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专业论文)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_第1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_第2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_第3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_第4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十多年来我国共产生了四 百多部法律九百多个行政法规近万个地方性法规以及为数更多的部门规章和地 方政府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法律框架体系标志着 我国已经初步打下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的规则基础社会生活已开始进入法制 化时代然而从实践的角度看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仍有相当数量未能有 效实行未能产生预期的法律实效若法律不能得到有效实行产生实效依法治 国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因此对我国法律实效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词义分析的方法对法律实施法律实现与法律实效进行了比较分 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法律实效的涵义做出了界定指出其具有实然性社会性 动态性渐进性可检测性等基本特征本文通过社会调查和引用统计资料从社 会的法律认知违法犯罪现象的增加司法腐败的滋生蔓延生效法律文书的执 行难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法律实效的现状阐明了制约我国法律实效的因素主要 有国民包括领导干部和法律职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不高立法在 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缺陷司法体制不科学以及司法机关内部管理不规范行政执法 水平不高针对制约因素笔者提出四点增强我国法律实效的对策第一提高法 律意识建构全民法律信仰第二提高法律质量实现良法之治第三推进司 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第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实现依法行政 关 键 词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对策 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 the study about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egal efficacy in china abstract it is well known that we hav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legal systems construction since we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during these twenties years, we draw up four hundreds of laws, nine hundreds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ten thousands of local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and more and more departmental rules and rules of local governments. th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rules form a legal frame system with considerable scale, it is a sign that our country has already laid the regular foundation that the socialist country governed by law tentatively, social life has already begun to enter legal era. however, practically speaking, a lo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rules fail to carry out effectively, fail to produce the anticipated legal efficacy. if laws cant be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and havent produced legal efficacy, the aim of building legal state will be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our legal efficacy. this thesis applies the way of analysis the meaning of a word, analyze and compare legal efficacy with legal enforcement, legal re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comparing, i get a concept of legal efficacy. it has five characteristics: positively, socially, developmental, progressively, statistically. this thesis applies the way of 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quotes a lot of statistics. it analyzes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legal efficacy from four aspects: the degree of peoples knowledge about laws. criminal phenomenon is increasing. corruption of judicial field is appearing and spreading. effective legal documents are difficult to execution. there is four factors restrain our legal efficacy: our peoples legal consciousness is not good, legal character is poor (it includes leaders, judges, prosecutors and lawyers). there are some defects