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宋杂剧“断送”与“把色”考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有关宋杂剧的文献中常常会有“断送”、“把色”的出现,此现象一度引起了 学界的注意,一些学者分别对其进行了相关论述。然而,到目前为止,学界仍没 有专门性的文章对其进行较为深入、详细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本文 以宋杂剧中与音乐伴奏有联系的戏曲用语“断送”与“把色”为研究对象,主要 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间以文字学、比较研究以及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相互印 证的方法展开论述。全文分为上篇和下篇。 上篇为“断送”,共分四章。 第一章:“断送”之涵义。首次以本义和引申义的角度较全面地分析、概括了 “断送”的内涵:就本义而言,“断送”用作动词,意即“配送、附送”;就引申 义而讲,“断送”用作名词,指的是宋杂剧表演中的一个演出程序。 第二章:“断送”在宋杂剧表演中的位置及形式。论证了“断送可用于杂 剧开场前,也可用于杂剧终场后,多数用于杂剧终场后”的观点,并提出宋杂剧 表演中“断送”的形式很可能只有乐曲,并且大多是曲破类的器乐曲。 第三章:“断送”的职能。论述了“断送”与“饶戏”、插演及“补空”的关 系和区别,并第一次以“断送”作为一个表演程序的角度阐述了其在宋杂剧表演 中的作用。 第四章:“断送”溯源及其发展、遗存。阐发了“宋杂剧中的断送当直接 源于唐宋乐舞”的观点,并对“断送”的发展轨迹及遗存形式进行了探微。 下篇为“把色”,共分三章。 第一章:“把色”之涵义。“把色”乃表示“的人”的涵义,指的是在宋 元杂剧开场前或终场后,常采用“笛”或筚篥等乐器吹奏符合杂剧情节、内容的“曲 破”,承担完成“断送”这一演出程序的任务的音乐伴奏者。 第二章:“把色”的任务及“王把色”现象浅析。首次提出了“把色的任 务是完成杂剧表演中断送这一演出程序”的观点,并对“王把色”现象进行 t 了分析。 第三章:“把色”的伴奏乐器。提出并论证了“把色”的乐器除笛之外,还应 有筚篥。 关键词:宋杂剧断送把色 i i a b s t r a c t 1 1 1 ed r 锄a t i ct e l l 工l s “d u a i l s o n g ”a n d “b a s e ”,w h i c ha r e 丘e q u e n t l ye m p l o y e di nm e 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o f z a j uo fs o n gd y l l a s t y ,0 n c ea r o u s e da c a d e m i ci n t e r e s t a n dm a n y s c h 0 1 a r sh a v ec o n d u c t e dr e l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o nm i sp h e n o m e n o n h o w e v e r ,u pt on o w ,i t i sap i t ) rt h a tt h e r ei sn od e 印a n dt h o r o u g hc o n c c m i n g 也i si nt h ea c a d e m eo fc h i n a t h i sp a p e rc o n c e n 仃a t e so m e 蛔a t i ct e n s “d u a n s o n g a i l d “b a s e ”e m p l o y e di nt h e m u s j ca c c o m p a l 】i m e n to fz a j uo fs o n gd y n a s t y 访v i 珈eo ft h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o f p h i l o l o g yp l u st 1 1 em e m o d so fc o m p a r i s o n ,l i t e r a t u r er e c o r d ,a i l dm ep r o o fo fc u l t i l r a l 础c s t h e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 t 、v op a r t s 卟ef i r s tp a ni ss u b d i v i d e di i l t o4 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1m a i n l yd e a l sw i 也t h ed e f m i t i o no f d u a n s o n g n ep 印e rc r e a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o l l n o t a t i o n o f “d u a n d o n g 丘o mt w op e r s p e c t i v e sn a m e l y ,o r i g i n a l m e a n i n ga n dd e i i v a t i v em e a l l i n g h 1i t so r i g i n a lm e a l l i n g ,“d u a n s o n g , i sau s e da sav e r b m e a n i n g “a c c o m p a n y ”,w h i l ei i li t sd e r i v a t i v em e a n i g “d u 姐s o n g ”,an o u n ,r e f 色玎i 1 1 9t o ap e r f 0 n a n c