱中,这楚求鳃 过裰的第一步:刺激期。鞍成熟的求偶过程不会停留在刺激期,而会进入下一 玲段:贫毽跑较期。裁激麓熬靼裁懿程同鹣往强不定熊繁来奖励,凳考徐篷 的栩合才麓带来奖励,如足球明星与喜欢溅看足球比赛的配偶能榴互奖励。价 僮比较撂兴趣、态发、售念、簧求戆毙较:两入奁音乐、舞蹈、送蘸等方露爨 爱好与追求,对父母对朋发对交际等的态度,对金钱、婚前性行为、生活品质 追求的信念,对蛙黉求、生寅霉求、成就篱求是否媚台,这郡是这一羚段褥要 通过“谈”来增迸沟通与了解的。刺激期的权衡、价值比较期的比较是结婚的 必鬟条 孛,瞧还不够充分,薅夫懿燕色功g 是否糖台也是# 常重要鲍。角色甥 的主要任务是了解面对伴倡自己该扮演什么角色才合适,伴侣又该扮演什么角 色才能满足囊己故黪求( 晏矮文等,1 9 8 9 :9 3 、9 8 , 彩怀真,1 9 9 6 :2 9 ) 。 三、老年再婚研究现状 如翦所述,随慧老年型社会的形成,关予老年学的硬究层出不穷。堡是,关 于老年再婚的研究与老年学其它方面的研究相比,较为薄弱,多数是媒体的讨论。 仅有- - 4 , 部分研究怒对老年褥婚进行探讨。有限的磷究涉及的范围主器是再婚鲍 | 海大掌2 0 0 3 年田士学位论文一一老年再婚择疆初探 必要性、对老人再婚的态度、老年再婚择偶心理障碍、再婚中存在的问题和再婚 性别差异的描述。 关于老年再婚的问卷调查据笔者收集的资料有两例:李德滨根据复旦大学分 校社会学系7 8 级社会调查组对上海市虹口区再婚情况作的调查进行分析,分析 了老年再婚类型、年龄构成、再婚夫妇年龄组合情况和婚前准备工作,讨论了社 会舆论对老年再婚的看法、子女反对老年再婚的原因、老年再婚成功的关键( 李 德滨,1 9 8 8 :1 3 8 ) ;郑葵曾经于1 9 9 2 年就上海市老年人的再婚态度在普沱区进 行过调查,从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对是 否赞成老年人再婚作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 郑葵,1 9 9 4 :1 8 2 1 8 9 ) 。另外郑真真 则通过对高龄老人婚姻史的分析,对老人的丧偶率、丧偶期和再婚率及其影响因 素分年龄组进行了性别比较( 郑真真,2 0 0 1 ) 。还有一些人口学家根据人口统计 数据分析老年人口中的再婚情况( 张纯元,1 9 9 1 :2 2 6 2 2 8 ) 。 许多学者对阻碍老年再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袁缉辉和张钟汝曾讨论两性丧 偶老人的生活困境和阻碍老年再婚的因素( 袁缉辉,张钟汝,1 9 9 1 :6 9 ) ;唐秋 萍则指出了妨碍老年再婚的五种因素,包括老年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再婚动机 不纯、性格有缺陷、拿再婚配偶与原来配偶做不恰当的比较和受子女的干扰( 唐 秋萍,2 0 0 0 ) ;余南宁对老年再婚过程中的戒备心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老人戒 备再婚对象及其亲属和戒备自己的家人亲友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余 南宁,2 0 0 0 ) ;吕荣斌在对老年再婚问题的理论探讨中则分析了老年再婚群 体扩大和老年再婚难度大、成婚率低、婚后巩固率低的原因,分析了老年再婚的 必要性和提出了解决老年再婚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郝麦收则认为应将老年再婚作为一项伟大的社会事业来看待,但得满足4 个条件:巨大的丧偶群体参与求偶、确立老年再婚事业的目标让丧偶老人重新享 受爱情生活、再婚实践成为持续不断的过程和有完整的社会实现系统。中老年再 婚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家庭资产明晰化、亲子关系自立化、养老方式夫妻化、再 婚模式多样化,他提出建立在自我养老的基础上的、与社区相结合的夫妻养老模 式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难题的钥匙,老年再婚是夫妻养老模式的重要机制。从价 值角度分析,老年再婚可以满足丧偶老人的性欲、实现爱情价值、消费价值、健 康价值、劳动价值( 郝麦收,1 9 9 8 ;郝麦收,2 0 0 0 ) 。 