in legal content and legal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form. judicial system is not scientific and there are some loopholes in our courts internal management. the capability of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of law is not high. to improve our legal efficacy, we should do the things as follows: first, improve legal consciousness, realize legal belief all over general public; second, improve quality of law, realize rule of good law; third, accelerate reforming of judicial system, guarantee the justice; fourth,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of law, realize administration by law. key words: legal efficacy, restrictive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 言 法律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社会规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得到有效实施是 衡量法律自身质量和法治实现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法律 实效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法律实效进行的专题性探究 尚不多见国内学术界对法律实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理学教科书中针对法律 实效的定义国内学界有识之士已做了有益的尝试笔者将在本文第一部分法律实 效的概念及研究意义中详细介绍国内学者概括的几种不同的定义在国外奥地利 法学家凯尔森在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对法律实效与法律效力做过专门分析他 认为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范是有拘束力的人们应当像法律规范所规定的那样行为 应当服从和适用法律规范法律实效是指人们实际上就像法律规范规定的那样行为 规范实际上被服从和适用法律效力是法律的特征法律实效是人们实际行为的特 征法律有实效是指人们的实际行为对法律规范的符合他认为实效只是效力的一个 条件 1 美国社会学者唐纳德 j 布莱克从社会学角度 分析预测了法律的运作变 化他指出法律的运作变化受社会资源分配的多少人们之间关系的亲密度文化 发达的程度集体之间的协调性其他社会控制的程度这五个方面的影响 2 布莱克 对法律的运作的分析实际上也就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在社会诸因素的影响下法律实 施的状态和程度如何布莱克的观点对我们探讨法律实效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著名法哲学家博登海默指出实效问题所涉及的是法律规范适用于的那些人是 否真正遵守这些规范的问题 3 这一观点与国内学者的观点相类似 虽然以法律实效为主题进行的专题性探究尚不多见但是国内学术界对与法律实 效有密切联系的法律实施法律实现等已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研究法 律实施法律实现与法律实效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法律实施是产生法律实效 的基础或前提而法律实效是法律实施的结果或程度法律实效是法律实现的前提条 件法律实效的增强是法律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和必要途径因此对法律实 施法律实现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对法律实效的进一步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办 公厅于 1 9 9 5年 1 1月 2 8日至 3 1日在石家庄市联合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讨 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 会集中研讨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问题会后将 5 2篇论文汇编成书我国当 前法律实施的问题和对策这些文章围绕我国法律实施的问题原因和对策以及 如何保障宪法的实施改进人大法律监督搞好法制宣传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 索这本书的出版对促进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改进执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黄建武编著的法的实现法的一种社会学分析一书是我国法学界第一部较系 统地探讨法律实现问题的专著书中包含着许多较有新意的见解该书以利益和行为 为核心探讨了法在社会中的运作过程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能量和机制各种社会 因素对法律运作的制约机制法律改造社会的作用和局限法律作用结果的评价等问 题该著作运用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法律实现的一般规律对本文研究法律 实效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我国法律实效的现实状况与制约因素法学家只是粗略地加以概述我们仅仅 在法理学教科书中可以读到一二学者们没有进行深入挖掘研究而我国这方面 的问题非常突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不是法制不健全而是法律没有产生预期的实 效那么制约我国法律实效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如何尽快加以解决这都需要我们 深入地探讨研究正如瞿同祖先生所言研究法律自然离不开条文的分析这是研 究的根据但仅仅研究条文是不够的我们也应注意法律的实效问题条文的规定是 一回事法律的实施又是一回事某一法律不一定能执行成为具文社会现实和法 律条文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只注重条文而不注意实施情况只能说 是条文的形式的表面的研究而不是活动的功能的研究 4 通过实施法律 法律获取充分的实效法律的社会功能社会目的得以实现这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 活动它不仅涉及法律规范本身的质量而且还涉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 涉及社会中的习惯道德等规范系统和社会中的思想价值体系以及人本身的心理素质 等等为此,我们研究法律实效就应当从现实的社会条件出发深入挖掘研究制约 我国法律实效的因素以明救治之策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一法律实效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 . 