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证人资格问题探析.pdf_第1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证人资格问题探析.pdf_第2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证人资格问题探析.pdf_第3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证人资格问题探析.pdf_第4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证人资格问题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证人作伪证以及证言反复等 现象普遍存在。证人不出庭作证,固然有来自证人自身方面的原因,但立 法上对证人作证相关问题未作确切规定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而证人 资格的法律界定首当其冲。只有证人适格了才有强制出庭作证的义务。我 国证人作伪证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这与我国对证人作证特免权规定的缺失 不无关系。因此,笔者在对两大法系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民 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证人资格进行了界定,并建议在我国构建证人作证特 免权制度。 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对证人概念上的认识,分析两大法系证人概念的差 别与成因。在英美法系,证人分为专家证人和非专家证人,既包括与案件 结果无关的目击者, 也包括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 在大陆法系, 证人通常是指就其五官感受到的有关争议的事实向法院陈述的第三人。对 于两大法系的这种差别的成因,笔者从法律传统和证据制度两方面进行了 分析。 第二部分:对证人资格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对证人资格的历史和 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证人资格的基本要求。从关于证人资格的 现代各国的证据法规则来看,可以认为是每个人都具有作证的适格性,但 关于证人资格还是有基本要求的:(1)证人应具有感知、记忆、回忆和 表述感知的能力.(2)证人应有理解其负有如实陈述义务的能力.(3)证人 须对案件事实有亲身见闻. 第三部分:对影响证人资格欠缺的因素进行分析。笔者从内在机能和 外在因素两个方面阐述了对证人资格欠缺的影响。内在机能主要是指器质 性的能力欠缺、经验能力欠缺、情感能力欠缺等几方面。外在因素主要是 指利害关系、亲属关系、职务关系、业务或利害关系等因素。由于这些因 素对证人资格欠缺的影响,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作证特免权制度。从我国目 前的法律规定来看,在证人资格方面,比较宽泛,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只 要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即有证人资格, 而没有作证特免权的规定,即实行证人资格自由主义。 第四部分:分析我国证人资格制度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单位 2 证人的适格性和儿童证人的适格性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各国都认为证人只 限于自然人, 而我国却规定单位具有证人资格, 这是我国独有的。 “肯定说” 只是从实践角度阐述了单位证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客观存在,并没有充 分的理论依据。所谓的“单位”作证实质上是自然人作证。单位提供的证明 材料实质上是一种书证,不是证人提供的证言。所以, 笔者赞成“否定说”。 在儿童证人适格性的问题上,我国民事诉讼目前立法与世界各国大致 相同,从程序上讲,都假定每个儿童都有作证的资格。但是综观我国司法 实践,对儿童证人作证适格性的理解是非常混乱的。从理论上讲,只要立 法没有从年龄上限制,儿童证人的适格能力取决于他(她)是否能辨别是 非和正确表达事物,而对这一能力的判断由法庭来进行审查。 第五部分:论述我国应建立作证特免权制度,以完善对证人资格的限 制。由于利害关系、亲属关系、职务关系、业务关系等因素都会对证人资 格产生影响,对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各国都建立了作证特免权制度。另 外,在传统理论上,证人适格性与可强迫性相一致。可强迫性是指对于适 格的证人可以强迫其出庭作证,对于拒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将给予一定惩 戒。证人作证特免权是证人适格性与强迫性相分离的一种表现,它是各种 利益均衡的产物,而我国却没有相关规定。我国应参照他国立法,建立四 个方面的作证特免权:1、公务特权。2、拒绝自陷于罪的特权。3、“亲亲 相为隐”的特权。4、职务上的特权。 关键词:关键词:证人资格 单位证人资格 儿童证人资格 作证特免权 1 abstract in chinese civil proceedings, that the witness refuses to testify in court, repeated testimony of the witness, and perjury are widespread phenomenon. that the witness does not testify is ones own issues, but that legislation related to the witnesses havent made precise regulation is a reason that cant to be ignored, and the legal definition of witness competency lies first. in our country witness perjury is also serious, this relates to the fact that our country has not stipulated the system of privilege of witness.