叶乃滋和孙晓飞则针对老年再婚实践围绕老年人未婚同居发表了自己的看 法,叶乃滋为解决老年再婚中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为老年人设计了“依法同居” 的解决方案( 叶乃滋,1 9 9 6 ) ;孙晓飞论述了老年未婚同居的原因、优点、缺点、 合法性和社会对其应有的科学态度( 孙晓飞,2 0 0 2 ) 。 上述这些研究成为老年再婚的开拓性的研究,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当前对 上海犬掌2 0 0 3 年弓e 士掌位论文一一老年再蔼 择偶初箍 老年再婚的研究存在如下不足:首先,研究力度还不够,关于老年再婚的研究相 对比较少。没有形成对老年再婚的系统解释。理论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现实的发展。 其次,研究方法比较单,有的是统计调查,有的是根据媒体报道,缺乏翔实的 实证资料。再次,缺乏深度性的研究,大部分研究都是走马观花式讨论老年再婚, 研究视角单一,缺乏纵贯式追踪研究,这样严重制约了老年再婚研究的发展。 第三节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综合上述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重 点分析老年再婚择偶的途径、目的和条件。二是探讨影响老年再婚成败的因素。 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如何从交换理论看待老年再婚。最后提出老年再婚的 些建设性建议以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援集资料,并采取了理论分析 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 本研究在对多种择偶理论进行比较后发现,在择偶过程中社会交换理论的解 释力更强。下文就是以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剖析老年再婚择偶行为。 我们的调查资料只限于2 0 0 1 年7 月在上海市收集的材料,因条件、时间的 限制,没有进行纵贯调查和全国性的调查,为了能获得一个接近老年再婚全貌的 认识,笔者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到了老年再婚方面的各种材料,以此和我们的调查 结论进行比较。文章也对不同老年群体的再婚择偶的态度进行了比较。 问卷的设计以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收入、家庭结构、健康状 况、住房情况、退休前职业、婚姻状况为自变量,因变量包括再婚目的、择偶方 式、择偶条件、对对方的嗜好的认可、对婚前财产的处置、对来自子女压力的态 度和再婚的顾虑、成功的要素,涉及对婚前体检、婚后性生活、未婚同居等问题 的看法,这次问卷调查即以此为调查内容,来探讨不同人文特征的老人对老年再 婚的不同态度。 问卷的样本来自: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学员和上海老年报的征婚者,资 料的收集有两种方式,在退休职工大学,我们是统一发放,当场收回,调查了 4 4 8 人。对在老年报社月老婚姻介绍所征婚的老人的问卷调查,问卷发放的方式 有两种,其一是邮寄问卷t 0 0 份,回收了5 3 份,其二是让在月老婚介所现场征 婚、咨询、聊天的征婚老人当场填写得1 0 9 份。共得1 6 2 例征婚老人的资料。总 共收回6 1 0 份问卷。 上海太掌2 0 0 3 哥“露士学位论文一一老年再播择偶初探 样本的具体构成情况如下:6 0 岁以下的1 9 6 ,6 0 - _ 6 9 的5 1 5 ,7 0 一7 9 的2 6 7 ,8 0 以上2 2 l j 6 。在我们的分析中,6 0 岁以下的被调查者的资料仅在考 察择偶态度的年龄差异时作为6 0 岁及以上的老人的对照“准老人”而出现。我 们以下重点分析的是6 0 岁及以上的4 9 0 人。 在问卷调查的这4 9 0 个样本中,男性占3 3 8 ,女性6 6 2 。 个人收入6 0 0 元以下的7 4 ,3 4 5 的被调查者收入为6 0 卜8 0 0 元, 8 0 0 i 0 0 0 的2 5 6 ,1 0 0 0 1 5 0 0 的2 1 2 ,1 5 0 0 元以上1 1 1 。 