ep r o c e d u r eo fz a j uo fs o n gd y n a s 吼 c h a p t e r2d i s c u s s e st h ep o s i t i o na n df o m lo f ( d u a n s o n g ”o fz a j uo fs o n gd y n a s 够 i t p m v e st h a t “d u a n s o n 雪c a nb eb e f o r o rb e h i n dt t l e a c to fz a j ub u ti t a l w a y sb e b e h i n dt h ep l a y i l l g a n di t l l o l d st 1 1 a tt h ef 0 1 1 工lo f ( d u a l l s o n g ”i nz a j uo fs o n gd y 玎a s t y c a nb em u s i co n l y c h 印t e r3e x p a t i a t e st h ef 1 1 n c t i o n so f c d u 蛆s o n g ,i nm i sc h 印t e 也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n dd i 骶r e n c e so f d u a l l s o n g ”,“r a o x i “c h a y a n a n d “b u k o n g a r em a d ec l e a la n dt h e 如n c t i o no f “d u a n s o n g ”a sap e r f o m a n c ep r o c e d u r ei 1 1 z 旬uo fs o n gd ”a s t ya r e c r e a t i v e l yd e 矗n e d c h a p t e r4e x p o u n d st h eo r i g i l l ,d e v e l o p m e n ta 1 1 dr e m a i n so f “山1 a i l s o n g ”1 1 1t h i s c h 印t e r t h eo p m i o nt h a t “d u a n s o n g o fz a j uo fs o n gd y i l a s t yo r i g i l l s 舶mt h em u s i c t t t d a l l c eo fm ga i l ds o n gd y l l a s t i e si sp u tf b n v a r d a n dt h ed e v e i o p m c ta n dr 锄a i n so f “d u 锄s o n g i sc a r e 如l l yr e s e a r c h e d 7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b a s “ss u b d i v i d e d i n t o3p 珊s , mc h a p t e r1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 b a se i sg i v e n b a s e ”m e a i l s “a c c o m p a 工1 i s to fa c e r t a i nm u s i c a li n s t 兀l m e n ts u c ha sn u t eo rb i l i i nm ep e r f 0 邢1 a 1 1 c ep r o c e d u r eo f “d u a 工l s o n g b eb e f o r eo r b e h i n dm ea c to fz 萄uo fs o n ga n d y u a 工ld y n a s t i e s i nc h 印t c r2 ,m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t a s ko f b a s e ”a i l d “w a n gb a s e ”i sc o n d u c t e d i t m a i n t a i n s 幽a tm et a s ko f b a s e ”i st of h l i s hm ep e r f b m a i l c ep r o c e d l l r eo f c d u a n s o n g a n d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 “w a n gb a s e ”i sf 1 1 n h e ra 1 1 a l ”e d i n c h a p t e r3 ,t h em u s i c a li n s t n 】m e n t o f “b a s e ”a r ei i s t e d h l 血i sc h 印t e r ,m e o d i l l i o m a tb e s i d e sf i u t e ,m em u s i c a li n s t r u m e n t so f “b a s e ”s h o u i di n c l u d e6 订t k e yw o r d s :z a j uo fs o n gd y n a s t y d u a l l s o n g b a s e y 9 1 0 7 7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住嘭博士学住口中请。本人郑重 声明:所呈庭的学位论文是奉人独立克成的,对所研究酌课题有 新的见解d 舶4 造性的见解口i 据裁所知,除丈中加麒说明、标注 校学术发展和进行拳术变流等目獭,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 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变(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末) 。 ( 涉= 及保密内睿的学拉论文在解窑詹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余要墨 。6 年占月,目 最壹:诘在相应的“口,内划“一,。 序论 当中华戏剧经历了原始戏剧和初级戏剧阶段,走过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道路 之后,它便跨入了中国型的戏剧发展时期,其时间是在两宋。自此,我国戏曲开始 步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可以说,宋、金时代北方杂剧的形成初步奠定了我国戏曲 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规模。宋、金杂剧,上承古代戏曲之传统,下开元明清戏曲的 繁荣局面,是中国古代戏曲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开端,也是连接前后两个戏剧时代 的桥梁。无疑,宋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宋杂剧的研究并未予以充分的注意,关于宋杂剧音乐的研究更显不足。 目前学术界对“断送”与“把色”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化,大多只是零星的阐述, 缺乏专门细致的研究。无论在论文还是著作当中基本上都是“偶然提及”,即使某 些文章或著述有所相关叙述,般也比较简单,没有深入探究,甚至还存在片面 或错误的观点。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史料的缺乏和零碎给相关研究造成了一 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则由于人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到元代以后戏曲的繁荣与高 潮阶段,对宋杂剧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宋杂剧中有关音乐伴奏的戏曲用语自然关 注更少。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本文试图对宋杂剧之“断送”、“把色”进行专题探 讨,以期对后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专题研究的不足。 本文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断送”,下篇是“把色”。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首 先,“断送”与“把色”作为宋杂剧中与音乐伴奏有联系的戏曲用语,出现的频率 都比较高,而且二者经常一起出现。其次,这两个戏曲用语虽曾受到一些学者的 关注,但却存在着不少分歧。最后,“断送”与“把色”上下篇的写作既相互独立 又彼此间有着联系。乍一看,二者各自独立,各成一体,似乎关系不大:其实不 然,要想弄清“把色”问题就必须先搞明白“断送”问题,待明白“把色”问题 后,“断送”问题似乎也更清楚了。宋人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载“ 其吹曲破断送者,莆之把色”句,以及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伎乐”条记: “先吹曲破断送,韶之把色”旬,有力说明了“断送”与“把色”之间 “休戚相关,血肉相连”的关系。“把色”与“断送”的确切涵义是什么? 二者 有着什么样的职能? 二者的起源怎样,在杂剧表演当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又是 如何发展的? 这是本文将要一一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宋代( 也包括元代) 的有关杂剧音乐史 料,包括戏曲专著、正史中的乐志及有关记载、音乐专著、政书与类书、文人笔 记小说等相关记叙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分析,并尽可能地借鉴文学、戏剧学的 研究成果。其中,“断送”的论述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把色”的写作,则采 用了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和文字学的研究方法。 上篇断送 第一章“断送”之涵义 关于“断送”的涵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阐述。然而不同时期,学术界对 该词涵义的理解也存在着不同观点。 2 0 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学界对“断送”涵义的论述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 种观点认为:“断送”一词,用作名词,当与现代江浙方言“饶头”同义;用作动 词,应与“饶”同义。如:钱南扬先生指出“杂剧之后均有断送西 厢掬弹词( 按即董西庸) 于引辞之后,更有断送引辞,则正与此处的断送意义相 合:求诸现代江浙方言,当即饶头之意。”1 此说即指出了“断送”作名词用的 词义。张相先生云:“断送,赠品之义,本为动词而用如名词。杂剧中于婚嫁之事, 辄见断送一词,义与妆奁相同。”又云:“按戏剧用语之断送,相当于江 浙方言之饶头,则亦动词而用如名词,要之亦赠品义也。”2 钱南扬先生在永乐大 典戏文三种校注中又写道:“宋杂剧之演出,杂剧之后,均有断送倘作动词 用还称饶”3 冯沅君先生认为:“断送二字究竟如何解释本极难说,但它有 时实可解作送。送字的普通含义有二:一是“赠送”,就是说只给予,不取 报酬。二是送行,如送君南浦。