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fundamental laws and principles, in light of chinese current civil law, the author defines the competency of the witness, and propose to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privilege of witness.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part i: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the witness,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cept between two fundamental laws and principles and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 in great britain and america law, a witness divided into lay witness and expert witness, including the witnesses that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outcome of the case, and including the parties that have interest in the outcome of the case. in the continent law, witnesses is the third person that states to the court the fact about the experienced dispute .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ause of this difference from the legal traditions and evidence systems. part ii: define the concept of the witness competency and propos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witness competencys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n the witness competency from the countries of the modern rules of evidence, we can see that every person has testimony qualification, but there is still some basic demands: (1) a witness should be aware, memory,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state perceived memories .(2) a witness should understand its obligations to truthfully state. (3) a witness should personally perceive the facts of the case . part iii: analyze the impact factors of the witness incapacity. the author exposes the impact of lack of qualified witnesses from the inherent function and external factors .the inherent function mainly refers to organic incapacity , 2 experimental incapacity ,emotional incapacity ,and so on .the external factors mainly refers to stake, the family relationship, job, business or interest, and other factors. as a result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impact of lack of qualified witnesses, many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a special system of privilege of witness. judging from chinese current legal provisions, the witness competency is very broadly, almost no restrictions. as long as it is aware of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cas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to the correct expression, that is, a witness qualified, but it havent established a special system of privilege of witness. part iv: analyze the system of witness competency and the problems in china, with emphasis on the witness competency of the unit and the child. the other countries state that the witness is only limited to the natural person, but china stipulates the unit has competencies, which is unique to china. must saying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exposes objective reality in our countrys judicial practice , without adequate theory. the so-called units testimony is essentially natural persons testimony. proof material that the