法律实效的概念 众所周知关于法律本身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要界定法律实效更非 一件易事尽管如此国内学界有识之士还是做了有益的尝试据笔者所见有代表 性的看法是法律实效是指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 们实际遵守执行或适用 5 是 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定法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被执 行适用遵守的状况即法的实际有效性 6 指法的功能法的目的实现的程 度和状态 7 国外学者对法律实效的界定已在本文导言中介绍这里就不予重复 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对法律实效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表征的 是关于法律规范实际被人们适用执行遵守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阐明法律实效的概念现将法律实效与法律实施法律实现进行比较 辨析进而挖掘出法律实效更深层次的本质法律实效与法律实施具有密切的联系 法律实施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使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 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国内学界对法律实施的界定也不尽相同 具体有以下几种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解释为法律实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 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有学者认为法律实施是指法 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强制贯彻即法律自公布后进入实际运行这是个活动过程 它包括法律执行机关执行法律和一般公民遵守法律 8 是指 实现法的活动是把 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人们的行为的活动过程 9 是指 法律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 贯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凡行为受法律调整的个人和组织遵守法律另一个是 主管执法司法的机关执行和适用法律 10 由法律实效与法律实施的概念可知二者 的区别在于法律实施侧重过程活动即法律被人们实际施行的过程活动法律 实效则侧重状态即法律被人们实际施行的状态程度法律实效是衡量和判定法律 实施状况的媒介和参照没有法律实效即无法评判法律实施反之法律实施是法 律获得实效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没有法律实施法律实效就无从谈起只有借助 于法律实施才能有效理解把握和研究法律实效 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4 法律实效的增强是法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关于法律实现的含义法学家们有不 同的界定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成了人们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已在实际生活中得到 体现 11 在国家强制力的维护下把表达着统治阶级利益得以实现的社会关系模 式的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关系其直接形式是法的规范要求转化成了人们的 行为权利被享用了义务被履行了禁令被遵守了 12 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 被转化为现实法律实现不同于法律实效和法律实施法律实施侧重于强调法的要求 向现实转化的过程法律实效侧重于强调这种转化的实际结果法律实现则是法律实 施和法律实效二者的统一例如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是实施法律判决的实际结 果则是法律实效问题而判决转化为当事人的行为才是法的实现 13 我们已经分 析了法律实效的内涵即法律规范被人们实际适用执行和遵守的状态和程度那 么只有这种状态越来越好程度越来越深法律实效日益增强法律所体现的国家 意志法律所确立的权利义务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法律实效构成了法律实现的前提 条件法律实效的增强是法律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和必要途径没有法律实效的充分 获取法律实现即成了空中楼阁虚无缥缈 通过以上对法律实效与法律实施法律实现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的学术积 淀理论创建和中国的司法现实, 笔者将法律实效界定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规范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为其所调整的对象所适用执行和遵守以及适用执行和遵守的状 态和程度 2 . 法律实效的要件 根据法律实效的概念可知法律实效形成的必要条件除法律本身的优良之外 主要涵括三个方面即法的适用法的执行法的遵守 1 法的适用 法的适用通常简称为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 运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作为法律运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法的适用在国家 的全部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法律规范充分获取实效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和 前提条件法的适用需有的放矢实事求是为此国家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需认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真严格依照法定程序适用法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司法公正确 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法的执行 法的执行又称执法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 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不言而喻法的执行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组成 