断送解作送时也兼有这两种含意。 断送引辞的断送似应依前者解,意思是白送,是饶,当作外加解释的饶。” 4 胡忌先生亦同意张相先生“断送犹云饶头”的说法。5 此时期,也有学者持 另外一种观点:“断送”为杂剧开场时所用的乐曲。如:李啸仓先生写道:“ 【后行子弟饶个烛影摇红断送】,于是【众】动乐器,所云动乐器,当必为吹奏【烛 影摇红断送】。”6 李先生把“烛影摇红断送”作为曲牌名来看,无疑是把“断送” 1 钱南扬宋元南戏百一录总说二,哈佛燕京出版衽,民国2 3 年1 2 月第一版第4 页。 2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断送五”,中华书局1 9 5 3 年4 月第一版,第6 8 8 页。 3 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中华书局1 9 7 9 年1 0 月第一版,第1 2 页。 4 冯沅君古剧说汇“天宝遗事辑本题记”之五“体制”,作家出版社1 9 5 6 年1 2 月第一版,第2 6 9 2 7 0 页。 5 胡忌宋金杂剧考,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4 月第一版,第2 7 2 页。 6 李啸仓宋元住艺杂考“说把色”,上杂出版社,1 9 5 3 年1 1 月第一版,第2 0 页。 3 作为乐曲来理解了。郑振铎先生谈道:“所谓断送,意义不甚明了大抵便 是开场时所用的歌曲罢。”;7 周贻白先生论述道:“至于所谓把色之曲破 断送,则为杂剧开场前一种前奏,例由乐部单独奏弄”。8 2 0 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断送”为杂剧表演前后乐工演 奏的乐曲。如:杨荫浏先生写道“在演出之前,或演出之后,还用器乐奏一 个曲破,作为前奏曲或收尾曲,称为断送”。9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断送” 条解释道:“宋元戏曲名词,宋代歌舞或杂剧演出时,在表演之后吹奏的乐曲。” 吴钊、刘东升先生认为:“演完后也有一段终场曲,叫断送。”席臻贯先生论 述道:“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断送是在表演之后吹奏的乐曲。而早 期的南戏,如张协状元,却在开场时乐队先吹奏烛影摇红断送,然后才是 戏的正文。故杨荫浏先生云:在演出之前,或演出之后,还用器乐奏一个曲破, 作为前奏曲或收尾曲,称为断送。”赵为民先生认为:“表演结束时乐工演奏 的乐曲叫断送”。”赵山林先生所持观点与杨荫浏先生的观点一致。“此时期, 还有学者认为“断送”指宋杂剧中音乐伴奏者所演奏的器乐插段。如:夏野先生 认为:“特别是所谓正杂剧,它不但歌舞兼备,唱念应对通遍,而且还 有由把色( 指操乐器者) 吹奏的器乐插段,谓之断送,常用乐曲有绕池 游、四时欢等。”“此外,汉语大词典仍采用钱南扬先生“宋元戏曲名词, 犹云饶头”的观点。” 本世纪以来相继有学者对“断送”的涵义作了考察。如:龙建国先生写道:“ 它一般用在两种不同类别的节目中间,既是前一个节目的终场曲,又是后一个节 7 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下册,第六部分“宋金元诸宫调考”,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第一版,第5 3 页。 8 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0 年1 月第一版,第8 0 页。 9 扬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8 1 年2 月第一版,第3 4 7 页。 ”上海艺术研究所编中国戏皓曲艺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 9 8 1 年9 月第一版,第2 4 页。 “吴钊、刘东升编著中国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8 3 年3 月第一版,第1 6 6 页。 “席臻贯唐乐舞“绝书“片前文句读字义析疑载中国音乐学1 9 8 7 年第3 期,第3 1 页。 ”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 0 9 3 年5 月第一版,第1 3 5 页。 “赵山林中国戏剧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1 2 月第一版,第1 3 5 页。 ”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 9 8 9 年2 月第一版,第1 4 0 页。 “汉语大词典编纂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 9 9 0 年1 2 月第一版,第1 0 9 0 页。 4 目的开场曲。由于断送曲可用作宋杂剧及其它伎艺节目的开场曲,因而 诸宫调把它借用过来,作为引曲的别称。哨遍断送即哨遍引曲,梁州 令断送即梁州令引曲。”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所载“般涉调哨遍断送 引辞”,“一般都认为是“断送引辞”,龙先生却理解为“哨遍断送”,并有“断送 作为引曲的别称,哨遍断送即。哨遍引曲之说,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 者赞成“断送引辞”的旬读,“断送引辞”其实就是“配送、附送引辞”的意 思,此处之“断送”作动词用。廖奔、刘彦君认为:“断送的意思就是送, 武林旧事卷一、卷八所载断送应理解为送杂剧演员上场时奏一个过门曲, 这个过门曲为曲破,是宋代当时风行的大曲旋律中入破以后的部分。”戴申先生 则认为:“断送,在浙语中或称为饶头戏,或叫饶戏。宋代杂剧演出, 演剧以后,总会演有断送,这里说的断送就是浙语中所谓的饶头戏。” 