unit provided is essentially a documentary, not the testimony of witnesses. therefore, i agree to deny that. in the problem of witness competency of the child, chinese civil current legislative virtually the same as othe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from a procedural perspective, assume that every child has the qualifications to testify. but looking at chinese judicial practice, howev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itness competency of children is very confusing. theoretically, as long as the legislation does not restrict the age, the right dose of ability of the child witness depends on whether he (she) is a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and the correct expression of things, and the court examines these abilities . part v: china should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privilege of witness to improve the witness restrictions. the stakes, family relations, job, business relationship or interest, and other factors may have an impact and certain limitations on the witness competency, so many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the system of privilege of witness. in addition, in traditional theory, witness right dose and the forcing can be compatible .forcing refers to the appropriate grid witnesses can be forced 3 to testify in court, for refusing to testify in court, the law will give certain corrections. the privilege of witness is a separation of witness right dose and the forcing, it is the product of a balanced range of interests, but china has no relevant regulations. china should legislate according to the other countries to set up four respects about the privilege of witness. key words: witness competency; witness competency of the units and the child; privilege of witness 1 目目 录录 引引 言言 . 1 一、证人的概念一、证人的概念 . 2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证人概念 . 2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证人概念 . 2 (三)两大法系证人概念的差别与成因 . 3 二、证人资格的界定二、证人资格的界定 . 5 (一)证人资格的概念 . 5 (二)证人资格的历史和现状 . 5 (二)关于证人资格的基本要求 . 8 1证人应具有感知、记忆、回忆和表述感知的能力 . 9 2证人应有理解其负有如实陈述义务的能力 . 9 3证人须对案件事实有亲身见闻 . 10 三、证人资格的欠缺三、证人资格的欠缺 . 12 (一)内在机能欠缺而影响证人资格 . 12 1欠缺一般供述能力的证人 . 12 2欠缺特殊能力的证人 . 13 (二)外在因素影响证人资格欠缺 . 14 1因利害关系影响证人资格的情形 . 14 2因亲属关系而影响证人资格的情形 . 14 3因职务关系而影响证人资格的情形 . 14 四、我国证人资格制度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四、我国证人资格制度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16 (一)单位证人适格问题 . 16 1肯定说 . 16 2否定说 . 17 (二)儿童作证人的适格问题 . 18 1儿童作为证人的适格性 . 18 2 2儿童作证的能力 . 20 3构建儿童出庭作证制度的建议 . 21 五、证人作证特免权五、证人作证特免权对证人资格的限制对证人资格的限制 . 25 (一)证人作证特免权的含义 . 26 (二)作证特免权的价值考量 . 27 1作证特免权的外在价值 . 28 2作证特免权的内在价值 . 29 (三)国外的立法现状及发展趋势 . 29 1国外主要国家的立法例 . 30 2两大法系的比较分析 . 31 (四)我国建立作证特免权制度的必要性 . 32 (五)我国立法原则及立法建议 . 33 (六)证人作证特免权的行使与放弃 . 34 (七)作证特免权的例外 . 35 结结 语语 . 3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7 1 引引 言言 近年来,随着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证人制度在民事诉讼中显得越来 越重要。但由于我国立法和司法的原因,尤其是我国立法上的缺陷,包括 证人主体资格不科学;证人权利义务内容严重失衡;特殊证人的权益保障 措施的匮乏;惩罚措施不力;以及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不完善等等。致使在 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证人作伪证以及证言反复等现象普 遍存在。