部分和主要环节也是法律实效获得充分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众所周知国家之所 以制定法律无非是为了要在社会生活中使之得到遵守和执行以维护社会的良好秩 序和公民权利否则法律必将丧失其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变成一纸空文由此可 见要使法律规范充分获取实效必须加强法的执行环节使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 用 3 法的遵守 法的遵守亦称为守法指的是法律规范所指涉的对象在现实世界的各种社 会活动中严格按法办事自觉遵守各项有关的法律就其本质而言法的遵守意味着 法律规范所约束和保护的对象能够主动地以法律作为自己的活动准则和行动指南 自觉地维护和捍卫法律的尊严因此守法是确保法律彻底实施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和最 为关键的前提条件也是法律规范充分获取实效的基本条件之一 综上所述法的适用法的执行以及法的遵守是法律实效趋于理想状态的必要条 件如果说法的适用为源法的执行为本那么法的遵守即为根法 的适用是法律实效理想化和现实化的首要前提法的不恰当适用或适用错误是法律实 效缺失的重要原因同时法律实效的充分实现也离不开法的执行和遵守法执行错 误或缺乏力度执法人员执法犯法等也是导致法律失效的重要原因法的遵守是确保 法律获取实效的关键途径倘若社会关系的所有参加者都能在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中 按照法律的规定处理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倘若权利享有者正确地行使权利承担 义务者自觉地履行义务那么体现在法律规范中的统治阶级意志就能够在现实生活中 充分实现社会的法律秩序就能建立起来法律实效也就能得到保证获得充分的实 现 3 . 法律实效的特征 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6 从语言学的视角观之任何一个语词均有它的基本特征法律实效也不例外它 也具有其内在的与同类语词或概念相区别的基本特征法律实效亦应涵括和折射一 定的法学内容具体说来它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 实然性 由法律实效的概念可知法律实效指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规范在社会实践中 具体的实施情况是事实上如何实际上如何的问题属于现实领域换言之法律 实效在本质上诠释的是现实问题而不是超现实或理想领域内的问题法律实效概念 中所指的法律是实在法具有实然性而不是应然的不是指理想状态的法律不是 指应当是这样的法律此外法律实效所指的实然的法律也非暴政下的法律而 是符合现代法治要求的法律换言之就是良法即法律所追求的价值是与人们 的普遍利益要求相吻合的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客观规律相一致的这样的良法 被人们实际适用执行遵守以及适用执行遵守的状态和程度才是本文要探讨的 问题因此法律实效具有实然性 2 社会性 法在社会中运作必然与社会因素发生联系受到它们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一些 因素对增强法律实效起推动作用另一些则制约法律实效在法律获取实效的过程 中对法的运作起维护和促进作用的具体社会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其归纳为经 济政治文化三大类经济因素主要指现实社会生产为法律运作所提供的物质财 富它一方面为国家机关执行法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比如公检法机关办案 所需要的装备另一方面为一般公民社会组织进行法律活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提供了物质条件比如公民要享受科研教育休息等权利没有一定的物质条 件这些权利只能徒有虚文政治因素主要指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国家生活 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构成状况对法律运作所起的作用我国的民主制度不仅构成了社 会主义法科学创立的基础将人们的各项利益要求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它构 成了社会主义法获取实效的制度性保证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民主制度既是法律规定 的民主权利的实现又是公民其他法定权利得以实现的保证文化因素主要包括社 会主义理想道德以及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普及社会主义理想和道德使人们从价值信 念层次上接受和尊重社会主义法自觉选择合法行为避免违法行为因此社会主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义道德能够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增强我国法律实效创造有 利的社会条件现代的立法在形式上更为科学和严谨在内容上直接反映许多科学技 术成果对于立法的这种发展趋势仅依赖与法律相同的道德信仰相同的价值观是 不足以保证法律获取实效的正确地理解法律正确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都需要 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不仅提高了公民正确理解法 律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而且提供了国家机关高效率地适用法律的科学 手段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普及高素质的法律适用人员既能对法律的精神有深刻 的理解又能运用先进的方法和设备准确高效的运用法律处理具体事件由于法律实 效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法律实效具有社会性 3 动态性 法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法律获取实效的一般过程指经法的创制产生的规范 在其生效后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即经过法的制定法的实施并且法的实施达到了 一定状态程度从而获取法律实效换言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 中得到了特定对象的适用执行和遵守以及适用执行和遵守的状态和程度法律获 取实效的过程是静态的法律规范或条文付诸实施衍生效力的具体过程不同的法律 被人们适用执行遵守的状态程度不同则法律实效不同同一法律在不同时期 被人们适用执行遵守的状态程度不同则法律实效也不同因此法律实效不 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动态过程中法的运行呈运动的变化的 态势实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的法制状况其标准并非在于该国法律规范或条文在数 量上的多寡与是否生效而是在于这些法律规范或条文在具体的动态的实施过程 中究竟获得了多大程度的实现即其动态的实效状况 4 渐进性 法律实效不仅是动态的而且是可变的法律实效体现于法律规范或条文的社会 