通过对“断送”涵义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各个时期,学界 对“断送”涵义的诸多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观点是侧重于“断送”一 词本身的词义。“断送”本义为动词,应与“饶”同义,宋杂剧之“断送”是动词 而用如名词,与现代江浙方言“饶头”同义,即“赠品”之义。“断送”在杂剧表 演中的应用,犹今浙语之所谓“饶头戏”。这类观点主要存在于文学、戏剧界,如 钱南扬、张相、胡忌等先生基本持这种观点。第二类观点则是侧重于“断送”一 词在宋杂剧表演中延伸出的涵义:“断送”为杂剧表演前后乐工演奏的乐曲。音乐 界持这类观点的如杨荫浏、席臻贯、吴钊、刘东升、赵为民等先生:文学、戏剧 界中李啸仓、郑振铎、周贻白、廖奔、刘彦君基本也是持这种观点。然而笔者以 为两类观点各有侧重,单侧重于一方面都不足以准确概括“断送”的涵义。就第 一类观点而论,宋杂剧之“断送”是动词而用如名词,笔者稍有异议。笔者以为, 宋杂剧之“断送”就是作为动词而使用的,解作“配送、附送”:就第二类观点 而言,“断送”为杂剧表演前后乐工演奏的乐曲,笔者以为此说只说出了“断送” ”龙建国论诸宫调与瓦肆伎艺的关系,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 0 0 3 、年第4 期,第8 7 页。 ”凌景埏校注董解元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2 年1 月第一版,第1 页。 ”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4 月第一版,第2 2 7 页。 2 0 戴申打通考,载戏曲研究2 0 0 2 年第4 期,第5 9 页。 的表面现象,并未指明“断送”的实质。“断送”实质是宋杂剧表演中的一个演出 程序,这一演出程序通常由乐队“配送、附送”一段乐曲来完成。因此,“断送” 是演出程序,而不是乐曲。“断送”与浙语中所谓的“饶头戏”,不能加以等同, 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具体论述可参看本篇第三章。 受前人研究成果的启发,笔者将“断送”的涵义归结为本义和引申义。或许 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地表述“断送”的涵义。 就本义而言,“断送”用作动词,意即“配送、附送”,有关宋杂剧文献之“断 送”应作动词理解,“断送”后面所跟为其宾语,即某某乐曲。武林旧事中所 载:“杂剧,吴师贤已下,做君圣臣贤爨,断送万岁声杂剧,周 朝清已下,做三京下书,断送绕池游。杂剧,何晏喜已下,做杨饭, 断送四时欢杂剧,畴和已下,做四偌少年游,断送贺时丰。” 2 1 这段话应理解为:杂剧色吴师贤等开始上场表演杂剧,表演完杂剧君圣臣贤爨 后由后台乐队“配送、附送”乐曲万岁声;杂剧色周朝清等开始上场表演杂剧, 表演完杂剧三京下书,后台乐队“配送、附送”乐曲绕池游;杂剧色何晏 喜等开始上场表演杂剧,表演完杂剧杨饭,后台乐队“配送、附送”乐曲四 时欢;杂剧色峙和等开始上场表演杂剧,表演完杂剧四偌少年游,后台乐队 “配送、附送”乐曲贺时丰。南戏受到宋杂剧的影响,也有“断送”的出现, 如:张协状元第二出:“( 生) 后行子弟,饶个 烛影摇红 断送。”,是“生”示意 “后行子第”在正戏上演之前外加一支乐曲烛影摇红来“配送、附送”,“断 送”似已成为当时戏曲界通用的伴奏术语或习语,说及“断送”当为乐队“配送、 附送”乐曲,毋需多言。此外,西厢记诸宫调中也有“断送”的出现,如该书 共使用“引辞”两套,前者为“引辞”,后者为“断送引辞”。该书还有“正宫梁 州令断送”。笔者以为,这两处“断送”似乎也作为动词,当理解为“配送j 附 送”。“断送引辞”即“配送、附送引辞”。“正宫梁州令断送”其实就是“断送 2 1 宋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 包括:宋盂元老东京梦华录、柬耐得翁都城纪胜、宋周 密武林旧事、宋- 吴自牧梦粱录) ,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8 年8 月第一版,第3 2 9 、3 3 0 页。 6 正宫粱州令”,即“配送、附送”正富梁州令。2 2 就引申义而讲,“断送”用作名词,指的是宋杂剧表演中的一个演出程序。由 于这一演出程序通常是由乐人“断送”一段乐曲来完成的,所以“断送”给人们 的表象就是杂剧表演前后乐工演奏的乐曲。然而,这只是表象而不是实质,“断送” 的实质当为演出程序。其实,有关宋杂剧文献之“断送”本没有这层涵义,因为 后人的研究中常常用“断送”一词来代指杂剧表演前后乐人“断送”乐曲这一过 程,而这一过程实质就是宋杂剧表演中的个演出程序,所以便派生出这层涵义。 可以说,这层涵义是由后人所新赋予的。为什么说“断送”是宋杂剧表演中的一 个演出程序呢? 理由有六:一、“断送”是由后台乐队中的特定的乐人来完成的, 这类特定的乐人有一特殊的称谓“把色”,“把色”的职责就是专门来执行或者 完成杂剧表演中“断送”这一演出程序。如: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载“ 其吹曲破断送者,鬻之把色”。详见下篇“把色”第二章。二、“断送”这一 程序使用特定的乐曲,此类特定的乐曲当为曲破类的器乐曲。并且,文献中出现 的“断送”往往指明曲名,即表演不同的杂剧,要由“把色”为之“断送”相对 应的乐曲。如:据武林旧事所载,做杂剧君臣贤爨、尧舜禹汤时,“断 送”万岁声;做杂剧杨饭、年年好时,“断送”四时欢;做杂剧三京 下书,“断送”绕池游:做杂剧四偌少年游时,“断送”贺时丰;南戏张 协状元,“断送”烛影摇红。由此可见,为某一杂剧所“断送”的乐曲,不是 随随便便的,而是依据该杂剧之情节内容的变化而作相应变化的。正如周贻白先 生所说:“其断送之乐曲,皆切合所作杂剧之情节”。2 3 三、“断送”在整 个杂剧表演中有着特定的功用,详见本篇第三章。四、“把色”执行“断送”时采 用特定的乐器,这类特定的乐器一般为笛或筚篥,详见下篇“把色”第三章。