家庭结构以夫妇俩居住的占多数,有5 4 1 ,单独居住的2 0 9 ,与儿子或 女儿同住的占2 3 6 。 住房情况:有独立住房的7 4 7 ,有单独房间的有1 4 7 ,与小辈合住一间 房的有9 2 ,属其他情况的1 2 。 退休前职业干部有3 6 2 。工人、技术人员、教师、医务人员分别为2 1 1 、 1 9 3 、1 3 2 、6 6 。 其中有配偶的占6 4 3 ,丧偶的2 3 6 ,离婚的1 0 3 。 问卷调查资料运用s p s s i 0 0 统计软件包迸行统计分析。 由于老年再婚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仅仅靠问卷搜集的资料深度不够,因 此,我们又访谈了5 0 位老年报征婚者,主要问题都是围绕老年再婚展开,通过 深度访谈,我们搜集到了丰富的资料。本文对其中6 0 岁以上、居住在上海城区 的4 0 位老人进行重点分析。在这4 0 位上海城区老人中,1 6 位女性,2 4 位男性; 年龄6 0 - 6 4 多的1 6 人:6 5 6 9 岁的1 1 人,7 0 - 7 5 岁以上的1 3 人,年龄最大的 7 j 岁;有大学文化的1 3 人,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9 人,未明确告知据推测文 化程度中等的1 0 人,初中3 人,自诉文化程度较低、不高、只有读写能力的5 人;退休前职业分布为大专院校教师2 人,中小学教师8 人,医师1 人,从事审 计会计工作的4 人,军队公安2 人,一般单位职工6 人,工程师技术人员4 个, 工人6 人,干部7 人:婚姻状况丧偶的3 0 人,离婚的4 人,丧偶后已经再婚的 3 人,丧偶后再婚又离婚的3 人:4 0 位老人中没有房子的只有4 人,有4 位老人 有与儿女共享所有权的房子,其余老人都拥有具有完整所有权的产权房。 上:毒大掌2 0 0 3 丰硕士掌位沦文一一老年再婚蜂偶初撵 第二章择偶途径、再婚目的与择偶条件 第一节择偶途径 择偶途径是指选择择偶途径的选择是反映老年人择偶观念的一个指标。与因 大而“当婚”“当嫁”的青年人相比,择偶的老年人是个特殊的群体,老年人的 交往圈子和交际方式都与青年人不同,他们将会选择什么样的择偶途径昵? 在问卷调查的4 9 0 个老人样本中,认同登报征婚的1 5 0 ,偏好亲友介绍的 3 j 0 ,选择婚姻介绍所的1 1 8 ,觉得自己寻觅好的3 4 3 ,亲友介绍和自己寻 觅是老年人再婚择偶的主要方式。因为样本有一部分是来源于老年报婚姻介绍所 和登报征婚者群体,我们可以认定认同登报征婚和婚姻介绍所的比例比实际生活 中老年人对登报征婚的比例要高。 就性别而言,男性老人更认同报刊( 男性2 2 3 ,女性l o 4 ) 和婚介所征 婚( 男性1 3 3 ,女性9 8 ) 。女性老人、低龄老人更倾向于自己寻觅和通过亲 友网络认识对象,年纪大一点的老人则更倾向于登报和介绍所牵线。择偶途径的 性别差异可以用以往的研究资料来进行解释:男性老人与亲友网络的联系不如女 性老人紧密,丧偶的男性老人常常亲友网络中断,因扮演刚强角色不易获得别人 的心理支持( 袁缉辉、张钟汝,1 9 9 1 :7 0 ) ,所以男性老人更多求助于专业服务。 如表1 所示,随着年龄的增高,选择登报征婚和婚介所的比例逐渐上升。其中 7 0 岁以上的老人选择登报征婚的比例基本是年龄在5 0 一5 9 岁之间的准老人的三 倍。我们从进一步的访谈发现,择偶途径的选择与老年人的交往圈有很大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高,社会交往圈逐步缩小,因此,这些老人往往会倾向于选择登报 和婚介所征婚。 表l不同年龄的( 准) 老人择偶途径的选择 龄( 岁) 5 0 5 95 0 6 9 7 0 7 9 择偶途茬 ( )( )( ) 登报征婚 8 31 4 ,62 4 2 亲友介绍 3 7 53 8 o 3 2 6 介绍所牵线 9 7 qq 1 3 7 自己寻觅 4 0 33 2 4 2 7 。4 | 海大学2 0 0 3 专哪士掌位论文一一老年再播择偶初撵 表2 不同居住结构老人的择偶途径选择 塞庭结构 夫妇俩居住单独居住与儿女同住 择偶这趴 ( )( )( ) 登报征婚 8 02 9 71 7 o 亲友介绍 3 8 23 4 73 1 1 婚介所牵线 l o o1 4 41 1 1 自己寻觅 4 0 21 3 63 8 6 如表2 所示,不同居住结构的老人在再婚择偶途径上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 卡方检验( p 0 0 0 5 ) 。