实践中其量的规定性并非是立法中能预先设定的其实在法律规范的具体操作和 实施过程中法律实效始终呈不断地发展变化态势它随着法制建设和法治环境的改 变而改变随着法律规范所调整对象的法制观念的加强而提高日趋接近理想化的发 展态势正由于法律实效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它是可变 的渐进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为法律的高效运作提供了 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8 更充足的物质条件这必定会进一步增强我国法律实效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加强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显著提高人们能自觉遵守法律这无疑是我国法 律获取实效的重要保证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法律来 调整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科学文化知识的 普及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这将推动着我国法律实效日趋接近理想化的发展态 势 5 可检测性 既然法律实效是动态的渐进的那么在理论上可借助统计学和数学的定量 分析方法进行具体详尽的量化如诉讼率犯罪率违法率以及法律执行率的数量 统计然而就某一法律规范在社会实践中的实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并非易事需要 各方面学者的通力合作只有进行了必要的量化分析某一规则或规范在实践中的 具体实施和操作程度才能获得有效的裁量和把握才能为有效的有的放矢的立法 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才能有助于法律实效的增强 4 . 研究法律实效的意义 法律实效是法理学的重要范畴之一研究法律实效实际上是研究已形成的法律规 范在社会生活中实际被人们适用执行遵守的状态和程度在中国进行法治建设的 过程中深入研究法律实效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研究法律实效的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学界对法律实效进行的专题性探究尚不多见比较好的为学界所接 受和认同的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尚未出现不言而喻深入发掘各方潜力有的放矢 地利用现有的素材和文献对法律实效问题做进一步的全面探究和论析能够完善法 理学拓宽其研究视野弥补目前理论上的某些缺陷和不足首先研究法律实效有 助于在理论上澄清法律实效与法律实施法律实现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深 化拓展法律实效本身的研究领域其次对法律实效的充分研究和有效阐释有助 于充实和完善当前高校法理学的教学内容使之真正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法 律实效关乎法律规范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状态是与实践活动紧密相关的理论抽象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概括和升华无庸置疑类似的理论概括若移植到高校法理学的具体教学和研究中 必将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必将使本来枯燥无味的理论描述变得生动有趣 2 研究法律实效的实践意义 法律实效理论层面的分析研究若有的放矢地付诸于法律实践活动即能够在我 国法制的日益加强和法治的逐步完善过程中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首先对法律实效 的充分研究有助于对我国现行法律进行客观评估法律评估是以法律实效为实证基 础的不论一种法律是在人们自觉自愿的法律意识支配下而取得实效的还是主要依 靠国家强制力量的高压而取得实效的或是在混合力的作用下取得实效的法律实效 总是客观的它总是可以被我们用统计学的原理统计出来如诉讼率犯罪率违法 率以及法律执行率的数量统计也可以被我们的心理所感觉得到如人们对政通人 和秩序井然人民自由的心理感受这些都为人们评估法律提供了现实的可计量 或可客观描述的条件法律评估可以使我们清楚在哪些方面法律实效较好在哪些方 面法律实效较差并找出其中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推进法律实效的工作例 如当法律实效较差的原因出自法律本身制定的不完善时则法律的制定修改和补 充就有了必要当法律实效较差的原因是由于人们较低水平的法律意识时则作出关 于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安排就是完全必要的而当法律实效较差的原因是国家公权组 织的不健全或者经费问题的制肘时则在相关领域进行体制改革就是不错的选择其 次对法律实效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从而保证司法公正因为司法 活动是实现法律实效的重要途径司法通过具体个案的解决实现法律实效而法律实 效是司法处理个案纠纷的直接目的法律实效是衡量司法效能的重要参照当现行的 司法体制不足以承担起建设法治国家的使命也不足以使现行的法律通过司法体现出 更高的法律实效那么对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就尤为强烈所以法律实效的现状 决定和呼唤着司法体制的改革从而保证司法公正再次研究论析法律实效有助于 执法人员司法人员守法人员在法律实践活动中从对法律实效的茫然和漠视中走出 来进而去重视法律实效重视法律运行的实际态势和效果境况从而推进我国的法 治化进程最后对法律实效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有助于加速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步伐对我国法律实效现状的分析找出制约我国法律实效的因素制定 有针对性的对策如完善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到 2 0 1 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10 律体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增强全民的法律素质尤其 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这些对策的实现必将推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小康社会必将早日实现 综上所述对法律实效的充分研究和有效阐述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上有助于完善法理学拓宽法理学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有助于提高立法 质量改进司法制度提高司法人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水 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我 国 法 律 实 效 的 现 实 状 况 