五、 “断送”在整个杂剧表演当中有着特定的位置,一般多用于杂剧终场后,也可用 于杂剧开场前。六、“断送”的内容属“配送、附送”的范围,篇幅一般比较短小, 因此“断送”这一演出程序在整个杂剧表演当中就不是主要的而是作搭配使用的 2 2 凌景埏校注董解元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2 年1 月第一版,第l 、1 4 3 页。 2 3 周贻自中国戏剧史长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0 年1 月第一版,第8 0 页。 7 了。虽然如此,无论它位于杂剧表演的开场或终场,作为杂剧表演中的一个演出 程序,对于整个杂剧的表演来说,“断送”是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断送”一 旦被删除或舍弃,将会破坏整个杂剧表演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它对杂剧的成功上 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篇第三章更能说明这点。 第二章“断送”在宋杂剧表演中的位置及形式 “断送”这演出程序在宋杂剧表演中“身居”何处? 学晃对此一直争论不 休,一致的看法是“断送”位于正剧之外。然而,在“断送”位于杂剧开场前还 是终场后这个问题上,便有了分歧。有的学者认为“断送”在杂剧开场前应用, 如郑振铎、周贻白两位先生;“有的学者认为“断送”在杂剧终场后应用,如中 国戏曲曲艺词典、吴钊、刘东升、赵为民先生等;2 5 还有学者认为“断送”在杂 剧开场前、终场后都有运用,如胡忌先生依据都城纪胜、梦粱录所载,在 宋金杂剧考附录“元代演剧史料”节“把瑟”条指出:“其吹”和“先吹”皆 可通,“先吹”是在演出前吹出的意思,“意思颇为明显”;他又在该书“官本杂剧 段数分类研究”节中写道:“在正剧上演之前也不必定要使用断送。我以为武 林旧事所记杂剧中断送的曲牌名,是演剧末了的应用节次”。”此外,杨荫 浏、席臻贯、赵山林三位先生也认为“断送”可以用于剧前、剧尾。” 龙建国先生在论述“断送”于宴乐活动表演中所处的位置时,援引了两则史 料,它们分别是东京梦华录卷九所载第六、第七盏御酒:“第六盏御酒,笙起 慢曲子,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三台舞。左右军筑球,殿前旋立球门,约高三 丈许,杂彩结络,留门一尺许。左军球头苏述,长脚蹼头,红棉袄,余皆卷脚蹼 头,亦红棉袄,十余人。右军球头梦宣,并十余人,皆青棉衣。乐部哨笛杖鼓断 送。左军先以球团转众,右军承得球,复团转众”。“第七盏御酒慢曲 2 4 同注释7 、8 。 2 5 同注释l o 、1 1 、 1 3 。 2 6 胡忌朱金杂剧考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4 月第一版,第3 1 3 页,第2 7 2 页。 ”同注释9 、1 2 、1 4 。 子,或舞采莲,则殿前皆列莲花。槛曲亦进队名。参军色作语问队,杖子 头者进口号,且舞且唱。乐部断送采莲讫,曲终复群舞,唱中腔毕。女童进 j 致语,勾杂戏入场,亦一场两段讫”。龙先生论述道:“前者断送曲在侑 饮之乐与筑球表演之间。后者断送曲在采莲舞与杂剧表演之间。可知,断 送虽多与杂剧有联系,但不限于杂剧。所有的歌舞、音乐节目都可以有断送 曲。它一般用在两种不同类别的节目中间,既是前一个节目的终场曲,又是后一 个节目的开场曲。如武林旧事中的万岁声,乃杂剧尧舜禹汤的终场曲, 又是后一个节目的开场曲,四时欢乃杂剧年年好的终场曲,为接下来的筚 篥、笛子演奏作开场曲。张协状元中的断送曲烛影摇红为诸宫调( 副 末下场) 的终场曲,为戏文( 生上场) 的开场曲,故云出入还须诗断送。东 京梦华录的断送曲也是用于乐曲与筑球、歌舞与杂剧之间。严格地说, 。断送之名不完全属于杂剧”龙先生指出了“断送”不仅存在于杂剧中间, 还存在于歌舞、侑饮之乐和诸宫调中,即“断送之名不完全属于杂剧”,的确 如此。然而,龙先生关于“断送一般用在两种不同类别的节目中间,既是前一 个节目的终场曲,又是后一个节目的开场曲”的论断,以及所举的史料例证实在 牵强。分析下原文,我们发现,东京梦华录卷九第六盏酒记载的是,在宰臣 酒、百官酒和三台舞进行完后,筑球的“左右军”开始上场,筑球表演之前,由 乐部哨笛杖鼓“断送”某乐曲,筑球才正式开始,其目的应该是吸引观众的注意 力和激发球员的“士气”。乐部哨笛杖鼓“断送”某乐曲作为筑球表演的开场曲不 假,但却不是作为前面宴乐节目的终场曲;第七盏酒记载的是采莲舞即将结 束时,由乐部“断送”采莲曲,从而对这一舞蹈起到“终场”的作用。乐部“断 送”采莲曲可以作为彩莲舞的终场曲,却不能作为后面杂剧上场的开场曲, 因为杂剧的开场是由“女童进致语,勾杂戏入场”来完成的。武林旧事中“断 送”则更是作为杂剧的“终场曲”之用了,显然不能“为接下来的筚篥、笛子演 奏作开场曲”,下文将详细谈到。至于张协状元中的“断送”曲烛影摇红, 2 咙建国论诸宫调与瓦肆伎艺的关系,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 0 0 3 、年第4 期8 6 8 7 页。 则是为“生”的上场作开场曲。诸宫调的终场曲不是“断送”曲烛影摇红而 是该戏第一出末尾的“后行角色,力齐鼓儿,饶个撺掇”。因而,笔者认为“断 送一般用在两种不同类别的节目中间,既是前个节目的终场曲,又是后一个 节目的开场曲”的论断是站不住脚的。通过分析上述史料,我们发现:东京梦华 录所载北宋宫廷宴乐歌舞类节目中的“断送”,其实也是作为某一节目的开场曲 或终场曲而存在的。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断送”用于戏曲表演的出与出之间或人物角色的出场 入场之间。如:李瞬华先生认为“望江南中又曾介绍戏文演出,道:出 入还须诗断送,中间惟有笑偏饶。由此揣想,在出与出之间,人物出场入场之间, 往往有个时间的间隔,这时都可以用断送之曲来加以补充,即戏文搬演每告 一段落,就以乐曲断送;戏文的演出往往通宵达旦,在休息期间唱其他曲艺也起 到既不冷场、又调节气氛的作用。”2 与时此,本文有不同理解。