独居的老人更赞成登报寻觅( 2 9 7 ) 和介绍所介绍( 1 4 4 ) , 对自己寻觅的评价远低于其他老人,仅有1 3 6 的独居老人选择这一方式,他们 最心仪的方式是亲友介绍( 3 4 7 5 ) 。独居老人的居住结构要求老人有更独立的处 理生活事务的能力,然而,在择偶中,他们对征婚报纸、婚姻介绍所及亲友的依 赖性是最高的,说明独居老年人群体交往圈子更小,对生活问题的处理能力是不 太理想的,这一群体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是很迫切的。 在择偶途径的选择上,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采取登报征婚的老人中认 同登报征婚的比例虽然远远高于退大学员,但是,仍然有三分之一强的老人并不 认同登报征婚和婚姻介绍所,换而言之,他们采取登报征婚来择偶是不得已而为 之,这也印证了交往圈与择偶途径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活跃的老年大学学员 有更大的交往圈。如表3 所示,在老年报征婚的老人中,总共仅有6 3 1 的老人认同登报征婚和婚姻介绍所介绍,有2 9 3 的喜欢亲友介绍。对退大学 员的调查结果可能更具有代表性认同亲友介绍和自己寻觅的占绝大多数。在访 谈中,我们发现,一些老人之所以不认同登报征婚和婚介所介绍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担心彼此不了解,怕上当受骗。个案2 9 的被访者认为 “经熟人或邻居介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介绍人可以对双方的情况比较了解,可以最 大限度地避开婚后矛盾的发生。” 个案4 l 认为朋友介绍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因为作为中间人的朋友 “事先就把对方的情况介绍得很详细了,大家彼此之间也多了一些了解,不象来报社 征婚,他只规定你用1 0 0 字来介绍自己,所以还是通过别人介绍计较好,成功率高。” 老人主张采取登报征婚和婚介所介绍的有如下原因:首先是因为社交面狭 窄,只能征婚。个案3 9 就属于因社交面不广而采取登报征婚的。“以前一直照顾 他的老母亲,所以没什么时间进行社交。他和邻居之间也没有什么来往。”第二 个原因就是想拓展选择的范围。个案2 6 中的陈先生周围的老人再婚大多是由朋 i 海太掌2 0 0 3 年硕t 掌位论文一一老年再婚择偶初撵 友介绍的,也有通过婚介所征婚成功的。但他表示更愿意去婚介所,因为那里范 围较大,可供选择的人也较多,成功机会相对高一些。第三个原因是,有的老人 看中在老年报征婚的对象,想应征,但按规定,必须也要征婚,因此也走上 了征婚的道路。个案1 2 和个案1 6 都是因为在老年报上看到了其他老人的征婚广 告,觉得某位异性老人非常符合自己的要求,与老年报的月老婚姻介绍所联系才 征婚的,因为介绍所的工作规则是只为在他们那儿登记了的老人提供牵线服务。 第四个原因就是担心熟人介绍的对象介绍的对象不好推脱。个案1 6 不是因为交 往圈子窄不得不求助于报纸与婚姻介绍所,而是朋友介绍的尤其是当事人双方还 相识的话,“一旦双方感觉不对,有些事就很难说出口了,这样对大家都不好”。 当然,有的老人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寻觅、认识再婚对象,如个案5 中的孙 先生活动能力比较强,交往圈子比较大,在征婚的同时,也与朋友介绍的多位女 性老人接触过,最终选定的再婚对象也是通过朋友介绍的。 不同的老年人群体对老年再婚的途径选择差异很大,卡方检验( p o 0 0 5 ) 差异非常显著。退大学员不管是单身还是在婚的老人都更倾向于独身老年人自己 寻觅对象,认同登报征婚和婚姻介绍所的比例很低,都低于1 0 。值得注意的是 征婚老人有更多的人认同婚姻介绍所而自己寻觅的比例远远低于退体职工大学 的两类学员,仅5 7 选择自己寻觅。对择偶途径选择的明显区别一个重要的原 因是因为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老人更多是比较活跃的分子,老年大学也为老年人 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结识新朋友不算难事。