在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法律的完备是实行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那么理想化的法律实效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不能忽视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举世公认二十多 年来我国共产生了四百多部法律九百多个行政法规近万个地方性法规以及为数 更多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法律 体系框架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打下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的规则基础社会生 活已开始进入全面法制化的时代无法可依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从 实践的角度看我国法律实效的状况并没有达到国人所期待的程度本文将通过相关 数据的分析对我国法律实效的现状做出评价法律实效的评价标准由于评价对象的不 同而有所不同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1 . 社会的法律认知与法律实效 欲评价我国法律实效的现状首先必须调查研究当代中国人对法律了解的程度 因为人们对法律的了解程度既是法律获得实施的条件也是法律实施和法治建设的结 果人们只有对法律有了充分的了解才可能去遵守法律实施法律法律有了被实 施的基础也才有获得实效的可能目前我国学者在此问题上已作过实证的调查研 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和概括学法知法是守法护法的前提在众多 的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中亲自阅读公布的法律是最基本的途径设问报纸上常常 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10 律体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增强全民的法律素质尤其 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这些对策的实现必将推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小康社会必将早日实现 综上所述对法律实效的充分研究和有效阐述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上有助于完善法理学拓宽法理学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有助于提高立法 质量改进司法制度提高司法人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水 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我 国 法 律 实 效 的 现 实 状 况 在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法律的完备是实行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那么理想化的法律实效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不能忽视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举世公认二十多 年来我国共产生了四百多部法律九百多个行政法规近万个地方性法规以及为数 更多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法律 体系框架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打下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的规则基础社会生 活已开始进入全面法制化的时代无法可依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从 实践的角度看我国法律实效的状况并没有达到国人所期待的程度本文将通过相关 数据的分析对我国法律实效的现状做出评价法律实效的评价标准由于评价对象的不 同而有所不同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1 . 社会的法律认知与法律实效 欲评价我国法律实效的现状首先必须调查研究当代中国人对法律了解的程度 因为人们对法律的了解程度既是法律获得实施的条件也是法律实施和法治建设的结 果人们只有对法律有了充分的了解才可能去遵守法律实施法律法律有了被实 施的基础也才有获得实效的可能目前我国学者在此问题上已作过实证的调查研 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和概括学法知法是守法护法的前提在众多 的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中亲自阅读公布的法律是最基本的途径设问报纸上常常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刊载新通过的法律你读过吗1 详细读过 1 3 2人占 9 . 1 8 %2 粗略读过 9 8 1人占 6 1 . 7 4 %3 基本不读 3 4 6人占 2 4 . 0 6 %4 完全不读 7 6人占 5 . 2 9 % 读过的在 7 0 % 以上大大超过不读的 14 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坚持政治学习制 度有关各个单位无不为此而订阅报刊提供了方便条件以上是对普通民众了解法 律状况的调查总体来说还是令人欣慰的 社会的法律认知不仅包括人们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还包括社会公众对法的价值的 切身感受一般而言安全秩序自由公正是人们通过法律所追求的价值人们 在社会生活中对这些价值的实际感受水平和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法律实效的 实现程度如果人们的安全感增强社会更有秩序或人们享受到更大程度的自由 感受到更大程度的社会公正法律实效就会是比较好的反之法律实效就可能不太 好当问及一提到法北京人的印象是什么回答是1 民主的 2 5 3人占 1 7 . 5 9 %2 阶级的严格的 2 9 9人占 2 0 . 7 9 %3 公平公正的 4 9 9人占 3 4 . 7 0 %4 不公平的 1 0 9 人占 7 . 5 8 %5 大致公平的 2 7 6人占 1 9 . 3 3 % 15 这些数字表明大多数人认为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人们审视法律的视角已从阶级 的转向民主的公平的公正的人们更多的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性因此从社会 的法律认知这一角度而言法律实效是比较好的 2 . 