首先,据笔者对张 协状元原文校对,“出入还须诗断送”当是“出入须还诗断送”。其次,望江南 中“出入须还诗断送”的“出入”似应理解为戏文的开场和终场,而不是戏文的 出与出之间,人物角色的上场和下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大量戏文的开场诗和 终场诗得到证明。另外,李先生关于“断送在戏文表演中的位置及其作用”的 论述,依笔者看,实际上它不是“断送”而是插演在戏文表演中的位置及其作用, 它类似于? 吊场”和“补空”。插演与“断送”当不是一回事,二者有很大不同, 详见第三章。 “断送”虽然也用于歌舞、侑饮之乐和诸宫调,然而更多的是用于宋杂剧, 宋杂剧中“断送”的运用当受到唐宋乐舞的影响,详见本篇第四章“断送溯源 及其发展、遗存”。然而,究竟“断送”在宋杂剧表演中“身居何处”呢? 据席臻贯先生对被誉为唐乐舞“绝书”的敦煌舞谱“片前文”的研究,几条 “片前文”中所出现的“断送”,其共同特点是都出现在“片前文”之尾,属于表 演结束之后使用”;经过前文论证,东京梦华录所载北宋宫廷宴乐歌舞类节目 2 9 李瞬华教坊宴乐环境影响下的明前中期演剧,载戏剧艺术2 0 0 4 年第3 期,第1 0 3 页。 如席臻贯j 妻泺舞“绝书”片前文句凄宇义析疑敦煌舞谱交叉研考之一,载中国音乐学1 9 9 7 年第期,第3 2 页。 1 0 中的“断送”,它也是作为某一节目的开场曲或终场曲而存在的。本篇第四章断 送溯源及其发展、遗存”认为:宋杂剧中的“断送”应直接源于唐宋乐舞,受 到了唐宋乐舞的影响,“断送”在宋杂剧中才得到新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从这一 角度来看,宋杂剧表演中“断送”运用的情况很有可能在杂剧开场前、终场后都 会存在。下面,我们通过实证来对“断送”在宋杂剧表演中的位置加以判断。 “断送”用于杂剧终场后的依据: 一、从武林旧事卷一“圣节”和卷八“皇后归谒家庙”所记杂剧中有关 “断送”运用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断送”是应用于杂剧演出之后的。关于 这条史料的分析,有些学者据此推论“断送”应用于杂剧演出之前。其实,早在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胡忌先生列出了四点理由论证武林旧事中的“断送”是 应用于杂剧演出之末尾的。“笔者认为,胡忌先生的论证颇为有力。此外,本文从 另外一个角度来加以论证:武林旧事卷八“皇后归谒家庙”载:“第四盏, 念致语,口号,勾杂剧色,时和等做尧舜禹汤,断送万岁声,合意思副末 念雨露恩浓金穴贵,风光远胜马侯家。第五盏,筚篥起,卖花声。勾杂 剧色,吴国宝等做年年好,断送四时欢,合意思副末念:香生花富贵,绿 嫩草精神。第八盏,笛起花犯。”从“合意思”的两旬七言诗和两句五 言诗的内容来看,它所表示的意境与所做杂剧及“断送”的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基 本致。无疑,“合意思”对“断送”乐曲这一演出程序具有总结、“点题”之意 味,相当于近代的谢场,即杂剧演完之后,由副末念诵祝赞词句予以谢场。两句 七言诗和两句五言诗就被当作“下场诗”来用了,正如南戏张协状元所讲“出 入需还诗断送”。“合意思”记在“断送”之后,很显然,是做完杂剧后,再由乐 人“断送”乐曲、副末“合意思”。这完整程序正如第四盏所述:先有参军色念 致语,口号,勾杂剧色上场,然后杂剧色作杂剧,杂剧结尾处由乐人“断送”乐 曲、副末“合意思”。 二、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载“其吹曲破断送者,捐之把色”2 , “胡忌宋金杂剧考,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4 月第一版,第2 7 2 页。 3 2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8 年8 月第一版,第7 3 页。 1 l 梦粱录“伎乐”条则记:“先吹曲破断送,胡之把色”。”在“先吹曲 破断送”和“其吹曲破断送者”的理解上,胡先生认为“先吹”、“其吹”皆可通, 都指在演出前吹曲破“断送”。对这一问题,龙建国先生论述道:“梦粱录中有 关伎艺的记载多抄自都城纪胜,讹误不少,将小唱伎艺的重起轻杀误抄成 轻起重杀。此又将其吹曲破断送者误抄成先吹曲破断送。”无疑,龙 先生也认为“先吹”、“其吹”是皆可通的。诚然,梦粱录中有关伎艺的记载多 抄自都城纪胜,讹误不少,将“其吹曲破断送者”误抄成“先吹曲破断送”是 很有可能的。然而,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来理解;“其吹”是不是说明了“断送”用 于剧前、剧尾的两种情况,而“先吹”则指明了“断送”用于剧前的一种情况呢? 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 三、南戏张协状元第二出:“谙诨砌,酢酢仗歌谣,出入须还诗断送, 中间惟有笑偏饶,教看众乐酶酶。”“出入”当出场和入场,指明了“断送”运用 于入场和出场,即剧前和剧尾的两种情况。 四、证之于保存至今的宋剧遗存形式一莆仙戏,详见第四章莆仙戏的表演程 序之六:团圆了,接着是“过棚”,这时艺员们自后台退入化妆室去,仅留后台三 人( 鼓吹锣) 吹打梧桐树或皂角儿。后台三人( 鼓吹锣) 吹打梧桐树 或皂角儿,似宋剧“断送”之遗存。此外,近代戏剧,如“昆剧”、“梆子”等 较古老剧种,在演剧结束时,往往以唢呐吹曲牌一支,颇似古剧“断送”形式之 遗存。 “断送”用于杂剧开场前的依据: 一、梦粱录“伎乐”条记“先吹曲破断送,谓之把色”,显然指明了“断 送”用于剧前的情形。 二、张协状元第二出,“( 生) 后行子弟,饶个烛影摇红断送。( 众动乐 器) 。”其中“断送”即用于正剧上演之前,因为第一出诸宫调之评说可视为宋杂 剧,第二出才是南戏的正式上演。 3 3 宋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8 年8 月第一版,第3 0 2 页。 