此外,老 年大学的学员大多数( 8 4 4 ) 是在婚者,他们对于老人自己寻求再婚配偶的难 度缺乏体会,而且在婚者的平均年龄比单身老人小,活动能力强一些、活动范围 大一些。 表3 不同老年人群体对再婚择偶途径的不同选择 嗤人类型征婚老退大学员 择佰人( ) 单身( )有偶( ) 透翟 登报征婚 4 4 69 94 0 亲友介绍 2 9 33 5 j3 8 4 婚介所介绍 1 8 59 98 8 自己寻觅5 73 9 84 4 0 其他 1 93 94 0 总的来看,老年人择偶途径与青年人是有区别的。徐安琪1 9 9 6 年曾对上海 巴萍 喜蛤2 0 0 3 率司乳士学碰。摧! 戈一枣肆月:蝴冉 珥初岿0 已婚女性进行访谈发现,自己认识是青年夫妇结识的主要途径,妻子3 0 岁以下 的夫妇6 0 是自己认识,他人介绍其次,约4 0 ,通过婚姻介绍所和广告征婚的 微乎其微仅0 2 ( 徐安琪,1 9 9 7 ) 。她虽然调查的是最终结婚的青年夫妇的结识 途径,而我们的调查只是就老年人的倾向提问,但倾向与结果之间关系是紧密的, 比例的悬殊也有一定的说服力,而且访谈资料表明老人不仅认同婚介和报刊征 婚,且通过婚介和报刊征婚结秦晋之好的老人也不在少数,不少访谈对象自己或 周围有老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结识的。这种区别主要在于有再婚愿望的单身老人 比婚龄青年少得多,退休的老年人活动范围又比青年人小、外出活动频率也比青 年人低,婚姻介绍所和报纸征婚就成了有再婚愿望的老年人倚重的再婚媒介了。 第二节再婚目的 由于人口寿命的延长,生命周期的老年阶段也在不断延长,随着社会的变革, 老年再婚的现象逐渐多起来。那么,老年人怎样看待再婚? 婚姻能满足两性生理、 物质和精神多元的需求,他们再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问卷设计中允许被调查者选择两个主要的再婚目的。通过对选择的多 重响应分析,在所有被调查的老人中,认为老年人再婚的目的为生活上有个照应 的占3 6 4 ,认为是寻求感情上慰藉2 2 1 ,认为是有个伴的占3 5 3 。为寻求 经济上的保障和逃避与儿女间的矛盾而再婚的只是比例很低,仅分别为3 8 和 1 4 。在感情上和生活上相互需要,是老年再婚的主要出发点。这一点在访谈 中也充分体现出来: 个案1 2 :在退休后,感到生活有些寂寞,怕生活单调,另一方面是由于担- c , j l 子结婚 后自己无人照料,因为自己患有痛风病,发病时难以行走。趁现在年龄不是很大,先找个对 象,随着年纪增大,找对象的难度更大。 个案1 3 :老年生活是寂寞的,仲先生希望通过征婚找到一位老伴,能够在往后的岁月 里聊天解闷,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招聘成熟教师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每日一练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带答案详解(精练)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试卷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完整版)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儿童心理医生考试卷及答案
- 基本公卫专项整治自查报告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强化训练(轻巧夺冠)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应用
- 王道勇保障和改善民生
-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 血友病课件完整版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件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北师大版 (含答案)
- 临床职业素养
- 种子学-种子的化学成分课件
- 手术室无菌技术 课件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分数乘法:分数乘小数-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