违法犯罪的增加与法律实效 违法犯罪案件的增加表明违法数量的增加说明法律实效不好因为违法犯罪行 为是对法律的蔑视和挑战说明法律没有得到人们的遵守因此法律实效是不好 的但是另一方面违法犯罪案件的增加又表明人们通过法律解决争端的意识和能 力的加强而法律意识的提高将推动法律获得实效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法律实效是 较好的因此从违法犯罪案件的增加这一角度评价法律实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不能一概而论 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国际上犯罪正处于一个增长的趋势世界犯罪率的增长必然 影响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很大变化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 起飞阶段犯罪率极易增长从影响犯罪率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考虑发案率上 升仍是总的趋势犯罪程度危害性也将更加严重有组织的犯罪流窜犯罪暴力 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12 犯罪以及国际犯罪渗透所造成的危害更加突出利用现代新的科学技术作案将有所发 展 16 就社会总体而言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出现社会震荡是难免的由于震荡和失 衡犯罪案件增多有其必然性我国当前的社会条件已经出现了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可 相提并论的巨大变化犯罪案件的增多有其自身合理性摆在我们面前最严峻的问题 是犯罪的数量与质量均呈陡增之态2 0 0 1年全年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 8 4 1 8 4 5人提起公诉 8 4 5 3 0 6 人比上年分别上升 1 7 . 6 和 1 9 . 2全年共立案侦查 行贿犯罪 1 9 0 6件比上年上升 3 9 . 4 17 这些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违法犯罪率呈上升 趋势我国法律并没有得到普遍的遵守单从违法数量增加的角度而言我国法律实 效的现状并不好 3 . 司法腐败与法律实效 司法腐败是制约法律获得实效的一个最恶劣的因素进入 2 0世纪 9 0年代中期以 来我国的司法腐败便不断滋生蔓延且呈愈演愈烈之势老百姓中流传的顺口溜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关系为关键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 被告案子一进门两头都托人就是司法腐败最生动的写照2 0 0 3年 1 - 8 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职务犯罪大案 1 4 2 6 8件比上年同期上升 4 . 6 % 共立案 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 2 9 8 4 9 件 18 2 0 0 3年 1 - 1 1月 武汉市检察机关共查处 7 9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中包括 5名厅级干部比上年同期上升 4 3 . 6 % 被查 处的贪官中涉及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人员有 4 6名之多 19 据报道 今年 1至 4月湖北省查办司法人员渎职侵权犯罪 2 1人比去年同期上升 4 0 % 20 这些惊人的数据表明我国执法犯法司法犯法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一现象不及 时杜绝我国的法律必然难以得到有效实行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历史事 实说明官吏的腐败司法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原 因执法人员本身有问题何以治人 21 司法是一个国家和平时期的最后一道防 线是社会公正的最后屏障如果放任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现象继续滋生蔓延则社 会公正便无从谈起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便没有保障可见司法腐败 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它将严重削弱司法公信力即对司法权力失去信任感依托 感进而使人们对整个国家和社会产生信心危机很难想象缺乏公信力的司法机关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能被公众所认可因此从司法腐败日益滋生蔓延的趋势来看我国法律实效的现状 不能令人满意 4 . 执行难与法律实效 执行难是实现法律实效的重大障碍性因素之一前文已经分析了法律实效的 要件包括法的适用执行遵守因此对法律实效的现状予以评价离不开法的执 行这一环节执结率逐年下降是制约法律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试想一个经过法院 公正审理并已经生效的法律判决得不到执行人们遇到纠纷还会继续诉诸法院吗生 效法律文书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执行不仅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损害了法律的 尊严使人们对法律的权威性产生怀疑执行难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会阻碍市场经 济的发展甚至引发一些暴力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 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是从非法治社会向 法治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既摆脱了原来的计划经济又没有形成完善的市 场经济社会主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真正的信用意识又没有完全形成经济纠纷 大量形成同时我们的社会民众官员等还没有足够的法治意识司法缺乏应有 的权威有些被告判决了也不履行甚至执行时想尽一切办法逃避和对抗所以 执行难问题在现阶段较为突出执行难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1 9 9 9年被定为 全国法院的执行年但收效甚微法院执结案件的绝对数逐年增加且增长幅度 很大1 9 9 8年上半年收案 1 3 0余万件实际执行 6 1 . 8万件案件执结率不到一半 22 2 0 0 3年湖北省法院共受理申请执行法院裁判案 8 3 3 2 9件 申请执行行政机关处理 处罚决定及其他法律文书案 2 4 8 8 6件比上年下降 7 4 9执结和部分执行 8 6 6 8 0 件执行率为 8 0 1与上年持平 23 这一统计数字说明我省的执行率还有待进一 步提高2 0 0 4 年 2月 5日凤凰卫视有这样一则报道判决难执行古稀老人火车站广 场卖法律白条对这样得不到执行的判决书老百姓给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法律白 条当街拍卖法律白条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去年年底陕西凤翔县一男子也是因 为判决书迟迟得不到执行而在大街上将判决书五折拍卖执结率逐年下降法律白 条逐年增多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说明我国法律实效的现状并不理想必须尽快解 决执行难减少法律白条的出现才能增强我国法律实效 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14 