弘龙建国论诸宫调与瓦肆伎艺的关系,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 0 0 3 年第4 期,第8 7 页。 1 2 三、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有“引辞”两套,前者为“引辞”,后者为“断送 引辞”。所谓引辞,就是诸宫调在演唱故事正文之前加演的曲子。其地位相当于当 时说话人话本开头的入话,主要是为了艺人在演唱时,能招揽生意和吸引听众, 有时也起到介绍故事、作者、乃至创作意图的作用。本篇第四章“断送溯源及 其发展、遗存”认为:西厢记诸宫调“断送”很可能是受到宋杂剧“断送”的 影响。 三、参看“断送”用于杂剧终场后的依据之三。 四、证之于保存至今的宋剧遗存形式一莆仙戏,详见第四章莆仙戏的表演程 序之一:蒲剧在未正式演出时,由后台先打“三锣鼓”,如京剧闹台般。开始时, 先敲鼓三通,谓之报鼓,次吹,再其次是砂锣,于是吹打苏灯蛾曲,苏灯蛾 计九段。一般只吹打三段。其中,吹打苏灯蛾曲当视为宋杂剧之“断送”遗 存。此外,旧日昆曲及今之京剧,于开场前必奏乐一次,俗称开台或打通, 借此以示观众、演员知道戏剧即将上演,并使后台脚色知所准备,有时加入大喇 叭,俗称吹台,则为高腔班旧例,俗名高腔通。今之戏曲开台、打通, 颇似古之“断送”遗存形式。 因此,本文认为:“断送”在宋杂剧表演中,既不是单单用于杂剧开场前,也 不是仅仅用于杂剧终场后,而是二种情况兼有,但以用于杂剧终场后的情况居多。 弄清楚这一点后,我们来考察一下“断送”的形式。 关于“断送”在宋杂剧中的形式,孙崇涛先生论述道:“宋杂剧演出,于正戏 之外,还有所谓断送。就是在正戏之余,再添送一段乐舞,来酬谢观众。它是 宋杂剧演出时不能省的结构模式。”也就是说,孙先生认为宋杂剧中“断送”的 形式有乐舞,并对此给出了两条证据:一是武林旧事卷一“圣节”和卷八“皇 后归谒家庙”所记杂剧中有关“断送”的运用;一是南戏张协状元第二出“断 送”的运用。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现对这两则史料试析之。首先,据都城纪胜 “其吹曲破断送者,谓之把色”句和梦梁录“先吹曲破断送,谓之把色”句, 3 5 孙祟涛c 张协状元,与“永嘉杂剧”载文艺研究1 9 9 2 年第6 期,第1 1 0 页。 】3 我们可以知道,宋杂剧“断送”这一演出程序常常是由“吹曲破”来完成的。其 次,据武林旧事卷一“圣节”、卷八“皇后归谒家庙”所载,“断送”的万 岁声、绕池游、四时欢、贺时丰不是乐舞名,而是曲牌名。从记载中, 我们可以看出,有关队舞、弄傀儡、杂手艺、百戏、唱赚、鼓板等节目的上演都 有比较清楚的交代,此处若为乐舞,应该不会不说明。更重要的是,武林旧事 所载“断送”的绕池游,南戏张协状元和现今莆仙戏中也有,并且是作为 曲牌存在的。因此,万岁声、绕池游、四时欢、贺时丰等应属乐曲。再 次,南戏张协状元第二出:“( 生) 后行子弟,饶个 烛影摇红 断送。( 众动乐器) , ( 生踏场数调) 。”此处清楚说明“断送”的是乐曲烛影摇红,“众动乐器”即乐 人演奏乐曲,“生踏场数调”即“生”按照烛影摇红的曲调节奏舞蹈,此处舞 蹈并不属于“断送”的范围。 南戏张协状元第二出:“谙诨砌,酢酢仗歌谣,出入须还诗断送,中 间惟有笑偏饶,教看众乐酶酶。”其中“出入须还诗断送”所指何意? 是杂剧的开 场和终场采用诗的“断送”形式吗? 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两则史料。 史料一:武林旧事卷八“皇后归谒家庙”载:“第四盏,念致语,口号, 勾杂剧色,时和等做尧舜禹汤,断送万岁声,合意思副末念雨露恩浓金 穴贵,风光远胜马侯家。第五盏,筚篥起,卖花声。勾杂剧色,吴国宝 等做年年好,断送四时欢,合意思副末念:香生花富贵,绿嫩草精神。7 第 八盏,笛起花犯”其中的两句七言诗和两旬五言诗是在乐人“断送”乐 曲后念诵的。所谓合意思,胡忌先生写道:“以意度之,在杂剧演完,吹奏曲调断 送后,副末再来念诵祝赞词句;所谓。合意思者,犹如近代的谢场。”史料 二:笔者新发现一则史料,这是唐代段成式所写的“甯篥格”:“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调解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铁矿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长春聚氨酯密封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 阀门检测哪些项目阀门检测报告如何出具(一)2025
- 防水密封材料市场行情现状研究投资调查行业报告2025年
- 阿坝纳米碳酸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风机变频节能改造方案
- 2025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评茶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理财规划师之三级理财规划师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一级造价师之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 产能分析表完整版本
- 中职婴幼儿托育人才培养方案
- 企业数据治理体系和应用场景案例
- 蔡司手术显微镜课件
- 抛光机使用说明书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纸桥承重》课件
- VDA6.3-2016过程审核主要证据清单
- 车辆使用申请表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促销问题
- 小儿肌性斜颈的康复治疗
- 镇村综治中心治安防控室工作台账(完整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