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原则上都要求证人必须 出庭作证,但现实情况却与此大相径庭。统计表明,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公 诉的案件中,尽管存在明确证人的超过80%,然而真正出庭作证的却不到 10%,民事、经济案件的证人出庭率也很低。据民庭的一位法官介绍,在 他审理的案件中,证人出庭的比率大约为20%,尽管高于刑事案件,但很 多应该出庭的证人也没有出庭。 证人不出庭作证,固然有来自证人自身方面的原因,但立法上对证人 作证相关问题未作确切规定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而证人资格的法律 界定首当其冲。只有证人适格了,才有强制出庭作证的义务。我国证人作伪 证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这与我国对证人作证特免权规定的缺失不无关系, 证人作证特免权是对证人资格的限制。 其核心内容在于: “一个证人可依法 对已掌握的有关涉及案情的事实不予陈述,拒绝法庭对其进行调查询问以 及提供有关的证据材料。 ”我国古代就有“亲亲相得首匿”的规定, 而我国现 行的证人制度完全没有考虑证人可以基于特定的身份而享有免于作证的 权利。对于证人和当事人有无配偶关系、职业秘密关系(如医生和病人、 律师和当事人)以及证人作证可能导致“自证其罪”的情况,法律一律要求 证人作证,这样造成的结果可能有二:要么拒绝作证,要么作伪证,对于 案件事实的查明都是不利的。完全否定证人特免权,是诉讼中片面追求发 现真实而忽视其他价值的片面价值观的表现,对于证人制度的良性运行并 无益处。所以我国有必要从这方面完善对证人资格的限制。 2 一、一、证人的概念证人的概念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证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即使在同一个 国家在学理上也会存在诸多分歧。 (一)(一)英美法系国家的证人英美法系国家的证人概念概念 在英美法系国家,证人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含义也很广泛。广义的说 法认为,不论其在诉讼中的地位,只要能提供与案件相关信息的任何人都 可以叫做“证人”。除了普通证人外,英国在1851年证据法中就允许民 事诉讼当事人自己作为证人, 1898年刑事证据法更是明确规定刑事被 告人也可以自己作为证人。而将“专家证人”纳入证人范围则是顺理成章的 事情。广义的证人不仅包括在法庭上作证的证人,也包括在法庭外向警察 作证的证人。从狭义上理解,证人是经过宣誓后在庭审或其他诉讼过程中 对案件有关事实作证的人。这是“审判中心主义”的一种体现。 在美国,按照证人是否具有对案件的争议事实作出判断的专门知识, 将证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非专家证人(lay witness),这种证人的作证 来源是依据其感觉器官获得某种程度上的记忆,其在诉讼中所作的证言便 是感知证言(percipient testimony);另一种为专家证人(expert witness), 这种证 人的作证来源是基于特定专门学科的有关学识或经验而提供的意见,因 此,这种证言被称为意见证言(opinion testimony)。 在英美法系各国,证人并不是以亲身经历案件事实为其必要条件的。 专家证人作为一种重要的证人,与普通证人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特别的专 业技能,可以根据科学经验提供意见证言,而后者只能根据自己的五官体 验提供感知证言。因此,不管是广义的证人概念还是狭义的证人概念,英 美国家所说的证人概念都是相当广泛的,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证人,还 包括专家证人和当事人。 (二)(二)大陆法系国家的证人大陆法系国家的证人概念概念 与英美法系国家不同,大陆法系国家的证人概念仅仅是指诉讼主体以 外的第三人。 德国对证人的定义是: “凡应在法官面前陈述其对案情的感知, 而又不具有其他诉讼身份的人员”。 1日本学者认为,“证人是指被命令向法 1 程荣斌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92 页。 3 院陈述其所知的有关事实的第三者”,2 “在法院的证据调查中,陈述自己 的五官感受到的过去事实的第三人,称为证人。”3台湾学者也认为,证人 是诉讼上的第三人依照法院的指令,就其自己经历的事实进行陈述,以便 为争诉的法律行为或者法律事实提供证明的人。 4所谓“第三人”,按照大陆 法系的诉讼理论,是指当事人及代理该诉讼而应与当事人同视之法定代理 人以外之人。 5这样一来,大陆法系国家的证人概念中不再包含当事人,而 这是英美法系国家证人范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陆法系国家还将 证人限定于将其感官体验的案件事实向法院作陈述者,又将鉴定人排斥在 证人范围之外,鉴定结论也被单列为与证人证言并列的一种证据。 (三)(三)两大法系证人概念的差别与成因两大法系证人概念的差别与成因 从上述两大法系关于证人的定义就可以看出,证人的内涵和外延在两 大法系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首先,从证人的主体范围来说,英美法 系国家的证人要比大陆法系国家的证人广泛,前者涵盖了普通证人和专家 证人,而后者仅限于普通证人;其次,就证人与案件的关系来看,前者既 包括与案件结果无关的目击者,也包括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 而后者仅仅指与案件结果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寻找线索,也可 以从现有的制度只能够寻找原因。我们认为,证人概念的界定是关系到不 同的法律传统和证据制度的问题。 首先,从法律传统上看,英美法系国家注重诉讼实务,有着悠久的判 例法传统,所以习惯于从审判经验中总结规则,比较注重普通证人陈述和 被告人、被害人陈述的共性,基于他们接受交叉询问的规则和采纳证据的 规则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证据种类的划分上把被告人供述和被害人的陈 述都划归证人证言。而大陆法系国家沿袭成文法的传统,比较注重诉讼理 论,长于抽象思维,善于在制定法规范中寻找规则之间的差异,因此更加 注重证人的形式而非实质,把证人角色与当事人进行严格区分就是其表现 之一。 其次,从证据制度上看,英美法系国家在证人询问上采取的是直接询 2 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白绿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年版,第 118 页。 