以上四个方面的评价对象不同因此得出的评价结果也不同将以上几个方面 综合起来看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人人都懂法守法的良好的法治环境法律还没有 深入人心人们还没有感受到法律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违法犯罪逐年增加 司法犯法执法犯法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法院生效判决和裁定的执结率仍然较低 我国法律实效的现实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 三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 从前文对我国法律实效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实践中我国公民的法律知识 水平法律意识水平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我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仍有相当 一个数量未能有效实行未能产生预期的法律实效众所周知法律若不能得到有 效的实行产生实效依法治国的目标将会难以实现那么制约法律实效的因素究 竟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分析研究探清制约法律实效的因素以明救 治之策法律实效具有社会性因此法律实效受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即我国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和过渡具体地说从 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是传统性的消解和现代性的生成过程它表现在社会 的各个方面从经济形态看是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变从政治形态 看是从集权专制型社会向民主法治型社会转变从社会关系看是从身份性社会关 系向契约性社会关系转变在这个阶段既摆脱了原来的计划经济又没有形成完善 的市场经济既反对人治统治又没有形成高效运作的法治政府整个社会处于一种 道德失范之中众所周知道德对人们的行为有调节控制作用过去中国社会在很 大程度上是一个道德控制社会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汇使传 统道德控制力减弱传统道德受到极大的挑战甚至许多内容被颠覆人们价值观念 的改变导致道德失范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于是整个社会就处于某种失范 之中这种失范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直至新道德体系的构建及完善才能有所转变由 于道德的失范而在人们心中又没有建构起法律信仰因此在社会转型期违法犯罪 率呈上升趋势司法腐败滋生并继续蔓延导致我国法律没有获得较好的实效这是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制约我国法律实效的因素那么从法律运作的过程这一角度分 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14 以上四个方面的评价对象不同因此得出的评价结果也不同将以上几个方面 综合起来看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人人都懂法守法的良好的法治环境法律还没有 深入人心人们还没有感受到法律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违法犯罪逐年增加 司法犯法执法犯法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法院生效判决和裁定的执结率仍然较低 我国法律实效的现实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 三我国法律实效制约因素分析 从前文对我国法律实效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实践中我国公民的法律知识 水平法律意识水平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我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仍有相当 一个数量未能有效实行未能产生预期的法律实效众所周知法律若不能得到有 效的实行产生实效依法治国的目标将会难以实现那么制约法律实效的因素究 竟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分析研究探清制约法律实效的因素以明救 治之策法律实效具有社会性因此法律实效受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即我国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和过渡具体地说从 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是传统性的消解和现代性的生成过程它表现在社会 的各个方面从经济形态看是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变从政治形态 看是从集权专制型社会向民主法治型社会转变从社会关系看是从身份性社会关 系向契约性社会关系转变在这个阶段既摆脱了原来的计划经济又没有形成完善 的市场经济既反对人治统治又没有形成高效运作的法治政府整个社会处于一种 道德失范之中众所周知道德对人们的行为有调节控制作用过去中国社会在很 大程度上是一个道德控制社会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汇使传 统道德控制力减弱传统道德受到极大的挑战甚至许多内容被颠覆人们价值观念 的改变导致道德失范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于是整个社会就处于某种失范 之中这种失范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直至新道德体系的构建及完善才能有所转变由 于道德的失范而在人们心中又没有建构起法律信仰因此在社会转型期违法犯罪 率呈上升趋势司法腐败滋生并继续蔓延导致我国法律没有获得较好的实效这是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制约我国法律实效的因素那么从法律运作的过程这一角度分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析笔者认为制约我国法律实效的因素主要有法律意识因素立法因素司法因 素行政执法因素 1 . 法律意识问题 个体和群体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法律运行过程中实现法 律实效的程度比如在立法过程中立法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其所立法律质量的 好坏是否完备是否便于操作在司法过程之中司法者的法律意识水平高低影响 其适用法律的水平如何裁判的公正程度如何在执法过程中执法者的法律素质影 响其执法是否严格公正科学准确普通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则影响其如何看待 法律是否自动地遵守法律及程度如何总之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