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血科工作、处罚制度(质量管理)1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1.1. 采集血标本时,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测项目),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1.2. 血标本采集后,采血护士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在血标本标签上标明患者姓名、科室、床号及血标本采集日期(应强制执行该项规定)。并将试管上两个相同的号码条其中一个粘贴在该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保证采血和填写标签人员由同一人完成,出现任何差错均由同一人负责。1.3. 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后由医护人员送输血科(血库),并在输血标本登记表认真填写送检日期、患者姓名、姓别、科室、床号、及试管与输血申请单的号码是否一致等,双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如有疑问应重新采集血标本,不得电话询问后就擅自修改错误的标签及输血申请单,并签名确认。不得由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1.4. 血标本须EDTA(血常规管)抗凝大约需2ml血液,且要做到四不收:1.41 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1.42 血标本与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1.43 血标本量少于2ml不收;1.44 血标本溶血不收1.5. 输血科工作人员接收患者标本后,尽快复查ABO血型、RH血型及入账工作,如稀有血型的申请要与临床医生核实后报血站申请。做好ABO血型、RH血型检查登记工作,并将血标本编入今天标本试管架备用。2 血液入库、贮存、发放制度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及第六章有关规定并保证血液从入库到发出顺畅进行,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制定本制度。2.1. 血液的入库2.1.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血液外观、血袋密封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姓名或条形码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有效期、血袋编号/条形码、贮存条件)等。2.1.2接收血制品后,全血、红细胞悬液必须复查ABO血型、RH血型,并在入库记录簿做好登记。2.2. 血液的贮存2.2.1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竖立放置于金属架上,在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血液的摆放要为冷空气的流通留有空间(不宜放置过于紧密)。家用冰箱不宜用于贮血。2.22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浓缩红细胞 42 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少白细胞红细胞 42 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42 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42 24小时内输注。冰冻红细胞 42 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222 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振荡、专用袋制备)。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 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 222 24小时内输注。新鲜液体血浆 42 24小时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20以下一年。普通冰冻血浆 20以下四年。冷沉淀 20以下一年。全血 42(同浓缩红细胞)。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2.2.3当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或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2.2.4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并做好记录。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2.3 血液的发放2.3.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携带符合血液贮存要求的容器(如保温瓶或血液转运盒或取血箱)到输血科(血库)取血。血液发出时须附输血记录单。2.3.2 取血者与发血者双方必须进行“三查七对一确认”,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名方可发出。三查:一查患者血标本;二查献血者血标本、血袋上配合性试验标签;三查配血报告单。七对:一对血型;二对姓名;三对性别;四对床号;五对病案号;六对临床输血申请单;七对诊断。一确认:最后确认患者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的血型是否相符。2.3.3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八不发):2.3.3.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3.3.2 血袋有破损、漏血;2.3.3.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2.3.3.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2.3.3.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2.3.3.6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2.3.3.7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2.3.3.8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2.3.4 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按照保存日期的先后次序,先存先用的原则发血,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拒领。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尽可能提供保存期短(7天内)的红细胞: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需要输血者;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严重心肺疾患需要输血者; 急性失血伴持续性低血压者; DIC需要输血者。上述患者之所以需要保存期短的血液是因为需要尽快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且不能耐受高钾。若用血量较大,全部提供7天内的红细胞有困难,则应至少提供用量的1/3。2.3. 输血后将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标本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2.4. 为了做好安全输血措施,输血科血液一经发出,原则不得退回。 如有特殊情况,需及时报告。擅自回收已发出的血液,一经查处,以每袋100元处罚。如血液未收费的按照血液原价交款。3 交叉配血管理制度3.1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十四条规定,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目前普遍认为,输血前血标本要能够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如果患者最近的红细胞输注发生于24小时之前,现在又要输注红细胞,最好重新采集一份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因为患者接受献血者红细胞的免疫刺激,可迅速产生针对献血者红细胞的抗体,所以为确保患者始终接受配合的血液,新鲜的血标本非常必要。若患者反复输血,则不需要每天采集血标本。但是应该每隔三天对这些患者进行一次抗体筛选及鉴定,随时了解是否有新的不规则抗体产生。3.2 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献血者血标本,复查受血者和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配血完成后要对每一袋待发血液贴上配血试验相合性标签。3.3 凡输注全血、红细胞制品、手工分离的浓缩血小板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的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应ABO血型同型或相容输注。3.4 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3.5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必须坚持复核制度。两人或两人以上上班时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将结果先填写在血型、交叉配血登记表(本)上,然后填写血型鉴定报告单和交叉配血报告单。最好在报告单上盖上“已复核”印章,签上全名方可发出报告。4. 工作环节交接制度为了保障工作过程的连贯性,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特制定本制度。4.1 血液入库交接4.1.1 血液从血站送至输血科(血库)时,工作人员与血站司机双方必须仔细核对血液品种、数量及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条件。如品种、数量与预约单有出入则应与血站重新仔细核对,运输条件不符合“冷链”保护要求的拒绝接受。4.1.2 仔细检查血液及其成分的物理外观、血袋密封是否良好、包装是否合格及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姓名或条形码、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有效期、血袋编号/条形码、贮存条件)等。4.1.3 对验收合格的血液核对无误后,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与血站司机双方签名确认,工作人员认真作好入库登记。禁止接受不合格血液入库。4.2 患者血标本交接4.2.1 工作人员要逐项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血标本标签,包括患者姓名、病室床号、病案号、采集日期等资料,采用血标本专用试管采集血标本的,应核对试管上的号码条与输血申请单上的号码条是否一致。4.2.2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者能代表患者当前免疫学状态,并不得有溶血现象(溶血患者血标本除外)。4.2.3 血标本符合要求后,工作人员与送检医护人员双方签名确认。4.3 血液发放交接4.3.1 配血合格后,由输血科(血库)派专人将当天所查的患者血型鉴定报告单送至各病区签收,各病区由医护人员持已交费的输血记帐单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如果费用由输血科(血库)电脑记帐的,则应持领血单领取血液。4.3.2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号、科室、床号、血型、献血者编号或条形码、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血液及其成分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名后方可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