3 日三月章:日本民事诉讼法,汪一凡译,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7 年版,第 462 页。 4 陈玮直(台湾):民事证据法研究,台湾:台湾新生印刷厂,1990 年版,第 55 页。 5 刁荣华(台湾)主编: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台湾:汉林出版社,1984 年版,第 123 页。 4 问和交叉询问,提出证人方的律师询问完证人后,还有对方律师的交叉询 问,由于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和利益是相对的,所以证人证言的真实性会在 双方的交锋中得到展现,一方对证言可信性的建构可能被另一方的反驳所 摧毁,证人出于自己利益而偏袒一方的问题也将得到最大程度地控制。从 而,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的陈述可靠性都有程序保障。因此,英美法系国 家以取证方式为划分证据种类的标准,从证据的实质意义出发,把他们都 归入言词证据,适用相同的证据规则。然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在法庭上 证人主要面对的是法官而不是对方律师,法官对证人证言的询问不可能像 对方律师一样尽其吹毛求疵之能事,“偏听偏信”的危险时刻存在。在大陆 法系的法官看来,普通证人的证明力和被害人陈述、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会因利益关系的不同而产生差别,作为旁观者的证人肯定比当事人更为可 信。出于对证据证明力的担忧,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官排斥当事人站在证人 席上为案件作证。证人证言与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被害人陈述被区别对 待,也适用不同的规则。 5 二、二、证人资格的界定证人资格的界定 (一)(一)证人资格的概念证人资格的概念 证人资格(witness competency),或称证人适格性,原是英美证据法上 的一个概念。在英美法上,证人资格是证言能否成为证据的前提。按照普 通法的规定,提出该证人之当事人,须先证明其所提出之证人具备证人适 格性,有供述的资格(testimonial qualification),并许对对造当事人证明能 力声明异议、举证以弹劾之,或依反对询问程序加以质询6。目前我国理论 界对证人资格的指称颇为混乱, 诸如“证人能力”、 “证人范围”、 “证人条件” 等等,虽不尽确切,但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即指在诉讼案件中能够成为 证人所需具备的要求和条件。 证人资格和证人能力其实不同,证人能力是指证人作证所应当具备的 生理条件,如对事实的感知、记忆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正确表达的能 力等等。有证人资格的人必定有证人能力,但有证人能力的人未必具有证 人资格。另外,需要注意证人资格与证人义务的区别,“证人资格”是指在 法律上可以成为证人的条件,若法律规定某种人不能成为证人,则这些人 就没有证人资格。证人义务是指具有证人资格的证人实际承担的陈述自己 所知的案件事实的责任,它是一种负担,是与法律责任联系在一起的。承 担证人义务的人肯定具有证人资格,而有证人资格的人则不一定负担证人 义务,例如某些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可以享有作证特免权。证人资格是作为 “证人”这种法律身份所应具备的起码要求,是证人进入诉讼程序的“准入” 条件,证人义务是证人被允许进入诉讼程序后的法律责任。 (二)(二)证人资格的历史和现状证人资格的历史和现状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对于证人资格规定 的基本趋势是限制越来越少。 美国证据法学家麦考密克(mccormick)曾经指出:“证据法的明确目 标就是不断地扫除发现事实的障碍。”7证人资格规定的历史演变就充分证 明了这一点。在普通法上,证人资格规则是非常严格的,某些种类的人完 全不能作为证人。就历史上关于证人资格的限制而言,绝大多数都是关于 证人身份和能力方面的限制。这些被排除作为证人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 6 陈朴生(台湾) : 刑事证据法 ,台湾:台湾三民书局,1997 年版,第 60-61 页。 7 mccormick , handbook of the law of evidence 81 (1954). 6 类是与案件的诉讼结果有关的人。另一类是在品质、能力上有所缺陷,从 而具有不可信之风险的人,如儿童、精神不健全者、无神论者、受过不名 誉之罪判决者。排除他们是因为担心这些人在品质、能力上的缺陷会影响 其证言的可信性。 因此,在普通法的早期,在证人资格方面包括相当多的要求,只有具 备了相应能力且对案件事实有亲身感知的人才具有证人资格,同时排除了 因年龄、宗教、利益关系等因素而不具有证人资格的人。8 普通法早期对证人可信性的审查,是通过两个阶段来进行的。第一个 阶段就是在证人资格上,通过审查某人是否具有不得为证人的情形,来保 证证人具有基本的可信性;第二个阶段则是在证人作证时,通过对证人可 信性的审查来保证证人的可信性。普通法早期对证人可信性的审查,以审 查证人是否具有证人资格为中心。从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对证人资格的 限制,表明了这一阶段对证人可信性的重视。我国学者也指出,在立法上 就证人资格的普遍性设置某些限制或者规定一些例外情形,其目的“不外 乎是为了保障证人证言的可信度,最大限度地实现证人证言的真实可靠 性”。9 普通法早期之所以在证人资格方面进行了诸多限制,从历史来看,主 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与陪审团的产生有关。 我国台湾学者指出: “证 人能力限制之发生,与早期社会个人人格之不平等,具有密切之关系。英 美法系因受陪审制之影响,而益形显著。当陪审制传至英国之初,陪审员 即为证人(witnesses and jurymen were identical),乃由当地熟悉案情之十二 父老,就其对该事实之所知,辅佐法庭,判决讼争。其具有半公务员性质, 故选择不能不慎,资格之限制不能不严。16世纪以来,陪审与作证虽已逐 渐分离,但所由发生之各种限制,并未能完全消除,而残存于早期普通法 中。”10普通法早期设定严格的不适格标准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法官对陪 审团评估能力的不信任。美国学者在论述因精神不健全等原因而排除证人 的普通法规则时指出: “早期普通法不适格标准苛刻性的主要原因, 是法官 对陪审团评估少儿或精神错乱者之话语的能力缺乏信任。承认了陪审团的 无能,以排除这样的可能是惟一了解案件事实的人的证人为补救方法,看 8 王进喜: 刑事证人证言论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8 页。 9 毕玉谦: 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第 98 页。 10 刁荣华主编: 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 ,台湾:汉林出版社,1984 年版,第 125-126 页。 7 来是愚蠢的、简单粗暴的。”11 19世纪中叶以后, 对上述限制条件的废除活动开始展开。随着历史的 发展,因年龄、宗教、利益关系等不能成为证人的因素逐渐与证人资格脱 离,而成为事实裁判者在法庭上评断证人的可信性和证言的证明力的斟酌 事项。例如,非基督徒在18世纪开始可以作证,英国1843年证据法开始 允许被定罪之人具有作证的适格性,与诉讼结果有关的证人在民事诉讼中 也根据1843年证据法具有了适格性。根据英国1853年证据法,民事诉讼 的当事人在大多数案件中也具有了作证适格性。在这种情况下,证人资格 在内容上也逐渐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就当前各国的做法而言,许多以前阻 止证人作证的理由现在已成为庭上判断证人可信性的因素。 与英美法系相比,大陆法系国家对证人资格的限制相对较少。德国法 学家拉德布鲁赫曾指出, 在自由心证原则下, “法律不再规定要求法官在何 种前提下视有罪证明已提出或未提出。 根据从整个审判所获得的自由的确 信,法庭决定证据调查的结论。他还凭借自己对证人可信性的认定, 相信那些未起誓的证人,而不相信起过誓的证人;他不再受法定的证人名 册的约束,相对其他内容而言,证人的年龄、名誉和职业在可信性方面不 再具有重要性。”12但是,对于心证而言,是以有证据能力之证据为基础而 形成的。大陆法系国家虽然以富有法律知识及经验之职业法官来进行事实 判断, 但是这种判断并非任由裁判者肆意为之。 “毫无疑问, 自由心证主义 决没有容许裁判官恣意判断的含义,相反,该原则要求的是根据经验法则 而形成的合理心证(合理的心证主义)。”13因此,大陆法系的证据能力并 非毫无限制,只不过大陆法系在证据能力方面的限制没有英美法那样严格 而已。 总之,从历史发展来看,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对于证 人资格规定的基本趋势是限制越来越少。从以下国家的立法情况来看,现 代诉讼制度对证人资格的规定皆采取了宽泛的态度。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第601条关于证人资格的一般规则, 规定“除本 证据规则另有规定外,每个人都有资格作为证人”。 14美国学者把该规定解 11 john w.strong , ed. , mccormick on evidence 269 (5th ed. 1999). 12 德拉德布鲁赫: 法学导论 ,米健、朱林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年版,第 123 页。 13 日铃木茂嗣: “刑事证据法的若干问题” ,日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 ,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第 182 页。 14 白绿铉、卞建林译: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20 页。 8 释为,把年龄、宗教信仰、肤色、犯有罪行、婚姻关系、作为当事人、律 师、利害关系人与诉讼有联系,作为证人不适格的理由是不被认可的,可 是这些因素,在以前是被视为证人不适格的理由的,在很多情况下,用来 当作弹劾证人的手段。 美国加州证据法典第700条规定:“除非成文法有其他规定,每个 人,不管他的年龄,都有资格做证人。没有人被剥夺了对问题作证的资 格。”15 1995年 澳大利亚联邦证据法 第12条规定: “除本法另有规定之外: (a)任何人皆有作证之资格;以及(b)有资格就某一事实作证的人有义 务作证。”16 日本民事诉讼法 第190条规定: “除另有规定外, 无论什么人都可 以作为证人进行询问。”17 韩国民事诉讼法 第275条规定: “法院没有特别规定时, 任何人都 可以作为证人被询问。”18 在立法者看来,证人资格只是法院赋予证人身份适格性的一种假定, “一般而言, 所有的人都被假设为具有适格性的证人, 因而可以被传唤提供 证言。”19至于证人的年龄、智力、身体状况等因素,则留待法官在庭审中 进行判断。也就是说,过去影响证人资格的这些因素,现在被认为是影响 证言可信性的因素。从现代证据法学的角度看,证人资格是属于证据能力 的问题,而证言可信性则属于证明力的问题,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如果对 证人限定过多的禁止性规定,会使很多知道案件事实的证人事先就被排除 在法庭的大门外,把对证言证明力的判断变成对证言证据能力的取舍,而 现代证人资格规则的逻辑是,假定每一个证人都有作证资格,除非不符合 法律对证人资格的限定要求。众所周知,这种限定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 放宽证据能力的限制,无疑是为了促进更多的证据进入审判的视野。 (二)(二)关于证人资格的基本要求关于证人资格的基本要求 上述关于证人资格的现代各国的证据法规则,从字面含义上去理解, 15 何家弘、张卫平主编: 外国证据法选译 (下卷)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年版,第 987 页。 16 何家弘、张卫平主编: 外国证据法选译 (上卷)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11-212 页。 17 白绿铉编译:日本新民事诉讼法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第 81 页。 18 何家弘、张卫平主编: 外国证据法选译 (增补卷)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年版,第 566 页。 19 john a. andrews and michael hirst , andrews hirst on criminal evidence , sweet maxwell , 1997 , p252. 9 可以认为是每个人都具有作证的适格性,似乎对于证人适格性不再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